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

*

)))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俞孔坚 乔 青

**

李迪华 袁 弘 王思思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 要 借助较为成熟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根据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分析,可判

断和规划对某种生态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即维护某种生态过程的最小生态用地(包括格局和面积).本研究从土地的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2个方面界定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其空间部位.以北京东三乡为例,分析了基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需求的生态用地,得出该区低、中、高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14%、3111%和4816%.结果表明,基于关键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是生态用地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东三乡

文章编号 1001-9332(2009)08-1932-08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Ecologica l land use in t hree t ow ns of eastern Beijing :A case st udy based on l a ndscape secur -ity pattern analysis.YU K ong -jian ,Q I A O Q i n g ,LI D -i hua ,YUAN H ong ,WANG S-i si (Gradu -ate S chool of Landscap e Architecture ,P eking University ,B eiji n g 100083,China ).-Chin.J.App l .E col .,2009,20(8):1932-1939.A bstract :W ith t h e w e l-l deve l o ped theory and m ethodo logy o f landscape secur ity pattern ,and by the analysi s o f nat u ra,l b i o log ica,l and cult u ra l pr ocesses ,it .s possi b le to j u dge and plan the land -scape security patter n of de fi n ite eco log ica l pr ocess ,i .e .,to m a i n tain the m i n i m um eco l o g ica l land use o f th is eco log ica l process both i n pattern and i n area ,wh ich is o f strateg ic sign ificance .Fro m the aspects o f land coverage and spatial quality ,th is paper defi n ed the eco log ical land use as the ecosyste m (land un it)and its spatial positi o n t h at have i m po rtant sign ificance in safeguard i n g crit-i cal eco l o g ica l processes and prov i d i n g critica l ecosyste m serv i c es .Tak i n g three to w ns i n easter n Beiji n g as an exa m ple ,the eco l o g ical land use based on stor m w ater m anage m ent and b i o log ica l conser vati o n w as ana l y zed .I n t h e study area ,the eco l o g ica l land use at lo w,m ed i u m,and h i g h se -c urity leve ls occupied 2014%,3111%,and 4816%of the tota,l respecti v e l y ,ind i c ating that th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approach based on critica l ecological processesw as an effective too l i n the quantitative st u dy o f eco log ical land use ,having i m portant reference va l u e for ur ban and land plan -n i n g .

K ey words :eco l o g ica l land us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and use p lanning ;three to wns i n eastern B eiji n g C ity .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朝阳分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东三乡土地利用规划)资助.

**通讯作者.E-m ai:l q iao1979@126.co m 2009-01-13收稿,2009-06-10接受.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

.自然生态

系统服务具有调节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生产功能和审美启智功能等[3-4]

,但长时间以来,生态系统功能

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面临着严重损害.在此背景下,一个很中国化的概念)))/生态用地0被提出(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态用地0一词本身并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8月 第20卷 第8期 Ch i nese Journa l of A pp lied E co logy ,Aug .2009,20(8):1932-1939

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没有一种用地是没有生态意义的.但因为在中国语境下,/生态0已被用来作为土地规划的一种特殊用地提出来,而且成为官方文件的术语,因此有必要给予界定和澄清,以便在规划实践中能得到准确应用),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研究目的入手,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并认为区域和城市中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6].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中对生态用地的概念还存在较大分歧,生态用地的相关研究方法也并不成熟.为此,本文在生态用地概念辨析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途径探讨了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1生态用地研究框架的建立

111生态用地的概念与内涵

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6中首次提到了/生态用地0,原文中没有给生态用地明确的定义,但从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生态用地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和湿地等,并指出/大中城市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生态用地0.此后,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目的出发,发展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内涵[7-11].其中,关于生态用地的区分主要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从土地类型上来区分,认为提供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都可以被视为生态用地,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沼泽等在内的、地表无人工铺装的、具有透水性的地面都可以算做生态用地的范畴;另一种观点主张从土地的主体功能来区分,对于以经济产出为核心目的的农业生产用地(如耕地、养殖水面等)不作为生态用地[12].

本研究认为,对于第1种观点,即使在中国语境中,生态用地的概念也过于宽泛,如此则无法突出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不利于研究成果在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本文赞同第2种观点,即以土地的主体功能来定义生态用地,但目前此定义还存在严重不足,即它强调土地功能与土地类型有关,而忽略了空间位置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本文立足于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的目标,从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对于过程具有重要影响0[13]的基本原理出发,将生态用地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空间部位.其涵义可从以下方面去理解:1)生态用地对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苔原和冰川等类型.其中,自然型生态系统及半人工型生态系统在提供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理论上讲,地球上任何一块土地都有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但在土地资源短缺与城市发展扩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态用地指土地规划分类中有别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其他用地的土地类型,它是区域或城市中一个网络状的空间体系.其特殊之处在于生态用地对提供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生态用地具备/垂直0和/水平0两重属性./垂直0属性即地表属性,指生态用地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类型,一般以具有较高自然功能的土地为主,如湿地、林地、草地等,但并不排斥耕地及其他人类影响下的土地类型./水平0属性即土地的空间属性,根据景观生态学中过程和格局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生态用地要想提供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应该具备完整的、优化的景观空间格局.因此,生态用地研究决不仅是/量0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空间格局和/质0的问题.3)生态用地研究的目标是维护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安全.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对于维护国土、区域或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根据生态安全的涵义[15],生态用地至少要实现2个层次的目标:维护现有景观过程的完整性,保证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各种生态问题,避免因此阻碍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2生态用地的界定和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角度不同,生态用地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1)从土地供给的角度,研究现状土地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2)从生态需求的角度,研究特定目标下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后者,即针对特定的生态服务需求和生态保护目标,探讨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格局.

11211方法论:/最小-最大约束途径0与最小生态用地如何确定生态用地的规模和数量是生态用地研究的关键,也是生态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生态用地的规模,一般有2种途径:/最大-最优化途径0,即寻求生态最优化;/最小-最大约束途径0,即

8期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

防止最坏生态事件或最高损失的发生[16].生态用地研究面向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致力于促进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生态用地研究绝非环境决定论,不可能用生态最优化途径去分析.本文基于/最小-最大约束途径0,通过生态用地的保留,在一定安全水平上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该途径强调最低限度的生态结构对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

为此,相关研究需强调生态用地的/最小0概念,即通过最少保护实现最大功效,以便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为城市发展留足空间,同时提高相关研究的现实意义,更好地为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服务.需要注意的是,最小生态用地的数量和格局并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根据区域生态特征和城市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在不同的安

全标准和不同的发展目标下,最小生态用地可以有不同的数量和格局.

11212理论基础:景观安全格局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 ity pattern,SP)是景观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它强调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指出景观中存在着一个由关键性的景观元素、位置和空间联系组成的潜在空间格局,该格局对于控制某种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17-19].通过对生态过程潜在的空间分析,可以判别和设计景观安全格局,从而实现对生态过程的有效控制.景观安全格局及其空间分析方法为生态用地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17-19].据此,本文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特定景观过程所需要的土地及其空间格局作为针对该过程的生态用地,通过保护格局来维护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发挥.

11213研究框架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3部分(图1).1)关键生态过程的识别.在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区域内关键生态过程.一般而言,土地主要的生态过程包括地表水文过程、生物物种空间运动、风的流动和灾害扩散过程等,这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是生态用地研究的子目标.2)景观安全格局分析.针对具体目标,如防洪排涝、水源涵养和生物保护等,逐一进行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目前,景观安全格局研究中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基于RS/G I 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同时包含土地的数量和格局2个属性.3)生态用地的规划.综合分析基于各种生态需求的景观安全格局,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最小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同时,生态用地规划还要图1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研究框架

Fig.1F ra m e w ork o f eco log ical land resea rch based on land-scape secur ity pa ttern.

强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20],在原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逐步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态系统.

2研究地区及数据来源

211研究区概况

北京市东三乡(朝阳区的金盏乡、崔各庄乡和孙河乡)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位于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范围内,总面积116k m2.该区一方面担负着城市中心区与顺义新城之间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温榆河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作为城乡过渡地区,东三乡受到未来北京市中心城区向外扩张的强烈影响,将导致本区内未来的人口增加,土地结构和区域生态功能也必然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用地矛盾突出、发展势头强大的区域进行生态用地规划,具有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发展、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进行中的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也具有示范作用和理论意义.

21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研究区的Spo t影像图(2006年)、地形图(1B1000)、土地利用图(2006年)、温榆河河道断面图以及相关的社会统计数据.所有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均通过投影变

1934应用生

换、格式转换等数据预处理,统一采用Gauss_K r uger 投影和GCS _B eiji n g _1954地理坐标系统,格式为Grid ,栅格大小为30m @30m .3 结果与分析

311 基于单一生态过程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分析

根据北京市东三乡地理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要求,该区生态用地应重点提供防洪排涝、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地下水源和保护乡土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本文仅以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的生态需求为例,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

31111基于雨洪管理需求的生态用地分析 1)分析思路.同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东三乡地区主要采用河道渠化和堤岸固化等方法进行雨洪控制.但这种雨洪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忽视了洪水作为一种特殊水资源的属性,而视洪水为灾害,将其纳入人工管道或固化河道后,直接排入下游,使人们在面对洪水威胁的同时,还要面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第二,固化、渠化的河道正逐步演变为人工管理下的工程化系统,河流、湖泊及其沿岸的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丧失了泄洪蓄洪、生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功能;第三,固化后的河堤给生活在水边的人们一种安全的假象,过分信赖水泥防洪堤的能力,使城市建设和其他生产生活活动在空间上日益逼近水体,以至于在发生决堤决坝导致的洪水灾难时,造成

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21]

.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中雨洪管理的思路是从流域管理的角度建立符合自然水过程的滞洪系统,通过对滞洪系统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维护,给洪水一定的自然宣泄空间、最大化就地滞留和就地下渗雨洪水,从而解决城市沥涝、水资源紧缺和地表水污染等问题

[22-23]

.

2)分析过程.如何确定涵滞湿地的位置、面积

以及河道缓冲区宽度是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分析的关键.本文借助A rc G I S 910和HEC -RAS 软件,对自然雨洪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包括径流、雨

水淹没和洪水淹没的模拟.通过分析判别对雨洪过程至关重要的土地单元和空间位置(它们是维护雨水过程的安全格局),如可供调、滞、蓄洪水的湿地等,可构成用于相互贯通的滞洪湿地系统,在土地类

型上即体现为用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具体技术流程见图2.

雨水过程分析:首先进行基于DE M 的流域分析,将东三乡划分为4个小流域,采用G I S 中/无源

淹没0[24]

方法,模拟该区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受淹范围.其中,降雨强度等级按照国家相关的划分标准,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指24h 降雨量分别为50~100mm 、100~200mm 和>200mm ,本研究采用标准分级的下限值.同时,本研究模拟了该区历史上24h 最大累积降雨量(314mm )的淹没区域.模拟结果显示,不同强度降雨所产生的积水主要集中在清河与温榆河交汇处、孙河东、皮村北、北小河与坝河的交汇处以及坝河与温榆河的交汇处,受积水影响的面积与降水强度呈正比(图3a).

洪水过程分析:在H EC -RAS 软件中,根据温榆河河道断面图的参数,生成河道3D 模型;辅以G I S 的空间表面分析技术,模拟研究区在发生不同强度洪水时的淹没区域.按照北运河水旱灾害资料,10、

20和50年一遇洪水流量分别为510~1038m 3

#s -1

、850~1155m 3

#s -1

和1155~1770m 3

#s -1

,本研究采用分级的下限值.模拟结果显示,发生10年一遇洪水时,由于现有温榆河大堤的防护,一般不会发生洪水决堤的情况;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洪水从清河入温榆河口至京顺路桥一段将溢出,并沿大堤内侧向东南方向流动,在金盏乡东部和南部将形成一定范围的积水区;发生50年一遇洪水时,洪水将影响到包括老河湾在内的更大范围(图3b).

3)基于雨洪过程安全的生态用地分析.根据不同雨洪淹没的危险等级,划分出不同雨洪管理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表1).其中,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主要指暴雨、大暴雨和1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包括温榆河、北小河、

坝河以及温榆河下游主要

图2 雨洪过程模拟分析的技术流程F i g .2 T echn ica l process of stor m w ater si m ulation ana lysis .

8期 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

图3 研究区暴雨(a)和洪水(b)淹没范围的模拟F i g .3 S i m ulati on o f ra i nfa ll (a)and fl ood (b)subme rged are -a in the study area .表1 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安全水平的标准Tab .1 Standard of d ifferen t secur ity levels based on stor m water manage m en t

安全水平Sec u rit y l evel 降雨强度

Rainfall i n tensity 洪水发生概率F l ood p robab ili ty

低Low 暴雨和大暴雨H eavy rai n

10年一遇洪水F l ood on ce every 10years

M i dd l e 特大暴雨

E xtre m el y h eavy ra i n 20年一遇洪水

F l ood on ce every 20years

高H igh

历史最大1d 降水

The b i gges t rai nfal l i n hist ory

50年一遇洪水F l ood on ce every 50years

的人工坑塘;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在低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特大暴雨和2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在中安全水平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历史最大一天降水和50年一遇洪水淹没范围,主要包括温榆河老河湾以下至温榆河、坝河交汇的洪泛区(图4).31112基于生物过程安全的生态用地分析 1)分析

思路.将生物保护从物种就地保护扩展为生态系统

图4 基于雨洪管理的生态用地Fig .4 E co log ical land use based on stor m wa ter m anage m ent .

整体保护,将特定生物物种生存、生活及其空间运动所需空间作为满足生物保护的最小生态用地.首先选取区域的指示物种进行栖息地适宜性分析,然后根据物种的空间运动规律,通过模拟生物在景观中克服阻力运动的过程,来判别核心栖息地以外的景观安全格局元素,获得不同安全水平的物种保护安全格局.

2)分析过程.a)选择指示物种.由于温榆河湿

地较好地保留了自然原生形态,加上区域内分布有芦苇(Phragm ites co mmun is )型湿地和林地,东三乡成为京城近郊最大的野生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本文在生物物种和栖息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大白鹭(Egretta alba )和绿头鸭(Anas p lat y rhy chos )作为研究区生物保护分析的指示物种.下文仅以大白鹭为例,详细介绍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分析过程.b)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大白鹭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生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具体评价因子见表2.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佳栖息地作为生物过程分析的/源0.c)确定阻力因子和阻力系数,建立物种空间运动的阻力面.在大白鹭从/源0向外扩散过程中,不同的土地类型会产生不同的阻力.根据大白鹭的生存栖息地类型,确定阻力因子和阻力系数(表3),并在GIS 中建立生物空间水平运动的阻力面.需要指出的是,文中阻力系数值和权重是由研究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和有关资料得出的相对值,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的阻力大小,而不是绝对的阻力值.由于阻力面计算的目的主要是反映相对趋势,所以相对意义上的阻力系数和因子的权重仍然具有意义.d)根据生物运动的空间阻力趋势分析,判别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根据/源0和阻力面,通过

193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卷

表2研究区大白鹭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Tab.2E valuati on i ndex of hab itat su itab ility for G rand A i grette i n th e study area

评价因子

Eva l ua ti on factor 分类

C l ass

分值

V a l ue

权重

W e i g ht

土地类型

L a nd use t ype 河流R i ver、芦苇地Reed m a rsh、

湿地W etl and

10015有林地Forest l and、水田Paddy

l and、滩涂M udfl at

8

鱼塘F ish pound、沟渠D it ch

6

菜地V egeta b l e l and、园地O r-

cha rd、荒草地W ast e g rass l and

4

城市绿地U rban grassl and、旱地

D ry l and

2

城市中心建成区U rba n buil d-up

area、道路Road

1

距水体距离[5010013

D i stance to50~1006

wa t er(m)>1001

距居民点距离>20010011

D i stance to res i denti a l100~2006

area(m)0~1001

距主干道距离>10010011

D i stance to m a i n30~1006

road(m)0~301

表3研究区大白鹭空间运动的阻力因子与阻力系数

Tab.3Resistance factor and resistance coefficien t of G rand A i grette m igrate in the study area

阻力因子Resistance factor 阻力系数Res i stan ce coeffici en t

水田Paddy l and、林地Forest l and、沟渠D itch、河流

R i ver、芦苇地Reed m ars h、滩涂M ud flat

1

荒草地W aste grassland、果园Orchard、鱼塘F i sh pond30

城市绿地Urb an grassland、旱地D ry l and far m l and、菜

地Veget able l and、

50

农村道路Rural road、铁路Rail w ay、主干道M ain road、

未利用地U nused land

200

城镇和农村居住用地Resi den tial area、独立工矿Fac-

tory l and

300 GIS中的费用距离分析(cost distance),对指示物种的运动阻力进行空间分析,根据阻力分析结果来判别核心栖息地以外的景观安全格局元素,如栖息地缓冲区、潜在生物廊道和生物/踏脚石(stepp i n g stone)0等.

3)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分析.本文采用自然断裂法(na t u ra l break)对生物物种空间阻力运动的分析结果进行空间聚类,据此划分出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图5).其中,低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格局是保护大白鹭这一物种所必需的最小面积,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河流、沟渠、林地和水田为主.研究一般会选取多个指示物种,需要将不同物种的生态用地进行叠加,

得到综合的基于生物保护的生态用地.

312综合生态用地规划与管控策略

将基于不同生态过程的生态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可得到研究区综合的生态用地.由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对于研究区同等重要,因此本文采取等权叠加;在叠加判别时,采取/两两取高0的算法,如某一过程的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与另一过程的中安全生态用地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其结果为高安全生态用地.

东三乡生态用地的总体特点为:以区域东部和南部的温榆河、北小河、坝河以及沿河附近的林地、坑塘、农田等作为重要的生态斑块,以沟渠、道路及其两侧的防护林等线性景观要素建立生态廊道,呈

1937

8期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表4不同安全水平的研究区生态用地

Tab.4E colog i cal l and use of th e study area at d ifferent secur ity l evel(2006)

土地利用类型Land u se type

低安全水平Lo w security l evel

面积

Area(h m2)

百分数

Percentage

中安全水平M i dd le secu ri ty level

面积

A rea(hm2)

百分数

Percentage

高安全水平H i gh secu ri ty level

面积

A rea(hm2)

百分数

Percen t age

耕地Far m l and5141121179981527161521142619园地G arden land59112151431941021313318林地Forestry land6911529118601223181056161817建设用地Con structi on land224109144861213151477122611水体W ater7941333149521026141062151817其他O t h ers92193191701241732611518合计T otal237519100361110100565710100

现为由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图6).

研究区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2317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2014%(表4).低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为北京市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核心区域(图6),是为保障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所保留的最小土地底线,也是城市开发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本区内的土地利用应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主,原则上,任何形式的城市建设行为不得侵占这类生态用地.同时,本区内应积极进行生态恢复,如选用乡土物种进行生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与保育、保持河流湿地的自然形态以及重点恢复多样性的鸟类栖息地系统等.

研究区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611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3111%(表4).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区域为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核心区域的缓冲区(图6).本区应以自然型土地利用为主,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自然力的条件,以满足温榆河生态走廊的综合功能需求.

研究区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面积为5616 k m2,占区域总面积的4816%(表4).高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缓冲区,本区土地利用的重点是控制城市建设活动对生态用地的干扰程度,同时应积极地对已被破坏或强度人工化的关键位置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植被恢复,保证生态过程的完整性、满足生态隔离带的需求、做好与城市边缘集团的生态隔离等.

4讨论

尽管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态用地0不是一个规范术语,也没有生态学上的意义,但在中国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和官方土地管理语境下,生态用地已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土地分类,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非常具有紧迫性.一旦界定清楚,并能与现行土地规划和管理体系相结合,对中国的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相反,如果对这一看似/不学术0的概念默然置之,任其模糊不清,并泛滥于规划文本和官方文件中,必将祸害匪浅,所谓生态规划和生态保护便成为空洞的口号.

本文明确了生态用地的含义实际应该是/最小生态用地0,也就是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最关键、最高效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单元,这些/最小生态用地0体现在空间上也就是景观安全格局.这一界定可避免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为谋求指标而将所有未利用地都划为生态用地,实际上却不能发挥有效的生态服务.正如/基本农田0概念,生态用地实际上是/基本生态用地0,是不可替代的最低生态保护底线,是一些占地最少、却具有关键生态系统功能的区域和空间.在此定义下,将景观安全格局途径应用于生态用地规划就变得顺理成章.本文以北京市东三乡为研究区,以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的需求为例,分析了基于生态过程的生态用地,这是不完全的,更多的生态服务需要进一步考虑.今后可据此方法,展开针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功能的生态用地的划分研究.但是,生态用地的划分应该强调关键生态过程的保护,而非所有生态过程,这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区域而定.

参考文献

[1]Zhang H-F(张宏锋),O uyang Z-Y(欧阳志云),

Zheng H(郑华).Spa tia l sca le characteristics of

ecosyste m serv i ces.Chinese J ournal of E cology(生态

学杂志),2007,26(9):1432-1437(i n Ch i nese) [2]O uyang Z-Y(欧阳志云),W ang X-K(王效科),M iao

H(苗鸿).A pr i m ary st udy on Ch i nese te rrestr i a l

ecosyste m serv ices and the ir eco l og ica-l econom ic va-l

ues.A ct a E co l ogica S i n ica(生态学报),1999,19

(5):607-613(i n Chinese)

[3]Costanza R,D a ily HE.N atural cap i ta l and susta i nab le

1938应用生态学报20卷

deve l op m ent.C onserva tion B iology,1992,6:37-46 [4]D a il y G.N ature.s Serv i ces:So ciety D ependence on

N atura l Ecosyste m s.W ashing t on:Isl and P ress,1997 [5]D eng X-W(邓小文),Sun Y-C(孙贻超),H an S-J

(韩士杰).G enera l pr i nc i ples of urban eco log i ca l l and

class ifi cati on and p l ann i ng.Ch i nese Journal of App lie d

E cology(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2003-

2006(i n Ch i nese)

[6]Zhang L-B(张林波),L iW-T(李伟涛),W ang W

(王维),et al.R esearch on space m odeli ng f o r m in-i

m u m urban eco log i ca l l and based on G IS:A case i n

Shenzhen.Journal of N 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学

报),2008,23(1):69-78(i n Ch i nese)

[7]Yue J(岳健),Zhang X-M(张雪梅).A discussi on

on the classificati on o f land use i n Ch i na.A ri d Land G e-

ography(干旱区地理),2003,26(1):78-88(i n

Chinese)

[8]Z hang H-Q(张红旗),W ang L-X(王立新),J i a B-Q

(贾宝全).A concepti on o f eco l og ica l land use and i ts

function classificati on i n ar i d area i n N orth w est Ch i na.

Chinese J ournal of E co-Agr iculture(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4,12(2):5-8(i n Ch i nese)

[9]Z ong Y(宗毅),W ang B(汪波).The innova ti ve

research of the/har m onious-i ntensive0extent for urban

eco-land.S cien ti f ic M anage m ent Research(科学管理

研究),2005,23(6):33-34(i n Ch i nese)

[10]Su W-Z(苏伟忠),Y ang G-S(杨桂山),Zhen F(甄

峰).Eco l og i ca l l and fragm en tati on and its connecti v ity

w ith urbaniza tion in t he Y angtze R i ver D elta.A cta G eo-

graphica Sinica(地理学报),2007,62(12):1309-

1317(i n Ch i nese)

[11]Zhang Y(张颖),W ang Q(王群),L i B-J(李

边疆),et al.St udy on f o recasti ng eco l og ical land de-

m and w ith carbon-oxygen ba lance m ethod.China Land

S cience(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23-28(i n

Chinese)

[12]Chen S(陈爽),L i u Y-X(刘云霞),P eng L-H(彭

立华).D yna m i cs of urban eco log ica l space evo l uti on

and po licy responses:A case st udy of N an jing C ity.A c-

t a Ecolog ica S i nica(生态学报),2008,28(5):2270

-2278(i n Chinese)

[13]W u J-G(邬建国).The key research top ics i n land-

scape eco logy.A ct a Ecolog ica S inica(生态学报),

2004,24(9):2074-2076(i n Chinese)

[14]Ed i to r Co mm ittee o fM ill enn i u m Eco syste m A ssess m ent.

Ecosyste m s and Human W e l-l B ei ng:Synthesis.W ash-

i ng ton:Isl and Press,2003[15]X iao D-N(肖笃宁),Chen W-B(陈文波),Guo F-L

(郭福良).O n the bas i c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co-

l og ical security.Chinese J ournal of App lied E cology(应

用生态学报),2002,13(3):354-358(in Ch i nese) [16]Y u K-J(俞孔坚).T he effecti veness of approaches to-

w ards susta i nab le env iron m ental and deve l op m en t plan-

ning.Journal of N atural Resources(自然资源学报),

1998,13(1):8-15(in Ch i nese)

[17]Yu K-J(俞孔坚).Landscape eco l og ica l secur ity pa-t

terns i n biolog i ca l conservation.A cta E co l 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1999,19(1):8-15(i n Chi nese) [18]Y u K J.Secur i 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 ode l i n l andscape

plann i https://www.doczj.com/doc/659740395.html,ndscap e and U rban P l anning,1996,36:1

-17

[19]Y u K-J(俞孔坚).Eco l og ica l strateg ic po i n ts i n land-

scape and surface mode.l A cta Geographica Sinica(地

理学报),1998,53(supp.l):11-20(i n Ch i nese) [20]F ang S-B(方淑波),X i ao D-N(肖笃宁),A n S-Q

(安树青).R eg iona l ecosecurity pattern i n urban area

based on land use analysis:A case st udy i n L anzhou.

Chi nese J ournal of App lied E 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12):2284-2290(i n Chi nese)

[21]Y u K-J(俞孔坚).The A rt o f Surv i va:l R ecover i ng

L andscape A rchitecture.Be ijing:Ch i na A rchitec t ure&

Bu ildi ng P ress,2006

[22]Y u K-J(俞孔坚),Zhang L(张蕾).The i dentifica-

ti on o f unbuil dab l e zones and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based on eco l og ical i nfrastructure:A case study in

H eze,Shandong P rov i nce.C it y P lanni ng R evie w(城市

规划),2007(12):89-92(i n Chinese)

[23]Song Y(宋云),Yu K-J(俞孔坚).T he l andscape

plann i ng approach t o construc t ad m i nistrati on sy stem of

c ity stor m wa ter:A case st udy o fW e i ha i C it y.Urban

P roble m s(城市问题),2007(8):64-69(i n Ch-i

nese)

[24]L i u R-Y(刘仁义),L i u N(刘南).A G IS based

mode l f o r ca l culati ng o f fl ood area.A cta Geographica

Sinica(地理学报),2001,56(1):1-6(in Ch i nese)

作者简介俞孔坚,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地、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250余篇.E-ma i:l k@j https://www.doczj.com/doc/659740395.html,

责任编辑杨弘

1939

8期俞孔坚等: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

作者:俞孔坚王思思马强 经历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面临这一系列资源环境制约,国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水资源严重短缺,河湖调蓄能力明显下降;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节约性和集约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建成区“摊大饼”式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不尽合理;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绿色空间尚没有形成有机系统等[1-3]。如何从空间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精明增长与精明保护的双赢,已经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提出的规划重点之一便是构建首都生态空间保护体系。此次规划修编中将城市生态安全格局(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理论和方法引入土地规划中,与传统的生态区划式生态空间保护体系的构建不同,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强调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健康与完整。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被认为是实现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4-9]。 1 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 生态安全格局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各种生态过程(包括城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运动、谁和风的流动、灾害过程的扩散等)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安全与健康局有关建议以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及空间联系,这种关键性元素、战略位置和联系所形成的格局就是生态安全格局[10-11]。生态安全格局旨在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以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土地生态过程、历史文化过程、游憩过程等的安全与健康的问题。针对北京是生态问题,重点研究综合水安全格局、地质灾害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安全格局,并将他们整合为总体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北京市国土生态保护和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2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 2.1 综合水安全格局 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水文过程的根本改变:人口的快速膨胀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不透水铺装面积的增加知识内涝频发;雨水资源大量流失,亟待深度开发利用;地下水采补失衡,引起湿地萎缩;工程化措施对水文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城市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完整与健康已成为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已恢复天然水文过程和维护城市雨洪安全为目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洪水、地表径流等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构建洪水安全格局和雨水安全格局,并考虑地表和地下水源保护以及地下水补给,叠加形成综合水安全格局。

景观资源

景观:景观原意是风景,即是指土地在空间上及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其内涵是指道路、水体、土地、空间等物体构成的综合体。 景观资源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且含有美学特征的客观物质。它具有下列两层意思:一是景观资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二是景观资源是人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认识的产物,或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 景观资源(景源、风景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和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务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景观的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景观阀值是景观对外界干扰的抵御能力的量度,它们是风景旅游区景观保护规划的基本依据。自然资源: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景观资源包括实物性资源和舒适性资源的总和。(有3个特点: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性,社会性)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指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来评估分析的一种方法。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自然遗产: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 山岳景观:以自然山体为主构成的景观。通常具有雄、险、秀、幽、奇等美学特征。 花岗岩地貌:花岗岩为酸性岩浆侵入体,是大陆地壳上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一些花岗岩体被抬升而出露地表,其中有些花岗岩体构成了巨大的山系,再经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的雕凿,才成了陡崖峭壁的山景。从地质学角度分析,花岗岩峰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景观园林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景观园林设计师要以开放和务实的眼光看待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追求现代化的景观园林风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园林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概述 (一)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的景观园林主要是指城市园林绿化,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放置座椅等,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和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都是经过专业的园林设计师精心设计的。 设计合理的景观园林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的目的。城市景观园林设计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二)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加入了生态美学的元素。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试图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文明长久生存之道。基于这样的认识,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更加追求接近自然的景观设计,尽量减少人类参与,也就是园林设计师口中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 第二,以生态为核心。我们现在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审美观,在园林设计中融合进自然生态观念,尽可能的还原最真实的自然生态之美,所以,以生态为核心成为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师开始关注和研究园林与生态的关系,并尝试着按照生态学的原则进行规划和设计。现代景观园林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最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的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第三,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现代景观园林设计要求倡导多元化,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随着我国景观园林发展的深化,现代以及未来景观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民族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

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1]。尤其在我国,快速的人口增长和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2]。同时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共同影响,我国出现冰川后移、冻土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3]、沙漠化[4]、洪涝灾害加剧[5]、生物多样性下降[6]和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7,8],生态安全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关注领域。 我国学者针对生态安全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9-14],但区域景观格局优化与调控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提出的景观安全格局[14,15]、区域生态安全格局[16]理论与实践为抽象的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和可实施的空间规划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并开展了部分探索性的研究[17-22]。在国家政策制定层面,我国在自然区划、农业区划基础上相继开展的生态区划[23]、生态功能区划[24]和主体功能区划[25]等工作都对国土与区域尺度空间格局调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26]和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7]也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在当前生态要素分部门进行管理的行政体制下,如何构建一个在操作层面上能与生态区划、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相衔接的综合性概念、框架和工具成为科研和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上国土尺度的保护规划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早在1915-1916年由景观规划师曼宁(Manning W.H.)开展的国土规划(National Plan)旨在制定资源综合保护与利用战略,并提出以自然资源和自然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分类思想[28]。从1950年代逐渐兴起的以绿色廊道(Greenway)运动为代表的生态网络规划建设逐渐成为自然资源保护规划的新热点[29],如美国绿色廊道体系全面实施后将会提供220,000 km 的绿色廊道和大约5亿hm2受保护的绿色空间[30]。欧洲也出现绿色廊道、生态网络、生境网络、洪水缓冲区等概念[31,32]。亚洲的新加坡等国也陆续开展绿色廊道规划研究[33]。我国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也可看作为国土尺度的绿色廊道网络[34]。19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逐渐兴起的生态(绿色)基础设施概念[35-37]正日益成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空间规划领域广泛认可的新 工具,并在美国马里兰、明尼苏达、伊利诺斯、佛罗里达、佐治亚、阿拉巴马、密西西比、南卡罗莱纳、田纳西、肯塔基等州相继开展相关规划研究[36]。我国也在浙江台州[38]、山东威海[39]、菏泽[40]等地进行了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探索研究。这些研究为各种尺度上开展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案例。 本文从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出发,旨在初步探讨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构架,从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沙漠化防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出发,在对单一生态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基础上进行叠加与综合,初步构建保障生命支持系统健康与安全的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框架。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_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_俞孔坚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 * ———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 俞孔坚 乔 青 **  李迪华 袁 弘 王思思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 要 借助较为成熟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根据自然、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分析,可判 断和规划对某种生态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即维护某种生态过程的最小生态用地(包括格局和面积).本研究从土地的地表属性和空间属性2个方面界定了生态用地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维护关键生态过程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土地单元)及其空间部位.以北京东三乡为例,分析了基于雨洪管理和生物保护需求的生态用地,得出该区低、中、高3种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4%、31.1%和48.6%.结果表明,基于关键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是生态用地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东三乡文章编号 1001-9332(2009)08-1932-08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i n t h r e e t o w n s o f 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Ac a s e s t u d y b a s e d o n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n a l y s i s .Y UK o n g -j i a n ,Q I A OQ i n g ,L I D i -h u a ,Y U A NH o n g ,W A N GS i -s i (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83,C h i n a ).-C h i n .J .A p p l .E c o l .,2009,20(8):1932-1939.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w e l l -d e v e l o p e dt h e o r y 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y o f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n d b y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n a t u r a l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p r o c e s s e s ,i t 's p o s s i b l e t o j u d g e a n d p l a n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o f d e f i n i t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i .e .,t o m a i n t a i n t h e m i n i m u m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o f t h i s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b o t h i np a t t e r n a n d i n a r e a ,w h i c h i s o f s t r a t e g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l a n d c o v e r a g e a n d s p a t i a l q u a l i t y ,t h i s p a p e r d e f i n e d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a s t h e e c o s y s t e m(l a n d u n i t )a n d i t s s p a t i a l p o s i t i o n t h a t 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s a f e g u a r d i n g c r i t i -c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a n dp r o v i d i n gc r i t i c a l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 .T a k i n g t h r e et o w n s i n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a s a ne x a m p l e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u s e b a s e do ns t o r m 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b i o l o g i c a l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w a s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e s t u d y a r e a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a t l o w ,m e d i u m ,a n d h i g h s e -c u r i t y l e v e l s o c c u p i e d 20.4%,31.1%,a n d 48.6%o f t h e t o t a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a p p r o a c h b a s e d o n c r i t i c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w a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t o o l i n t h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u s e ,h a v i n g i m p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f o r u r b a n a n d l a n d p l a n -n i n g .K e y w o r d s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u s e ;l a n d s c a p es e c u r i t y p a t t e r n ;l a n du s ep l a n n i n g ;t h r e et o w n s i n e a s t e r n B e i j i n g C i t y .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朝阳分局委托项目(北京市东三乡土地利用规 划)资助. **通讯作者.E -m a i l :q i a o 1979@126.c o m 2009-01-13收稿,2009-06-10接受. 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维持与保育生态系统服务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 .自然生态 系统服务具有调节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生产功能和审美启智功能等[3-4] ,但长时间以来,生态系统功能 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面临着严重损害.在此背景下,一个很中国化的概念———“生态用地”被提出(在国际学术语境中,“生态用地”一词本身并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8月 第20卷 第8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E c o l o g y ,A u g .2009,20(8):1932-1939 DOI :10.13287/j .1001-9332.2009.0306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3T13:50:03.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李华龙 [导读] 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如皋壹言置业有限公司 226500 摘要:现代园林景观不但是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同事也是一个城市的亮点所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对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问题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现状及其必要性 1.1 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目前,人们不再满足居住环境的基本条件,而是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强的意识,设计师再设计景观时注重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力求人与自然高度结合,将园林景观建设理念展现出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相关部门会投入资金与人力,根据自然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等特征来提高生态建设,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居住环境。 1.2 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1)观赏性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运用,其首先在美观性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这种观赏性方面的作用表现对于城市整体视觉效果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是比较有效的。在城市发展的恰当位置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布置,进而也就能够促使该区域的美观性效果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更强的观赏性,达到艺术性园林构建效果。 (2)生态修复价值 对于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其还能够在生态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生态性价值的体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城市未来发展能够具备更为理想的绿色化表现,能够较好解决当前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促使其生态环境能够较为平衡可靠。在这种生态修复价值的体现中,其主要就是通过促进城市发展中的水循环合理流畅,保障各类植物的应用较为合理来实现整体生态效益的体现,努力构建生态型城市。 (3)宜居性价值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中,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落实还能够在最终宜居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这种宜居性价值主要就是指园林景观的布置能够充分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使城市更加适合于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宜居性价值不仅仅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改进,在艺术性和陶冶情操方面的表现同样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如此也就需要按照人们需求进行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布置,尤其是要避免和人员需求相违背。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在每一座城市建设规划中,都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首先要保护当地的植被绿化,尊重客观规律,合理选配植被种类,避免出现物种之间的竞争,要种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植物。 2.2 植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的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存栖息的环境,也包括新生物适应生长的生存栖息环境,要保护城市中有地带性特征的植被群,如城市中的自然河流、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湿地、盐碱地、沙地以及低洼地等生态较为脆弱的地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对本土树种和区域适应性的植被进行有效的保护。 2.3 生态学原理 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还要兼顾人们生存的客观环境,将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及生态植被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互惠共生的目的,避免相克的植被种植在一起。 3 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遇到的问题 3.1 景观设计缺乏创新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它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美观,让人们了解其景观价值及城市背景;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创新与个性,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规划中,模仿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颇多,没有自己的独特设计风格,无法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3.2 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缺乏长远的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景观设计是推动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可是在实际的条件面前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的发展,设计理念不够创新且缺乏专业性;长远的景观设计规划是以人为本,若忽略了人文环境就很难达到景观建设的目的,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要考虑到长远的社会利益,将生态和人文有效的结合起来,才会为社会创造长远的经济效益。 3.3 园林规划建设中只注重建设、缺乏管理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争先修建园林景观,耗费很多的人力与财力,往往建设完成之后缺乏妥善的管理,忽视对园林植被的修剪、浇水、除草、施肥和防虫害等日常管理,这样就会降低植被的成活率,无法保证园林景观规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也浪费了很大的财力,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达不到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4 传统风景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的有效融入 4.1 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 园林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的趋势,所以在建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使用功能和人性化为目的,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

景观安全格局

摘要: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 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本文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生物保护,生态规划,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引言 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包括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廊道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Frankel and Soule, 1981; Harris, 1984; Noss and Harris, 1986; WRI et al. 1992; Smith and Hellmund, 1993; Forman, 1995;俞孔坚,李迪华,1997)。问题是如何定义缓冲区,如何设廊道或在何处引入栖息地斑块,才能最有效地影响生态过程,实现生物保护目的。这些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观或区域生态规划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比较而言,有两类生态过程,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前者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之内,过程之状态直接反应其所依赖的资源的分布,如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内的地质,水文,植被和动物群落之间的生态过程。在处理这种垂直生态过程时,景观规划专业已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态规划方法,集中体现为适宜性和可行性分析模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生态和规划家Patrick Geddes 或更早(见Faludi, 1987; Steiner et al 1987)。这一模式到I. McHarg (1956,1981)发展到了高峰,并被称为"千层饼"模式。对垂直生态过程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本身的改变来完成。水平生态过程则是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流动或相互作用,如物种的空间运动,干扰和灾害的空间扩散。他们的空间动态很难通过"千层饼"模式来表达。 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发展了众多的模型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见Olsson, 1965, Bartlett, 1975; Sklar和Costanza, 1990),如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和潜在模型(Potential model)。更具体的模型诸如树木种子的扩散模型(Johnson, 1988; Frelich 等1993)。虫害扩散和火灾漫延模型(见Sklar and Costanza, 1990)。这些模型都可以形象地用潜在表面(Potential surface,Warntz, 1966)或趋势表面(Trend surface)(Chorley and Haggett, 1968)通过等值线来表达,如表示动物空间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和可达性表面(Surface of accessibility)。所以,要改变景观以控制水平生态过程,一条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潜在表面判别和设计某种高效的景观格局。 在19世纪Reech等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理论地理学家Warntz对流动表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1957, 1966, 1967)。他将表面用四种点的特征:峰(Peak)、陷(Pit)、关(Pass)和鞍(Pale);两种线的特征:谷线(Course)

风景资源评价

三、风景资源评价 (一)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 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等。 (二)风景资源分类 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第57页)。 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第58-59页)。 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 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第64-66页)。 3个层次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1)天景:

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地景 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3)水景 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4)生景 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5)园景 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6)建筑 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宗教建筑;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 7)胜迹 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科技工程;游娱文体场地;其他。 8)风物 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地方物产;其他风物。 (三)评价指标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 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就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卜祥志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卜祥志 发表时间:2019-07-23T14:51:16.3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卜祥志 [导读]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上海中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要: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个户外休闲娱乐的场所,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应按照生态、环境等作为重点,充分展现出大自然的亲近感,使得人们能够有一个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问题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风景园林工程修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建立起来,就当前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用以园林工程进行衬托,它属于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因此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在高科技的社会中以一种自然的生态形式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难度。本文对生态园林景观施工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供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1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概念分析 1.1生态风景园林的定义 生态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是结合了自然风光与人为设计为一体地人文景观,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进行展现,为城市营造出一个贴近人类生存要求的区域环境。生态风景园林就是把人主体纳入了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充分的展现出其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自然界方面的关系,是一种平衡和自然地园林设计理念。 1.2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生态园林景观工程主要是指人与自然两者互动的关系,他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基本的矛盾,自然则是不经过雕琢的质朴,人为则是精心设计的技巧,设计最高理念在于经过人为地动态化干预,寻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设计出满足现代化建筑风格,又有着生态效能的园林工程。艺术与自然都作用在园林设计推向新高度,是城市发展进一步的要求,这些就是现代化城市建筑增添自然风光地人文设计,经过新锐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充分的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感。生态化作为园林工程的实际效用限定,从大处着眼的花草树木安排,对其小环境气候实现调节,有效的发挥出园林工程基础功能,就整体、细节方面,设计人文内涵的建筑,把风格柔化成景观意义地自然风景,展现出城市与园林最佳的结合设计。 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 2.1严重缺乏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的人文气息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时并没有注重添加一些人文气息,只是单方面的注重景观设计的美观性,没有根据相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因此使城市主题景观设计根本不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效果。在城市主题设计环节中,没有较多融入生活气息,对城市主题与人们的和谐相处有一定的阻碍性。 2.2城市主题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性 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的设计师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意的设计,而是在很多都是复制抄袭其他的设计主题,从而就会就与其他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一定的重复性,没有展现出实际的园林观景设计的优势,因此对于整个城市主题就失去原有的色彩。而且在设计景观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形情况和城市的变化等其他因素,一味的只是考虑原来景观的美观性,从而对于人们生活来讲却没有多大的意义。 2.3施工管理难度较大 因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较多,时常出现工种交叉作业的现象,所以我们需要协调其各部门,沟通好各环节进程,进而保证了工程项目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因为缺乏了必要地沟通交流,造成了工序的混乱,衔接的不当等等问题出现,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及其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3加强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3.1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放样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其作品内在,体现出作品意图,加强工程施工放样技术,保证工程施工放样准确性。比如说:子堆叠假山石,叠石筑假山地理念,对其假山意境进行严格的把握,指导施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讲究了三远,进而实现幽深意境的状态。在文人造园林活动的过程中,其理论都对其园林艺术有着较大影响,影响深远地画家郭熙的“三远”说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渭之平远。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对其三远的概念进行调整,作出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3.2生态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原则 3.2.1让艺术效果结合城市生态园林的实用性 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在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时候,我们不仅要对整个景观工程的艺术形态注重,而且还要注重整个环境的实用效果。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就是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其中要考虑到艺术的美感,从而与实用性进行完美的结合,让城市园林景观的呈现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便于人们更好的休闲和娱乐。 3.2.2保持生态平衡性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生态性,同时也是建造主题公园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也是衡量主题公园建设价值的标准之一。所以在设计城市风景园林时候,设计师要站在生态的角度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说种植适合当地地质和气候环境的植被,从而有利于保持在城市主题公园的生态的平衡性,让人们的视觉效果也感觉非常舒服。 3.3植物群落营造的技术 就借鉴地带性的植物群落,模拟了自然群落的模式,对其群落生态设计进行实施,在实际的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过程中,就鼎湖山自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俞孔坚,生态学报,1999,Vol.19, No.9:8-15 摘要 景观中有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简称SP), 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 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 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保护安全格局由源,缓冲区,源间联结,辐射道和战略点所组成,这些潜在的景观结构与过程动态曲线上的某些门槛相对应。本文揭示了一般流动表面模型的点和线的特征与景观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中的景观结构间的关系,证实了生态过程动态与趋势中某些门槛值的存在以及应用这些门槛值定义SP的可能性。SP可作为捍卫生物安全,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对高效的空间战略。 关键词:景观安全格局,生物保护,生态规划,景观生态,空间分析 引言 有一些基本的景观改变和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有利于生物保护的,包括核心栖息地的保护、缓冲区、廊道的建立和栖息地的恢复等(Frankel and Soule, 1981; Harris, 1984; Noss and Harris, 1986; WRI et al. 1992; Smith and Hellmund, 1993; Forman, 1995;俞孔坚,李迪华,1997)。问题是如何定义缓冲区,如何设

廊道或在何处引入栖息地斑块,才能最有效地影响生态过程,实现生物保护目的。这些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规划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景观或区域生态规划都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比较而言,有两类生态过程,垂直生态过程和水平生态过程。前者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之内,过程之状态直接反应其所依赖的资源的分布,如发生在某一地域单元内的地质,水文,植被和动物群落之间的生态过程。在处理这种垂直生态过程时,景观规划专业已发展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态规划方法,集中体现为适宜性和可行性分析模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生态和规划家Patrick Geddes 或更早(见Faludi, 1987; Steiner et al 1987)。这一模式到I. McHarg (1956,1981)发展到了高峰,并被称为"千层饼"模式。对垂直生态过程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本身的改变来完成。水平生态过程则是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流动或相互作用,如物种的空间运动,干扰和灾害的空间扩散。他们的空间动态很难通过"千层饼"模式来表达。 生态学家和地理学家发展了众多的模型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见Olsson, 1965, Bartlett, 1975; Sklar和Costanza, 1990),如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和潜在模型(Potential model)。更具体的模型诸如树木种子的扩散模型(Johnson, 1988; Frelich 等1993)。虫害扩散和火灾漫延模型(见Sklar and Costanza, 1990)。这些模型都可以形象地用潜在表面(Potential surface,Warntz, 1966)或趋势表面(Trend surface)(Chorley and Haggett, 1968)通过等值线来表达,如表示动物空间运动的潜在可能性和可达性表面(Surface of accessibility)。所以,要改变景观以控制水平生态过程,一条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潜在表面判别和设计某种高效的景观格局。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 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 4.2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根据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归纳自然景观资源的类型。 2.理解自然景观资源的特性。 3.分析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仔细观察图中黄山四绝的景观图以及文字材料,描述图中景观特点。 2.分析图中黄山四绝景观的形成原因。 3.归纳自然景观的特性。 4.由景观特性总结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5.角色扮演,模拟导游带大家去观光黄山四绝景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然景观资源的成因、类型、特性、价值的学习,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将旅游资源的特性、开发的价值应用于生活中,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价值。 【教学难点】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教学、图表演示、练习,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黄山四绝景观的明信片若干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导入】【PPT课件展示图片】 黄山四绝: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图片以及文字材料 【师问】仔细观察图片景观并配合文字理解。 大家知道图中的景观来自那里吗?大家去过图中的旅游景点没?(黄山四绝)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属于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 【学生回答】略 【师问】这些景观是什么类型?你是怎样区分和辨别的?请从地理角度分析(提示:在材料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关键词)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并板书】由此可以知道,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几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景观 自然景观水文地理景观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景观 大多数的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因此地貌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作用(举例:桂林山水、庐山冰川地貌等)。 【师引导】再仔细观察几幅图,为什么要叫“奇松怪石”?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