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1醛第1课时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1醛第1课时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1醛第1课时
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1醛第1课时

第 1 课时总课时

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1)

会城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基础知识 一、按要求默写12% 1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 2 苏轼《浣溪沙》中,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自我勉励的诗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 《三峡》中,写出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4刘禹锡的《秋词》中,抒发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5 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不同的两项是( B )(C )4% 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发夕至B其间千二百里/挑拨离间 C素湍绿潭/ 素不相识D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生活就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kuān shù( )那些蹉跎岁月的“玩者”。如果没有①做事踏实,不虚浮的bá shè( ),一切幻想都是②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 3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kuān shù( 宽恕 ) bá shè(跋涉 ) 4文中划线的部分,如果改用成语来表述,这两个成语分别是:2% ①脚踏实地②海市蜃楼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7至9题 据统计,广东省有公路桥梁2万余座,不仅是我国公路桥梁最多的省份,而且自古以来广东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全国甚至世界同期的领先水平。对于桥,你一定印象很深,请你回忆一下,拿来和我们分享,好吗? 7 请写出一句与桥有关的诗词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一个有关桥的传说故事。3% 鹊桥相会 9 广东省有许多著名的桥,请你向我们简单介绍一座你熟悉的桥。(说明、描绘皆可)3% 崖门大桥全桥长1289.22米,桥形为特大型单索面斜拉桥,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总投资为5.29亿元人民币的崖门大桥,是国内同类型双塔单索面结构桥梁中主跨度最大的桥梁,在亚洲排名第二。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专题2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1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浓度、压强改变,平衡将会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从浓度、压强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实验论证说明浓度、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 (3)改变的外界条件通常是浓度、压强和温度。 2.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从速率角度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由v 正和v 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条件改变?????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拓展延伸] 由平衡常数与浓度商角度判断 当Q =K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 正=v 逆; 当Q v 逆; 当Q >K 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

(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发生改变() (2)化学反应速率v正、v逆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3)改变条件使v正增大了,则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逆一定比v正小() (5)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百分含量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 (6)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 (7)平衡移动,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减小() 答案(1)√(2)×(3)×(4)√(5)√(6)√(7)× 二、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 Cr2O2-7+H2O2CrO2-4+2H+ (橙色) (黄色)

专题1 第1课时

第1课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目标导读] 1.通过回顾“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2.结合教材P3“图1-3”,理解并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过程。3.结合教材P4“图1-4b及操作提示”,学会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重难点击] 1.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依此为分类依据,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1)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2)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 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3.氧气会抑制生物的无氧呼吸,下图是酵母菌释放二氧化碳量与氧气浓度的关系,请在其中画出无氧呼吸强度变化曲线。 答案 4.酒精的检测: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和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 课堂导入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有趣的传说,近几年国内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果醋。 果酒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对于抑制脂肪堆积、保护心脏、调节女性情绪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众多品种的果酒中,葡萄酒醇厚、浓郁,耐人寻味,这节课我们就以葡萄酒为例探讨果酒的制作方法。 探究点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发酵技术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果酒制作中需要用到酵母菌,酿造果醋需要用到醋酸菌。 1.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流程 (1)酵母菌 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2)制作原理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3) 果酒的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第2课时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了解石油、天然气是脂肪烃的主要来源。 2.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重整等化学工业。(重点) 3.烃燃烧的有关计算。(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石油的物理性质和成分 (1)颜色状态:黄绿色至黑褐色的黏稠液体。 (2)组成: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烷烃和环烷烃,有的含芳香烃。 2.天然气的成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的地区的天然气中则含有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3.石油的分馏 (1)原理:石油――→加热汽化――→沸点不同 不同的馏分,属于物理变化。 (2)分类 ①常压分馏????? 原料:石油产品?? ??? 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重油 ②减压分馏 ??? ?? 原理: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沸点较高的烃在 较低温度时汽化,然后得到不同的产品原料:重油产品?? ??? 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沥青 4.石油的裂化 (1)原理:使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短碳链烃的方法。 (2)目的:提高汽油、煤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3)分类: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4)裂解:同裂化原理相同,由轻质油生产气态烯烃,又称深度裂化。 5.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1)目的:提高_汽油等轻质油品质。 (2)产品: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6.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全合成、零排放”的绿色化学工艺,开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控制设备和仪器。 (1)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2)含C18以上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天然气应做到安全规范的操作。( ) (4)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5)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均是化学变化。( ) 【答案】(1)√(2)√(3)√(4)×(5)× [核心·突破] 1.石油的分馏 (1)常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 减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高,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多。 (2)减压分馏的原理是利用外界压强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外界压强越大,物质

专题1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解析:选A。本题是对“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念的考查,以及对“摩尔质量”单位及其有关计算的考查,是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A项考查“同素异形体”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N4和N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故A正确;B 项中N4和N2很显然组成分子的原子的个数不同,故不可能是“同分子式”;C项中相同质量的N4和N2中所含原子个数比应是:总质量除以氮原子的摩尔质量之比,因总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故应是1∶1;D项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1;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白磷和红磷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同分异构体必然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却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N2和CO,A、B不正确;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C不正确。 3.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6O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4N互为同位素 解析:选B。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1H2、2H2与3H2 B.冰与干冰 C.乙烯与乙炔 D. 解析:选D。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D符合要求。 5.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A.白磷和红磷B.16O与18O C.O2与O3D.H2O与D2O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二单元第1课时

第1课时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目标导航]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2.学会pH的简单计算。3.了解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4.全方位地比较一强一弱。 一、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 ①c(H+)>c(OH-),溶液呈酸性,c(H+)越大,酸性越强。 ②c(H+)=c(OH-),溶液呈中性。 ③c(H+)<c(OH-),溶液呈碱性,c(OH-)越大,碱性越强。 (2)常温下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①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c(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②pH=7,溶液呈中性。 ③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c(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 2.pH (1)表达式:pH=-lg c(H+)。 (2)意义: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3)适用范围:1×10-14 mol·L-1≤c(H+)≤1 mol·L-1的溶液。 3.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1)指示剂法 该法只能测其pH的大致范围,常见指示剂变色范围为 指示剂变色范围 石蕊pH<5红色5~8紫色>8蓝色 酚酞pH<8.2无色8.2~10浅红色>10红色 甲基橙pH<3.1 红色 3.1~ 4.4 橙色 >4.4黄色 (2)pH试纸法

常用的pH试纸有广范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前者的pH差值为1,后者的pH差值约为0.2或0.3。 pH试纸的使用方法: 把小片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确定溶液的pH。 (3)pH计测量法 议一议 1.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是什么?pH=7的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溶液? 答案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是比较c(H+)、c(OH-)的相对大小,pH=7的溶液不一定为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下pH=7的溶液才为中性溶液,因为K w只与温度有关,如在100 ℃时,K w=1.0×10-12,pH=6为中性,pH=7应为碱性。 2.怎样理解酸的酸性强弱与溶液的酸性强弱? 答案酸的酸性强弱是指酸电离出H+的难易,如HNO3的酸性比H3PO4的强。而溶液的酸性强弱是指溶液中H+的浓度大小,H+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二、溶液pH的计算 练一练 1.已知在常温下 (1)c(H+)=1.0×10-3 mol·L-1的某溶液中,c(OH-)=____________________,pH为______。 (2)pH=4的盐酸溶液中,c(H+)=________________,c(H+)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10-11 mol·L-1 3 (2)1.0×10-4 mol·L-1 1.0×10-10 mol·L-1 2.常温下,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1.0×10-3 mol·L-1的盐酸的pH为________。 (2)5.0×10-4 mol·L-1的H2SO4溶液的pH为________。 (3)将8 g 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2 L溶液,其pH为________。 (4)a mol·L-1的Ba(OH)2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2)3(3)13(4)15-lg5+lg a 方法导引单一溶液的pH值计算方法 (1)计算原则 酸性溶液:求c(H+)→求pH的值。 K w求c(H+)→求pH值。 碱性溶液:求c(OH-)――→ (2)公式:pH=-lg c(H+)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高温引燃的条件下,不.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Al 粉和Fe 3O 4粉末混合 B .V 2O 5粉末和Al 粉混合 C .Al 粉和MgO 粉末混合 D .C 粉和CuO 粉末混合 解析:选C 。Al 粉和Fe 3O 4、V 2O 5在高温时均可发生铝热反应,而Al 粉和MgO 粉在高温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因为Mg 比Al 活泼。C 粉和CuO 粉末在高温也发生化学反应 2CuO +C=====高温 2Cu +CO 2↑。 2.等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2 mol·L - 1 H 2SO 4溶液 B .18 mol·L - 1 H 2SO 4溶液 C .6 mol·L - 1 KOH 溶液 D .3 mol·L - 1 HNO 3溶液 解析:选A 。镁、铝与稀H 2SO 4均可反应放出H 2;在KOH 溶液中只有铝与KOH 反应放出H 2;镁与浓H 2SO 4反应不生成H 2,Al 在浓H 2SO 4中钝化;Mg 、Al 与HNO 3作用都不生成H 2。 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 +4、SO 2-4、CO 2- 3、K + B .Na +、Ba 2+、Ca 2+、HCO - 3 C .Mg 2+、Ag +、K +、Cl - D .K +、Cl -、Na +、SO 2- 4 解析:选D 。铝与酸、强碱反应都放出氢气,则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H + , 也可能含OH -。分别加入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是指各组离子应与H +和OH - 都能共 存。A 项中,NH +4与OH -生成NH 3·H 2O ,CO 2-3与H +生成H 2CO 3;B 项中,HCO -3与H + 、OH -都能发生反应;C 项,Mg 2+与OH -不能共存,Ag +与Cl - 不能共存;D 项中,各离子与H +和OH - 都不发生反应,符合要求。 4.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 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 .①⑥⑤③ B .②③④③ C .②③⑤③ D .①③⑤③ 解析:选B 。由镁粉和铝粉制取纯净Al(OH)3的过程为 5.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V )与时间(t )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注: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量)( )

高中语文专题三13想北平第1课时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1

文本13 想北平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廿.七年( ) ②黏.合( ) ③浸.在( ) ④辜.负( ) ⑤空旷.( ) ⑥翩.翩( ) ⑦韭. 菜(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刹????? 什刹.海 刹.车 ②调????? 调.整 调. 动 ③便??? ?? 很便.宜 便. 宜行事 ④空??? ?? 空.旷 空. 闲 2.辨形组词 ①????? 捡 俭 检 睑 ②???? ? 凑 揍 辏 ③???? ? 敦 墩 淳 ④???? ? 堪 勘 戡 ⑤? ?? ?? 旷 犷 ⑥???? ? 蜓 挺 铤 3.词语释义 ①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枝枝节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俊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的微小数量,表示微不足道。“杯水车薪”指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草所烧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对于解决困难起不了多大作用。 ①洛克菲勒投资公司掌管的近300亿美元的家族财产,对洛克菲勒家族庞大的家产而言,这可能只是__________。 ②这场小雨也不过是__________,起不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2)寂苦·寂寞 “寂苦”重在“苦”,即感觉寂寞悲苦;“寂寞”重在“寞”即孤单冷清。 ①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经历了一个女人难以面对的风风雨雨,她内心十分_________。 ②离开了熟悉的人群和家园,他孤单一人在外闯荡,很是________,特别是忙碌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小屋。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题目为“想北平”,为什么不是“写北平”或“忆北平”?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回答。 二、深层探究 3.本文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以爱母亲类比爱北平,有什么作用?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1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石油炼制 乙烯学

石油炼制乙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分馏可得到乙烯等有机化工原料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 D.石油炼制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解析】石油分馏无法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只能通过石油裂解加工获取。 【答案】 A 2.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都含有不饱和烃 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 【解析】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气态烃作为石油化工原料。裂化的目的是将重油断裂为裂化汽油,提高汽油的产量。 【答案】 B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 B.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溴水除去 【解析】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1课时西师大版

问题解决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55,56页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2. 根据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1图,并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例1情境。 教师:1本成语词典和1套故事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买1套故事书比1本成语词典贵多少元? ②买1套故事书和1本成语词典共要多少元? ③买1本成语词典比1套故事书少多少元?

教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口头列式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加减法的一步计算问题。 课件出示:男孩手里拿出300元递给售货员。 教师:看到买书的情况,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学生1:小朋友的钱够吗? 学生2:小朋友的钱买了1本成语词典和1套故事书,应找回多少元?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购物付款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由相关的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设置了一个悬念,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之中。] 二、合作探究,教学新课 1. 教学例1 (1)小组探究:要买1套故事书和1本成语词典,售货员应找给他多少元呢? 试着把你们讨论的每一步算式写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并在投影仪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种: 方法1:300-78-152=70(元)。 方法2:300-152-78=70(元)。 方法3:78+152=230(元), 300-230=70(元)。 (2)理清思路,明确方法。 教师:能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样算吗? 学生解说每一种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结。

专题2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2011年福州高一检测)据报道,氢氧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 .发展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 .氢氧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 .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选C 。电解水制备氢气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A 不正确;氢气属于易燃气体,容易发生危险,所以需要考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氢氧燃料电池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产物为水,对环境没有污染,C 项正确,D 项错误。 2.锂电池是新一代高能电池,目前已研究出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 +MnO 2===LiMnO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Li 是正极,MnO 2是负极 B .放电时负极的反应:Li -e -===Li + C .放电时正极的反应:MnO -2+e -===MnO 2 D .电池放电时,产生高锰酸根离子 解析:选B 。Li 为负极,发生反应Li -e -===Li +;MnO 2为正极,发生反应MnO 2+e -===MnO -2。 3.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H 12O 6+6H 2O -24e -===6CO 2↑+24H +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6 L 解析:选B 。微生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A 不正确。 通入燃料C 6H 12O 6的极为负极,负极反应为:C 6H 12O 6+6H 2O -24e -===6CO 2↑+24H +(能放 出CO 2应该是酸性,所以右边写H +。不能在左边加OH -、右边写H 2O),B 项正确。正极 反应为:6O 2+24H ++24e -===12H 2O ,从两极反应可知:负极生成H +,正极消耗H +,即 通过质子交换膜从负极到正极传导H +,选项C 不正确。从总反应C 6H 12O 6+6O 2===6CO 2+ 6H 2O 可知,每消耗1 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 L ,D 项错。 4.(2011年厦门高一检测)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 溶液中, 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 2H 6+18OH --14e -===2CO 2-3+ 12H 2O,7H 2O +7/2O 2+14e -===14OH -,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通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 C 2H 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 .放电一段时间后,K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 .电解质溶液中,CO 2-3向正极移动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 [明确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乙醛的学习,明确醛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学会根据醛基的性质来检验醛类的存在。 3.知道甲醛、乙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结构 1.醛是由烃基和□01醛基(—CHO)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03—CHO。 3.一元醛通式:R—CHO,—R代表烃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4.乙醛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04C2H4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06CH3CHO。 5.醛基中包含羰基,羰基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双键连接起来,羰基 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07同一平面上。如分子中四个原子在□08同一平面上。

二、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而有□01刺激性气味的□0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03大。 2.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CHO)来决定。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醛基中的C===O 键可与H 2、HX 、HCN 等加成,但不与Br 2加成,如CH 3CHO 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04CH 3CHO +H 2――→Ni 加热、加压 CH 3CH 2OH 。 (2)氧化反应: ①易燃烧:2CH 3CHO +5O 2――→点燃 4CO 2+4H 2O 。 ②催化氧化:2CH 3CHO +O 2――→催化剂△ □ 052CH 3COOH 。 ③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06 CH 3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CH 3CHO +2Cu(OH)2+NaOH ――→水浴加热CH 3COONa +Cu 2O ↓+3H 2O 。 ④乙醛□ 07能(填“能”或“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甲醛的特性 (1)甲醛是无色而有□ 08刺激性气味的□09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10大,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2)甲醛是醛类中不含烃基的醛,其结构相当于含有两个醛基 ,故1 mol HCHO 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 114

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教学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1.装置②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具备这种特点的装置名称是什么? 答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称为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分析下图并填空: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②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闭合回路中不断有电子流产生,也就形成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结合原电池工作原理及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答案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 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DFG 解析 图中A 、B 都只有一个电极,C 中是两个活动性相同的电极,E 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H 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它们不属于原电池,属于原电池的只有D 、F 、G 。 思维启迪 原电池的判定方法:一看反应原理(能否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二看构成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 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中c (H + )减小 B .a 是正极,b 是负极 C .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 极到b 极 D .a 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 B 解析 显然,电极a 、b 与电解质溶液稀H 2SO 4组成原电池。因活动性a >b(碳棒),所以a 为原电池的负极,b 为正极。电极反应式:a(负)极:a -n e - ===a n + (氧化反应);b(正)极: n H ++n e -===n 2 H 2↑(还原反应)。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 +,溶液中c (H +)减小。在外电路中,电 子由a 极流向b 极。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由A 、B 、C 、D 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 变化是________。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e - ===A 2+ (2)Cu 2+ +2e - ===Cu (3)增大 (4)D>A>B>C 解析 据图Ⅰ知活动性:A>B ,A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 -2e - ===A 2+ ;据图Ⅱ知活动性:B>C ,正极反应式为Cu 2+ +2e - ===Cu ;据图Ⅲ知活动性:D>A ,正极反应式为2H + +2e - ===H 2↑,故c (H + )减小,pH 增大。据Ⅰ、Ⅱ、Ⅲ知活动性:D>A>B>C 。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专题一 课时三

课时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知识点一法令出一 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皇帝地位独尊,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弊端: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影响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知识点二君权和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官员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解决的措施:帝王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 2.汉武帝限制相权 (1)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 (2)汉武帝建立“中朝”,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则称为“外朝”。 3.唐朝分割相权 (1)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2)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丞相,相权进一步分散。 4.宋代分散相权

(1)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2)为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5.影响:历代帝王调整相权,有效地防范了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监察机构的沿革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 ①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 (3)唐至清: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等。 2.评价 (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知识点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1)含义: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概况:兴起于西汉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 (3)评价 ①其考选对象、内容、方式、程序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②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3.科举制 (1)含义:隋唐以后实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

第三单元2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教案

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古代的伟大发明,感受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三次技术革命 了解三次技术革命的过程,知道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科技的今天和明天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现在的尖端科学技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2.知道三次技术革命,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4.认识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科技将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活动说明: 本主题活动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三次技术革命”和“科技的今天和明天”三部分内容组成。难点是“科技的今天和明天”。 活动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可谓科技鼻祖、中华荣耀,作为炎黄子孙不能不知。

1.搜集资料。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上网、访问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四大发明的资料,并将有关火药发明的资料整理后填写于课本空白处。 2.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交流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深化认识。在讲座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四大发明的历史演变,认识其在世界文化的传播、世界历史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活动二:三次技术革命 “三次技术革命”作为近代史的三次技术革新,每一次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还在享受着三次技术革命结出的硕果。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标志产物,熟悉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学习他们献身科学、百折不挠的精神。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进行了介绍。 1.搜集资料。课前搜集关于三次技术革命的资料。了解三次技术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课上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不是轻易获得的,他们包含了科学家毕生的心血,记录着科学家百折不挠、饱尝艰辛的历程。 3.深化认识。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要从小树立献身科学、造福社会的志向。 活动三:科技的今天和明天 “科技的今天和明天”部分,首先创设了学生收看“神州五号”胜利

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作业(解析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基础过关 1.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 ) A.14 B.15 C.16 D.17 解析: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则前两层电子数分别为2、8。总的电子数为14,质子数也是14。 2.R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20,其阳离子可用R n+表示,且其最外层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Z-n=8 解析: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子数为Z-n,Z-n可能是10,也可能是18。 3.在1~18号元素中,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第三层比B原子的第三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D ) A.Si和Na B.B和He C.Cl和O D.C和Al 解析:A原子的第三层比B原子的第三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只能是A的第二层为8个,B的第二层为4个电子,A的第三层为3个电子,B第三层没有电子。

4.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 “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Ti和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Ti和Ti的质量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Ti和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Ti和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Ti与Ti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解析Ti和Ti是同种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5.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 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 I的原子序数为53 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高中语文 专题三 13想北平第1课时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1

文本13 想北平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廿.七年( ) ②黏.合( ) ③浸.在( ) ④辜.负( ) ⑤空旷.( ) ⑥翩.翩( ) ⑦韭. 菜(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刹????? 什刹.海 刹.车 ②调????? 调.整 调. 动 ③便??? ?? 很便.宜 便. 宜行事 ④空??? ?? 空.旷 空. 闲 2.辨形组词 ①????? 捡 俭 检 睑 ②???? ? 凑 揍 辏 ③???? ? 敦 墩 淳 ④???? ? 堪 勘 戡 ⑤? ?? ?? 旷 犷 ⑥???? ? 蜓 挺 铤 3.词语释义 ①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枝枝节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俊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九牛一毛·杯水车薪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数量中的微小数量,表示微不足道。“杯水车薪”指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草所烧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对于解决困难起不了多大作用。 ①洛克菲勒投资公司掌管的近300亿美元的家族财产,对洛克菲勒家族庞大的家产而言,这可能只是__________。 ②这场小雨也不过是__________,起不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2)寂苦·寂寞 “寂苦”重在“苦”,即感觉寂寞悲苦;“寂寞”重在“寞”即孤单冷清。 ①赵明诚病逝后,李清照经历了一个女人难以面对的风风雨雨,她内心十分_________。 ②离开了熟悉的人群和家园,他孤单一人在外闯荡,很是________,特别是忙碌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小屋。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2.题目为“想北平”,为什么不是“写北平”或“忆北平”?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回答。 二、深层探究 3.本文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可是,我真爱北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以爱母亲类比爱北平,有什么作用?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1课时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目标与素养: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证据推理)4.了解同系物的概念。(宏观辨识) 一、化石燃料 化 石 燃 料 ? ? ? ? ? ?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石油 ?? ?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含少量的 硫、氧、氮等 化学成分: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及其溶有 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 ?? ? ?? 组成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组成元素:含量最高的元素为碳、其次是氢、氧及 少量的硫、磷、氮等 二、甲烷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点。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态无味ρ(CH4)<ρ(空气) 难溶 (1)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氧化反应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 微点拨: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纯度。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积)范围内时,遇火花将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是甲烷气体爆炸引发的。 (3)取代反应 ①甲烷与Cl 2在光照下的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瓶内黄绿色逐渐消失,最后变为无色; (ⅱ)集气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 (ⅲ)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有晶体。 反应原理 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CHCl 3+Cl 2――→光照CCl 4+HCl ②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4.甲烷的利用 (1)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三氯甲烷制备制冷剂—氟利昂,其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HCl 3+HF ―→CHFCl 2+HCl 。 (2)合成甲醇,其过程为CH 4――――→被氧化 一定条件(CO +H 2)一定条件,CH 3OH 。 (3)高温分解生成炭黑,其反应方程式为CH 4――→高温 C +2H 2。 三、烷烃 同系物 1.烷烃 (1)烃: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也叫烃。 (2)烷烃: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其通式为C n H 2n +2。 (3)命名 n ≤10:依次称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