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事信息化十二五实施规划 征求意见稿

海事信息化十二五实施规划 征求意见稿

海事信息化“十二五”实施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 录

第1章 前言 (1)

第2章 发展目标及总体框架 (2)

2.1 指导思想 (2)

2.2 实施原则 (2)

2.3 建设目标 (3)

2.4 系统实施框架 (5)

2.5 重点实施任务 (7)

第3章 海事“系统架构模型”实施规划 (9)

3.1 完善源业务系统 (9)

3.2 建设“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 (11)

3.3 搭建“海事协同管理平台” (15)

3.4 构建“海事综合服务平台” (17)

第4章 海事“基础设施架构模型”实施规划 (19)

4.1 完善数据中心 (19)

4.2 夯实信息通信网络 (21)

4.3 提高系统安全 (22)

第5章 “四套体系”实施规划 (23)

5.1 标准规范体系实施规划 (23)

5.2 管理体系实施规划 (25)

5.3 规章制度体系实施规划 (26)

5.4 管理组织体系实施建议 (26)

第6章 重点建设、研究项目 (28)

6.1 重点建设项目 (28)

6.2 重点研究项目 (37)

第7章 措施及建议 (42)

7.1 规范业务流程,保障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效果 (42)

7.2 加强组织保障,完善海事信息化管理机构 (42)

7.3 注重人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海事信息化专业队伍 (42)

7.4 建立健全海事信息化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42)

7.5 完善投资渠道,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43)

附表1:“十二五”海事信息化重点实施项目 (44)

附表2:“十二五”海事信息化实施计划(按时间排序) (48)

第1章 前言

“十一五”期间,海事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数字海事”为总目标,根据《海事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基本完成了各项建设目标任务,海事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系统在2008年青岛奥帆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水上活动组织和安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十二五”期间,为继续推进海事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解决海事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管理、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信息化标准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力量较薄弱等全局性、系统性问题,部海事局开展了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研究工作。顶层设计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以“智慧海事”为理念,充分汲取先进理论方法,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思想和技术,为海事信息化体系提出了总体框架、发展模型和标准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勾画海事信息化的远程目标和发展蓝图。

本规划在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根据《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海事系统“十二五”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全国海事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确定主要研究、建设任务计划,为“十二五”海事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实施及信息化管理、技术、数据、应用统筹管理奠定基础。

第2章 发展目标及总体框架

2.1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服务”和“四型海事”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以顶层设计为指导,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推进信息化与海事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海事管理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海事服务水平和监管效能,支撑和引领海事科学发展。

2.2实施原则

1.统筹管理、形成合力。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行统筹管理,确保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信息化项目需要依据顶层设计的路线开展建设,并贯彻执行相关标准规范。同时,各直属局需根据规划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建设,使部局和各直属局两级信息化建设成为一股合力,全面推进海事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确保效果。以需求为导向、应用促发展、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廉政管理、实施管理及运行管理,明确各方职责,实现“重硬轻软”向“软硬并重”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3.服务导向、提升水平。以服务为导向,围绕海事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应用服务需求,最大化的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益,使海事系统内部人员和海事外部单位及人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任何相关业务,并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实时的信息服务。

2.3建设目标

顶层设计提出了海事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

发挥科技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构建“智慧海事”。建立全面感知、广泛互联和智能应用的信息化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海事管理及服务的深度融合,满足监管布局网格化、执法服务规范化、巡航救助一体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的海事建设需求,提高海事服务质量、监管效能、管理效益,支撑“四型海事”建设。

“智慧海事”是指通过对船舶、船员、载运货物、通航环境、航海保障等海事要素的透彻感知和广泛关联,实现安全监管智能化、航海保障现代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综合管理精细化。

“十二五”期海事信息化将在顶层设计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导下,重点围绕建立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海事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各项目建设。

主要建设目标:

1.整合资源,建成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形成北京、上海两个互为灾备、补充的双星型海事一级数据中心,实现海事管理各类要素信息的全面实时采集,对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和集中管理。

——建成布局合理、源头统一、权威准确的船舶、船员、通航环境、相关企业、载运货物、法律法规、搜救力量等海事业务基础信息数据库。

——融合LRIT、AIS、VTS、RFID等船舶动态跟踪技术,开发船舶综合网关,完成对各级动态数据的汇集、存储和应用,实现对船舶的全程感知、监控。

——建立面向海事全局的数据仓库和不同主题数据集市,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服务。

2、深度融合,建设业务协同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

——基于顶层设计提出的系统划分架构,完善、改造、新建相关应用系统,形成航政管理、航测管理、海事内部管理、基础资源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综合管理域等六大管理域应用系统。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理念,利用业务流程管理(BPM)和服务总线(Service Bus)等构件,建立海事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面向海事管理角色的流程服务定制、用户认证和权限统一分配管理等功能,全面提高业务协同能力和对外服务水平。

3、完善海事信息化软环境,夯实信息化发展硬设施

——以顶层设计四个体系目标框架为基础指导,制定海事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建设、运维、评估和例外的各项管理流程以及保障管理流程顺利实施的规章制度,完善海事化发展软环境。

——优化海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数据通信网(DCN),建立数据感知网(DSN),实现广泛互联,强化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夯实海事信息化发展硬设施。

2.4系统实施框架

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以“感知船舶”为核心,充分汲取先进理念,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海事”的信息化体系,实现对海事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和按需定制应用。按照顶层设计的划分,总体框架在表现上可划分为“两个模型(系统架构模型、基础设施架构模型)及四套体系”。其中系统架构模型主要表现为“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架构模型表现为“数据中心、信息通信网及安全,如下图:”

图2‐1系统总体框架

(1)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一系统”

基于集成架构的服务总线Service Bus技术组件进行构建,实现海事管理中各类要素信息的全面实时的采集,对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集中管理,为海事动态监控以及对内协同管理和对外综合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支撑。

(2)统一的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两平台”

将新建和改造的各个专业系统功能进行集成,并基于集成架构的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组件构建统一的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多个内部和外部业务系统及网站,实现海事统一的对内和对外的门户形象和操作界面,实现海事管理人员和外部单位及人员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各系统的单点登录,实现用户所需应用的按需定制,促进业务协同和综合服务。

(3)数据中心

综合利用海事系统现有设备设施,采用高性能的云计算技术,以统一的海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为依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存储。存储层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基础架构及数据中心组成。

(4)信息通信网

信息通信网主要包括数据感知网和信息通信网。数据感知网:在扩展和完善现有AIS、VTS、CCTV、船舶船员电子标签和业务系统等信息采集终端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的感知系统,形成现场监管场景的“电子镜像”,实现对船舶、船员等海事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提高信息采集安全性、实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信息通信网:优化海事系统网络架构,利用专网、互联网、3G 无线通信网、卫星通信等技术,对感知层获取的海事管理要素进行可靠、实时、安全传输。

(5)安全体系

依据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根据海事局的信息安全的具体要求,海事信息系统安全管控架构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级分域、管到终端的指导思想,对海事局内部所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数据、集成和基础设施全面管控。安全架构采取技术手、策略、组织和运作体系紧密结合的方式,涵盖全国海事系统,包括部海事局、直属海事局和地方海事局以及各专业域,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统一管控。

(6)四套体系

主要包括标准规范、管理控制、规章制度和管理组织体系。海事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主要涵盖“两个模型”所对应的海事信息化项目应当贯彻执行的各种业务、技术标准和建设规范框架以及标准规范的内容组成要求,用于指导海事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所需的详细标准和规范的具体制定和完善。

2.5重点实施任务

未来五年的海事信息化建设将以“智慧海事”为目标,以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海事综合服务平台(“一系统、两平台”)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工作,实现规范化和统一化的管理和服务。

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实现海事管理中各类要素信息的全面实时的采集,对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与集中管理,为海事动态监控、对内协同管理和对外综合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

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将在现有系统完善升级的基础上,实现海事信息系统的统一内部用户认证和权限分配,实现各专业系统的单点登录管理、面向海事管理角色的流程服务定制、基础设备支撑能力的综合应用,并配以现场船载感知装备和海事人员随身综合信息装备,实现全面感知、定位、移动监管和执法以及通信等功能。

海事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一站式”服务理念,实现海事信息系统的统一外部用户认证和权限分配,实现可对外的各专业系统的单点登录管理等功能。为行政相对人、政府其他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快捷的电子政务、公共信息、企业应用等综合服务,从而提高海事系统的整体业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3章 海事“系统架构模型”实施规划 顶层设计的“两个模型”包括系统架构模型和基础设施模型。本章将根据顶层设计中系统架构模型及其重点任务的描述,阐述其实施规划。

系统架构模型的核心体现在“一系统、两平台”上。即通过系统、数据的整合,形成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思路是“完善海事源业务系统,形成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构建海事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海事综合服务平台”。如下图:

图 3-1 系统架构模型业务整合示意图

3.1完善源业务系统

按照顶层设计系统划分架构的要求,完善建设航政管理域、航测管理域、内部管理域、基础资源管理域、数据统计及决策支持域的相关系统,实现系统的全业务覆盖,满足应用管理及系统整合的需要。

1、航政管理域

船舶管理:根据《船舶识别号管理规定》、《船舶防污染管理条例》等,完成船舶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升级和推广,实现船舶动静态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覆盖,满足资源整合要求。

船检管理:建立系统架构统一、数据准确、功能完善的船检管理系统,同时实现视频、3G、专家协同的法定检验技术支持系统,提高船舶检验管理手段。

船员管理:融合海船船员管理、内河船员管理、海员证管理系统等,实现海船、内河船员统一注册,建立全国统一集中的船员、引航员数据库。

通航管理: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通航环境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渡口、桥梁、沉船沉物、码头、养殖区、锚地、航道等信息,为各级海事系统、航运公司提供数据服务。开展气象信息发布服务,为在航船舶提供实时的航行信息服务。

应急管理:综合利用卫星遥感监视、航空遥感监视、岸基雷达监视、船舶雷达监视以及泊位溢油监测报警系统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建设海空立体化监控监视、应急指挥平台。

2、航测管理域

推进VTS/AIS/CCTV等系统的建设,实现更泛在的船舶信息感知;建设助航标志管理系统、测绘管理系统,实现助航标志的管理及维护。

3、海事内部管理域

建设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的内部综合管理平台,集成质量目标考

核,实现部局网上公文流转与协同办公、计划项目跟踪、统计分析等,并实现移动办公。系统与各局办公系统实现对接,以提高办公效率。

4、基础资源管理系统域

提高现有设备的管理水平,包括海事船舶、搜救应急设备等,提高海事装备、设备的管理水平。

3.2建设“中国船舶动态监控系统”

整合现有船舶管理、船员管理、通航管理、航海保障等信息资源,融合LRIT、AIS、VTS等船舶动态跟踪技术,完成对各级数据的汇集、存储和应用,通过服务总线组件和数据模型,统一管理各个信息系统需要被集成的应用功能和数据服务,构建统一的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海事管理中各类要素信息的全面、实时、准确采集及统一整合与集中管理,形成综合信息和复合功能,为内部协同管理和外部综合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和应用基础支撑。

1、建设海事基础信息数据库

通过数据整合,形成海事七大基础信息数据库。

图 3-2 感知船舶动态信息数据库建设示意图

(1) 船舶基础信息数据库

以船舶统一识别号系统为基础,系统整合船舶登记数据库和船检

证书数据库,实现船舶从登记到注销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从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系统从获取外轮基本数据库,建立数据源头统一、信息完整、准确权威的全国船舶基本信息数据库。

(2) 船员基础信息数据库

依托海船船员管理系统、内河船员管理系统,实现海船船员和内

河船员统一注册及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船员(引航员)数据库。

(3) 通航环境信息数据库

依托航标巡检数据采集维护系统、通航环境管理系统,采集,构建通航环境各类要素(港口、航道、建筑物、航标等)相关信息,建立全国通航环境基础数据库。形成通航环境设施、设备的更新维护机制,为船舶航行及海事应急搜救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4) 船公司及相关企业数据库

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开发船公司及相关企业管理系统,建立船公司、航运企业、物流企业、船员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的基本信息库。

(5) 法规数据库

建立国际海事条约及相关实施导则与履约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内部使用系统和外部履约信息查询系统,并完成数据搜集、整理、录入和维护,形成法规基本数据库。

(6) 搜救力量基础信息库

依托应急搜救指挥系统,采集搜救力量信息(搜救船舶、飞机、溢油设备、海事船艇的基本信息及部署信息)、专家信息、协调单位信息等,为应急指挥搜救提供支撑。

(7) 船载货物数据

依托船载客货系统、船舶货物管理系统,结合港口EDI系统,实现船载货物及电子舱单信息的采集,实现船载货物信息数据库。

2、建设“感知船舶”动态信息数据库

全面构建以“感知船舶”为核心的船舶动态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船舶业务动态数据库、船舶航行动态数据库、船员动态数据库、通航环境动态数据库等四类。

图 3-3 感知船舶动态信息数据库建设示意图

(1) 船舶业务动态数据

围绕船舶进出港的航次周期对船舶业务动态信息进行整合,主要

包括船舶签证数据、安检数据、防污染数据、行政处罚等数据等。基于船舶电子标签、船员卡、货物电子标签等,通过船舶信息采集综合网关,实现船舶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2) 船舶航行动态数据

整合LRIT、AIS、VTS、CCTV等船舶动态跟踪技术,完成对各级数据的汇集、存储,并实现船舶的动态监控、跟踪。

(3) 船员动态数据

依托海船船员管理系统、船舶动态系统、行政处罚系统,采集船员的资历、上下船、计分处罚等数据,形成船员动态信息数据库。

(4) 通航环境动态数据

建立海事气象信息发布系统,依托航标遥测遥控系统、通航管理系统,建立包括水文、气象、航标、通航警告等动态信息数据库。

3、开展资源整合建设

通过服务总线组件和数据模型,统一管理各个信息系统需要被集成的应用功能和数据服务,构建统一的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海事管理中各类要素信息的全面、实时、准确采集及统一整合与集中管理,为内部协同管理和外部综合服务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和应用基础支撑。

3.3搭建“海事协同管理平台”

基于ESB及BPM组件,有效整合航政管理域、航测管理域、海事内部管理域、基础资源管理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域等各源业务系统、优化业务流程,形成复合功能和综合信息,建设海事协同管

理平台。

复合功能方面:主要基于航运公司、船舶、船员、相关企业、支撑服务及能力、资源、海事内部管理等主要业务对象和对应的静态管理、动态管理、应急保障等流程环节,抽象出统一接触渠道管理、内部协同管理等功能模块及相应子功能。

综合信息方面:船舶、船员、船公司、通航环境、法规、搜救力量六大海事基础数据库及船舶业务动态、船舶位置动态、船员动态、通航环境动态等动态数据库。

建立面向海事全局的数据仓库和不同主题数据集市,并建立综合分析与统计系统,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服务。

1、航政管理域的系统整合

航政管理域可抽象整合为行政审批、监督检查、规费征收、搜救应急等四大业务块。

●行政审批:整合船舶登记、船员注册、适任办证、船舶检验、公司注册发证、船员培训考试机构发证等功能,实现证书的统一申报、审批及发证,实现海事业务审批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监督检查:整合船舶目标选择、安全检查、现场监督、巡航检查、海事调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移动办公功能,提高目标选择精确性、监督检查针对性,实现管理闭环。

●规费征收:并建立规费征收及支付平台,综合处理收缴港务费、签证费、行政处罚罚款等。

●搜救应急:结合卫星、3G等通信手段和多渠道现场立案采集

上报手段,建立一套响应及时、查的准、看的着、叫的通、控的住,反应迅速、高效、协同、一体化的应急搜救指挥系统。

2、航测管理域的系统整合

充分利用航测管理域相关系统提供的船舶位置、航速、航向等动态信息,实现船舶实时在线跟踪与监控。

3、内部管理域的系统整合

在完善各办公系统的基础上,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管理思想、以质量管理体系为规范、建立内部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政令畅通。

4、基础资源管理域的整合

建立资源管理域相关系统,实现相关资源管理能力的管理,并实现与海事协同管理平台的功能集成。

3.4构建“海事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以完善的安全认证、访问控制等为技术保障的海事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电子口岸建设。在加强和规范管理的同时,引入“一站式”服务理念,在海事配套法规、制度的规范下,实现主要业务申报、审批的网络化、电子化,提升海事服务水平,并在两级数据中心支持下,建立海事呼叫中心,辅以网站、电子邮箱、短信平台,形成多手段的对外服务形式,提升海事整体服务水平。

以便利运输、安全导航、全面服务航运单位为核心价值,政府搭台、全员建网。搭建聚合航运公司、船员、船代、货代、航海院校、培训机构、服务结构、船检机构、执法单位、船用产品厂商的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