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管理复习要点

行政管理复习要点

行政管理复习要点

1、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社会性公共事务管理中依法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体现

着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向与内容。(本质的反应)

政府职能具有公共性、法定性、执行性、强制性、动态性、扩张性等特点。

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基本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另一类是运行职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政治职能:军事保卫、治安和镇压、民主建设三项内容。

社会职能:完善社会保障、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福利、保护环境、社会建设。

经济职能:统筹规则、制定并实施法规、政策指导、控制协调。

3、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的概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4、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性竞争的需要。

5、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从全能型政府职能转向有限政府的职能,凡

是市场能做的事,政府就不再插手,而在市场存在缺陷的地方,政府承担起弥补市场缺陷的职能。

6、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职能要素的重新分解、转移或合并。

一是政府职能的纵向变动:行政权力的上下转移,即中央和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权限调整。

二是政府职能的横向变动,使行政组织各部门之间权力重新划分,有的增加职能,有的减少职能。

三是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职能划分,既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和服务作用,又不减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7、公共危机: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

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

8、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性、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

9、公共危机决策:是非程序化决策。决策难度大,其决策环境经常用是恶劣的,决策信息

缺失,且无章无例可循,更需要决策者的个人经验、智慧、品质和决断力。

10、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时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时间性原则: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

11、危机管理的要点:一是减少、缓解危机;二是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三是

回应社会与公众的需要;四是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12、行政组织是指为了履行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的有职位设置、人员配置和制度规范的机构

实体。

在我国,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

13、行政组织具有政治性、系统性、服务性、法制性、权威性的特点。

14、行政组织的六种类型:领导机关、职能机关、办事机关、参谋咨询机关、直属机关、派

出机关。

领导机关:是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首脑机关,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指挥中心。

职能机关: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机关,它是政府的组成部门。

办事机关:直接受领导机关领导,并直接为领导机关辅助和办事机构,如各级政府办公厅(室)。

参谋咨询机关:设于政府中以参谋咨询为主要职能的辅助机关。

直属机关:在一级政府中设立的主管某些专门业务的行政机构。

派出机关:一级政府在下级或外地派驻的代表机关。它不是一级单独的国家行政机关。

15、行政组织的结构:是行政组织各层级和各部门间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模式。

它主要表现为层级结构、部门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6、层级结构:也叫纵向结构。

指政府上下级之间和政府各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责任、权力同层级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行政组织的层级:自上而下分为国务院、省、县、乡四个基本层次,有的省与县之间还有市,这就造成了五个层次。

17、横向结构:即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模式。同级政府部门之间或一级政府各部门之间构成

的有分工与合作要求的平行关系。

一般从工作性质和业务内容来划分和设置。

特点:专业分工明确、事权统一、职责范围清楚。在给这些部门划分职能职责时,要注意既不能重叠,又不可漏档,每个部门有事做,每件事情有人管。

18、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的等级层次。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直接领导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设置恰当的管理幅度:领导与部署的素质、工作性质、组织结构状况、助手力量、办公设备与管理手段。

在组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尖型结构:层次多、幅度小。特点: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令统一,但不利于下级积极性的调动。

扁形结构:层次少、幅度大。特点:分权较多、控制较弱。

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合适的层级与幅度。

19、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职能目标、精干合理、整体效能、权责相称、依法设置、动态适

应原则。

20、行政执行:是决策的实现过程。

它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

实施环节是关键环节,是行政执行的核心内容。

21、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则:

忠于决策、坚定彻底、迅速果断、依法执行、跟踪检查、执行有序原则。

22、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

每种手段各有利弊。

执行方法要做到:多样性、合理性、合法性和道德性。为了实现目标,要选择执行手段,但也不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应根据处理事务的特点、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且做到四种手段综合运用,多管齐下。

23、行政实施的诸环节:行政指挥、行政授权、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24、行政指挥:行政领导者采用命令、指示等形式对行政执行所作的高度和安排。

类型:口头指挥、书面指挥、会议指挥

原则:统一、逐级、果断、有方。

25、行政授权:是指领导者把一些本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的事,通过一定的程序委托给部下

以处理,及时有效地完成特定任务的领导活动。

行政授权的作用:让领导集中精力于重大问题、调动下级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增强整体

效能。

行政授权的基本原则:权责一致、量力授权、适当控制、充分信任。

26、行政沟通:指行政机关为了有效开展工作,运用各种媒介传递或交流行政信息的过程。

总体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大类。

27、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优点: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使信息保持权威性。

缺点:较为刻板、沟通速度慢、随着组织层次的延伸,信息的扭曲和失真也可能逐渐加剧。

28、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渠道以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对正式沟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其灵活性、随机性、宽松性可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因其无规则化、无约束性而混淆视听,影响正式沟通的质量。

领导者要慎用非正式沟通,对其信息要认真分析鉴别,去伪存真,并结合正式渠道的信息,相互印证,求得全面真实的认识。

29、正式沟通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下行沟通:自上而下传递信息,思想与行动上统一。

上行沟通:向上级汇报请示,反映情况或提出建议。领导者要鼓励下级畅所欲言,实话实说。

平行沟通:同级行政机关之间的交流。保证平级组织之间沟通渠道的通畅,是减少部门之间扯皮冲突的重要措施。

30、行政协调:是指行政领导者运用各种方法调节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利益、意见和行动,及

时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分歧和冲突,使各相关机构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实现预定的决策目标。

行政协调是个复杂的过程,其行为的任何失误、适当或失范都可能激化矛盾,使事态复杂化。

行政协调的原则:统筹兼顾、异中求和、公正无偏、积极主动、协调于初始阶段的原则。

行政协调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能期待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要注意协调的及时性与连续性。

31、行政成本:狭义的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支出。

它包括两方面的支出:一是维持行政机关自身运行的费用。而是为了履行所承担的职能而消耗的费用。

32、行政成本衡量的标准:行政机关维持自身运转的开支、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的数量、行

政机关的数量与规模、行政机关占用的物质与财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33、我国行政成本现状:较高。

公务成本高、运行成本高、基础成本高、装备成本高、无形成本高。

34、降低我国行政成本的途径:树立成本意识、健全行政成本监控机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降低行政成本。

35、依法行政的内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和其公务人员必须在法律授权和规定的范围内

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36、依法行政的本质在于通过法律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使之符合“为政遵循法律,不以私

意兴作”的要求。

约束行政权力的过分扩张、约束行政首长出现行政专横、监督自由裁量权。

37、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行政机关的内部活动要依照相关法律规章进行、行政组织的外部

活动要依法、行政组织行使职权要依据法定程序、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有监督、依法行政必须要司法保障。

38、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行政合法、行政适当、行政公证。

39、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公务员因为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

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应为行政责任与不应为行政责任。

广义行政责任与狭义行政责任。

国家行政责任与个人行政责任。

40、行政责任的特征:是一种责任、义务、任务、制度、监控。

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责任、是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

41、行政责任的追究的基本问题是:追究责任的主体、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

42、行政监督: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依法享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个人对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

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审理、评价与查纠。

行政监督的主体:很广泛。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

行政监督的客体是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行政监督的目的是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合理和有效。

现代民主政治结构中的行政监督是一种法制监督。

43、行政监督的作用:评价作用、预防作用、补救作用、改进作用、教育作用。

44、行政监督的分类:

一是政府自我监督(行政内部监督),包括直辖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

二是行政外部监督,包括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

45、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

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46、社会管理的任务: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

社会公证、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47、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以人为本。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8、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信息网络管理、思想道德建设。

49、社会管理中政府责任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由政府这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

50、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

基本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责任

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制定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关系:党委领导(根本)、政府责任(关键)、社会协同(依托)、公众参与(基础)的社会管理大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