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效应》一节研究性学习探讨

《光电效应》一节研究性学习探讨

《光电效应》一节研究性学习探讨
《光电效应》一节研究性学习探讨

《光电效应》一节研究性学习探讨

探讨“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改革教学方法的新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高中物理中《光电效应》一节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本文就我们所做的一些尝试和探讨作简单的介绍。

一、课题的选择与引入

1.问题是创造的开端

选择这一课题的理由:一是往届教学活动的信息反馈——学生对光电效应现象普遍感到好奇,但对其规律又理解不透;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光电转换、光电控制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学生对光电效应的应用有所了解;三是本节内容不仅是对光的本性深刻认识的历史过程,而且蕴藏着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按图一所示装置演示光电效应现象,并指出:不仅光照射锌板时有电子飞出,光照射其他金属(如铯、钠、银、铂等),也有电子飞出。人们把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介绍光电效应的应用,出示教学用光电管并说明其构造和原理。

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现象有些什么规律?它揭示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怎样用光电管做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A、砂光的锌板

B、带电正的金属

C、15W220V紫外杀菌灯管。

二、自主学习探讨

1.确定研究变量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光电效应的四点规律提出了影响光电效应的可能因素有:(1)照射光的强度和频率;(2)被照射的金属材料;

(3)实验的环境。

初步明确了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就是研究光电子的产生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同时提出问题:(1)光电子的多少怎样测量?光电子的初动能怎样测量?(2)照射光的频率如何改变?(3)照射光的强度如何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所示的电路;回顾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时七色光的颜色与频率。启发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自主设计方案

学生确定了研究变量之后,有了研究方向,迫切要求亲自做实验探索,教师根据学生要求提供了若干组实验器材:有测量电流的安培表、电流计,有学生电源、干电池组,有带灯座的照明白炽电灯、手电用小电珠,有变压器、变阻器,还有教学用光电管和红、黄、紫三色滤光片等。学生按照自己的估计或设想进行实验研究,出现了人人踊跃参与的热情场面,也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实验操作随便,多数人未做观测记录;(2)未能对多个变量展开替换研究;(3)有书面方案的不多,选择的器材对变量控制不方便;(4)由于课题涉及的变量多,出现的现象于经验中少见,学生的实验几乎都是围绕验证四点规律而展开的。

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出了优化方案,用变量控制法把实验步骤列成表格的建议。

学生冷静下来后,重新设计并优化了研究方案。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光电效应_物理_高中_ 1、引入:幻灯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得主照片与简介) 光电效应最先由赫兹发现,他的学生勒纳德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卓有成效并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从理论上成功解决光电效应面临的难题并因此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精确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并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奖前赴后继,三十年努力求索,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通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物理学奖项引起学生对光电效应一探究竟的学习动机)(2’) 2、视频演示实验: X光照射锌板演示光电效应现象。观察现象,通过阶梯形、逻辑性提问引发思考。提问如下: ①:这个是什么仪器?(指着验电器问) ②:这个仪器有什么用? ③:现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④:那么验电器为什么带电呢? 与之前弧光灯不照射金属箔不张开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正是因为弧光灯的照射, 锌板发射出电子自身带上了正电。(此处可设问这种现象与静电感应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光电效应现象,从而引出光电效应概念: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学生将了解并可以识别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上面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5’)提问:我们从初中开始以及高中三年学过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哪些?(控制变量法,对比试验,转化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要探究光电效应,首先需要让光电效应再生,也就是需要光电效应的发生装置(比如上述弧光灯照射锌板就是一个发生装置,但要定量探究还须改进)——>光电效应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必须转化为可测量的量去研究它(转化法)——>光电效应既然有电子发射出来,那么可以从电子的角度去研究,与电子有关的量有什么呢,比如电流,如果要研究电流,就必须要有一个电路。好了,这是我们的推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由于对光电效应卓有成效地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勒纳德是怎么样探究的。(直接原因分析法)

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导学案2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 1.定义 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 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如图1): 图1 其中A是阳极。K是阴极。 4.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知识点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的能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量) 2.逸出功W0 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5.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 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e v 2。 知识点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考点精练 考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1.对光电效应的四点提醒 (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 2.两条对应关系 (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一节成功的好课大致要做到以下五点---新、趣、活、实、美。新:也即努力讲出新意,不复制他人思路,至少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分散来讲可分这么几点: 1.教育理念新-----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路 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学生观:每位学生都能和谐全面发展,使其个性充分发展。 教学观:自觉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评价观:自觉发挥师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结果,学习水平和情感与态度帮助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 2.思路新-----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3.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 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也会越来爱学。 (1)导入新课时引发兴趣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热情和动机,引发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可以从教材中的特点

出发,组织有趣味的游戏,讲故事,或者用一个能激发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时要保持学习兴趣 ①重视教具、学具、多媒体手段,让多种感官参入活动之中。 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会轻松愉快。 ③创设良好情境,通过富有启迪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3)练习新 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形式新颖,有趣味性。低年级练习可采用游戏活动:如运动会、打数学扑克、比赛、开火车等。高年级主要靠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活 活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学生都寻找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表面上是课程内容活、经验活、情境活,实质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双方潜能的开发,个性张扬,意味着经验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精神感召。 1.教学方法活 要多种方法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做到用时最少,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整体优化,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面向全体,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8.《呼风唤雨的世纪》人教部编版 精读引领课 8《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章采用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出了20世纪人类利用科技取得的非凡成就;为了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文章还运用设问、引用等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发现、发明”等词语。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简洁的表达特点,学习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他就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坐端正,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师:知道什么是“世纪”?(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连续的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谁? 生: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孙悟空、妖魔鬼怪…… 4.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我们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当然是人类 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 生齐: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那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边读边想,画出相关句子,简单写下你的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总结及习题

? 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 1.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折射率的大小与介质的密度无关. 2.由n = v c 知,当光从真空射向其他透明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 1.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①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 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 . ②表达式:2 1sin sin θθ=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3)折射率: ①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的正弦与 的正弦的比值. ②定义式:n =2 1sin sin θθ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③计算式:n = v c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是光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n >1). 2.全反射 (1)发生条件:①光从 介质射入 介质;②入射角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光.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 n 1 . (4)应用: ①全反射棱镜; ②光导纤维,如图所示. 3.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光的现象. (2)色散规律: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即紫 光偏折得更明显.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 光的偏折最大, 光的偏最小.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为复色光; 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 ; 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 .

《光电效应》教案

光电效应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规律及光子学说. 2、了解光的量子性,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对实验事实加以解释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当理论与新的实验事实不相符时,要根据事实建立新的理论”——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思想. 二、教学用具:光电效应演示器,应急灯,紫外线灯,X射线管,感应圈,灵敏检流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 四、课堂总体设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演示实验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演示现象的观察,得出光电效应的规律.通过对经典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分析新的事验事实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在研究光的本性过程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由于前面几节内容已经涉及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单回顾)自从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后,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了完善的地步.可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又给光的波动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并且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的规律弄清为什么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二)新课进行. 1、介绍实验装置——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这一阶段介绍什么是光电效应.从演示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为下面的研究光电效应规律作准备. 介绍一下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分别介绍锌板、铜网、高压电源、检流装置,一边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整个装置的示意图) 介绍装置后画出装置示意图——将具体的较复杂的实验装置变为简明的板画,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对实验事实的进一步分析. 问题1:把高压电源接通,检流装置接上,为什么检流计不发生偏转? (电路还处于断开状态.锌板和铜网之间.中间是空气,不能导电.) 问题2:现在让我们用紫外线照射锌板,(介绍紫外线灯,用紫外照射锌板,检流计指针偏转).观察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看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出现了电流.) 问题3:分析电流可能是哪种原因产生的? (可能是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也可能是紫外线使锌板飞出了电子.) 教师用铜板代替锌板,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这样,排除排除了空气被电离的可能性. 通过实验现象总结: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飞出了电子,这种物体在光照下有电子飞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在光照下从物体中飞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电路中的电流叫光电流. (板书:光电效应,光电子,光电流)(板画:光电效应的形成过程) 2、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 用应急灯的可见光照射锌板,而后用X射线照射锌板,由于用可见光照射时无电流,用X 射线照射时有电流.指出:可见光频率较低,不能发生光电效应,X射线频率较高,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光电效应_物理 1、引入:幻灯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得主照片与简介) 光电效应最先由赫兹发现,他的学生勒纳德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卓有成效并获190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从理论上成功解决光电效应面临的难题并因此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精确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并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奖前赴后继,三十年努力求索,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通过展示光电效应的三个物理学奖项引起学生对光电效应一探究竟的学习动机)(2’) 2、视频演示实验: X 光照射锌板演示光电效应现象。观察现象,通过阶梯形、逻辑性提问引发思考。提问如下: 1 :这个是什么仪器?(指着验电器问) 2 :这个仪器有什么用? 3 :现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说明了什么? 4:那么验电器为什么带电呢? 与之前弧光灯不照射金属箔不张开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正是因为弧光灯的照射,锌板发射出电子自身带上了正电。(此处可设问这种现象与静电感应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光电效应现象,从而引出光电效应概念: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 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学生将了解并可以识别光电效应)光电 效应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有很多科学家对这个现象进行了研究,包括上面三位诺贝尔物理 学奖得主,那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探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呢?(5’) 提问:我们从初中开始以及高中三年学过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有哪些?(控制变量法,对比试验,转化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要探究光电效应,首先需要让光电效应再生,也就是需要光电效应的发生装置(比如上述弧光灯照射锌板就是一个发生装置,但要定量探究还须改进)——>光电效应 现象看不到摸不着,必须转化为可测量的量去研究它(转化法)——>光电效应既然有电子发射出来,那么可以从电子的角度去研究,与电子有关的量有什么呢,比如电流,如果要研究电流, 就必须要有一个电路。好了,这是我们的推断,那么接下来我们去看看由于对光电效应卓有成效

(完整版)如何上一节好课

如何上一节好课 从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听其他老师上课,我都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应该要怎样才可以上好一堂课呢?如果这节课换成我去上,课堂上的氛围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不会也一样的好呢。但是事实证明,有很多东西都是学不来的,教学经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在听课的过程当中,任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很自然的进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的进度安排也很合理,先是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力的合成,之后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然后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两个力的合成,最后进行课堂的小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就算我不是教物理的老师,但是我也深深的陶醉在其中了。 之后任老师开的讲座也进一步向我们讲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备课,有效的选题以及有效的讲评。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的改变,教学的方式也要随之更改,我个人认为,要上好一节课,要从备课、上课、反思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准备 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觉得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够上好课,但是想要上一堂好课,前提就必须要备好课。 通过平时上课与听课,我觉得了解学生与研读教材同样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就会比较稳定,但是我们上课的对象——学生,却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是一群发展的人。教师对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来展现的。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1)全面了解学生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

浅谈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课的探究性学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着按照语文的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的思路,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中,力求内容的完整、系统和准确,注重的是内容是否符合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思维是否严密,某一个知识点在语文学科中的位置,是否为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较少考虑学习内容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也就是说较少考虑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否是主动的、必需的、恰当的,对于学生自已来讲,认知能力的发展、基础知识的把握有着怎样的意义等。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是终身发展所必要的,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因此,在《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问题很简单,如果语文,当然不仅仅是语文而是所有学科,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有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语文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想象的问题出发,让语文问题、语文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与学生已经了解的或学习过的语文知识相关联,特别是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语文知识相关联,使学生在语文世界里有了可供他们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质就是探究性学习。 进行探究式学习,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去探究 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而教师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教学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创造—种“对话情景”。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语言的探讨与交流,而主要是指师生间平等的心灵的交流。现代教育论也特别强调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1.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要尊重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打骂和侮辱学生,不能用语言和行为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尊重和信任他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觉得学习是快乐的?那就是“我成功,我快乐”,要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多采用表扬的武器,要真心实意地相信学生能学好功课。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哪怕是一点点的,也往往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督促他们大幅度的进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便说明了这一点。 针对后进生思维启动迟缓、起点较低、跨度较小、遗忘较快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低起点、小跨度”的教学方法,是转化后进生的成功之路。“低起点”就是把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水平上。“小跨度”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实际与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间搭好台阶,使学生经历一个从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总结材料及习题

?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

1.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①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 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 . ②表达式:2 1sin sin θθ=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3)折射率: ①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的正弦与 的正弦的比值. ②定义式:n =2 1sin sin θθ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③计算式:n =v c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是光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n >1). 2.全反射 (1)发生条件:①光从 介质射入 介质;②入射角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光.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n 1 . (4)应用: ①全反射棱镜; ②光导纤维,如图所示. 3.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光的现象. (2)色散规律: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即紫 光偏折得更明显.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 光的偏折最大, 光的偏最小.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 恒定. (2)杨氏双缝干涉①原理如图所示.②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a .单色光:若路程差r 2-r 1=kλ(k =0,1,2…),光屏上出现 ; 若路程差r 2-r 1= (2k +1) 2 λ (k =0,1,2…),光屏上出现 . b .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③相邻明(暗)条纹间距:Δx = λd l . (3)薄膜干涉 ①概念: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互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 条 纹. ②应用: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还可以做增透膜. 2.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 区域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波长差不多时,光才能发 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各种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 ,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 不同.用白 光做衍射实验时,中央条纹仍为 ,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 . ③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盘后,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 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 (4)衍射与干涉的比较

光电效应教案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 一、教学目标 1.应该掌握的知识方面. (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 (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 3.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是(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教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光的波动理论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光的有些现象波动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请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演示实验. 将锌板与验电器用导线连接,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锌板附近,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 边演示边提问:紫外线灯打开前后,验电器指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金属表面,金属失去了电子导致验电器指针张开一角度.明确指出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表面,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照射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说明: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紫外线照射锌板飞出电子时锌板带正电,在锌板附近形成电场又将电子吸附回去.锌板电势升到很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电子达到动态平衡,很难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地张开. 2.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 以上实验改用很强的白炽灯照射,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的发生一定是有条件的,存在着一定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 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上,金属板A和K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五个标准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也慢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是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就效率面而言, 是指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 效率, 其中包括了对于好的、中等的、有困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效率;其次, 是效率的高低, 如果没有效率, 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 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一堂课中不管老师表演的多么卖力, 课件制作的如何花哨, 而大多数学生却魂不守舍, 昏昏欲睡, 脑袋中一片空白, 那么这就是一节极其失败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在课堂上有师 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有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面面俱到, 有的老师开玩笑说在哪里咳嗽都写上去了, 然后上课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教案本一字不落的照本宣科, 不 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所补充, 有所删节, 适当发挥。这样的课既枯燥无味, 无实质内容,又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效果。 四是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 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 出的毛病就是过度准备, 这样教师很辛苦, 学生很兴奋, 到了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东西 背一遍, 表演一下, 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近年来科技的进步, 学校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 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背投电视或 大屏幕, 一到公开课就一定要有课件, 学生就一定很活跃, 却忽视了该节课的教学目 的和教学效果。一节课下来, 花花绿绿一大片, 教师的任务就是点点鼠标, 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红火热闹, 大量的内容一闪而过, 脑袋里却是空空如也。一言概之: 老师学生都处于非正常状态, 简直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有的老师戏噱说多媒体变成了“倒霉体”。 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课堂有 其自身的价值, 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 要有相互的交流, 相互的讨论, 相互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相互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 上课时, 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 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精讲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 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执教华应龙 (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小组活动后交流) 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边 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 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 (学生思考片刻) 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 (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 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光学考试题汇总1

一、填空题(40分,每小题4分) 1.光的相干条件为 频率相同 、 振动方向相同 和 相位差恒定 。 2.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孔距离为0.45mm ,孔与接受屏幕的距离为1.2m ,测得屏幕上10 个纹之间的距离为1.5cm ,则对应的光源的波长为 6250o A 3.分解波列的方法有:(1)_____ 分波前法 __(2)____ 分振幅法 _ 其常见实例有(每种类举例2个):___分波前法:杨氏干涉和洛埃镜干涉____ ______分振幅法:薄膜干涉和迈克耳孙干涉______。 4.把直径为D 的细丝夹在两块平玻璃砖的一边形成尖劈形空气层(如 图),在钠黄光(λ=0.5893μm )的垂直照射下形成如图上方所示的干 涉条纹,则D= 2.36μm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反射镜移动了0.33mm ,测得条纹变动了192 次,则此光波的波长为 3.438m μ 6.在迈克耳孙干涉中,当1M 与'2M 靠得较近且平行时,其干涉条纹 的形状为 同心圆环 ,当1M 逐渐向'2M 靠近时,条纹 将变得越来越 疏 (填疏或密);当1M 与'2M 靠得较近,并存在小夹角时,其干 涉条纹的形状为 等间隔的平行线 。 7.测的牛顿环从中间数第五环和第十五环的半径分别为mm 7.0和mm 7.1,则透镜的曲率半 径为 381mm (设光波波长为m μ63.0)。 8.光的衍射可分为 菲涅耳衍射 和 夫琅禾费衍射 两大类。 9.在多缝夫琅和费衍射中,单缝衍射因子的作用是:__影响强度在各主级强之间的分配_ 。 10.光栅性能的主要标志有_ 色散本领和色分辨本领 ___ ,它们 分别与光栅常数d 、缝数N 和衍射光谱的级数j 的关系为 色散本领与光栅常数d 成反比,与衍射光谱的级数j 成正比,与缝数N 无关 ; 色分辨本领与衍射光谱级数k 和缝数N 成正比;与光栅常数d 无关。 11.设三角棱镜的顶角为60°,折射率为 则最小偏向角为 30°, 此时入射角为 45 。 12.凹面反射镜的半径为40㎝,其焦距为 20cm ,物距为___30cm _____成放大两 倍的实像。 13.望远镜的分辨本领与望远镜的直径有关, 物镜 直径越大,分辨本领越 高 。 14.(3分)显微镜由焦距较__短___的物镜和焦距较__长____的目镜相隔一段距离组合而成。 15.若空气中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会聚于其背面的顶点上,则此透明体的折射率为 2 ;一眼镜的度数为200,则其光焦度为 2D 、焦距为 0.5 16.一列光波从空气(折射率为1.00)射入玻璃(折射率为1.50),其布儒斯特角大小约为 570 ;正入射时,其光强反射率为 4 ,光强透射率为 96 。 17.某透明介质对空气的临界角等于45°,那么光从空气射向介质时的布儒斯特角等于____54°44′_。 18.已知日地距离约为km 8 105.1?,要求分辨太阳表面相距20km 的两点,望远镜的口径至 少要 5.0 m 。 (太阳发出的光波的平均波长为550nm)。 19.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通过两个主截面夹角为300尼科尔棱镜,则出射光的强度为 3I 0/8 。

高中物理_光电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电效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实验现象。 理解光电效应中极限频率的概念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知道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理解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对光电效应现象和规律的解释。 教学用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日光灯、毛皮、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播放微视频,介绍物理学史上对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之争。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光电效应现象 教师活动: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将锌板与验电器连接。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锌板接触,使锌板和验电器带上负电。

用日光灯去照射锌板,请学生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 用紫外线灯管去照射锌板,请学生观察验电器指针偏转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结论:由于紫外线灯管照射锌板,使原本带负电的验电器指针偏转夹角迅速减小,说明锌板迅速逸出电子。这种由于光的照射而使金属逸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极限频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的演示实验,比较日光灯与紫外线的区别,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活动:回想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思考日光灯与紫外线的区别,总结其中的规律。 结论: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2)光越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 教师活动:介绍光电管构造,原理,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中的电路。需要让学生明白,电流表指针偏转,表示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指针偏转越大,表示光电流越大,即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介绍完毕后用光电效应演示仪演示光强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高中物理第四章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导学案教科选修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目标定位] 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能说出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2.能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会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对于给定的光电阴极材料,都存在一个截止频率ν0,只有超过截止频率ν0的光,才能引起光电效应. (2)光电流的大小由光强决定,光强愈大,光电流愈大.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中产生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 s. 想一想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为什么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答案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锌板上的电子飞出锌板,使锌板带正电,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也会因而带正电,使得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式:hν=12mv 2 +A.其中A 为电子从金属内逸出表面时所需做的功. 想一想 怎样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答案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中的hν是入射光子的能量,逸出功A 是光子飞出金属表面消耗的能量,12mv 2 是光子的最大初动能,因此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符合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质:光现象――→转化为 电现象. 2.光电效应中的光包括不可见光和可见光. 3.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光电子,其本质还是电子.

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

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 杜春明(淮阴商业学校江苏淮阴223300)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成为共识。只有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有限的课堂45分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5分钟;课前设计;教学实效;学法指导 随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有限的课堂45分钟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精心进行课前设计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 1.1明确教学点 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并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教学点一是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识的结合点。二是能力点,主要指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三是非智力因素点。以上各点必须明确、到位。 1.2把握好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在保证完成教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课堂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应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二是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典型性、类型性,避免重复。三是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脚等各部位的活动量,包括师生双边活动和学生多边活动。 1.3处理好教学的度 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三度:一是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大纲、教材习题反映的程度,考虑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目前国内流行的按会计要素来讲述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体系安排,往往使刚刚接触会计学的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根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这部分内容宜变更为按企业基本经济业务发生的本来面貌,即按资金筹集业务、物资采购业务、产品生产业务、商品销售业务、期末账项调整业务、利润计算及其分配业务等来展开。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主线,来讲授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便于学生领会复式记账原理的运用过程,还有助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施行。二是密度,容量大则密度大,反之则小,必须做到疏密有致。三是速度,教学点难而学生不易接受,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加快。教学过程应该快慢相间,要作“变速运动”。 1.4指导学生用好课前五分钟 课前五分钟是上课的预备时间,有些教师忽略了这段时间,没有注意指导学生利用好课前五分钟。导致学生在课前五分钟里吵笑、追打或阅读课外报刊等,待到上课铃响,教师站在课室门外时,才匆忙翻找课本或其它学习用品,准备上课。这样,上课后几分钟甚至相当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率也就低了。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前五分钟,指导学生用好课前五分钟: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好上课的各种学习用品,回忆、复习前面的知识,或者简要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 征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堂好课应具有的四个特征 1、好课有德 研究课堂教学,从前通常总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每位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让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的“有德”是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他们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一些学科教学的问题是:“教书”才是根本,“育人”是教书的副产品,学科教师在课堂评价时更多关注知识,关注解答的对错,考试是优还是良。其实,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细心地去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犹如春雨润物,让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在每节课的活动中得以成长。 2、好课有效 上你的课之前与课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怡情广识,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

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 3、好课民主 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有时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学生随时会暴发出很多出乎意料的问题和点子,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学生之间经常由于认识发生分歧而产生争论。有些学生的发现甚至是教师始料未及的,有时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有时学生活动太专注于自己而难以静下心来……教师怎么办每一节课总有课堂教学目标,此时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教师在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要始终明确预定的目标,从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即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及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时怎样匡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了本次的学习任务,等等,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这就是教师的一权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强目标意识。 4、好课求真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捣蛋、有行为偏差。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