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部分作用,系统的组成;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号;

学会绘制简单系统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的定义,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点:常用术语物理意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的反映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Ⅱ型和电动Ⅱ型)成为主流产品

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用于过程控制的小型计算机,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和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

控制理论: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方法为基础,以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最优控制

理论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发展到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领域,、型、型

20世纪70~80年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成功且集成度越来越高(80年代初一片硅片可集成十几万个晶体管,于是32位微处理器问世),微型计算机的出

现及应用都促使控制系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最优控制、非线性分布式参数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

自动化仪表:气动Ⅲ型和电动Ⅲ型,以微处理器为主要构成单元的智能控制装置。

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工业PC机、

和数字控制器等,已成为控制装置的主流。

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分散、危险分散,操作监测和管理集中。

控制理论:形成了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模式

识别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管控一体化现场,综合自动化是当今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仪表:总线控制系统的出现,引起过程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上的

重大变革。现场仪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

数字过程控制系统。各种智能仪表、变送器、无纸纪录仪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控制

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

1.宇航方面:(现代控制理论)

同步卫星与地面接收站直接对应,偏差影响收看效果(随动控制系统)

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神州3号卫星,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自动关机、点火系统

2.军事方面:

火炮自动点火、巡航导弹

3.其他方面:农业(病虫害防治、专家系统)

社会科学(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模型)

4.现代管理:办公自动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综合处理与办公活动

相关的语言、数据、图像、文字等人及信息系统。

5.工业生产:自动车床、加热炉、发酵罐

三、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过程控制系统与其他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大多数被控过程都是以长期的或间歇形式运行,在密闭的设备中被控变量不断的受到各种扰动的影响。

2.被控过程的复杂性

过程控制涉及范围广:石化过程的精馏塔、反应器;热工过程的换热器、锅炉等。

被控对象较复杂:动态特性多为大惯性,大滞后形式,且具有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

特性。

3.控制方案的多样性

被控过程对象特性各异,工艺条件及要求不同,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非常丰富。

包括:常规PID控制、改进PID控制、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解耦控制;

为满足特定要求而开发的比值控制、均匀控制、选择性控制、推断控制;

新型控制系统,如模糊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等。

四、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

1.自动检测系统

———利用各种检测仪表对工艺参数进行测量、指示或记录

如:加热炉温度、压力检测

2.自动信号和联锁保护系统

自动信号系统:当工艺参数超出要求范围,自动发出声光信号

联锁保护系统:达到危险状态,打开安全阀或切断某些通路,必要时紧急停车

如:反应器温度、压力进入危险限时,加大冷却剂量或关闭进料阀

3.自动操纵及自动开停车系统

自动操纵系统:根据预先规定的步骤自动地对生产设备进行某种周期性操作

如:合成氨造气车间煤气发生炉,按吹风、上吹、下吹、吹净等

步骤周期性地接通空气和水蒸汽

自动开停车系统:按预先规定好的步骤将生产过程自动的投入运行或自动停车

4.自动控制系统:

利用自动控制装置对生产中某些关键性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使他们在受到外界扰

动的影响而偏离正常状态时,能自动的回到规定范围。(本书介绍的重点内容)§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利用自动控制装置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条件下,使这些工艺参数能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变化。

一、过程控制系统实例

1.锅炉汽包水位控制。

在锅炉正常运行中,汽包水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蒸汽的品质及锅炉的安全。水位过低,当负荷很大时,汽化速度很快,汽包内的液体将全部汽化,导致锅炉烧干甚至会引起爆炸;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的汽水分离,产生蒸汽带液现象,降低了蒸汽的质量和产量,严重时会损坏后续设备。

(a)

图1.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示意图眼

检测元件(变送器)

要想实现对汽包水位的控制,首先应随时掌握水位的变化情况

脑控制器

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测量信号与预先规定的水位高度进行比较。如果两个信

号不相等,表明实际水位与规定水位有偏差,此时控制器将根据偏差的大

小向执行器输出一个控制信号,

手执行器

执行器即可根据控制信号来改变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进入锅炉的水量发生

变化,达到控制锅炉汽包水位的目的。

2.发酵罐温度控制(参见教材P 4)

发酵罐是间歇发酵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制药、食品等行业。发酵罐的温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微生物菌体本身对温度非常敏感,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代谢,而且涉及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酶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具有高的活性。温度还会影响发酵产物的组成。因此,按一定的规律控制发酵罐的温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a) (b)

图1.2 发酵罐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影响发酵过程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发酵热、电机搅拌热、冷却水的流量及本身的温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等。一般采用通冷却水带走反应热的方式使罐内温度保持工艺要求的数值。对于小型发酵罐,通常采用夹套式冷却形式。如图1.2(a)所示。

实现对发酵罐温度的控制,可使用温度检测仪表(如热电偶、热电阻等)测量罐中的实际温度,将测得的数值送入控制器,然后与工艺要求保持的温度数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信号不相等,则由控制器的输出控制冷却水阀门的开度,改变冷却水的流量,从而达到控制发酵罐温度的目的。

二、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个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需要控制的工艺设备或机器(被控过程) + 自动控制装置

(反应器、精馏塔、换热器、压力罐(控制器、执行器、测量元件及变送器)

储槽、加热炉、压缩机、泵、冷却塔)

几个常用术语:

被控过程(对象)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等。如锅炉汽包,发酵罐。

被控变量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设定值的工艺参数。如汽包水位、发酵温度。

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用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如锅炉给水量和发酵罐冷却水量。

扰动量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被控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如蒸汽负荷的变化、冷却水温度的变化等。

设定值被控变量的预定值。

偏差(e) 被控变量的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在实际控制系统中,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是被控变量的测量值而不是实际值,因此,通常把设定值与测量值之差作为偏差。

§1.3 过程控制系统的两种表示形式

一、方框图

方框图是控制系统或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是控制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设计中常用到的一种形式。

1.方框图组成

方框----每一个方框表示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称为环节),方框内添入表示其自身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或文字说明;

信号线---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段,用来表示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和信号的流向;

作用于方框上的信号为该环节的输入信号,由方框送出的信号称为该环节

的输出信号。

比较点----比较点表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进行加减运算,“+”号表示相加,“-”

号表示相减;

引出点----表示信号引出,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

带有输入输出信号的方框比较点分支点

图1.3方框的组成单元示意图

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四个方框分别表示:被控对象(锅炉汽包)、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每个方框都分别标出各自的输入、输出变量。如被控对象环节,给水流量变化会引起汽包水位的变化,因此给水流量(操纵变量)作为输入信号作用于被控对象,而汽包水位(被控变量)则作为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引起被控变量(汽包水位)偏离设定值的因素还包括蒸汽负荷的变化和给水管压力的变化等扰动量,它们也作为输入信号作用于被控对象。

图1.4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方框图

2. 负反馈概念:

反馈——通过测量变送装置将被控变量的测量值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这种把系统的输出信

号直接或经过一些环节引回到输入端的做法叫做反馈。分为和

反馈-----负反馈(引回到输入端的信号是减弱输入端作用的称为负反馈)用“-” 号表示

正反馈(引回到输入端的信号是增强输入端作用的称为正反馈)用“+”号表示。

在绘制方框图时应注意

1. 方框图中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具体的实物。

2. 方框之间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它们之间的信号联系,与工艺设备间物料的流向无关。方框图中信号线上的箭头除表示信号流向外,还包含另一种方向性的含义,即所谓单向性。对于每一个方框或系统,输入对输出的因果关系是单方向的,只有输入改变了才会引起输出的改变,输出的改变不会返回去影响输入。例如冷水流量会使汽包水位改变,但反过来,汽包水位的变化不会直接使冷水流量跟着改变。

3. 比较点不是一个独立的元件,而是控制器的一部分。为了清楚的表示控制器比较机构的作用,故将比较点单独画出。

二、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是自控设计的文字代号、图形符号在工艺流程图上描述生产过程控制的原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图示形式。该图在工艺流程图的基础上,按其流程顺序,标出相应的测量点、控制点、控制系统及自动信号与连锁保护系统等。由工艺人员和自控人员共同研究绘制。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绘制过程中所采用的图形符号、文字代号应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进行。下面结合化工部《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20505-92,介绍一些常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1.图形符号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图形符号包括测量点、连接线(引线、信号线)和仪表圆圈等。 ⑴测量点

(2)连接线

(a) (b) (c)

(3)仪表

常规仪表图形符号是直径为12mm(或10mm)的细实线圆圈。

⑷执行器

执行器的图形符号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图形符号组合而成。

2. 仪表位号

在检测、控制系统中,构成回路的每个仪表(或元件)都用仪表位号来标识。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仪表位号中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被测变量,后继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回路的编号由工序

号和顺序号组成,一般用三位至五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下例所示:

顺序号(一般用两位数字,也可以用三位数字)

工序号(一般用一位数字,也可以用两位数字)

功能字母代号

被测变量字母代号

在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仪表位号的标注方法是:字母代号填写在仪表圆圈的上半圆中;回路编号填写在下半圆中。

(a)就地安装 (b )集中盘面安装

3. 字母代号

仪表信号中表示被测变量和仪表功能的字母代号见P 9表1.3。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实例

图1.8和图1.9为简化的锅炉汽包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和发酵罐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图1.10 为某化工厂超细碳酸钙生产中碳化部分简化的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表示为第一工序第01个流量控制回路(带累计指示)

,累计指示仪及控制器安装在控制室。

T R C 1 31

表示为第一工序第01个带指示的手动控制回路,手动控制器(手操器)安装在控

表示为第一工序第01个带指示的液位控制回路,液位指示控制器安装在控制室。

表示为第一工序第01、02个温度检测回路,温度指示仪安装在现场。

表示为第一工序第

01、

02个压力检测回路,压力指示仪安装在现场。

§1.4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

按系统功能---温度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流量控制系统等; 按系统性能--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按被控变量的数量---单变量控制系统和多变量控制系统;

按采用的控制装置----常规仪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

按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形式-----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

一、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顺向控制又有反向联系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优点----不管任何扰动引起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都会产生控制作用去

克服被控变量与设定值的偏差。因此闭环控制系统有较高的

控制精度和较好的适应能力,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缺点---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只有在偏差出现后才产生,当系统

的惯性滞后和纯滞后较大时,控制作用对扰动的克服不及时,

从而使其控制质量大大降低。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根据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 定值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固定不变

作用:保证在扰动作用下使被控变量始终保持在设定值上

2. 随动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一个未知的变化量

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被控变量)以一定的精度跟随设定值的变化而变

化。

3. 程序控制系统

特点:设定值是一个按一定时间程序变化的时间函数

作用:保证在各种条件下系统的输出(被控变量)以一定的精度跟随设定值的变化而变

化。

如:机械行业的数控车床、间歇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器的温度控制等都属于这类控制

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可以看成是随动控制系统的特殊情况,其分析研究方法与随动控制系统相同。

二、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控制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系统。操纵变量可以通过控制对象去影响被控变量,但被控变量不会通过控制装置去

影响操纵变量。从信号传递关系上看,未构成闭合回路。

1.按设定值进行控制

控制方式的原理:需要控制的是被控对象中的被控变量,而测量的只是设定值。如图1.12(a)所示的换热器。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冷物料与载热体(蒸汽)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使冷物料出口温度上升至工艺要求的数值。因此,系统中被控变量为冷物料出口温度,操纵变量为蒸汽流量。操纵变量与设定值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当设定值变化时,操纵变量随之变化进而改变被控变量。

(a) (b)

图1.12 按设定值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2.按扰动进行控制

控制方式的原理----需要控制的仍然是被控对象中的被控变量,而测量的是破坏系统正

常进行的扰动量。利用扰动信号产生控制作用,以补偿扰动对被

控变量的影响,故称按扰动进行控制。

由于测量的是扰动量,这种控制方式只能对可测的扰动进行补偿。对于不可测扰动及对象,各功能部件内部参数的变化对被控变量造成的影响,系统自身无法控制。因此控制精度仍然受到原理上的限制。

§1.5.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一、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静态-----被控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系统的输入(设定值和扰动量)及输出(被控变量)都保持不变,系统内各组成环节都不改变其原来的状态,其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率为零。

而此时生产仍在进行,物料和能量仍然有进有出。因此静态反映的是相对平衡状态。

动态-----被控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状态

当一个原来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扰动作用的影响后,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此时控制器会改变原来的状态,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

改变操纵变量去克服扰动的影响,力图恢复平衡状态。

过渡过程-----在设定值发生变化或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系统将从原来的平衡状态经历一个过程进入另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一个控制系统的好坏在静态时是难以判别的,只有在动态过程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系统在其进行过程中,会不断受到扰动的频繁作用,系统自身通过控制装置不断地施加控制作用去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在工艺生产所规定的技术指标上。因此,我们对系统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过渡过程的几种形式

在阶跃信号作用下,被控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有以下几种形式。如图1.15 所示。图中,Y表示被控变量。

1.发散振荡过程

如图1.15 中曲线①所示,它表明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上下波动,且幅度越来越大,即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越来越远,以致超越工艺允许的范围。

2. 非振荡衰减过程

如图1.15 中曲线②所示。它表明被控变量受到扰动作用后,产生单调变化,经过一段时间最终能稳定下来。

3.等幅振荡过程

如图1.15 中曲线③所示。它表明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做上下振幅稳定的振荡,即被控变量在设定值的某一范围内来回波动。

4.衰减振荡过程

如图1.15 中曲线④所示,它表明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上下波动,且波动的幅度逐渐减小,经过一段时间最终能稳定下来。

5. 非振荡发散过程

如图1.15 中曲线⑤所示。它表明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单调变化偏离设定值越来越远,以致超出工艺设计的范围。

图1.15 过渡过程的基本形式

上面五种过程形式中,非振荡衰减过程和衰减振荡过程是稳定过程,能基本满足控制要求。

常见的典型信号

控制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扰动的影响,这些扰动不仅形式各异,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通常选择几种具有确定性的

t

t

t

t

t

典型信号来代替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大量的无规则随机信号。有:阶跃信号、斜坡信号、脉冲信号、加速度信号和正弦信号等。其中阶跃信号对被控变量的影响最大,且阶跃扰动最为常见。

(1.1)

当A=1时称为单位阶跃信号。

二、 过程控制系统的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在比较不同控制方案时,应首先规定评价控制系统的优劣程度的性能指标,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以阶跃响应曲线形式表示的质量指标。

控制系统最理想的过渡过程应具有什么形状,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依据工艺要求而定,除少数情况不希望过渡过程有振荡外,大多数情况则希望过渡过程是略带振荡的衰减过程。

在阶跃信号作用下常以下面几个特征参数作为质量指标。

⑴衰减比

这是表示衰减过程响应曲线衰减程度的指标。数值上等于同方向两个相邻波峰值之比,即:

'B B

n =

显然当n=1为等幅振荡;n<1为发散振荡;n>1为衰减振荡。为保持系统有足够的稳定程度,工程上常取衰减比为4:1~10:1。

⑵ 峰值时间t p

峰值时间是指过渡过程曲线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T p 愈小表明控制系统反应愈灵敏。这是反映系统快速性的一个动态指标。

(3) 过渡时间t s

过渡时间是指控制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从过渡状态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所经历的最短时间。

⑷最大偏差A

对于一个稳定的定值控制系统来说,最大偏差是指被控变量第一个波峰值与设定值的差。

最大偏差(或超调量)表示了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的程度。A(或σ)愈大,表示偏离生产规定的状态愈远,特别是对一些有危险限制的情况,如化学反应器的化合物爆炸极限等,应特别慎重,以确保生产安全进行。

=)t r ( A 0 t

≥0 t<0

⑸余差C

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终了时新稳态值与设定值之差。它是反映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静态指

标,一般希望它为零或不超过工艺设计的范围。

管理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是( A 、管理的功能 B C 、管理的特性 D 2、 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 )。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D 、企业家角色 3、 公司经理正在同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B )。 A 、企业家角色 B 、混乱处理者角色 C 、资源分配者角色 D 、谈判者色 4、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 佳绩。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B )。 8、泰勒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C )。 9、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 B )为前提。 10、 ( B )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西蒙 11、 ( C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赫伯特 ? 西蒙 B )。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基本手段 A 、监督者 、传播者 C 、发言人 、联络者 5、技术技能对于 C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苴冃 、基层 、所有层次 6、概念技能对于 A )管理者最为重要。 A 、高层 、中层 、基层 、所有层次 7、被后人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 A 、法约尔 B 、韦伯 、泰勒 、巴纳德 A 、资源配置 B C 、提高劳动效率 D 、资源利用 、追求利润最大化 A 、受雇人 B 、经济人 C 、社会人 D 、自我实现人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 章 过 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 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 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 点:常用术语物理意 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 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 、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 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 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 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 建设的发展,自动控 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 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简称过程控制) ------------ 自动 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 机械、轻工、纺织等 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 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 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 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 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 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 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 历史,大致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 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 主要根据观测 到的反映生产过程的 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 验去控制生产 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 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 基地式 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I 型和电动I 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 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 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 学会绘制简单系 统的 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 号 ;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 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 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的定义 ,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 部分作用,系统的组成; 重 点:自动控制系统的 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第一章 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战略管理基本概念 本章主要内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环境分析的概念 5.战略制定的概念。 6.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 7.战略决策 本章重点: 1.战略管理的概念 2.战略管理的演进 3.触发事件 4.战略决策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战略管理的四个基本模块包括()、()、()、()。 2.一般来说,公司要考虑的三类战略是()、()与()。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说法,典型的战略决策有()、()、()三种模式。 二、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 2.触发事件 3.环境分析 4.战略制定

5.使命 6.战略 7.战略实施 三、问答题 1.简述战略管理的内容。 2.简述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 3.简述战略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4.列举触发事件的情况。 5.简述什么是评估与控制。 6.简述战略决策过程的8个步骤。

第二章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 本章主要内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董事会成员的组成 6.高层管理的职责 7.战略领导与战略远景。 8.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9.企业的责任 10.公司利益相关者 本章重点: 1.公司的概念 2.董事会的职责 3.董事会的作用 4.董事会参与战略管理的程度差别 5.高层管理的职责 6.战略决策者的社会责任 7.企业的责任 8.公司利益相关者 作业题 一、填空题 1.公司治理指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2.大多数公开上市的董事会由()和()组成。 3.卡洛尔认为企业管理者有的四种责任包括:()、()、()、()。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管理基础-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协作程度的不管加深、社会政治结构日益复杂等使得生产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逐渐成为专门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未来实现特定目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者是指挥和领导他们活动的人。管理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生产资料所有者以及各种形式的委托代理人。管理的主体:个人形式和集体形式。 2、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是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如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内部环境和条件主要指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人员状况。管理的环境和条件有动态和稳态之分。 3、管理的目标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4、有效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机会、时间、信息。动员和配置资源是达到有效管理的必要环节。 5、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是一切管理活动共有的,其他具体复杂的职能知识对基本职能的进一步具体化。 6、管理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管理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实现管理目标,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管理是管理者主观作用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具有典型社会性。 二、管理的特性:两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一)管理的两重性首先是指一般性和特殊性,也指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与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特性表明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认属性,使得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协作生产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具有一般规律。管理都是在非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性质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决定的。管理的这种特殊性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性质、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式。 2、科学性是指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具有可检验的标准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由于人的活动复杂性,管理又具有特定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对于‘度’的把握,还体现在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管理具有目标性 1、共同认同的目标,不包括他们之间的不同部分。 2、层次结构性,总目标下有不同分目标。 3、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包含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4、多元价值性,企业在盈利外也包含市场地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和谐等多钟管理价值;而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A 组·基础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筐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 m ,然后水平移动30 m ,此过程中砖块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为( ) A .路程大于70 m ,位移为50 m B .路程和位移都大于50 m C .路程为70 m ,位移为50 m D .路程和位移都是70 m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砖块的路程s =40 m +30 m =70 m ,位移x = 302+402 m =50 m ,C 正确. 答案:C 2.连淮扬镇铁路是江苏中部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该线北起连云港,经淮安、扬州至镇江,全长305 km ,设计区段列车速度为250 km/h ,在镇江五峰山处,以主跨1 120 m 悬索桥跨越长江,进入镇江新区.文中“305 km”和“250 km/h”分别指( ) A .路程 瞬时速度 B .路程 平均速度 C .位移 瞬时速度 D .位移 平均速度 解析:全长305 km 是列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为路程;设计时速250 km/h 为全程对应的最高时速,故为瞬时速度. 答案:A 3.(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为了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0.5 k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中与“金牌”的速度最接近的是( ) A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 B .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 C .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 D .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 解析:“金牌”一昼夜t =24 h 的路程s =500里=250 km ,“金牌”的速度v =s t =250 km 24 h ≈10.4 km/h =2.9 m/s ;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约为1 m/s ,与“金牌”速度不符,故A 错误;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 m/s ,与“金牌”速度比较接近,故B 正确;我国规定高速公路车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的反映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Ⅱ型和电动Ⅱ型)成为主流产品 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用于过程控制的小型计算机,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和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 控制理论:出现了以状态空间方法为基础,以极小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最优控制 理论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控制理论,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发展到多 输入多输出系统领域,、型、型 20世纪70~80年代: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成功且集成度越来越高(80年代初一片硅片可集成十几万个晶体管,于是32位微处理器问世),微型计算机的出 现及应用都促使控制系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最优控制、非线性分布式参数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 自动化仪表:气动Ⅲ型和电动Ⅲ型,以微处理器为主要构成单元的智能控制装置。 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工业PC机、 和数字控制器等,已成为控制装置的主流。 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分散、危险分散,操作监测和管理集中。 控制理论:形成了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模糊控制、专家系统控制、模式 识别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过程控制系统:管控一体化现场,综合自动化是当今生产过程控制的发展方向。

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本章通过开环与闭环控制具体实例,讲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如被控制对象、输入量、输出量、扰动量、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及反馈的概念)、反馈控制任务、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框图的绘制、控制系统的基本分类、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1 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例如,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地切削工件,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宇宙飞船能够准确地在月球着陆并返回地面等,都是以应用高水平的自动控制技术为前提的。 自动控制理论是控制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理论按其发展过程分成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它主要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其基本内容有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等。 现代控制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研究多变量、变参数、非线性、高精度等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问题,其基本内容有线性系统基本理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现代应用数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使控制理论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 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对生产设备、机器和生产过程需要进行控制,使之按预定的要求运行。例如,为了使发电机能正常供电,就必须使输出电压保持不变,尽量使输出电压不受负荷的变化和原动机转速波动的影响;为了使数控机床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就必须保证数控机床的工作台或者刀架的位移量准确地跟随进给指令进给;为了使加热炉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必须对炉温进行严格的控制。其中,发电机、机床、加热炉是工作的机器装备;电压、刀架位移量、炉温是表征这些机器装备工作状态的物理参量;额定电压、进给的指令、规定的炉温是在运行过程中对工作状态物理参量的要求。 被控制对象或对象:将这些需要控制的工作机器装备称为被控制对象或对象,如发电机、机床。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 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 19.一阶系统 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2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不变 2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0 2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ξ=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 27.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 28.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9.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30.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劳斯判据判断。 3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距离虚轴很近。 32.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2l+1)π (l=0,1,2,…) 3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34.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开环极点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35.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0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和本质习题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真题回顾】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多选题】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E.素质教育 3.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4.【多选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主要有()。 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电话访问 5.【判断题】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X )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吸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7.教育是()。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 8.【多选题】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发展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9.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表明教育具有()。 A.依赖性 B.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历史性 10.【判断题】因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为此,教育不可能超前发展。(X )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a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2【多选题】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bd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学校 D.教育影响 13.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 A.社会遗传功能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a)。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15.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c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16.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17.【多选题】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c )。 A.沛西·能 B.米丁斯基 C.凯洛夫 D.利托尔诺 学说主张代表人物 18.【多选题】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 )。 A.无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E.在特定场所进行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d)。 A.武士教育 B.绅士教育 C.僧侣教育 D.骑士教育 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2.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 23.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B)。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24.“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古代社会教育具有(A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新梦想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全部背会) ?整式的乘法: 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整式乘法法则: 1、同底数的幂相乘: 法则: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数学符号表示:a m.a n=a m+n(其中m、n 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数学符号表示:(a m)n=a mn(其中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法则:积的乘方,先把积中各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等于积中各因式乘方的积。) 数学符号表示:(ab)n=a n b n(其中n为正整数)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7、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整式乘法运算: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一起作为积的因式. 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和同底数的幂的运算法则完成的。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如2a3·3a2=6a5,而不要认为是6a6或5a5. ②.相同字母的幂相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然后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总结:在探究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是把某一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这里再一次说明了整体性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何为数据?何为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所谓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要表示数据通常有三个方面事情要做: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 当原始事实按照具有一定意义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在一起时,它就成了信息。 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这种组织规则和方式具有超出数据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2、什么叫系统?五个基本要素?特性?有哪几类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 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 按系统功能分类:社会,经济,军事,企业管理 按与外界关系分类:封闭式与开放式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3、什么是系统方法?什么是系统观点?说出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兼顾、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所谓系统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演步骤: ①定义问题:列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②列出资源和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每个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③给出方案: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 ④评估被选方案 ⑤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⑥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4、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5、什么叫管理?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各种资源和实践环节进行规划安排、优化控制的总称。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①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系统的长处,一些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处理,一些工作要由人进行处理,使人和计算机系统和谐工作。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培训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 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 一、概论 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 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 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 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 (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

2).无公共地点。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1、在危险场所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 2、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以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 8、安全栅的作用、种类。 安全栅的作用: 1、安全栅作为本安仪表的关联设备,可用于传输信号。 2、控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在爆炸性气体或混合物的点火能量以下, 以确保系统的本安防爆性能。 安全栅的种类:齐纳式安全栅、隔离式安全栅 二、基型调节器 1、基型调节器组成:控制单元和指示单元。基型调节器控制单元构成。 基型控制器又称基型调节器,对来自变送器的1-5V直流电压信号与给定值相比较所产生的偏差进行PID运算,输出4-20mA(DC)直流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输入电路(偏差差动和电平移动电路)、PID运算电路(由PD与PI运算电路串联)、输出电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以及硬、软手操电路; 指示单元:测量信号指示电路、设定信号指示电路。 2、测量信号、内给定信号范围;外给定信号范围。 测量和内给定信号:1~5V(DC); 外给定信号:4~20mA直流电流。(它经过250Ω精密电阻转换成1~5V直流电压) 3、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的作用。 输入电路作用: 1). 信号综合。将(U i-U s)后放大两倍反相以U o1输出,即U o1= -2(U i-U s)。 2). 电平转换。将以0V为基准的输入信号转换为以U B(10V)为基准的输出信号U o1。 电平转换的目的:使运算放大器工作在允许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内。 输出电路作用:把PID输出ΔU o3(以UB为基准)转换成4-20mA.DC输出。实现电压—电流转换。 4、放大系数和比例度。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第一章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了解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部分作用,系统的组成;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号; 学会绘制简单系统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的定义,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点:常用术语物理意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的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的历程中,生产过程的需求、控制理论的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的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的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的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的反映生产过程的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的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型); 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的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 复习题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西蒙)管理就是决策。(许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乔忠等)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3)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4)领导职能。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5)激励职能。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6)协调职能。协调职能包括对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对协调主要是沟通,即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部人际关系。对外协调主要是公关,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播媒体、客户、公众的关系,以形成良好的组织形象。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含义是什么? 答: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组织中担负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等工作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对象也称为管理的客体,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对象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4、管理者有哪些角色? 答:管理者要执行多种管理职能,在管理工作中常常扮演多种角色,可归纳为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又可划分为三种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管理者的信息角色也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角色:洞察者、传播者和发言人。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又分为企业家、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等。 5.简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还应该具备理解技能、分析技能、决策技能、创新技能等。 6、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实践性? 答: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们通过对各种管理实践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深入分析、总结、升华而得到,反过来它又被用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要真正掌握管理学仅靠书本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管理实践活动去体会和磨练,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是管理学的实践性。 7、如何理解管理学的发展性?

一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第一章过程控制基本概念 教案要求:了解过程控制地发展简况及特点;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各部分作用,系统地组成; 掌握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绘制方法,认识常见图形符号、文字代号; 学会绘制简单系统地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掌握控制系统地基本控制要求<稳定、快速、准确); 掌握静态、动态及过渡过程概念; 掌握品质指标地定义,学会计算品质指标. 重点:自动控制系统地组成及各部分地功能; 负反馈概念; 控制系统地基本控制要求及质量指标. 难点:常用术语物理意义<操纵变量与扰动量区别); 根据控制系统要求绘制方框图; 静态,过渡过程概念.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地作用,自动控制水平地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与否地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地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地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简称过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生产过程地具体应用,是自动化技术地重要组成部分. §1.1 过程控制地发展简况及特点 一、过程控制地发展简况 在过程控制发展地历程中,生产过程地需求、控制理论地开拓和控制技术工具和手段地进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过程控制不断地向前发展.纵观过程控制地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手工操作状态,只有少量地检测仪表用于生产过程,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观测到 地反映生产过程地关键参数,用人工来改变操作条件,凭经验去控制生产过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多为单输入、单输出简单控制系统 过程检测:采用地是基地式仪表和部分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Ⅰ型和电动Ⅰ 型);部分生产过程实现了仪表化和局部自动化 控制理论:以反馈为中心地经典控制理论 20世纪60年代: 过程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前馈和选择性等多种复杂控制系统. 自动化仪表:单元组合仪表<气动Ⅱ型和电动Ⅱ型)成为主流产品 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专门用于过程控制地小型计算机,直接数字控 制系统和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应用于过程控制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