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侵入岩类与第四纪火山岩类分期地质年代简表

中国侵入岩类与第四纪火山岩类分期地质年代简表

中国侵入岩类与第四纪火山岩类分期地质年代简表
中国侵入岩类与第四纪火山岩类分期地质年代简表

图面火成岩的划分精度和表示方法

对火成岩分为两大类,即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两大类火成岩分别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1)喷出岩(火山岩)类: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不同的表示方法:a,各时代的海相火山岩统一归入到其相应的地层中,属于各时代地层的组成部分,不做任何特殊的表示;b,前第四纪的陆相火山岩,仍归入到其相应的地层中,注记地层时代代号,但在地质体内绘制反映不同岩性的花纹符号。其岩性类型分为:酸性(为主)、中性(为主)、基性(为主)、碱性(为主),以及其中的“过渡型”(中酸性、中基性等)。c,对第四纪(含上新世N2 与

早更新世Q1p未分的)火山岩,考虑到第四纪火山作用反映了近代地壳的活动状况,与当今的环境地质、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建设和地热资源分布等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本图首次详

细划分出了6次火山活动期(以往只划分3次)。以玄武岩为例,按6个地质时代:N2Q 1 p、

Q 1

p、Q

2

p、Q

3

p、Qh和近代1000年以来,分别用地质代号β1、β2、β3、β4、β5和β6表示

基性岩浆在第四纪与近代的6次喷发活动。其他岩性:酸性岩类(λ)、中性岩类(α)和碱性岩类(τ)的分期方法同基性岩类(玄武岩)。

(2)侵入岩类:按岩性特征分为七大类:酸性岩类(SiO2>63%)、中性岩类(SiO252~63%)、基性(铁镁质)岩类(SiO245~52%)、超基性(超铁镁质)岩类(SiO2<45%)、基性-超基性杂岩类(包括蛇绿岩、类蛇绿岩及蛇绿混杂岩等)、偏碱性-碱性岩类和煌斑岩类(包括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按侵入体生成时代,从始-古太古代至新近纪,每个地质时期中都有相应的侵入活动存在。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轻图面负担、简化地质代号,也为了使岩体地质代号与地层地质代号明显区分开,本图不采用“地层代号右下角加侵入体岩性代号”的注记方法,而是仍然采用“构造-岩浆分期、分次”的代号注记方法。如,以花岗

岩(γ)为例:对于新太古代的花岗岩,不注记“Ar3γ”代号,而是注记“γ4

1”代号;

同样,中元古代早期(即,长城纪时期)的花岗岩,不注记“Pt 1

2γ”(或Chγ)代号,而

是注记“γ3

2”代号等等。关于地层时代与侵入岩构造-岩浆分期、分次的相互对应关系和

以花岗岩为例的地质代号注记,详见“表1”。从“表1”中清楚看出:对前寒武纪侵入岩类的分期比以往划分详细了,依据同位素年龄值、区域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和构造运动特点,

首次将太古宙岩浆侵入活动分为4期(γ1

1—γ

4

1)、元古宙分为7期(γ

1

2—γ

7

2)一一表

示在图上。

(以花岗岩与玄武岩为例)

岩石成因

火山岩形成原因 熔岩是因为在地球的内部有大量的熔岩,因为积攒时间很长而且能量很大所以就会从火山里爆发出来,就变成火山爆发,和熔岩,而熔岩在很长时间的分化和化学变质,就变成金子或钻石之类的物体。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较少,粘性小,流速大,酸性熔浆含有SiO2较多,粘性大,流速小。大面积的熔岩流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为熔岩被。熔岩冷凝过程中,由于岩石导热性和地表形态的差异,可形成波状熔岩、绳状熔岩、块状熔岩、熔岩瀑布和熔岩隧道等各种形态。熔浆可以是在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喷流出来,也可以是沿断裂溢流出来。熔浆的化学成分不同,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也不同。基性的喷出岩为玄武岩,中性的喷出岩为安山岩,酸性的喷出岩为流纹岩,半碱性和碱性喷出岩为粗面岩和响岩。喷出岩多具气孔、杏仁和流纹等构造。多呈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构。玻璃质的黑曜岩、珍珠岩、松脂岩、浮岩等喷出岩称为火山玻璃岩。广义的喷出岩包括各种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正常沉积物或熔岩物质. 化学成分SiO2 CaO MgO Fe2O3 FeO Al2O3 TiO2 K2O Na2O 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又称“火山岩”。喷出岩作为盆地地层中的特殊岩性,具有与天然地震、断层 活动时空分布的同一性以及原位沉积、时间标定等一系列特性。 狭义的喷出岩即指各种熔岩。熔岩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喷出地表后挥发分逸散的炽热熔融状态的岩浆,又称熔浆;一是指由熔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没有冷却的熔浆可以沿山坡或河谷流动,其前端多呈舌状,称为熔岩流。由于熔浆化学成分的差异,其粘稠性和流动速度亦不同,基性熔浆一般含SiO2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摘要: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典型的构造环境中花岗岩的数据及数学手段建立的一套判别方法,可以用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花岗岩;构造环境;成因分类;成分演化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的成因联系: 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构造环境由于物质组成、温压条件及构造变动的差异,岩浆在形成机制、混染程度、分异类型、运移过程和侵位方式及其以后的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也必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形成一定的岩石类型和岩浆岩组合。BarkerD.5.关于岩浆作用的基本假设反映了岩浆活动与大地构造作用的内在关系:(1)岩浆是由地慢或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没有一个长久的世界性的岩浆房存在。(2)熔化是动力过程的反映,热量不能聚集在一个很小的高温空间中,且仅仅依靠放射热能不足以引起熔融。因此,岩浆的形成有三种方式:(a)通过下部岩浆的热传导或者断裂、剪切、俯冲等作用的运移使岩石达到高温状态;(b)断裂抬升或贯入作用的降压过程;(c)变质作用中固相线较低的物质成分变化。(3)即使岩浆在进入地壳中用地质的时间尺度看是瞬时的,不同期次的岩浆作用(甚至是被改造过的)也将保留其化学特征川。这些基本假设明确地阐述了岩浆作用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前两条假设说明了大地构造作用对岩浆作用的限制性,第三条假设则说明了探索二者之间关系的可能性。PeiveA.B等人把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演化直接联系起来,将地壳的发展演化划分为大洋、过渡和大陆三个有序阶段。洋壳在俯冲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中受到改造,向过渡壳演化。在这一过程中,玄武岩通过局部熔融或者交代作用,在不成熟的过渡壳(如岛弧)中可以形成局部新生的花岗岩层,构成未来陆壳的“萌芽体”,其明显的特点是Na 2 O的含量大于 K 2 O的含量,反映了花岗岩层的新生性质和不成熟特点。斜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成熟过程中的产物,反映了洋壳物质不断被改造,并向陆壳逐步演化的过程。由斜长花岗岩化发展为大规模的钾长花岗岩化是过渡壳向陆壳演化阶段的突出事 件,K 2O和Na 2 O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使地壳走向最终的成熟阶段。这种新的认 识揭示了花岗岩在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并且明确了地壳演化中各个阶段的花岗岩种类及其性质,成为地壳演化不同阶段的直接标志。近年来Wiokham5.M.对东比利牛斯裂谷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花岗岩可以形成于大陆裂谷这一高温低压的构造环境。由于裂谷作用使地壳拉伸减薄,引起上地慢热物质的上涌,并使地壳物质发生部分重熔,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若干代表极高的地温梯度的凝缩变质岩系川。上地慢的热物质在裂谷环境中也可能直接参与了岩浆的混染改造作用,使地壳物质向过渡类型转化,形成拉张型过渡壳,由此何国琦等提出了地壳演化的五阶段模式闭。所有这些关于花岗岩与大地构造作用之间的关系的新认识,就是我们研究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进行花岗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的理论依据。 花岗岩的构造成因分类: 近代一些花岗岩学说都包含了一种假说,即花岗岩的形成与造山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关。从这一观点出发,传统的槽台学说认为,地槽褶皱回返或者造山运动的各个不同阶段可以形成一些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并将其分为同造山期花岗

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碎屑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确定矿物种类、形态、成分的方法 一、电镜扫描法 1.电镜扫描法的特点 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一般2000-5000倍),景深大,立体感强,制样简单。自1975 年开始用于石油地质。 2.电镜扫描法的原理 以扫描方式照射到实验样品的微区上,使样品产生各种不同的信息,然后分别收集和整理。 3. 主要应用 1) 观察微孔隙:普通显微镜对几十微米到几微米的孔隙不易研究,但是扫描电镜都可以做到。据国外研究,凡是>0.2微米的孔隙都能储油, 最近的研究发现0.1微米的微孔隙也可储油。 (2) 区别孔隙类型:原生、次生、孔隙全貌、溶蚀情况、裂缝、喉道分布 (3) 观察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方式 (4) 辨别胶结物 A. 粘土胶结 ?水云母-单体为片状、丝缕状、蜂窝状、羽毛状,集 合体为鳞片状、碎片状,蜂窝状,呈孔隙衬 垫,呈孔隙充填。 ?高岭石-假六方板状,集合体呈书页状;部分由长 石演变而来,一部分呈蠕虫状。 ?蒙脱石-单体为棉絮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蜂窝状, 呈粒间充填 ?绿泥石-单体为针叶状,集合体为鳞片状、玫瑰花 状、绒球状,呈孔隙衬垫 ?埃洛石-针状、棒状、管状,集合体呈细管状,常由 水云母和蒙脱石转化而来 ?凹凸棒石-单体为纤维状,集合体束状或无规则缠绕 B. 沸石 ?斜方沸石-薄板状,板厚2-5微米,板长20-30微米,有的呈细长板条状,晶面上可见到球状硅质小晶粒,集合体呈束状 ?片沸石-基本同上 ?方沸石-等轴 ?浊沸石-板状,短柱状,有解理,形态类似长石 C. 硅质 ?方英石-5微米左右的球体,注意与绿泥石区别。自生石英加大 D. 硫化物 ?黄铁矿-莓球状和八面体;代表PH=8-9还原环境 E. 碳酸盐:区分不同期次(晶形、大小、包体)

微量元素与岩石成因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 姓名: 班级: 学号:

目录 微量元素在岩石成因上的应用 (1) 一、花岗岩成因上的应用 (3) §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花岗岩的判断 (3) §2.微量元素含量的比值对于不同花岗岩成因的判断 (4) §3.稀土元素对于不同花岗岩成因的判断 (4) 二、玄武岩成因上的应用 (5) §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玄武岩的判断 (5) §2.某些微量元素的比值对于不同玄武岩成因的判断 (6) §3.稀土元素对于不同玄武岩成因的判断 (7) 三、微量元素对于不同流纹岩的判断 (7) 四、个人总结 (8) 五、参考文献 (9)

微量元素可作为地质——地球化学的示踪剂,在解决当代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为人类提供足够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花岗岩成因上的应用 §1.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对于不同花岗岩的判断 Rb- ( Y + Nb)及(Sc/Nb)一(Y/Nb)构造判别图 Rb- ( Y + Nb)及(Sc/Nb)一(Y/Nb)构造判别图 实例:根据这些图解,诸广山花岗岩类都落在火山弧花岗岩(V AG)和板内花岗岩(WPG)的交界处(a),这表明本区花岗岩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具有板内花岗岩的某些特征,而非板内花岗岩。Eby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将A型花岗岩分为A1型和A2型,并认为A1型是与洋岛岩浆来源相同的地慢分异产物,且侵位于大陆裂谷或板内的构造环境,A2型来源于大陆地壳或板下地壳,且与陆一陆碰撞或岛弧岩浆作用有关。在图(b)中,碱长花岗岩全部落人A2区。另外,本区花岗岩的Y/Nb = 2. 6一8. 5,均大于1. 2,同样说明了本区碱长花岗岩为后碰撞型而非非造山型花岗岩。事实上,达拉布特洋壳形成于早泥盆世,并至少从中泥盆世开始不断向南北两侧的大陆板块下俯冲,而在石炭纪末,大洋基本消减殆尽,导致岛弧和小洋盆强烈挤压碰撞关闭,之后出现一个以挤压结束伸展开始为特征的动力学演化阶段,本区碱长花岗岩就是在这样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近年来,新疆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示出其深层火山岩油藏广阔的勘探潜力。火山岩体分布复杂多变,其本身作为非常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运动和风化淋滤作用,使其岩性、 岩相复杂多变;其储层成岩阶段划分、各成岩阶段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对孔隙演化规律的影响是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在于更加深入了解火山岩有效储层发育规律提供有利依据。 1储集层特征 1.1岩石特征在对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化学分析知本区石炭系火山岩以中基性岩浆岩为主,岩石系列为碱性与钙碱性系列组合。依据我国盆地火山岩目前通行的分类命名原则,本区火山岩可分成两大类,即火山熔岩(约占43.43%)和火山碎屑岩(约占56.57%)。其中,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储层中,熔岩类主要是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类主要为火山角砾岩,而火山凝灰岩类含油气性稍 差。由于本区碱性-钙碱性火山岩中暗色矿物含量较高,所以稳定性差,极易蚀变。岩矿鉴定表明,橄榄石多蚀变为伊丁石、褐铁矿;辉石、角闪石多蚀变为绿泥石、磁铁矿;基性斜长石多钠长石化或蚀变为高岭石、绿泥石,个别蚀变为浊沸石和碳酸盐矿物。另外,储层岩石中,绿泥石、方解石、玉髓、蛋白石、沸石类矿物充填孔缝较为普遍,局部层段可见次生石英充填孔缝。 1.2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对24口径岩心观察及28口径薄片鉴定将本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型。孔隙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复合孔隙三种类型,按结构进一步划分为12种具体类型,最主要的孔隙为气孔、脱玻化微孔、杏仁体内残留孔、粒间孔和粒内溶孔;裂缝划分为原生缝、次生缝和复合缝三种类型, 按结构进一步划分为10种具体类型, 最主要的为溶蚀缝、构造裂缝。2成岩阶段及储集空间的演化阶段划分 2.1成岩阶段及成岩环境本次研究将火山岩成岩阶段划分为同生、早埋藏、晚埋藏和表生四个成岩阶段。每个成岩阶段内,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密切相关,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溶解作用和压溶、压实作用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各个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均有有利的影响。在同生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有利影响的成岩作用有冷凝(却)收缩作用、挥发份的逸散作用、熔蚀作用。对岩心观 察在挥发逸散作用下形成的气孔大小不一,小的可到微孔,大的孔 径达到3cm 。 气孔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少量气孔被拉长,其方向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孔壁一般较光滑,有时气孔壁被溶蚀而变得粗糙。这类气孔虽然很多,但都孤立分布,需要裂缝连通才可构成好的储 层。构造作用、 风化作用和脱玻化作用是在埋藏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有利影响的成岩作用。在同生、埋藏成岩阶段熔 结及熔浆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压结作用、火山热液充填作用和烃碱流体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均存在一定的破坏作用。例如对牛东9-10井、 牛东102井、马26井的大段玄武岩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样品中被矿物充填的孔隙要比剩余的孔隙多,充填作用使火山岩储集空间损失50%以上。在埋藏成岩阶段钠长石交代作用、钠铁闪石交代作用、菱铁矿交代作用和黄铁矿交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破坏作用。在表生成岩阶段表生矿物充填作用和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2储集空间的演化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储集空间的演化顺序。第一阶段为原生储集空间形成阶段,与火山喷发和固结有关。第二阶段为风化淋滤阶段,大气降水、潜流水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溶蚀洞及溶蚀缝,同时沉淀物充填部分的孔隙。第三阶段为盆地进入热沉降阶段和构造断裂阶段,火山岩体被埋藏及产生构造裂缝,岩浆期后热液开始进入裂缝并充填裂缝。构造裂缝是酸性或热液流体在火山岩体中主要渗流通道。第四阶段为火山岩遭受溶蚀和充填阶段,烃碱流体及后续热液对储层中矿物进行溶蚀、交代和充填。第五阶段为储层中的大部分孔隙产生的阶段,主要由于大量有机质成熟后,释放有机酸对火山岩及碱性沉淀矿物发生溶 蚀,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隙。 第六阶段为油气运移阶段,断层和断裂起着烃类迁移管道的作用。 3成岩阶段与储集空间演化 火山岩不同岩石类型的次生孔隙形成与溶解作用强度密不可分,溶解作用发生于任何成岩作用阶段,对储集空间起着有利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成岩阶段中溶解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埋藏时间等不同,从而不同成岩阶段溶解强度也不同。经分析认为晚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作用最强烈,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3.1不同成岩期溶解介质不同同生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为风化淋滤水和潜水;早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为沿裂缝渗透的大气淡水和流动的地下水;晚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主要为 烃碱流体和有机酸性水。从这些水的性质来看, 晚埋藏成岩阶段烃—————————————————————— —作者简介:万春红(1981-),女,河北吴桥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矿物学、岩石 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 Diagenesis Research of Malang Depression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in Santanghu Basin: Influence of Diagenesis on Reservoir Space Evolution 万春红①Wan Chunhong ;杨洁②Yang Jie ;柳成志①Liu Chengzhi ;周凤春③Zhou Fengchun ;尹洪彦④Yin Hongyan (①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②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一公司研究所,大庆163411; ③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④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大庆163411) (①Academy of Earth Sciences ,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China ;②The First Geophysical Company Institute of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Daqing 163411,China ;③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in Dagang Oilfield ,Tianjin 300280,China ;④The First Geological Logging Company of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Daqing 163411,China ) 摘要:通过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孔隙特征分析,认为本区石炭系火山岩以中基性岩浆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储集 空间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复合孔隙,原生缝、次生缝和复合缝。储集空间在不同成岩阶段所受影响不同,其中溶解作用对储集空间的演化影 响最为显著。 Abstract: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rock core,identification of rock chip,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the core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the lava and pyroclastic rocks are the main rock types,and the reservoir space belongs to primary pores,secondary porosity and composite porosity,primary seam,secondary seam and composite seam.In the different diagenetic stage,the reservoir space will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 factors,and the influence of dissolu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reservoir spac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关键词:马朗凹陷;火山岩;储集空间;成岩作用Key words:Malang depression ;volcanic rocks ;reservoir space ;diagenesis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85-02 ·285·

火山岩岩石化学整理及应用

火山岩岩石化学整理及应用 作用与目的: (一)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化学特征,如氧化物、微量元素的丰度、演化学变化规律、富集及迁移规律。 方法:与平均值、与克拉克值对比,用分析值、某些比值以及哈克图解等方法分析、研究。(二)求化学参数确定火成岩基本类型、系列 如碱性、钙碱性,高钾、低钾、铝饱和、硅饱和、分异度… *对于火山岩,尤为主要是确定拉斑系列和钙碱性系列,采用参数、比值、图解等方法。(三)研究火山岩成因类型 如花岗岩类的I、S;火山岩的钠质、钾质类型;大西洋型、太平洋型… (四)确定成因及大地构造环境 如岛弧、板内、板缘… (五)确定岩石成岩过程中的温压信息(地质温度计、压力计),计算P、T参数… (六)分析成矿情况 *对每一计算,要明确计算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和数据解释的有效性 *对图解,要确定使用范围,参数的取值范围,计算公式对标准图解要弄清原图的思路,有无改进方法… 火山岩整理、掌握 一、火山岩类的铁调整 (注意:计算氧化度等值时,不允许调整) A:Fe2O3上限值的确定: ①基性一超基性玄武岩类建议用Fe2O3=TiO2+1.5(由于岩石中TiO2较稳定,不易风化蚀变等影响。而TiO2与Fe2O3有一定的关系。) ②中基性岩火山岩(参明照花岗岩的铁调整) B:调整方法 包括不同成分的火山岩、深成岩,均可采用Le Maitre(1976)方法进行调整 1.是否需要调整?视实际氧化度(O X实)与允许氧化度(O X允)的相对大小而定。 所谓O X实是由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中的FeO、Fe2O3值计算所得,它反映岩石中实际计算

出来的已有的氧化度。 即:O X实=FeO/(FeO+ Fe2O3) 所谓O X允,是由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中的SiO2、K2O,Na2 O值计算所得。深成岩与火 山岩的计算式不同,反映岩石中根据SiO2、K2O+Na2 O(Alk)确定岩石中允许的氧化度。 由于岩石易于氧化,因此O X实的数值不一定可靠,常常由于Fe2O3高、FeO低,而使 O X实低。而由SiO2、K2O+Na2 O(Alk)确定,因此是岩石真正氧化度的标准值。 综前所述,岩石中SiO2、Alk愈高,O X允愈小,则允许的Fe2O3上限值愈大;反之,SiO2、Alk愈低,O X允愈大,则允许的Fe2O3上限值也愈小。火山岩与深成岩O X允计算式不同。 即对于深成岩:O X允=0.88-0.0016SiO2-0.027(K2O+Na2 O) 对于火山岩:O X允=0.93-0.0042SiO2-0.022(K2O+Na2 O) 如果由岩石中Fe2O3、FeO计算的O X实大于由岩石中计算的SiO2、K2O+Na2O计算的O X 允,说明该岩石的Fe2O3不高(FeO不低),不需要调整;反之,如果O X实< O X允,说明该岩石中Fe2O3,超过上限值,需要调整Fe2O3、FeO。 2.如何进行调整?已知O X=FeO/(FeO+ Fe2O3);设调整后的Fe2O3(即Fe2O3的上限值) 为x,如多余的Fe2O3,换算为FeO,则调整后的FeO=FeO+0.9(Fe2O3-x),以之代入O X=FeO /(FeO+ Fe2O3),则 O X =[FeO+0.9(Fe2O3-x))/(FeO+0.9(Fe2O3-x)+x] 得x= (1-O X)(FeO+0.9 Fe2O3)/(0.1O X+0.9) 此x值为调整后的Fe2O3,也即Fe2O3的上限值;该式中O X为O X允,即O X实=O X允。调整 后的FeO设为y,则y=FeO +0.9(Fe2O3-x)。 综上所述,可小结如下: 1.凡是要研究岩石的氧化程度,而不需要计算标准矿物者,岩石中Fe2O3、FeO不应调整。 2.凡是计算标准矿物的岩石,如Fe2O3不超过上限值者,一般也不需要调整;只有超过上 限值者,才需要调整。 3.对于各种成分的火山岩、深成岩,均可用Le Maitre(1976)方法进行调整Fe2O3、FeO。凡 O X允O X实者,则需要调整。 二岩石化学指数计算(常用以下7 项) 1. 钙碱指数(CA):碱性(CA<51)、碱钙(5161) 4类。 2. 里特曼指数(σ):σ=(Na2O+K2O)2/(SiO2-43) (σ在SiO2值42%~70%有效)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3) 胡经国 二、岩浆作用 ㈠、岩浆作用概述 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中的岩浆沿地壳-岩石圈内的脆弱带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或者经地壳-岩石圈内的构造断裂喷出地表经冷却凝固而形成岩石的过程,统称为岩浆作用(Magmatic Action),又叫做岩浆活动。其中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Volcanic Action);前者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后者又叫做岩浆喷出活动(或火山活动)。由岩浆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岩浆岩,又叫做火成岩。岩浆岩和岩浆矿床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有的观点认为,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形成、运移、聚集、变化和冷凝成岩的全过程。其中具有巨大的动能、热能和化学能。但是,仍然认为,岩浆作用包括岩浆侵入作用和岩浆喷出作用。 ㈡、岩浆作用发源地地质条件 现今的岩浆作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的软流圈。但是,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物质在上覆岩石圈巨大的静压力作用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岩石圈断裂)时,软流圈物质才能转变为岩浆并且朝着压力降低的方向(如大洋中脊裂谷带)运移。另外,当温度升高时软流圈物质也能形成岩浆,并且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发源地应具备的地质条件是: 1、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 地壳(包括洋壳)断裂带,如大洋中脊(简称洋中脊)裂谷带。这里因压力降低,岩浆沿洋中脊裂谷带上涌,导致火山喷发。 2、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 大洋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这里因大洋板块俯冲而产生剧烈摩擦,压力和温度升高,俯冲板块物质局部熔融,导致火山爆发。这种火山爆发的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3、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带也有岩浆活动。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可达60公里左右,岩浆作用主要是侵入作用,很少有火山喷发。 ㈢、岩浆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侵入到地壳内一定深度,由于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因而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内冷却凝结成岩石,这种岩浆作用称为岩浆侵入作用,又叫做岩浆侵入活动。由岩浆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火山岩

火山岩(喷出岩)Volcanic Rock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 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1] 就变成了火山岩。 这种物质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库里的压力大于它上面的岩石顶盖的压力时,便向外迸发成为一座火山。喷发时,炽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突然冒出。这些物质堆积在开口周围,形成一座锥形山头。“火山口”是火山锥顶部的洼陷,开口处通到地表。是火山形成的产物。火山喷出的物质主要是气体,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体物质也喷了出来。实际上,火山岩是被喷发出来的岩浆,当岩浆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温度和压力开始下降,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岩浆在地壳变动时形成的断裂带有的岩浆慢慢侵入地壳,缓慢的冷却形成岩石,地质学家估计要2千米厚的岩浆兑全结晶大约要6400年,而岩石基本为花岩石,岩浆地壳迅速喷出地面高空,又回落地面温度迅速下降。一米厚的岩浆12天全部结晶,在喷出岩浆温度,压力骤然降伏的条件下形成,造成熔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形成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即黑洞石又名蜂窝石。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锯成板材成浅灰色,磨亚光颜色加黑,如磨成光面板材为纯黑色,黑洞石板材可加 工各种厚度,在室内墙面防古墙面围墙围墙压顶地平用景观等。黑洞石火山岩(蜂窝石)产地以海南海上为主,其分为三种,大孔中孔微孔板材以中孔最为美观,孔洞均匀,大孔板材中有大孔、中孔、小孔、余形状孔洞组成,微孔板材,孔像真尘大小,离开1米距离就看不到孔洞,有部分阴阳面和中孔渗加在里面,有时有干裂纹,有的有时会在大气中炸裂。岩浆变化喷出时有红色,叫红洞石火山岩,以红色为主,杂色也很多,但没有形成大块切片,只能用作文化石,粒状以乱拼为主,也有球状和条状。 红洞石结构像炉渣灰,可以作滤料,经选矿、破碎、筛分、研磨、清洗等一系列工艺加工成粒状,即成滤料,成份主要是硅、铝、锰、铁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无素,为红褐灰色,孔大小不均,质轻,表面粗糙加工成圆颗粒状,粒状大小根据实用生产,由于孔间大大小小表面粗糙,微生物适易在表面繁殖、生产、形成生物膜,由于他特有的形状和所含的矿物质,经常用在处理污水,可生化的工业有机废水,微污染水等,并且能取代石英砂、活性炭、无烟煤等。用作给水处理的过滤介质,更能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工艺尾水深度处理,得到可使用的回水标准。 火山岩滤料特点,具有惰性、抗腐蚀在参与生物膜在环境中发生物化学反应相对稳定,其表面亲水强,粗糙多孔,附着的生物膜速度快量多,带有正电荷,有利于生物膜生长,是生物膜很好的载体,对所固定的微生物元素,无抑制性作用,不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火山岩(玄武岩)是火山爆发后由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贵。火山岩含丰富的钠、镁、铝、硅、钙、锰、铁、磷、镍、钴等矿物质。 环保

岩石化学参数

岩石化学参数 含铁指数=100×(FeO+Fe2O3)/ FeO+Fe2O3+MgO 长英指数=100×(Na2O+K2O)/ Na2O+K2O+CaO 碱度指数=100×(Na2O+K2O)/ FeO+Fe2O3+MgO 钾质指数=100×K2O/ Na2O+K2O 镁质指数=100×MgO/ FeO+Fe2O3+MgO 固结指数(硬化):SI=100×MgO/ MgO +FeO+Fe2O3+ Na2O+K2O τ=(Al2O3-Na2O)/TiO2(皆为重量%)(反映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含铁系数(Fe/Fe+Mg+Mn) 含镁系数(Mg/Mg+Fe) τ(戈蒂里指数)=(Al2O3-Na2O)/TiO2 (FMC)基性度(基性指数)= FeO+Fe2O3+1/2(MgO +CaO) CI(色率)=Ol+Ppr+Cpx+Mr+Il+Hm “An”=100An/(An+Ab+5/3Ne) 酸度(αSi)=Si×100/Si+Ti+Al+Fe+Mg+Mn+Ca+K+Na(原子数%)(Qu)S(酸度值)=Si+K+Na/Fe+3+Fe+2+Mg(原子数) (自然矿物计算法)Qu=Si-(Si An+Si Amp+Si Tn+Si Bi+Si Hy+Si Ab) FMC三角图:F—FeO、M—MgO、C—CaO ANK(碱铝指数)=K2O+Na2O/Al2O3 A/NKC:Al2O3/( Na2O+ K2O+CaO*)*或A/(Na+K+2Ca*) *为扣除形成磷灰石后剩余的CaO或Ca A/NKC:Al2O3/( Na2O+ K2O+2CaO) FeO+Fe2O3+MgO(%)(基性程度)

火山岩的成分

火山岩的成分: 海南岛的火山石(浮石)的介绍: 浮石又叫轻石,是一种浅色的多孔的玻璃质岩石。它是岩浆喷发时,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逸出膨胀而形成的。根据其喷发物形状和大小,叫法上有所区别。从豆粒大小到蛋大小的叫火山渣、比豆小的叫火山灰。浮石是酸性火山岩.硬度为6,密度小于lg/cm3,能漂浮于水面;保温隔热良好;多孔而间壁锋利。化学活性高,吸附性强,在水硬性激发剂作用下有明显水硬胶凝性质。浮石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大体上501占65%—75%, Al0i9%—12%, Cao, Mgo, Fe2O3之和为30%左右 玄武岩,属于火山岩的一种,为火山爆发溢流的岩浆冷凝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铝酸钠或硅铝酸钙,二氧化硅的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是一种密度较大、硬度较高、蜂窝气孔洞分布细致、均匀、无色差、低放射性的青灰色优质基性火山岩石。以上是一种情况。 麦饭石 麦饭石的历史 麦饭石首次使用的是在中国,距离现在1300年前的北齐,有位叫马柌明的人,他把一种石头有大火烧红后丢在醋里,然后捞出醋里剥落下来石头的碎片,晒干后捻成粉末,再和醋调和,涂抹毒疮和皮肤病,效果很好。那以后大家开始注意他了,这种石头呈土黄或青灰色,但是石头表面都有一颗颗白色的颗粒,很象大麦饭团,所以,大家称之为麦饭石了。 公元11世纪(大约是1061年)宋朝的《本草图经》把麦饭石作为药石记载下来。大约在距今800年前,宋代医学家李迅对麦饭石的生境与特征有过较详尽的描述:“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麦饭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此外,中国1921年和1969年出版的《中华医学大辞典》,1953年出版的《普济方》,1957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和近年出版的《李时珍研究》等书中,对麦饭石均有记述。 清朝时候,麦饭石没有名气,连药膏都不流行了,麦饭石就这样销声匿迹了400年来,究竟是何原因,从史料上已很难考证,只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古时有中岳山人吕子华世传秘方麦饭石膏,治皮肤痈疽,背疮甚效。河南一地方绅士要索为己有,吕子华拒而不献。这个绅士又勾结河南地方官吏,以重刑逼之,吕子华宁死不传,惨遭其害。后业医者闻之无不骇惧,故而对麦饭石弃而不用。久而久之,后人知其名,无其药。知其药不识其石,麦饭石因此而不见于记载。而50年代末,日本曾发现麦饭石,是因为岐阜县有位苦于心瓣膜症的人,村里传说山上的石头功效异常,所以他将一切生活用水都用该石头处理。后来,病症不知不觉消失了,心脏竟然恢复正常,于是他将石头拿到研究所里,从而引发了

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判别方法

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判别方法 摘要:双峰式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在大陆裂谷中形成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双峰式火山岩还可以出现在多种大地构造背景中,如大陆拉张减薄、弧后扩张、造山带、洋内岛弧和成熟岛弧/活动陆缘等多种环境。对于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一致观点认为来源源于地幔岩的部分熔融,而对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同源双峰式火山岩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对其形成机制的判断方法。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形成机制判别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地球动力学特征明显不同的环境同样可以产出双峰式火山岩,如大陆拉张减薄、弧后扩张、造山带、洋内岛弧和成熟岛弧/活动陆缘等[1-3]。 1、双峰式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双峰式火山岩的玄武岩源于地幔岩的部分熔融,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于双峰式火山岩中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存在争议,主要是以下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酸性岩和基性岩可分别来自不同的母岩浆,二者在空间上的共生可能仅仅与一次热事件有关。酸性火山岩是由地壳深熔作用形成的[4]。这种酸性岩的出露面积一般相比基性火山岩要大得多。由于这种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来源不同,生成的基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在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Pb同位素组成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另一种观点认为酸性岩和基性岩可以具有共同的幔源母岩浆,酸性岩是基性岩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其中只有少量或没有地壳物质的加入[5]。这种来源相同的基性岩和酸性岩一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比值和同位素特征,但生成的酸性岩要比玄武岩少的多。 2、双峰式火山岩岩石成因的判别方法 针对双峰式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岩石成因存在的争议,我们应该先考虑酸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是否是同源的,如果是同源,那么酸性火山岩是继续火山岩部分熔融还是分离结晶的结果呢?如果不是同源,那它是否就是下地壳深熔的结果呢?下面具体介绍同源双峰式火山岩可以采用的判断方法。 2.1 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是否同源 由于Th、Ta、Hf 都是强不相容元素,其亲岩浆性的变化是同步的,Hf/Th 和Hf/Ta比值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只有很小的变化,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基本不变,OIB型地幔Hf/Ta为2.9,因此,相对原始岩浆中,Hf/Th 和Hf/Ta比值大的差异被解释为源区成分不同引起。如果基性玄武岩和酸性玄武岩的Hf/Ta 比值非常相似,又几乎全部落在OIB型地幔附近,就可以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综述

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能源供求关系的日益紧张与石油工程技术提高,火山 岩油气藏研究的深入已成为了势在必行的趋势,各方面的勘探开发研 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对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历史沿革、储层机 制、成藏机理、类型研究及勘探技术现状都予以了较为全面的归纳, 并在最后对于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予以了汇总,对于火山岩 油气藏研究的系统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 储层机制 成藏机理 勘探技术 引言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与石油工程技术的提高,火山岩油气藏 研究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正已日益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 要新领域。近年来, 火山岩油气藏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300多个盆 地或区块中发现。如日本新泻盆地吉井- 东帕崎气藏、印度尼西亚Jaw a 盆地Jatibarang 油气藏、阿根廷帕姆帕- 帕拉乌卡油气藏、墨西哥富 贝罗油气藏等典型的大型火山岩油气藏]9~1[ 。二十世纪60- 80 年代, 我国在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中, 先后在克拉玛依、四川、渤海湾、 辽河和松辽等盆地中, 发现了一批火山岩油气藏]13~10[,尽管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火山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较小、初始产 量高但递减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 且目前对该类油气

藏的系统研究方法相对缺乏, 勘探开发技术尚不够完善,火山岩油气勘探储量仅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勘探潜力巨大。本文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的文献资料, 系统总结了火山岩储层、火山岩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等研究现状, 旨在推动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与更深化研究。 1.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历史沿革 自1887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盆地首次发现火山岩油气藏以来,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300 余个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或油气显示, 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火山岩油气藏共169 个]14[。国外火山岩油气勘探研究和认识大致可概括为3 个阶段: 早期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前) : 大多数火山岩油气藏都是在勘探浅层其他油藏时偶然发现的, 认为其不会有任何经济价值, 因此未进行评价研究和关注。例如, 早在1939 年美国就发现了一个重要 的变质岩油气田( 埃尔西刚多油田) , 单井日产高达7154m3,但仍有人持否定态度。 第二阶段( 20 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末) : 认识到火山岩中聚集油气并非偶然现象, 开始给予一定重视, 并在局部地区有目的地进行了针对性勘探。1953年, 委内瑞拉发现了拉帕斯油田, 其单井最高产量达到1 828 m3 / d,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目的地勘探并获得成功的火山岩油田, 这一发现标志着对火山岩油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阶段(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 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火山岩

火山岩识别教程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 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 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颜色基本可以 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

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假如有大量石英出现,说明是酸性岩;如果有大量橄榄石存在,则表明是超基性岩;如果只有微量或根本没有石英和橄榄石,则属中性岩或基性岩。假如岩石中以正长石为主,同时所含石英又很多,就可判定是酸性岩;倘若以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又多为角闪石,属于中性岩;若暗色矿物多系辉石,则属基性岩。对于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要的是描述主要矿物形态、大小及其性质。其次,要对次要矿物作简略描述。 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请注意在岩石名称前面冠以颜色和结构,比如,可将某岩石定名为浅灰色粗粒花岗岩。 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分布位置、 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 成环境。也要注意不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互 关系。

火山岩石成因

①火成岩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 ,小于45%)、基性岩(SiO2 ,45%~52%)、中性岩(SiO2 ,52%~65%)、酸性岩(SiO 2 ,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②沉积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凝灰质砂岩、砾岩、粘土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磷质岩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③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以火成岩为例,基性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等有关;酸性岩与亲石原素如钨、锡、钼、铍、锂、铌、钽、铀有关;金刚石仅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铬铁矿多产于纯橄榄岩中;中国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盛产钨锡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及铌、钽、铍矿床。石油和煤只生于沉积岩中。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的铁矿具有世界性。许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北京的汉白玉(一种白色大理岩)是闻名中外建筑装饰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艺美术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许多岩石还是重要的中药用原料,如麦饭石(一种中酸性脉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药用岩石。岩石还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异洞都与岩石有关。我们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爱石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逐渐变成广大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岩石的风化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②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人为破坏也是岩石风化的重要原因。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4个级别。 大约在200年前,人们可能认为高山、湖泊和沙漠都是地球上永恒不变的特征。可现在我们已经知 道高山最终将被风化和剥蚀为平地,湖泊终将被沉积物和植被填满,沙漠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行踪不定。地球上的物质永无止境地运动着。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大部分岩石都处在与其形成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而且地表富含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因而岩石极易发生变化和破坏。表现为整块的岩石变为碎块,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