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管理}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和

{安全生产管理}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和

{安全生产管理}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和
{安全生产管理}三篇食品安全事故和

{安全生产管理}三篇食品

安全事故和

第三篇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

应急处置

一、食品安全事故相关概念

1.食品

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安全

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食物中毒

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食源性疾病

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5.食品安全事故

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二、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术语

1.食源性疾病(foodbornedisease):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

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和食物污染造成的疾病。也包括食源性传染病。

2.食源性感染(foodbormeinfection):因摄入被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3.食源性疾病散发(foodbornediseaseoutbreak):单个病例因罹患某种食源性疾病的事件,或两个及多个病例在时间地点的分布及病例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的单个事件。

4.食源性疾病爆发(foodbornediseaseoutbreak):因摄入相同食物而出现两例或两例以上症状相似病例的事件。

(二)食源性疾病分类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因摄入含有一定数量的食源性致病菌或细菌毒素(如沙门氏菌、肉毒毒素等)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感染或中毒性疾病。

2.病毒性食源性疾病:因摄入含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如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的食物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3.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因摄入含有一定数量的感染性寄生虫(如广州管园虫、旋毛虫等)的食物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4.化学性食物中毒:摄入某种化学毒物污染,或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产生或误用某种化学毒物(如亚砷酸盐、钡盐等)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5.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摄入被某种真菌毒素污染(如呕吐毒

素、3-硝基丙酸等)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6.有毒动物食物中毒:摄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物(如河豚鱼、有毒贝类等)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7.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摄入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物(如毒蘑菇、菜豆等)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三)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的结果。

(四)食源性疾病的判定

1.定义:依据流行病学、卫生学、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的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食源性疾病进行技术判定。

2.包括:

(1)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的判定

(2)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判定

(3)食源性疾病病因食物的判定

(4)食源性疾病病因的确定

3.总之:公共卫生与相关技术专家可以依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特点、主要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同类事件的国内外经验,综合判定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事件、病例及病因。

(五)食源性疾病的处理

1.调查:食源性疾病散发、爆发事件的初期,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

2.患者的急救

3.报告:及时报告相关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

4.停止:立即停止食用可疑致病食物。

5.检验:采集的患者生物标本,尽快送检。

6.隔离:对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携带者及密切接触者可采取留观、隔离等控制措施。

(六)食源性疾病致病食品的处理

1.检验:采取可疑致病食品标本,尽快送检。

2.保护:及时保护现场,停止销售并封存尚未出售的致病食品或可疑致病食品。

3.追回:立即追回已售出的致病食品或可疑致病食品。

4.销毁:立即对致病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依法销毁。

(七)食源性疾病事件场所的处理

1.根据:根据事件的规模、可疑致病食品被污染毒性物质的性质,对事件场所采取必要的卫生处理。

2.人员:对已经感染并造成食品污染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或发现携带可经食品引起疾病传播某种病原体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从事的相关食品加工制作活动进行必要的限制。

3.调离:被调离的食品从业人员,在确认其符合有关尽快标准,对食品安全不构成危害时,才可恢复相关工作。

三、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foodintoxication)定义:

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

2.根据中毒的食品,食物中毒可分为五类:

(1)细菌性(感染型、毒素型)

(2)真菌性

(3)植物性

(4)动物性

(5)化学性

3.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食品生产、运输或保存等环节卫生管理不当,造成食品被微生物或其它有毒物质污染;

(2)食品消费者因缺乏相应知识或鉴别能力,误食有毒动植物;

(3)违法使用工业原料或其它含有毒物质的原料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4)在食品中进行人为投毒。

4.流行病学特点

群体性食物中毒有下列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潜伏期短,发病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

(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

(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

(6)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

5.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患者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中毒的病因根据实验室结果确定:(1)中毒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所有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但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可由三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

6.各类食物中毒的特征及防治对策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又分为两种类型:

1)感染型: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

2)毒素型:由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与不同区域人群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美国多食肉、蛋、糕点,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最多;日本及我国沿海地区喜食生鱼片及海产品,副溶血孤菌食物中毒多见;我国内地食用畜、禽肉、禽蛋类多,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在细菌性中毒中占首位。

2)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5-10月)气候炎热的季节,其原因是气温高适合细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炎热季节人体肠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2009年我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段是三季度(9起),占全年发生的47.37%。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但一般病死率较低,恢复快,预后良好。

8.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

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预防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1)防止食品污染。对污染源的管理;严防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被病原体污染。餐用具容器、砧板、刀具严格生熟分开,严格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生产场所、厨房、食堂要有防蝇、防鼠设备;严格饮食行业和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制度。

(2)控制致病菌繁殖及其毒素的产生。加工前低温保存、加工后阴凉通风、尽量缩短存放时间。

(3)彻底加热杀灭细菌及破坏毒素。肉类切块不宜太大,中心温度要达到80度,持续40分钟。蛋类要彻底煮熟。

(4)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食未经合理烹调制作的食物;应特别重视罐头食品、腊肠、火腿、发酵豆、面制品的风险监测。

(5)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报告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应及时调查、分析、制定防控措施,及早控制事态发展。

9.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食入真菌性中毒食品(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随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不同而异。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真菌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

(1)真菌毒素中毒发生的特点

1)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

2)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工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

3)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对机体不产生抗体。

4)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要一定的温度,因此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波动性等流行特点。

10.植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植物性中毒食品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

显,多散在发生,发病率较高。植物性中毒食品包括以下三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

2)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

3)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

(1)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

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发芽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中毒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主要。

1)菜豆中毒

目前发现来自植物性食品的有毒蛋白质包括血凝素和酶制剂。其中血凝素是某些豆科、大战科蔬菜中的有毒蛋白质,这类毒素已发现10多种,包括蓖麻毒素、巴豆毒素、相思豆毒素、大豆凝血素、菜豆毒素等。有人对菜豆进行有效的热处理能破坏凝血素,但加热到80℃时显示毒性更大(是生食物的5倍),这可能是许多爆发菜豆中毒都是烹调加工方法不当引起的。

诊断:

A.有食用未加热透的菜豆史

B.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

C.排除其它可疑中毒食品

D.检测剩余菜豆中的植物血凝素水平

2)豆浆中毒

多见于集体食堂,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食堂,有害物质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皂素等。

诊断:

A.饮未加热彻底的豆浆

B.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

C.排除蜡样等孢引起的食物中毒。

D.豆浆脲酶含量有诊断参考价值,脲酶含量60mg/kg时可引起儿童中毒,当含量达到200mg/kg时可引起成人中毒。

3)发芽马铃薯中毒

A.进食发芽马铃薯史

B.临床表现有咽部、上腹部烧灼感和急性胃肠炎症状。

C.马铃薯中龙葵素定性阳性可作诊断参考。

4)毒蘑菇中毒(毒蘑菇毒素)

临床症状:速效、长效有所不同

A.速效:2小时,呕吐、腹泻、昏迷、视觉混乱、流延、

出汗幻觉。

B.长效:4—8小时,腹泻、腹绞痛、导致肝肾功能障

碍(经常致命)。

C.尽早排除毒素非常关键,强调及时催吐、洗胃、导泻、

灌肠。

(2)物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不同植物

增加相关的知识,如:菜豆、豆浆要彻底加热煮熟后食用;不吃发芽土豆;不要采摘、购买自己不认识的蘑菇等。

11.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或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

近年,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贝类中毒和鱼胆中毒。河豚鱼中毒、贝类中毒、鱼胆中毒多是以家为主的散性发生,而且除高组胺鱼类中毒外,尚无解毒治疗方法,仅仅是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1)动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

主要包括: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2)病人的潜伏期和特有的中毒表现;

3)形态学鉴定资料;

4)必要时应有实验室诊断资料,对中毒食品进行检验的资料;

5)有条件时,可有简易动物毒性试验或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12.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不明显,发病率、病死率一般都比较高。化学性中毒食品包括以下四种:(1)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

(2)误为食品、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3)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4)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

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

(1)发病与进食含有毒化学物食物有关;

(2)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进食量大者,发病时间短、病情重

(3)发病常有群体性,可找到同食某种食品的病史,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4)发病者常无地域性、季节性、亦无传染;

(5)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材料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

13.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判定原则

(1)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特点,确认中毒由食物引起;

(2)临床表现符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3)中毒者的剩余食物中检出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的有机磷农药;

(4)全血胆碱脂酶活性低于70%;

(5)有条件时,可测定中毒者呕吐物或胃内容物有机磷农药含量。

14.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判定原则:

(1)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2)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

(3)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限量的亚硝酸盐。

(4)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

15.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

1)加强对有毒化学物的监督管理,禁止生产、经营、销售毒鼠强、氟乙酰胺等有毒化学物。

2)防止有毒化学物污染食品,定期监测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水平,进行危险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预警。

3)把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4)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不要滥用、误用有毒化学物。

四、食品污染(foodcontamination)

(一)食品污染定义

1.食品污染

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1)食品污染的原因

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食物污染可分为生物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

(2)食品污染分类

食品污染分为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三类。

1)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

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多见于南方多雨地区,目前以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余种,不同的霉菌其产毒能力不同,毒素的毒性也不同。与食品的关系较为密切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毒素等。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后,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霉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人类的中毒。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而且霉菌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是很多的,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控制这些条件,可以减少霉菌和毒素对食品造成的危害。

2)生物性污染包括

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A.食品原料的污染:食品原料品种多、来源广,细菌污染的程度因不同的品种和来源而异;

B.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C.在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食品的细菌污染指标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几种。常

见的易污染食品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葡萄球菌、芽胞杆菌与芽胞梭菌、肠杆菌、弧菌和黄杆菌、嗜盐杆菌、乳杆菌等。

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

②寄生虫(包括虫卵,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间接或直接污染食品)

③昆虫(甲虫、螨类、蛾、蝇、蛆)

④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

3)化学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品添加剂中的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等;用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有些人工合成色素也具有很强的毒性。

4)化学性污染原因

化学性污染是指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在农田、果园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是造成粮食、蔬菜、果品化学性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污染物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然后进入鱼虾体

内。农民在马路上晾晒粮食,容易使粮食沾染沥青中的挥发物,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滥用食品添加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等也是引起食品化学污染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有农药的污染和工业有害物质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国的化学农药品种约1400多个,作为基本品种使用的有40种左右,按其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等;按其化学成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砷、有机汞、氨基甲酸酯类等。另外还有氯化苦、磷化锌等粮食熏蒸剂。农药除了可造成人体的急性中毒外,绝大多数会对人体产生慢性危害,并且都是通过污染食品的形式造成。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农药,喷洒作物而直接污染食用作物;二是植物根部吸收;三是空中随雨水降落;四是食物链富集;五是运输贮存中混放。几种常用的、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农药品种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业有害物质及其他化学

物质主要指金属毒物(如有甲基汞、镉、铅、砷、N-亚销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等。工业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生产设备、工具的污染,食品运输过程的污染等。

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恶英、三氯丙醇等

②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溶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酒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⑤掺假、造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5)物理性污染

主要来源于复杂的多种非化学性的杂物,虽然有的污染物可能并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但是严重影响了食品应有的感官性状和或营养价值,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有:

①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如粮食收割时混入的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及苍蝇等;

②食品的掺杂使假,如粮食中掺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掺入大量的糖等;

③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污染。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如小麦粉生产过程中,混入磁性金属物,就属于物理性污染。其另一类表现形式为放射性污染,如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特别是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用食品中放射核素的含量可能超显著地超过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该核素比放射性。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经过生物圈进入食品,并且可通过食物链转移。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污染有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降沉物的污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物的排放的污染;三是意外事故泄漏造成局部性污染。

食品的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人们常常往食品中投放各种添加剂,如防腐剂、杀菌剂、漂白剂、抗氧化剂、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等,其中不少添加剂具有很强的毒性。

(3)食品污染危害

食品污染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大问题。防止食品的污染,除了个人要注意饮食安全外,还需要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处置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公司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要把好生产加工源头。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各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应急处理各项工作。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制定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协调好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等部门的协助。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企业产品投诉热线96211,并向社会公示,欢迎广大消费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二)企业自觉接受质监、卫生、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检),做到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决不弄虚作假欺骗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认真整改。 (三)公司成立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1、负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依照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组织生产,合法经营,做到企业诚信、自律,不违法、不违规、不制假、不售假。 2、负责教育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以人为本,顾客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合格、优质乳品,让广大消费者喝上"放心奶"。 3、负责实施"科技兴奶、科技兴企",加强全员专业培训和现代化基础设备设施(加工、检测、冷链、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产业化水平,为生产安全、优质乳品打下坚实基础。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1.目的: 针对有关公司产品发生重大异常或客户抱怨、或公司产品遭恶意破坏时及技监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执法部门抽查本公司产品的信息反馈,采取紧急应变处理措施,并及时处理以降低公司损失,维护公司形象,避免由于时间延误而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2.范围: 2.1产品重大品质异常或违反法令规定,经政府或民间消费团体所提出,对公司之经营有重大影响者。 2.2技监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国家监督执法部门抽查本公司产品的不合格信息反馈。 2.3消费者无理要求,依【客诉处理程序】无法结案,经判定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者。 2.4媒体的负面报导。 2.5公司产品遭恶意破坏之事件﹐与消费者发生的严重纠纷或中毒事件。 2.6 厂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员工工伤\厂内食物中毒事件\水灾\火灾) 2.7 其它重大事件﹑产品批次性不良或意外事件并可能导致扩大之事件。 3.定义:无。

4.权责: 4.1紧急应变作业小组:成员为总厂长、品保部﹑生产、储运、法务等功能之主管及相关部门之主管,并由总厂长指派一人为召集人,负责紧急应变处理作业之联系、协调、进度掌控及回收作业。 4.2发言人:由总厂长指定,负责于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讨论后,将决议事项于7日内向政府或民间消费者团体或媒体说明,或以专函回复。 4.3 储运部门:有重大异常之产品销售地点确定及产品隔离。 4.4品保部门: 负责不合格信息的接收﹑呈报﹔协助追查原因、提报改善建议、追踪确认改善之执行;及依公司【产品召回作业程序】执行回收作业。 4.5责任部门:负责追查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及确实执行。 5.内容: 5.1 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或产品发生重大异常时,承办单位应详细了解状况,并汇总有关信息资料及相关部门之意见﹐报告给品保部。品保部应于4小时内呈报总厂长. 如属紧急情况则需召开“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商订处理措施。 5.2处理原则如下﹕ 5.2.1产品重大异常之意外事件或遭人为恶意破坏时,于紧急应变作业小组会议提出检讨,确认处理办法,由发言人于7日内对外界说明回收处理作业,并开始执行。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报告流程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与报告流程 1 总则 为加强对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司员工生命与财产安全,制订本应急处理与报告流程。 2 应急原则 2.1 应急处理应先救人、后救物; 2.2 应急处理应先控制、后抢救; 2.3 应急处理应边抢救、边报告; 2.4 应急报告应谁主责、谁报告; 2.5 应急报告应谁在场、谁报告; 2.6 应急报告应谁发现、谁报告。 3 紧急事件分类 3.1 人身伤害事故:导致人员身体或健康受到伤害的事故。 3.2 设备事故: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的事故。 3.3 交通事故:车辆在道路上因行为人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含第三方)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3.4 灾害事故 3.4.1 火灾事故: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事故; 3.4.2 自然灾害事故: 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事故,如火灾、洪灾、风灾、地震、冰雹等灾害。 3.5 失窃事件:指公司财物发生被盗。 3.6 经济损失事件: 3.6.1 现金、有价证券、重要文件资料、机台设备及零配件、工具、用具等遗失; 3.6.2 生产物资、零配件、工具、用具、办公器材等非正常损坏。 3.7 食物中毒事件:因食用有毒物质出现身体不良反应的事件。 4 应急处理能力 4.1 信息捕捉能力:对紧急事件信息及时感知、迅速捕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4.2 事件研判能力:对紧急事件信息分析并研判出事件真实情况和可能发展趋势; 4.3 语言表达能力:准确表述紧急事件信息和应急评估分析报告; 4.4 应急协同能力:快速协调各资源,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4.5 应急处置能力: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能够控制事态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完整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2、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及时报告原则 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对发生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3)处置与分析总结并重原则 认真落实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对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地区(港澳台)、跨国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3)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2017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预案。 2、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及时报告原则 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对发生的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 (3)处置与分析总结并重原则 认真落实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对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食品安全事故分级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地区(港澳台)、跨国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理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3)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食品安全事件。 (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件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消费者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报告制度 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主管部门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到有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捯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 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对事故延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3179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General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security incident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意外事故,以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以学校大局为重,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尽可能避免负面的影响。对出现的事故采取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公正合法地进行处理。 三、处理程序

(一)逐级上报原则 在校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堂任课教师(或当日行政人员及训练队教练)为第一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告知该班班主任教师,或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行政。再由学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逐级处理原则 1、事故发生不论第一责任人(当堂任课教师、当日行政值周人员)有无责任。都应做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处置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损失。 2、班主任教师做为班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事故第一责任人做好家长的安抚及事故的处理工作。若能够妥善处理的,且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学校将不予追究责任。若不宜处理的事件,请求行政人员协助处理。 3、包级领导得知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方法。及时了解事态的发展,并协助事故第一责任人解决相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4、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针对所发生事件及时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对所发生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并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校内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适用本制度。 三、宣传与预警 (一)加强宣传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宣传,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专题会议、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高风险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学校学生食品管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 3、应急准备和预防: 1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制度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四、事故报告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孙支鹏,副组长:鲁明,成员:李中涛、刘党生及全体班主任。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有关信息。 (二)报告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报24小时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做好记录,包括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监督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将核实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五、应急处置 1、查封扣押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 2、查封扣押可疑的污染或中毒食品、饮水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场所以及对可能受污染的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查清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来源及相关证明材料。 4、对查封扣押的食品及原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监督销毁;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本制度自2016年9月5日起实施。 蓬莱市小门家镇于家庄小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Xxxx食品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有效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我公司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公司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 1)负责食品安全报告的登记、上报信息反馈;2)现场调查;3)原因分析;4)采取控制措施;5)作出处置决定;6)撰写调查报告。 二、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报告 我厂设立食品安全报告专线电话:xxxxxx 一)信息收集 1、质量管理组应经常浏览国家、省、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及卫生、质检、药监等相关网站。及时收集有关食品安全信息。 2、收集市场反馈的本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二)、报告程序 1、各组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后,立即按要求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并进行登记,属于一般质量投诉的填写《客户质量投诉调查处理记录》,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提出初步

控制意见,立即报告主管,主管应及时作出反应。 2、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三)、报告时限 在知悉发生下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小时内报告食药监部门;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 三、调查与控制 一)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有关人员应当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下列措施: 1、协助卫生机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导致人身伤害人员组织救治; 2、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可疑中毒食品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不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3、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调查小组进行现场调查。 4、对食品安全事故不隐瞒、不谎报和缓报。 二)、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品安全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及其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用具。取得食品监督部门同意后及时清洁消毒。 为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扩散,按照《产品召回管理办法》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品安全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院内餐饮服务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适用本制度。 三、宣传与预警 (一)加强宣传 广泛深入开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宣传,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画、专题会议、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普及有关的卫生知识,提高食物从业人员和员工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警 1、加强日常监管: 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尤其是餐饮消费环节的高风险食品(冷、生食品)的日常监管,通过监管及时作出预警。 2、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医院食品管理部门举报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

3、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制度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接到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四、事故报告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分工见附件): 组长:贺平 副组长:王志勇 成员:林美莲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通报有关信息。 (二)报告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接报24小时值守制度,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应做好记录,包括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并立即向上级报告。监督人员赴现场核实情况,将核实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经初步核实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

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有限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1.目的 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规定出响应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取得指导和处置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紧急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和组织处理。 3.2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识别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配合制定必要的应急预案。在紧急事故中对食品安全等问题统筹和协调。 3.3销售部门负责认定为食品安全事故后,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工作。 3.4各加工厂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如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原因调查和分析,妥善处置涉及不安全产品和原料。 4.工作程序 4.1报告 报告原则:公司任何员工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告或越级报告涉及公司产品的食品安全事故。 4.2报告程序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公司各分厂、部门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分厂、部门主管领导不在时,可直接向公司领导报告,并由公司统一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任何部门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2.1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4.2.2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4.2.3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3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封存暂扣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产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分析、调查;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产品及其原料,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照《*****有限公司产品撤回程序》立即予以召回并销毁。5.责任追究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一、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根据公司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两大类: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和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1、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1) 重要信息系统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 1.1 通信线路和设备故障、主机(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各类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电源故障运行中断不能为超过80%(包括80%)的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间达4小时;不能为80%以下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持续等效服务中断时间达8小时。 1.2 系统(硬、软件)损坏或失窃,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以上者。 1.3 重要技术开发、研究数据损坏或丢失,或重要信息系统数据损坏或丢失,数据量在时间上连续超过48小时。 1.4 发生计算机程序、系统参数和数据被删改等信息攻击和破坏或计算机病毒疫情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正常服务达到上述的规定。 1.5 发生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随意侮辱诽谤他人、滥用信息技术等信息污染和滥用,网络地址和用户身份信息的窃取、盗用。 1.6 发生自然灾害性事件导致的信息安全事故。 2)产生的社会影响波及到一个或多个地市的大部分地区,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大负面影响,或损害到公众利益。 2、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1)重要信息系统遭受较小的系统损失; 1.1 通信线路和设备故障、主机(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设备(各类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电源故障运行中断导致不能为超过80%(包括80%)的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时间达2小时;不能为80%以下网络注册用户提供服务,持续等效服务中断时间达4小时。

材料3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食品经营管理制度 X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 二、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制度 (2) 三、索票索证制度 (3) 四、进货查验制度 (4) 五、召回制度 (5) 六、食品停止经营制度 (7) 七、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8) 八、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9) 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0) 十、食品经营过程和控制制度 (11) 十一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维修保养制度 (12) 十二、食品储存管理制度 (13) 十三、废弃物处置制度 (14) 十四、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5) 十五、销售记录管理制度 (17)

一、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食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创造一个有利食品质量管理的优良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们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内容 3.1公司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2公司员工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 3.3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 3.4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应悬挂营业场所内,以备检查。 3.5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晰无效。

二、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制度 1、目的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销售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3、内容 3.1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3.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做好登记, 3.3,每日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公司员工负责每日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3.4,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3.5,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3.6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存储,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备设施,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边环境卫生, 3.7,对损坏的卫生设备设施工具,应有维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3.8,各类检查记录必须完整齐全并存档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 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调查、核实。 应急处理小组:负责本项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相关责任的处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1)停止使用疑似有毒食品。 (2)采取病人有关样本,如呕吐物、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供有关部门检验。 (3)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病人进行零时紧急救助,立即通知120前往救护或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肠)、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同时要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1)保护好现场,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可疑中毒食品及食品原料。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2)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3)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4、协助调查 负责人及有关中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并要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餐饮服务单位要协助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卫生学调查。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5、事故责任追究。 对故意延保、谎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要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1.安全事故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与风险控制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业务风险
经理 导组 开始 1 接到事故报告并 纪录事故基本情 况 赶赴事故现场组 织救援 2 积极配合 上报安全生 产事故 D1 安全生产领 安全科 相关部门

事故基本情况纪录不 详细,会影响事故救 援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如果事故调查的过程 3 不按规范的程序进 行,就很难找到事故 发生的真正根源 审查 形成《事故调查 分析报告》
上报事故情况
配合工作
D2 公布事故 如果不严格追究相关 责任人的责任,不认真 总结事故教训,整改措 施落实不到位,就很难 审批 真正防范事故再发生, 企业安全生产仍然存 在安全隐患 6 监督检查整改措施 执行情况 落实整改措 施 审核 调查结果 4 追究相关责任人的 责任 5 总结事故教训并提 出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措 施 D3
结束

2.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控制表 安全事故处理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安全科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详细纪录事故单位、事故类型、事故时间、事故地点、事 D1 故伤亡情况等信息。 2.安全科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3.安全生产领导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包括勘察现场、收集资料、提取物证、 纪录证人证言、计算损失、进行技术鉴定等;安全生产领导组开展事故调查时应按规定的 程序和职权进行, 以保证事故调查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积极配合调查; 安 阶 段 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事故责任认定、对事故责任纴的处理建议及事故防范和整改 控 措施等;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应提交经理进行审查。 制 4.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界定责任程度并罗列其违法违规事实,按相关 程序和处理建议追究其责任。 5. 安全科应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及处理经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提交安全领导组审核 D3 和经理审批。 6.安全科应积极组织和落实整改措施,加大安全监督和检查力度,最大程度防范同类事 故再次发生。 应建 相 规范 关 D2 全生产领导组通过调查形成《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概况、
?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规 范
参照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文件资料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安全生产领导组、安全科、相关部门
? 经理、生产副经理、安委会成员、安全科长、安全管理人员、生产一线员工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一、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 三、职责: 经营负责人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四?、监测、预警及报告?: 4.1、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任何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五?、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5.1、当有信息显示本经营场所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 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 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并归档保存。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一、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1、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防止因过失,将不同品种的食品相混淆、杜绝二次污染。便于及时清理过期食品、防止将过期食品上市销售。 2、采购食品时,向制售者索取并核对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材料,留从复印件备查。查验食品标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制售者必须如实提供。定期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或送检。 3、配备相应设备和工具,对购进的食品进行检验。 4、不经销未取卫生许可证的生产者生产的食品。 5、对购进的食品,应按照采购食品的保存条件的要求进行储存,防止二次污染。 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经营人员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上岗。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健康证明过期的,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带重新进行健康体检后,再继续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检查身体的事情发生。 2、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 3、在岗员工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 4、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发现“五病”人员立即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登记。 5、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指甲常剪、头发常理、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6、员工的私人物品:包括:衣物、药品、化妆品、饰品、及其他物品,不得从放在经营区内,不得在岗期间处理个人卫生。 三、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1、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处置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公司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要把好生产加工源头。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各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应急处理各项工作。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制定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协调好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等部门的协助。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企业产品投诉热线,并向社会公示,欢迎广大消费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二)企业自觉接受质监、卫生、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检),做到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决不弄虚作假欺骗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认真整改。 (三)公司成立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1、负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依照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组织生产,合法经营,做到企业诚信、自律,不违法、不违规、不制假、不售假。 2、负责教育企业全体员工,树立" 以人为本,顾客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诚信第一" 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合格、优质乳品,让广大消费者喝上" 放心奶" 。 3、负责实施" 科技兴奶、科技兴企" ,加强全员专业培训和现代化基础设备设施(加工、检测、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产业化水平,为生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4、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运行。从生产的源头(原料验收、原辅材料采购)到加工(加工设备、工艺流程、成品检验、入库)直至市场营销终端(产品运输、销售网点),严格按规范操作,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做到环环扣紧,层层把关,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不准流入市场。 5、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食品标签标准和广告法规,把产品的真实属性、营养成份、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贮存方法与饮用方法等,全面如实的告知消费者,不做任何夸大、虚假的企业产品宣传,自觉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正、健康的市场经营秩序。 6、负责产品安全质量自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48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标准版本

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积极预防和有效处置校园意外事故,以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处理;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以学校大局为重,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原则,

尽可能避免负面的影响。对出现的事故采取积极主动、沉着冷静、公正合法地进行处理。 三、处理程序 (一)逐级上报原则 在校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当堂任课教师(或当日行政人员及训练队教练)为第一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告知该班班主任教师,或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学校行政。再由学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二)逐级处理原则 1、事故发生不论第一责任人(当堂任课教师、当日行政值周人员)有无责任。都应做为事故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积极主动、及时、有效的处置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损失。 2、班主任教师做为班级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事故第一责任人做好家长的安抚及事故的

处理工作。若能够妥善处理的,且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学校将不予追究责任。若不宜处理的事件,请求行政人员协助处理。 3、包级领导得知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方法。及时了解事态的发展,并协助事故第一责任人解决相关问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4、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人,针对所发生事件及时召开安全专题会议,对所发生事故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并将实施意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工作要求 1、哪个部门、哪个年级、哪个班级发生事件,就由相应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具体负责处理,其他部门相互支持,在校安全领导小组指挥下,共同配合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有效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一、领导小组及职责我厂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郭德奇成员: 郭明霞 职责: 1)负责食品安全报告的登记、上报信息反馈;2)现场调查;3)原因分析;4)采取控制措施;5)作出处置决定;6)撰写调查报告。二、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报告我厂设立食品安全报告专线电话:55664440 一)信息收集 1、质量管理组应经常浏览国家、省、市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及卫生、质检、药监等相关网站。及时收集有关食品安全信息。 2、收集市场反馈的本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二)、报告程序 1、各组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后,立即按要求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并进行登记,属于一般质量投诉的填写《客户质量投诉调查处理记录》,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记录》,提出初步控制意见,立即报告主管,主管应及时作出反应。 2、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 1 - 三)、报告时限 在知悉发生下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小时内报告卫生、质检、药监部门;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三、调查与控制

一)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后,有关人员应当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下列措施: 1、协助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救治; 2、企业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可疑中毒食品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3、积极配合卫生、食品监管部门调查小组进行现场调查。二)、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品安全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及其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用具。取得食品监督部门同意后及时清洁消毒。 为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扩散,按照《产品召回管理办法》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品安全的食品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的食品。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在食品监管部门监督下销毁。四、总结及预防 1)总结分析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汲取教训,认真反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整改,并提出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强培训,重点是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等,加强清洁消毒, - 2 - 避免加工过程交叉污染。 3)严格检验,做到不合格物料部投产、不合格品不下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韶山市五湖麻辣香干厂 - 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