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赋学案+答案

赤壁赋学案+答案

赤壁赋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了解作者复杂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学法(圈点勾画法)质疑探究法

【预习案】

I、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人称“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论画主张神似,擅长画竹。

在思想上,苏轼博通经史,一方面,他仰慕屈原、贾谊、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曾多次上书朝廷,要求改革弊政。他在长期担任地方官期间,在“仁政爱民”的思想指导下,做了许多好事。另一方面,他又酷爱陶渊明,喜读《庄子》。他一生政治生涯,先后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对庄子的思想容易产生共鸣,表现在:一是旷达超脱,一是玩世不恭,甚至消极出世。这也是形成苏轼世界观复杂化、经常陷入“入世”和“出世”的矛盾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了解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3、文体知识

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

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I I、预习自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之秋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如冯()虚御风桂棹()溯()流光倚歌而和()余音袅袅()

嫠()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酾()酒横槊()赋诗渔樵()于江渚()之上扁()舟

举匏()樽蜉蝣()无尽藏()也枕藉()

(二)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举酒属客:山川相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杯盘狼籍: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4)望美人兮天一方:

3、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

(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不知东方之既白

4、成语积累

(1)遗世独立: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

(2)如泣如诉:像哭泣,像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3)余音袅袅:袅袅,声音婉转悠长。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4)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

(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5、重点语句翻译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句:[来源:学科网]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句: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句: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整体感知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应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话今的悲咽,再到他虽身处逆境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1)全文分为五段,简要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 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3)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4)以第三段为例,说说本文情景理是如何交融的?

(5)文章第四段中,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6)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情感有何变化?

(7)“水月”意象贯穿全文,请对此进行具体分析,理解“水月”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2、问题探究

(1)文章艺术特色赏析。

(2)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分析这种“主客问答”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它的作用。

【训练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xū)之秋歌窈窕.(tiǎo)之章飘飘乎如遗.(yí)世独立

B. 倚歌而和.(ha)之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泝.(sù)流光

C. 苏子愀.(qiǎo)然正襟.(jīn )危坐泣孤舟之嫠.(lí)妇

D. 余音袅袅.(niǎo)山川相缪.(liáo)是造物者之无尽藏.(cán g)也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 苏子愀.(忧愁凄怆)然正襟危.(危险)坐

C. 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659850692.html,]

D. 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相与

..(交错)枕藉乎舟中

3.下列四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②渺沧海之.一粟

B.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

C.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绝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②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横江,水光接天

..之间 B.白露

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之无穷

..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来源:学_科_网]

7.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8.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9、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1)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探究拓展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附参考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

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导学案答案

一、预习自测答案

(一)壬戌(r?n xū)之秋举酒属(zhǔ)客歌窈窕(yǎo tǎo)之章如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溯(sù)流光倚歌而和(ha)余音袅袅(niǎo)

嫠(lí)妇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酾(shī)酒

横槊(shuò)赋诗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扁(piān )舟

举匏(páo)樽蜉蝣(fúyóu)无尽藏(zàng)也枕藉(jia)

(二)1、通假字

属通嘱繆通缭冯通凭籍通藉[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659850692.html,]

2、古今异义

斗牛(今义: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古义:斗宿和牛宿。)

茫然(今义:一无所知的样子。古义:无边无际的样子。)

白露(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美人(今义:美貌的女子。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也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做状语,向西,向东。

(2)方位名词做动词,攻占。

(3)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7)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南。

(8)名词做动词,打渔砍柴。

(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0)形容词做动词,变白。

[来源:学科网ZXXK]

5、重点语句翻译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思念着我心爱的人儿啊,她却在天的那一方。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句: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句: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粒。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句:客人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却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

二、探究案答案

1、(1)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第二段写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第四段写作者拜托愁怀欣赏自然美景的开朗心情。第五段写客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2)文中描写了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比辉。置身其中,作者产生飘飘欲仙之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3)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并不突兀。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倾诉,潜蛟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出了箫声的悲凉。

(4)客人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促。眼之所见,是曹操当年不可一世而又灰飞烟灭的地方,而客人认为他和苏轼既不在中央朝廷,又不在地方官署,谈不上政治上有什么作为,只不过是在江岸水洲过着渔人樵夫的生活,鱼虾是伴侣,麋鹿当友人,划着小船,举杯相劝,那微不足道的生命,不能和曹操相比。连曹操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辈的生命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5)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变与不变,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物,“而又何羡乎”,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6)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暗示自己贬谪生活过得不错,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7)水月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意象,既营造了悲凉、诗意气氛,又以此引出客的忧伤感慨,同时苏子达观的人生态度,也借水月表达。

2、(1)第一,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第二,“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第三,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2)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为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三、训练案答案

1、D

2、B

3、D

4、C

5、D

6、D

7、D

8、B

9、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

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

假若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瞬间都没有停止变化。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10、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