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之脉读答案

家之脉读答案

家之脉读答案
家之脉读答案

家之脉读答案

【篇一: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5.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不言而喻 b.汲取一览无余

c.汲取不言而喻 d.积攒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词》——刘禹锡——唐代 b.《社戏》——鲁迅——现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满架,古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语句是“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的“ ,”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

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

(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后两句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1—1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

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

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

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患:

b.故如此故:

c.盖钉板上下弥束盖:

d.人皆伏其精练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答: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2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②得,辄③起绕室以旋④。室有洼,径尺,浸淫⑤日广。每履之,足苦⑥

蹶⑦焉。既久⑧。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⑨而笑曰:“一室

之不治⑩,何以天下家国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

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

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

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

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

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

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

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

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

人生的征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

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

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

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

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

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

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

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

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

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

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

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

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

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

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

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

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误读

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

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看女儿坐

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退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

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

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

重孩于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

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⑩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孙儿

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

地位和经济,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创造权利,却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有删改)

16.文章主要记叙了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培养下一辈读书受教

育的事情。

a.第②段“我”将孩子所写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文化知识对孩子具有开启智慧人生的巨大作用。 b.第③段“规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书上用毛笔抄写的一行行粟子大的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c.第⑥段写儿女提不起毛笔写字,再不能为村人写春联,导致邻里

关系冷淡,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d.第⑨段写父亲空闲读小说与戏本的行为,表现出父亲对文化知识的热爱,这也是当年爷爷重视孩子念书学文化的结果。

18.第⑦段画线句子是描写父亲雪天给“我”送干粮的情形。联系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题目“家之脉”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

历或名人的事例,简要阐述“家之脉”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150字左右)(5分)答: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接要求写作。(5分)

20.学校将开展“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的

初一(3)班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日程表交给你,并要你上网查询实

践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为初一(3)班拟一个通知发到班级公邮里。(要写清楚通知的内容,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篇二:2014-2015海淀七年级上期末练习语文试卷

(含答案,word精校版】

txt>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飞漫舞。当阅读成为持之以恒的行为时,我们就会轻而一举地拥有

一个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在文中【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攒不言而喻 b.汲取一览无余 c.汲取不言而喻 d.积攒

一览无余

3.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文段涉及的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词》——刘禹锡——唐代

c.《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b.《社戏》——鲁迅——

现代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5.学校为新建成的图书馆举办对联征集活动,下面对联中最恰当

的一副是(2分)

a.虚心竹有低头时,傲骨梅无仰面花。 b.中外名书藏满架,古

今精品聚一楼。

c.心如秋夜潭中月,文似春天雨后花。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

家忧乐到心头。

6.周六上午,你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仰慕已久的作家林木子先生签

字售书活动,而你的好朋友好不容易买到了两张门票,邀请你去看

球赛,你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见面的机会,下面回答最得体的一项

是(2分)

a.我有比看球赛更重要的事儿,就不奉陪了,你自个儿去吧。

b.我要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林木子先生的签字售书活动,就不去看球赛了。

c.你应该和我一起去图书大厦参加作家的签字售书活动,这比看球赛更有意义。

d.谢谢你!但我不想失去这次与作家林木子先生见面的机会。让咱们的好朋友陈成和你一起去看球赛,行吗?

7.古诗文默写(共8 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分)

(2),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奇》)(1分)

(3)稻花香里说丰年,。(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分)

(4)郦道元《三峡》中描写猿啼回声在空旷山谷久久不绝、悲哀婉

转的语句是“ ,”。

(1分)

(5)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 ,__

”。(2分)

(6)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常常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的“,”表达对远方

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2分)

8.名著阅读(共5分)

为了倡导同学们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学校图书馆开展“推荐最感动我的一本书”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我推荐____(作者)写的《》,书中主要的文学形象是。(3分)

(2)概括叙述最感动你的—个情节。(2分)

答:

二、古诗阅读(共3分)

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第9-10题。(3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本诗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冰冷的露水打湿桂花之景象,暗示了望月之夜所处的季节。下面诗句不能..暗示季节的一项是(1分)

a.草色遥看近却无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但月的空明皎洁却跃然纸上,你是从诗中哪个词语感悟到的?后两句

抒发了望月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文言宜阅读(共12分)

(一)阔读《梵天寺木塔》,完成第1l—l3题。(8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日:“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患其塔动患:_ ___.

c.盖钉板上下弥束.盖:____ b.故如此.故:伏:d.人皆伏其精练.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翻译:____

13.请用原文回答匠师以为塔动的原因以及喻皓指点的定塔方法。(4分)

答:____

(二)请从下面甲乙两个选段中任选其一,仔细阅读后完成第14—15题。(共4分)....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予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节选)

14.对上面语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需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将学无所成。

b.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c.教师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要主动,举一反三。

d.学习要从了解孝悌、谨慎、信实、博爱、好仁这些基本知识开始。 15.阅读下面的一则语录,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2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_ ___

①②③④⑤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

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

⑥⑦⑧⑨⑩日广。每履之,足苦蹶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

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

为?”

(节选自刘蓉《养晦堂诗文集》)

1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径尺”意思是坑洼直径一尺,写出坑洼大,为后面写刘蓉的表现

作铺垫。

b.“足苦踬焉”是说刘蓉多次被室中坑洼绊倒,表现他起初对坑洼很不适应。

c.“既久而遂安之”表现了刘蓉因为摔得麻木了而感觉不到室中坑洼

的存在。

d.“顾而笑”这个细节表现出刘蓉父亲对儿子行为感到好笑又有些许责备之意。

15.你如何理解刘蓉父亲的话?结台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家之脉》,完成第16-19题。(15分)

家之脉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

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

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

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

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

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该开始告剐黑暗,踏上智慧

人生的征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

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卫亲说

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甩毛笔抄写的。”

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

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宇,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素

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

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

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

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

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

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

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

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

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

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看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

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误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

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

汽车,看看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退回蒋村——正在写

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

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

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于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

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

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

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作为一

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的创造权利,却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

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

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绝非书香

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作者陈忠实有删改)

16.文章主要记叙了爷爷、父亲与“我”三代人培养下一辈读书受教

育的事情。仔细阅读文章,概括相关文段的

1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我”将孩子所写的“汉字第一画”视为“生命中光明的开启”,说明在作者的心中,文化知识对孩子具有开启智慧人生的巨大作用。 b.第③段“规矩”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书上用毛笔抄写的一行行粟子大的字,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美观。

c.第⑥段写儿女提不起毛笔写字,再不能为村人写春联,导致邻里

关系冷淡,作者对此深感遗憾和失望。

d.第⑨段写父亲空闲读小说与戏本的行为,表现出父亲对文化知识的热爱,这也是当年爷爷重视孩子念书学文化的结果。

18.第⑦段画线句子是描写父亲雪天给“我”送干粮的情形。联系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作用。(4分)

答:

19.文章题目“家之脉”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名人的事例,简要阐述“家之脉”对一

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150字左右)(5分)

答:

五、作文(45分)

(一)根据情境,接要求写作。(5分)

20.学校将开展“走近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初一(3)班班主任将学校制定的日程表交

给你,并要你上网查询实践日的天气情况,然后为初一(3)班拟一个通知发到班级公邮里。(要写清楚通知的内容,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走近国博”社会实践活动日程表(2015. 12. 19)

一周天气预报

通知

初一(3)班

2015年12月l7日

【篇三:闸北区2015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txt>(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

1、________________,雪尽马蹄轻。《观猎》

2、________________,山岳潜形。《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4、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5、则吾斯役之不幸,_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曲径通幽”源自“竹径通幽”一词,意思

是。(2分)

7、“潭影空人心”流露的诗人思想

是。(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

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

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

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

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3分)

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

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

持吾之左右一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

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

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

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11、(1)下列与“使秦不得窥吾西”中的“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b、虽鸡狗不得宁焉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即出,得其船

(2)下列与“臣怪之,问其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落日故人情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即克,公问其故

d.故有所览辄省记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岂不大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齐王认为老百姓会踊跃参与筑城的理由

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现代文(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1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

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

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

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

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

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

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

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

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4)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

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

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

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

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

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

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

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

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

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

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

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

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

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6)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

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

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

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

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

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

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6、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段划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所以

b、一方面另一方面

c、即使也

d、要么要么

17、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怎样“追求优秀”,作者在(4)-(6)段提出了三条建议:(6分)

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9、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依据的一项是()(3分)

a、(俄国)门捷列夫: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b、(英国)郝胥黎: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c、(法国)大仲马: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d、(爱尔兰)萧伯纳: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得到生命的恬静和安宁。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

家之脉陈忠实

(1)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

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

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

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

(2)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

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

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

慧人类的途程。

(3)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

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

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甲】,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

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

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乙】。

(4)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

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

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

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丙】。

(5)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

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

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6)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

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7)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步行,我1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就愣住了,父亲披一头一身的雪迎

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

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8)二女儿因为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

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的祖屋。我

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

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9)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

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

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10)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颇为轻松,然而比父亲当

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

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而且心强气

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

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

东西,却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11)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20、第(9)段“地道”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根据文意,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3分)

a.我大为惊讶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b.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大为惊讶

c.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我大为惊讶

d.我大为惊讶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22、将第(7)段划线句改成“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

二天上课心里想怎么回家去背馍呢”,好不好?为什么?(4分)

23、联系全文,作者心中文化意识的具体内容有:(6分)

(1)读书是生命中光明的开启,是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开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的思路来看,第(8)段可否删去?为什么?(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25、上海很多楼盘的命名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风尚,耐

人寻味。如“牡丹华庭”,“牡丹”因花大、形美、色艳、香浓,长期

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华”有“繁盛”的意思,这一楼盘命名寄寓了人们希望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幸福吉祥的美好

心愿;又如“金鑫怡苑”,“金鑫”表示财富性感,“怡”是“快乐愉快”

的意思,这一楼盘命名则体现了人们希冀发财富贵、生活愉悦的心理;再如“东方曼哈顿”,借洋名展现其异国建筑风情,并显示出其

尊贵的气派、所处的地段繁华珍贵,还可体味到国人对西方文明的

崇尚感和追随感。下有十五个楼盘名称,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结合

楼盘名称对其蕴含的意义稍作分析。(4分)第一组:永泰花苑、

达安花园、瑞和家园;

第二组:君御豪庭、名门世家、浦江名邸;

第三组:书香门第、金榜逸家、文化佳园;

第四组:秋水云庐、天水雅居、东篱春韵;

第五组:东方剑桥、阳光威尼斯、海上普罗旺斯。

我选第______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楼盘名称)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6、(1)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近日准备搬进新居。为增添喜庆气氛,想在大门上贴一幅对联。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幅是()(2

分)

a、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天上星辰应作伴,人间松柏不知年

c、祥云环绕新门第,红日光临喜人家

d、顾客如川川流不息,生财

有道道畅无穷

(2)小明的奶奶准备在凌晨搬家时燃放烟花爆竹,以求安康吉利,小明却反对奶奶的做法。你认为小明反对奶奶做法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帮小明家相处一种更合适的庆贺乔迁之喜的办法。(5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一件值得反思的小事

写作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和具体的事例。(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鲁迅《理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三年级阅读练习题

阅读练习题(共9篇) 含羞草 韩丽丽,同学们叫她含羞草。 哥哥的算术成绩很少优秀,这次期中考试却得了九十分。试卷发下来,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那样子像一个打胜仗回来的将军。 丽丽也背着书包回来了,妈妈问:“丽丽,你的算术多少分?”丽丽说:“和哥哥差不多。” 妈妈要过丽丽的试卷来看,只见试卷上写了一个大大红红的一百。妈妈笑着说:“呵,得了一百分还不好意思拿出来哩!“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还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丽丽也有缺点。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课,她眼睛望着窗外。老师说:“丽丽。注意力集中!”丽丽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马上专心听讲,再不走神了。 有一次下课后,音乐老师忘了把书本带走,丽丽拿了书本追上去说:“黄老师,你的书本忘了。” 班主任李老师迎面走过来听见了,说:“丽丽,对老师和长辈说话要用‘您’。” 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是。”那样子就像一棵含羞草。从这以后,丽丽对长辈说话,总是客气地用“您”,再没有听她用过“你”。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爱地管丽丽叫“含羞草”。李老师说:“含羞草好,她不骄傲。一个懂得害羞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再用该字组词。 申()()()()()() 分()()()()()() 2、连线,把下面的字搭配成词。 (1)羞别(2)辫别(3)梢悄(4)骄气 差火辩论稍儿娇车 着耻辨子悄微轿傲 3、下面的句子是从哪方面描写人物的?请你认真分析,选择答案填进()里。 语言动作神态 (1)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2)丽丽说:“和哥哥差不多。” (3)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 (4)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是。”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受到夸奖,丽丽感到不好意思,她会害羞。() B、丽丽姓“韩”,跟“含”字同音。() C、遭到老师批评,丽丽会更害羞,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 D、同学们觉得她总是低着头害羞,所以故意讥笑她。() E、丽丽害羞时的样子很像“含羞草”。() 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卖草帽。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做在树下打起盹来。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

《家之脉》阅读答案家之脉阅读答案

《家之脉》阅读答案家之脉阅读答案 家之脉 陈忠实 ⑴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 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 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 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⑵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 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 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 人类的途程。 ⑶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 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 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 甲,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 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儿。”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乙。 ⑷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 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 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丙。 ⑸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 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 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也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 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⑹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⑺我小时候有回晚上下了一场大雪,足足有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 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50余里路程,全凭步行,我1 3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 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 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鲁迅自传阅读答案 1.从选文的内容分析,鲁迅人生经历了三大转折,起决定作用的转折点是什么? 2.结合选文的内容,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伟人为镜,得必大于失。有人说,交一位好朋友是一笔财富,历史上的伟人很多,如让你以伟人为友,除鲁迅外,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 鲁迅自传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 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起决定作用的转折点,是弃医从文 2.鲁迅是一个早年经历坎坷,但又不放弃追求,主张医治国民麻木的性格的伟大的教授,作家,他从不向别人屈服,从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同时,他有有着伟大的谦虚(从“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看出来。 3.这个是开放题吧,伟人有很多啊,毛泽东,邓小平,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胡适,陈独秀等等都可以算是伟人,关键看你更熟悉哪一个了。其实楼

部编新语文-窃读记 阅读练习(有答案)

窃读记阅读练习 林海音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⑧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⑨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⑩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11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12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13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1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新中考 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记叙文阅读 家之脉 陈忠实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只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看见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3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踏上智慧人生的征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鹿原》的6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婚丧大事时,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进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是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50余里路程步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教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读俄语,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补习。每到周日的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坐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往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50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3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练习试卷 11窃读记练习题及答案

11 窃读记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汗涔.涔( ) 尴尬 ..( ) 众目睽.睽( ) 贪婪.( ) 诅咒 ..( ) 饥肠辘.辘( )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________(难堪尴尬难受),________(涨羞映)红了脸。 (2)终于有一天,求知的________(欲望想法念头)________(逼迫催)使我再度地停下来。 (3)我合上最后一页——________(吞吐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________(知识道理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 (2)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3)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 (4)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 4.下面语段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20%左右。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1)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 (2)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3)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 (4)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 6.请你仿照下列句式,也打个比喻,赞颂好书。(要尽量押韵) 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读书的名言分类编排。请你为他汇编的名言集加上一个小标题,并为其写一则前言。 ①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②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③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⑤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鲁迅”的“现代价值”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鲁迅的现代价值(节选) 钱理群 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 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鲁迅,是指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柳中夏教授所说,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另外还有些20 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他们或者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但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者是鲁迅的研究者,却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日本的竹内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所创造的竹内好鲁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视为从鲁迅出发的竹内好思想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鲁迅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我们讲的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 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突出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近二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盛行着两种思潮:或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在‘割裂了传统’因而主张‘回归儒家’;或者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主张‘走英美的路’。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或转向外国,而且限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却恰恰忽略了‘现代(二十世纪) 和中国’,即使是讨论现代中国学术和文学,也是偏重于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那一部分学者与作家。这样,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的变革,以解决现代中国问题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反而被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这些年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绝不是偶然的。

窃读记选段阅读答案

篇一:窃读记选段阅读答案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⑤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⑧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⑨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⑩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11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12当书店的目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13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14“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15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16“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2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3分)22.请赏析第13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2分)23.填写下表,体会店老板、店员对“我”窃读的态度。(4分)2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25.本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21.本文写了“我”两次窃读的经历。“窃读”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钟爱之情以及想读书却没钱买书只能去书店偷偷看书的痛苦和无奈。[概述内容计1分;对“窃读”的理解计2分(写出“钟爱之情”“痛苦和无奈”各计1分),意近即可]2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色多皱的布裙”比作“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思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意思 篇一:空的读音 “空”有 kōng、kǒng、kòng 三个读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空”字教材没注音,照常规,人们大多读“kōng”。是吗? 《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等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均未见附此例。 《中国百科 网· 新华字典”》注: 【空乏】kōngfá 〖destitute〗缺少财物,指贫穷;又注: 【空】kòng 动词, 使之困穷,附例“不宜空我师。”据此,人们似乎可以理解为:“空乏”一词既可以读为 kōngfá 又 可以读为 kòngfá,而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是应读为 kòngfá 的。 资寿林主编的《学生文言文字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1998 年 5 月版)167 页的解释是: 【空】kòng,动词,使受到贫困。附例“饿其体肤,~乏其身。” 陈复华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8 月版)的解释是: 【空乏】kòngfá,穷困缺乏。附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他工具书的解释不再罗列。 查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且有注释的书籍 十一二本,只发现有一本书对这个字注了音。这本书是宁鸿彬主编的《初中文言文详解》(北 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年 7 月版),文中的解释是:“空(kòng)乏:空缺贫乏。此处形容 词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经受贫困’。” 探究学问其乐无穷。在查询考证 “空” 一字的读音问题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令我欣慰不已,同时还有几分羞愧,那就是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 空人心”这句话的“空”也应读 kòng,是动词,意思是“荡涤;清洗”。此前我教学生读了 10 来年 的“kōng”,真是不学不知道,一知吓一跳啊! 上述这些问题使我想到了教材中的类似注音应该明确却没有明确的诸多例子,如《世说 新语》两则中的《咏雪》一文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的“差”应读 chā,是“大致,差不多”的 意思;《智子疑邻》中的“邻人之父”句中的“父” 应读 fǔ,意思是“老人”;《口技》中的“便有 妇人惊觉欠伸”句中的“觉”应读 jiào,意思是“睡醒”;《庄子》故事两则中的“今子欲以子之梁 国 而吓我邪?”句中的“吓”应读 xià,意思是“吓唬”等等。这些字的读音我都考究过,并且拿 这些字的读音来考过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结果是无一人能全部答对。这些问题我平时十分注意 探究,但这个“空”字还是给了我很大的打击,由此我不禁扪心自问:近 30 年的教学生涯,到 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像“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问题存在呢?我的心中真是没底! (本文 刊发于《语文报· 教师版· 初中》2009 年 2 月 5 日总第 147 期,并在中华语文网、语文网等网站 推荐阅读,反响很大,许多人来电来函发帖探讨教材上的有关字的读音问题。作者:武宏伟) 篇二:闸北区 2015 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闸北区 2015 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满分:150 分,时间:100 分钟) 1 / 15

11《窃读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优选.

窃读记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字注音: 汗涔涔.()尴尬 ..跄()贪婪.() ..()()踉踉跄 2.看拼音写字: 饥肠lù lù众目kuíkuí shà有介事威风lǐn lǐn 3.解释下列词语: (1)惯伎 (2)惨淡 (3)贪懒 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尚格小学是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学生们的课间活动是拎着锄头剪刀上山割菌草,因为他们有一个另城里孩子们羡慕不已的生物园:一块菌草培育基地、六方葱(yù)的菜园和十二窝(A)的小白兔。菌草基地是农林大学的教授为学校的生物园量身定做。菌草长势快,是特别培植的新品种。刚割的菌草不能直接喂,要摊开晾干,不然兔宝宝吃了会拉肚子。菌草还可以绞成粉末,,用来培育平菇和金针菇,当看到纤嫩的茵菇从这些粉末中(B)地冒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都兴奋得何不拢嘴:“真神奇啊” ⑴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葱yù()晾. ( )干 ⑵从下面(A)(B)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最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气定神闲探头探脑 A B 憨态可掬挤眉弄眼 ⑶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B. 同学们都兴奋得合不拢嘴:“真神奇啊”! ⑷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予修改。 5.本文作者是小说家和散文家,她的短篇小说集《》曾被改编成电影,颇受欢迎。 6.①读书,行路。 ②少壮不努力,。 ③是人类进步的。 ④请另写两句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7.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三年级阅读理解

小学三年级试题暑假阅读理解训练 含羞草 韩丽丽,同学们叫她含羞草。 哥哥的算术成绩很少优秀,这次期中考试却得了九十分。试卷发下来,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那样子像一个打胜仗回来的将军。 丽丽也背着书包回来了,妈妈问:“丽丽,你的算术多少分?”丽丽说:“和哥哥差不多。” 妈妈要过丽丽的试卷来看,只见试卷上写了一个大大红红的一百。妈妈笑着说:“呵,得了一百分还不好意思拿出来哩!”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还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丽丽也有缺点。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课,她眼睛望着窗外。老师说:“丽丽。注意力集中!”丽丽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马上专心听讲,再不走神了。 有一次下课后,音乐老师忘了把书本带走,丽丽拿了书本追上去说:“黄老师,你的书本忘了。” 班主任李老师迎面走过来听见了,说:“丽丽,对老师和长辈说话要用您。” 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是。”那样子就像一棵含羞草。从这以后,丽丽对长辈说话,总是客气地用“您”,再没有听她用过“你”。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爱地管丽丽叫“含羞草”。李老师说:“含羞草好,她不骄傲。一个懂得害羞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再用该字组词。 申()()()()()() 分()()()()()() 2、连线,把下面的字搭配成词。 (1)羞别(2)辫别(3)梢悄(4)骄气 差火辩论稍儿娇车 着耻辨子悄微轿傲 3、下面的句子是从哪方面描写人物的?请你认真分析,选择答案填进()里。 语言动作神态 (1)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2)丽丽说:“和哥哥差不多。” (3)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 (4)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是。”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受到夸奖,丽丽感到不好意思,她会害羞。() B、丽丽姓”韩“,跟”含“字同音。() C、遭到老师批评,丽丽会更害羞,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 D、同学们觉得她总是低着头害羞,所以故意讥笑她。() E、丽丽害羞时的样子很像”含羞草“。()

部编版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八年级期末专题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一】四合院里的拜年 四合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木墙木柱木梯子,每一件木质都透出风的皱褶,雨的潮湿。 在这栋四合院里,我住了将近十年,一直认为每年的春节最热闹。在外的人全回来,提一个包兜,绽放一脸的笑容,然后张灯结彩,左邻右舍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我的祖父在这个四合院住的时间比我长,谈起他那些年的拜年,就抑制不住内心的留恋,似乎遗憾地说我们年轻人走着走着,丟了祖宗的一个宝贝。 那时,分了家的祖父到了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穿上整洁的衣服,就要去给自己的父母拜年。给父母拜年少不了三样:一块三斤以上的熏干腊肉,一包白糖,十几个糍粑。祖父家境较好,往往比别人多一条两斤重的盐鲤鱼。 走进曾祖父的四合院,推开一扇木质的对开院门,屋里笑语喧哗,点燃一挂三百响的鞭炮,叭叭地闹得喜庆。曾祖父听到鞭炮声,打开了雕花窗子,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雪大!?便起身迎出来。进了堂屋,神龛上亮着两盏红烛,烧着一束香火。神龛下两张并排的雕花椅,近前还有几个拜年用的草团垫子。后辈们必须恭恭敬敬地跪在草团垫子上三叩头三作揖,然后曾祖父再给后辈们发红包。 这些礼节完了,才在厢房火塘边落座聊天,抿一杯温暖的甜米酒,吃着自家种的花生薯片。煨糍粑更是不可少的,在火塘里支个铁网架子,把糍粑放在上面,煨得两面焦黄,有的会起大气泡,掀开了焦黄的糍粑表面。掰开熟糍粑,一拉,白丝儿像一根线,拉了好长。 吃饭的时候,曾祖父家的菜比较丰盛,炖大块腊肉、炒鸡块、红烧牛肉,一条鲤鱼不可少,也是祖父的最爱。祖父十几岁时给一家亲戚去拜年,头戴一顶小圆布帽,穿一身土布长袍,脚蹬一双千层布鞋。吃饭时他看到桌上一条三斤重大的鲤鱼,红烧得鳞儿卷起,尾巴焦脆,浇上葱花红椒,看着就垂涎欲滴,便一筷子过去,劲稍大了些,鲤鱼在盘子里硬挺挺地翻了边,顺势一溜,咔!滚到了桌子底下。祖父十分尴尬,好在亲戚通情达理,拿起鲤鱼,说:?洗洗,浇上葱花再吃。?此时,祖父才知道这是一条木鲤鱼,家穷的,用木鲤鱼来撑桌面。 新的生活有新的方式,人们对拜年也有了新的诠释。到上个世纪80年代,我所在的四合院,每到春节就不像祖父说的那样拜年了,礼节慢慢少了。 那一年,父亲搬出了雕花的四合院,在不远处竖了自的砖房。大年初一,父亲领着我们去拜年,祖父在厢房喝茶,他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和我们小孩的笑声,就倚在门口笑眯眯道:?还信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走亲忙啊??父亲紧走几步,握住祖父的手说:?爸,拜年拜年,下跪作揖不兴了,这份亲情还是要延续的啊!?便搀扶着祖父进了厢房,俩人在火塘边相互感触着幸福的火热。 这些年,祖父越来越老了,九十二岁的眼睛总眺望着我们,像这四合院漏风漏雨、破败不堪的样子。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四合院的精气神还在影响着我们,渗进骨里,不能远离,也不可能远离。如今,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我站在城里听见了四合院拜年的脚步,父亲在电话里问:?回家过年不??我踌躇着,窗外雪花飞舞,街道上的车好多搁浅了,火车站人潮汹涌,扁担和大布袋乱钻。我胆怯地长叹了口气。父亲紧追着说:?回吧,今年雪大,说不定明年拜年时看不到我了,也看不见这四合院了。? 我听了,心突突地急切起来。 在四合院里拜年,是我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对时间的敬畏,对先祖的感恩,更是对亲情的礼赞。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丢了祖宗的一个宝贝”中的“宝贝”指什么? 2.文中画线句中“眺望”一词用得恰当吗?请说明理由。 3.“我”为什么先“胆怯地长叹了口气”,后又“心突突地急切起来”? 4.选文中的“曾祖父”在后辈们三叩头三作揖后发红包,而如今“电子红包”作为一类互联网时代特有的红包传递方式已经普遍使用。对这一变化,你有何看法? 链接材料:微信红包团队28 日凌晨公布数据,2017 年除夕微信红包142 亿个,较去年同期增长75.7%,创下新高;腾讯旗下口QQ平台各类电子红包累计参与用户达3. 42 亿,同样创下析高。 【二】家之脉陈忠实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之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 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筒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合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的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

窃读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窃读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 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 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②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 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 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③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 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 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 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④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 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 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⑥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 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 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 难堪。 ⑦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12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 2.本文以记实的笔法,对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进行了翔实的叙述。说说从下面句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3.课文中的哪些细节给你的印象较深?简要谈谈理由。 4.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书桌,对突出人物形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词语“整整齐齐”、“压”、“站”用得贴切。请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5.读完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女士的这篇文章,相信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更加具体、更加深入一些了。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

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读选文,回答问题: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