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笔记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笔记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笔记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笔记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五三)

一、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角度P284

正面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2、人物描写的作用P284

外貌、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有利于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理),有利

于主题思想的表达(深化主题),有利于描绘

典型环境,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等。(例P264

4.马兰花三次流泪分析)

①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

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例P269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

②第二人称:以人物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

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

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

感染力。(《周总理,你在哪里》)

③第三人称: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小

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

物,表达感情。(P265 三2.第四

段通过虚拟旁观者来评说“老头”

行为效果)

补充(读一读,了解):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全知式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觉的视角,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在小说创作的长期使用中,不断得到丰富,不断走向完善,曾经产生过不少伟大之作。

相关题型

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例:(P264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

并及时到医院探望。

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

的事。

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

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例P269 3.)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

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

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

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5.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作用(抄)

主要人物的作用:表现主旨,体现作者的思考相关题型

(P265)2015年浙江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第5题

5.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

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互换人们关注那些

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次要人物作用(抄蓝字、红字):

①对主要人物烘托/反衬/对比作用。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反复出现串起情节。

比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③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比如小说中的大众,《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我们”。《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漠不关心,中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寻找范进,悉心照顾他。小说通过对

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从而有力地升华了主题。

④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变色龙》一文中,围观者先是起哄看热闹--“还有人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当厨师把狗领走后,他们竟然一下子对着首饰匠赫留金哈哈大笑。他们不敢嘲笑警官的多变,而只敢嘲笑倒霉的人--这样既让他们非常开心,又无丝毫的危险性。这样一群小市民,虽然脸谱各异,性情有别,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荒唐无聊、奴性十足。他们既为奥楚蔑洛夫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性格提供了典型场面,也展示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中一副真实的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现实。在《孔乙己》中同样对“一群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孔乙己生活在众人的哄笑中,他在

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着全篇,这阵阵笑声中透露出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方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乐和取笑,只有孔乙己到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面上烘托了欢乐的气氛,实际上是以乐写哀,更令人悲哀,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悲凉的意味,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

⑤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作用)比如

小说中的“我”是第一人称,就多了见证、增加小说真实性的作用。

相关题型

2016年全国卷3《玻璃》第2题

(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6分)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

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

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

“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二、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

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

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抄)作用:a.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b.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富于

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c.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突出主

旨,充分表达主题。

d.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

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

件写。(例P266 《童年随之而去》

1.)

作用:(抄) a.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

更深刻。

b.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

人物的作用。

c.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

使行文起伏多变。

④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

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

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

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例P270

《鞋》4.“后记”作用)

⑤平叙:指平行地叙述的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

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

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

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

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3、小说常用的开头P287(例P273《马裤先生》2.开头马裤先生衣着言行作用;P274《血的故事》2.写“南腔北调”作用)

设疑法(悬念法、倒叙式):作用是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写景法。a.渲染环境氛围。b.交代主人公活动背景。c.烘托人物性格。d.暗示主人公的命运。

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结构上:与下文···或照应,或对比,有力突出了····

4、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P288)(例P268<蓑衣>4.最后两自然段;P269《古渡头》4.渡夫的任情高歌结尾;P270 3.《数学家的爱情》结尾作用)

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项链》,批判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好看一会儿,辛苦一辈儿。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②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③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②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小说的线索(P285)(例P264《马兰花》2.明暗双线;P266《童年随之而去》1.)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

脉络,也是全文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明一暗,构思巧妙,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背会)

6、安排情节常用手法:(P287)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开头妙处(设疑法、写景法)。

④结尾妙处。

⑤线索(双线)。

⑥伏笔照应

⑦抑扬安排。避免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加突出。

7.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有:(抄)

答案分三个层面:指向情节本身(情节的特征)、指向人物(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指向主题(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1)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①为下文作铺垫,提供依据的作用;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埋下伏笔;

④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

⑤线索作用。

(2)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P273《峡谷》2.三次写鹰意图。)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深化主题。

(4)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相关题型

概括小说情节(例P266《童年随之而去》4.情节发展分析心理变化;P267《蓑衣》1.小格对达子的态度变化过程)

①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概括情节要对事件完整叙述,什么人什么事;还要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叙述,否则答案无意义。

例:沃尔夫冈?波谢特《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④第二天晚上,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答题时,可按照文章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写了哪些人的哪些事情,他们之间什么关系。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是老夫妻俩,故事围绕半夜厨房发出的声音展开。

2012年江西高考卷《报复》:

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解题思路: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考虑情节的作用。

①与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题目。②与人物的关

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③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情基调。④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背景、缘由、悬念、伏笔、首尾呼应等。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

尖刻辛辣。④为下文作铺垫。此时的盛气凌人与下文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011 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3.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

勤劳、淳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他性格的复杂性。

②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

③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

④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的三个场景,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情节安排特点(例P269《古渡头》3.如何叙述渡夫故事、好处。)

例:《霸王别姬》

4.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①情节曲折吸引人。小说是围绕“霸王别姬”这

道菜展开的,首先是吕强介绍这道菜;接着是点这道菜;然后菜很久没上,催促服务员上菜;

到8号服务小姐谎称缺料;最后点明真相,小姐没报菜。情节可谓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②巧设伏笔,处处照应。如8号小姐初次见到郑

张时的面目表情,暗示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暗示人物之间的关系。

③结局出人意料,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小说在

“怎么还不上”的一次次催促后,8号服务小姐才道出“菜没有上报”的真相!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章结尾用一个省略句结束,令读者回味无穷。

例:《5·3》P292《理解》第2题

5.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有多方面的特点,请

任选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①开篇设置悬念。“我”知道“我”和詹尼特从来没有花过175元这样一笔钱,玛递尔百货公司却给我们寄来了一份这样的账单,吸引读者阅读下去一探究竟。

②结尾情节反转,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解开读者对“我”为什么会收到账单的疑惑,原来妻子花钱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我”,既升华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题,又使故事留下不尽的余味。

③以“我”的情感发展为线索,先写“我”对妻子的猜疑、气愤、报复,再写“我”发现妻子的爱心,最后写“我”决定以爱心回报妻子,使小说脉络清晰。

④伏笔暗示,前后呼应。前文妻子平静地说:“这件事我想暂时先不要管它好吗?”这么大一笔钱,她竟然无动于衷,为后文她用这笔钱为“我”买东西作了暗示。前文写妻子羡慕、欣赏貂皮围巾,为后文写“我”要为她买貂皮围巾埋下伏笔。有助于全文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⑤使情节起伏有波澜。使人物的性格在对话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生动性和可读性。

例:《5·3》P294《珠穆朗玛峰上的魔方》第4题6.请结合文本就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某一特点进

行探究。(8分)

示例一:小说以“魔方”为线索,贯穿全文。(2分)

①“魔方”引出了“我”与“老太太”的对话,进而引出了老太太对儿子的回忆,故事情节随之自然展开,最后,“我”为了安慰老太太而花了一个晚上拼好魔方,给她惊喜。(2分)

②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魔方多次出现,与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相始终。(2分)可以说,“魔方”是链接“我”“老太太”和“儿子”三者的纽带,整个故事围绕魔方展开,情节发展更为自然也更为紧凑集中。(2分)

示例二:小说运用了双线结构,一明一暗,构思巧妙。(2分)

①明线围绕“我”与“老太太”来展开,“我”在火车上偶遇老太太,从起初觉得她很古怪,不关心她,到听完她的讲述后想方设法

为她拼好魔方的六面,表现了“我”对老太太由不理解到敬重、同情、关怀的情感变化过程。(2分)

②暗线围绕“儿子”展开,老太太断断续续的讲述,为“我”和读者呈现出另一个故事:“儿子”从小爱玩魔方;三十多岁时疯狂地迷上了登山,并为此与媳妇离了婚;登过很多山,每到一处都给母亲寄明信片;后来不顾母亲的反对去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在峰顶拼好魔方;下山途中遭遇雪崩去世。塑造了一个坚定执着、不断挑战生命极限的登山爱好者形象。(2分)两条线索时有交叉融合,使行文更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2分)

示例三:小说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2分)

①老太太一出场就面无表情,言行古怪,让周围的人觉得阴沉;随着交流的深入,“我”渐渐发现她屡遭不幸但性格坚强,外表冷漠却内心充满着爱。(2分)

②“我”起初觉得老太太古怪,不想理睬,勉强敷衍她;后来却对她肃然起敬,满怀同情。(2分)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不仅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主题更为突出。(2分)

小说线索及作用

7.《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好处: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三、环境描写P285

1、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作用:a.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

b.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c.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e.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物关系等的描写。

作用: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例如:《药》中第一部分中刑场上围观杀人场面的描写,第三部分众茶客对“药”的议论,认为革命者的鲜血被吃是好事,这些人构成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当时

人民的思想的愚昧落后。又如点油灯、士兵制服上的大白圆圈,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3.环境描写作用(抄):(总结答题思路)一定要注意环境描写出现在小说中的位置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前后照应,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相关题型

P272《峡谷》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中不可缺失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

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的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是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例如,2011 年广东卷《严冬海猎》第1题:

1.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①开头景物描写描绘了寒流袭来前的寒冷、冷清的景象,渲染气候的寒冷气氛,为下文海龙深夜下海捕鱼艰苦异常的情节作铺垫。

②文章最后一段尾句的景物描写,照应开头,暗示故事的结局,同时隐含了对海龙一家战胜困境的美好祝愿。

四、小说的主题

1、主题是小说的中心思想,是灵魂。

2、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P285

①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用故事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第一类:情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思路: (1)根据小说故事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 (2)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情节的特点 ⑴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5、分析情节的作用: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第二类人物形象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或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XX是一个……的人(点明身分)。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2、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来源:学。科。网Z。X。X。K]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 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 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③铺垫蓄势; 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3.小说的结构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 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 的)来烘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 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

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 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题要点: 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 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 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 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上)

高考一轮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上) ? 一、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叙述手法包括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叙述方式(倒叙、顺序、插叙、补叙、平叙);结构手法包括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 例题1:(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侧重叙述手法)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例题2:《怀念战队》:小说在情节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①场景的设置。挑选了“CS战队火拼”“军营射 击”“两退网吧”“无声流泪”等几个典型场景,就把“他”前后的态度和成长的历程表述得清晰、感人。 ②对比手法。将网络游戏与现实军营两种人生相互映照,体现人生的不同境界,突出主题。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直白更真实,便于展开文章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矫情造作。

二、人物手法 塑造人物的手法,分为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直接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描写等;间接描写有环境衬托、人物衬托、物象衬托。 例题:(2019全国卷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外貌描写(肖像),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三、环境手法 环境手法分为描写技巧和描写角度:描写技巧有白描和工笔、以动衬静、虚实、点面、修辞等;描写角度有绘形绘声绘色、移步换景、远近高低等。 例题:三维设计《除夕雪》第一段是如何描绘除夕雪景的?请简要分析。 1. 比喻,将白雪覆盖的山比喻成刚出笼的白面馒头; 2.以动衬静,用“咔擦”一声,枝桠的断裂声和雪沫扑簌簌的落地声衬托除夕夜的静寂; 3.绘形绘声绘色,白雪覆盖的山写出了雪的颜色,雪沫扑簌簌的写出了雪的形状和声音。 四、语言特色 1.词语(叠词、动词形容词、文言词、成语) 2.句式(长短句、整散句) 3.修辞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 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一)小说的人物形象 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 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 ⑥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⑦对比突出 其中: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 4、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分析时,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然后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①(人物上)自身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与另一人间的烘托作用:映衬或反衬; ②(情节上)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 ③(主题上)凸显某种主题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 ③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预示人物命运;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查角度: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 6.品味语言特色。 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 与技巧概览 ①表达方式:叙述顺序、描写方法、抒情类型。 ②表现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烘托、渲染、衬托、对比、象征、想像、联想…… ③布局谋篇:线索选择、顺序选用、过渡照应、伏笔铺垫、卒章显志、详略剪裁 ④语言辞格: a.描绘类: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生动形象 b.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强调突出 c.语气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 特别注意:散文中的衬托(尤其是反衬)手法。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常见题型 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最新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汇总 一、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设疑法(悬念法) (1)引起读者的思考。 (2)引出下文的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 (4)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四、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 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4.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 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记叙了(讲述了)过程(来龙去脉、经过、事情、事件)。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 (1)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示事件发展和人物形象。 议论、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升华人物形象、画龙点睛。 (2)记叙与议论的关系: 先叙后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主题。 先议后叙: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夹叙夹议:跟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引起共鸣。 4.小说的人物: ①小说的主人公:表现主题的人物。 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动词、形容词、修辞)—性格或是心理—主题。 ③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衬托 正面描写:生动形象、细致-----直接展现人物形象或者性格。 侧面描写:全面表现人物(角度不同)——更全面丰富人物形象。 反面衬托:以差写优———突出、强调,起到对比的作用。 ④主要人物形象的归纳总结:形容性的词语、概括而非描述。 ⑤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主题。 5.小说中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②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自由叙述。 ③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仿佛在与读者交谈,亲切,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抒发感情更加强烈。 6.小说的记叙的顺序 顺叙:清楚明了,让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进入故事情境。 倒叙:果前因后,设置悬念,使文章有波澜,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 ①内容:插叙内容+作用: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结构: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7.小说的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范文

复习目标 (1)关于小说 目标:①认识小说文体特征。②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 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①小说3要素、小说的分类。②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关于高考 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 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 尤其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 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 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 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 联等。 复习任务 (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 事性文学载体。 ②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 映社会生活。 (2)小说3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中心任务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 活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是传统 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①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 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

小说阅读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知识要点归纳(5月3日) 阅读要点:抓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划出描写主要人物的句子,并简要写出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特点 答题要点:紧紧围绕五个要素(人物、环境、主题、情节、读者)来答题;要点当先,再具体分析;尽量用原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1.环境描写作用(意图)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思考:1、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①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2.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记七个关键词:视角(仰、俯、平、定点观察、移步换景)顺序(上下、高低、远近、内外)感官(视、味、听、嗅、触觉)情绪(融情入景、触景生情等)结合(动静、虚实、正侧、点面、声色、明暗、色彩等)描写(细节、场面、白描、细描)修辞 3.环境描写赏析题(是前两种题型的合并) 先概括环境的内容和特点,再分析技巧(手法),再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 情节梳理题 有线索的要找出线索;可以从事件、人物、心理、线索、时空等角度归纳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但一定要注意角度的一致性;要注意情节展开的方式(心理描写、对话等等)5.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标题的作用等所有的作用类的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 6.情节艺术(结构特点)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悬念与余味、伏笔与铺垫照应、摇摆(一波三折)、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线索(单线双线)、叙述顺序 7.人物形象分析 外形特征、身份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要点当先,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注意有的人物有几个身份。 8.人物心理分析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心理概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环境烘托、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现。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 9.人物形象的作用(五个方向) 10.刻画人物的技巧 两大角度:正面与侧面(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等/人物烘托、景物烘托) 白描与细描;修辞等。细节描写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 11.以某某为标题的原因(五大方向) 人物(意象)、事件(重要情节)、地点、线索、主旨、读者 12.标题的含义(表意和深层含义,要考虑有无双关) 13.叙述特点顺序:倒叙:增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人称: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感,身临其境;便于直接表达“我”的情感,真实自然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情感的抒发更有感染力,更亲切自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更客观全面的展示内容;人称转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如: 《药》 1. 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3. 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小说知识点 2.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如: 《雁阵》 4. 以主要人物为题。如: 《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如: 《荷花淀》 四、 人物设题

答: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 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注意几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突破。 2)分析人物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3)答题必须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原因”的格式加以概括。 1.设题角度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小说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整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特点 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完整;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二、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七个关键词: 1、标题:分析小说标题的内涵或作用 2、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4、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5、表达技巧:分析小说写作技巧或品味语言特色 6、主题:概括小说主题 7、探究: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等的全面理解或小说要素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考点解析: (一)情节——人物成长的历史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切入点: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分析情节特点: ①全文看: a结构模式: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变色龙》;设置悬念,多次设置悬念;生活的横片段,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 b线索特点:明暗双线 c叙述视角: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有限视角),叙述人局限性较强,可以使故事情节更真实;以第三人称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和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 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 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 1.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找出线索,梳理脉络。如2015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