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指

导书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仅供参考)

一、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是在本专业方向学生已学习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技能综合训练。这次专业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机构设计的能力和工艺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作一次基本训练。

二、设计要求

1.能正确应用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分析零件的工艺可行性,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

2.能正确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夹具设计原理中的基本理论,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

工要求,拟定夹具方案,设计夹具结构。

3.能够按照机械制图规范绘制夹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4.熟悉和运用有关机制工艺、夹具等手册和资料,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工作方

法。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本设计题目为:”***(指定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艺装备设计”。

(一)每位学生明确自己的工艺设计对象(由指导教师指定)

(二)研究分析零件

1.了解该零件在机械装备中的地位与作用。

2.对零件的图纸表达及结构特点分析。

3.对零件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4.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

5.确定毛坯尺寸及其制造方法

(三)确定生产类型及批量

所有零件按照批量设计。生产条件假定为本校已有设备。

(四)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毛坯选择应按生产批量大小,非加工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它对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影响甚大。

分析毛坯时,注意余量的分配,浇冒口、分型面的位置等,毛坯的结构形式,对以后安排工艺和采取必要工艺措施有关。

用红笔在所发零件图上画出毛坯外形,如孔等未加工前的部位要全部涂红,最后,要在这张毛坯图上注全毛坯尺寸。

(五)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制定工艺路线。在对零件分析基础上,至少拟出二个工艺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较为合理的一个。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工序尺寸计算

根据粗精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当工序中所用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则需要工序尺寸计算。

3.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刀具

机床设备的选用,应是既要保证加工要求,又要经济合理,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般是采用通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

4.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与公差的确定

根据工艺路线的安排,首先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其工序间尺寸公差按经济精度确定。一个表面的总余量,则为该表面各工序间余量的总和。因时间有限,每个学生只计算其中一个主要表面的各工序间余量及公差。其余表面可直接查阅相关手册中的“工序间的加工余量”部分。

5.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确定

在机床、刀具、加工余量等确定的基础上,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因时间有限,本次设计内容仅限于指定工序。

6.设计工艺文档

将上述各项内容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至于各工序的加工简图(定位夹紧示意图),可选择主要工序,画在说明书上,内容包括:

(1)工件外形及加工部位(用红线),并注上工序要求的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2)按规定符号,表示出工件的定位,夹压部位和约束的自由度。

(3)在加工开始位置,画上刀具及标上切削运动,进给运动等方向(以箭头表示)。(4)每一工序图上,应示清与工艺过程卡中相同的“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型号”、“夹具名称”。

(六)夹具结构设计

每一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定工序设计专用夹具。

1.确定设计方案要求至少提出二个进行比较后正式确定。

2.选择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

3.计算所需的夹紧力,设计夹紧机构。

4.绘制夹具装配图

装配图比例:1:1,工件用双点划线,加工面用加粗实线,其它要求见相关教材。(七)撰写设计说明书

希望每个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书写自己的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插图正确。说明书统一用十六开纸书写,四周留出边框,最后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将报告正文和图纸一起装订成册。

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件分析;2.生产类型及批量的确定;3.毛坯的确定;4.工艺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工序尺寸等计算);5.夹具方案分析和有关计算(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等);6.小结 7. 参考文献等。

(八)课程设计资料的提交

设计说明书装订的大致顺序如下:

1.封面(课程设计专用,黄颜色封面,学校教材科领取)

2.目录

3.设计说明书的正文(见(七))

4.小结

5. 附录:

(1)指导教师指定零件的零件图

(2)毛坯图

(3)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4)机械加工工序卡

(4)夹具总装配图

(5)“夹具体”(或“底座”)零件图

四、成绩考核

本课程设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由学生本人亲自交指导老师验收,否则不与接收。指导老师最后抽查部分同学质疑,形式可以是个别进行或以小组形式集体进行。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平时的设计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工艺分析和夹具设计的水平及图画和说明书的质量,进行综合衡量。

五、参考资料

1.柯建宏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于骏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邹青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尹成湖, 李保章, 杜金萍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小华。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6.李名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7.胡凤兰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陈宏钧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王绍俊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0.冯辛安,黄玉美等编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1.刘文剑等编。。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编。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3.张进生。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4.赵家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5.李旦等编着。机床专用夹具图册。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6.刘文剑等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设计安排

本课程设计共两周(合计十天),具体分配参照如下:

1.布置任务、分析工艺、画毛坯图(由指导教师指定) 2天

2.制定工艺路线、计算工序尺寸1天

3.夹具方案(装配草图)设计(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1天

4.定位误差、夹紧力计算 1天

5.夹具结构的详细设计(总装图,夹具体(或底座)的工程图)

(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并确认) 3天

6.整理设计说明书 1天

7.提交文档并考核 1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