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般压迫止血6-8h,静卧24h,同时穿刺侧下肢制动8-12h,易出现腰痛、腹胀等不适,可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膀胱、后尿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排尿不畅【4】

2.5 知识缺乏通过对22例患者进行回访发现大部分是由于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知识了解缺乏,术后未大量饮水及不敢活动肢体使得患者长时间憋尿,出现膀胱过度膨胀,失去最佳排尿时间引起尿滁留,影响患者的健康。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 术前心理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检查,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在心理上安慰病人,关心病人,向病人讲解床上排尿的重要性,向病人讲解床上排尿的重要意义,可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通过术前排尿训练,术后未发生尿潴留的成功病例,增加病人的信心。

3.1 术前训练首先提供隐蔽环境,每次排尿前拉好病床隐私帘,关好门窗,适当调整治疗和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病人在确定手术日期的前1日训练病人在一侧肢体制动的方式床上排尿,调整体位和姿势,训练病人床上排尿,以病人体位舒适为宜,适当抬高床头15-30°以给病人心理暗示。冬天使用便器时可给与热毛巾加温使便器温度适宜,避免刺激病人;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观察排尿反应,每天3-4次给予便器,必要时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或按摩热敷,直至病人顺利床上排尿。

3.2 术后护理

3.2.1 DSA术中使用造影剂优维显清除半衰期约为2h,在注射后3h内排出大部分代谢产物,因此术后鼓励并督促患者多饮水,饮水能增加入液量,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既有利于造影剂的排泄,又有利于膀胱充盈产生尿意,通过神经反射促进排尿,所以理论上3h内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和尿量非常重要。指导患者3h内每小时饮水400~500ml【5】术后3小时督促患者排尿,患者担心排尿肢体活动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帮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放好便器,解除患者顾虑,在术后3-5小时内帮助患者第一次排尿,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患者排尿时通知家属或其他患者家属暂时避开,用隐私帘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创造隐蔽环境。

3.2.2诱导排尿患者如果感到腹胀、排尿困难、有尿潴留的危险,护理人员应可采取以下方法促进尿液排出:①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使患者产生尿意,促使尿液排出。②温水冲洗会阴,用40-50℃温水冲洗会阴部,以促进尿道周围神经感觉器而促进排尿。③按摩方法将手置于患者下腹部,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促进腹肌松弛,然后将手掌置于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挤压,按压1-3分钟尿液排出。

3.2.3缩短术后患者制动及卧床时间造影术后常规要求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术侧制动12小时,但张秋妹【6】.等人研究表明术后采用沙袋局部压迫6小时,6小时后患肢可左右移动,小腿自由屈伸,可取健侧卧位,12小时候可下床活动,可明显降低腰背部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恢复原来的排尿习惯。

3.4术后心理干预:病人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由于精神紧张,担心穿刺点出血,术侧肢体需制动8-12小时,导致排尿放射受到抑制。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安慰鼓励病人,告知病人除术侧肢体制动外,健侧肢体可屈曲,在他人帮助下适当改变体位,以促进排尿。

3 结果

脑血管造影术后为了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小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病人由于不习惯卧床排尿、精神紧张、躯体疼痛及知识缺乏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术后尿潴留。针对DSA术后尿潴留的各种原因,通过对DSA病人加强术前训练及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尿滁留的发生,这虽然一定量的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病人术后尿滁留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了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护理工作中应该对DSA术病人实施有目的性的护理,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从而降低病人术后尿滁留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于莹,候春颖,祁清阳.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原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149):1317~1319.

2 卢瑞华,牟小军.冠心病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13~14.

3 张秋妹,沈睿.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

志,2006,22(8):9612962

4 常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康复干预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08

5 李明子,高瑞雪.47例强化口服水化治疗预防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9,5(9):324.

6 张秋妹,沈睿.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的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8:24-25.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标签:脑血管造影;护理 自2009年我科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脑血管造影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居多。取得明显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岁以上。成功率100%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影的方法、目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术前准备:①完善各项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②术前4~6小时禁食水。③备皮: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④肥皂水清洗会阴部;⑤标记足背动脉搏动位置;⑥做碘过敏、抗生素过敏试验⑦准备心电监护、绷带、盐袋、造影剂、肝素钠等;⑧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⑨术前禁服凝血药物1次;⑩术前30分肌注鲁米那和胃复安。 留置针建立通畅静脉通道后,将患者平移到平车上,护送患者到造影室。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自主呼吸、血压、心跳、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征稳定后,有医护人员送回病房,继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持续24小时。 术侧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点盐袋加压6~8小时,观察术侧肢体血运情况,皮肤温湿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末梢血液循环。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 做好患者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扣背按摩皮肤,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以免发生压疮。翻身时注意不可压迫穿刺部位;按摩术侧下肢,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警惕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意识、言语、肢体异常,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审批稿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 导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脑血管造影护理常规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采集资料并完善相关检查 a、对于考虑溶栓治疗或动脉瘤栓塞术等紧急情况,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尽快完善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凝,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为后续手术做好准备。 b、同时,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特别注意有无高危因素,如高龄、大面积脑梗死,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c、注意在进行术前准备的同时动态进行护理查体(意识情况,有无失语,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对比。 2、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认知程度及治疗效果不确定,往往有焦虑、烦躁或恐惧的心理,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休息、睡眠不佳。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介绍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前准备的措施、治疗基本方法、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治疗的效果

等,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3、手术配合教育 应向患者介绍术中配合的方法,手术时轻度镇静及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过股动脉插入,导向主动脉弓,而后进入两侧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每次注射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后会有一阵灼热感,告知患者不必紧张,积极配合治疗。如何时屏气、治疗时不能咳嗽,不能乱,及如有不适如何表达等。 4、适应治疗后变化的锻炼 因为治疗后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以上,所以治疗前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锻炼。(对于紧急状况下的介入治疗,可提前评估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及鼻饲管) 5、治疗前准备 a、碘过敏试验,询问过敏史—用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推注—患者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血压搏动低于10-20mmHg为阴性。 b、禁食4-6小时。穿刺区域备皮(备皮范围: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大腿上1/3处),并交待患者在治疗前半小时排空小便,必要时导尿。 c、备好沙袋(可两袋食用盐捆绑后备用)、术前CT、造影剂等入导管室。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与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 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得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 1、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 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 2、颈总动脉造影 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照。 3、颈内动脉造影 ①如果颈内动脉开口狭窄,导丝、导管不通过狭窄段(红绿灯原则),导管置于颈总动脉造影,一般造影剂5~6ml/秒,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主持人:王敏(主管护师)主讲人:张旭虹(主管护师)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介入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在DSAF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环节是一项基础工作。 1 术前准备 (1)术前4h禁饮食。 (2)插管部位备皮,肥皂水清洗会阴部,插管部位选股动脉。(3)术前行血常规、X线胸透、心电图、碘过敏试验等检查。(4)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及其主要亲属应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检查。 (5)镇静药物的应用: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药物,一般选安定10~20mg,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 (6)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另备敷料包、器械包、血压计、CT片等。(7)环境准备:导管室术前1h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地面用1‰的“84”消毒液湿拖。(8)观察患者血压并记录。 2 术中配合 (1)协助病人平卧手术台上,持续给氧,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用约束带妥善固定四肢,躁动病人给予镇静剂,有严重吞咽困难者行气管插管,配合医生进行穿刺部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保证造影顺利进行。(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血

压、脉搏、呼吸、肌力、语言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 术后护理 (1)造影结束后穿刺部位按压30min后加压包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无特殊不适将患者推进病房。 (2)穿刺部位压沙袋12h,同时要观察有无出血、渗血情况。(3)患肢制动24h(穿刺侧),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意识的变化,应用抗生素、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5)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对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消毒,男性患者尽量采用外接尿管,以防泌尿系统感染。鼻饲者应配好膳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6)心理护理。脑血管病病程长,恢复慢,所以绝大多数病人在度过危险期后又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担心留有后遗症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担心经济负担等,表现出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和体贴病人,告诉他们这种疾病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会取得良好疗效。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的恢复。

股动脉穿刺PCI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的探讨 顾婕史冬梅许艳玲蒋宏粉 【摘要】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PCI 术后不同的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对穿刺处并发症、舒适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科经股动脉穿刺行PCI 术的患者145 例,随机分为A、B、C 三组,其中, A 组48 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6 h ,绝对卧床24 h;B 组49 例,予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2 h,卧床18 h;C 组48 例,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 2 h ,卧床12 h 。对比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舒适感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发生率、腰背酸痛和迷走反射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 C 组患者舒适度增强,尿潴留、焦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冠脉PCI 术后沙袋压迫时间缩短至2 h ,卧床时间缩短至12 h 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5(000)022 【总页数】2 【关键词】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沙袋压迫;卧床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经导管 通过各种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的治疗方法[1] 。包括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本科室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多采用桡动脉穿刺,但对于桡动脉穿刺失败者及急诊PCI 多采用股动脉

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57550144.html, 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祎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摘; 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的护理经验与体会。结果:术后发生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通过护理人员术后的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包括发生并发症在内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密切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障。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按压股动脉穿刺处及穿刺处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宣教,及时发现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 【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19-02 神经介入医学是指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的监督指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由于股动脉粗、直、小,因此股动脉穿刺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本人所在的脑血管病科自2018年3月7日至2018年11月4日期间共实行了86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3月7日至2018年11月4日期间在我科行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介入手术的 患者86例。年龄28~82岁,男性39例,女性47例。其中动脉瘤栓塞术58例,动静脉畸形栓塞术1例,支架成形術12例,血流导向装置术6例,支架取栓术9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皮下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2例,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但经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之后,8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1.2 方法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的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的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的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的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的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和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的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穿刺侧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不良;穿刺侧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到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95例患者DSA术后均未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行脑血管造影术后的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77-01脑血管病是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由其引起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CT和MRI是脑血管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脑血管情况无法进行清晰、动态、全面的反应[2]。全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经股动脉插管,将不同型号导管在透视下运用抽捅、捻转等手法将注射造影药物运送进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内的一种手术方法[3]。其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4],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因其具有创伤性,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术后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95例病人,通过对他们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我科行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789岁,大于60岁患者41例,占43.157%。造影术成功率100%。 1.2仪器与试剂飞利浦全身造影机,动脉鞘,5F猪尾巴造影导管,5F单弯造影导管,猎人头造影导管,0.035in/150cmJ型超滑导丝,碘海醇造影剂,苯巴比妥钠注射剂,西咪替丁注射液等。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行造影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仔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向患者讲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积极鼓励患者,消除消极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促进恢复。 1.3.2生命体征观察手术是经股动脉穿刺的,因此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每小时观察1次并记录。术后24h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出血如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严密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患者有无肢体瘫痪,失语和癫痫发作,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1.3.3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术后拔出动脉鞘后局部按压15分钟,予纱袋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观察术侧肢体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温度,颜色等。术后严格下肢制动12小时,禁止翻身、做起、抬腿。24小时后可解除沙袋下床活动。术后4小时患者可进流质饮食,勿空腹进食奶制品,并嘱咐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术后4小时内应见尿液排出。穿刺处皮肤禁止浸水,结痂后方可沐浴,防止皮肤感染。 1.3.4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除,预防患者出现碘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造影术后,患者卧床一出现腰背疼痛,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脑血管病变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护理 脑血管造影是用含碘造影剂如碘海醇注入颈动脉和椎动脉内,然后在不同时相摄X线片,造影剂可显示颅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经股动脉插管注入造影剂可观察全脑血管的走形、有无移位、闭塞或形态异常等,可帮助诊断脑血管病变和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于动脉瘤、静脉瘤和血管畸形等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判断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范围、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及介入治疗、搭桥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脑血管造影虽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配合医生做好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确保造影成功有重要意义。我科于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对50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脑血管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 20 例,年龄15~72岁,平均40岁,均采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剌置人导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由于禁食时间过长有2例术前发生低血糖反应,5例术中出现恶心、头昏、头痛,2 例在术中排尿,3例术中烦躁不安,可能造成术区污染。术后 3 例述穿刺处疼痛,1例出现穿剌处皮下血肿。上述情况经过处理后全部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后果,50例病人造影全部成功。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1)作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 详细介绍造影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用恰当的方式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抗凝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术后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有异样感或热感增强等,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病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同时做头部 CT 扫描及详细的专科检查。(3)基础护理 :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协助患者洗漱、穿衣、进食,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为防止术中呕吐、误吸,术前禁食、禁水4小时。(4)术前准备 : 行会阴、腹股沟、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插管部位备皮。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检查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术后对照。详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恶心等过敏症状。术前3~5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尼莫地平,术前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DSA)是通过导管进入相应血管注射造影剂,通过DSA机器连续摄影获得脑血管影像。其实质是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常规X线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检查方法。DSA可判断脑血管病变的确切部位,并且能清楚了解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为 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术前准备: 一、心理疏导: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检查的方法效果,检查中的配合,检查后的不适及可能发生的情况,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检查,告知患者注入造影剂时会出现脑部一阵发热、眼花等短暂症状。 二、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患者准备:医师下达造影手术通知单,遵医嘱在术前一日 (1)备皮:双侧腹股沟,包括会阴区。 (2)给予心理安慰,保证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5mg;练习床上解大小便. (3)检查当日:术前4~6小时禁饮食;在左上肢浅静脉建立留置静脉通路,以不妨碍术者操作,遵医嘱输入尼莫地平;对估计手术时间较长者,特别是老年人、心情紧张者,遵医嘱留置尿管。 四、物品准备: 1、家属准备2袋食盐及一块干毛巾,以备术后压迫止血。 2、根据病情所检查方法准备穿刺针、动脉鞘、导管、Y阀、三通、导丝、连接管、动脉加压输液袋、绷带等。 术后护理 一、患者接回病房后,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保持心情平稳,股动脉穿刺处盐袋加压包扎8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血肿。 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 三、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足背动脉及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足背动脉应每15分钟测量一次,测量8次,每次相差不应大于10次。

四、嘱患者术后禁水2小时,禁食4小时,两小时后可多饮水,多排尿以利于造影剂排除,但避免一次饮水量过多,引起急性胃扩张,从而导致呕吐。 五、家属24小时床旁陪护。 科室对全脑血管造影术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护理单元针对这类患者专门设计了介入护理记录单,要求医嘱下一级护理者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要求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如无一级护理按科室所设计护理记录单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出院后随住院病历保存。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一.操作方法与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得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与置管。 2.动脉穿刺与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得方法。 ①穿刺点得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得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得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就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得桡动脉与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得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得双重血供。 更为客观得动脉循环评价可以通过改良得Allen试验获得:采用示指或拇指进行血氧饱与度检测来代替手颜色得恢复,可以持续评价桡-尺循环得完整性。尺动脉压力释放后如果血氧饱与度持续下降,则表明反应异常,不能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如果患者需要再次经已经穿刺过得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则可行反式Allen试验:同时压迫桡动脉与尺动脉后释放桡动脉以检测就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近端桡动脉梗阻,如果异常,则不宜选择该桡动脉途径再次行介入治疗。 有以下情况者更宜选择桡动脉穿刺置管:腹主动脉以下得血管病变(髂动脉、股动脉),如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重度扭曲、夹层等,使之不能选择股动脉路径;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由于心功能差等原因患者不能长时间平卧。 ②禁忌证

22例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储留患者的护理

2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与减少导尿概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到2013年7月到我科行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22例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解除患者焦虑情绪,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加强宣教,掌握首次排尿时间。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和导尿率。 关键字: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900例,患者生命征平稳,生活完全自理,脑血管造影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尿潴留20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岁,经诱导排尿后5例可自行排尿,其余17例给予留置导尿。 2 术后尿滁留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术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1】,患者有害羞和不习惯心里,因担心手术阳性结果,担忧病情预后,心里紧张等抑制交感神经,致膀胱逼尿肌松弛乏力,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常致排尿困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术前没做好心理准备,对环境存在不适感,引起排尿不畅。 2.2 排尿习惯的改变未经过排尿训练对环境存在不适感,也会引起排尿不畅,卢瑞华【2】等报道不习惯卧床排尿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为32.3%,尤其男性患者居高,是因为DSA术后要求患者平卧排尿,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更不能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 2.3 术后强迫体位防止术后穿刺点出现血肿,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点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同时下肢制动8-12小时,长时间强迫体位也是造成患者尿潴留的重要原因。张秋妹等【3】研究亦显示,压迫及制动时间越长发生尿潴留的概率越高。 2.4 躯体疼痛介入术后患者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且DSA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

股动脉穿刺及并发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一.操作方法和程序 1.基本操作方法 (1)局部消毒:采用碘伏消毒局部皮肤。 (2)局部麻醉:采用2%的利多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 (3)穿刺和置管。 2.动脉穿刺和置管 (1)经股动脉穿刺置管:由于股动脉内径大、技术容易掌握、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可根据需要置入较大鞘管等优点而成为经动脉介入检查与治疗最常选择的方法。 ①穿刺点的选择:选择搏动最强侧的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如果两侧腹股沟处股动脉搏动相当,则一般选择右侧股动脉。如果股动脉在1周内曾被穿刺过,最好使用对侧股动脉。穿刺点应选择在股横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穿刺点过高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使术后止血困难。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穿刺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容易造成动静脉瘘。 ②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先在皮内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方向进穿刺针,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后再行注入。以后边退针边注入,以逐层麻醉皮下组织。 ③左手三个手指保持一条直线置于穿刺点上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中空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持针手感觉到明显的动脉搏动时,即可刺破血管,见搏动性血流从穿刺针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盐水纱布擦拭导引钢丝,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肝素盐水冲洗鞘管。 (2)经桡动脉穿刺置管 ①适应证: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Allen试验用于评价穿刺侧手掌是否存在双重血供及其程度。同时压迫同侧手掌的桡动脉和尺动脉3060s,随后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松开后10s之内手掌颜色恢复正常,则该试验结果阳性,提示该侧手掌有良好的双重血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护理查房 病情介绍 患者:7床,甘炳合,男,48岁,住院号:0910040。 诊断:(1)脑血栓形成(2)Ⅱ型糖尿病(3)左侧上下肢骨折术后 主管医生:李颖责任护士:何娇妹 患者甘炳合,男,48岁,因“左侧肢体乏力2天”于2010-7-10-17时20分入院。 主要病情: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尤以在下肢明显,能行走,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言语障碍及意识障碍等。今天上述症状加重,以致行走困难,家人视病重遂送我院就诊,急诊拟“脑卒中”收住我科。体格检查:T:37℃,P:94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9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包块。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巴宾斯基征(-),左侧巴宾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关检查:头颅CT及MRA示多发性脑梗塞及脑动脉硬化;超声诊断: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硬化性病变;脑多普勒检查示脑动脉狭窄。 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电解质:7月10日查K 3.79 mmol∕L ,Ca 2.14 mmol∕L,7月13日复查:K 3.44mmol ∕L↓,Ca 1.98 mmol∕L↓ 凝血酶:PT、APTT、TT均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9.1﹪↑ 总蛋白:57.9g∕L↓白蛋白:34.4g∕L↓ 患者于7月14日上午8时30分在放射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过程顺利,于上午10时安全返回病房。 一、护理诊断: 1、焦虑 2、活动障碍与肌力降低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局部出血、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造影剂肾病、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感染等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烦躁的心理情绪。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护理,首先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同情、关心患者,以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娴熟的技能、良好的文化素养感染患者,获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依据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层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来自偏远地区及老年患者应反复多次进行教育;对于文化层次较高患者,要注意在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满足其需要,这样可以让患者深刻了解病情,增加治愈信心,分散患者注意力,达到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的目的。 2、肢体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其坚持锻炼,如肢体的屈伸运动,关节内收、外展、外旋的活动等,一天多次,一次20—30分钟,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功能萎缩。同时,此患者患有糖尿病,适当的活动可促进糖的利用,减轻胰岛素负担。对于Ⅱ°肥胖患者,应鼓励其积极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α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每周至少持续5~6次,每次锻炼时间约30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