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

民生之依

——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

大师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康社会已初步建成,但是由于物价走高、收入分配失衡等原因,住房难、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等诸多“民生之艰”难题依然广泛存在,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感,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不和谐之音。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诸多民生难题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根本大计,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体现,是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臶、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有其必要性。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符合国际趋势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阶段我国人均收入迈过3000美元大关,这个时期往往是一个国家开始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多发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诸多民生难题日益严重,澳大利亚、英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了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缓和、解决了诸多民生问题,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一些国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矛盾逐渐演变为社会动乱,经济文化社会出现了大幅度倒退。国际经验凸显了我国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然而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先富带动后富,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的不合理扩大是社会动荡的最大根源,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影响了社会制度的公正和权威,甚至激化阶层矛盾、造成社会对立与冲突动荡,社会不满情绪、仇富心理滋生蔓延。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影响日益明显,投资过热带来的隐患也逐渐暴露,经济发展势头已陷入疲软,根本应对之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存钱防老”,“存钱防病”等现象非常普遍,人民有钱不敢花、不愿花,导致内需不足、消费增长停滞。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使人民“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才能激发人民的消

费能力,让人民大胆花钱、放心花钱、花钱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全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吕祖善省长说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功在当代、恩泽子孙、惠及千秋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群策群力,“民生之依”网络能够逐步构建,“民生之艰”难题能够逐步解决。

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

老掉牙

日前,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临时请假参加横渡珠江活动,赢得了现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掌声。一件远称不上轰轰烈烈的事,为何博得满堂喝彩?是广大市民刻意迎奉,还是由于当事人“位高权重”?皆非。

市民的鼓掌是由衷发自内心的,只因为张市长以亲身畅游的行动向市民展示了一个让人信赖的“看得见”政府。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本就应该是政府责无旁贷之责,市长做了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赢得市民热烈的掌声,难免让人尴尬,又发人深思。掌声不仅包含了对市长的敬意,更折射出近年来政府在百姓心中诚信的缺乏,表达了百姓对“看得见政府”的热切期盼。

“看得见”政府的缺位,主要是由于政府缺乏与市民和媒体的畅通交流,少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所致。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通畅的沟通机制。除了加强日常的政务公开工作之外,还应建立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特别注意发挥互联网作用,多渠道与民沟通,主要领导人应学习胡总书记,主动上网“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近期震惊全国的几起恶性事件都与政府与民沟通不畅有关,前车覆辙,不可重蹈。

二是加强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素质。政府任何一项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集体实施的公务员这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公务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政府的威信。加强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公仆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极为必要的。多一些懂得宽容、富有行政智慧的公务员、决策者,自然多一些务实而明智的举措来取信于民。

三是建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考评机制。把承诺的计划落实情况、整改措施纳入机关绩效考评硬指标,能有效抑制当今某些政府夸夸其谈甚至不着边际的承诺,有力打击在部分地方存在的缺乏求真务实、人浮于事的作风。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政府应有宽广的胸怀接受群众各种形式的监督和批评,在鼓励群众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通过监督打消群众疑虑,让种种“有罪推论”不攻自破,树立起政府在群众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形象。

今天,我们为以亲身畅游告诉市民治理珠江成效的张市长鼓掌;明天,我们将为把政治话语和政府决策放在广场上、大江中落地的“看得见”政府而喝彩!

2008年国考练习(怒江水电开发)

一、在怒江水电开发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怒江水电开发究竟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主张开发怒江水电者认为,1、怒江州地区可开发的资源有限,水电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加快发展速度;2、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就业机会,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3、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是全面的发展观;4、水电开发节约了煤炭资源的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增加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可以有经济能力进行生态移民,防止当地居民对环境的破坏,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体现了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统筹地区发展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

反对者认为:1、怒江开发不能解决移民的生活问题,只是电力公司、地方官员等少部分人致富,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2、开发后怒江流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地质景观将遭到破坏,开发会带来污水,加剧污染,恶化生态环境,使发展不可持续;3、开发不利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会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4、不能确保解决泥沙问题,存在一定的地质隐患。(459)

二、1、漫湾水电站对移民扶持不足,造成移民生活困难,移民破坏环境,造成了地质灾害,启示我们:水电开发要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好移民的生活问题,要避免人为造成的环境破坏;2、田纳西经验对我国水电开发的启示:一要有制度和组织保障,加强立法,成立专门机构;二要科学规划,开发中做好环境保护;三要以水电产业为龙头,带动农、林、渔、矿、旅游业全面发展;四要吸引私人资金投入,加快开发进程。(185)

四.1、慎重考虑生态问题,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把的规划设计都慎重对待生态问题,——这种说法过于笼统模糊,观点够不明确。应该说成:统筹兼顾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力求对每条河,每个大坝的规划设计都要切实保证原流域的生态不因水电开发遭到破坏。

2、彻底改变“技术经济最优”的工程目标——说法有误。在保护区域内禁止水电开发的做法,是改变“经济效益至上”发展观的体现,并不是改变“技术经济最优”工程目标,单纯工程建设还是要追求“技术经济最优”目标的。应改写为:树立绿色GDP意识,彻底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展观念。

3、慎重对待资源开发问题——态度不够明朗。没有表明是开发还是不开发,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开发,什么样的情况不能开发。应该说成:摒弃单一开发资源的做法,开发的前提是要能保证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该地区的全面发展。(340)人与自然

在如今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温室效应、能源危机、工业污染等负面效应也纷至沓来,人们在享受工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要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在如何对待自然资源开发的问题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观点认为: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保持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原生态,所以对自然资源要限制开发,停止开发。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资源开发可以加速经济增长,需要加快开发、全力开发,为此牺牲环境也可以在所不惜。

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要么是因噎废食,为了环境保护放弃发展,要么是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发展不为将来打算,都是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简单对立了,认为两者非此即彼,水火不容。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起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良好生态,用良好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两者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胞物与”、“天人合一”,我国自古就存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要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的原则。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强化绿色GDP意识,认清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彻底摒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展观念。其次要有科学的规划论证,新上重大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建设前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保做到发展与环保并重。再次要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

二、依法发展的原则。瑞典和美国通过立法加强了河流水域的保护,收到良好效果,值得我国借鉴。我们要完善环保相关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严格环评标准,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力量,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将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三、全面发展的原则。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在资源开发中,要摒弃单一开发资源的做法,要以资源开发为龙头,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要能保证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该地区的全面发展,避免出现资源开发了经济却没有发展的现象。

第四、以人为本的原则。漫湾水电站没有解决好移民的生活问题,导致移民对水库区的生态造成破坏,带来了地质灾害,在这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转化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每一位公务员都应时刻牢记在心,在水库移民、征地拆迁、国企改制等一切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工作中,把共建共享的理念贯彻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去创造“人和”的局面,去感天动地,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2007年国考练习(土地问题)

第一题

北焦村是石家庄市的城中村,1200多户、3000多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土地被陆续征用,现在村里仅剩30多亩自留地,却还有几百亩土地闲臵,征地虽然给了村民一定补偿,但没有解决其生活问题,造成。

西营村位于石市水源保护区内,2004年某学院扩建在该村征地920亩,由于耕地征用补偿费低于商业用地价格,村委会又贱卖土地,所以不同意征地的村民比例由11%上升到18%,征地款至今未发放到位,学院强制施工还引发与村民的冲突。

该二村的情况,目前比较普遍,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使得被征地农民只获得土地转让收益的5%—10%。征地行为将继续,而失地农民却得不到合理补偿,容易引发社会隐患。目前土地纠纷已成为农民维权的焦点,问题突出。

为此国务院下发文件,规范了农地征用的审批,增加了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在积极解决土地征用问题。但农民期望能拿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有专家也建议根据土地的使用性质,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以保障农民权益。(386)

第二题

评价“持续土地利用管理”,一看复垦土地总量多少;二看是否实现土地占补平衡;三看土地利用规划是否集约;四看盘活了多少存量土地;五看城市人均用地面积是否超标;六看土地质量是否退化;七看是否造成水土污染。(99)第三题

1、目的:增加可利用的土地数量,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意义:从当前看,贯彻了《土地管理法》,增加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从长远看,为保护土地资源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80)

2、存量土地:指已经列入建设规划,准备开发但还没有开发或者没有充分开发,处于闲臵状态的土地。

地荒:指现有土地不能满足建设需要,还需要向农村征地或开辟其他渠道增加土地供应的现象。

第四题

1、土地的使用性质有公益性质商业性质,因此要把土地市场区分为公益用地市场和商业用地市场两大类。在公益用地市场中,政府可以征地,但是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过程要由农民代表参与;在商业用地市场中,政府根据法定的建设规划先确定待征土地范围,至于土地的转让价格应有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开发商协商决定。这样,在两大类市场中,都可以让农民参与对自己土地的定价。

2、一查当地土地征用前三年的产值;二查补偿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三查上报征地面积是否属实;四查征地补偿费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五查征地补偿款有无截流挪用;六查补偿费发放流程是否公开;七查征用土地的转让价格;八查土地征转差额的用途;九查土地征用程序是否合法;十查相关账目是否清楚。

第五题

命脉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社会的命脉,国家的命脉。农民生活离不开土地,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土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生存也离不开土地。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日益减少的土地,土地问题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土地已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造成土地紧张的原因一是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二是城乡利用粗放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大量土地闲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地资源退化。为此,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保护好土地——我们这一命脉资源。

一、开源。要保护好土地资源,首先要充分发掘潜力,增加可利用的土地数量。要通过空心村整治、工矿废弃地改造等形式,在占用土地的同时大力复垦土地,不断增加土地数量。无锡为江苏地级市中最少的城市,人均耕地仅0.55亩,近年来无锡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共新增耕地4.3万亩,有效满足了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需要;河南省从2004年起开展了整治了“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工作,截至目前,整治出土地46万亩,净增耕地总量26万亩。全省连续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无锡和河南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节流。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占用一分就少一分,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首先要树立保护土地的观念,以保护土地资源来保障发展,以保障经济发展促进资源保护;其次要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改变土地粗放利用的局面,严格控制建设规模,限制超大楼盘的开发;再次要对城市建设的存量土地进行调整,在已有土地中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对长期闲臵的土地依法收回。

三、增效。目前的生产正在毁坏将来农业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在贫穷和边际地区采取集约农业方式,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灾难,施肥、灌溉等也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地还必须防止土地退化,增加土壤的效力,一要提倡科学耕种、合理施肥,保障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二要制定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标准,检验和检测土地开发;三要加大投入,对土地退化地区的土壤进行改良。

保护土地资源,开源、节流、增效是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只开源,不节流,土地会被大量浪费;只节流不开源,土地也会越来越少;不注意防止土地退化,土地产出效率降低,也相当于土地数量减少。我们只有三管齐下,三管都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命脉——土地资源。

国考仿真练习(突发事件)

第一题:

2008年中国南部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受损严重。雪灾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大面积农作物受灾,许多民房受损倒塌,大量牲畜死亡,使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带来了达1000亿元的经济损失。

雪灾暴露出我国目前应急机制建设的不足:其一,虽然我们制订了防灾抗灾的有关法律和应急预案,但多数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多数预案还停留在条文上。其二,日常救灾的投入不到位,应储备的救灾物资不足,避难场所不够。其三,没有建立起应急预案信息库,对各种可能状态的情景模拟的工作不到位。其四,由于长期以来对防灾、抗灾的常识教育不够,特别是对各级官员的教育缺位,导致灾害意识淡溥,对应急管理重视不够。(273)

第二题:

广东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注重把工作做在平时。不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坚持长期努力。

其二,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散在各部门、各专业领域的应急指挥系统。在全国首先开通了应急专门网站,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体系,实现了应急信息的有效采集、传递和资源整合。

其三,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提升应急管理科技水平。加强培养、利用专业人才进行公共应急管理。包括在大学开设应急管理专业方向,成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组等。

其四,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提高干部的应急管理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最后,注重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加强与志愿者的沟通、协作,设立专门基金,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资助志愿者活动,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暮组织和培训工作。(367)

第三题:

如何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了相关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得到增强,危机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2008年的南方雪灾在给我国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危机意识不强、有关预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应对突发事件是政府意不容辞的责任,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意议重大。各级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危机意识,尤其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危机意认。长期以来,我们的灾害意识淡溥,对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心存侥幸,使得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够,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为此一要普及应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群众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二要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将应急管理能力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提高干部应对危机的意识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缩减突发事件的发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于自然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减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社会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政策,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其三,要落实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要保证必要的物资筹备财政投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证;二要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反应能力;三要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对各分散指挥系统的信息业务进行整合和修理,打造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四是重视发挥专业人

才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要发挥志愿者等民间组织的力量,做好与他们的组织、协调、培训等工作。

其四,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政府应有条不紊的组织应对,危机结束后,政府要做好灾后重建等后续工作,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未雨筹谋,有备无患。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思想重视了,预防工作做好了,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在危机中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网友临窗吹风点评:

如何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2 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了相关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得到增强,危机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是2008年的南方雪灾在给我国带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主要变现在危机意识不强、有关预案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应对突发事件是政府意(义)不容辞的责任,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意议(意义)重大。(个人观点:可以把“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点换一下位臵。“构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小康社会’是“富强”的一个方面,跟“和谐”不属于同一阶位”,因此,可以放臵到前面)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添这几个字是为了和上面衔接一下)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危机意识,尤其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危机意认(意识)。长期以来,我们的灾害意识淡溥(淡薄),对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心存侥幸,使得我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不够,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排比很有力,学习一下!但从逻辑上来讲,是否是“重视不足,措施不力,应对不够”?)为此,一要普及应对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这两个词重复了吧?“做好普及工作”或者“加大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群众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二要要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二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计划(可能用“规划”二字更好,至少现在流行,呵呵),提高干部应对危机的意识和管理水平。

其次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缩减突发事件的发生。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对于自然根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社会,减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个人认为,这句话太空了哦!)(对于自然原因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做好自然灾害预报工作;同时,普及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做好灾害预防工作。)(这句话我也表述不好,但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能看懂吧?)对于社会根

源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做好社会矛盾的排查调解工作,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政策,减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写的很细,学习一下!)

其三(再次?),要落实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要保证必要的物资筹备财政投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证;二要建立(?我想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部门已经建立了应急预案,用“完善”可能更好。)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反应能力;三要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对各分散指挥系统的信息业务进行整合和修理,打造应急管理的神经中枢。(很有新意,学习了)四是重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五要发挥志愿者等民间组织的力量,做好与他们的组织、协调、培训等工作。(措施很全,再学习!)

其四(最后),在突发事件到来时,政府应有条不紊的组织应对;危机结束后,政府要做好灾后重建等后续工作,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吸取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未雨筹谋(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应对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思想重视了,预防工作做好了,准备工作做扎实了,才能在危机中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猴哥文章写的好无需我再赞了,这是大家公认的。修改您的文章使我也学了不少。

2006江苏申论(社会救助)

第一题: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的最低目标,维护着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农村社会救助远远滞后。一是资金缺口大,政府投入不足,加上农村社会集资能力、个人支付能力低使社会保障物质基础薄弱;二是现状堪忧,部分农村弱势群体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五保供养捉襟见肘;三是农村社会救助地区不平衡,救助水准远远低于城镇低保;四是无法律可依,无程序可循。

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不够。一是对社会流浪人员、乞丐等弱势群体救助不够;二是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简陋,孩子上学难,迫切需要救助;三是对退役之后生活困难的运动员救助不足;四是对因病致贫、贫困学生的救助成效不大

三、社会救助的相关制度不健全。法律援助体系不健全。导致经济困难的群众打不起官司;劳动合同法落实不到位,企业没有为农民工缴交工伤保险费;农民工索赔艰难等。

四、救灾任务繁重。民政部召开会议,指出今年冬令期间救害任务仍很繁重。

五、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存在骗取救助资金的现象。

第二题:

对于职业乞丐的处理,要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一、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乞丐,政府要给与积极的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和医疗问题,同时要对其行乞的时间地点进行适当规范;二、对于具有劳动能力、却不肯自食其力的职业乞丐,要进行批评教育,政府应适当安排岗位,引导其自食其力;三、对于幕后操作未成年人或残疾人强讨强要,利用市民的爱心谋取钱财的,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司法机关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四、对于利用市民的爱心骗取钱财的要给与曝光,提醒市民不要上当受骗,压缩职业乞丐的生存空间。

第三题:

我国的社会救助要从以下五方面完善。

第一,要加大对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首先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农村的救助投入,其次要动员企业和社会筹资、捐助,奠定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

第二,要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把对社会流浪人员、乞丐等弱势群体救助、贫困地区教育救助、贫困学生的救助、退役之后生活困难运动员的救助、因病致贫的救助都纳入社会救助的范畴。

第三,要完善社会救助的相关法律。要对社会救助进行立法,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救助有法律可依,有程序可循。

第四、要建立社会救助的制度保障。司法机关要健全法律援助体系,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的起官司;劳动部门、工会要督促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缴交工伤保险费;帮助农民工索赔。

第五,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温暖的家园”。

2008年9月,世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召开,看到这些残疾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身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紧紧地揪着,泪水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忍不住夺眶而出:世界上有6亿残疾人,单我们国家就有8000多万,他们承受着生活的打击和不幸,但却向生活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值得我们敬佩;同健全人相比,大多数残疾人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需要政府的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除了残疾人,我国也还有很多人需要救助。应该承认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了,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也确实还存在部分弱势群体,他们生活没有着落,忍受着饥饿、贫穷,面临着疾病的威胁。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当我们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时候,可否想到街头流浪的人无处遮挡风雨?当我们一日三餐无忧的时候,是否想到我国农村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当我们的孩子高高兴兴背起书包上学去的时候,我们可否还记得希望工程明信片上农村小姑娘那渴望上学的眼神?这些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挣扎、都在呻吟,他们迫切需要政府的救助,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为国分忧,千家愁苦收眼底;为民解愁,百姓冷暖挂心头。”这说的是我们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作为一名民政系统的干部,我一直都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

自豪。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一项爱心事业、阳关事业,需要我们民政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

首先,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社会救助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尤其是农村救助资金不足,所以必须加大对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目前上级已经批准了我们要求增加专项救助资金的申请,财政部门即将追加资金,我们还要动员企业和社会筹资、捐助,奠定社会救助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把对社会流浪人员、乞丐等弱势群体救助、贫困地区教育救助、贫困学生的救助、退役之后生活困难运动员的救助、因病致贫的救助都纳入社会救助的范畴,尽量做到能助尽助、应助尽助。

其三,要完善社会救助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要对社会救助进行立法,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救助有法律可依,有程序可循。同时还要要建立各部门联动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我们要同司法机关搞好协调,健全法律援助体系,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的起官司;要联合劳动部门、工会进行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农民工缴交工伤保险费,帮助农民工进行索赔。

最后,要加强对救助资金的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该用的地方。以前不同程度的存在救助资金被冒领、骗取的现象,这与我们民政干部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有很大关系。甚至有个别工作人员,自身就参与了套取资金的违法行为。我们的救助资金是救命钱哪,不是唐僧肉!动这些钱的主义,那真是良心大大的坏了。我们要规范救助资金发放程序,严格公示公开,加强督察,扩大抽查的范围和概率,公布举报电话,对发现违规使用救助资金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惩不贷!

需要救助的对象和我们同生同长,血脉相连,都是兄弟姐妹,我们原本都是一家人。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民政干部都能尽职尽责,呼吁每一位有爱心的人士都能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使我们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成为弱势同胞温暖的家园!

谢谢大家!(1322)

写后记:演讲稿难写,难在模拟身份难定,难在演讲听众不明,难在不知该表达什么中心,最难是难在缺少感情。

最后假想有一个会议,主要是政府内部人参加,把自己定位在中层民政部门的负责人,然后用较长时间酝酿感情,先构思到自己流泪,写的过程中再流泪,最后总算拼凑了一篇算是完成任务。

女孩子写这个恐怕会好一点,同情心强,容易引起感伤,也容易感动别人。

畅通诉求渠道

第一题:

材料反映了目前政府和群众沟通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接访场面火热、领导手机被打爆、市委书记夜探民情受好评等事例,一方面说明政府正逐渐重视民意,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矛盾较多,群众诉求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政府和人大、政协机关要更加关注民生、

倾听民声,主动同群众沟通,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官民沟通中的作用。(184)

第二题:

关于民意诉求表达情况的调查报告

目前民意诉求表达渠道不畅,表现在:一、反映问题遭到打击报复:成都、安徽部分老师因反映问题或被辞退,或被派出所拘留;二、反映问题得不到答复:介休纺织厂一名女职工,因多次反映问题得不到明确答复而自杀。

造成民意诉求渠道阻塞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不到位,二是诉求渠道本身存在缺陷。

言路不畅将使社会不满情绪长期积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有可能使社会冲突一触即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要三管齐下,畅通和拓宽民意诉求渠道:首先要畅通信访渠道,实行阳光信访。要建立的信访信息系统,并实现上下信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政治参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各级政府网站要开设官民互动网络论坛,安排专人负责在线回复工作,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383)第三题

畅通信访渠道构建和谐社会

近些年,“”一度成为了热门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无论是市长接待日场面火热,还是省长手机被打爆都说明我国对信访问题的日益重视,但是同时也暴露出目前社会积累的矛盾太多,信访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畅通信访渠道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先决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意义重大:

首先是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要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信访事项中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土地补偿、城市拆迁、移民安臵、企业破产安臵等问题占据多数,能否畅通信访渠道,关系着能否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其次是维持社会大局稳定的要求。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矛盾,但是若是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就会使民怨聚集,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近来的瓮安事件就是前车之鉴。

再者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想跳出历史兴旺的周期律,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目前中央有些好政策并没有在基层得到落实,由于现实的原因,上级监督基层政府比较困难,而畅通信访渠道,可以使上级领导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监督基层政府及其公务员,有利于政令畅通和构建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畅通信访渠道的重要性,把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要做出表率主动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其二、要加强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目前信访机构人员少、责任与事权不相匹配,要加强信访部门尤其是基层信访部门的力量,规范机构设臵,明确职能职责;从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上给与保障,同时要整合信访综治政法部门的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其三、要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解决信访问题不能单靠领导接访,还必须建设常态化、经常化的信访体制。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矛盾预防机制,制订科学的信访工作评价体系。现民生问题就地、从速、高效解决。其四、要进一步拓宽信访渠道。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群众与政府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人民排忧解难应该是每一个公务员至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畅通信访渠道已时不我待!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国智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为缓解环境资源压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可持续性,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国自主创新道路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高科技人才外流。有数据显示,2001年前,外企中国研发中心不超过200家,可是,到2007年已超过1000家。在2005年至2009年的投资计划中,约61.8%的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首选的研发投资目的国,超过了美国(41.2%)和印度(29.4%)。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国家和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好本国人才资源,不能自己把自己定位在“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上,而必须有所跳跃,向以人才、技术进步为核心的“中国智造”转变。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就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改善企业科研条件。我国目前企业用于研发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资金比例太小,各项科研设施条件落后。科研人才外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外能够提供相对较好的研发条件,有利于技术人员干出成绩。要制定制度,将科研工作列入国企管理人员考核,加大企业研发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人员发挥才能创造良好设施条件。

二、改革科研人员薪酬待遇制度。现行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职级制,工资水平整体较低、且过分强调平衡,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尤其是优秀科技人才积极性。有跨国公司作过对比,在中国用一个博士,工资成本仅为美国的1/4,而效率却是美国的6倍。这种投入产出比,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快了吸引中国人才的步伐,同时也加剧了国内优秀人才外流。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尽快推动科研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将科研成果与人员待遇挂钩,激励优秀科技人才建功立业。

三、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我国有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但是多数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对经济增长形成有效推动,同时也不能对研发人员形成有效激励。政府应致力于推动高校、科研单位同企业的

合作,建设一批企业参与的研发基地,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对研发人员进行有效激励。

四、营造尊重科技的良好氛围。我国目前的条件、待遇可能暂时比不上国外,但是中华民族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中国建国后,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就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们各级领导要带头尊重科技,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教育力度,鼓励他们投身民族科研事业,为国家振兴、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得人才者得天下”,只要我们利用好我们的人力资源,汇聚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就一定能为“中国智造”插上腾飞的翅膀,在新世纪的全球竞争中立身于强者之林!

从顺德一中招生案看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据悉,近来广州顺德一中16名学生听信了华中科大做出的口头承诺而未被录取。在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高校诚信缺失、中学过分重视升学率、考生盲从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暴露出了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弊端,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为什么顺德的师生会相信华中科大招生人员开出的空头支票呢?我们知道,高校录取新生时有一个投档线,上投档线的人数是该校在该地区录取指标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在这百分之一百二十之内,高校是有一定录取自主权的。假如顺德一中的学生是在这120%的最后一名,也有可能因为“打过招呼”而得以录取(报载顺德一中曾经为华中科大输送过许多优秀人才,两校历来保持良好关系),反而会有分数相对较高的其他考生落选。

我们也知道,目前我国高校招生仍以统一招考为主,高校对于招到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心里也没谱,假如招不到某些特长型人才会影响学科建设,还有的学校缺乏教育经费,想招一些拿得起助学费用但分数稍差一点的学生却又没有自主权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招生人员动起了120%的主意,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关于高考招生丑闻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考在我国已历经三十年,不仅是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更已被视作我国社会公平的象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一、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渐形成高校自主招生与全国招生相结合的制度。允许高校自主招收特长生、提前录取优秀生,允许高校招收一定的“缴费生”,专款专用于资助贫困生等,同时加强监督。政府还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欠账。从源头上消除高校违规招生的冲动。

二、改变120%投档制度,改为从高分到低分考查制,除了因身体条件、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者依次递补外,按分数高低顺序录取,取消“可操作”的空间。同

时,高考录取的程序应该完全公开,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尤其是要接受新闻记者的监督。

三、加强对招生制度的监管。我们对于高考过程监管非常严密,作弊处罚的相当严厉,但是对录取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处罚力度就不是那么大,形不成威慑力。应完善制度,对录取的过程全程监控,对类似顺德一中的事件进行调查,一追到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四、注重对考生报考志愿的引导。不少考生报考知识匮乏,填报志愿时盲从于老师的“指导”;有的考生因为听信虚假信息导致上当受骗,暴露出我们对考生报考志愿引导不够。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招生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准确、适当的发布招生信息。要建立制度,落到实处。

国家兴亡,系于教育,社会和谐,缘乎公平。愿高招在我国永远是一片“净土”!

华南虎照事件引发的思考

华南虎照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造假者被批准逮捕,政府部门的正义之举虽然迟到了些,毕竟然国人感到欣慰,然而华南虎事件暴露的问题仍需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作为代表公权的政府,更应从中反思。

一、要充分重视民意。“华南虎照”事件让我们看到,在一个以人为本渐为主流价值观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积攒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中国古来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意不可违”等诫言,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今天,更应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的决策出台之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要自觉将政府行为至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

二、要重视网络民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认识到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自身诉求、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通道,政府要搭建好网络平台政府建好一批政务网站,新闻舆论部门建好管好高质量官民互动网站,引领网络互动主潮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重视网络民意重要作用,将网络政务纳入各地方各部门政绩考核,在财政、人员配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对干部的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干部素质,领导干部带头和网民进行互动。加强对网络监管和规范,制定法规、倡导文明上网、运用技术手段清除有害信息。。。。。。

三、要勇于承认自身错误。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能永不犯错,重要的是面对错误,能够有勇气纠正,有责任担当。华南虎事件中的有关部门的亡羊补牢做法仍值得肯定,这比起有些地方政府明知错误却千方百计捂窟窿甚至欺骗造假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文明的进程从来都在艰难曲折中前行,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作为政府要站在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高度,勇于承认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同时在制度设计上要做到科学和人性化,一旦犯错,也要允许有补救改正的机会。

四、要加大网上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面,是民众监督政府和反腐败的重要抓手,网络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因此对网上政务公开要予以充分重视。

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我们从华南虎事件中获得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但愿我们的有关地方、有关部门做得更好,让民间的正义力量更有信心,让我们脚下的大地更加坚实!

让“敛钱局”恢复“为民局”本色

据悉,金华市安监局成立短短两年来,通过收钱盖章,收取各种形式的考核费、证书费、资料费、赞助费等敛财近百万元,被戏称为“敛钱局”。这样的敛钱局,损害人民利益,败坏政府形象,助长贪污腐败,为社会各界深所诟病,然而寻诸报章媒体,类似这样的敛钱局却并不罕见,部门乱收费现象累禁不止,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有愈演愈烈之风,发人深思。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要依靠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敛钱局之所以存在,固然有执法人员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的因素,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的是存在着制度漏洞和体制缺陷。“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要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通过完善制度让敛钱局恢复“为民局”的本色,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要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各项不合理的行政收费项目,从源头上消除乱收费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要将行政执法机关纳入规范化管理,现在有很多执法机关存在很多“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开资渠道靠罚款收费收入,单位日常运转也靠收费,甚至为了能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部分上级领导也会对乱收费采取默许的态度,这样难保不出现乱收费现象。为此应将行政执法机关纳入规范化管理,解决其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弱化乱收费的冲动。

三要整合人大、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力量,形成监管合力。我国目前的体制是人大、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各自为政,监管力量分散,对众多的部门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建议加快纪检部门垂直领导的进程,同时借鉴中央大部制改革做法,由人大牵头,政法委、纪检委、检察院等合署办公,对有关行政机关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之势,监督其依法行政,以遏制行政乱收费蔓延的势头。

四要完善制度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群众监督对反腐败至关重要,70%以上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线索是由群众提供的,但是对于行政乱收费等腐败现象,我国目前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原因有二,一是害怕打击报复,如李文娟事件;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举报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一要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二要建立完善举报有奖制度,调动群众监督政府的积极性,把政府至于群众雪亮眼睛的注视之下。

五要切实执行政务公开。试想,假如金华市安监局的每一项收费都向社会公开,还会成为“敛钱局”吗?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的政务公开多数流于形式,走了

过场,要加强领导,强化监管,把政务公开作为反腐败工作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出成效。(1006字)

多策并举遏制假证件泛滥之风(提纲)

据悉,山西省警方进来捣毁一制假窝点,其制假数量之多、能力之强,制假网点范围之广都令人惊讶。

1、清理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减少证件、公章的数量。中国人证件多,如春节晚会上小品开锁。

2、严格把关,规范公章使用和证书颁发程序。有的学校收钱发证,有的机关收钱为不具备条件的发放行政许可,使得真公章参与造假,更重要的是丧失了真证件、公章的公信度,从而加剧了李逵、李鬼真假难辨。严格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3、技术防范。人民币防伪标志使得人民币难以仿造,学历证书上网后,造假者大为减少。

4、加大制假售假者的打击力度。使用假证书者,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5、加强对群众的教育,自觉不用假证书。

为东莞禁摩的做法叫好

据悉,东莞在实行“禁摩”的前一年就开始着手解决摩的司机的就业问题,“禁摩未动,就业先行”,截至目前还未到禁摩令生效之时,已有大批摩的司机成功转型就业。在此,笔者不禁要为东莞禁摩的做法叫一声好。

一好:城市形象、民众利益得到了兼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正如温总理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城市管理要搞,也要让农民进城卖桃”,城市形象和居民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何兼顾,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两难方程。东莞在禁摩的同时千方百计促进摩的司机转型就业,在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同时兼顾了民众利益,值得其他城市管理者借鉴。

二好:政府形象、干群关系得到了改善。东莞的做法,服务了广大摩的司机,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了积极的、人本的、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使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党的群众基础得到巩固。同时由于东莞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摩的”司机们离开摩托车马上就有其他岗位就业,使“禁摩”顺理成章,这比起有些地方三令五申并加大惩罚力度,但仍有“打游击”甚至恶性冲突出现的做法来说,实际上也树立了政府政令的权威。

三好:治安稳定、社会和谐得到了促进。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屡见不鲜,近来瓮县事件、上海袭警案等等危害社会治安稳定案件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由于漠视群众利益导致的民怨集聚。假如东莞也想其他地区一样,“禁摩令”也是通过短暂的“宣传发动”之后,一夜之间开始,可想而知,被推向社会的突然断了生计的千万名摩的司机,将是多大的社会隐患!

发展总会有矛盾,改革总要有人付出代价,但付出代价的也多数是弱势群体,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把民生摆在更重要的位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做到:

一、思想更重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善民生,像东莞市一样,提前发掘适合“摩的”司机的岗位,并免费开展多种多样的岗前培训,把人民利益摆在重要位臵。这样才能干好党的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二、决策更慎重。民生无小事,只有广泛集中民智才能使我们的决策少犯错误。相信东莞市在发布禁摩令之前,征求了社会上方方面面包括摩的司机在内大多数的群众的意见。要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照顾各行各业的诉求,建立决策责任机制,政府决策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措施要更扎实。服务人民不是作秀,改善民生重在落实。东莞禁摩之前,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在民生问题上,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耐心和艰苦,真正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致力于改善民生,东莞的做法值得借鉴。

治理非法跨国婚姻,治标更要治本

近来媒体报道,我国清远等地的贫困山区,越南女非法入境与内地男子非法成婚现象严重,而由于地处偏远、毗邻自由贸易区以及群众思想素质不高等原因使得政府对此监管困难。探究非法跨国婚姻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一个穷字:由于穷,村里留不住姑娘,使山区人口性别比失调;由于穷,山区男子不得不通过非法形式买妻,忍受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也由于更穷,越南女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因此,要解决非法跨国婚姻问题,治标更要治本。

首先,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移民搬迁、加大农村实施建设力度、鼓励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尽快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落,百姓富裕了,才不愁讨不着老婆,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才是解决非法跨国婚姻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对于越南女非法入境,也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我国本来就男多女少,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失调,而越南在战争过后恰恰女多男少,同我国广西又相隔不远,对于越南女子愿意嫁到我国的,应通过合法渠道给与办理入境手续。当然对于非法入境的还要依法打击。

第三,城市要给与农民工更多关怀,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清除制度上的障碍。由于城市生活成本太高,我们的农民兄弟往往是在城市打工,回家盖房结婚,而农村的打工妹却多数留恋城市,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山区男人找对象困难。城市政府要尽快加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解决农民工工资、就医、子弟就学等困难,为农民工在城市居住解除后顾之忧,让农民工“夫妻双双入城去”,不再“劳燕分飞各东西”。

第四,治理城市男女比例。我国北京上海常住和暂住人口的男女比例都在1:3左右,而深圳、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更是达到1:5甚至更悬殊的比例。为数不少的农村姑娘在城市其实是“用泪水和青春装点着城市的繁荣”。要加大宣传教育力

度,提倡婚姻和性道德,抨击包二奶等腐朽生活方式,打击重婚犯罪,取缔城市涉黄娱乐场所,营造健康良好的生活氛围,消除腐朽和犯罪的存身之所,使城市人口比例逐渐趋于平衡,那么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也将得到缓和,跨国非法婚姻现象也将有所减少。

史料记载:封建社会每逢洪涝灾害,开明的封建统治者都会听从御史的建议,认为是宫中女子太多,民间男子因此找不到配偶,同宫中的怨气一起聚集,方才引起天降暴雨,于是遣返宫女,平衡阴阳,并下发罪己诏,消除怨气,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大事,人口的繁衍生息关系到国祚兴衰,跨国非法婚姻现象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大量的旷男怨女存在,恐怕是社会最大的不和谐。今天的我们当深思、当忧虑。(1054字)

由“律师垄断案”看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紧迫性

据悉,为防堵“民告官”,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府连续多年聘请区内所有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这样,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后,就不得再同时担任状告政府方的代理人。

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本是好事,说明我们的政府官员的法制意识得到了提高,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律师与政府签订协议都是出于自愿的吗?据材料反映,律师们不得不忍受为地方政府无偿服务的硬性要求,而且司法局领导还经常向律师们施压。可见在科尔沁区,自愿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律师并不是全部,律师的正当权益受到了行政权力的粗暴干涉。

律师本来就是法律工作者,为什么还不得不忍受地方政权的强横?其中缘由颇耐人寻味。原因之一、政府权力太大。在我国,人们并不一定有太多机会打官司,但从办出生证到发放抚恤金,一生中基本上时时处处都要与政府打交道,谁要是敢跟政府对着干,政府总可以找一个理由让他不好过。原因之二、政府权力不受约束。谁要是得罪了“政府”,那么本该政府提供服务的偏偏慢作为、不作为;要是不巧你违法了,那就更对不起了:别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给你来最重的处罚。原因之三、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救济困难。就算政府有违法行为,由于人情案、关系案、执行难等等现象的存在,使得走诉讼渠道也未必能够奏效。旧社会有谚:“民不跟官斗。”为啥民不跟官斗?“官”不讲理、无法无天呗!想不到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今天仍有权力滥用的情况发生,不能不发人深思。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三十年,在今天,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显得愈发紧迫,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正日益成为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需要我们树立紧迫感,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加强立法、推进机制改革、加强监督、完善司法体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一、加强立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落实《行政许可法》等规定,逐步将政府行为由限制型向许可型转变,即原来凡不限制的都可以做变为只有法律允许的才能够做。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减少并规范行政审批,将政府职能严格界定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市场监管上,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

三、对政府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将政府行为至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充分发挥党政纪监督、法律监督、社会团体、舆论监督的作用,逼迫政府行政权力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四、完善司法体制。法律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要进一步完善司法体制,推进司法独立,治理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让走司法途径解决纠纷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最后,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实现还需要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前路虽有艰难曲折,但改革的车轮注定了不可阻挡,我们当有信心。

政府要走在“文明”的前列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礼仪之邦”,但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屡遭诟病,且不说俯拾皆是的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大呼小叫、吞云吐雾,满街的小广告、体育场上震耳欲聋的“京骂”等,就连出国旅游,中国游客素质差也是举世公认。奥运在即,如何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展示良好国家形象成为令奥组委官员们头疼不已的问题。

为改变国民不文明的各种陋习,我们会议层层召开,文件级级传达,宣传广告也做了不少,虽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距离构建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还差之甚远,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整个精神文明构建、国民文明程度提高进程中,我们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君不见:仗着有权有势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威胁他人的生命者,有之;听到批评就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将善意拒之门外,甚至动用警力打击报复批评者,有之;一出问题,就去训斥下级,就去挑别人的毛病,一层一层找替罪羊者,有之;掩盖真相,误导舆论,编造拙劣的谎言者,亦有之。

“上行下效”,政府公务员担任着制定政策、管理国家事务的崇高职责,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公务员们的不文明行为会对群众产生巨大的负面导向作用。“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本身就不文明的公务员怎么能令群众心悦诚服的响应“构建文明”的号召,执行“构建文明”的政策呢?由此可见,在国民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国家文明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走在前列,发挥表率作用。

一靠教育培训,提升官员文明意识。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大规模、高密度的教育培训,政府工作人员摒弃特权思想等封建残余,树立服务意识,表率意识。

二靠制度约束,迫使官员文明施政。通过制定更科学的的制度,建设民主政府,使政府决策能更集中民意,对不同意见,官员想听不想听都得听;建设诚信政府、阳光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让造假者无处遁形;建设责任政府,理顺关系,明确各部门、个人员的责任,出了问题让责任人无法推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