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_姚祥坦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_姚祥坦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_姚祥坦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_姚祥坦

上海农业学报 2008,24(1):55-58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文章编号:1000-3924(2008)01-55-04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

姚祥坦1,赵建平1,张 敏2,徐素琴1*

(1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院,嘉兴314016;2嘉兴市农业经济局,嘉兴314050)

摘 要:采用L16(45)正交试验比较了BAP、NAA、AgNO3、蔗糖和外植体等5因素对甘蓝型油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AP为甘蓝型油菜再生频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依次为外植体、NAA和AgNO3,蔗糖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MS+BAP4mg L+NAA0.3m g L+AgNO32.5mg L+2%蔗糖+0.8%琼脂为培养基,以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甘蓝型油菜再生体系的再生频率最高,达到94.45%。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再生体系;正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S565.4;Q813.1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for the high-frequency in vitro regeneration system of

Brassica na pus by orthogonal design

YAO Xiang-tan1,ZH AO Jian-ping1,ZH ANG M in2,XU Su-qin1*(1J iax ing Academ 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J iax ing314016,China;2J iaxing A gricultural E-conomy B ureau,J iaxing314050,China)

A bstract:The effects of such factors as

B AP,NAA,AgNO3,sucrose and explant on plant regeneration of rape(Brassica napus)were compared through L16(45)orthogonal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factor was BAP,and the nex t were in turn explant,NAA and AgNO3.Sucrose had no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lant regeneration frequency.When the medium was MS+4mg L BAP+0.3mg L NAA+2.5mg L AgNO3+ 2%sucrose+0.8%agar and the cotyledon with petiole was used as an explant,the regeneration frequency of rape regeneration sy stem reached the highest,or94.45%.

Key words:Brassica nap us;Reg eneratio n sy stem;O rthog onal desig n

油菜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长期以来,育种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品种改良,但常规育种方法常受限于种质资源的匮乏,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有效改良油料作物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油菜遗传转化的效率不高,基因转移成功的材料仅限于个别品种,这主要与油菜低频率的再生有关。已有研究表明油菜植株的高效再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浓度,外植体类型,基因型及乙烯抑制剂的应用等[1~3]。如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正交设计法可用最少的处理组合研究较多的试验因素,已在农业研究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激素配比、蔗糖浓度、AgNO3浓度及外植体类型等因素对甘蓝型油菜高效再生的影响,以建立稳定高效的甘蓝型油菜再生体系,为油菜遗传转化及相关研究做准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试验材料为嘉兴市农业科学院自行选育的甘蓝型油菜优质自交系3067。种子用70%乙醇表面消毒

收稿日期:2007-04-23初稿;2008-01-04二改稿

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局项目(2005AY3003)资助

作者简介:姚祥坦(1979-),男,硕士,农艺师,从事优质高产油菜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研究。E-mail:yxt156@https://www.doczj.com/doc/678172571.html,;Tel: (0573)83779158

 *通讯作者,E-mail:jxxsq@yah https://www.doczj.com/doc/678172571.html,;Tel:(0573)83779158

姚祥坦,等: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

90s ,然后用0.1%H gCl 2消毒12min ,再播种于发芽培养基(M S 基本培养基)进行发芽试验,以供外植

体取材。激素、蔗糖、AgNO 3及培养基原料均采用普通分析纯药品。

表1 正交试验的因素及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design

水平

Level 因素Factor

BAP mg ·L -1

NAA mg ·L -1

AgNO 3

mg ·L -1

蔗糖 %

Sucrose

外植体类型Exp lan t

10002子叶Sessile cotyled on 220.12.53子叶柄Cotyled on petiole 340.25.04带柄子叶Cotyledon w ith petiole 4

6

0.3

7.5

5

下胚轴H ypocotyl

1.2 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

试验中使用的基本培养基均为MS 基本培养基加入0.8%琼脂,根据试验设计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苄基氨基嘌呤(BAP )、生长素萘乙酸(NAA )和蔗糖,pH 5.8,

培养基分装于250m L 的三角瓶中,121℃,1.2~1.3kg cm 2压力条件下灭菌20min ,高压灭菌后按配方加入事先用0.25μm 滤膜过滤灭菌的AgNO 3,然后以每皿25mL 的量分装于直径11cm 的培养皿。培养条件为(25±1)℃,16h 光照 8h 黑暗的光周期,光照强度2000lx 。试验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L 16(45),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1,正交设计方案见表2。

表2 甘蓝型油菜3067再生频率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2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generation rate of the inbred line 3067of Brassica na pus

编号

No .BAP mg ·L -1

NAA m g ·L -1

AgNO 3

mg ·L -1

蔗糖 %

Su crose 外植体类型Explant

芽再生频率 %

Frequency of bud regeneration 10002子叶S es sile cotyledon 5.55FG *200.12.53子叶柄Cotyledon petiole 8.33FG 300.25.04带柄子叶Cotyledon w ith petiole 2.77FG 400.37.55下胚轴Hypocotyl 0.00G 5202.54下胚轴Hypocotyl

30.55E 620.105带柄子叶Cotyledon w ith petiole 80.55B 720.27.52子叶柄Cotyledon petiole 11.11FG 820.35.03子叶S es sile cotyledon 67.58BC 9405.05子叶柄Cotyledon petiole 16.67EF 1040.17.54子叶S es sile cotyledon 77.27B 1140.203下胚轴Hypocotyl

27.78E 1240.32.52带柄子叶Cotyledon w ith petiole 94.45A 13607.53带柄子叶Cotyledon w ith petiole 48.48D 1460.15.02下胚轴Hypocotyl 30.56E 1560.22.55子叶S es sile cotyledon 54.29CD 16

6

0.3

4

子叶柄Cotyledon petiole

8.33

FG

*表示0.01水平上的差异Indicating significan t differen ce at 0.01probability level 。

1.3 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用5~7d 苗龄的无菌苗切取外植体,分别取不同类型外植体按正交试验设计表(表2)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进行芽的诱导,3周后统计不定芽发生情况,并利用DPS 数理统计软件对芽诱导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适合的高频离体再生体系。待不定芽长至2~3cm ,小心切下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MS +NAA 0.1mg L +3%蔗糖+0.8%琼脂,2~3周后将植株进行炼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

油菜外植体接种后,一般7d 左右就有明显的脱分化过程,伤口处可见明显膨大,部分外植体开始有芽分化(图1)。从正交试验结果看(表2),对于甘蓝型油菜株系3067的离体再生,以MS +BAP 4mg L +NAA 0.3mg L +AgNO 32.5m g L +2%蔗糖+0.8%琼脂为培养基,以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频率最高,达到94.45%,通过方差分析显示其与其他组合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培养基中的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是否加A gNO 3及其浓度、以及外植体种类对其再生频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各因素水平间再生频率的极差分析,可见其影响顺序为BAP >外植体种类>NAA >AgNO 3,蔗糖浓度对其影响不显著(图2)。

56

24卷 

上 海 农 业 学

2.2 植物激素及AgNO 3对再生频率的影响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显示,BAP 浓度之间对芽再生频率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 BA P =178.54,

F 0.01=5.29),且各处理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P 可以大大提高芽分化率,

其中以BAP 4mg L 为最佳浓度,但高浓度的BAP 会使外植体褐化,对芽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AA 对芽分化率的影响在浓度之间也达极显著水平(F NA A =54.27,F 0.01=5.29),在本试验中,芽诱导平均值以NAA 0.1mg L 为最高,0.3m g L 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NAA 浓度为0、0.2mg L 芽诱导率平均值。从试验中可见,低浓度(2.5mg L )Ag NO 3能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离体再生频率,高浓度AgNO 3处理的培养基中虽然也有芽的分化,但芽的质量不高,成苗质量不高,不同浓度Ag NO 3处理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 AgNO 3=23.22,F 0.01=5.29),本试验中个别不加Ag NO 3的处理也有较高芽分化率,如6号培养基,其外植体芽再生频率达到80.55%,这可能与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及甘蓝型油菜基因组类型有一定的联系。

2.3 外植体种类对再生频率的影响

本试验设计了子叶、子叶柄、带柄子叶及下胚轴4种外植体处理,方差分析显示,处理间差异达极显

著水平(F 外植体=176.58,F 0.01=5.29),其中以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频率最高,平均达到56.5%,子叶

次之,平均为51.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与子叶柄及下胚轴外植体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 讨 论

植物细胞全能性指出植物体内每个活的薄壁细胞,在适当条件下都具有分化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因此任何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在理论上均可以进行离体再生培养。已有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的构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Ag NO 3使用与否、外植体类型及培养基类型等多种因素有

57

 1期

5824卷 

姚祥坦,等:利用正交设计优化甘蓝型油菜高频再生体系

关,要构建个别品种的高频再生体系,必须进行大量的培养基筛选工作。正交设计可以精简试验次数、克服在培养基配方设计上的盲目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的可靠性,已经在国内多种植物的离体培养中加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4,5]。但在油菜离体培养中应用较少,而且试验设计时因素水平较少。本试验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用较少的试验组合,对甘蓝型油菜离体再生的影响因素植物激素BA P、NAA、AgNO3、蔗糖浓度以及外植体类型同时进行筛选,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为今后油菜种质资源的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已有研究指出,在油菜组织培养中,激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往往大于基因型,而BAP与NAA的组合是芸薹属作物离体再生研究中的主要激素组合[1,2,6]。本试验得出,较高浓度的BAP与较低浓度的NAA 组合,可得到较高的植株再生频率,这与前人的研究相同。在16个处理中,以BAP4mg L与NAA 0.3mg L的处理,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频率最高,而再生频率平均值中则以BAP4mg L、NAA 0.1mg L的频率最高,且都与其他水平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这可能与正交试验各处理间相互作用有关,有关研究有待更进一步深入。

AgNO3对植物再生体系构建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其作为乙烯抑制剂在芸薹属作物组织培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认为,AgNO3对芸薹属植物的再生分化有较大的影响。Murata等[7]曾指出,调控芽形成的基因可能存在于C基因组,对于芸薹属作物中不含C基因组的植物如白菜(AA)、芥菜(AABB)等,AgNO3的影响要比含C基因组的植物如甘蓝(CC)、甘蓝型油菜(AACC)等要大。黄科[4]等研究表明,AgNO3对芥蓝(CC)植株再生无明显影响,而在油菜组织培养的研究中,大量研究都表明Ag-NO3可明显增加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的芽再生频率,提早芽形成[8,9]。本试验中,不加AgNO3的外植体处理也有一定的芽再生率,其中6号处理再生频率达到80.55%,这可能与甘蓝型油菜含CC基因组有关,但从总体来看,低浓度的AgNO3则可以显著提高各种外植体的芽再生频率,这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认为AgNO3不是甘蓝型油菜离体再生中的必需因素,但低浓度AgNO3可以提高芽再生频率。

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对外植体的分生能力及内源激素水平影响较大,从而能显著影响其再生频率,油菜离体培养中较多采用下胚轴和子叶作为外植体。本试验分别以无菌苗的子叶、子叶柄、带柄子叶及下胚轴4个部分作为外植体,结果表明以带柄子叶的芽再生频率最高,而下胚轴外植体的芽再生情况较差这与前人的研究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试验所用的材料基因型及该材料无菌苗下胚轴长势较弱有关。而带柄子叶可能是齐生长点切下,基部带有部分分化能力强的原分生细胞,因此较容易诱导芽的再生。

参 考 文 献

[1]石淑稳,周永明.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培养和高频率芽再生技术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2):1-6.

[2]王景雪,孙 毅,崔贵梅,等.在油菜组织培养中激素及基因型对下胚轴分化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0,22(1):11-13.

[3]Tan g G X,Zhou W J,Li H Z,et al.M edium,explant and genotype factors influencing shoot regeneration in oilseed Brassica spp[J].

Jou rnal of Ag ronomy and C rop S cien ce,2003,189:351-358.

[4]黄 科,余小林,吴秋云,等.芥蓝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3):313-316.

[5]王建华,王 义,孙国伟,等.人参组织培养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648-651.

[6]王景雪,孙 毅.芸薹属(Bra s sica)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基因转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6(增刊):9-l4.

[7]M u rata M,Orton T J.Callu s initiation and regeneration capacities in B rassica species[J].Plant cell tissu e and organ cultu re,1987,11:

111-123.

[8]唐桂香,周伟军.AgNO3对甘蓝型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1,23(3):9-12.

[9]王景雪,孙 毅,刘少翔.油菜下胚轴植株再生频率因素研究[J].作物学报,1997,23(3):376-379.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正交设计优化罗红霉素的处方工艺

正交设计优化罗红霉素的处方工艺 摘要】目的:制备罗红霉素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出度作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结果:最佳处方中预胶化淀粉(A),低取代羟丙纤维素(B),泊洛沙姆(C)分别为80mg,40mg,3mg,3批优化处方的 样品,以及市售样品在标准介质中15分钟溶出度均大于85%。结论:罗红霉素 片优化处方合理,工艺简单,溶出行为与被仿样品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罗红霉素片正交设计处方工艺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38-02 Optimization of Formula Tech logy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by Orthogonal DesignWu Jun?,Chen Jianxiang,Chen Lan,Zhang Shengwen,Yu Chunmei?(Southwest Pharmaceutical Co.,Ltd,ChongQing 400038) 【ABSTRACT】 Objective:To prepare Roxithromycin capsules,and to optimize the best formula tech logy.Methods:The formula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design using dissolution as index.Results:The optimal formula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was as followed:amylum pregelatinisatum (A),L-hydroxypropylcellulose (B),poloxamer (C) were 80mg,40mg,3mg,respectively.The dissolution of 3 batches of our samples and control article was more than 85%,.Conclusion: The formula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is reasonable, tech logy is simple, essentially,the dissolution curve in vitro was similar to imitation. 【KEY WORDS】 Roxithromycin capsules Orthogonal design Formula tech logy 罗红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能与敏感细菌的50S核 糖体亚基可逆性结合,通过抑制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从核糖体受体部位(A 位)移至肽酰基结合部位(P位),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1]。罗红霉素不溶于水, 对胶囊的溶出度影响较大,胶囊填充流动性不好,影响装量差异。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运用正交设计,采用湿制粒,解决了溶出度和流动性问题,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HZ-12型高效湿法造粒机(重庆南方制药机械厂);CT-C型热风循环烘箱(重庆 大渝机电开发公司);GSZ-200快速整粒机(宁波市华东制药机械厂);三维摆动混 合机(四川永川通用机械厂);NJP-400全自动装胶囊机(浙江华达制药机械厂); ZRS-8G 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HP8453紫外分光光度计(惠普公司)。 1.2试药 罗红霉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罗红霉素原料(浙江震元制药有限 公司);预胶化淀粉(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低取代羟丙纤维素(湖州展望药业有 限公司);泊洛沙姆(南京威尔化工有限公司);硬脂酸镁(安徽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乙腈(Adamas-bata Co.,Ltd)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处方 罗红霉素1500g,预胶化淀粉800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400g,泊洛沙姆30g,适量5 %PVP K30的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硬脂酸镁10g,制成10000粒,用PVC/

正交优化工艺方案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 组员:凌东鑫V201241222 廖帮财V201241231 1.正交实验在塑料注射成型中的应用 考虑到注塑机、以及模具因素的影响,本次正交实验优化的工艺参数包括: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 其他的参数如下: 料筒及喷嘴温度采用塑料物性表上推荐温度,不作改变;注射压力:采用模具所能承受的最大注塑压力50bar; 注射时间:3s; 注射速度:37%; 计量终止位置:95mm; 射退位置:105m 2.下图条料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一模一腔)

3.实验因子水平设置表 因子水平保压压 力(%) A 保压时 间(s) B 冷却时 间(s) C 1 28 6 8 2 32 9 11 3 38 12 14 4 44 1 5 17 5 50 18 20 4.由于实验设备和时间有限,只能通过天平称量制品和浇注系统凝料的重量来评定所得制品的质量。以下25组三因素五水平的正交实验代表了全部125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在得到最佳制品(这里指最大重量)的情况下找到对应的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和冷却时间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值。即最优方案。 正交试验表及试验结果 ●因素试验 号●保压力 (%) A ●保压时间 (S)B ●冷却时间 (S)C ●产品重量 (g) 1 28 6 8 20.90 2 28 9 14 21.12 3 28 12 20 21.24

4 28 1 5 11 20.71 5 28 18 17 21.30 6 32 6 20 21.21 7 32 9 11 21.48 8 32 12 17 21.31 9 32 15 8 19.89 10 32 18 14 20.79 11 38 6 17 20.70 12 38 9 8 21.11 13 38 12 14 21.36 14 38 15 20 20.42 15 38 18 11 20.32 16 44 6 14 21.91 17 44 9 20 21.06 18 44 12 11 20.61 19 44 15 17 20.15 20 44 18 8 20.51 21 50 6 11 21.01 22 50 9 17 21.61 23 50 12 8 22.22 24 50 15 14 21.64 25 50 18 20 22.62 K1 105.36 105.73 104.63 --- K2 104.68 106.38 104.13 --- K3 103.91 106.74 106.82 --- K4 104.24 102.81 105.07 --- K5 109.10 105.54 106.55 --- K1/5 21.072 21.146 20.926 --- K2/5 20.936 21.276 20.826 --- K3/5 20.782 21.348 21.364 --- K4/5 20.848 20.562 21.041 --- K5/5 21.820 21.108 21.310 --- 极差0.972 0.786 0.538 --- 优化方案50 12 14 5.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初步得出该实验优化方案为保压力50,保压时间12S,冷却时间14S。下面是对实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K1这一行的3个数,分别是因素A,B,C的第

正交优化法

正交实验法 正交实验法就是利用排列整齐的表 -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整体设计、综合比较、统计分析,实现通过少数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生产条件,以达到最高生产工艺效果。正交表能够在因素变化范围内均衡抽样,使每次试验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正交表具备均衡分散的特点,保证了全面实验的某些要求,这些试验往往能够较好或更好的达到实验的目的。正交实验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是怎样安排实验;第二,是怎样分析实验结果。 目录 试验方法 我们知道如果有很多的因素变化制约着一个事件的变化,那么为了弄明白哪些因素重要,哪些不重要,什么样的因素搭配会产生极值,必须通过做实验验证(仿真也可以说是实验,只不过试验设备是计算机),如果因素很多,而且每种因素又有多种变化(专业称法是:水平),那么实验量会非常的大,显然是不可能每一个实验都做的。能够大幅度减少试验次数而且并不会降低试验可行度的方法就是使用正交试验法。首先需要选择一张和你的实验因素水平相对应的正交表,已经有数学家制好了很多相应的表,你只需找到对应你需要的就可以了。所谓正交表,也就是一套经过周密计算得出的现成的实验方案,他告诉你每次实验时,用那几个水平互相匹配进行实验,这套方案的总实验次数是远小于每种情况都考虑后的实验次数的。比如3水平4因素表就只有9行,远小于遍历试验的81次;我们同理可推算出如果因素水平越多,试验的精简程度会越高。 建立好实验表后,根据表格做实验,然后就是数据处理了。由于试验次数大大减少,使得试验数据处理非常重要。首先可以从所有的实验数据中找到最优的一个数据,当然,这个数据肯定不是最佳匹配数据,但是肯定是最接近最佳的了。这是你能得到一组因素,这是最直观的一组最佳因素。接下来将各个因素当中同水平的实验值加和(注:正交表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水平在整个实验中出现的次数是相同的),就得到了各个水平的实验结果表,从这个表当中又可以得到一组最优的因素,通过比较前一个因素,可以获得因素变化的趋势,指导更进一步的试验。各个因素中不同水平试验值之间也可以进行如极差、方差等计算,可以获知这个因素的敏感度,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处理数据的方法。然后再根据统计数据,确定下一步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 是否保密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蝴:到怨帆汐/,9年乡月罗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中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和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同意华中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力.注:保密学位论文(即涉及技术秘密、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等潜在需要提交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 学位敝作者签名:割超导师张壕、趁 签名日期:.zofo牟-、乡月9日签名日期如p年彳月,6日。 注;请将本表直接装订在学位论文的扉页和目录之间

一—————————————————————————————————————————————一——一—— 甘蓝型油菜矮杆基因Bnrga.ds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I 缩略语表VI 第一章文献综述.1 1.1禾本科作物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1 1.1.1水稻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l 1.1.2小麦矮杆突变体的遗传研究和应用2 1.2油菜矮杆突变体遗传研究现状.3 1.3高等植物矮杆性状的机理研究5 1.3.1赤霉素与植物矮化5 1.3.1.1 GA生物合成途径与植物矮化.5 1.3.1。2 GA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矮化7 1.3.2油菜素内酯和植物矮化12 1.3.2.1 BR生物合成和植物矮化..13 1.3.2.2 BR信号转导途径和植物矮化..15 1.3.3生长素与植物矮化..1 5 1.3.3.1生长素生物合成和植物矮化15 1.3.3.2束缚型生长素的形成和植物矮化16 1.33.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矮化16 1.3.3.4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和植物矮化.17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第二章材料和方法一19 2.1植物材料.1 9 2.2矮杆基因的定位19 2.2.1定位群体的构建19 2.2.2基因组DNA的提取..19 2.2.3 BSA法和SSR分析..20 2.2.4 PAGE凝胶制备和电泳检测..21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优化饮品

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优化饮品 摘要正交分析实验是食品科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有效减小实验次数和误差。本文介绍了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咖啡因提取实验工艺研究和正交试验法研究红薯浆的酵制备红薯全汁酸奶两个实验,以体现正交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数据分析过程。并分析食品中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正交试验食品咖啡因酸奶 正文 食品研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把琳琅满目的食品提供给社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用途的人们对食品多样化、合理化的要求。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要靠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重视食品研究。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来谋求企业的发展。然,食品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实际上是一个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翻阅国外有关食品的期刊、杂志。可以明显的发现国与国外食品研究在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的差距。因此将食品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给从事食品科研人员是非常必要的。 食品研究具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试验效应常常包括因素的主效应,也包括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因此,试验设计者总希望安排足够多的研究因素以使试验效应

有充分的试验论据。但因素和水平的增加造成试验规模庞大,特别是对于多指标分析的试验往往由于分析困难而无法实施。当试验因素超过3个的多水平试验时,由于采用组合处理,处理数目等于因素水平间的乘积,是随因素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处理数目太大,不仅增加了试验误差,而且由于受试材和条件的限制,这对食品研究来说有时是难以实施的。因此正交试验在食品工艺改革、新产品的试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例举两种正交实验在饮品优化当中所涉及的实验,以体现正交试验的分析方法及优点。 一、正交实验法优化咖啡因提取实验工艺研究 茶水作为中国人非常喜欢喝的饮料之一,有抗癌、预防心血管病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等多种对人身有益的成分其中生物碱主要是咖啡因。而,影响咖啡因提取的因素主要有溶剂种类、回流时间、沉淀剂种类、茶叶品种、升华过程等,实验中确定了四个影响因素,即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沉淀剂、茶叶的包裹方式作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来探索这些因素对咖啡因提取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一个提取率比较高的工艺流程。 1.实验方法 以8g市售绿茶为原料,包裹后放入索氏提取器中,用不同浓度比的乙醇作为提取剂,水浴加热,待第一次回流开始时记下时间,到达设计好的回流时间后,取下索氏提取器,改装成蒸馏装置回收乙醇。待回收完大部分乙醇后,将园底烧瓶中的浓缩液倒入蒸发皿中,加入4g沉淀剂,继续用水蒸气浴加热蒸发水分待水分蒸发完全后,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进行升华、收集产品、称量。 2.正交实验影响因素的选择

正交试验设计案例分析

正交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45120611戴杰 摘要:正交实验设计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但 由于推广不够,在实践少有应用,除了观念上的影响外,对操 作方法的疑惑和不熟悉,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小组选取了两个 典型案例,对正交实验设计法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了介绍。 正交实验设计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它以投资少、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而为人们所关注,在已经试点过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正交实验设计法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它的推广并不普遍。原因主要是许多企业科学意识差,对正交法缺乏正确认识,不懂操作程序,甚至怕麻烦。鉴于此,我们选择了两个典型案例,对正交法的应用程序和方法做出了说明。 一、双氰胺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1.1 立项背景 山西省双氰胺厂。1989年引进技术,设计能力为年产双氰胺500t,1990年投产,1991 年全年生产双氰胺300t。虽然当时双氰胺出厂价为15000元/t,市场供不应求,但由 于该企业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成本很高,年亏损30 多万元,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1.2 经诊断发现的问题 (1)双氰胺的主要原材料质量差,有效含氮量低。调查结果:石灰氮最好是一级品占一半,其余为二级品以下。石灰氮产品的行业标准(有效含氮量)是:优级品>=20%,一级品>18%,二级品>17%,次品<17%。经过对比,该厂石灰氮有效含氮量低,是双氰胺消耗高、成本高、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2)石灰窑CO2 气体浓度太低且很不稳定,是制约双氰胺生产的关键因素。经调查发现,CO2 气体浓度一般在17%以下,有时12%左右,致使双氰胺车间第一道工序(即水解工序)脱钙速度慢、时间长,是制约双氰胺产量的关键。 (3)双氰胺的生产工艺影响因素多,优化潜力大。经分析认为:水解投料量、水解pH 值、聚合工序的聚合温度、聚合pH值、结晶温度等因素,均对产品质量和消耗有影响。多因素影响正好适用正交法。 1.3 正交法在各生产车间的应用及效果 (1)提高白灰窑CO2气体浓度的正交实验。经调查,投入的煤和石头的比例是由人工估计的,并不计量,每天加料总量和分配的层次随意性很大。由于没有固定的工艺标准,CO2 气体浓度既不可能稳定,生产效果也不可能提高。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安装地磅,投入的煤和石头要求过磅计量;二是实施正交优化。 经计算,石灰窑优化方案的因素水平及实验结果(选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分别 如表1、表2 所示。 表1 因素水平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