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课时练习题_-_副本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课时练习题_-_副本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课时练习题_-_副本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分课时练习题_-_副本

14.木材

一、我来填一填:

1.我知道木材的特点有:。

2.木墩上的环形花纹叫,它记录了树木的。

3.木材是材料,人们可以用木材做、、、等。

4.我知道材料分材料和材料两种。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产品的包装应该多使用木材。()

2.有些木材具有特殊的香味,有的还能驱虫,可用来制作名贵家具。()

3.所有的木材在水中都不会下沉。()

4.在北半球,通常树木朝南的年轮比朝北的年轮疏松。()

三、把木材的特点和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用线连接起来。

四、科学探究:

发现电线断落在地上,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棍将其挑开。这是利用木材的什么特点?

答:这是利用干燥的木材不导电的原理。

15.纸

一、我来选一选:

1.把同一种纸叠成几层,承受拉力的性能()。A.不变 B.变大了C.变小了2.我们用宣纸写毛笔字,是因为宣纸有较好的()。A.厚度 B吸水性 C.透明度

3.我们用纸的时候()。A.用完随便扔掉 B.买又贵又好的C.要注意节约4.造纸术是()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美国 B.英国 C.中国

二、当好小法官:

1.最初的纸是由东汉蔡伦发明的。()

2.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能源。()

3.练习本的正面反面都要使用,这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4.废旧报纸的回收利用也是节约纸张的具体表现。()

三、科学探究:

文具厂要做纸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纸?

答:选择又厚又硬的纸。

16.陶瓷

一、我来填一填:

1.陶瓷是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原始陶瓷制作距今约年。陶瓷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的美誉。

3.陶瓷史一种材料,有很多优点,但是,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二、当好小法官:

1.陶瓷既可作为日常器具使用,又可制成各种工艺品。()

2.具有中国陶瓷之都美誉的城市是北京。()

3.我国的制陶技术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陶瓷用途会更广。()

三、我来选一选:

1.陶瓷被用作污水管道,是利用了它的()特点。A.耐高温B.易碎C.耐化学腐蚀

2.()是陶瓷的缺点。A.易导电 B.易传热 C.易碎

四、科学探究:

很多输电设备用到陶瓷,这利用了陶瓷的什么特点?

答:利用了陶瓷不导电的特点。

17.金属

1.把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碘、金、银、铅、氧、铜、锌、钨、水银、锡。

金属:。

非金属:。

2.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具是用下列金属制成的。

金属铝银铜铁

用品

3.金属可以做成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

答:这是利用了金属易导电的特点。

4.可以把铝加工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点?

答:这是利用了金属有延展性的特点。

18.玻璃与塑料

一、我来选一选:

1.玻璃和塑料都属于()材料。A.天然 B.人造

2.下列材料中,透明度较高,但易碎的是();比较轻便,但是容易造成污染的是();坚固耐用,但是容易生锈的是()。A.钢铁 B.玻璃 C.塑料3塑料常被用作导线的外皮,这是利用塑料()的特点。A.轻便 B.结实C.绝缘

4.我对一次性塑料的认识是(),我准备()。

A.轻巧、方便 B.轻便但容易污染环境 C.多使用 D.尽量少用

二、科学探究:

1.哪些日常生活用品是用塑料做的?

2.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不是用塑料做的?为什么不用塑料来做?

3.在玻璃和塑料用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并说出为什么喜欢。

19.材料的分类

一、我来选一选:

棉花、木头、煤、塑料、陶瓷、人造革、天然气、石油、玻璃、人造纤维。

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

二、当好小法官:

1.我们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人造材料还是天然材料,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大自然。()

2.材料的使用,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我来填一填:

一次性纸杯子是用制成的;瓷勺是用制成的;烧杯是用制成的;信纸是用制成;塑料盆是用制成的;炒菜锅是用制成的。

四、科学探究:

利用易拉罐或其他废旧材料制作一件饰品,美化和方便生活。

20.蒸发

一、我来填一填:

1.水蒸气是一种、、、的气体。

2.液体在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

3.水慢慢变成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4.对于发高烧的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使体温迅速降下来,除了吃药打针外,我想还可以采取的降温措施,这是因为。

5.刚洗完澡,身上冷得很,是因为。

6.水的蒸发是由态变成态的过程。

7.水蒸发的快慢与、、有关。

二、当好小法官:

1.江河湖海等处的水,在有阳光照射后才开始蒸发。()

2.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3.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三、科学探究:

1.夏天,酷热难当时,往地上洒些水,感觉是否会好些?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答:夏天,酷热难当时,试着往地上洒些水,感觉会凉快多了。这是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的缘故。

2.洒水的面积、洒水的多少发生变化时,你会感觉到变化吗?

答:洒水的面积越大、洒的水越多,会感觉越凉快。

21.沸腾

一、我来填一填:

1.我会用的方式来记录整理信息。

2.烧水时,我们常说“水烧开了”,科学的说法是。

3.我知道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温

度。

4.水加热到沸腾时,移开热源,为什么温度并没有立刻改变?我猜想:。

我还发现:。

5.水在沸腾前会有一些小气泡冒出,这些小气泡是。

6.水在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实际是。

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见过一些液体和水一样能沸腾,比如、、、、等。

8.把水加热到100℃,水会迅速变成从水面冲出,使水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二、当好小法官:

1.水蒸发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给物体加热时要用外焰。()

3.酒精灯里装着酒精,酒精很容易燃烧,所以使用时要按要求去做,以免发生危险。()

4.通过水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可以看出,水的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发生变化。()

三、科学探究:

把一壶凉水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水壶里就发出了一种唱歌似的声音,等水壶不唱歌了,水就要开了。水壶里的歌声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水壶里的歌声来自水泡的破裂。

22.凝结

一、我来填一填:

1.水蒸气可以变成,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下雨前,水缸或自来水管的外壁上,常有小水珠凝成。我知道这是因为。

3.水在凝结过程中,热量。

4.科学家发现火星北极有凝结水。如果火星像许多天文学家预测的那样,曾是温暖潮湿的,那么我猜测这里有。

二、当好小法官:

1.太阳出来后,空气里才有水蒸气。()

2.露水是天上掉下来的。()

3.浴室房顶上的水珠、水杯盖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的结果。()

4.水蒸气的凝结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

三、科学探究:

1.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

答:不是。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液滴。

2.对着镜子或门窗上的玻璃哈气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玻璃上的会出现一层雾气(即小水滴)。这是因为哈出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缘故。

3.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答:锅盖上的小水珠是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23.水的三态变化

一、我来填一填:

1.水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

2.当物质所处的环境的发生变化时,物质或热量,能够从转变成。

3.冰变成水或水蒸气时都需要。

4.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冰是态的水。水蒸气是态的水。

5.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二、当好小法官:

1.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水蒸气能直接变成冰,但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3.把一块冰放在那里,只要它不变成水,就永远不会减少。()

4.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以下时就能结冰。()

5.水的三态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下面是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请你在箭头的旁边注明变化条件。

四、科学探究:

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揭示其中的奥秘。

答:雪化时,雪变成水蒸气或水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温度会降低。

2.人们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做哪些事?

答:晒盐,晒粮食,人工降雪,对食物进行冷冻等。(答案不唯一)

3.寒冷的冬季,晾在院子里的衣服很快就会结冰,但是冰没有化成水,衣服却干了。这是怎么回事?

答:冰从周围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24.小水滴的旅行

一、我来填一填:

1.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形成霜的温度在。

2.在水的各个循环环节中,海洋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

3.在夏季和秋季晴朗的早晨,我们常在草叶上或者其他物体上看到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叫做。它是由空气中的凝结而成。

4.冬季的早晨,有时在草木、地面上会看到一些,人们把它叫做。

二、当好小法官:

1.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上)变成的。()

2.气温低的清晨一定有露。()

3.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以下)变成的。()

4.霜冻石一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春季的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三、科学探究:

1.工业区天天冒出浓浓的烟雾,而在另一个地方却下起了酸雨。想一想,两地所发生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工业区冒出的黑烟经风吹散,到了另外的地区,黑烟中的酸性气体溶解到了云中,随雨水落了下来,形成酸雨。

2.清晨时大雾弥漫,为什么太阳出来后雾就慢慢散去了?

答:太阳出来后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小液滴受热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就看到雾慢慢散去了。

3.如果没有水循环,世界将会怎么样?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模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 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 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 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2、地表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5、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6、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 7、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8、地幔主要是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9、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 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10、科学家利用不同的(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1、(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12、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 1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外在表现。 14、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 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15、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声音(世界)。 16、声波和水波的传播方向是不一样水波向(水平)方向传播,而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17、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赫兹。 19、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性质稳定,能量衰减幅度小,穿透力强,可用于(定向导航)。 20、(噪音)、(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21、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声音的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大,(用力小)声音小。 2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 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24、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在头的内部的是(中耳)、(内耳). 25、(耳)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26、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27、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乐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噪音)对人造成危害 2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方向 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 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30、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 共分为(88个)星座. 31、(仙后座)是秋季中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是W形), 好像一个美丽的往后坐在宝座上。 32、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 供书写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3、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距今约(七千)年前。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问题详解电子版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A卷) 一、填空题 1、6300 2、四面八方、地心、物质、反射、折射 3、最外面、岩石、地幔、硅、铁、镁、2900、1000~3000 4、3400、铁、镍、4700 5、7、28、7.8、24.2万、2010、、7.1、财产 6、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石膏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选择题 1B、2C、3A、4C、5 B、6C、7A、8C 四、实践综合题 实验课题:研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蕃茄酱。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冒出来。

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岩浆会从地壳薄弱处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草图:见课本P6页 五、简单题 1、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来不及逃出时,应选择到重心低、结实坚固的家具下躲避,在没有坚固家具可供藏身时,可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2、答: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摩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 一、填空题 1、能源、金属 2、地壳、地幔、地核 3、地壳、地幔、地核 4、地核 5、巨大压力、变形 6、早、衡、地动仪 7、青藏 8、矿物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 三、选择题 1B、2A、3C、4C、5C、6B、7B、8A C 四、简答题 1、答:地球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各层的结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底部薄,陆地部分厚。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2900多千米。这一层的温度大约1000℃至3000℃,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地幔下部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半径3400多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这一层密度大、温度高,温度高约4700℃。 2、答: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火山的作用可形成矿藏,火山灰可形成肥力很高的土壤,有的还可制作水泥,许多火山泉水有医疗之效,不少火山区还是旅游胜地,这些都是火山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有:强烈爆发的火山会引起气候异常,火山喷出窒息性和有毒的气体可使人和动、植物死亡,大量的熔浆和火山碎屑物可摧毁城市、村庄和田野,从而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梳理 1、(1)地球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部的情况进行探索。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总是发生在地壳这一层,有时还伴随着火山喷发发生。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科学家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叫地动仪。 2、(1)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用细线悬吊着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你会发现红色热水会溢出来。(2)在模拟火山成因的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番茄酱从土豆泥中喷了出来。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省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3. (1)在模拟地震成因的过程中,竹片和毛巾相当于岩层。 (2)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4. (1)位于地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2)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失去棱角形成卵石。(3)通过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发现,卵石的形成主要与水有关。 5、(1)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常见的矿产有石英、石墨、滑石、金刚石等。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3)煤既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于制药、制杀虫剂、制消毒剂。 (4)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我们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热能。 6.(1)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是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活动。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个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7.(1)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喜鹊的叫声,风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等构成了奇妙的世界。(2)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必然发出声音。若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让物体停止振动。 8、(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物体振动发声时,形成了声音的(波浪),叫做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就像石子投入水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后题及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我来填一填: 1.地球内部有、、、等物体。 2.地球从表面到中心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 3.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4.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温度约为4700摄氏度。 二.当好小法官: 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2.地幔内部的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温度大约有5000℃。() 3.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幔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 5.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三、我来选一选: 1.地幔的下面是,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心 2.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 3.地核的半径约为千米。 A.3800 B.3300 C. 3400 四、科学探究: 1.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不为人知的真面目……地球会同意这项计划吗?你会同意吗?为什么? 2.地球越往内部温度越高,甚至高达几千度,为什么从地下挖出的石油、煤的温度却不高,而且没有燃烧掉呢? 参考答案一、我来填一填: 1.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2.地壳地幔地核 3.地壳地幔地核4.地核 二、当好小法官:1.√ 2.× 3.√ 4.× 5.× 三、我来选一选:1.B 2.A 3.C 四、科学探究: 1.答:地球不会同意,我也不会同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doczj.com/doc/647740398.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doczj.com/doc/647740398.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doczj.com/doc/647740398.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doczj.com/doc/647740398.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647740398.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答案 1、地球部有什么 我想研究的问题 1、地球部有什么? 2、我们怎么知道地球部的情况? 3、地球部的结构特点。 4、地球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 ※地球部有什么? 我的猜想:有石油、煤、矿产、岩石、泉水等 我的交流:地球部有煤有石油;地球部有地下水;地球部有岩石;地球部有火山喷发物…… 我的发现:地球部有丰富的资源。 ※认识地球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地球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薄,陆地处厚。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地球的核心处非常热,有4700摄氏度。 我的发现: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我的收获 (1)地球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火山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 2、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观察实验 ※对火山的了解。 我的交流: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火山是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我的发现: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火山的成因。 我的猜想:地球部的岩浆流出来了就是火山的爆发。 我的方案:做一个开啤酒瓶的模拟实验。 我的记录: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部有压力。 我的发现:地球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用细线悬吊着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你会发现小玻璃瓶的红墨水自下而上升上去。 (2)在模拟火山成因的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我们可以推测火山的成因是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附答案[1]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一、填空。 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表岩石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_____或______。 4、声音是由物体_____ 产生的。 5、噪声与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6、耳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声波通过_____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______ 传给儿蜗,连接耳蜗的_______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7、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和______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 8、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9、水的沸点是_____,水的冰点是______。 10、_______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俗称勺子星。 二、判断。 1、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3、煤和石油是可再生资源。()

4、地表是不断变化的,陆地的面积逐渐变大。() 5、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和次生波。() 6、抬头仰望北天星空,左边是西,右边是东,上面是南,下面是北。() 7、一天中,星座在天空中有东升西落现象。() 8、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9、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所以,不容易把鸡蛋煮熟。() 10、化雪天比下雪天冷,原因是化雪需要吸收热量。() 三、选择。 1、()属于能源矿产;()属于金属矿产;()属于非金属矿产。 ①石英石膏②铁铜③煤石油 2、保护听力要注意()。①避开噪音②不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③及时治疗鼻炎和咽炎④听到巨大声音要张口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 3、下面()应用了超声波,()应用了次生波。 ①雷达探测障碍物②潜水艇声纳导航③B超探测病灶 4、天狼星是()星座。①大熊②仙后③猎户④大犬 5、()的形成与凝结无关。①云②雾③霜④露⑤雨⑥雪 6、导电性能强的材料是()。①木材②陶瓷③玻璃④金属⑤塑料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1、找空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 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 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空气有什么特点?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考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考试

————————————————————————————————作者:————————————————————————————————日期: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一、填空。(26分)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千米。 2、地震波能够向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3、研究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中的竹片和毛巾相当于。 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 5、温度、水、植被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 6、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历程最长的大运河。 1、我们面朝北方,观察北天时,左边是西方、右边是东方,上边是南方,下边是北方。即北天星空是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2、我们面朝南方,观察南天时,左边是东方、右边是西方,上边是北方,下边是南方。即南天星空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空,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4、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型或“W”型。 5、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 1.通常人们把叫做矿产。 2.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4.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或。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5.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等。 6、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大运河。 1、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地表岩石受到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3、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_____或______。 4、声音是由物体_____ 产生的。 5、噪声与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6、耳朵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声波通过_____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______ 传给儿蜗,连接耳蜗的_______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7、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和______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 8、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9、水的沸点是_____,水的冰点是______。 10、_______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俗称勺子星。 二、判断。(20分) 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3.风化不能将巨大的山脉剥蚀成细小的沙粒。() 4.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有机体和酸雨也能风化岩石。() 5.卵石的形成显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