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3230.2019.02.004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

效果评价研究

张成明,齐

梦,杨玉梅,魏微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吉林松源138000)

摘要:离子水驱是以离子匹配精细水驱的一项低成本驱油技术,2016年在J 油田开展了国内首例离子水驱技术先导试验,2017年离子水驱试验初见效果,实现有效控制产量递减,稳

油控水的作用。在推进离子水驱技术研究的进程中,通过场试验及室内实验相结合,明确离子水驱油机理,给出了离子水体系的适用条件为:原始/目前采出液总矿化度≥10000mg /L ,原油

胶质沥青质含量≥10%,二价阳离子总浓度≥100mg /L ,且最好以二价阳离子为主,例如Ca 2+

,而在油藏适应性上发现,离子水驱技术适用于低渗油藏,可在渗透率≥1mD 的条件下实现连续注入,提高油藏采收率,此次先导试验为离子水驱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离子;矿化度;稳油控水;提高采收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3230(2019)02-0011-04

Study on Reservoir Adaptability Analysis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Evaluation of Ion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

ZHANG Cheng -ming ,QI Meng ,YANG Yu -mei ,WEI Wei

(China Petroleum Jilin Oilfield Branch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

Songyuan 138000,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on water flooding is a low -cost oil -displacement technology with ion -matched fine

water flooding.In 2016,the first pilot experiment of ion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 in J oilfield.In 2017,the ion flooding test was first seen to achieve effective control of decrease ,stabilize the role of oil control.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ion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 research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field test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e mechanism of ion water flooding is clarified ,and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ionized water system are as follows :The total mineralization degree of the original /current production liquid is ≥10000mg /L ,the crude asphalt content of crude oil is ≥10%,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divalent cations is ≥100mg /L ,and it is preferably mainly divalent cations ,such as Ca 2+.In the reservoir adaptabi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ion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 is suitable f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nd continuous injection can be reali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ermeability ≥1mD to improve oil recovery.The pilot test is ion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The foundation of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il fields.Key words :Ion ;Salinity ;Stable oil control ;Enhanced oil recovery

0引言

收稿日期:2018-09-12

修订日期:2018-12-22作者简介:张成明,男,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油气工程研

究院。

油田开发中对注水技术的改进一直是国内外

研究的热点,

早在1995年、1996年,Jadhunandan 、Yildiz 等阐述矿化度构成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提出可通过简单地改变矿化度来优化水驱

[1-3]

BP 和Wyoming 大学发现,向储层中注入矿化度

较低的水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7%-15%[4-5],近十几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低矿化度水驱理论与技术研究,2015年,KaiHe等提出用含表面活性的低矿化度水注入页岩储层可以观察到采收率的提高[6-7]。2015年,吴剑等人表明低矿化度水驱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黏土微粒迁移储层微观改造和润湿性转变,控制好注入水的矿化度便能够提升5% 20%的原油产量,同年,李继山等提出低矿化度水驱过程中岩石润湿性随离子组成及矿化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且Ca2+和Mg2+对润湿性的影响大于Na+[8-9]。尽管还没有形成一致共识,但形成了多组分离子交换和双电层Zeta电位变化导致原油脱附理论以及多组分离子架桥交换理论等两条主流学术观点,提出了pH值、注入压力变化以及矿化度门限值对低矿化度水驱的影响[10-11],大大推进了低矿化度水驱理论的发展,而离子性水驱技术就是一项建立在注水开发基础上改善注入水离子含量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J油田自1975年投入开发以来,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平均含水率已达93.8%,根据储层介质情况来看,原油中具有较高胶质和沥青质等活性组分,有利于原油在储层介质的吸附和铺展,增加了常规水驱油剥离原油的难度,为此同通过离子水驱调整储层-盐水-原油间相互作用能够改善驱替效果,较大幅度提高水驱采收率。1离子水驱技术驱油机理

离子水驱体系的驱油机理为能够促使吸附在岩石及黏土表面的原油有效剥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通过注入介质与原油极性基团、地层水离子、黏土矿物的精确匹配,进而增加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斥力,使油膜易于剥离而提高驱油效率(如图1所示)

图1离子匹配、剥离油膜机理示意图

2试验区概况

J油田试验区构造埋深800 900m。中心评价区面积0.24km2,中心区储量13.5?104t,包含20口井,其中注入井5口,生产井15口,行列式井网400?120m。区块受到物性和砂体的双重控制,属于岩性油藏。单层有效厚度相对较小,一般有效厚度在2 3m,储层平均孔隙度13.9%,渗透率2.7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目的层段含油层连片发育,平均厚度均在3m以上,连通性较好,且物性相差较小。

表1试验区静态参数表

区块孔隙度

%

渗透率10-3μm2油层厚度/m发育小层

密度

g/cm3

粘度

MPa·s

层数

效厚

m

试验区15.23.47.33、4、50.81566.92-37.3

3矿场试验

(1)试验区驱油效果

区块总体动态反映为初期见效明显,后续产油能力持续稳定。其中,2016年8 10月效果最好,到9月末区块产油由标定值的11.68t升至12t,产液55.4t与标定值54.5t基本持平,含水由标定值78.57%降为78.3%。后续由于现场施工测试、作业、管线漏失以及注入泵故障停注等对

试验区块产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但2017年6月底区块日产液仍然维持到54.7t,日产油10.0t,含水81.7%。截至2017年6月30日,累计增油709t。

(2)试验区采出液流体性质组分分析

在进行现场跟踪取样过程中,深入认识离子水驱驱油机理,对产出液离子组分进行分析:

①水组分特征分析

对产出液中水组分进行了跟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水中钙离子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氯离子、钠离子浓度总体呈先上升后降至平稳,表明离子水驱过程发生了离子置换作用,该作用有利于原油从粘土表面剥落,并能一定程度上扩大波及体积

图2

离子水驱试验区产量变化

图3试验区产出液离子浓度变化

②油组分特征分析

对产出液中油组分进行了系统跟踪测试,测

试结果表明,试验区油井的产出原油组分发生了

规律性变化,仅以X井为例,从2016年9月到

2017年5月,产出原油中的C

20+

和C36+等均呈明

显增加趋势,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离子性水驱体系

中的离子交换功能能够有效剥离原油的活性

组分。

表2X井原油组分分布结果

组分

取样时间

2016.92016.102016.112016.122017.032017.05 C7+(mol%)97.5197.8290.27100.00100.00100.00

C11+(mol%)85.9987.0470.8891.6193.8588.45

C20+(mol%)48.9252.3344.2056.5857.9555.71

C36+(mol%)18.2922.0924.1527.5231.0633.91

5筛选技术标准

离子性水驱技术对目标油藏必须满足的三个

基础条件:地层水类型及组成、原油组分及活性组

分含量以及储层矿物和黏土类型及含量,根据离

子水驱技术在矿场试验过程中的室内实验及矿场

试验分析确定离子性水驱技术的推荐筛选标准

(参数界限),见表3。

表3离子匹配水驱参数界限表

参数(能够发挥离子匹配水驱机理)离子水驱界限

流体性质原始/目前采出液总矿化度(mg/L)≥10000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10(脱气后含量)二价阳离子总浓度(mg/L)≥100,Ca2+为主

储层性质

空气渗透率(mD)≥1

粘土矿物绝对含量(%)≤20%,高岭石为主

6结束语

(1)离子水驱的驱油机理为能够强化原油-水-储层间的微观相互作用机制,增加油/水/岩石之间的界面斥力,促使吸附在岩石及黏土表面的原油有效剥离从而提高采收率。

(2)离子水驱特点与水驱规律基本一致,但离子水驱技术能够改善水驱效果。从试验区的生产动态来看,总体动态反映为初期见效明显,后续产油能力持续稳定,明显减缓了传统水驱的递减速度。

(3)通过对试验区产出液组分等系统分析,印证了离子水驱技术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实现原油从粘土表面剥落从而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Anderson,W.G.Wettability literature survey-part 1:Rock/oil/brine interac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core

handling on wettability,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

ogy[J].1986,38(10):1125-1144.

[2]Tang G Q.Morrow NR,Influent of Brine Composision and Fine Migration on crude oil/brine/rock Interaction

and OilRecovery,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J],1999,24:99-111

[3]Yildiz,H,O.Valat,M,Morrow,N,R.Effect of brine composition on wettability and oil recovery of a Prud-

hoe Bay crude oil,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J].1999,38(1):29-31

[4]Shivkumar P,Abhijit Y D,Shirish P,et al,Low salini-ty brine injection for EORon alaska north slope[C].

SPE12004,2008

[5]Farida A,Hashem S H,Badria A,et al.First EORtrial using low salinity water injection in the greater burgan

field,Kuwait[C].SPE164341,2013.

[6]Nguyen,C.,Kothamasu,R.,He,K.,Xu,L.(2015,A-pril27).Low-Salini1y Brine Enhances Oil Produc-

tion in Liquids-Rich Shale Formations.Society of Pe-

troleum Engineers,doi:10.2118/174041-MS

[7]向星星.C油田低盐度注水提高采收率机理及适用性评价[D].2016.

[8]吴剑,常毓文,李嘉,等.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15(5):78,146-147.

[9]李继山.采油中的润湿热、粘附功和吸附焓变[J].石油大学学报,2005,29(5):71-75.

[10]伍家忠,谢全,王冬雪,等.电解质对固/液和液/液界面性质的影响[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

35(9):96-101.

[11]Parler AR,looijer M T,Al-qarshubi I S M et al.In-tergrated approach in deploying low salinity water-

flooding[C].SPE165277,2013

油液监测与诊断技术

油液监测与诊断技术 油液监测与诊断技术是近十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的新技术,尤其在发动机、齿轮传动、轴承系统、液压系统等诸方面,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表所示。 油液监测与诊断技术通常包括油液理化性能分析技术、铁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颗粒计数技术等,实现对油样中所含磨粒的数量、大小、形态、成分等及其变化,油品的劣化变质程度等的分析。油液分析技术涉及的机理、分析内容及使用的仪器见表。 一、润滑剂及其质量指标 (一)润滑剂的分类 润滑剂可分为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四大类。 l.液体润滑剂例如润滑油、水、液态金属等。 2.半固体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它是用稠化剂和润滑油制成,是一种介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润滑材料,在一定意义上兼有二者的优点。 3.固休润滑剂例如石墨、二硫化铝等,依靠这些物质在摩擦表面形成低剪切强度,并与摩擦表面有较强附着力的固体润滑膜达到润滑目的。 4.气体润滑剂例如空气、氮气等,多用于高温、高速、轻载场合,例如高速磨头的空气轴承。 (二)润滑油性能指标 1.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是反映润滑油流动的粘性大小,决定润

滑油油膜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润滑油的作用就在于使润滑油在机器作功运动的摩擦表面形成油膜,该油膜起到润滑、减震、冲洗、冷却等作用。

2.油性和极压性油性和极压性是表示润滑油抵抗磨损能力的指标,油性表示油膜的吸附能力,极压性则表示在冲击载荷或高温重载荷作用时油膜不破裂的能力。 3.酸值酸值是指中和每1克润滑油中的有机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KOHmg/g。当所用油品的酸值超过标准时应换用新油。 4.水分润滑油的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比数。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破坏润滑油形成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并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而且使添加剂分解沉淀。 5.水溶性酸和碱水溶性酸和碱是指溶于油品中的无机酸和碱,以及低分子有机酸和碱性氧化物,它们将强烈腐蚀设备,加速油品变质,降低油品的绝缘性能。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润滑油中各种沉淀物、胶状悬浮物、砂土、金属粒等杂质的重量百分比,它是反映油品纯洁度的指标。油品中机械杂质的存在会加剧机器零件的磨损,加速油品老化,严重时还会堵塞油路及滤清器。 7.闪点闪点是表示润滑油蒸发性的指标。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品,当油蒸气与周围空气形成的一定浓度的混合气体时,同火焰接触时产生短暂闪火时的最低油温即为闪点。闪点是油品的安全性指标,油品的工作温度一般低于闪点20~30℃为宜。 8.凝点在规定条件下使油品冷却到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即为凝点。凝点是反映油品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通常,油品工作温度一般应比凝点高15℃~30℃为宜。 此外,还有灰分、残炭、腐蚀、抗氧化安定性、抗乳化度、抗泡沫性等性能指标。 (三)润滑脂性能指标 润滑脂是由基础油加稠化剂制成的半液体润滑剂,它适用于下面几种情况:①某些开放式润滑部位,起到润滑作用而又不会流失和滴落;②在有尘埃、水分或有害气体侵蚀的情况下,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护性和防腐蚀性的场合;③由于工作条件限制,而要求长期不换润滑剂的摩擦部位的润滑部位;④摩擦部位的温度和速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机械的润滑以及满足某些机械设备的封存、防腐、防锈上的需要。 润滑脂的性能指标有 1.外观良好的润滑脂,其颜色和稠度都应是均匀的,没有硬块颗粒,没有析油现象,表面没有干硬的皮层和稀软糊层。 2.针入度针入度是表示油脂稠度的指标。 3.滴点它是决定润滑脂使用温度的指标。 4.抗腐蚀性主要反映润滑脂对金属的腐蚀程度。 除此之外,润滑脂还有胶体安定性、机械杂质、氧化安定性等性能指标。 (四)液压油 液压油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液压能,其次是润滑、冷却、防锈、减震等作用,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液压机械运转的可靠性。反映液压油性能的主要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与润滑油类似,不再重复。 (五)添加剂 在很多情况下,基础油很难满足摩擦副对润滑剂提出的苛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油品质量和满足使用性能还必须在润滑油品中加人少量一种或几种物质,以改善油品的某些性能,所添加的物质称为添加剂。一般极少量添加剂,就能显著改变油品的质量,这样就可避免润滑油复杂加工过程,又可解决一些加工精制仍不能满足的特殊要求,从而扩大优质润滑油产品的来源。 二、油液性能分析 对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定期的油样理化性能测试分析,可以动态监测使用过程中润滑油质量变化情况,从而保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同时也可以随机监测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合理的最经济有效的换油周期。

油液分析

油液分析技术 油夜分析技术又称为设备磨损工况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维护技术,它利用油液所携带的设备工况信息来对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以及未来工作状况作出判断,从而为设备的正确维护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油液在设备中的各个运动部位循环流动时,设备的运行信息会在油液中留下痕迹,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油液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2、油液中设备磨损颗粒的分布 3、油液中外侵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布 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监测(以下简称油液监测)是设备开展润滑管理、设备状态维修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高设备可靠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油液监测技术就是通过对设备在用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磨损金属和污染杂质颗粒的定期跟踪监测,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润滑和磨损状态信息,诊断设备磨损故障的类型、部位和原因,为设备维修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企业进行设备的状态维修和润滑管理,从而预防设备重大事故发生的发生,降低设备维护费用。 油液分析技术,就是抽取在用油油样并测定其劣化变质程度及油液中磨损磨粒的特性,来分析判断机械零部件的磨损过程,部位,磨损机理,失效类型及磨损程度等,得到机械零部件运转的信息。磨损磨粒的特性主要指磨粒的含量,尺寸,成分,形态,表面形貌及粒度分布等。油样分析技术通常包括油液理化性能分析技术,铁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颗粒技术技术,磁塞技术等。 对设备故障所作的统计资料表明: 设备的失效80%是因为润滑故障导致异常磨损所引起; 柴油机中大约70%是因为油品污染引起,而其中50%是磨损造成的; 滚动轴承中大约40%的失效与损坏是由于润滑不当而导致; 齿轮中大约51%的故障与润滑不良和异常磨损有关; 液压系统中大约70%的故障来自于液压介质被污染,污染度等级过高所致; 摩擦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1/3-2/3; 油液分析技术的步骤: 1.收集设备原始资料、考察设备现场 2.制定监测计划和取样规范 3.按规范取样 4.样品分析 5.数据处理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见资料1) 1、原油:天然原油一般都是黑色液体,其中含有几百种及至上千种倾倒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大体为石蜡基础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年产1亿两千万吨至1亿4千万吨(中国)。 2、基础油:原油在炼油厂经过减压蒸馏生的轻质产品可获得气、煤、柴油等产品,重质产品,经过进一步精制后即可获得基础油。 3、润滑油:为满足设备机具的具体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油及添加剂调制而成的产品。 4、基础油的品种一般国产分为32#、46#、68#、100#、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等。进口的日本能源公司500SN、韩国1次、2次加氢基础油(高档)等 5、润滑油添加剂:添加不同性能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各种性能。(见资料2) 6、润滑油质量指标(见资料3、1-6) 二、车用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刹车液、润滑脂 1、什么是汽油机油、什么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级别的区分 2、什么是多级油,什么是单级油、什么是通用机油 3、5W、10W、15W、30、40、50的意思,代表的具体指标范围 4、GB标准的理化指标,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等要记牢 5、各种车型选用什么级别及黏度的油、以及夏、冬两季的选油 6、API SAE的含义国家标准、石化标准以及我们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哪些 识别润滑油的规格 内燃机油 SF/CD 15W/40为例: SAE 15W/40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法的英文缩写 现在执行的是SAE J300 Apr。1991版本 表示该油品低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0W、5W 、10W、15W、20W等级别。“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能满足在更低气温条件下工作的发动机的要求 表示该油品高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20、30、40、50和50以上级别。数字越大黏度越大。可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时仍然有足够的黏度和油膜厚度来达到润滑的效果。 另外SAE30、SAE40、SAE50只具有单黏度级别的特性,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API SF/CD 第一个字母“S”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SD、SE、SF、SG、SH、SJ~~等级别。 是美国石油协会对润滑油质量等级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 第一个字母“C”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CD、CE、CF、CG-4、CH、CH-4~~等级别。 1)、API SF/CD表述的质量等级说明该油品是一种即适合汽油发动机同时又能满足柴油发动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 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 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它是现代人事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一次完整的评价中心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通常测试人员与被试者的数量为1:2)对其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景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结果是在多个测试者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 目录 简介 一、评价中心测评法的特点 二、测评过程简介 三、利弊与改进 简介 一、评价中心测评法的特点 二、测评过程简介 三、利弊与改进 简介 评价中心技术 严格来讲评价中心是一种程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是组织选拔管理人员的一项人事评价过程,不是空间场所、地点。它由多个评价人员,针对特定的目的与标准,使用多种主客观人事评价方法,对被试者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价,为组织选拔、提升、鉴别、发展和训练个人服务。评价中心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情景模拟,在一次评价中心中包含多个情景模拟测验,可以说评价中心既源于情景模拟,但又不同于简单情景模拟,是多种测评方法的有机结合。 评价中心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得出的结论质量较高,但与其它测评方法比较,评价中心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且时间较长,操作难度大,对测试者的要求很高。 现代人才测评理论认为

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绩效等素质特征的观察与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素质,应将其纳入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观察、分析、评定被试人的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从而考察其全面素质。基于这种理论,人们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评价中心这种现代人才测评的新方法。 评价中心测评法将各种不同的素质测评方法相互结合,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系统和工作场景,将被试人纳入该环境系统中,使其完成该系统环境下对应的各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试人采用多种测评技术和方法,观察和分析被试人在模拟的各种情景压力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以测量评价被试人的管理能力和潜能等素质。评价中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情景模拟性,所以又被称为情景模拟测评。 一、评价中心测评法的特点 1.针对性 评介中心测评法模拟特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在特定的工作情景和压力下实施测评。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必备能力,设计不同的模拟情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高分低能”倾向。 2.全面性 评价中心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多种测评技术与手段综合运用,不仅能很好地反映被试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测评其他方面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3.可靠性 测评中心由多个主试小组成员分别对被试人给予评价,减少了因被试人水平发挥不正常或个别主试人评价偏差而导致的测评结果失真。每项测验后,请被试人说明测验时的想法以及处理问题的理由。在此基础上,主试人进一步评定被试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使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4.动态性

油液分析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大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题、 焦炉除尘风机是铁焦作业区的环保风机,其测点位置、振动值和振动趋势图如下, 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系统信号采样时采用的窗函数是哪种,有何特点; 2. 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风机的运行状态并给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要求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图1 风机及测点分布示意图 机组技术规格: 电机为6极异步电机 电机功率1100KW 电机转速约为985rpm 电机轴承类型:6234CM、NU224CM。 表1 1#导焦风机振动值

图1 测点2水平方向时域、频域波形 图2 测点3水平方向时域、频域波形

解: (1)该系统信号采样时采用的窗函数是汉宁(Hanning)窗又称升余弦窗,汉宁窗可以看作是3个矩形时间窗的频谱之和,从而使旁瓣互相抵消,消去高频干扰和漏能。该函数按函数式从0缓慢地上升,直到中间点才上升到最大(有的是1,有的修正到1),再缓慢下降到终点0。 (2)表1为08年1月份以来该设备的振动值。由表中数据可知,1月份以来该设备各测点水平方向的振动值有上升趋势,风机负荷侧的轴向振动也有所增大。测点2、3波形图显示风机负荷侧振动以转频为主。 在一般情况下,当设备对中不良时,表现为联轴器两端轴向振动增大且以转频及其谐频为主。该设备振动最大处在风机负荷测轴向,经仪器测试发现振动成份以转频为主,并且联轴器两端有近180度的相位差。初步判断:造成联轴器两端轴向振动大的原因是机组对中不良;风机两侧水平方向振动以转频为主,主要与风机转子不平衡有关。风机水平方向振动值在几个月中持续增大,而轴向振动先是变化缓慢,3月风机负荷侧突然增大。分析认为,该设备由于风机转子平衡状态持续劣化,从而引起联轴器对中明显变差,转子不平衡是其振动增大的根本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该设备由于风机转子平衡状态持续劣化,从而引起联轴器对中明显变差,转子不平衡是其振动增大的根本原因,建议现场点检对风机转子进行平衡校正。 第二题、 挤压机减速箱是石化行业常见的设备,该设备为重载设备,内部有大量斜齿轮,润滑油路为外部润滑,只有一个出油口和回油口,其铁谱定量分析数据及最后一次定性分析结果如下,试分析设备状态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下图1~3中W-G表示什么; 2. 下图1~3中异常磨粒有哪几种并写出判断依据; 3. 试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减速箱的运行状态并给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要求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 评价中心技术概述 评价中心技术(Assessment Center or Development Center)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德国心理学家建立了一套用于挑选军官的非常先进的多项评价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略情报局使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练习来选拔情报人员,并获得了成功。开创在工业组织中使用评价中心技术先河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该评价工作从1956年一直持续到1960年,结果证明,在被提升到中级管理岗位的员工中,有78%与评价中心的评价鉴定是一致的;在未被提升的员工中,有95%与评价中心在8年前认定的缺乏潜在管理能力的判断是吻合的。此后,许多大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柯达公司等都采用了这项技术,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中心机构来评价管理人员。 评价中心技术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 评价中心技术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在静动态环境中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评价资料和信息。评价中心的核心技术是情境模拟测试,即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模拟管理情境或工作情境,将候选人放入情境中,要求其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在无领导讨论中,候选人与其他六、七名候选人一起围绕一个管理案例深入讨论,相互沟通、协调,进行集体决策,达成一致意见;在公文筐练习中,候选人要处理一堆公文,对管理中的各类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处理、预测;在角色扮演中,候选人面对一位难以应对的“下属”、“上级”或“客户”,与他们进行一对一沟通,说服影响对方。在这一过程中,专业考官在一旁认真观察纪录候选人的行为表现,然后客观评价候选人的若干能力和素质。 评价中心技术通过设计特定的工作状态(如群体互动、一对一的单向或书面沟通的环境),运用多种测评手段,整合多位测评师的评价结果,对候选人现有能力,更对其潜在能力提供的客观、公正的评估,解决了过去对候选人工作能力及潜能的测评这一人才测评中的难点问题。 应用评价中心技术的关键环节: 国内引入评价技术的时间比较短,但近年,许多组织已经开始积极运用这一技术手段,并初见成效。为了提高国内测评工作的科学规范水平,笔者根据国际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本公司多年的测评实践,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测评水平。 1、明确目标岗位的素质要求 所谓“目标岗位”,是指对于将要招聘和选拔的人才,我们安置在什么岗位上:是销售经理还是副总经理的岗位。所谓“素质”,英文为competency,是在1973年由哈佛大学麦克利兰(McCLelland)教授根据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的。它的含义是指,和有效的绩效或优秀的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就是指能够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McCLelland把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1、知识;2、技能;3、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4、特质;5、动机。 从素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素质是直接与个体的工作绩效表现紧密相关的内在因素,因而是预测个体工作绩效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于是评价中心以此作为测评工作的基准。如果忽略这一环节,即使在测评上投入再多的精力也是无的放矢,甚至是南辕北辙。所以,测评之前要针对具体企业的目标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确定该岗位的能力、知识和动机等素质要求(胜任力),并界定素质维度定义,作为测评的标准。比如,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胜任力)可以是人际敏感性、说服力、客户服务意识、分析能力、成就动机等等。

润滑油知识手册教学文案

润滑油基础知识手册 一、润滑油基本简介 1、润滑油的基本概念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2、润滑油的主要作用 (1)冷却作用: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发动机中多余的热必须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2)洗涤作用:发动机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污物。如吸入空气中带来的砂土、灰尘,混合气燃烧后形成的积炭,润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机件间摩擦产生金属屑等等。这些污物会附着在机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来,就会加大机件的磨损。另外,大量的胶质会使活塞环粘结卡滞,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必须及时将这些污物清理,这个清洗过程是靠润滑油在机体内循环流动来完成的。 (3)密封作用: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保证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证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4)防锈作用:发动机在运转或存放时,大气、润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烧产生的酸性气体,会对机件造成腐蚀和锈蚀,从而加大摩擦面的损坏。润滑油在机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机件与水及酸性气体直接接触,防止产生腐蚀、锈蚀。 (5)消除冲击载荷: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开始燃烧,气缸压力急剧上升。这时,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将缓和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等机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使发动机平稳工作,并防止金属直接接触,减少磨损。 3、世界润滑油十大知名品牌

人才评估案例两则(1)——评价中心的运用案例

一、评价中心的运用案例评价中心是近几十年来西方企业中流行的一种选拔和评估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测评方法。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理论认为,人的待业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等素质特征的观察和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素质,应将其纳入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观察分析评定被试人在该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以及工作绩效,从而考察被试人的全面素质。高层管理人员的评估案例客户背景国内某知名制造企业项目背景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该企业于2002年收购了一家外地公司。收购行动主要由企业原财务总监Y先生负责,Y先生具有很强的财务知识和谈判能力,办事雷厉风行,为该企业的收购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收购完成后,Y 先生在当地主持分公司的全面工作。与收购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工作相比,Y先生在总经理职位上的表现不太令公司总部满意。是继续留任Y先生,还是从公布现有高级管理人员中选拔合适人选来解除Y先生的职务,总部高层需要仔细斟酌。为此,公司总部希望邀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Y先生和几位总部高管人员进行评估,以提供人事决策的科学依据。人才评估解决方案希典咨询接受该项目后,首先通过高层访谈和初步诊断,力求准确把握该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以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而,希典咨询利用现有的能力素质模型库,结合该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实际运作,为该企业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高级管理人员能力模型,包括全局观念、计划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培养和辅导能力等八大能力。该模型是评估的基础和标准,同时也是高级管理人员未来能力发展的重要指引。然后,希典咨询派出由心理学博士和资深顾问领导的评估小组,运用希典咨询专业化的评价中心,对每一位被测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评估。希典咨询采用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包括:1)个人历史资料问卷——了解被测人员过去的工作经历、职业目标和兴趣等重要信息;2)认知能力测验——评估分析和推理、洞察和想象、开放性思维和战略性思维能力;3)个性测验——评估个性和行为风格,预测职业生涯发展;4)结构化行为面谈——通过收集与行为相关的信息,重点评估企业视为重要的领导能力;5)战略角色模拟——评估战略思考、计划和执行能力;6)下级辅导角色模拟——评估候选人激励和辅导下属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7)自我评估。经过一系列科学、多角度和深入的观察和评估,希典咨询对各种原始的信息和判断进行去伪存真式的提炼和加工,最后向公司总部提交了针对每一位受评人的书面评估报告,综合分析该受评人的强项和弱点,提出相应的能力发展建议,并提供中立的推荐意见。对于前面提到的Y先生,最后的评价是:具有一定的全局观念和战略性思考能力,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分析判断和计划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贯彻和执行公司的目标和战略。但是,Y先生缺乏亲和力,没有能够在分公司的主要骨干中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在人际沟通中开放性不够,尤其是与总部和上级的沟通中不能及时反映情况和自己的想法,未能获得总部的高度信任。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在总部现有高管人员中的Q先生,具有以下特点:能与上司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战略思维能力强,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善于通过授权来培养下属的能力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在团队中有很强的亲和力。Q先生的这些特点刚好符合公司高层对分公司总经理人选的要求: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推广企业文化;要能建立起好的管理团队;要能处理好双重领导的结构关系等。通过数位候选人中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我们最后推荐Q先生担任分公司总经理一职,而建议将Y先生调任总部重新担任财务总监一职。评估的效果公司高层认为这次评估的结果比较科学和客观,同时对于希典咨询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对被测试人员的能力、个性和行为特点做出判断表示赞赏,并认为该次评估报告在帮助公司高层做出重大人事调整决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该公司总经理最终作了如下评价:“这次人才评估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了公司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改进了高管人员的管理工作、

评价中心技术概述

得分 评卷人 沈阳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期末考试答题册 考试科目:人才甄选 姓名:邱诗涵 学号:14526013 培养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考试时间:2015年5月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评价中心技术在人才甄选中的概述与发展 邱诗涵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摘要】本文通过对评价中心技术的全面了解,深入分析评价中心技术的概述、内容、特点、以及在人才甄选中存在的优缺点,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人才甄选的重要方法之一—评价中心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才甄选;评价中心技术;应用发展 一、评价中心技术概述 1、概述 关于评价中心技术,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所谓评价中心,就是以测评被测者管理素质为中心的标准化的一组评价活动。不难看出,评价中心是从多角度对行为进行标准化的评估,它将测评对象置于特定的模拟情境中,运用多种行为测评技术对其行为表现作出判断,并由多位受过培训的测评师进行测评。评估结果是所有测评师经过讨论并运用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而得出的,符合专业认可的标准。 1929年,德国军队为了选拔军官建立了多项评价程序,这是评价中心发展的基础。后来英国、美国的军方借鉴了德军的这个程序,建立了自己的评价中心。二战后,这种方法被复员军官带到了工业企业中。评价中心技术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它是现代人事测评的一种主要形式,被认为是一种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最有效的测评方法。一次完整的评价中心通常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对个人的评价是在团体中进行的。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由一组测试人员(通常测试人员与被试者的数量为1:2)对其进行包括心理测验、面试、多项情景模拟测验在内的一系列测评,测评是在多个测试者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得到的结果。 2、内容 评价中心是多种方法、多种技术的工具综合体。比较典型的工具有文件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面谈模拟、演讲、案例分析、事实判断等。其中文件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最为典型。 (1)文件筐测验:在模拟环境中,所有文件均需在2~3小时内完成,处理完还需说明这么做的理由。主试者会根据被试者公文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轻重缓急的判断,以及工作中的表现等对被试者的分析判断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决策能力,心理能力和自控能力等管理才能进行评价。测验目的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材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作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抽象和集中。其适用对象为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或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者。测试的维度包括工作条理性,计划能力,越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模拟形式包括背景模拟,公文类别处理模拟和处理过程的模拟。 (2)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最常用的测量技术之一,也是评价中心最独特的测评技术。郑久华认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能考察出应聘者在人际互动中的能力和特性。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时,一般安排6—8 名测评对象组成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润滑油? 答:润滑就是用润滑剂减少(或控制)两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坏的作用,从而减少磨擦。因为两个不同的表面接触,会互相产生摩擦,并产生下列后果:磨损、噪音、高温。如果我们在两者之间加上了润滑剂,便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润滑油也是润滑剂其中的一种,它可使机件表面形成一个油膜,并介于两个互相接触的机件之间。从而使两者间的活动变得更容易、平滑、快捷,大大降低摩擦所产生的损毁;因此,如果希望发动机达到最佳的润滑效果,选择正确的润滑十分重要。 二、润滑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控制摩擦:在摩擦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形成润滑膜,减少摩擦面之间金属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阻力减少功率消耗。 2、减少磨损:摩擦面之间具有一定强度的润滑膜,能够支承负荷,避免或减少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可减轻接触表面的塑性变形、溶化焊接、剪断再粘接等各种程度的粘着磨损。 3、冷却降温:润滑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热产生。 4、密封隔离:润滑剂特别是润滑脂覆盖于摩擦表面或其它金属表面,可隔离水气、湿气和其它有害介质与金属的接触,从而减轻腐蚀磨损,防止生锈,保护金属表面。 5、减轻振动:润滑剂能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液压能,起到减缓冲击,吸收噪音的作用。 三、润滑油内的各类添加剂有什么用途? (1)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有增溶作用、分散作用、酸中和作用、吸附作用四种。 (2)抗氧和抗氧抗腐添加剂的作用是抑制油品的氧化过程,钝化金属对氧化的催化作用,达到延长油品使用和保护机器的目的。

(3)降凝剂的作用是降低油品的凝点,使油品在低温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提高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 (4)粘度指数改进剂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特别是能满足油品的低温使用性能要求。 (5)油性剂和极压抗磨剂能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生成化学反应膜,防止金属表面的磨损、擦伤和熔焊。 (6)防锈剂的作用包括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层、防止腐蚀介质与金属接触、起到防锈作用。 (7)抗泡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泡沫的产生,以免形成安定的泡沫,它能吸附在泡膜上,形成不安定的膜,从而达到破坏泡沫的目的。 (8)抗乳化剂能改变油/水界面的张力,使油水分离,达到改善油品的抗乳化性能的目的。 四、什么是倾点? 答:油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选用润滑油时通常要考虑润滑油的倾点,润滑油的倾点应该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至10度。 五、什么是闪点? 答: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温达到某温度时,润滑油的蒸气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最低的闪火温度,称为润滑油的闪火点。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考虑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六、什么是酸值? 答:润滑油的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有机酸总含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油品中不含无机酸)的质量指标。中和1g石油产品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润滑油酸值的大小,对润滑油的使用有很大影响。润滑油酸值大,表示润滑油的有机酸含量高,有可能对机械零件造成腐蚀,尤其是有水存在时,这种腐蚀作用可能更明显。

各种油液监测技术的优劣比较

各种油液监测技术的优劣比较 油液监测诊断技术是通过监测设备用油,来获取设备摩擦副的润滑油状况和故障先兆信息,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从而预防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它是设备的“保健医生”,油液监测技术是对设备所需的润滑油、液压油实施状态监测,通过判断油液的性能变化和所携带的颗粒进行分析,从而来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从油液的理化性能和其中包含的磨损磨粒的形态、大小、色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来获得设备的润滑和磨损状态信息,评价设备工况和预测故障,并确定故障原因、类型的技术。但要注意的是,油液监测技术适用于低速重载、环境恶劣(如噪声大、振源多、外界干扰明显)、往复运动和采用液体或半液体润滑且以磨损为主要形式的设备状态监测。因此,油液监测技术可以指导设备的换油周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通过及时预报潜在的故障避免灾难性损坏或延长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来获得经济效益。 油液的监测技术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六种: 1、理化分析技术4、污染度测试(颗粒计数) 2、磁塞检测法5、光谱技术 3、红外光谱技术6、铁谱技术 监测技术都是利用系统的一种输出来反推系统的状态。铁谱技术在颗粒粒度为1~1000μm 时,分析效率可达100%,即这个粒度区间的磨粒是比较完全地被检出的。这个区间正是机械产生磨粒的特征粒度范围。因此,采用铁谱技术开展机械的监测是比较有效的。光谱分析对0.1~1μm级的磨粒分析效率最高,实际上光谱数据所测得的数值时再润滑系统中具有较长寿命的小磨粒浓度累计值。在实际监测中,人们在努力发掘一种检测技术潜力的同时,必须寻求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例如,普遍采用常规理化分析、铁谱技术和光谱技术的联合使用。 通过对工作油液(脂)的合理采样,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后,就能取得关于该机械设备各摩擦副的磨损状况:包括磨损部位、磨损机理以及磨损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对设备所处工况作出科学的判断。油样分析技术的共性是都可用作铁磁性物质颗粒(光谱分析不仅限于铁磁性物质)的收集和分析,但各有不同的尺寸敏感范围,油样分析方法的检测效率随颗粒尺寸的变化情况。光谱技术、铁谱技术以及磁塞这三种油样分析技术对铁磁性颗粒的

评价中心介绍

HR讲座系列之二十二:评价中心介绍 评价中心技术是现代企业组织人员评价的综合性方法,主要用于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评价,是人才测评方法综合发展的高水平体现。评价中心技术被认为是考察管理潜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历史回顾 评价中心起源于德国1929年建立的一套挑选军官的多项评价程序。然后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促使其成熟,1956年,该公司进行了“管理进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具有何种特性的年轻雇员能够得到晋升,通过评价中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效果显著。之后许多大型组织机构开始采用这种评价模式,建立自己的评价中心,如IBM、柯达、福特、通用电气等数百家大公司。 评价中心技术高效性的保证 评价中心技术的评价效果高于其他评价手段,这通过以下途径得以保证: 针对性 评价中心技术针对具体的中高级管理工作岗位,从工作分析、设计测验内容、评价员培训、测评实施到最后的结果报告,都围绕着具体的工作。这样一方面缩小了某一具体评价中心适用范围,但最大程度上确保了评价的有效性、预测性。 训练有素的评价员队伍 评价员往往是比受测者高1-2个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业心理学家组成,他们具备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刻的认识。 评价员中的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化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受测者,经验与科学的结合减少了一般评价方法的随意性,也保证评价的高效性。 综合性的测评方法 评价中心技术并不是只有单一的测评方法,它是多种测评手段的综合体,能够发挥不同方法长处,克服单一方法不足。 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测评受测者的素质,评价内容全面准确。 综合不同评价员的评价结果,减少评价片面、错误的可能。 标准化的测试手段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评价语,来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呢? 作为一名课改的实践教师,我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我在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几个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这些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一课时,课本出示5个身份不同的人物排队买票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第四,谁排最后。让学生明白由于排队顺序的不同,第几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售票处只剩下4张票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排队买票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课堂现出火爆场面。 生1:叔叔阿姨会让小朋友排第一,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二,背包的阿姨排第三,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警察叔叔排第五。因为大人要爱护小朋友,警察叔叔是为人民服务的。 生2:警察叔叔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放松放松,应该排第一;背包的阿姨也难得放假,排第二;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三,女士优先;穿绿上衣

的叔叔排第四;小朋友排第五,休息的时间有的是,下次再看。生3:背包的阿姨明天要出差,排第一;小朋友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到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后写观后感),排第二;穿绿上衣的叔叔要陪女朋友,排第三;警察叔叔替别人买票,排第四,穿裙子的阿姨没有要紧事,可以以后再看,排第五。 生4:…… ……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去感知,去猜测,去推想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通常只是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中通过变换形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空间观念差的弱点就突显出来。本案例中我通过在具体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体验位置与顺序的关系,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能用语言加以描述,并各抒已见进行交流,只要说得有理,都是正确的。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二、教师评价的妙用(教师评语几则) 案例2: ①兰兰,你总能第一个完成课堂作业,每次回答问题也总是积极举手。尽管你的作业有时出现小差错,回答问题有时也不够圆满,老师仍然很欣赏你的机敏和大胆。最让我满意的是,只要谁需要帮助,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 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 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 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 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 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 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 矩的作用; 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 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 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低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低水分少、凝固点低的耐低温油品。 d. 工作环境:潮湿环境及有气雾的环境应选用抗乳化性强、油性及防锈性好的油品,粉尘较大的环境应注意防尘 密封。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应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油品。 ④润滑工作的“五定”“三过滤” 设备润滑工作“五定”“三过滤”是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证搞好设备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其内容是: 五定:

油液分析技术及应用

油液分析技术及应用 【摘要】文章分析阐述了油液分析技术的概念和现场设备管理中的功用。重点阐述了四种油液分析技术在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认为作为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重要手段,油液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设备管理;油液分析;状态监测;应用前景 1.油液分析总体介绍 所谓油液分析,是指通过从运行设备中所取得的有代表性的润滑油样的检测分析,获得有关设备在用润滑油性能指标变化、油中磨损产物、污染和变质产物的宏观或微观物态特征信息,并由此评判设备润滑与磨损状况或诊断相关故障的技术过程。 油液分析技术又称为设备磨损工况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备维护技术,它利用油液所携带的设备工况信息来对设备的当前工作状况以及未来工作状况作出判断,从而为设备的正确维护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根据设备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组成、性能上的变化情况,在用润滑油的监测分析一般包括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润滑油中主要污染变质产物(成分与数量)分析和润滑油中磨损微粒分析。 在进行油液分析工作中需要进行油液取样,油液取样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油液分析的结果。因此抽取油品样品以供化验时,应注意下列要点:(1)使用清洁及密封的容器。 (2)取样机器应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中。 (3)在过滤器或离心器之前的取样管处抽取油样,并应预先将取样管冲洗干净。 (4)抽取油样应选择油池的中部(不可离池底或油面太近)。 (5)在样本罐上清楚注明机器号码,机件名称,油品使用小时,油品型号及级别,用油单位名称及地址,取样日期,油样分析目的。 (6)进行化验前应将油样摇匀。 2.油液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目前,现场设备管理油液分析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常规理化指标分析、铁谱分析、元素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四种类型。 2.1常规理化指标分析 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是利用粘度/闪点/水分仪、滴定法、斑点试验等分析方法,对润滑油中的粘度、闪点、水分、总碱(酸)值、不溶物、氧化物、腐蚀度和污染度进行分析检验,从而确定油的可用度。 2.2铁谱分析 铁谱分析是一种借助磁力将油液中的金属颗粒分离出来,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析的技术。目前铁谱分析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读铁谱仪,一种是分析铁谱仪,其中分析铁谱仪又可分为直线式铁谱仪和旋转式铁谱仪两种。 直读铁谱仪依据颗粒的沉积位置不同,将磨损颗粒大致区分为大颗粒和小颗粒,其读数分别以Dl和Ds表示,但这种区分缺乏严格的物理意义,如果实验数量多,其趋势线可以反映零件磨损的变化。 分析铁谱主要是借助高倍显微镜来观察磨损颗粒的材料(颜色不同)、尺寸、特征和数量,从而分析零件的磨损状态。分析铁谱也是一种强烈依赖个人经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