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_孙友宏

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_孙友宏

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_孙友宏
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_孙友宏

 

第45卷 第4期2015年0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Vol.45 No.4

July 

2015 孙友宏,邓孙华,王洪艳.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4):1052-1059.doi:10.13278/j.cnki.jj

uese.201504109.Sun Yonghong,Deng Sunhua,Wang Hongyan.Advances in the Exploitation Technologies and Researches of Oil Shale in theWorld:Report on 33rd Oil Shale Symposium in US.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15,45(4):1052-1059.doi:10.13278/j.cnki.jj

uese.201504109.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

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

孙友宏1,

邓孙华1,王洪艳21.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长春 1300262.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长春 130012

摘要:笔者参加了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于2013年10月14-16日组织召开的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33rd Oil Shale Symposium)。为了让国内学者了解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的进展情况,笔者选取了会上重要报告,从油页岩资源的地质调查、油页岩化学分析技术、地面干馏技术、地下原位转化技术、国际油页岩项目动态和油页岩资源开发风险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国际油页岩研究的新进展。国际上对油页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向着快速、经济、原位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会议上提出的油页岩光谱分析、沸腾油原位转化工艺及其先导试验区的建设、油页岩新项目的设计与发展等相关技术与理念都非常值得我国油页岩行业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油页岩;国际会议;地质调查;化学分析;干馏技术;原位转化;油页岩项目doi:10.13278/j.cnki.jj

uese.201504109 中图分类号:P618.12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4-02-

01基金项目: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项目(2009-

09)作者简介:孙友宏(1965—)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钻采技术、大陆科学钻探技术与装备和极地钻探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研究,E-mail:syh@j

lu.edu.cn通信作者:邓孙华(1985—),男,讲师,主要从事油页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近临界水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E-ma

il:deng

hua13@163.com。Advances in the Exploitation Technolog

ies and Researches of OilShale in the World:Report on 33rd Oil Shale Symp

osium in USSun Yonghong1,Deng Sunhua1,Wang 

Hongyan2

1.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

chun 130026,China2.College of 

Chemist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Abstract:The 33rd Oil Shale Symposium sponsored by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was held in 14-16Oct,2013.The emphasis of the symposium was on the following:geological survey

s,chemicalanalyses,surface retorting technologies,in-situ technologies,international projects and development,and risk assessments of oil shale.A summary is given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nd views presented inthe symposium.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in the world is evolving

toward in-situ,fast,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direction.Many 

techniques and ideas

presented in the symposium,such as the spectroscopic analysis,boiling oil in situ conversion process andits pilot test,the design,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oil shale,are worthy of our learning andreference.

Key words:oil shale;international symposium;geological survey;chemical analysis;retortingtechnology;in-situ;oil shale project

0 引言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于2013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组织召开了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此次会议有近三百人参加,分别来自美国、英国、爱沙尼亚、约旦、澳大利亚、摩洛哥、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土耳其、以色列、挪威、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等近20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和能源公司。

本届会议设立了油页岩的地质与地层学、干馏技术模拟、经济、地球化学、油页岩气、光谱分析、油页岩性质、页岩油性质、干馏技术、用水与用电、油页岩的发展、环境危害问题、国际油页岩计划以及美国油页岩项目等16个专题。共有57个报告,12个墙报。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展示了油页岩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发展。

笔者收集了会议的一些主要报告,如:油页岩资源的地质调查、油页岩化学分析技术、地面干馏技术、地下原位转化技术、国际油页岩研究动态和油页岩资源开发风险评估等,对目前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的进展进行概述。

1 油页岩资源地质调查

油页岩的地质调查工作旨在通过矿产普查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油页岩矿床,查明矿产的质与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所需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在油页岩开发热潮的推动下,各油页岩资源国与地区都开展了当地油页岩资源的详细勘查与评估工作。

美国诺威斯特公司(Norwest Corporation)的Doumit介绍了犹他州尤因塔盆地莫哈格尼(Mahogany)地区详细的地质情况[1]。通过综合近60年以来对莫哈格尼地区的地质勘探与油页岩资源评估数据,绘制出该地区的综合地质柱状图。分析发现,尤因塔东部大片区域内的油页岩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在该地区开展单一加工工艺的油页岩大规模生产。

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Boak介绍了2010

年发现的具有1.5万亿桶页岩油储量的绿河地区皮申斯(Piceance)盆地的地质组成[2]。通过对采集的260组样品主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测试,分析了岩石中碳钠铝石、苏打石、石英等矿物的含量变化,获得大量的地质数据,并推测部分地区的岩石形成于中等—高盐度环境。

以色列地质调查局考察了油页岩中痕量元素与碳酸盐的结合情况[3]。痕量元素的迁移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无机矿物的结合方式,可以此评估这些元素潜在的流动性。他们选取不同试剂与提取工艺将油页岩样品分成碳酸盐部分、磷酸盐部分、有机质和其他黏土矿物,通过研究各类痕量元素在不同提取工艺中的释放规律,分析出了这些元素的迁移特性。

2 化学分析技术

目前,用于油页岩化学分析的测试手段主要有气相色谱(GC)、质谱(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总有机碳(TOC)分析、元素分析等。本届油页岩会议光谱分析专题包括利用光谱测试技术便捷、灵敏度高和无损的特性实现油页岩组分快速、在线检测的方法,推动与油页岩相关的有机分析向着快速高效的方向发展的相关内容。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Birdwell介绍了一种使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对油页岩样品进行快速筛选的方法[4]。ATR-FTIR与传统红外的测试原理差异如图1所示。与传统红外相比,ATR-FTIR测试无需制样,不破坏样品就可以直接进行红外分析,操作非常方便,得到的红外谱图特征谱带清晰,质量较高。结合化学计量学工具,建立校准模型后可完成对油页岩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实现对油页岩样品的快速检测。

美国页岩技术国际服务公司(STIS)的Rath[6]介绍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IR)的在线分析技术,该近红外光谱仪器分析的波长范围为350~2500nm。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模

 第4期 孙友宏,等: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

图1 传统红外(a)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b

)测试原理[

5]

Fig.1 Testing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FTIR and ATR-FTIR analy

zers[5]

型,配合在线运算处理技术,可以较准确地测出油页

岩样品的干酪根含量。若将此项技术运用到油页岩的干馏生产当中,将会有很好的前景。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Fletcher等[7]

运用红外光谱直接分析了绿河油页

岩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热解产物,结果如图2所示。从谱图中可以明显看到CH4,CO,CO2和H2O等油

页岩热解气的主要组成,而且随着温度升高CH4和C3+(

碳原子数大于3的气体烃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运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气体产物检测,可以

提高检测速率,大大降低测试成本,实现气体产物的在线检测

。图2 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热解气体产物红外光谱[

7]

Fig

.2 IR spectrograms of gas products from oil shale indifferent retorting 

temperature[7]

油页岩内部有机质主要是以干酪根(kerogen)的形式存在,而干酪根是一种由复杂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固态有机质混合物,不溶于常见的有机

溶剂[

8-

9]。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油页岩内部大分子的结构以及干酪根化学方面的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李术元教授科研小组Geng等

[10]通过高分辨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

)对中国龙口页岩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出页岩油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为吡啶、喹啉、吖啶、吲哚

和胺类化合物,而采用FT-ICR-MS则可以精确测定出页岩油所含的N1,N2,N1O1,N1O2,N2O1和N1S1类含氮有机物组成及分布。这一分析方法将为研究油页岩内部干酪根等有机质的成因及结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美国斯伦贝谢公司(Schlumberg

er)的Pomerantz等[1

1]

运用激光解吸激光电离质谱(L

2 MS)对干酪根热解的沥青质大分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沥青质的摩尔质量大概为700g

/mol,并可能主要以单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另外,研究小组结合核磁共振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

拉曼光谱和激光解吸激光电离质谱等多种分析技术,对油页岩内部沥青和干酪根中非挥发性物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出了新的干酪根结构模型。

犹他大学的等Pug

mire[12]

对尤因塔地区地下500ft①深度钻取的绿河油页岩岩心进行了热解实验,通过固体核磁分析了油页岩、干酪根和半焦等不

溶有机物的结构信息。然后用甲醇溶解沥青进行气质分析和液体核磁分析,获得了可溶有机质的结构信息,并测定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的气体产物组成。最终,犹他大学通过借鉴Si

skin在1995年提出的绿河干酪根模型[

13]

,由计算机模拟建立了新的绿河油页岩干酪根3D模型[1

4]

。3 地面干馏技术

油页岩的地面干馏技术自19世纪30年代发展

至今已有近20

0年的历史[15]

。目前工业使用较多的油页岩干馏炉有中国的抚顺式干馏炉、爱沙尼亚

的Kiviter干馏炉和Ga

loter干馏炉、巴西的Pe

trosix干馏炉以及澳大利亚的ATP干馏炉等。但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转化率、更大的生产能力及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人们仍在不断进行着对现

有技术的完善以及对新技术的开发。4

501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第45卷 ①

英尺(ft)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ft=0.304 

8m。

中国石油大学李术元教授科研小组Geng等[16]

介绍了中国新建的两个新型油页岩干馏设备。中石油首个页岩油示范项目,由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承建的牡丹江3万t页岩油中试先导基地炼厂部分已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另外,中煤集团在哈尔滨完成了一个日加工50t油页岩的小规模新型流化床干馏器项目,该流化床干馏器具有高利用率(95%)、干馏时间短(2~5min)、油质轻和残炭少的优点。

爱沙尼亚爱耐飞特能源公司(Enifit)展示了他们新一代的Enefit280型Galoter油页岩循环流化床装置,并称此次更新是对原有技术修正最显著的一次,且新装置现已能够稳定地运行[17]。Enefit280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油页岩干馏工艺,其产油率高、能效高、资源利用率高,几乎对油页岩中的有机物质达到100%的利用,适合大型页岩油厂。

爱耐飞特公司的Sherritt介绍了一种可以实现宽粒径范围油页岩循环的流化床燃烧器[18]。研究发现油页岩颗粒在流化床不同位置的灰分(底部灰分、循环灰分和飞粉)粒径尺寸不同,建立了包含油页岩初始粒径、残渣粒径、加热程序和油页岩损耗程度等参数的循环流化床模型。对流化床中油页岩颗粒不同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计划运用这一模型优化循环流化床的设计与生产。

道达尔(Total)公司、红叶(Red leaf)公司和赫氏(Hatch)公司运用循环流体动力学(CFD)对伊科页岩公司(EcoshaleTM)提出的In-Capsule地面干馏工艺(工艺原理如图3所示)进行了固相、流动相提取等不同过程的模拟,建立的循环流体动力学模型还可以模拟干酪根转化为油、气和焦油的过程[19]。伊科页岩公司的In-Capsule干馏工艺是在采出的大块油页岩内部通入加热管,通过燃烧天然气或热解气加热油页岩,干馏生成的油气产物再通过另外的管子导出。红叶公司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可以十分经济环保地利用油页岩生产液体燃油。

美国页岩技术国际服务公司介绍了他们基于派拉霍二代(ParahoⅡ)干馏技术开发的新型干馏装置Bench Retort(BERT)[20]。该装置是一种可进行35~50kg油页岩燃烧与加热试验的间歇式隔热反应器,可以直接在炉内燃烧部分油页岩以提供干馏所需热量,也可以在炉外将干馏气加热后通入炉内加热干馏油页岩。该装置具有完善的取样与循环体系,可用于评价不同油页岩的干馏性能,

正在准

图3 伊科页岩转化工艺原理[19]

Fig.3 EcoShaleTMconversion Technology[19]

备商业化使用。

4 地下原位转化技术

油页岩的原位转化技术可将地下深层、高厚度的油页岩资源直接转化成页岩油与页岩气,具有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低以及油采收率高、品质好等优点。国际上许多大型能源公司和研究机构都为开发这类技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尽管到目前为止,油页岩的原位转化工艺的很多关键技术还没有攻克,无法实现商业化生产;但从本届会议的报道上看,由于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的优越性,很多国家仍十分热衷于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显示了油页岩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的一大趋势。

壳牌公司的Wani等[21]已详尽地完成了一个在科罗拉多州地区5万桶/d页岩油产量的商业油页岩原位转化项目(ICP)的用水需求分析。包括实地采集、中央处理、气体处理、气体转化、原油蒸馏和加氢设施及发电设施的用水情况。他们最新的节水冷冻墙技术利用“干式低氮氧化物”系统电厂燃气涡轮机,减少了靠注水控制氮氧化物形成的用水量,将冷却系统中的水用空气代替并增加了循环发电设施中的蒸汽冷凝水回收,大大地减少了水的消耗。

美国页岩油公司(AMSO)的Burnham[22]介绍了CCRTM(conduction convection reflux)技术的进展情况。图4为CCRTM原位转化技术在科罗拉多州莱弗(Rifle)地区的先导实验区。CCRTM工艺是一种利用沸腾油作为加热方式的原位转化技术。该工艺通过向油页岩层打一口水平加热井,再以机械压裂方式压裂加热井上方的油页岩层。通过一个井下燃烧器使加热井周围的干酪根分解,生成的轻质

 第4期 孙友宏,等: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

烃类物质沿着油页岩层内裂隙向上流动并将热量分散到地层中,回流的油向下流动后可以被再次加热,从而实现对流热传递。美国页岩油公司近期研究发现,这一工艺会受到地层岩石构造应力的影响,而岩石的构造应力又受到油页岩的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体系在生成沥青和页岩油时,油页岩的机械强度会变小,加热过程中油页岩要经历弹性—黏弹性—塑性—流体形态的转变。他们借助杨氏模量建立了油页岩力学性能与油页岩含油量和温度等关系的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在高品位油页岩层实施会更有效

图4 美国页岩油公司在科罗拉多的CCR

TM

原位技术先导试验区[

22]

Fig.4 The AMSO’s CCRTMp

ilot test in Colorado[22

美国犹他大学通过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与实验相结合技术,对美国页岩油公司的CC

RTM原位转化工艺进行了模拟[23]

。他们为CC

RTM原位转化工艺设定了复杂的几何构型与界面体系,使用STAR-

CCM+和定量与非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开发出一套供商业油页岩工程使用的工具软件,可实现CC

RTM工艺的原位沸腾油加热过程的定量预测。斯坦福大学的李航宇等[

24]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模拟了壳牌ICP技术的地下传热效果。分析表明,由于受到干酪根类型、反应速率以及油气生成速率的影响,ICP工艺模型的网格解析度存在较大的误差。他将ICP工艺体系看成一个非恒温多相流,考察了油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单一相、多相流动和复合流动的传热情况。通过借用壳牌曾经提出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尺寸颗粒堆积的油页岩的传热效果。

吉林大学Wang等

[25]

提出利用近临界水的优异传热传质能力、酸碱催化作用和对有机物的溶解

性能,加速油页岩内部干酪根的裂解。在研究近临界水对桦甸油页岩样品的恒温提取实验中发现,近

临界水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裂解并提取出油页岩内部的干酪根有机质。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油收率,提取出的页岩油产品饱和烃含量非常高而硫含量很低。提出了将近临界水作为传质介质用于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的思想。

麻省理工大学的Cu

rtis等[26]

提出,将核能运用到油页岩的开发中的设想,并希望能与各大油页岩公司及政府单位进行合作。核电的成本要比普通电厂低很多,运用核能为油页岩的生产提供电能和热能,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开支,同时还可为当地居民供给生活用电。

5 国际油页岩项目发展动态

美国、爱沙尼亚、中国等油页岩资源大国在本届油页岩会议上介绍了近年新启动的油页岩商业项目进展情况。

爱耐飞特能源公司在美国犹他州5万桶/d的

油页岩大型项目[27]

自2011年获取开矿权以来,

已经完成了该地区油页岩资源分布的勘探,犹他油页

岩矿的费舍尔评估和化学、矿物质和热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分析,并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干馏试验。爱耐飞特能源公司准备对该地区的油页岩矿进行露天开采,运用自己最先进的Enifet280型干馏设备进行加工生产,再将油页岩废渣回填至采矿区,实施对地貌的恢复。

爱沙尼亚化学集团公司(VKG)已获批在爱沙尼亚建立其第三个油页岩工厂,预计在20

15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建设。新工厂将使用其最新的Pe

troterⅢ干馏技术,基础设施及建筑成本投入预计达80亿欧元(会议展版)。我国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吉木萨尔县

建设的新疆宝明矿业油页岩项目首期工程全循环工艺已取得了初步成功[16]

。项目自20

11年6月动工以来,经过2年多的建设,已进入联合运行调试阶段。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3.4亿元,预计可年产页岩油47.8万t,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页岩生产项目。

这些油页岩新兴项目的成功运行为整个油页岩行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外,随着各国对油页岩资源评估与勘探工作的开展,一些对油页岩开发较晚的国家,如加拿大、约旦、乌兹别克斯坦等

501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第45卷 

国也开始对本土的油页岩资源开发进行了项目规划与部署[28]。其中一些国家为吸引资金或寻求技术支持,选择与国外的能源公司进行油页岩资源的联合开发,这也为我国的一些能源企业带来了许多合作机会。

加拿大页岩公司(Canshale)[29]正在着手加拿大的第一个商业油页岩项目。经过三年时间的勘探钻井、资源划分、资料整合以及实验室与工程研究,对项目矿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至2013年底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地质资源评估报告、工程设计和成本估算、产品与市场评估、技术经济评价等一系列工作。

约旦政府计划和爱沙尼亚爱耐飞特能源公司以及中国、阿联酋和约旦的财团合作,在阿尔来君(Al-Lajjun)和阿塔拉特(Attarat)地区分别建立电力产能为460MW和900MW的油页岩发电厂[30]。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Uzbekneftegaz)[31]准备与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的一些能源公司合作,于2015年在纳沃伊(Navoi)地区建设一个年处理200万t油页岩的复合型加工厂。该工程预计耗资6亿美元,并计划在2018年以前将工厂的加工能力提高到800万t/a。

6 油页岩资源开发风险评估

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前景会受其相关的技术、资源、财政、市场、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油页岩行业对项目的设计与评估都十分重视。

美国信息管理部的Cook[32]从近年的能源概述、能源供求模型分析了油页岩技术与经济的转变,并对世界油页岩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英国伦敦调查部的Argyle阐述了油页岩生产商家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地缘政治环境、工业伙伴关系、企业的独特性能等一系列因素[33]。

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Tallin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的Kalev[34]分析了适合该国油页岩开发特性的资源基金模式,并提出最佳的基金模式应当是财政拨款和发展基金的混合模式。

澳大利亚绿色科技公司的Jia[35]介绍了他们的国际油页岩项目的风险评估模型。他们将风险量化,并进行了分级,以油的产率、储量、能源自给能力等因素作为技术的关键绩效指标对油页岩项目进行评估。借助这种量化的风险评估鉴定项目的瓶颈之处,使风险最小化,成功最大化。

此外,美国国土资源部[36]、爱沙尼亚塔图大学(University of Tartu)[37]、壳牌公司[38]、卢克石油(Lukoil)公司[39]、蒂森克虏伯(Thyssen Krupp)资源科技公司[40]等都提及了油页岩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在此不一一叙述。

7 结论与展望

人类对油页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正向着快速、经济、原位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本届油页岩会议从多方面向世界展示了国际油页岩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会上提到的光谱分析、沸腾油原位转化工艺等相关技术及其先导试验区的建设、油页岩新项目的设计与发展理念十分值得我国油页岩行业同仁们学习和借鉴。

光谱测试技术由于其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和无损检测的优点在油页岩的分析技术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激光解吸激光电离质谱等一些先进的测试技术也逐渐地被用于对油页岩内部沥青大分子以及干酪根结构方面的研究。油页岩的先进、快速与在线分析方法的研究与进步,将有力地推动油页岩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油页岩的地面干馏技术至今仍在不断地革新与完善。近年来,爱耐飞特能源公司的Enefit280工艺、爱沙尼亚化学集团的PetroterⅢ干馏工艺和伊科页岩公司的In-Capsule地面干馏工艺都有重大的改进;也有诸如美国页岩技术公司基于派拉霍二代技术开发的BERT新型干馏装置的研制。干馏技术继续向着更高的效率和转化率、更大的生产能力及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原位转化技术利用是油页岩资源开发的一大趋势,由于很多关键性技术没有攻克,仍无法实现商业化应用。目前各国能源公司与研究机构在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仍集中在对工艺的设计与修正、加热方式的改进、工程的模拟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探索与研发高效、绿色的原位提取技术将是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的研究热点。

各油页岩大国在近年的油页岩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对油页岩开发相对较晚的国家也开始对本土的油页岩资源开发进行了规划与部署。各国油页岩项目的规划与发展为其油页岩行业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给我国油页岩行业提供了许多学习与合作的机会。

 第4期 孙友宏,等: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Doumit P,Kerr S,Schou L.Stratigraphic and Lithol-ogic Consistenc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Mahogany ZoneOil Shale in the Eastern Uintah Basin,Utah[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School of Mines,2013:25.

[2] Boak J,Poole S,Milkeviciene KT,et al.Geochemis-try of the Green River Formation,Piceance Creek Ba-

sin,Colorado[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0.[3] Goren O.The Associations of Various Trace Elementsto the Rock Components of Carbonate Oil Shale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

o School of Mines,2013:25.

[4] Birdwell J,Washburn K,Johnson R,et al.RapidScreening of Oil Shale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

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C]//

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

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3.

[5] 黄红英,尹齐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的原理与应用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

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32(1):20-31.

Huang Hongying,Yin Qihe.Fundamentals and Appli-

cation Advances in Attenu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

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

FTIR)[J].Journal of the Graduates,Sun Yat-S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Medicine,2011,32

(1):20-31.

[6] Rath M.Utilizing NIR Technology to Improve OilShale Processing[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

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4.

[7] Fletcher T H,Gillis R,Adams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Pyrolysis Products from a Utah Green River OilShale Sample by 13CNMR,GC/MS,and FT IR

[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1.

[8] Hutton,Adrian C,Bharati,et al.Chemical andPetrographic Classification of Kerogen/Macerals[J].

Energy Fuels,1994,8(6):1478-1488.

[9] Vandenbrouckea M C.Largeau,Kerogen Origin,Evolution and Structure[J].Organic Geochemistry,

2007,38(5):719-833.

[10] Geng Cengceng,Li Shuyuan.Comparison of Nitro-gen Compounds in Shale Oil and Coal Ta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

etry[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

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4.

[11] Pomerantz D.Modern Methods of Characterizing the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itumen and Kerogen:New

Possibilities for Kinetic Model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29-30.

[12] Pugmire R,Fletcher T,Hillier J,et al.DetailedCharacterization and Pyrolysis of Shale,Kerogen,

Kerogen Chars,Bitumen,and Light Gases from a

Green River Oil Shale Core[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0-31.

[13] Siskin M,Scouten C G,Rose K D,et al.Detailed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Organic Material in

Rundle Ramsay Crossing and Green River Oil Shales

[J].Composition,Geochemistry and Conversion of

Oil Shales,NATO ASI Series,1995,455:143-158.[14] Orendt A M,Pimienta I S O,Badu S R,et al.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Siskin Green

River Oil Shale Kerogen Model:A Comparison Be-

tween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Properties[J].Ener-

gy &Fuels,2013,27(2):702-710.

[15] 钱家麟,王剑秋,李术元.世界油页岩资源利用和发展趋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

(6):877-887.

Qian Jialin,Wang Jianqiu,Li Shuyuan.World Oil

Shale Utilization and Its Future[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06,36(6):

877-887.

[16] Geng Cengceng,Li Shuyuan,Qian Jialin.New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Oil Shale[C]//33th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14.

[17] Aarna I.Status Update of Enefit280Shale Oil Pro-duction Plant in Estonia[C]//33rd Oil Shale Sympo-

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13:43.

[18] Sherritt R,Taavi Lauringson,Florian Philipps.OilShale Attrition in a Circulating Fluidised Bed Com-

bustor[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

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27.

[19] Garnier O,Francoise Behar,Bernard Corre,et al.Prediction of EcoshaleTM Production Profile Using

CFD and Kinetic Models[C]//33rd Oil Shale Sympo-

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第45卷 

2013:28.

[20] Longo P.Paraho II:New Bench Retort ExperimentalUnit[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

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8.

[21] Wani A,Schroeder T,Meyer C,et al.Low WaterUse Technologies:Improvements to Shell’s Water

Balance[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9.[22] Burnham A.Oil Shale Rock Mechanics:How to Dealwith Huge Changes with Grade and Temperature?

[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5.

[23] Hradisky M,Smith P,Burnham A.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imulations of In-Situ Thermal

Treatment of Oil Shale[C]//33rd Oil Shale Symposi-

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13:27.

[24] Li Hangyu,Vink J,Alpak F.A Multiscale ModelingMethod for the 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27.

[25] Wang Zhijun,Deng Sunhua,Wang Hongyan.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 of Huadian Oil Shale and

Pyrolysate Properties[C]//33rd Oil Shale Symposi-

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13:46.

[26] Curtis D,Forsberg C.Nuclear Heat and Power forIn-Situ Shale Oil Production and Variable Electricity

[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8.

[27] Aho G,France B.Enefit’s Utah Oil Shale Bulk Sam-ple Project[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5-36.[28] Boak J.Where do We Stand?A Global View of theStatus and Future of Shale Oil Production from Oil

Shale[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

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23.

[29] Yildirim E.Canada’s Oil Shales:The Time is Now[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40.

[30] Al-Ramini H.A Mathematical Modeling Approachfor Assessing the Energy Crisis in Jordan[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43-44.[31] Yusupkhodjaev A,Salikhov R.Oil Shale Develop-ment in Uzbekistan:The Sangruntau Project[C]//

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

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9-40.

[32] Cook T.Oil Shale Development Projections:WhenWil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Convert This Re-

source into Reserves?[C]//33rd Oil Shale Symposi-

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13:39.

[33] Argyle D,Arbus M.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for Potential Oil Shale Operator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23.

[34] Kallemets K.Optimal Resource Revenue Model for aDeveloped Country[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

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

28.

[35] Jia J.Challenges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Interna-tional Oil Shale Project[C]//33rd Oil Shale Symposi-

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013:29.

[36] Leverette M,Status and Plans for the U S Depart-ment of Interior Program for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and Oil Sand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

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

22.

[37] Puura E.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stonian Oil ShaleIndustry:Lessons Learned During 97Years of Utili-

zation[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

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42.

[38] Posey H,Finley J,Vuelvas F.Shell's EnvironmentalBaseline Surveys in Piceance Basin,Colorado[C]//

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

rado School of Mines,2013:41-42.

[39] Anisimov L.Spontaneous Fires in Oil Shale Depo-sits:From Hazards to Resources[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41.

[40] Lojewski A,Odut S.Oil Shale and Fuel Oil Chemis-try Related to Combustion and Fouling Issues,with

Reference to Operation of the ATP Plant at Fushun,

China[C]//33rd Oil Shale Symposium.Golden Colo-

rado:Colorado School of Mines,2013:38.

 第4期 孙友宏,等: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进展记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

我国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研究进展

2012年第31卷第1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359? 化工进展 我国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研究进展 张立栋,刘洪鹏,贾春霞,秦 宏,柏静儒,孙佰仲,王 擎,李少华,孙 键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吉林 132012)摘要: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储量巨大,是世界石油资源补充能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油页岩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分析了我国单独炼油、单独燃烧发电及灰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将油页岩炼油、半焦燃烧发电、灰渣综合利用集成一体,不仅可提高油页岩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还可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本文为油页岩综合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页岩;干馏;燃烧;灰渣;综合利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K 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2)11–2359–05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in China ZHANG Lidong,LIU Hongpeng,JIA Chunxia,QIN Hong,BAI Jingru,SUN Baizhong,WANG Qing, LI Shaohua,SUN J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Jilin 132012,Jilin,China) Abstract:Oil shale is an important energy resource, and its huge reserves in the world provide the energy supplement of petroleum. An overview of oil sha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oil shale in China is presented,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hale to oil refinery, separate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h and slag, points out that shale to oil refinery, oil shale char combustion power generati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sh and slag can not only enhance oil shal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but als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oil shale;retorting;combustion;semi-cok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储量在全世界位列第四位,用途广泛,不仅可提炼燃料油,还可作为燃料发电,且其废弃物灰渣还能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等。但到目前为止油页岩工程应用一直是将炼油、燃烧发电、灰渣综合利用单独研究,尚未形成产业链规模。干馏炼油过程中形成多种有毒物质,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虽然可提高油页岩燃烧效率,但燃烧后底渣及干馏后半焦含有大量有毒性的重金属,如不及时处理也将污染环境。而灰渣用途广泛,不仅可提取氧化铝制备发光材料等,还可作为铺路基石等。 近些年,我国油页岩研究人员通过仪器设备展开对油页岩基础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同时,建立了热力学参数和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相关参数,推测出油页岩热解或者燃烧机理;另外通过自行研制实验设备对油页岩燃烧(混合燃烧)、干馏(热解)、灰渣利用等进行研究;此外大型厂矿企业对现有干馏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提高油收率。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几年油页岩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油页岩产业综合利用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油页岩领域的更深入研究和油页岩工业高效清洁应用有所借鉴。 收稿日期:2012-06-27;修改稿日期:2012-08-08。 基金项目:国家潜在油气资源(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建设项目、吉林省重大科技发展计划(20096034)及东北电力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BSJXM2011-02)项目。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张立栋(1980—),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E-mail nedu1015@https://www.doczj.com/doc/689922470.html,。

初中信息技术学情分析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学情分析报告 盐池一中马自武 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初一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信息技术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这学期开始就有的同学出现了向下滑的趋势,下课下及时找她们谈话,了解她们的内心想法,驱除她们的不正确的思想,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这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基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

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练习或人物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出错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通过这学期的实践,我发现表扬的效果远远大于我的预测,原先上课走神,做小动作的同学都会很认真的听课,偶尔犯错我仍然鼓励他们,在平时的课上能看出他们在努力地改变,我很欣喜看到他们的怒力,我会再接再厉,坚持下去。所谓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农业工程是将现代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任务是选用各种工程和新兴技术,来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业能源等),以提高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力和改善农村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和生态学理论在农业工程中的广泛运用,农业工程的技术面貌在其所涉及的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融合、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清洁生产、全生命周期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引入。 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同的责任,人类活动所放出的温室气体中,农业系统的贡献约占1/15~1/5,主要有CO2,CH4、N2O等。据估计,全球范围内农业排放CH4占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CH4排放总量的50%,N2O占60%。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为进一步发展基于低碳农业的工程技术,提高农业装备的作业效率,交流农业土壤固碳减排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农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指导下,特举办XX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会

议。 XX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会议将于XX年5月27日在中国淄博市的山东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山东理工大学承办。会议工作语言采用中文和英文,递交的论文采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均可,所有论文必须包含有英文题目和摘要。会议论文集将由美国科研出版社出版,所有经大会学术委员会经过同行评审录用后的论文将被EI或ISTP检索。 XX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征文要求: A农业工程新技术、新进展 A1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研究 A2变量施肥及精确喷药技术 A3复式中耕作业及除草机械 A4联合收获机减振、优化、可靠性及智能化设计技术 A5经济类作物联合收获技术与机具 A6林果采集、秸秆收集及高效生态化利用技术 A7设施农业控制、高产新技术 A8种子清选、加工、干燥、贮藏新技术 A9生物系统虚拟建模与可视化仿真研究 A10农业装备虚拟样机、虚拟试验及可靠性设计方法 A11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和生物仪器的智能设计

国外石油公司对承包商的HSE管理

10安全健康环境 、和 体系建设 编辑边敏 国外石油公司对承包商的HSE管理 徐合献 (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国际工程部,河南濮阳457164) 关键词国外石油公司承包商HSE管理石油石化行业越来越多的施工作业和服务由各类承包商完成,承包商的HSE管理水平和表现如何直接影响石油公司的整体HSE业绩。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制定了包括承包商HSE管理在内的较为完善的HSE管理标准和体系,用来加强对承包商的HSE监督和管理,帮助承包商建立和完善 HSE管理体系,使其符合石油公司的管理体系要 求,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协会(OGP)制订了“HSE管理———在合同环境下共同工作指南”,对在项目计划、承包商资格预审、承包商选择、设备动迁之前的准备、设备动迁、工程实施、设备遣返、项目结束与最终评价等项目实施的八大过程中,如何对承包商实施监督管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该指南还有几个附录,分别对石油公司和承包商主要人员的职责、风险级别的划定、如何进行承包商HSE资格预审、如何编制大型和小型合同HSE计划书等进行了具体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石油公司主要通过资格预审、招标文件和合同、授标前设备检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项目结束时的HSE总结评价等对承包商实施管理。 1资格预审 通过项目计划阶段对项目工作任务和范围的描述与项目风险级别的初步分析,石油公司就可以确定选择承包商的基本标准,据此开展承包商 资格预审工作。资格预审不仅可以减少评标的工作量和评标成本,更是对承包商实施管理的第一步。资格预审一般从技术施工能力、施工经验、财务能力和HSE业绩几方面着手,要求承包商提供公司工商注册证明和其他资质、人员构成情况、施工机具装备情况、相同或类似项目的施工经验(如过去3年承建的最大工程和在建项目),这些对判断承包商能否安全高效完成施工都是极为重要的。 为了考察承包商的HSE管理水平,石油公司专门设计了HSE问卷调查表,要求投标人逐项认真填报。很多公司在OGP推荐的调查问卷表的基础上,根据公司和项目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调查表涵盖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要求承包商必须回答全部问题,必要时提供证明材料。除了重视承包商是否建立HSE管理体系、体系是否完善之外,石油公司更重视承包商的HSE实际业绩和表现,要求承包商提供整个公司和拟投标机组近3 ̄5年的安全统计数据,如人员工时数、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损失时间、事故伤害频率、事故伤害严重率、最常见的事故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分析等。业绩达不到要求,就会失去投标资格。相反,如果 HSE业绩良好,HSE管理有独到之处,超出甲方 作者简介:徐合献,副译审,1985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校,现在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从事对外合作工作。 2007年第7卷第4期

油页岩渣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广东化工 2012年第18期· 76 · https://www.doczj.com/doc/689922470.html, 第39卷总第242期油页岩渣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贾昌梅,陈梅芹,钟华文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对油页岩渣的综合利用及合理处置,是油页岩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给以重视的环节。关于油页岩渣的综合利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文章对油页岩渣在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环境矿物功能材料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探讨其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油页岩渣;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吸附剂;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8-0076-02 Progresse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Ash Jia Changmei, Chen Meiqin, Zhong Huawe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ash was an important sec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shale, which has attracted many scientists’ attentions. The progresses o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s of oil shale ash as building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filling materials and sorbent, were reviewed, its research trend was also proposed. Keywords: oil shale ash;building materials;chemical materials;sorbent;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它可用于提炼页岩油、直接用作燃料燃烧、发电等。油页岩由细粒矿物碎屑和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分解的有机质同时沉积形成的,是一种高灰分(灰含量大于33 %)的可燃有机岩,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1]。油页岩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储量仅次于煤炭,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对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 油页岩经热解(低温干馏)可得到类似原油的页岩油和类似天燃气的煤气,剩下的物质为油页岩渣,渣量可高达油页岩量的60 %~80 %。油页岩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MgO、CaO、SO3等,另外不乏有毒有害元素,如含有镉、铬、 铅等重金属元素[3]。用于发电或炼油之后的废渣处置及尾气排放的问题是油页岩开发需要面对的两大难题。以广东茂名为例,长期以来,油业岩工业所排放的大量废渣,分别堆积在露天矿坑附近的南、北排土场。至今堆积总量已达2.4亿t,高出地面近30 m,占地7 km2,严重影响着周围大气、农田、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同时也制约了页岩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 在干馏或燃烧后产生的油页岩渣,除去了矿物中的挥发分、炭质或其它有机酸等,形成多孔结构,具有很好的活性,因而用途非常广泛[3]。文章将近十年来油页岩渣作为环境矿物材料综合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油页岩渣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处置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油页岩开采工业和环境保护并行发展。 1 在生产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 1.1 用作水泥的原料 利用油页岩渣制造水泥是目前国外综合利用油页岩渣的主要途径之一[4]。美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利用油页岩渣中的粘土矿物和石英生产硅酸盐水泥。如苏达根[5]用含稀土的油母页岩渣代替黏土,成功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熟料,油母页岩渣的掺加量为5 %~12 %。丛树民等[6]利用的油母页岩代替矿渣配制水泥生料,掺量为8.4 %,经煅烧后生产的水泥熟料3 d抗折及抗压强度分别达到6.3 MPa和34.7 MPa,28 d抗折及抗压强度达到8.65 MPa和62.5 MPa,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傅岳龙等[7]探讨了利用油页岩渣制备水泥的配方,掺用30 %~40 %的油母页岩渣,其强度指标仍能达到与熟料标号相同或相近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的国际标准。陈立军[8]研究了利用油页岩渣和矿渣制备土聚水泥的方法。油页岩渣掺量为50 %,激发剂掺量为7.5 %~15.0 %,其水泥强度分别相当于复合水泥的32.5级和硅酸盐水泥的62.5级;蒸汽养护90 ℃、恒温4 h的抗压强度为28 d标养强度的95 %左右;蒸压养护1.0 MPa、恒压4 h的抗压强度为28 d标养强度的1.5倍左右。 1.2 油页岩渣用作轻质砖材料 由于油母页岩渣化学成分与页岩或粘土相近,在保证成型品质的前提下,可作为瘠性原料加入坯料中,用以代替粘土,烧制实心砖瓦或空心砖,预计可掺入40 %~50 %[9]。张明华等[10]以油母页岩渣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蒸压油母页岩渣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路面砖,在页岩渣掺量大于50 %的条件下,采用挤压成型工艺,蒸压养护方法,可以生产出达到JC239-91标准、标号达10.0 MPa的蒸压页岩渣砖。王爽[11]用油母页岩、绿土、煤矸石作为原料烧结空心砖, 证实以油母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含量50 %~70 %)烧结制砖是可行的。穆建春等[12]在对油页岩渣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油页岩废渣制备免蒸免烧墙体砖的可行性,并从原料配方的水泥渗量、矿沙渗量、生石灰渗量、激发剂渗量、挤压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地采用挤压成型的方法将油页岩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用于制备墙体砖,为油页岩渣资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2 用作化工原料 2.1 制高岭土 部分油页岩渣含有大量高岭石成份,是制备优质高岭土的原料。如广东茂名某地的油页岩,其矿物组成主要为高岭石和石英,经重选、磁选、浮选等可用来制备煅烧高岭土。但由于其含铁等显色矿物杂质,需要去除。如王福良[13]采用强磁选、酸浸、氯化焙烧等提纯作业,可有效地除去油页岩尾渣中的Fe2O3、TiO2等显色杂质矿物,得到的煅烧高岭土产品白度>90 %、粒度2 μm>90 %。魏明安等[14]也利用含高岭石的油页岩渣制备煅烧高岭土,采用强磁选、酸浸、煅烧增白工艺有效地降低了油页岩渣中铁等显色杂质,使高岭土产品白度达到90 %以上。 2.2 制白炭黑 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常用作填料[15]。刘建国等[16]以油页岩灰渣制备的水玻璃为原料,确定了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水玻璃中w(SiO2)为8.1 %、c(H2SO4)为1.5 mol/L,陈化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70~80 ℃,pH为8.0。透射 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制备的白炭黑平均粒径约为50 nm,而且团聚体较少,性能优于烘箱干燥制备的白炭黑。 3 用作环境矿物功能材料 环境矿物材料是指由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的与生态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或直接具有防治污染和修复环境功能的一类矿物材料,其基本性能包括矿物表面吸附作用、孔道过滤作用、结构调整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活性作用、物理效应作用、纳米效应作用及与生物交互作用等[17]。油页岩渣的主要成份是石英、粘土等矿物,具有很高的表面吸附活性,可制备吸附剂及絮凝剂,用于环境污染修复。 [收稿日期] 2012-11-13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31000024) [作者简介] 贾昌梅(1963-),女,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情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情分析 本学期,按学校安排,继续担任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至六年级各一个教学班,每班人数不等。上课按照每班人数具体安排,如四年级学生较多,可将学生分组上课,确保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已达到较好的实际操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继续使用冀教版课本,本套教材是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和DC加拿大国际交流中心合作编写、由河北省教育出版社和河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新的信息技术教材。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级至八年级使用。 这套教材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借鉴了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是一套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实践活动教材。它注重对学生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这套教材在板式设计和图文编排上,突出板块化、栏目化的特点,尽量减少软件界面插图,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插图;教材力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使图、文、版有机集合,恰当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有美的感受。 三、典型学情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与建设 1、教学设备有待添置。学校仅有一个24座的机房,而且设备老旧,很难适应新的教育课程和应用软件,加之有些班需要分开上课,多少会影响教学秩序和质量。 2、教学组织还需加强。由于人多机子少,有时需两个同学挤在一起,一进机房,学生便象脱缰的野马,常常一节课下来声嘶力竭。因此,要进一步整顿纪律,做到象语数课一样组织教学。 3、学生习惯养成亟待提高。学生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出机房虽强调了排队,但仍有插队与争抢的现象;二是学生上课时吃零食且将食品袋、食品杯等随手乱扔或放在桌子里面;三是部分学生不爱惜设备,按键、按鼠标故意用力锤、敲;四是部分学生下课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没有将键盘、凳子放回原位。在以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一个个检查,落实到位。 界城小学 刘巨亮

国际学术会议常用语(英语)

学术会议常用表达 1. 有关会议的一般信息 (1)名称 conference academic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ymposium annual meeting/symposium/conference forum, international forum workshop (2)日期 dates/important dates/key dates (3)地点 location/venue conference location/venue (4)主题 issues/themes/(main)topics/scope of conference conference themes/topics topic of interests 2.论文征稿、提交与录用 call for abstract/proposal/paper paper deadline deadline for abstract/full paper/proposal submission submission deadline deadline extended date for mor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Paper acceptance/rejection will be informed by… deadline for authors notification camera ready version deadline 3. 会议注册 deadline/closing date for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form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fees and items official invitation letter payment telegraphic transfer only bank transfer bank draft/check 4. 会议进程及容 conference schedule/program preliminary conference program final conference program opening ceremony/session keynote session/parallel session/tutorial session keynote speech oral presentation poster presentation tea/coffee

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日程

ITIE 2010 Conference Program Schedule 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会议日程 June 21st, 2010 8:30 am – 12:30 pm 2010年6月21日上午8:30至下午12:30 8:30 – 9:30 am Registration 会议注册 9:30 – 10:30 am Welcome and Introductions 会议开幕式 Opening and Welcome Remarks –- MC致开幕词–喻丽清Eileen Tang and 赵耀渝Faith Chao Introduction of VIP and Their Words of Welcome介绍贵宾、领导致词 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汤更生致词Gengshen Tang, Secretary General of LSC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兰玲致词Vice-director of Gansu Provincial Cultural Department 兰州大学副校长安黎哲致词Vice-principal of Lanzhou Uninversity 10:30 – 11:00 am Break合影(兰州大学飞云楼正门前) 11:00 – 12:30 am Keynote Speech: Rolf Hapel, Director of the Aarhus Library, Denmark 主会场专题报告: 饶夫·海沛, 丹麦阿赫斯公共图书馆馆长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Libraries: From Institutions of the Industrial Age to Cha –Experiences from Denmark‖ ―公共图书馆的角色转换:从工业时代的公共机构到网络社会的变革推动者——

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油页岩蜡

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油页岩蜡部分建议书) 二OO九年七月 目录

一、油页岩蜡简介…………………………………… 3页 二、项目提出背景和依据及意义…………………… 4页 三、产品市场初步预测……………………………… 7页 四、生产工艺选择,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8页 五、物料平衡………………………………………… 10页 六、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 11页 七、产品发展方向及其经济技术性………………… 13页 八、公用工程和辅助设计方案……………………… 15页 九、安全环保论述…………………………………… 16页 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 19页 十一、结论和建议…………………………………… 21页 一、油页岩蜡简介 油页岩蜡是用有机溶剂浸取油页岩而得到的物质。在煤化学术语中称之为沥青A,在国内可统称为煤蜡,因油页岩为腐泥煤。从褐

煤提取称为褐煤蜡,从泥炭提取称为泥炭蜡,从油页岩提取就称为油页岩蜡。在国际上统称为蒙旦蜡。煤的形成是动植物的死亡及堆积,经过漫长时间煤化成岩作用而致。动植物本身当中的蜡质物质在形煤过程中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所以煤蜡严格来讲是一种化石化动植物蜡。因它是从有机矿物质——煤中经有机溶剂浸取得到,所以人们有时称之为矿物蜡。 煤蜡用有机溶剂可以把它分成三部分:纯蜡(树蜡)、树脂(丙酮可溶物)、地沥青(异丙醇不溶物)。及天然动植蜡,如蜂蜡、虫白蜡、棕榈蜡、小烛树蜡等化学组成相似。主要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醇所构成的高级脂肪酯组成,并含有部分游离脂肪酸和少量游离脂肪醇、酮及烷烃类物质组成。及矿物蜡,如石蜡、微晶蜡、地矿蜡等化学组成截然不同,煤蜡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并含有较多极性基团。而石蜡等物质则是有由C、H二种元素组成的烷烃类物质。 煤蜡有着优良的理化性能,熔点高;硬度大;板结倾向小;机械强度高;揩擦光亮度好;导电率低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成膜性能好;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油脂,对酸和其他活性溶剂的化学稳定性能好;碳链饱和程度高,不象一般油脂那样易产生酸败现象,对光、氧的稳定性好;高碳游离蜡酸含量较多,溶色性能好,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蜡中含有多种极性基团,及基础物粘结牢固,并且具有粘结促进作用;蜡分子中含有憎水性烃基,从而能增加表面膜防水性能;能及天然动植物蜡、矿物蜡、合成蜡、树脂、硬脂酸等物质相混熔,组成均一体的混合蜡或硬性油料。此外,它生物降解能力好,对环境无污染,无致癌物质,在使用上无需任何考虑。 它的化学组成和性能及天然动植物蜡相似,所以它广泛用作资源稀少、价格昂贵的天然动植物蜡代用品和补充品。现在它除了用于一些传统产品,如皮鞋油、地板蜡、家具蜡、汽车蜡、金属擦亮剂、皮革清洁光亮剂、复写纸、铜板纸、信息记录纸、电线电缆、补偿导线、电气绝缘浇注等外,还不断开拓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如皮革的加脂和涂饰剂、精密铸造蜡模、优质铺路材料沥青添加剂、橡胶多功能掺和剂等。浅色精制蜡,由于颜色浅,除上述应用外,另一个重要应用作为塑料行业的助剂,既在热塑材料和塑料成型过程中作为润滑剂和脱模剂,尤其是聚氯乙烯(PVC)塑料当中。浅色精制蜡中的s蜡(高碳脂肪酸),除用于合成蜡外,由于其碳链较长,饱和度高,可作为重要化工基础原料。如用以合成表面活性剂,皮革加脂剂等。 总之,煤蜡及其深加工制品,已广泛应用到所有用蜡部门,尤其是他乳化液作为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助剂得到越来越多广泛的应用。它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 二、项目提出背景和依据及意义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 韩向新, 王忠存, 姜秀民, ZHANG Lei, HAN Xiang-xin, WANG Zhong-cun, JIANG Xiu-min 作者单位:张磊,韩向新,姜秀民,ZHANG Lei,HAN Xiang-xin,JIANG Xiu-min(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40), 王忠存,WANG Zhong-cun(吉林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桦甸,132402) 刊名: 中国矿业 英文刊名:China Mining Magazine 年,卷(期):2012,21(9) 参考文献(15条) 1.K.Brendow Global oil shale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2003(03) 2.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06) 3.A.Trikkel;R.Kuusik;N.Maljukova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ingredients in Estonian oil shale semicoke 2004(03) 4.X.M.Jiang;X.X.Han;Z.,G.Cui New technology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oil shale resources[外文期刊] 2007(05) 5.J.O.Jaber;S.D.Probert;P.T.Williams Modelling oil-shale integrated tri-generator behaviour:predicted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assessment 1998(2 - 3) 6.X.X.Han;X.M.Jiang;Z.G.Cui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retorting factors on the yield of shale oil for a new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oil shale 2009(11) 7.韩向新;姜秀民;崔志刚干馏温度对油页岩半焦着火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学工程 2007(07) 8.J.D.Luan;A.M.Li;T.Su Synthesis of nucleated glassceramics using oil shale fly ash 2010(1-3) 9.钱家麟;尹亮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 2008 10.R. Kuusik;A. Martins;T. Pihu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of oil shale retorting solid waste 2004(03) 11.H.Baum;A.Bentur;I.Soroka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oil shale ash pastes.2: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1985(03) 12.H.Baum;I.Soroka;A.Bentur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oil shale ash pastes.1: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features 1985(02) 13.M.Ish-shalom;A.Bentur;T.Grinberg Cementing properties of oil shale ash:1.Effect of burning method and temperature 1980(06) 14.R.Shawabkeh;A.Al-Harahsheh;M.Hami Conversion of oil shale ash into zeolite for cadmium and lead removal from wast ewater 2004(7-8) 15.韩向新;姜秀民;王德忠燃烧过程对页岩灰孔隙结构的影响[期刊论文]-化工学报 2007(0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89922470.html,/Periodical_zgky201209013.aspx

小学信息技术学情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册 本学期,按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学情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年级各8个教学班,每班人数不等。上课按照每班人数具体安排,如四(1)班学生较多,可将学生分组上课,确保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已达到较好的实际操作练习。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继续使用赣科版课本,学习Excel表格使用,本册教材是由江西科学出版社编写出版。教材注重对学生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以任务为驱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教材在板式设计和图文编排上,突出板块化、栏目化的特点,尽量减少软件界面插图,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插图;教材力图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使图、文、版有机集合,恰当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有美的感受。 三、典型学情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浓,主要原因在于对计算机的好奇以及计算机的游戏、娱乐功能,这点很重要,只要能充分抓住并利用好这一特点,将游戏、娱乐适当蕴含于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是使用任务驱动法。

2.在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上,有的学生一点即通,而且能举一反三,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羊的作用;但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反复练习。本学期应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多上机操作;给予优等生发挥的空间,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尽量改变两极分化的状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组织还需加强。学生一进机房,常常兴奋的不可自拔,一节课下来经常要整顿纪律。 2.学生习惯养成亟待提高。学生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出机房排队松散;二是部分学生不爱惜设备,按键、按鼠标用力锤、敲;三是部分学生下课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整理,没有将键盘、凳子放回原位。在以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些情况,一个个检查,落实到位。 宜春市文笔峰小学梁毅 2020年3月

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策

国内外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策 导读: 油页岩是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但几乎还未被很好利用的矿产资源。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合成煤气及化工原料,附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全世界油页岩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大体有3662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至少多50%。我国油页岩探明+预测储量4832亿吨,所含页岩油资源量290亿吨,居世界第4位。 油页岩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光明。建议:开展我国新一轮油页岩资源调查和评价;加强东北危机矿山及其外围油页岩资源勘查,为东北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和转型服务;加强西藏地区油页岩资源勘查和开发。 一、油页岩特征 油页岩(oil shale)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具有微细层理、可以燃烧的细粒沉积岩。油页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成油物质,俗称“油母”。因此,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 油页岩是一种能源矿产,属于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一般地,国际上常以每吨油页岩能产出0.25桶(即0.034吨)以上页岩油的油页岩称 为“油页岩矿”,或者将产油率高于4%者的油页岩称为矿。过去,我国将含油率在5%以上的油页岩定为富矿,并计算储量;含油率在5%以下的油页岩定为贫矿,不计算储量;也有将油页岩产油率低于6%者定为贫矿,高于10%者定为富矿。 (一)油页岩地质特征 油页岩外观呈浅灰至深褐色,多呈褐色;具微细层理;相对密度为1.4~2.7吨/立方米。 油页岩主要成分是有机质、矿物质和水分。油页岩中油母含量约10%~50%。油母是由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富含脂肪烃结构,而较少芳烃结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及少量的氧、氮、硫元素组成;其氢碳原子比(H:C)为1.25~1.75,要高于煤炭的有机物质H:C比。油母含量高,氢碳原子比大,则油页岩产油率高。油页岩中矿物质有石英、高岭土、粘土、云母、碳酸盐岩以及硫铁矿等,但主要是粘土矿物。油页岩中矿物质常与有机质均匀细密地混合,而且矿物质含量通常高于有机质。当油页岩含有大量粘土矿物时,往往形成明显的片理。水分含量与矿物质颗粒间的微孔结构有关,油页岩中含有4%~25%不等的水分。 用于商业开采的油页岩其有机质:矿物质之比约为0.75:5~1.5:5,低于煤炭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比值。煤炭中该比值常大于4.75:5。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分析 1、行业概况 石油及石油石化产品是一种重要战略资源,石油石化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石油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 世纪,中国石油工业经历了50 年代恢复和探索、60~70 年代高速发展和80 年代以后稳定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1978 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1 亿吨大关,进入了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近年来,中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全年原油产量达到2.08 亿吨,同比增加1.65%。原油进口量约为2.82 亿吨,同比增长4.1%。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87 亿吨,同比增长2.8%。由于国内原油产能增长缓慢,中国原油供应对外依存度持续处于高水平。2013 年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8.1%,与上年基本持平。 2、竞争格局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大板块。 石油属于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中国政府对于石油产品的开采及经营资格进行了行政约束。经过1998 年的战略性重组,在原油经营领域,目前国土资源部仅允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延长石油”)从事原油的勘探和开采业务;中国联合石油公司(中石油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中石化集团

北票北塔油页岩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

北票北塔油页岩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 三、四期扩建工程起重机购置 招标文件 (邀请招标) 第一部分:投标须知 第二部分:技术规范书 第三部分:商务部份基本条款 第四部分:附件 编号: 北票北塔油页岩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处 2013-6-26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 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北票北塔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有限公司6万吨/年页岩油技改扩能项目现已具备招标条件,拟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选定投标单位。现邀请你单位参加该项目的投标。 投标人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供应商,投标企业需携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委托书。 报名时间:2013年月日时分前 报名地点:北票北塔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第二部分:投标须知前附表 注:以上内容如有变化将另行通知,通知中未提及的部分将不作变动。 2. 设备名称、型式、台数(见附表)

3.设备的运行环境及使用条件 3.1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 本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干旱炎热,春秋两季短促,多风少雨,温差大,积温高,日照长,辐射强。年平均气温8.2℃,一月平均气温-11.1℃,最低-28℃,七月平均气温24.7℃,最高40.7℃,该区比较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平均降水481.5mm,暴雨往往出现在7-8月。 无霜期153天左右。冻结日期,正常情况下在十月下旬开始冻结,十一月中旬开始封冻,年平均日照2861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 481.5mm 年平均蒸发量: 2080 mm 极端最高气温: 40.7℃ 极端最低气温: -28℃ 年平均气温: 8.2℃ 年日照时数: 2861小时 全年无霜期: 153天 最大冻土深度: 1.6m 年平均风速: 3米/秒 常年主导风向:南风 次主导风向:西北风 2.安装位置:(见附表)

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 论文

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 论文 学了龚春美老师《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使我懂得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到了学情分析的方法、方案,从中受益匪浅。 一、学情分析的定义和意义。学情分析即为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对象分析,它包含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的分析。学情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可能发展的空间。通过对现有知识结构的引导、激活,提升学习品质;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层次要求等等,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实施、重难点的设定提供量化的标准。所以只有行进了合理的学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会过高或过低。 二、学情分析要注意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和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2、要

想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情况,确定学习内容。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点,建构意义知识框架。课前需认真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注重不同学生风格、年龄态度等差异,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措施,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中仔细观察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找到.与预测目标的差距,和课前分析的情况是否存在不- -致现象,便于及时做出调整。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技能目标达成度、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课后及时小结。课后及时进行学情总结,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之间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策略,有利于下阶段确定教学 三、学情分析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1、要从整化零,再从部分到整体去把握教材。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不同难易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想更详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立体化呈现学生水平和能力,不能局限于单-的形式,可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作业、测试等多样方式灵活选用。 3、利用我们学到的极简小程序、采用不同的形式了解比如问卷星等从中获知班级整体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为有效把握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小组成员搭配和组间竞争方式选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