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传输接口串联小电阻

高速传输接口串联小电阻

高速传输接口串联小电阻
高速传输接口串联小电阻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请参看输出阻抗一问),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

P=I2×R=[U/(R+r)]2×R=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

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

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

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

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Ω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比较常见,用来做八木天线的馈线。因为电视机的射频输入端输入阻抗为75Ω,所以300Ω的馈线将与其不能匹配。实际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机的附件中,有一个300Ω到75Ω的阻抗转换器(一个塑料封装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插头的那个东东,大概有两个大拇指那么大)。它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传输线变压器,将

300Ω的阻抗,变换成75Ω的,这样就可以匹配起来了。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电阻不是一个概念,它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为了不产生反射,负载阻抗跟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应该相等,这就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如果阻抗不匹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如果不匹配,则会形成反射,能量传递不过去,降低效率;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辐射干扰等。

当阻抗不匹配时,有哪些办法让它匹配呢?第一,可以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视机中的那个例子那样。第二,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办法,这在调试射频电路时常使用。第三,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阻的办法。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一个几十欧的电阻。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欧的匹配电阻。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阻抗不匹配时的反射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假设你在练习拳击——打沙包。如果是一个重量合适的、硬度合适的沙包,你打上去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哪一天我把沙包做了手脚,例如,里面换成了铁沙,你还是用以前的力打上去,你的手可能就会受不了了——这就是负载过重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力。相反,如果我把里面换成了很轻很轻的东西,你一出拳,则可能会扑空,手也可能会受不了——这就是负载过轻的情况。另一个例子,不知道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看不清楼梯时上/下楼梯,当你以为还有楼梯时,就会出现“负载不匹配”这样的感觉了。当然,也许这样的例子不太恰当,但我们可以拿它来理解负载不匹配时的反射情况。

这个电阻有两个作用,第一是阻抗匹配。因为信号源的阻抗很低,跟信号线之间阻抗不匹配(关于阻抗匹配,请参看“如何理解阻抗匹配一问”user1/2198/archives/2006/11024.ht ml),串上一个电阻后,可改善匹配情况,以减少反射,避免振荡等。

第二是可以减少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从而减少高频噪声以及过冲等。因为串联的电阻,跟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以及负载的输入电容等形成一个RC电路,这样就会降低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大家知道,如果一个信号的边沿非常陡峭,含有大量的高频成分,将会辐射干扰,另外,也容易产生过冲。

通常,在高速信号线中才考虑使用这样的电阻。在低频情况下,一般是直接连接

高速数字电路中,经常看到在两个芯片的引脚之间串连一个电阻,是为了避免信号产生振铃(即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沿附近的跳动)。

原理是该电阻消耗了振铃功率,也可以认为它降低了传输线路的Q值。通常在数字电路设计中要真正做到阻抗匹配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有二:1、实际的印制板上连线的阻抗受到面积等设计方面的限制;2、数字电路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不象模拟电路那样基本固定,而是一个非线性的东西。实际设计时,我们常用22到33欧姆的电阻,实践证明,在此范围内的电阻能够较好地抑制振铃。但是事物总是两面的,该电阻在抑制振铃的同时,也使得信号延时增加,所以通常只用在频率几兆到几十兆赫兹的场合。频率过低无此必要,而频率过高则此法的延时会严重影响信号传输。另外,该电阻也往往只用在对信号完整性要求比较高的信号线上,例如读写线等,而对于一般的地址线和数据线,由于芯片设计总有一个稳定时间和保持时间,所以即使有点振铃,只要真正发生读写的时刻已经在振铃以后,就无甚大影响。

等效电阻的计算题(培优)

有关等效电阻的欧姆定律计算题 一、知识梳理: 1、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 注意:n 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总电阻R= n 个相同的电阻R 1并联,总电阻R= 2、欧姆定律(注意同体性、同时性、统一单位) U = I = R = 二、中考真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 阻值为20Ω,灯泡L 的电阻是10Ω。当S 闭合,S 1断开,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A :当S 、S 1都闭合,且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则电源电压为_____V ,电阻R 1的阻值为_____Ω. 三、过关检测 1、 现在电阻R 1=30Ω,R 2=20Ω,(1)若将R 1,R 2串联,则总电阻是多少?(2)若将R 1、R 2并联,则总电 阻是又是多少? 2、如图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50V ,电阻R 1=10Ω,R 2=15Ω,闭合开关后,求: 电路的总电阻R (2)电路中的电流I (3)R 1两端的电压U 1 3.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R 1=8Ω,R 2=4Ω,闭合开关。求:(1总电阻(2)通过 R 1的电流 (3)电流表的示数(4)电压表的示数 4、如图4所示电路,R 1=3Ω,R 2=6Ω,电源电压为18V ,求:(1)R 1 、R 2并联后的 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5、如图5所示,R 1=3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求:(1)求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2)R 2的电阻 6、如图6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电压表的示数是9V ,L 1的电阻R 1=20 Ω, 求:(1)L 1与L 2的总电阻R (2)L 2的电阻R 2 (3)L 2两端电压U 2 7. 在图7电路中,电阻R 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 ,电流表A 的示数为0.6A ,电流表A1示数为0.3A ,求:(1)通过电阻R 1的电流.(2)电源电压. (3)电阻R 2的阻值. (4)R 1与R 2的总电阻。 8.如图8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为6V ,电阻R 1=5Ω, 电流表的示数为I=1.5A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 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 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 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到,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小,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导体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 。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知识点一:;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④分压作用:U1/U2=R1/R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例题:电阻为12Ω的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 V,若把它接在8 V的电路上,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 例题:把电阻R1=20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 __________,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_____________。 例题: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0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O.5A和6V。求:(1)通过R1的电流I1是多少? (2)马平同学在求R2的电阻值时,解题过程如下: 根据欧姆定律:R2=U/I=6V/0.5A=12Ω 请你指出马平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 解题过程。 练习1.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上,电阻R1=2Ω,R2=4Ω,求: (1)总电阻. (2)R1两端的电压.(要求画出电路图,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压保持6 V不变,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变化范围是O~20Ω.求: (1)欲使电压表的示数为4 V,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大? (2)当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的电阻为20Ω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多大? 3.把电阻R1=5Ω与电阻R2=15Ω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流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____,

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并联电路

1.将两个电阻R1、R2并联后,再与电池组和开关串联成回路.如图所示,已知干路电流为I=2A,通过R1的电流为I1=1.2A,电源电压为U=24V,求R1和R2的阻值是多少?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2V且保持不变,R1=R3=4Ω,R2=6Ω.试求:(1)当开关S1、S2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2)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各是多少? 3.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特,总电阻为7.5 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10欧姆,求: (1)泡L2的电阻 (2)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3)干路电流 4.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为2.4欧姆,灯泡L1的电阻为6欧 姆,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为0.75安培,求: (1)L2的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1中通过的电流 (4)干路总电流 5.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20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干路总电流为0.5安培,求: (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1和L2中通过的电流 6.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为15欧姆,L2的电阻灯泡为30欧姆,灯 泡L1中通过的电流为0.2安培,求: (1)两灯并联后的总电阻 (2)电源电压 (3)灯泡L2中通过的电流 (4)干路总电流

7.如图所示电路,当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电流表的示数为1A;?K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5安,?求: (1)R1的电阻 (2)R2的电阻 8.阻值为10欧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3安,现要把它接入到电流为0.8安的电路中,应怎样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9.如图所示,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电键S,电流表A l 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 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电阻R2的阻值. S R2 R1 A

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计算题

串联和并联电路图计算题(一): 基础知识: 1、串联电路: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 1+U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3)、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R=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4)、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2 121U U R R =(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5)、欧姆定律公式: R U I = 111R U I = 222R U I = 2、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U=U 1=U 2(并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并联电两端电压) (3)、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21R 1R 1R 1+=(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222 1I I R R =(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之比的倒数) (5)、欧姆定律公式:R U I = 111R U I = 222R U I = 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原因是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 4、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原因是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例题分析: 例1. 有一只电灯,电阻是10Ω,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是5V ,现有一个电压为8V 的电源,要想把灯接在这个电源上且正常发光,应如何连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图: 电阻R 和灯泡L 串联; 灯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0.5A 105V R U I I L L L R =Ω== = 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R =U ﹣U L =8V ﹣5V=3V , 电阻R 的阻值:Ω=== 60.5A 3V I U R R R 例2.(2011?重庆)从20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右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 ,传感器电阻R 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 2的电阻为80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l0Ω,R2=20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当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是多少伏?电流表示数为多少安?电路的总电阻又是多少? 2、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0.l5A;滑片P在中点c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求:(1)滑动交阻器R1的最大阻值;(2)电源电压和R2的阻值.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当开关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OA.求电阻R1和R2的阻值· 4.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为3V,R2两端的电压为9V,并且有 R1 十R2=600Ω。求:(1)电路总电压;(2)电路申的电流;(3)电阻 R1和R2的阻值。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 理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4V,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5~lA,求从(1)R的阻值;(2)R0的最大阻值;(3)电源电压·

电流做功的快慢 1、小红同学把一个标有"220V4OW"字样的灯泡接人110V的电源上,这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将减小到_____________W. 2、lkW·h电可以使1OOW的电烙铁正常工作_______h,可以便40W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_h。 3、在某段电路上每通过lC的电荷量时,电流所做的功如果是lJ,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就是_______. 4、有一盏"220V25W"的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在lmin内电流做的功是_______. 5、一只电能表上标有"220V 5A 5OHz”的字样,接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这只电能表最多可以接入标有"P2220-40"字样的白炽灯____________盏。 6、判别电灯亮度的主要根据是( ) A、电压 B、电流 C、电功 D、实际电功率 7、两个分别标有"220V6OW"和"220V25W"字样的灯泡,如果将它们并联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 ) A、电阻大的灯泡较亮 B、额定功率大的灯泡较亮 C、两个灯泡一样亮 D、额定功率小的灯泡较亮 8、家庭电路中,已有两盏灯正常发光,如果再使用一个电熨斗,则该电路的( ) A、总电流变小 B、总电流变大 C、总电压变大 D、总电阻变大 9、将一个标有"6V3W"的灯泡接入某电路中,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0.4A,那么该灯的( ) A、实际功率小于3W B、实际功率等于3W C、实际功率大于3W D、无法判断 10、分别标有"220V4OW"和"220V6OW"字样的甲、乙两盏电灯,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仍接在220V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灯亮些 B、乙灯亮些 C、两灯一样亮 D、无法判定 11、两个额定功率都是60W的灯泡,第一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V,第二个灯泡的额定电压是110V,它们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则( ) A、第一个灯泡较亮 B、第二个灯泡较亮 C、通过灯泡电流较大的亮 D、两个灯泡一样亮 12、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亮度不同·下列正确的是( ) A、较亮灯泡的额定功率较大 B、较亮灯泡两端的电压较小 C、较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较大 D、较亮灯泡的电阻较大 13、家庭电路中导线连接处如果接触不好,往往会在那里发热,出现危险·为什么? 14、实验探究:废灯泡的学问 (1)灯泡的灯丝断了,把它摇一摇,让灯丝再搭上,这样的灯泡还能用吗? (2)如果把这种灯泡接太原电路,它的亮度有变化吗? (3)这种灯泡下次烧断时,一般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15、小李同学家里一台电冰箱的工作电阻为20Ω,工作电流为0.5A,你能估算出这台电冰箱的电功率吗?有位同学这样算:P=I2R=(0.5A)2×20Ω=5W.你觉得他算的对吗?

上海中考电路计算替换电阻问题的解题技巧.docx

电阻替换问题的解题技巧 1.串联电路中的更换定值电阻问题的解法 对电学中串联电路的更换定值电阻的问题,一直是个难点,很多同学总是理不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现就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供大家复习参考。 标准电路图 第一步:确定各个电表的量程。 电流表:一般根据题干中滑动变阻器的参数就可以确定。器 R2 上标有‘ 50Ω 2A’字样”,则我们应该选择0~0.6A 的量程等。 电压表:通常根据电源电压可以确定。比如“电源电压为则我们应该选择0~3V 的量程等。比如“滑动变阻6 伏且不变”, 注:若根据电源电压无法确定,则现放下,由后续步骤确定。 第二部:电路中电流I 的范围。 以更换的阻值,确定电路中电流的范围(无需考虑电路正常工作/ 安全性问题),即 Imin ≤I ≤Imax 若电流表的量程在以上I 的范围内,说明所替换的电阻是可以的,即可以使电流表示数达到最大或满偏;若不在以上范围内,说明所替换的电阻是不可以的。 Imin= U/ ( R1+R2)R1由所替换的电阻带入计算,R2 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 Imax = U/R1R1由所替换的电阻带入计算。 第三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压U2 的范围。 当第二步无法确定哪个替换电阻合适时,就要在此步骤确定了;同时电压表量程无法确定的,也可以在此步骤确定了。 U2min≤U2≤U2max 若第一步已经确定电压表的量程的,则看此量程是否在以上电压范围内, 若在,说明替换的电阻是可以的,即可以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最大或满偏;若不在以上范围内,说明所替换的电阻是不可以的。

若第一步没有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则看哪个量程( 0~3V, 0~15V)在以上范围内,哪个在就选择哪个替换电阻。 U2min= U – U1max = U–I满偏R1R1由所替换的电阻带入计算。 U2max= U/ (R1+R2)× R2R1由所替换的电阻带入计算,R2 是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最大阻值。 注意:U2min 不是滑动变阻器全部不接入时的电压0V,因为此时是要考虑电流表安全问题的。 第四步:更换电阻后,电路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 基本上,经过以上三步,电表的量程、合适的替换电阻都可以确定下来了。 当计算更换以后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安全性问题了。 2.定值电阻 R0替换问题的解题技巧分析 特点:串联电路且电压表是并在变阻器两端。 如果电压表直接并在定值电阻两端的话,题目就相对容易解答。 要分别满偏,必定同时满偏,且定值电阻阻止只能为 5 欧( 3V、0.6A )、25 欧( 15V、0.6A )、1欧( 3V、 3A)、 5 欧( 15V、 3A),后两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考虑到变阻器一般限流都在 3A 之内的。 例1 在图 8 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 伏且不变,电阻R1 的阻值为30 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 50Ω2A”字样。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安。求: (1)电阻 R1 两端的电压。 (2)电阻 R1 消耗的电功率 P1。 (3)有三个定值电阻,分别为A( 40 欧)、B( 20 欧)、 C( 10 欧),请从中选择一个来替换 电阻 R1,并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要求: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 的过程中,不更换电表量程, 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请选择电表使用的量程:电流表量程____安,电压表量程____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 公式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UIt=Pt=UQ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 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

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基本计算非常实用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基本计算 1 .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20欧.闭合电键S ,电流表 的示数为0.1安.求: ① 电压表的示数. ② 电阻R 2的阻值. 2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0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 1的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 后, 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求:①电阻R 1两端的电压.②电阻R 2的阻值. 3 .如图3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36伏不变,电阻R 1为48欧,当电键K 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5 安,求: (1)电阻R 1两端电压; (2)电阻R 2的阻值. 4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12V ,R 1=10Ω,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V ,求: (1)R 1的电压; (2)通过R 1的电流; (3)R 2的阻值. R S R 图2 图1 图3 图4

5.在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 1的阻值为l0欧,闭合电键后,通过R 1的电流为 0.2安.求: (1)电压表的示数; (2)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和R 2的阻值; (3)通电10分钟,通过 R 1的电荷量. 6.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2的阻值为10欧,闭合电键K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3 安和1.5伏.求: (1)电阻R 1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 通电1分钟,通过电阻R 2的电荷量. 7.如图7(a )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 2上标有 “50Ω 2Α”字样,当滑片在b 端时,电流为0.2安,电压表示数为2伏, 求:①电源电压; ②移动滑片,当滑片在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7(b )所示,求R 2 连入电路的电阻. 图6 A K R 2 R 1 V V R 1 R 2 S a b 图7 (a) V 0 1 2 3 15 0 图7 (b)

电工计算公式大全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⑷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从发电厂输送到市里的电力经过变压器后就是三相四线电.你可以发现电杆上并排挂着四根电线,其中有一根是零线,术语叫中性线(N),其余三根线叫火线.两根火线间电压是380V,一根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案设计(鲁科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三)电阻的并联 复习提问: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工电力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I=I1+I2 各处电压相等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⑵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⑶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⑷电热Q

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四 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测试

实验四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特点。 2.掌握串联电阻分压和并联电阻分流的电路知识。 二、实验内容 1.电阻串联电路的测量 电阻串联电路图: U S=6V 等效电阻:R=R1+R2+R3= 156欧姆 I= U S/ R=38.46mA U R1= I×R1= 1.96V U R2= I×R2= 2.89V U R3= I×R3= 1.15V 也可用分压公式法算各电压(略)

电阻并联电路图: 4.电阻并联电路理论值计算: U S=6V 等效电阻:1/ R =1/ R1+1/ R2+1/ R3 求得:R=1/(1/ R1+1/ R2+1/ R3)=158.906欧姆因为:U S= U1 =U2 =U3=6 V 故:I= U S/ R= 37.75mA I 1= U1/ R1= 6mA I 2= U2/ R2= 11.76mA I 3= U3/ R3= 20mA 而I 2..3= I 2+ I 3=31.76 mA 也可用分流公式法算各电流(略)

电阻混联电路图: 表三: 6.电阻混联电路理论值计算: U S=6V 电路中并联部分等效电阻:R并=1/(1/ R2+1/( R3 +R4) +1/( R5 +R6)) 电路等效总电阻:R= R1+R并=125.1欧姆 用分压公式有: U R1= ( R1/(R1+R并))×U S= 3.571V U R2= (R并/(R1+R并))×U S=2.429 V I 1= U R1/ R1= 47.9mA I 2= U R2/ R2= 16mA I 4= U R2/(R3+R4)=16 mA I 5= U R2/(R5+R6)= 16mA I 3= I 4 +I 5= 32mA 也可用分流公式法算电流(略)。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矩公式为T=9550x功率P/转速n,要是多级传动的话每级的扭矩要乘以减速比,速度越低扭矩越大 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 5A电流*220V交流电压*功率因素=990W 1度电=1000W 2,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有功功率(W)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无功功率(VAR)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视在功率(VA)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F为力,V为速度).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 (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千瓦. 1w=1J/s

P=W/t=FV=FL/t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及计算公式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 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 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 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到,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通过它的电流小,电流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导体并联具有分流作用。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 。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RLC串联谐振频率及其计算公式 串联谐振是指所研究的串联电路部分的电压和电流达到同相位,即电路中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在数值上时相等的,从而使所研究电路呈现纯电阻特性,在给定端电压的情况下,所研究的电路中将出现最大电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也最大.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 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 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 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 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 I2X L = I2 X C也就是 X L =X C 时,为R-L-C 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图1 串联谐振电路图 5. 串联谐振电路之特性: (1) 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即Z =R+jX L?jX C=R (2) 电路电流为最大。即 (3) 电路功率因子为1。即

(4) 电路平均功率最大。即P=I2R (5) 电路总虚功率为零。即Q L=Q C?Q T=Q L?Q C=0 6. 串联谐振电路之频率: (1) 公式: (2) R - L -C 串联电路欲产生谐振时,可调整电源频率f 、电感器L 或电容器C 使其达到谐振频率f r ,而与电阻R完全无关。 7. 串联谐振电路之质量因子: (1) 定义:电感器或电容器在谐振时产生的电抗功率与电阻器消耗的平均功率 之比,称为谐振时之品质因子。 (2) 公式: (3) 品质因子Q值愈大表示电路对谐振时之响应愈佳。一般Q值在10~100 之间。 8. 串联谐振电路阻抗与频率之关系如图(2)所示: (1) 电阻R 与频率无关,系一常数,故为一横线。 (2) 电感抗X L=2 π fL ,与频率成正比,故为一斜线。 (3) 电容抗与频率成反比,故为一曲线。 (4) 阻抗Z = R+ j(X L ?X C) 当f = f r时,Z = R 为最小值,电路为电阻性。 当f >f r时,X L>X C,电路为电感性。 当f <fr 时,X L<X C,电路为电容性。 当f = 0 或f = ∞ 时, Z = ∞ ,电路为开路。 (5) 若将电源频率f 由小增大,则电路阻抗Z 的变化为先减后增。

并串联电阻计算公式

串联是连接电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将各用电器串联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 串联电路的特点 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电功的计算:W=UIt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 学习目标要求: 1.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 2.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3.会计算简单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理解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5.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问题。 中考常考内容: 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 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知识要点: 1.串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由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 一条路径,因此,各处的电流均相等,即;因此,在对串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通过各段导体的电流相等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处的电流都相等,根据公式,可以得到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导体,它两端的电压也大,电压的分配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此,导体串联具有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即 。 (3)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因此,串联导体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 体电阻之和,即。如果用个阻值均为的 导体串联,则总电阻。 2.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由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分别相接且又分别接入电路中相同的两点之间,所以各支路两 端的电压都相等,即。因此,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抓住各并联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这个条件,在不同导体间架起一座桥梁,是解题的一条捷径。 (2)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根据公式,可得

专题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鲁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欧姆定律》 第4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精选练习 一、夯实基础 1.(2019海南)如图所示是某电子秤内部简化电路。R x是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R x上压力增大时,随之减小的是() A. 通过R x的电流 B. 通过R0的电流 C. R x两端的电压 D. R0两端的电压 2.(2019 湖北武汉市)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1,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若再闭合开关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 C.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3.(2019淄博市)(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5V,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1V。则() A. 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的电流大 B. 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1V C. 灯泡L1和L2的电阻之比是4∶1 D. 若灯泡L2灯丝烧断,电压表示数为零 4.(2019 福建省)如图电源电压恒定,R1= 12Ω R2=6Ω R3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接a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接b时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为( ) A. 0.3 A B. 0.6 A C. 0.9 A D. 1.2 A 5.(2019 成都)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电压表示数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2019 湖南郴州市)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2的示数为0.9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A,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Ω。 7.(2019 安徽省)如图所示为电阻A和B的I-U图像。若将A.B串联接入某电源两端,则闭合开关后,它们两端的电压U A、U B之比是______;若将A、B并联接入电源两端,闭合开关后,测得干路电流为0.6A,则电源电压是________V. 二、提升训练 1.(2019 宁夏)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的阻值为15Ω.当开关S1、S2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