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目录

摘要 (2)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3)

1.1 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3)

1.2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3)

1.3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3)

1.4布置形式 (4)

1.5 轴数的选择 (5)

1.6 驱动形式的选择 (5)

第2章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6)

2.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6)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2.3汽车主要尺寸性能参数的确定 (7)

第3章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布置 (9)

3.1 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9)

3.2轮胎的选择 (12)

3.3离合器的选择 (12)

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2)

3.5主减速器的形式 (13)

第4章总体布置的计算 (13)

4.1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3)

i的选择 (17)

4.2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

i的选择 (17)

4.3变速器传动比

g

第5章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18)

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18)

5.2功率平衡计算 (23)

5.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25)

5.4 汽车不翻倒的条件计算 (26)

5.5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26)

总结 (28)

参考文献 (29)

摘要

汽车的总体设计是汽车设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汽车的设计的质量、使用性能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与相关总成及部件的工作性能有密切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有关总成及部件间的协调与参数匹配,取决于汽车的总体布置。

货车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货车的参数确定,发动机和轮胎的选择,总体布置和动力性的计算等一系列重要的步骤。其中参数的确定又包括了汽车的质量参数,主要尺寸和性能参数的计算等。而本次课程设计同时应用到了EXCEL,AutoCAD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再通过多次校核质心位置和各部分的总成以保证货车的轴荷分配合理。

关键词:货车总体设计;整备质量;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第1章汽车的总体设计

1.1 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汽车主要在宽度有限的道路上行驶,同时与汽车比较,还有人、自行车、摩托车等弱势群体也在使用同一道路,因此存在交通隐患。为了在有限的道路上容纳更多的车辆运行,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从汽车造型和减轻质量等方面考虑,对汽车的外形尺寸需要予以限制。

1.2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量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

1.3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其任务是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方针及设计原则,调查研究的内容应包括:老产品在服役中的表现及用户意见;当前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与新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工具等行业可能提供的条件;本企业在科研、开发及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等等,它们对新产品设计是很有价值的。

(2)总体方案设计;其任务是根据领导决策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的设想,因此又称为概念设计或构思设计。为此要绘制不同的总体方案图(比例为1 :10 )供选择。在总体方案图上进行初步布置和分析,对主要总成只画出大轮廓而突出各方案间的主要差别,使方案对比简明清晰。经过方案论证选出其中最佳者。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指标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型式。在总布置草图上要较准确地画出各总成及部件的外形和尺寸并进行仔细的布置,对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作计算与调整,以便较准确地确定汽车的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离地间隙、货厢或车身地板高度等,并使之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性能计算及参数匹配。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方向、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造型的1:10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精确模型。经征求意见、工艺分析评审及风洞试验后作进一步修改,审定后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车身模型坐标点。

(5)编写设计任务书:作为对以后的设计、试验及工艺准备的指导和依据。其内容常包括:任务来源、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产品的用途及使用条件;汽车型号、承载容量、布置型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和参数,包括空车及满载下的整车尺寸、轴荷及性能参数,有关的可靠性指标及环保指标等;各总成及部件的结构型式和特性参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及变型方案;拟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维修、保养及其方便性的要求;续驶里程;生产规划、设备条件及预期制造成本和技术经济预测等。有时也加进与国内外同类型汽车技术性能的分析和对比等。有的还附有汽车总布置方案草图及车身外形方案图。

(6)汽车的总布置设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布置及整车性能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问、总成与有关部件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设计任务书所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

1.4布置形式

本车采用发动机位于前轴的上方、驾驶室的正下方设计。

如图1-1所示。这时驾驶室布置在发动机的正上方.其前端形成较平坦的车头。故具有这种布置方案的汽车属于“平头车”型。这种布置的优缺点正好与长头车相反,可获得最短的轴距和车长尺寸;自重轻;机动性及视野性好;面积利用率高。但驾驶室易受发动机的振动、噪声、热等影响,夏季闷热;发动机罩突出于驾驶室内两侧座之间,不易设置中间座位;经在驾驶室内设置的可打开的舱口维修发动机,其接近性仍差,维修不方便,采用可翻倾式驾驶室虽可解决这一间题,但也带来操纵的传动机构的复杂化;这种布置方案使驾驶室地板最高,上下车不方便。对于上述缺点,目前已有不少改善措施,如对驾驶室采取隔热、通风、密封、采暖、隔振等措施以及加装空调设备等,再加之其原有的优点,使平头式(包括下述布置)方案在现代轻、中型载货汽车上得到了广泛采用,甚至某些重型载货汽车也采用了平头式方案,但在重型牵引车上则多采用长头式布置。

图1-1 平头货车

1.5轴数的选择

汽车的轴又称为汽车的桥,按轴数汽车分为二轴汽车、三轴汽车和四轴汽车。轿车、轻型及以下的车辆均采用二轴型式;根据汽车的用途、总质量、使用条件、公路车辆法规及轮胎最大标定负荷,中型及以上的汽车多采用三轴,少数采用四轴。我国公路及桥梁限定双轴汽车的前后轴负荷应分别不超过60kN 和130kN ,而三轴汽车的前轴及双后轴负荷应分别不超过80kN 和240kN 。总质量更大的公路用车可采用四轴。矿用自卸汽车为非公路汽车,不受此限制,其单轴负荷有的超过1000kN 。

本车为中型平头货车,因此采用两轴型式。

1.6驱动形式的选择

驱动型式常用4 ×2 , 4 ×4 , 6 ×4 , 6 ×6 , 8×8 等代号表示。其中第一个数字为汽车的车轮总数,第二个数字为驱动轮数,对于双胎车轮仍按一个车轮计。

汽车厂通常定汽车总质量小于19t 的公路用车,广泛采用4x2 的驱动型式,因为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汽车厂定汽车总质量为19 - 26t ,的公路用车则可采用6×2 或6 ×4 的驱动型式;总质量为28 - 32t 的公路用车则采用8 ×4 的驱动型式口

矿用自卸汽车由于行驶场地较小,要求高机动性,因此,即使是重型矿用自卸汽车也多采用4×2 的驱动型式且为短轴距,少数采用4 ×4 和6 ×4 的驱动型式。

本车载重为3500kg,因此采用4×2后轮双胎的驱动型式。

第2章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2.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汽车的载荷质量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所允许的额定装载质量,用e m 表示。已知题目中给定的是3500kg 。

2.1.2 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汽车的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和轮胎,加满油和水,但没有载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用

0m 表示。 (1) 质量系数0m η的选取

对于中型载货汽车,质量系数为1.20—1.35,取

0m η=1.20。 (2) 估算整车整备质量

0m 0m =e m /0m η=3500/1.20=2910kg

2.1.3 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汽车总质量是指汽车整车整备质量、汽车装载质量和驾驶室乘员(含驾驶室)质量三者之和,用

a m 表示。驾驶室乘员质量以每人65kg 。按乘员人数为2人。 a m =0m +e m +2?65=6540kg

2.1.4 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汽车轴数主要是根据车辆的总质量、公路车辆法规和汽车的用途来确定。由于汽车的总质量的不超过19t 时,所以选4?2;

2.1.5 汽车的轴荷分配

汽车的轴荷分配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为了使轮胎的寿命一致。表2-1为各类载货汽车轴荷分配的数据。

表2-1 载货汽车轴荷分配 货车型式 满载(%)

空载(%) 前轴

后轴 前轴 后轴 4?2,平头 30-35 65-70 48-54 46-52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3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u a max + e e C D ——空 气 阻 力 系 数 , 取 C D =0.9; 一 般 中 重 型 货 车 可 取 0.8~1.0; 轻 型 货 车 或 大 客 车 0.6~0.8;中小型客车 0.4~0.6;轿车 0.3~0.5;赛车 0.2~0.4。 A ——迎风面积, m 2 ,取前轮距 B 1 ×总高 H , A =2.465 ? 3.53 m 2 u a max ——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 u a max =90km /h 。 将各值带入式 1-1 得: 也可以利用比功率的统计值来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值: 比功率 = 1000P max m a = fg C D A 3.600ηT 76.14m a ηT u a max 3 (1-2) 求得比功率为 6.311kw 。 因此,通过比功率计算得,该汽车选用发动机的功率 kw 参考日本五十铃、德国奔驰等同类型车型,同时由于该载货汽车要求的最高车速相对较高,因此应 使其比功率相对较大,所选发动机功率应不小于 195.61KW ,初步选择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 200 kW ;发 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 n p ,初取 n p =2200r/min 。 1.1.2 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 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转速确定后,可用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1-3) 式中 T e max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 α ——转矩适应性系数, α = T e max T p T p ——最大功率时的转矩,N.m ; α 的大小标志着当行驶阻力增加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转矩的能力, α 可参考同类发动机数值 选取,初取 α =1.05; P max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n p ——最大功率时的转速,r/min 。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基本知识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1、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 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答: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 3、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身:货车、采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大客车、专用汽车以及大部 分高级轿车都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装有单独的车架,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橡胶垫则起到减振作用。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货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其主要原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非承载车身的缺点: 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 自重增加。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4、什么是承载式车身(无车架式)?答:没有车架,车身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主要是 为了减轻汽车的自重以及使车身结构合理化。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缺点在于由于没有车架,传动的噪音和振动直接传给车身,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必须大量采用防振、隔音材料,成本和重量都会有所增加;改型比较困难。 5、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什么?答:汽车生产的“三化”是指汽车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 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 6、什么是工程设计?答:汽车工程设计一般需要 3 年以上,而从生产准备到大量投产时 间更长。其中车身的设计所需的周期最长。车身设计首先是按 1:1 的比例进行内部模型和外部模型的设计及实物制作。其次则是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音试验和撞车试验等。 7、轿车底盘有哪三种布置形式?答:轿车底盘有三种布置形式:a:发动机前置,后轮驱 动;b: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c: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8、什么是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答: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 上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9、什么是 H 点答: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第一组:总布置 总布置各组可用AutoCAD绘制总布置图,各组分图层布置相应总成或规定部分,最终汇总成总布置图。总体组协调各总成的布置。 任务1: 第一、二周:总体参数测绘 ●通过测绘和试验方式得到轮距离、轴距、轮距、前后悬、外廓尺寸、整备质量、总质量、 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通过性参数等相关参数。 ●结合各部分布置方案,绘制原车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总布置图。 第三、四周:总体性能参数计算 ●根据总体参数,计算通过性参数、平顺性参数、制动性参数、动力性参数等。 ●结合各总成的改进方案,绘制改进后的总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 ●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总布置图。 任务2: 第一、二周:驾驶舱布置测绘 ●测绘得到座椅、方向盘、制动踏板、油门踏板、驻车制动、仪表或控制开关的布置位置, 对人机进行评价。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驾驶舱布置改进 ●根据测绘和分析结果,按照人机和安全性要求对驾驶舱布置进行改进。 ●绘制改进后的驾驶舱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 ●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驾驶舱布置图。 任务3:车身布置 第一、二周:车身布置测绘 ●与车身组一同完成车架、车身上各附件、各总成安装装置等零部件的测绘 ●完成车身总布置图 ●周五9.16提交驾驶舱布置图。 第三、四周:车身布置改进 ●结合车身结构分析结果,完成对车身布置的修改 ●和悬架组合作完成后悬架修改,完成修改后车架的设计 ●绘制改进后的车身布置图 ●周五9.23中期检查过程报告 ●周五9.30提交设计说明书和车身布置图。 任务4: 第一、二周:底盘布置 ●与悬架组合作,测绘前后悬架结构形式,主观评价其性能,完成悬架布置图。

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设计参数

关键质量属性关和键工艺参数(CQA&CPP) 1、要求: 生产工艺风险评估的重点将由生产工艺的关键质量属性(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PP)决定。 生产工艺风险评估需要保证能够对生产工艺中所有的关键质量属性(CQA)和关键工艺参数(CPP)进行充分的控制。 2、定义: CQA关键质量属性: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的性质或特征,其应在适当的限度、范围或分布内,以保证产品质量。 CPP关键工艺参数:此工艺参数的变化会影响关键质量属性,因此需要被监测及控制,确保产产品的质量。 3、谁来找CQA&CPP 3.1 Subject Matter Experts(SME)在某一特定领域或方面(例如,质量部门,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研发,销售等等),个人拥有的资格和特殊技能。 3.2 SME小组成员:QRM负责/风险评估小组主导人、研发专家、技术转移人员(如适用)、生产操作人员、工程人员、项目人员、验证人员、QA、QC、供应商(如适用)等。 3.3 SME小组能力要求矩阵: 4、如何找CQA&CPP 4.1 在生产工艺中有很多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因素,每个因素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的风险,必须对每个因素充分的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从而来反映工艺的一些重要性质。

4.2 列出将要被评估的工序步骤。工艺流程图,SOP或批生产记录可以提供这些信息。评估小组应该确定上述信息的详细程度来支持风险评估。 例:

文件资源:保证在评估之前已经具备所有必要的文件。 良好培训:保证在开展任何工作之前所有必要的风险评估规程、模板和培训已经就位。 评估会议:管理并规划所有要求的风险评估会议。 例:资料需求单 ICH Q8(R2)‐ QbD‐系统化的方法、 ICHQ9‐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 CQA&CPP风险评估工具‐FMEA

算例6-1按照水平一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

2.5 示例 2.5.1 按照水平一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 华中地区某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根据OD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500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6.5%。方向系数取0.55;根据表2-3,车道系数取0.50,则设计车道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日均交通量为962辆/日,进而计算得到15年大型客车和货车累计为850万辆,可知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根据对路段每辆车实际收集到的轴载组成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列于表2-11。 表2-1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分别统计2~11类车辆中单轴单胎、单轴双胎、双联轴和三联轴的数量,除以各类车辆总量,按式(2-11)计算各类车辆中不同轴型平均轴数,列于表2-12。 表2-12 各种车辆类型的不同轴型平均轴数 按式(2-12)计算2~11类车辆不同轴型在不同轴重区间所占的百分比,得到不同轴型的轴重分布系数,即轴载谱。部分车辆类型的不同轴型的轴载谱如图2-23~图2-26所示。

图2-23 部分车辆类型的单轴单胎轴载谱 图2-24 部分车辆类型的单轴双胎轴载谱 图2-25 部分车辆类型的双联轴轴载谱

图2-26 部分车辆类型的三联轴轴载谱 验算的设计指标包括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和永久变形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和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针对这三个设计指标,按式(2-13)计算2~11类车辆各种轴型在不同轴重区间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然后按式(2-14)计算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针对不同设计指标的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列于表2-13。 表2-13 不同设计指标的各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 根据表2-13的计算结果,按式按式(2-16)和(2-17)计算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和永久变形量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3.23×107次;对应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力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3.71×109次;对应于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55×107次。 2.5.2 按照水平二的要求确定交通参数示例 华中地区某一级公路,设计年限15年。基本交通参数见2.5.1示例。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DOC)

汽车设计——钢板弹簧课程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教师:R老师 姓名:XXXXXX 学号:200XYYYY 2012 年7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2)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 (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 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 1 19800N 9.4cm 118cm 6cm 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弹性模量取E=2.1×105MPa 3、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 (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 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 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1张A0。 设计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 设计图纸 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

重型混凝土搅拌车的总体设计和研究

[摘要]笔者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实际的工作状况,设计出一款重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对整车的主要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重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总体设计和分析 郑平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无论用于运输或施工作业,专用汽车都直接参与着国家经济建设,“十一五”中后期,我国的专用汽车行业迎来了一个小“高潮”,现进入到“十二五”规划后,专用车更是以每年9%的涨幅进行着增长。这种增长不仅体现在产销量上的提高,也体现在产品品种的日趋丰富、合理和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在国家大建设条件下,更是出现了混凝土机械无处不有的局面,这为混凝土机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国内城市房屋建设中不允许使用粘土砖,水泥用量加大。国家对袋装水泥的使用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密度又有所限制,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可以灵活机动地完成从搅拌站到灌溉现场的运输,保证满足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质量要求,减轻劳动强度和降低成本,这些优越性使其成为了发展较快的专用车品种之一。各生产企业也都加强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重视,再加上重型车向着专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些均大大促进了重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需求,刺激着市场。随着工程量的加大,技术的成熟,混凝土搅拌筒的容积也逐步升级由5m3、6 m3到8m3、9 m 3甚至到10 m 3、12 m 3等。 本文主要以搅拌筒容积8m3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设计为例,对其底盘选择、总体布置和参数的确定进行探讨。 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设计分析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主要用途就是将搅拌站的混凝土运至施工工地,同时确保对混凝土进行不停的搅拌,避免造成混凝土的凝固。因此必须做到车停而搅拌不停,所以驱动罐体旋转的取力部位改由发动机飞轮直接取力,经由传动轴传至液压油泵,油泵输出高压液体驱动罐体底部的液压马达再通过减速机完成罐体的旋转。 车辆的基本构成是:带后取力的发动机总成,相应的离合器、变速器、车桥、车架总成、液压系统及罐体等。 3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3.1 主要尺寸参数 3.1.1 轴距L 轴距对于整车的最小转弯半径、纵向通过角、罐体的长度都有影响。目前,国内使用的6×4混凝土搅拌车轴距多为3600~3800mm,根据设计的系列性和通用性原则,本文设计的搅拌车选择3600mm 轴距。 3.1.2 前/后轮距B1/B2 轮距大可以增大上装部分的宽度,提高整车的横向稳定性。但是轮距也不能过大,它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宽度,国家标准规定整车宽度不能超过 2.5m。根据所选用的前后桥、轮胎规格和轮辋偏距,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免费下载).doc

第一章:车身概论 1车身包括:白车身和附件 白车身通常系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此处主要用来表 示车身结构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此外尚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 但不包括车身附属设备及装饰等。 2. 按承载形式之不同,可将车身分为非承载、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 大类 非承载车身的优点:①除了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 外,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 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 低噪声的作用,既延长了车身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舒适性。②底盘 和车身可以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这样既可简化装配工艺,又 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③由于车架作为整车的基础,这样便于汽车上 各总成和部件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 货 车和专用车以及非专业厂生产的大客车之所以保留有车架, 其主要原 因也基于此。④发生碰撞事故时,车架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非承载车身的缺点: ①由于计算设计时不考虑车身承载, 故必须保证 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从而导致自重增加。 ②由于车身和底盘之 间装有车架, 使整车高度增加。 ③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 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6—7-nra “一居立柱(弋"tt ) 2—償敢住{ -A " in 21—寄一葩田抵23—Rira t-.Jp?. 24"歯档脱嫌爵一理动乩取26■—门窗眶 1 一就动航爼简主推橇2—水箱阳崔褪架 」一苗'烘桓 呂一匍门9—時门10—年盐捋储祓11—桔1#于柢1工一童卿駆13—疔疔赠盞 “一晞巫止适椅 怖 一后由台柢口一上加峯皿一顶魏活一即玄柱I W 如

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3.承载式车身分为基础承载式和整体承载式。 基础承载式特点:①该结构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②容许设法改变杆件的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的目的。③作为基础承载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④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构件的成型过程,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创造了条件。 4.“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以及零件设计标准化。第二 章:车身设计方法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卩 1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1

班级:06030601 姓名:贾光帅 学号:061411 指导老师:徐斌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导 1.目的与要求 交通规划是一门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一门学科,本课设的目的是通过实地的交通调查,了解交通分布规律,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给学生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规划工作中提供必要经验。 2.任务 (1)对某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调查,绘制交通调查汇总表; (2)分别求出交叉口的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3)通过交通调查求出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 (4)求出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于实际测得的交通量进行对比; 3.提交结果 (1)交通调查汇总表; (2)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计算书。

第二部分交通调查汇总表及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 调查地点是桃园桥十字交叉口,时间为8:40—9:40,历时一个小时,为一天中的高峰小时之一,所测得的交叉口实际通行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调查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交叉口车辆汇总表 地点桃园桥十字日期07月04日天气(晴)观测者 5min 时间 车 型 从北来从南来南 北 合 计 从东来从西来东 西 合 计右 转 直 行 合 计 右 转 直 行 合 计 右 转 直 行 左 转 调 头 合 计 右 转 直 行 左 转 调 头 合 计 00-05 大 车 12 11 23 6 5 11 34 2 1 7 0 10 0 5 3 1 9 19 小 车 96 67 16 3 23 55 78 24 1 41 17 22 4 84 14 39 28 1 82 16 6 05-10 大 车 3 4 7 1 6 7 14 0 2 2 0 4 3 1 6 1 11 16 6 小 车 58 80 13 8 31 80 11 1 24 9 40 19 44 9 11 2 29 27 38 0 94 20 6 10-15 大 车 15 4 19 3 4 7 26 1 6 4 0 11 0 3 4 1 8 19 小 车 96 56 15 2 17 62 79 23 1 36 26 45 5 11 2 20 27 41 0 88 20 15-20 大 车 12 4 16 4 6 10 26 2 3 2 0 7 2 5 3 1 11 18 小 车 85 74 15 9 39 81 12 27 9 33 19 15 1 68 21 23 34 3 81 14 9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13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部 件 名 称 传动效率(%) 4-6档变速器 95 辅助变速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95 单级减速主减速器 96 传动轴万向节 98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轮胎种类 滚动阻力系数 中重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7-0.008 中重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轻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8-0.009 轻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轿车用子午线轮胎 0.012-0.017 轿车用斜交轮胎 0.015-0.025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专用汽车设计试卷

山东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专用汽车设计》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般来讲,专用汽车的比功率大于家用轿车(×) 2.滚动阻力系数与汽车的速度没有关系(×) 3.大多数集装箱采用的是后门单开式开启方式(×) 4.压缩式垃圾车都可以自动装卸,不需人工干预(×) 5.同样工况下前置直推式自卸汽车的举升油缸比后置式直径大(×) 6.自卸汽车的最大举升角度必须小于货物的安息角(×) 7.栏板起重运输车的栏板运动采用的是四杆机构(√) 8.散装粮食运输车采用的是气力运输方式(√) 9.集装箱运输车属于特种结构汽车的范畴(√) 10.在充满液化石油气时不允许装满罐体(√) 二、单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箱式箱式货车的是(D) A.保温车 B.冷藏车C、运钞车D、禽畜运输车 2、专用车液压系统的取力最好在(A ) A、发动机端 B、离合器部分 C、传动轴 D、变速箱 3.下列不属于蔬菜的制冷方式(A) A、水冷 B、干冰 C、冷板 D、机械制冷 4、随车起重机装卸木材时采用的结构形式(A ) A、前置 B、中置 C、后置 5、专用汽车改装最多的部分是(D ) A、驾驶室 B、底盘 C、发动机 D、车厢 6.下列不属于粉粒物运输车的结构部件是(C ) A、多孔板 B、流态化元件 C、空气压缩机 D、螺旋叶片 7、下列不属于灌装汽车常用的封头形式是(A) A、方形 B、半球形 C、椭圆形 D、螺形 8.下列专用汽车肯定不需要液压支腿的是(B ) A、高空作业车 B、半挂车 C、随车起重机 D、混凝土搅拌车 9、高空作业车作业平台调平结构不常用的是(A) A、重力式 B、平行四杆式 C、行星齿轮方式 D、等容积液压缸 10、去掉货箱的底盘类型(A) A、一类底盘 B、二类底盘 C、三类底盘 D、四类底盘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压缩式垃圾车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压缩式垃圾车是装备有液压举升机构和尾部填塞器,能将垃圾自行装入、转运和倾卸的专用自卸汽车,主要用于收集、转运袋装生活垃圾。 压缩式垃圾车的专用工作装置主要由车厢和装载箱两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车厢固联于底盘车架上,装载厢位于车厢后端,其上角与车厢铰接,并可由举升液压缸驱动其绕铰接轴转动。垃圾从装载厢后部入口处装入,再经装载厢内的压缩机构进行压缩处理,最后将垃圾向前挤压入车厢内压实。车厢设有

专用汽车构造与设计

专用汽车构造与设计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专用汽车总体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 第三节专用汽车底盘车架的改装设计 第四节专用汽车主要性能计算 第五节专用汽车整车性能试验 第三章自卸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普通自卸汽车 第三节高位自卸汽车的结构与设计 第四节摆臂式自装卸汽车的结构与设计第四章罐式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常压液体罐车构造与设计 第三节粉罐汽车的构造与设计” 第四节液化气罐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五节其他罐式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五章厢式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冷藏保温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三节运钞车构造与设计 第四节翼开启厢式车构造与设计 第六章起重举升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随车起重运输车构造与设计第三节栏板起重运输车构造与设计第四节高空作业车构造与设计 第五节起重吊车构造与设计 第七章仓栅式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散装粮食运输车结构与设计第三节散装饲料运输车结构与设计第四节栅栏式运输车结构与设计 第八章环卫车辆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构造与设计第三节厨余垃圾车构造和设计 第四节道路清扫车构造和设计 第五节高压清洗车 第九章建筑类专用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构造与设计第二节混凝土泵车构造与设计

第十章汽车列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挂车构造与设计 第三节牵引联接及支承装置 第四节汽车列车的制动系统 第五节挂车其他部件结构与设计 第十一章消防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消防车的分类和型号编制 第二节水罐消防车的设计 第三节泡沫类消防车的设计 第四节消防车总体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第十二章特种结构汽车构造与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集装箱运输车结构与设计 第三节除雪车的结构与设计 第四节机场特种车的结构与设计 第五节警用车辆

AO工艺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A/O工艺设计参数 1.HRT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 在 A/O工艺中,好氧池的作用是使有机物碳化和使氮硝化;缺氧池的作用是反硝 化脱氮,故两池的容积大小对总氮的去除率极为重要。A/O的容积比主要与该废 水的曝气分数有关。缺氧池的大小首先应满足NO3--N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完成脱氮反应的需要,与废水的碳氮比,停留时间、回流比等因素相应存在一定的关系。借鉴于类似的废水以及正交试验,己内酷胺生产废水的A/0容积比确定在1:6左右,较为合适。 而本设计的A/ 0容积比为亚:2,缺氧池过大,导致缺氧池中的m(BOD)/m (NO3--N)比值下降,当比值低于1.0时,脱氮速率反趋变慢。另外,缺氧池过大,废水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在缺氧池内沉积,造成反硝化严重,经常出现大块上浮死泥,影响后续好氧处理。后将A/O容积比按1:6改造,缺氧池运行平稳。 1.1、A/O除磷工艺的基本原理 A/O法除磷工艺是依靠聚磷菌的作用而实现的,这类细菌是指那些既能贮存聚磷(poly—p)又能以聚β—羟基丁酸(PHB)形式贮存碳源的细菌。在厌氧、好氧交替条 件下运行时,通过PHB与poly—p的转化,使其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并可以过 量去除系统中的磷。其中聚磷是若干个基团彼此以氧桥联结起来的五价磷化合物,亦被称为聚磷酸盐,其特点是:水解后生成溶解性正磷酸盐,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磷源;当积累大量聚磷酸盐的细菌处于不利环境时,聚磷酸盐可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菌维持生命。聚β—羟基丁酸是由多个β—羟基丁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聚 合物,当环境中碳源物质缺乏时,它重新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能量和机体生长所需要的物质。这一作用可分为两个过程:厌氧条件下的磷释放过程和好氧条件下的磷吸收过程。 厌氧条件下,通过产酸菌的作用,污水中有机物质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如醋酸等),聚磷菌则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释放出磷酸盐及能量,同时利用 水中的低分子有机物在体内合成PHB,以维持其生长繁殖的需要。研究发现,厌 氧状态时间越长,对磷的释放越彻底。 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利用体内的PHB及快速降解COD产生的能量,将污水中的磷 酸盐吸收到细胞内并转变成聚磷贮存能量。好氧状态时间越长,对磷的吸收越充分。由于好氧状态下微生物吸收的磷远大于厌氧状态下微生物释放出的磷,随着厌氧—好氧过程的交替进行,微生物可以在污泥中形成稳定的种类并占据一定的优势,磷就可以通过系统中剩余污泥的排放而去除(见图1)。

汽车设计课设驱动桥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BJ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总体结构设计 (2) 三、主减速器部分设计 (2) 1、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 (2) 2、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 (4) 3、主减速器强度计算 (5) 四、差速器部分设计 (6) 1、差速器主参数选择 (6) 2、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 (7) 五、半轴部分设计 (8) 1、半轴计算转矩Tφ及杆部直径 (8) 2、受最大牵引力时强度计算 (9) 3、制动时强度计算 (9) 4、半轴花键计算 (9) 六、驱动桥壳设计 (10) 1、桥壳的静弯曲应力计算 (10) 2、在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3、汽车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4、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5、汽车受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七、参考书目 (14) 八、课程设计感想 (15)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BJ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2、设计内容及要求 (1)主减速器部分包括:主减速器齿轮的受载情况;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主减速器强度计算;齿轮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计算。 (2)差速器:齿轮的主要参数;差速器齿轮强度的校核;行星齿轮齿数和半轴齿轮齿数的确定。 (3)半轴部分强度计算:当受最大牵引力时的强度;制动时强度计算。 (4)驱动桥强度计算:①桥壳的静弯曲应力 ②不平路载下的桥壳强度 ③最大牵引力时的桥壳强度 ④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 ⑤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 3、主要技术参数 轴距L=2800mm 轴荷分配:满载时前后轴载1340/2735(kg) 发动机最大功率:80ps n:3800-4000n/min 发动机最大转矩17.5kg﹒m n:2200-2500n/min 传动比:i1=7.00; i0=5.833 轮毂总成和制动器总成的总重:g k=274kg

专用汽车设计常用计算公式汇集

第一章专用汽车的总体设计 1总布置参数的确定 专用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总宽和总高) 1.1.1长 ①载货汽车w 12m ②半挂汽车列车w 16.5m 1.1.2宽W 2.5m (不含后视镜、侧位灯、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可折卸装饰线条、挠性 挡泥板、折叠式踏板、防滑链以及轮胎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变形等) 1.1.3高W4m (汽车处于空载状态,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关闭状态) 1.1.4车外后视镜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或挂车最大宽度处250mm 1.1.5汽车的顶窗、换气装置等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1.2专用汽车的轴距和轮距 1.2.1轴距 轴距是影响专用汽车基本性能的主要尺寸参数。轴距的长短除影响汽车的总长外,还影响汽车的轴荷分配、装载量、装载面积或容积、最小转弯半径、纵向通过半径等,此外,还影响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等。 1.2.2轮距 轮距除影响汽车总宽外,还影响汽车的总重、机动性和横向稳定性。 1.3专用汽车的轴载质量及其分配 专用汽车的轴载质量是根据公路运输车辆的法规限值和轮胎负荷能力确定的。 1.3.1各类专用汽车轴载质量限值(JT701-8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3.2基本计算公式 A 已知条件 a)底盘整备质量G i b)底盘前轴负荷g i c)底盘后轴负荷Z i d)上装部分质心位置L2 e)上装部分质量G2 f)整车装载质量G3 (含驾驶室乘员) g)装载货物质心位置L3 (水平质心位置) h)轴距 l(h I2) B上装部分轴荷分配计算(力矩方程式) 例图1 1 g2 (前轴负荷)X(I -l i )(例图1)=G2 (上装部分质量)X L2 (质心位置)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班级:06030601姓名:贾光帅学号:061411指导老师:徐斌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指导 1.目的与要求 交通规划是一门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一门学科,本课设的目的是通过实地的交通调查,了解交通分布规律,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给学生自己在以后的交通规划工作中提供必要经验。 2.任务 (1)对某一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调查,绘制交通调查汇总表; (2)分别求出交叉口的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3)通过交通调查求出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 (4)求出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于实际测得的交通量进行对比; 3.提交结果 (1)交通调查汇总表; (2)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的计算书。

第二部分交通调查汇总表及高峰小时系数,交叉口的实际通行能力的计算 调查地点是桃园桥十字交叉口,时间为8:40—9:40,历时一个小时,为一天中的高峰小时之一,所测得的交叉口实际通行交通量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调查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交叉口车辆汇总表

对交通调查汇总表进行分进口的汇总如下: 南进口车辆数(辆)

对于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2277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2277==86.6%12219 ? 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2277==95.5%5964 ? 对于南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54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4==62.6%12167 ? 15100%41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1254==76.1%4124 ? 对于东进口,其实际交通量为1245辆,计算其高峰小时系数: 5100%125min PHF =??高峰小时交通量 最高交通量

污水处理AO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污水处理中A/O工艺主要设计参数经验总结加简单计算 ①HRT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 ②污泥回流比:30~100%,具体根据污泥生长所处阶段确定,保证污泥浓度在设计浓度左右 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混合液回流主要目的是将硝化作用下产生的氨氮送到A段进行反硝化,生成氮气,从而降低总排水氨氮浓度。所以回流比除要调节平衡污泥浓度外,还有促进反硝化反应顺利进行的目的。 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 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 <0.05KgTKN/KgMLSS·d 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5/KgMLSS·d 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普通生活废水取高值,部分生化性能较差工业废水,MLSS取值3000以下 ⑧溶解氧(重点项目):A段DO<0.2~0.5mg/L ???? O段DO>2~4mg/L ⑨pH值:A段pH =6.5~7.5 ?????O段pH =7.0~8.0 ⑩水温:硝化20~30℃ ????????????????? 反硝化20~30℃ ⑾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碱度(以CaCO3计)

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 Ro=a’QSr+b’VX+4.6Nr ?????????????????????????? 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 ????????????????????????? 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VSS·d。 ??????? 上式也可变换为: ???????????????????? Ro/VX=a’·QSr/VX+b’ 或Ro/QSr=a’+b’·VX/QS r ???????????????????? Sr─所去除BOD的量(Kg) ???????????????????? 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 ??????????????????? 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 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 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 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 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1 汽车离合器的整体描述 (2) 1.1 离合器的概述 (2) 1.1.1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 (2) 1.1.2 离合器的功用和分类 (2) 1.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2) 1.2 摩擦离合器的组成 (3) 1.3 从动盘的选择 (4) 1.4 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4) 1.5 膜片弹簧支承形式的选择 (5) 1.6 压盘的驱动形式 (6) 1.7 离合器的通风散热 (6) 2 离合器的主要参数的选择 (7) 2.1 后备系数β (7) 2.2 单位压力p0 (7) 2.3 摩擦系数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Δt (8) 2.4 摩擦片的尺寸计算及校核 (9) 2.4.1 摩擦片外径D、内径d和厚度b (9) 2.4.2 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径p p (10) 2.4.3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p p (10) 2.4.4 摩擦片的校核 (10) 3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 (12) 3.1 从动盘的设计 (12) 3.1.1 从动片的设计 (12) 3.1.2 从动盘毂的设计 (12) 3.1.3 摩擦片的设计 (13) 3.1.4 波形片的设计 (14)

3.2 离合器盖的总成 (14) 3.2.1 离合器盖的设计 (14) 3.2.2 压盘的设计 (14) 3.2.3 传动片的选择 (16) 3.2.4 支承环 (16) 3.2 分离轴承的总成 (16) 4 膜片弹簧的设计 (17) 4.1 拉式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 (17) 4.2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17) 4.3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18) 4.4 膜片弹簧的强度计算 (19) 4.5 膜片弹簧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21) 5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23) 5.1 扭转减振器的概述 (23) 5.2 扭转减振器的参数选择 (23) 5.2.1 扭转减振器的主要参数 (23) 5.2.2 扭转减振器参数的具体选择 (23) 5.3 减振弹簧的设计 (24) 5.3.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 (25) 5.3.2 单个减振弹簧的工作压力 (25) 5.3.3 减振弹簧的尺寸设计 (25) 6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27) 6.1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要求 (27) 6.2 离合器操纵机构形式的选择 (27) 6.3 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计算 (28) 6.3.1 操纵力传动比的计算 (28) 6.3.2 操纵机构踏板行程的计算 (28) 6.3.3 操纵力的计算及校核 (29) 6.3.4 分离离合器所做的功 (2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