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九章

1.为什么说在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很受欢迎,而在充分就业时,货币主义很“时髦”?

答题要点:

(1)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2)用IS-LM模型或AD-AS模型来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观点

(3)结合图型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萧条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很有效的而货币主义的管理政策是无效的;结合图型说明在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而货币主义的政策是极其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题目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答: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减少;二是增加总供给,AS曲线向右下方平行移动,价格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从理论上讲,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好。但实践中,增加总供给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旦通货膨胀来得比较快,采用的更多的仍是第一种方法。从长期来看,为防止通货膨胀,应采取措施改善供给尤其是有效供给。

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答:(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在商品市场上现有的价格水平下,如果经济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就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它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这是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经济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攀比等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5、试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答: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原有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原有的产出水平,即总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根据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和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三种。

6、通货膨胀有利论和不利论的理由各有哪些?

答:(1)有利论的理由: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增加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可以增加税收,从而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发展;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富人的储蓄倾向高,有利于储蓄的增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2)不利论的理由:价格不能反映供求,从而失去调节经济的作用;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投资风险加大,社会动荡,经济效率低下;所引起的紧缩政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在固定汇率下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贬值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

7、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答: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8、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大小取

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其作用是两方面的。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9、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答: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

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

10、新古典模型怎样论述一致性条件的实现机制?

答:新古典模型认为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保证一致性条件的实现。一致性条件实际上就是等于合意增长率的资本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即劳动增长率)。当二者不相等时,价格机制会促使二者相等。具体地:(1)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会使资本价格下降,劳动价格上升。这样企业会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减少。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合意增长率下降。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下降,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2)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会促使资本价格上升,劳动价格下降。这样企业会减少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增加。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下降,合意增长率提高。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提高,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

11、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不相等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1)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的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不足。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累积性持续扩;

(2)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拥有的资本过剩,厂商将削减投资,由于乘数作用,实际增长率更低,显得资本更过剩。结果是收入下降,经济持续收缩;(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投机倒把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4)如果Gw

1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

答:(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来调节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宏观经济。(2)财政政策本身就是总需求扩张的因素,通过乘数总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张;货币扩张是通过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增加带动总需求扩张的。(3)在陷阱区和古典区,两种政策的效应恰好相反。(4)某些因素对这两种政策的效应的影响是相同的,某些则不同。(5)财政扩张会产生一个财政融资问题,而货币扩张则没有。

13、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IS曲线不变,向左移动LM曲线,可以降低利率和增加国民收入。考虑到上述特点,只要IS、LM向右同方向和同幅度向右移动,就可以使收入增加而不变。为此,本题可采用松财政和松货币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14、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答:(1)萧条时期,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采用扩张性政策,一方面是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大腹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及放宽贴条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增加总需求,达到总供求的均衡。(2)繁荣时期,与上述政策的运用相反。

15、为什么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为什么一国国际收支还存在着顺差或逆差?

答:(1)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形式上看总是平衡的,这主要是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依据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2)虽然平衡表本身总是平衡的,但这并不是说一国的国际收支总平衡的。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是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某些账户而言的。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账户的平衡,不包括非自主性交易如:官方储备账户所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当自主性交易账户总

余额出现顺差或逆差时,一国国际收支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16、为什么本国货币升值会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答:这主要是由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变化后,会影响两国的进出口商品及劳务的国内外比价。一国货币升值后,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出口品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出口会下降;相反,进口商品本身本币的价格相应下降,需求会上升,因而会扩大进口。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doc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 広观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第四大题部分) 六、论述题: 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拯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7P增加要多一些? 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口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 65.如果政府庭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 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口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记入GNP? 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Z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木,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74.为什么西方広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対策? 76.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冇什么区别?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來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五道论述题

一、试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情况说明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并说明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何种政策手段调节国民经济。 答: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和基本方向,可分为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类型,每种方向又有两种基本的政策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 扩张型财政政策指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我国实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下滑时,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政府支出,把社会的闲置资本利用起来,从而刺激经济,变下滑为上升。这种做法是在当今世界市场失灵现象反复出现、经济活动复杂化合国民经济景气循环的不规则化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其包括的总体政策含义是。在主要确保金融稳定、安全运行的同时,相对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中,财政政策市货币政策之外唯一可以仰仗的主力型工具和手段。 二、货币政策手段有哪些?论述当前经济形势及其主要特征,结合前述理论,并简要说明各种工具的作用机制,分析当前应采取何种货币政策。 答: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水平,进而改变经济中的投资量,以调节均衡国民收入的政策。按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来划分,也可以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分为三种基本货币政策工具,分别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相反,降低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提供放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西方经济学(宏观)论述题

第九章 1.为什么说在经济萧条时,凯恩斯主义很受欢迎,而在充分就业时,货币主义很“时髦” 答题要点: (1)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2)用IS-LM模型或AD-AS模型来说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观点 (3)结合图型说明为什么在经济萧条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是很有效的而货币主义的管理政策是无效的;结合图型说明在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而货币主义的政策是极其有效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题目 1、用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答:(1)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均衡,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即I=S,L=M时,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利息率。(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LM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在IS 曲线不变条件下,国民收入增加,利息率下降。 2、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节俭的悖论”。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增加将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社会却是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的悖论”。 3、国民收入决定的三种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建立在价格水平不变、利率不变的前提下,用乘数理论来解释财政政策的效应。该模型对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总需求分析。(2)IS-LM模型保持了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分析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率的决定。对财政政策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挤出效应,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的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用AD-AS模型比较两种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 答:发生通货膨胀价格水平过高,对付通货膨胀就是要使价格水平降下来。根据AD-AS模型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总需求,AD曲线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一章 1.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 1.科学性和客观性要求经济学超脱和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就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客观的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在经济学中的运用,是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如何客观地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它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原则;而规范经济学的任务是怎样按人们意图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原则。 尽管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它依然需要价值判断。当西方经济学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立经济学体系时,他们很快就发现,经济学面临着一个在自然科学中通常不会遇到的问题,即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做出好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即价值判断。 2.经济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产生的基本经济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任何社会——不论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如何,也不论它处在什么历史时代——经济问题都导源于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或矛盾,即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满足需要的资源的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里所谓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类需要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所以任何经济社会都会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如何把具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去,以便产生出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各种物品和劳务。这是稀缺资源配置和合理和优化配置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在增长,还是仍然没变。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在经济学看来,人是理性的。理性是指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理解理性概念的核心一是约束条件:二是行为而不是结果。个人的理性行为可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的目标的过程中。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国际经济学--论述题

论述题索引: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2.贸易的动态利益有哪些? 3.试分析大国经济增长后的福利效应 举例说明国际贸易对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不同影响决定他们对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自P41)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可知:自由贸易会降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收入水平,共同要素的收入水平则不定,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收入水平会提高。正因为如此,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自由贸易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例如:在英国走向自由化的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了关于《谷物法》是否应该废除的大辩论。地主阶级极力反对废除,而新兴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废除。原因就在于废除《谷物法》,允许廉价谷物进口,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场辩论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居中。 4.阐述新贸易理论的意义。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观点及其政策 6.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怎样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优势的? 7.如何看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效性? 8.试述一国参加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9.试述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10.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1.我国已经于2001年加入WTO,试论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12.对比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利弊 13.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国际贸易的影响 14.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会带来哪些后果? 15.试述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机制 1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初期往往采取货币贬值的汇率政策? 1.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福利影响如何? 对进口国来说,国际贸易提高了进口国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进口国进口竞争生产者的福利水平,因为商品的进口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生产者在产品价格下降之后减少了供应,供应小于需求的部分只能由进口加以弥补,这样就造成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减少了,即商品的进口提高了消费者集团的福利水平,降低了生产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进口国总体来看,增加的福利比减少的福利要多,所以国际贸易使进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对于出国来说,则正相反,国际贸易降低了消费者剩余,提高了生产者剩余,也就是说商品的出口提高了出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出口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但是从总体上看,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所以,国际贸易使出口国的福利水平提高。所以,从总体上看,国际贸易提高了所有参加国的净福利水平。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技巧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 技巧 西方经济学大家都不陌生,各种概念大家都已经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是我们仍要加倍的注意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在考研的最后时期,不能放松,因此这篇经济学考研之西方经济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观经济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均衡价格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及治理措施。这其中,均衡价格理论是其重点,大部分的考题都围绕它展开,应重点掌握。第一轮复习之后,大家应该能够自己把这些图画出来,或者把它画得更详细,第二轮之后,就要求对图中的每一个点能够展开分析,而第三轮之后,同学们应该可以能够将图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解答综合性试题。 任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可以通用。 01解释题目中出现的名词(用较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02前提/条件(分析理论的假定,为下面的分析论述奠定基础,并且使得表达更加完善) 03原因(题目中发生现象的原因) 04衡量指标(一种现象用不同的指标衡量) 05分类(讨论在不同条件下的同一现象,这个是最重要的扩充文字的法宝一) 06变动因素(一个经济变量受到什么因素制约,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探讨变量变动的情况。Y=C+I+G+NX) 07构成 08作用 09局限性 10相关概念的比较(反例、特例、放松假定,扩充文字法宝二) 11与相关通用词的比较(题目讨论的是cpi,顺带也谈一谈ppi) 12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导致...)

12对经济学界的影响(主要是重大经济理论的产生、变革和发展) 14举例、画图(非常重要) 15受制条件(实际上,理论同现实的差距) 基本上主要用得到的有这些,各种题目不一样,要灵活对待。当然,如果面对题目无从下手的时候,就用这些方法尽量多写吧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

西方经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1.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1-2) 答:当代西方经济学把稀缺资源的配置作为研究对象。经济社会面临着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大化地满足无限需要的问题。也可以表述为个人或组织如何相互作用来决定社会现有资源的使用,即如何进行经济决策。将其归结为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⑴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⑵如何生产⑶为谁生产 2.简述恩格尔定律及其意义。(P30) 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对德国劳动者生活状况的调查统计,提出了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即富裕程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基于恩格尔定律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在收入(或总支出)中的比重)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富裕程度。 五、论述题 试论供求是如何达到均衡的以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答: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调整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产品市场:⑴消费者在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最终将使其用有限的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获得最大效用。⑵生产者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同样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获得最大利润。⑶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的均衡。这时,消费者最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2.要素市场:⑴厂商根据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⑵要素供给者根据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原则决定要素供给量,据此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⑶要素供给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与要素使用量。 3.一般均衡理论。依据一定的假定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所有的产品或者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4.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理论提供了判断福利水平的托标准。所有人都没有了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改进福利的可能。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目的的时候,会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人们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P30) 答:恩格尔定律认为: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据此定义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大全4

31 试述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内,产品市场理论与要素市场理论的异同。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产品市场理论和要素市场理论在分析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在两 个市场上,中心问题是价格决定,而价格决定是通过供求均衡来实现的。在产品市场上,消费 者的需求和厂商的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产品的价格;在要素市场上,厂商的需求和要素所有者 的供给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两个市场上,供给和(或)需求发生变动,都将使得均衡价格发 生改变,供求定理发挥同样的作用。其次,在两个市场上,对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分析是一致的 。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合理配置对收入的支出,用于购买既定价格的 产品;而消费者的收入则来源于要素市场上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同样,在供给生产 要素数量时,要素所有者遵循的原则仍然是效用最大化。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供给者,为了利 润最大化,在既定的价格下选择供给产品的数量。同样,厂商也是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者 ,以此原则,厂商选择使用生产要素的数量。 尽管关于两个市场的分析具有相同之处,但两个市场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具有许多 差异。首先,产品市场上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从而决定需求规律的因素是有关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例如,在基数效用论中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在序数效用论中是商品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由于这些假设多来源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描述,因而难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与此不同,产品的供给曲线来源于厂商的边际成本,从而来源于厂商的生产规律,即边际收 益递减规律。作为技术规律,有关生产函数的假设较容易得到证明,因而使得生产理论的分析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其次,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而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论述题

第一章只考选择题 第二章 1.用图示简要说明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2.简述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答完影响因素后,再简述一下是如何影响的)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偏好 c.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d.其他商品的价格 e.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3.试述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生产者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需求和供给同时同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可能提高,降低或保持不变,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可能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4.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 谷贱伤农的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不太好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来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丰收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 5.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总收益的关系 销售总收益是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若是缺乏弹性,即E d<1,则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化,如果是单位弹性的商品,则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 6.运用弹性理论简要评述“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的经商理念 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 7.在不同的供给、求弹性下,征收从量税对消费者的影响 政府税收究竟由更多的承担,取决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少,生产者税负较多。当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即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时,消费者的税负较多,而生产者的税负较少。 8.举例说明管制的恶果 限制价格使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这样,市场可能出现抢购现象或黑市交易。 第三章 9.什么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存在的基本原因 生产力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原因:一是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当消费增加,欲望随之下降,从而消费上带来的满足的感觉递减。二是设想一种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5、消费函数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简要说明需求变动的诸因素。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在这里,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的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条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简述西方宏观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策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我们知道,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

宏观经济学论述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第四大题部分) 六、论述题: 61.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能否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加以区别? 62.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63.能否说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时,GNP增加要多一些?64.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算不算GNP? 65.如果政府雇用原来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做工作人员,GNP会发生什么变化?66.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什么区别?(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车;(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67.“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6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记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公债得到的利息不记入GNP?69.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70.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之耐用消费品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71.为什么存货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72.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NP? 7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 74.为什么西方宏观经济学家通常可假定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75.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会产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76.支出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有什么区别? 77.如果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变化带来的,那么,这样的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是否有同样大的影响? 78.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移给穷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79.消费支出波动比国民生产总值波动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0.消费和消费支出有什么区别? 81.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试解释。82.税收、政府支出、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83.试述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84.能否说MPC和APC都总是大于0而小于1? 85.存货包括哪些货物?为什么要拥有存货? 86.为什么仅从存货数量的变化看得不出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结论? 87.除了市场利息率,影响资本使用成本的因素还有哪些? 88.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89.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问题上凯恩斯理论和古典学派理论有何区别? 90.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91.怎样理解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92.怎样理解预防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93.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94.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95.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发生什么影响? 96.什么叫货币的供给?

2019宏观经济学考研终极预测五道论述题

2019宏观经济学考研终极预测五道论述题凯程教育郑老师为2019考研党总结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预测论述题。 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分析 先强调:这是2017年考研论述题最有可能的一道考题! 关于这个知识点,之前凯程教育辅导老师老师在课程介绍过很多次,在这里概况下作答要点和注意事项: 1.记住一点:论述题有详细数据的一定要写数据,用“数据”征服改卷老师。比如,2016年前三季度每个季度GDP增长速度为6.7%。 2.我们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相对于之前高达8%以上的高增长而言的,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块,可以结合权威人士所说的“L”形走势进行分析。 3.一定要记住: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一方面可以从需求端分析原因,即从进行分析(所谓的“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可以从供求端分析原因,即进行分析。而且,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要是原因是供求端问题,所以才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一块,可以出无数道考题,如分析为什么我国投资大幅度下降,为什么我国净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大家可以练习下下面这道经典考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的10.6%降至2014年的7.4%,2015年的年增长率预计跌破7%。 (1)结合凯恩斯理论,从需求角度分析增速放缓的原因。 (2)结合经济增长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增速放缓的原因。 (3)综合上述理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 2016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思考: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6年底,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下。 对于这部分内容,建议学员留意和掌握如下考点: 1.学会利用IS-LM模型以及AD-AS模型分析经济政策效果,画图很关键!平时经常用IS-LM模型分析经济政策效果,AD-AS模型的分析也需要掌握,因为很可能考题问这样的政策组合对价格等有什么影响,此时不能用IS-LM模型分析了。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以及LM曲线斜率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知识点,虽然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淡化了这个知识点,曼昆《宏观经济学》等教材没有过多介绍,但依然是重要的考点,建议尝试用数学方法分析(先构造等式,然后通过求导得出影响斜率的因素)。 3.如果这部分出考题,可能会超纲,即可能会涉及到金融学里面讲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大家记住结论:在我国,凯恩斯学派主张的利率传导机制不好使(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中,投资主体对利率不敏感),我国更多的是采用信贷传导机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控制信贷数量和投向来影响市场货币供给情况(原因在于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间接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作用)。 4.大家会发现2016年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我国也没有过多采用常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1)税收的自动变化(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过热国民收入上升税收自动上调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TR) 经济繁荣失业率下降 TR自动减少通过乘数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不变价格) 经济过热农产品价格不变(若按照市场经济应该上升)农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抑制经济(改善过热经济);反之则反。 2,两个国家合并GDP有何变化? 3,3,什么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什么优缺点? 涵义: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1)、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乘数难以准确确定、财政政策产生效果时需求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3)、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 原因:政府支出增加,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随着投资减少,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减少,挤出效应就产生了。 4,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的悖论? 分析: C= a+by , s=-a+(1-b)y 增加储蓄会减少消费,消费减少有两种方式:a变小,储蓄线上移;b变小,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 济萧条;反之,减少储蓄或增加消费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 入增加,经济繁荣。 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