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学研究方法总结

心理研究方法期末总结

选题和抽样

一、选题

1、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

2、选题标准

实际需要可行的

个人兴趣和经验清楚的

理论需要有价值的

前人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符合道德的

非系统来源

要求:会选择研究问题;判断一个选题是否符合选题标准。

二、查阅文献

明确为什么要查阅文献;

明确要查什么;

明确可以从哪些途径去查阅;

明确怎样查阅。

三、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方便抽样:亦称偶遇取样,在(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整体中抽取一定的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的

样本:抽签法、随机表取样法。)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也叫比立意抽样:也叫主观取样、判率取样、分类取样或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验,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分然后在每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聚类抽样:又称整群取定额抽样:也成配额取样,是样或群集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按特定的标准将总体中的个体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字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位,用随机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然后将中取样。

抽中的所有子群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

体的样本。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取样滚雪球抽样:先从总体中合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方法。(取样距离=总体大小/样本大小;取样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比率=样本大小/总体大小)。对象。

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现将总体按照某一标准分成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子群,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级单位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

一、范型

1、定义:

“范型”的含义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库恩又称之为“科学共同体”) 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

2、常见的范型

生物学范型:关心的是心理和行为受受生物因素决定的方面。

心理动力学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在与生俱有的本能和生理驱力中寻找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例如剥夺状态、生理唤起、冲突等都给心理和行为提供力量。

行为论范型与研究:引导心理学家在特定的环境中探寻特定行为模式是如何产生的,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学习。

认知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

人本论范型:引导心理学家去探寻人性积极的一面。

3.理论:是对某个研究领域提供完整、一致的描述并能够对有关的全部事实进行系统解释的一套连贯的规范性陈述。科学理论是一组命题(陈述、主张、断言)的逻辑性组织,这些命题用来定义事件(概念),

描述事件间关系和解释事件的发生过程。

理论在研究中的作用:

(1)、能综合现有知识,它为数据的系统化提供框架,理论可被作一种分类系统来帮助实验者组织结果;

(2)、能解释已有的事实;

(3)、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研究之前对一些事件做出预测;

(4)、产生新的研究。

4.假设的种类:假设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预测。

分类:1、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1).备择假设;2).虚无假设;

2、从假设是否定向的角度:1).定向假设2).非定向假设;

3、从假设是否表述因果关系的角度:1).实验假设2).非实验假设。

5.科学解释的逻辑:

决定论逻辑:这种逻辑不相信个体能够完全自己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认为原因背后还有原因。

通则式: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最少的语句来解释最多的问题)

6.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动态特征描述——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

第四章测量

一、心理测量及其层次

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某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层次:根据测量的水平,可把数据分为称名测量、顺序测量、等距测量和比率测量四种类型。

二、效度

1、概念: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正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它要测量的东西。

2、内容效度(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1).专家评定法2).统计法:复本法、再测法

?一个测量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

2).测验项目应是已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内容效度应用与评价:

内容效度适合于测验所要测量的内容总体能够明确界定的情况。

内容效度对能力倾向测验和人格测验不是很合适,因为它们要测量的往往是较抽象的特质,其范围难以明确界定,没有明确的内容范围,就无法考证测验项

目是否具有代表性。

缺点:缺乏理想的数量指标,因而妨碍了信息交流和各测验的相互比较。

3、准则效度

?准则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某一外部效标间的一致性程度,即测验结果能够代表或预测效标行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程度。

?效标:即效度标准(Validity Criterion),是指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外在标准,通常是指我们所要预测的行为。(效标独立于测验的结果,效标反映测验的目的。)

?准则效标的种类:根据搜集效标的时间,可以将效标效度分为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

同时效度:指测验与同时获得的效标行为的一致性程度。

预测效度:指测验结果对效标行为的预测程度。

?评估准则效标的方法:

1).相关法:相关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计算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测验分数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称为效标系数。(注意:测验分数与效标分数的数据性质不同,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不同。例如,对某个群体进行心理病理方面的人格测验,以是否患精神疾病为效标。)

2).区分法:该方法是看预测源(测验量表) 的分数是否可区分由效标测量所定义的团体。

3).命中率法: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根据时,其有效性的指标就是正确决定的比例,即命中率。

4、结构效度

?构想效度: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考察构想效度的宗旨是要回答下面一些问题:

●一个测验测量的是什么心理构想?

●对这个构想测得有多好?

?评估构想效度的方法

要决定一个测验的构想效度,一般需要3 个基本步骤:

●首先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解释被试在测验上的表现;

●然后,依据理论框架,推导出各种与测验成绩有关的假设;

●最后,以逻辑方法和实证方法检验这些假设。

?估计结构效度的方法:

1).测验内的方法:

●测验的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可以作为检验结构效度的一个方面。

●分析被试解答测题时的反应过程:在施行个别测验时,要求被试出声思考,

从而可以分析被试解题时的心理过程,以核实测验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量的心理构想。

●测验题目的内在一致性:这种方法是以测验的内在一致性系数(如系数等)

为指标,判断测验测的是单一特质还是多种特质,从而确定测验构想效度的高低。

2).测验间方法:

●相容效度:

计算受测者在新测验上的分数与原有的已知效度较高的同类测验上的分数之间的相关。

●多特质——多方法矩阵:

通过计算与分析多种方法测量多种特质所得到的相关矩阵中两两相关关系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获取测量构想效度的方法。

?相同方法相同特质(信度系数)

?相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不同方法相同特质(聚合效度)

?不同方法不同特质(辨别效度)

(前提:必須有两种以上的测量方法测量两种以上的特质,其所测量的特质均一样。)

5、表面效度:指测验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好像测量什么东西,而不是指测验事实上能测量到什么东西。

6、影响效度的因素: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内在效度又称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可靠性,即研究结果是否完全归因于自变量的操纵,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1、偶然事件(History)

偶然事件也有人译为“历史”,指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没有预料到的,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例如,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但实施调查时正逢学校校庆周,一系列的校庆活动使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就有可能获得偏向满意方向的答案。这类的事件,研究者应予密切关注。

2、成熟的过程(Maturation)

成熟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被试生理或心理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对初一新生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然后进行有关的训练,三年后再进行逻辑思维的测验发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但是这种增强是来自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呢?还是来自学生三年来自身的成熟?或是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与成熟的共同作用?

3、前测效应(Testing)

前测效应是指有前测的经历会对后测的效果造成影响,有人称之为练习效应或热身效应。凡是有前后测设计的研究,被试有了前测的经验,会有利于后测的作答。

4、测量工具(Instrumentation)

指测量手段不统一产生的负面效果。如果用来测量研究结果的工具,在前测与后测中所用的内容、难度都不一样,就难以确定研究结果的最终效果。

5、统计回归(Statistical regression)

统计回归是指多次测量研究对象时出现的一种倾向,即对一个变量进行测试时,他们的分数出现两极分化,但当再次进行同样的测试时,他们的分数更接近于平均数。

6、被试选择的偏差(Selection biases)

当必须采用两组被试进行比较研究,如果这两组被试的能力、特质、条件、背景等因素不相同,那么就会导致测验结果的差异,从而混淆研究的效果。

7、实验样本的流失(Experimental mortality)

实验样本的流失有的翻译为实验的偶然减员,是指在研究期间有些被试缺席或中途退出,以致前测与后测人数不符,样本失去代表性,而影响统计分析的结论。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s of selection and maturation)

研究中最忌讳的是变量的混淆,各种因素互相干扰,互相作用,以至于无法确切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或普遍性。具体说来,就是指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类似情景中去的程度。

1、取样的偏差

由于抽样范围的限制,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将研究结果类推到样本以外的人群,从而影响研究的外在效度。

2、被试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只要研究对象是人,就会具有个别差异。由于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对于实验处理的反应也会不一样。交互作用就是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相互不一致。

3、研究变量与情景的叙述不清

外在效度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结果会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研究情景中表现出的效果是否会在一般情景中再现,换句话说,就是能否“复制”。

4、重复测验的干扰

重复测验的干扰是指前测对后测的影响或交互作用,前测的内容或程序可能会引起被试的对某些论题或事物的注意和敏感,往往会影响后测的成绩。

5、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是指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被试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接受实验处理而产生的一种实验效应(霍桑效应)。被试往往会投实验者之所好,改变自己原来的常态行为,表现更积极,更努力,提供实验者所期望的行为。这样往往会对实验效果的推论造成影响。

6、新颖的干扰

由于实验情景是经过特别安排的,其内容、程序、步骤、环境等都可能给被试带来新奇感,由此会激发被试的参与热情,进而促使实验效果的提高。

7、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指在实验情景中,实验者或主试的行为、外表对被试行为的影响。实验者或主试的仪表容貌、言语风格、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会潜移默化、无意间影响被试的行为表现,这种影响会导致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不同实验者的其他同类研究中去。

8、特殊事件的影响

在研究期间可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是事先无法估计到,但是却会影响研究的结果。如果将这样的研究结果去推论解释一般情况下,无类似特殊事件时,则类推结果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我们无法证明会发生同样的特殊事件。

9、因变量的测量

因变量的测量是研究结果的依据,因此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和测量工具成了决定研究结

果的关键因素。通常研究者都会以多种指标来界定因变量,并且在各种相关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合适的进行测量。然而,这些指标及测量工具在非研究的一般情景中未必都能被了解或采纳。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就受到限制。

三、信度

1.何谓信度:指测量的可靠程度。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

2.常用的信度系数(定义、评估方法、评价)

?重测信度:反映的是被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测量做出反应的稳定性,因此也有研究将其称为稳定系数。

再测法的模式是:施测适当时距再施测。

计算再测信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当然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但应该是比较稳

定的。

●遗忘和练习的效果基本上相互抵消。在做第一次测验时,被试可能会获得某

种技巧,但只要间隔时间适度,这种练习的效果会基本上被遗忘掉。

●再测信度要考虑时间间隔的问题。到底多长合适呢?

●再测法适用于速度测验而不适用于难度测验。

●应注意提高被试者的积极性。

?复本信度:用两个平行(等值)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施测,得到两组测验分数,求这两组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这就是复本。

复本信度的模式是:复本A 最短时距复本B

复本信度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复本信度的关键在于两个量表必须等值,即必须具有相同的难度、区分度、

长度、题型等。

●两次测验的时距应尽可能短促,以便避免知识的积累、练习效应等因素的影

响。

●由于量表的两个复份在许多方面近似,所以信度系数有稍稍偏高的倾向。

●被试易出现疲劳、失去积极性等反应,还会出现迁移。这些称为顺序效应,

为了抵消顺序效应,可随机分配一半被试先做复本A再做复本B,另一半被试先做复本B再做复本A,以平衡顺序效应。

●复本法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排除练习和记忆的影响。

?内部一致性系数

(1)分半信度:分半信度就是将测验题目分成等值的两半,分半求出量表题目的总分,再计算两部分总分的相关系数。

注意:

●当一个测验不宜分成对等的两半时分半信度不宜采用。

●当试卷中存在任选题时,不宜采用分半法。速度测验也不宜采用分半法。

●如遇到有牵连的项目或一组解决同一问题的项目时,这些项目应放在同一

半,否则会高估信度的值。

●将一个测验可以有多个分半信度值。提供分半信度值时,要说明分半的方法。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为效度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信度是效度的极值。(相关系数)

2)效度受信度的制约

一个测验的效度总是受其信度的制约,总小于信度。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就像打靶的成绩一样:

A:稳定又有效:高信高效;

B:稳定但无效:高信低效;

C:不稳定也无效:低信低效。

四、误差

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

●系统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

第二编具体研究方法篇

一、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实验。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什么意思:随即的选取和分配被试。

常用的设计模式:

(一)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Array R1 X O1

R2 -- O2

R1 X1 O1

R2 X2 O2

R3 X3 O3

…………………………………………

评价:

优点:

1.采用随机采取和分配被试的方法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消亡以及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由于安排和使用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以两组后测成绩的比较为依据,因此可以控制历史、成熟、仪器的使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不进行前测,可以避免因前侧经验而产生对后侧的练习、熟悉和疲劳效应,从而控制前测对后测的反作用效应。

局限:只有一个自变量,所以不能分析多个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1 O1 X O2

R2 O3 -- O2

数据分析:

(1)对增值分数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即对每一名被试,用其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分别求出两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此方法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实验处理前的组间差异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便使得两组的后测成绩能够比较不受前测成绩的影响。

评价:

优点:(1)同前面实验组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一样,基本上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2)该设计使用了前测验,它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局限:(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虽然为检查随机分组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可能对后测产生敏感性。

(三)所罗门四组设计

1、设计基本模式

R O1 X1 O2

R O3 --- O4

R X1 O5

R --- O6

数据分析:

(1)如果对于前测的影响或者前测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允许忽略不计,可以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四个组的后测平均数进行比较和检验。

(2)如果不能确信是否可以忽略前测效应,可以把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方法同有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

采用T检验方法同无前测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比较。如果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则实验处理结果便应肯定。否则要考虑前测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3)采用2*2方差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和前测效应,以及实验处理和前测的交互作用。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中。

●优势:由于多因素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

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

●如何用字母以及数字表示多因素实验设计:

在因素设计中,通常采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因素(自变量),用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及下标代表因素(自变量)的水平,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常用(×)表示。

例:在一个二因素实验设计中,A因素有p个水平,B因素有q个水平,一共就有p×q实验处理。

●什么是交互作用、主效应、单纯主效应

交互作用: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主效应:一个因素的水平之间的平均数差异,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当研究设计被呈现为一个矩阵,并且第一个因素定义行,第二个因素定义列的时候,行与行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就是第一个因素的主效应,列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描述的是第二个因素的主效应。

单纯主效应:是指在因素A的某个水平上,因素B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

? 单因素和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 什么是区组变量? 区组是根据实验的要求来划分的,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量,但又不是研究者所关注的变量都可以作为区组变量来考虑,以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个体差异(智力、情绪、人格等)和环境变量(时间、地点、仪器等)都可能是需要考虑的区组变量。

● 与对应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指研究者在实验中只操纵一个自变量,并采用随

机化的原则把被试分配到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一种实验设计。

?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一个

水平的实验处理。并且假设区组变量和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操纵两个以上自变量,并把

被试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各个实验处理的组合中,以观察自变量以及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实验设计。

? 多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要求把被试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接受两个

因素以上的各个水平组合的实验处理。并假设区组变量和各个实验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 区组设计的前提条件是?

? 自变量与区组变量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 区组设计的模式是?要求是什么?

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

R1 X

O1

O M

R2 O2

基本模式:

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式:

3×2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的基本模式

●什么是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和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是将具有某种特征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同一区组(block),然后将研究因素的每个水平(处理,treatment)随机分配给各区组内每个受试对象的一种实验研究方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和评价不同水平的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

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特指那些每个区组中的被试没有包含所有的自变量处理水平(实验处理水平)。

?真实验设计的不足

?人为控制的环境

?整体还原思想

?伦理道德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中“生态效度”运动的兴起

生态心理学是一种伴随着主流心理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取向,但是它一直处于心理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倍受冷落.随着一批倡导生态心理学的心理学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当主流心理学陷入困境之后,生态心理学由于它自身的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心理学以生态哲学

作为新的基础,以交互作用原则为中心原则,以生态效度的实验研究法和自然主义研究法等为主要方法,通过揭示人和环境的交互关系来研究、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与传统主流心理学相比,它更加符合社会生活对心理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并且也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的真实情况.因此,目前,它在心理学的各种分支领域中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 我们知道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是高举实验的旗帜屹立于科学之林的。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争取其科学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实证主义的量化方法路径并不能解决人类心理行为的所有问题,近年来与量化研究相对应的质化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本文力图对这一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评述,并介绍它在心理学中的运用前景。 一、质化研究的蕴含及兴起的背景 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通常被人们译为“定性研究”,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被译为“质化研究”“质的研究”等。陈向明认为定性研究的译名容易被误解为我国学术界目前通行的“定性研究”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定性研究所下的定义比较抽象、宽泛,通常将所有非定量的研究包括思辨、思考、解释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国内的研究方法论著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思考、看法、构思,为了避免歧义,这里采用“质化研究”称谓。 那么国外的质化研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这里列举几种定义:“质化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加以度量”;“质化研究的渊源同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科相关联……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文化、人及群体行为特征”;“质化研究是一种一致的质化范式设计,是在自然情境中以复杂的、独特的、细致叙述来理解社会和人的过程”;“质化研究是理解人的现场研究,一般以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质化研究是从非普遍性的陈述、个案中获得印象和概括的过程,是文化心理方法学的基石”。陈向明总结了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内容介绍>> 自测题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论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其中思维是核心。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其中性格是核心。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①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行为的外在表现研究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根据观察者的身份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②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的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③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④调查法(分为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和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科学研究。什么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呢? 科学是以有系统、有组织、经过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个定义的重点不在研究的知识体系,而在研究的方法。不管研究的题材是什么,只要所用的是有系统、有组织的实证性方法所获得的知识体系,便可以算是科学。可见,研究问题所用的方法是科学中的关键问题。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的认识活动,是追求有关教育心理知识或解决教育心理问题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便是教育心理的科学研究方法。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科学研究方法,要涉及一系列的内容:(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2)课题的正确选择;(3)有关资料文献的搜集和查阅;(4)研究计划的制定;(5)研究材料的编制和指标的确定;(6)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选择;(7)具体研究步骤或程序的实施;(8)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9)对研究结果的检验等。这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些程序的运用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一部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的历史。 教育心理学中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作为一种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原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既要重视实际,又要合乎逻辑。理论不是空想,站得住脚的理论必须具有实证性意义。理论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第一,综合现有的知识;第二,解释已有的知识;第三,预测未来的知识;第四,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具有描述性和解释性,描述性重要,解释性也重要。教育心理的某些方面是可以用描述来认识的,如学习过程的结构、品德心理的成分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等。教育心理某些方面也可以用解释来认识,如学习动机理论、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原因及学习迁移理论等。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这门科学之所以年轻,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是一个根本原因,而研究方法之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同样是如此,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研究方法还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整个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方法的逐步改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大有改进。目前从事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供采用。概括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观察法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在学校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此法观察学生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下观察学生的行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资料,如通过观察,随时注意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或学习的困难所在,作为辅导学生学习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参考,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反映,借此加强或改进师生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但是观察不是一种很严密精确的方法,应用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的进行施加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同时观察者所获得的资料,难免带有主观的色彩,因而影响其准确性。为了使观察客观、准确起见,观察者宜注意下列几点:(1)每次观察不宜太广泛,最好只观察少数或一种行为;(2)所观察的行为须事先明确规定;(3)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或利用录音、录像帮助;(4)每次宜用较短的时间,对同一类行为,可做多次重复观察,即采用“时间取样”(time

学校心理学笔记——第三章 学校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态度 1.发展观:生理、认知、社会性的变化 发展的动因包括遗传与环境的问题、个体心理发展与外因的关系、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2.系统观 系统与系统方法 布朗芬布伦纳“四系统观”微观系统(自身因素)、中型系统(学校等)、外部系统(父母生活的环境)、宏观系统(社会环境)。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设计 一、追踪设计 追踪设计是指同一组被试在一定时间内被连续考察,它可以提供实际年龄变化的数据。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追踪某些行为的发展过程,追踪设计是必要的。例如研究羞怯和攻击行为。 A O——样本A O——A1 O1——A2 O2——A3 O3 优点:1.能够系统详尽地反应心理过程、量变质变; 2.了解某一群体在相似环境中的典型行为。 缺点:1.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2.被试流失,样本数量随时间减少 3.反复测试会影响到数据的可靠性 4.历时长,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特定心理行为的影响大。 二、横断设计 横断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来(年级)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心理、行为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时间A——B——C——D 优点:省时省力,可以快速获得行为资料。 缺点:1.看不出同一个体发展的连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 2.被试的选择易出现误差。 三、聚合交叉设计 既可以在较段时间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心理、行为的总体特征,又可以从纵向的角度了解个体心理、行为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很好的研究结果。 四、时间序列设计 (这是学校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时间序列设计对某一被试或某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进行测量、对比,目的在于考察某个实验控制的主效应以及它与时间的交互作用。 (因为有干预,所以属于准实验设计) 五、实验设计 第三节数据收集方法 一、观察法(是学校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普通的方法) (一)类型: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二)观察的设计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B )16、詹姆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 ( C)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 D)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 B)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 A)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 C)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 A.方式 B. 原因 C. 内容 D. 具体场所 (B)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心理学研究方法参考答案(2011)

《心理学研究方法》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称为____多因素设计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___小N设计________或___拉丁方设计_______,克服与抵消潜在的干扰效应。 3、观察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所观察行为下____操作定义_________,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___观察目标__________。 4、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__开放________方式和____闭合方式_________。 5、在问卷法中,为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定势”,量表的点数应采用_偶数______等级。 6、采用相关研究考察因果关系的准实验研究是____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_____。 7、如果自变量无法改变或控制因变量,我们称之为___虚无结果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被试间设计 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比较保守、安全。在被试间设计中,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可是,在采用这种设计时,应使两组被试的条件尽可能相似,可能通过匹配程序或随机分组程序,做到这一种。(P115-116) 2、时间取样观察

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时间取样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在生典型行为表现的时间进行,一般应在活动开始、中期和结束阶段都能抽选一定时间作出观察。(P190) 3、折半信度 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为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但这样得到的信度系数只表明一半测验的信度,还需要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司确定整个测验的信度。(P137) 4、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观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是在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并非人为地创设情景;二是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或操纵某些因素,使所进行的观察尽可能不引导人注意而影响正常活动。(P47) 5、文献综合法 文献综合法,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文献综合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方法? 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方法: (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手段等;(2)实验处理的方法:自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方式,实验处理的实施、仪器和配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科学研究的特征:目的性、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 *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①研究对象特殊性; A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人,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特殊的气质、性格与学习能力;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心理具有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 B涉及的各种变量多且复杂,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②研究过程特殊性; A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对象控制与操纵欠精确;变量多且设计复杂、精细;易受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特殊性; A需要符合伦理性原则。 B“黑箱方法”,难以准确描述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C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较难确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研究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①按数据形式分: A量化研究:研究涉及到可量化的变量,并且研究结果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一种数量化的方式来呈现。 B质化研究:研究涉及的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材料,研究的结论也常常是描述性的。 ②按研究目的分: 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 ③按对变量的干预情况分: A真实验研究B准实验研究C非实验研究 心理学研究设计方法: 变量数据获得方法:

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标志:费希纳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威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理论研究:它主要通过理论论证、列举材料、总结分析等方式对心理现象或规律提出新的见解。如青少年早恋心理分析、教师心理健康及调适、试论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等。 描述研究:它主要通过观察、访谈、案例分析(个案)等方式获得事实材料(证据)以表明或证明关于心理现象与规律的看法。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观察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访谈研究、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个案研究等。 实证研究:它主要通过测评、实验等方式获得数据材料以表明或证明有关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看法。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自信心状况研究、教师期望改变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等。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多样共存 新特点:研究思路的生态化、研究方式的多分支化、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结果的数学化、研究过程的计算机化 心理学研究基本环节: 1、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定 2、文献的查阅与综述 3、研究类型的选择 4、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5、被试的取样 6、研究的实施 7、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8、结论的获得及其适用性 理论:一种能解释某些现象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肯定陈述,是由一定的科学概念、概念间 的关系及其论证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即对一系列抽象变量之间可能关系的描述。 归纳:由事例出发形成理论 演绎:由理论出发形成假设 研究就是检验假设,修改理论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持续地、尽可能地详细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包括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或互动 2.时间取样法:观察者根据事先确定的观察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方面特定行为或事件,并将结果记录到规定的表格上 3.系统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试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 4.结构化访谈:又称专业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而进行的访谈 5.抽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 6.可证伪:一个理论或假说应该可能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否定,或者证明是错的 7.研究设计:为了能够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指定出的周密的,科学的整个研究工作的计划和安排。简言之,就是为开展研究所做的方法学准备和计划 8.纵向研究:也称追踪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或若干个被试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他们心理的发展变化9.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个体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研究,探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0.外部效度:实验和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可推广性和可概括性 11.实验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操纵和控制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12.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操纵的,有意加以改变以影响因变量

的刺激物或刺激条件

13.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有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心理或行为方面的反应,是从属而发生改变的 14.无关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之外所有可能对被试行为发生影响的变量 15.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二.简答 1.心理科学的研究任务P11 心理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旨在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①描述,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②解释,回答“为什么问题” ③预测,预知未来,对事件发生概率进行预测 ④控制,根据已有的科学理论或实际结果,操作某种现象本身或改变其发生条件,使研究对象朝着预期方向改变或发展 2.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P16 ①保证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②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 ③保护被试免受伤害 ④为被试保密 3.选题的原则P34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和其他科学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19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造成心理学长期落后于其他科学的重要原因之一。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些方法不依赖于研究者对自己心理现象的描述或内省,而是采用了客观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因而使研究结果可以得到重复检验。这是心理学走向独立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征。又如,观察婴儿的言语活动,可以了解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①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②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近30年来,有些生态学家在自然环境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观察设备,对各种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习俗进行长达1~2年的观察,为研究动物行为和心理积累了 宝贵的资料。借助于录音录像系统观察儿童,对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观察法的主要缺陷是:①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因此,对某种现象难以进行重复观察,而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②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用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往往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③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④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45 分) 1.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值都差不多相等,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之间却差异很大,那么这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 A. 零 B. 10 C. 1.0或-1.0 D. -1.0 2.一个实验中包含控制组或控制条件是为了 A. 为感兴趣的变量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基线 B. 避免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 C. 估计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D. 增强结果的普遍性 3.要做一个真实验,必须至少有一个因变量和 A. 两个自变量,每个有两个水平 B. 一个自变量,至少两个水平 C. 两个自变量,每个至少一个水平 D. 一个自变量,至少一个水平 4.一个实验产生了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A. 因变量产生了地板效应 B. 额外变量没有保持恒定 C. 自变量的几个水平间太相似 D. 以上都是 5.为什么艾宾浩斯要在他的记忆实验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A. 他在研究后摄抑制 B. 他不认为CVC这样的无意义音节难学 C. 他想降低刺激间可能的语言关联性 D. 他想减少第二次学习刺激序列的节省次数 6.为避免训练早期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练习效应,实验者应该 A. 采用ABBA设计使得平均起来每种条件的测试时间相同 B. 给一半被试采用ABBA测试顺序,另外一半被试用BAAB C.为了使得被试正式实验的成绩比较稳定,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被试练习几次 D. b和c都正确 7.下列哪个结果体现出交互作用? A.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都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B.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J字形编码的刺激都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C. a和b都正确 D. 在回忆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而在再认测试中,字 形编码的刺激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8.实验者让被试对生命物和非生命物既快又准地命名。他发现对生命物的命名时间短于非 生命物的;且生命物的命名错误率是2%,非生命物的是10%。这个结果说明 A.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错误率高时反应时也快。 B.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速度和准确性是正相关。 C.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没有测量准确性。

西南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答:心理学研究一般包含如下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的);(2)查阅文献 资料;(3)进行文献综述并提出研究假设;(4)设计研究方案(研究计划);(5)执行研究计 划、搜集研究资料;(6)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7)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8)撰写研究报 告。(注意结合具体的研究课题自己举例阐述) 2:[论述题] 参考答案: 答:(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2)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3)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4) 研究方法的综合化。(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7)质的研究方法的 大量采用。 1:[论述题] 参考答案: 1.论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答:(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系统方法论。(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2.简述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1)标题。(2)摘要。(3)前言。(4)方法。(5)结果。(6)讨论与分析。(7)结论。 (8)参考文献和附录。 1:[单选题]1.在心理研究中的被试是指 A:研究者 B:被研究者 C:动物 D:主持人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2.把"刚刚感受到”定义为"50%次感觉到”,这种定义是一种

=================================================================================================== A:抽象定义 B:操作定义 C:描述定义 D:归纳定义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3.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变量是指 A:自变量 B:因变量 C: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的量 D:数量变量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4.如果要研究全国高中毕业生的物理成绩,那么"全国高中毕业生的物理成绩”是 A:总体 B:样本 C:样本容量 D:取样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 A:样本 B:抽样 C:随机化 D:筛选 参考答案:B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内隐态度研究方法综述 黄霞妮 摘要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许多学者对内隐态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上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常用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有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 T)、ST-IA T、SC-IA T、AST、EAST以及Go/No-go联想测验(GNAT),最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新方法有简式内隐联想测验(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BIA T)和SA-IA T。文章对以上研究方法的原理、操作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虽然各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想测验简式内隐联想测验 1前言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它是社会心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反应了一个人内部的心理特征,对行为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根据态度是否受到意识的控制,研究者把内隐态度分为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1998)等人在分析了大量研究材料的基础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即过去经验痕迹虽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内隐态度概念,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的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1]。在此基础上,Wilson和Lindsey 等人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2]。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间接测量的方法被借鉴到社会认知领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Greenwald等人于1998年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在其之后,很多学者对其又进行了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式,如GNAT、ST-IAT、SC-IAT、SA-IA T以及BIAT。这些变式继承了内隐联想测验的一些优点,克服了内隐联想测验的部分缺点,为内隐态度某些内隐成分的测量隐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测量方法。同时,这些变式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2内隐联想测验 Greenwald所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可能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测量方法。我们以Greenwald关于内隐联结测试的文章中所提出的“Flower一InsectIAT”为例,对其程序做简要介绍。该实验设计呈现出内隐联结测试的典型特征,此后的研究大都遵循该程序。实验中通过计算机分别呈现花的名字(Rose,Tulip,Marigold)、昆虫的名字(Bee,Wasp,Horsefiy)、积极词汇(Peaee,Freedom,love)和消极词汇(Rotten,Filth,Siekness),研究者要求被试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并按照实验要求按键做出反应。实验中主要考察被试在两个联合任务中的反应。在联合任务1中,被试对花的名字和积极词汇共同做出反应

2020年10月心理学研究方法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605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信号检测实验中采用的两项指标是d’和______________。 2.元分析是一种______________手段。 3.心理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是指实验期间保持恒定的某些潜在的______________。 4.非置换随机取样又叫______________。 5.项目特征曲线是项目分数对于能力的______________。 6.行为定位量表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基础。 7.参数统计仅适合于等距型或______________的数据资料。 8.验证型因素分析是以______________统计理论作为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韦特墨 B.冯德 C.斯金纳 D.华生 2.心理学研究中,内源变量相应于(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中介变量 D.控制变量 3.小N设计的主要类型之一是( )。 A.分组型设计 B.控制型设计 C.序列型设计 D.多重基线设计 4.平均差误法又叫( )。 A.正误法 B.调整法 C.恒定刺激法 D.极限法 5.方差也称为变异,一组分数的方差正好是其标准差的( )。 A.两倍 B.平方 C.三倍 D.三次方 6.多元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是( )。 1

A.回归分析 B.相关分析 C.判别函数分析 D.方差分析 7.ANOV A中最简单的设计是( )。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单向方差分析 D.因素分析 8.等比量表的特点是( )。 A.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 B.有绝对零,但无相等单位 C.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 D.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2分) 1.以下各项中属于测量方法的有( )。 A.访谈法 B.问卷法 C.口语报告法 D.元分析法 E.Q分析法 2.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软件包有( )。 A.SSPS B.SPSS C.SDS D.SAS E.BMDP 3.潜特征理论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 A.中介变量 B.相对独立性 C.潜特征空间的维度 D.局部独立性 E.项目特征曲线 4.Q技术的主要特点有( )。 A.以“变量”作为分析单元 B.以“人”作为分析单元 C.重点在于分析人际的关系 D.以Q方法论作为基础 E.以因素分析作为基础 5.内部一致信度主要有( )。 A.KR20 B.α系数 C.β系数 D.CVR系数 E.δ系数 2

心理学研究方法综述

心理研究方法期末综述论文 题目__关于人际吸引的理论综述_ 学院___ 教师教育学院 _ _ _ 班级___ __应用心理学__ _ _ 姓名___ _罗晓燕_ ___ _ 学号___ 08150115 __ ___ 日期:2010 年 6 月20 日

关于人际吸引的理论综述 摘要:人际吸引作为人际关系的具体因素,是社会心理学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 社会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以及人际吸引研究上的新发展。 关键字:人际吸引;人际吸引原则;综述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它普遍存在于各种人际关系交往中,包括从非常喜欢到非常讨厌这一维度的评价。 1.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 1.1强化原则 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讨厌给予我们惩罚的人。比如在1965年,Aronson所做的谈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听到其他人对自己做好的评价时,会更喜欢对方。 1.2 联结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Clore 1974)。 1.3社会交换原则 人们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取决于交往过程中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我们认识到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的报酬超过成本时,便会喜欢和我们交往的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所有关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如何协调行动以使两个人的收益都实现最大化。 通常我们可以看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随时记下从某种人际关系中所获得的酬赏和付出的成本,并权衡利弊。 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Aronson 则在1969 年对人际吸引因素进行了比较归类研究。 人际吸引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课题。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邻近性、熟悉性、相互性、互补性、相似性和个人特质。 2.1邻近性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很好的朋友,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那是因为还不认识,人们还没有刻板效应。那么为什么空间上的邻近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吸引呢?其实就是因为邻近能够带来经常的交往和互动。接近效应: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或恋人的心理效应。 对接近效应的解释:是因为曝光效应——我们暴露于某一刺激下越多,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 但是接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更多发生在人们具有相似的态度和目标时,如果一开始两个人之间就有矛盾和冲突,更多的接触反而可能加剧彼此的厌恶感。 所以,在相互熟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学着如何行动以避免不愉快的互动,并有意识地不去造成不愉快,因此,邻近的人最容易成为朋友。 2.2熟悉性 在对熟悉性的研究中,人们常常用交往频率或者曝光效应来控制熟悉程度。熟悉性能导致吸引的重要原因也是前面提到的曝光效应。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被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