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 管理系统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 管理系统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  管理系统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  管理系统

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一节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

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

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

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二、填空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

3、管理行为,就是促进(有效实现目标)的活动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6、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7、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心智技能)

7、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体)

8、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9、管理者的首位职能是(计划职能)

10、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担不同性质的(组织)职能

11、(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

三、简答

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

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

促进目标实现的程序与功能,即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管理系统的概念

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以看作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管理系统是一个层次结构。其内部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并组成有序结构;而对外,任何管理系统又成为更大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管理系统是整体的,发挥着整体功能,即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管理功效的大小。而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必须是为实现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服务的

四、论述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管理作为科学,就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使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章操作行为。管理理论作为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艺术与技巧,这就是所谓管理是艺术的涵义。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

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管理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与社会活动,其实践的经验与成效远远重于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管理主要处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矛盾,而人的心理规律和社会规律又不像自然规律那样“刚性”与精确,这必然导致管理在应用中体现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性多于循规守则的科学性。

2、试述管理系统的构成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媒介和管理环境构成的。

管理目标是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是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系统必须围绕目标建立与运行。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了有效实现目标。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

管理对象,作为管理行为的受作用一方,对管理成效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指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机制与方法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过程中的一些运作原理与实施方式、手段。管理机制在管理系统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是决定管理功效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而管理方法则是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是管理的直接实施手段,具有过河所必需的“桥”与“船”的作用管理环境是指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第二节管理主体——管理者

一、名词解释

1、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二、填空

1、按管理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负责整个组织或其所属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称为(综合)管理者

4、在组织内只负责某一类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称为(职能)管理者

5、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

6、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是(直线管理人员)

7、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是(参谋人员)

8、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9、用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标是(智商)

10、用来表示人的感知、调控与处理情感能力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标是(情商)

三、简答

1、简述管理情商的构成要素

自我感知,即对自我情感的感知能力

自我调控,即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

自我激励,即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斗志的能力

感知他人,即认知并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激励他人,即影响与激励他人情感的能力

情感融通,即促进自身与他人情感融通的能力

四、论述

1、试述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学者R.L.卡兹提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方面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人际技能包括:观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

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即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概念技能包括: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四种管理技能,即行政技能

行政技能。这是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行政技能包括:构建组织内的权力平衡,加强个人地位,巩固权力基础的能力;依据目标,科学分配组织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能力;巧妙运筹与安排时间与空间要素,协调各种活动与工作过程的能力等。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上述四种技能,对任何管理者来说,都是应当具备的。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地位、作用和职能不同,对四种技能的需要程度则明显不同。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处层次越高,对这种概念技能要求越高。这种概念技能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高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

与之相反,基层管理者更重视的却是技术技能。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现场指挥与监督,所以若不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

2、试述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时代进行有效而成功的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素质就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创新意识。管理者要树立创新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并在管理实践中,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这是涉及创新态度和勇气的问题。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不但要想到创新,更要敢于创新。要有勇于突破常规、求新寻异、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创新思维。不但要敢于创新,还要善于通过科学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创新构思。没有创造性思维,不掌握越轨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不采用科学可行的创造性技法,是很难实现管理上的突破与创新的。

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是靠创新能力实现的。创新能力是在管理实践中,由相关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创造性思维综合形成的。

第三节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一般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体。

2、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二、填空

1、(资源要素)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其动态组合与运行构成了职能活动

2、,组织资源或要素包括(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和(信息)等

3、管理对象中的核心要素是(人)

4、管理对象的关键性要素是(资金)

5、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物资设备)是社会组织开展职能活动,实现目标的物质条件与保证

6、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时间)是组织的一种流动形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管理要素。

7、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信息)既是组织运行、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又是一种能带来效益的资源

8、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9、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和(社会与心理环境)

三、简答

1、简述组织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对应关系。社会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上的诸种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在组织内部体现出来。

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影响关系。首先,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但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2、组织如何加强对环境的管理

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

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组织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主要要做好了解与认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和能动地适应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

在能动地适应环境方面主要体现为:要主动适应一般环境;要积极干预、主动影响任务环境;利用稳定环境快速持续发展;以权变管理应对多变的动态环境。

四、论述

1、试述管理对象的内容

管理,总是对一个群体或组织实施的,所以,管理对象首先可以理解为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

任何社会组织为发挥其功能,实现其目标,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或要素。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源或要素进行配置、调度、组织,才使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所以,这些资源或要素就成为管理的直接对象任何组织要实现其功能或目标,就必须开展一些职能活动,形成一系列工作或活动环节。只有对这些职能活动或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这样,这些职能活动或工作环节也成为管理的对象。

因此,管理的对象应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

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作为管理对象是一体的。

资源要素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其动态组合与运行构成了职能活动;

资源与活动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组织及其行为。

资源、活动、组织是管理对象的不同形态,它们都受管理行为的作用,共同影响着管理的成效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四节管理媒介——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机制

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2、管理方法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3、经济方法

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和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4、行政方法

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以实现目标的方法。

5、法律方法

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规制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6、社会学心理学方法

是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

二、填空

1、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

2、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组织功能与目标)、(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组织结构)和(环境结构)

3、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4、管理机制是由一系列子机制构成的,对于一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三个子机制

5、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运行机制)

6、(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结构与机理

7、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利益驱动)

8、动力机制主要由(利益驱动)、(政令推动)和(社会心理推动)三方面构成

9、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

10、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等方面的约束因素

11、按作用的原理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心理学方法)

11、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

12、按所运用技术的性质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管理的(软方法)和(硬方法)

13、经济方法的特点表现在(利益驱动性)、(普遍性)和(持久性)

14、行政方法的特点表现为(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和(无偿性)

15、法律方法的特点表现为(高度强制性)和(规范性)

16、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的特点表现为(自觉自愿性)和(持久性)

三、简答

1、简述管理机制的特征

内在性

系统性

客观性

自动性

稳定性

可调性

2、简述管理机制的现实应用价值

研究与运用管理机制是深化管理,提升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水平

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

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企业)改革的核心

3、简述管理方法现代化的含义

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实现管理方法的最优化

管理方法的文明化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四、论述

1、如何完善与有效应用管理方法

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

要弄清管理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

研究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提高针对性

了解与掌握管理环境因素,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

注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国开《管理学基础》章节自测题作业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 控制 题目2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 管理的实践性 题目3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C. 西蒙 题目4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 精神领袖 题目5 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 目标、部门和关系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具有科学性, 管理具有艺术性 题目7 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人际关系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 决策制定角色 题目8 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

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题目9 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题目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企业家角色, 干扰应对者角色, 资源分配者角色, 谈判者角色 三、判断正误 题目11 一般来说,组织规模越大,管理者必须应对的环境因素的数量越多。() 对 题目12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对 题目13 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错 题目14 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 错 题目15

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错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题目1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正确答案是:亚当?斯密 题目2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 正确答案是:军队 题目3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题目4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的理念。 正确答案是: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 题目5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正确答案是:经济人 二、多项选择 题目6 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传统的权力, 理性--合法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题目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容。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王绪军主编)形考全部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王绪军主编)形考全部答案 作业1 一、理论分析题 1、什么是霍桑实验:P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实验,由于这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实验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员工的需要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尊重、信任、安全感、和谐、归属感以及感情上的慰藉。 (1)职工是“社会人”。霍桑实验说明:职工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霍桑实验说明:除正式团体外,企业中还存在非正式的小团体,小团体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着小团体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要同时具有——经济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要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学会通过同工人交谈来了解其感情的技巧,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4)存在着霍桑效应。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导致了较佳的成绩,至少在最初阶段如此。如何保持霍桑效应,也是管理学应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哪些内容答: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员工是“社会人”。人际关系学说强调,金钱并非刺激员工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的和心理的欲望的满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同时,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案例分析题 1、你同意哪个人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如果你是王平,如何是老张信服权变理论? 3、你怎么理解小乔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说法? 形考作业(一) 一、理论分析题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实验的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工厂照明试验;第二,继电器装配试验;第三,谈话研究;第四,观察试验。通过霍桑实验,梅奥等人得出了以下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版 期末考试试卷

《管理学基础》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20分) 1、凡事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这体现了管理的() A、艺术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性 D、自然属性 2、亨利-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企业再造工程》 3、企业计划职能的第一个步骤是() A、确立目标 B、拟订方案 C、分析环境 D、反馈计划 4、某公司准备上一个重大项目,将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做出最终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 ) A、函证法 B、决策树法 C、头脑风暴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技能更为重要。 A、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 C、行政技能 D、概念技能 6、我国大中型工商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职能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7、在企业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是() A、文化组织 B、社会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8、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与竞争对手产 品区别开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是()策略

A、产品创新 B、产品差异化 C、专一化 D、成本领先 9、为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倾向,企业必须在品种和产品上满足用户需求,指的是生产管理的()目标 A、质量 B、产量 C、柔性 D、时间 10、小李和小王是同事,小李因圆满完成工作定额,不仅领到了全额工资,还得到了月工资25%的奖励。小王则因未完成月工作定额任务,只领到了80%的月工资。这种工资制度即() A、绩效工资制 B、差别计件制 C、岗位工资制 D、技能工资制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1、企业按财产组织形式划分为() A、合作制企业 B、个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公司制企业 E、私营企业 12、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概括出的竞争力量包括以下() A、技术 B、替代品 C、潜在进入者 D、供应商 E、顾客 13、现代预算的方法主要有() A、零基预算 B、投资预算 C、收支预算 D、程序性预算 E、弹性预算 14、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以下() A、渠道 B、价格 C、定位 D、产品 E、促销 15、360度考核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A、主管领导评价的片面性 B、信息不对称 C、认知不到位 D、群众认可度高 E、受情感因素影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6、西蒙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决策准则”。() 17、制定有效市场营销策略的前提是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与定位。()18、公平理论认为不公平感来源于薪酬的绝对数。()

管理学基础全书案例答案

书中案例答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者 模块1 管理活动 案例1 袋鼠与笼子 【启示】: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是抓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 案例2 蜜蜂与苍蝇实验中的管理涵义 【启示】: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是一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 因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了,因为它几乎刚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在高科技企业,人人都知道,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如果你对混沌理论有一点点认识的话,你会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预测。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悠哉游哉的豪华游轮,而现在的企业则好像波浪滔天的大海里的一只独木舟。 但这样说也不是要鼓励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看法。韦克的观点是,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这意味着,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sensemaking),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企业生存的环境可能突然从正常状态变得不可预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业中的蜜蜂们随时会撞上无法理喻的玻璃之墙。领导者的工作就是赋予这种变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带领企业走出危机的办法。组织(organize)的本意是稳定自身的直接环境,从混乱中理出秩序;但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也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模块2 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案例1 管理者干什么? [提示]: 从本案看,华作为邮政部经理(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应当是:(1)制定本部的岗位责任制;(2)业务流程与操作规则;(3)对部门员工的履行职责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4)对常出现差错的员工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调换;(5)对常出现差错的业务环节采取重点监控和改进操作方法。 因此,邮政部经理不应亲自核对这批书,而关键应把岗位、人员职责界定清楚并把业务考核与奖惩落实到位。总之,他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业务员进行奖惩后,仍由发货员发。 案例2“天才”的经营者卡尔森 [提示]: 1.北欧联航的董事们具有很高的领导水平,尤其在用人方面。

【管理学基础】习题集18章单凤儒(附答案解析)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 一、速测题(填空题) 第1章管理系统 *1.1管理的必然性。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是社会的重要机能,已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1.2管理定义的多种表述、 ⑴强调管理的作业过程,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 ⑵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⑶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妥。 ⑷强调管理者的个人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 ⑸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协调。 *1.3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实现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方法与手段,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所进行的社会经济活动。 *1.5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重于科学,实践重于理论。 ⑴管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反映——管理是科学; ⑵管理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活动——管理是艺术。 *1.6管理系统的构成、 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管理对象;⑷管理机制与方法;⑸管理环境。 1.7管理的基本职能有、 ⑴计划、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工作。⑵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的工作过程。⑶领导;管理者指挥、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⑷控制;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工作。 高层管理者更侧重计划职能;中基层管理者更侧重领导职能。 *1.9管理者的分类、 ⑴按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⑵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⑶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管理人员。 *1.10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 ⑴基本素质、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 ⑵管理者的四大核心技能、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指管理在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版-期末考试试卷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版-期末考试试卷

————————————————————————————————作者:————————————————————————————————日期: 2

第 3 页 共 8 页 《管理学基础》 考试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成绩 满 分 20 15 5 32 28 100 得 分 【本套试卷共有五大题,计26小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20分) 1、凡事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这体现了管理的( ) A 、艺术性 B 、社会属性 C 、科学性 D 、自然属性 2、亨利-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 A 、《科学管理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 、《企业再造工程》 3、企业计划职能的第一个步骤是( ) A 、确立目标 B 、拟订方案 C 、分析环境 D 、反馈计划 4、某公司准备上一个重大项目,将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做出最终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 ) A 、函证法 B 、决策树法 C 、头脑风暴法 D 、方案前提分析法 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 )技能更为重要。 A 、人际技能 B 、技术技能 C 、行政技能 D 、概念技能 6、我国大中型工商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 A 、职能制 B 、直线职能制 C 、矩阵制 D 、事业部制 7、在企业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是( ) A 、文化组织 B 、社会组织 C 、正式组织 D 、非正式组织 8、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与竞争对手产 品区别开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是( )策略 系: 专业(方 向): 年级: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第一章 管理系统

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一节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 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 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 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二、填空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 3、管理行为,就是促进(有效实现目标)的活动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6、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7、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心智技能) 7、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体) 8、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9、管理者的首位职能是(计划职能) 10、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担不同性质的(组织)职能 11、(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 三、简答 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 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 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参考答案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 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 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efficiency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 )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性 和艺术性。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 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1. 人际关系。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 .决策制定。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 行评估与管理。 (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组织环境的变 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是评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就变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就复杂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简单与复杂。两个维度交叉,可以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环境特征组合。稳定简单的环境,代表了不确定性水平最低的环境。复杂动态环境所代表的不确定性水平最咼。(2)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影响组织决策和行动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相关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会、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群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2)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是什么?3)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度如何?4)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来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禾U 益相关者的管理方式取决于它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由此形成二维矩阵,有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7、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用。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请简述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 取成就、反人道的文化价值准则的严重束缚下,社会与经济停滞不前。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三股力量的驱动下,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终于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笼,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产业革命的春天。随着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如何合理计划、组织和控制早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巨大的压力迫使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积累和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早期的管理思想。 2、请论述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管理理论的多元化时期、当代管理理论的繁荣时期。 3、请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谋求最咼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思想原则;强调标准化管理和 激励性工资的作业管理理论;推崇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认 为雇佣双方要通过合作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雇主低成本和雇 员高工资的双重目标。 4、请简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 论—职能(2)提出社 会有机体概念(3)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 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体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序列、秩序、公平、人员 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4)进行管理教育和创立管理 理论的必要性 5、试论述德鲁克的主要理论成就。 (1)事业理论。德鲁克以三个著名的问题简单而深刻地 阐明了“事业理论”:你的业务是什么?谁是你的客户?客 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2 )战略规划。德鲁克认为,战 略可以将“事业理论”转变成行动,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在变化 莫测的环境中果断地把握机会以达成希望获得的结果。(3) 管理的任务。为了使机构能执行其职能并作出贡献,管理必须 完成以下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1>明确组织的 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3> 明确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 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5)有效 管理者。德鲁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管理者要做到 有效性必须养成的五种思想习惯:1>知道把时间用在 什么地方。2>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 是工作本身。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一一自己的优势,上 级、同是和下级的优势以及情境的优势。4>把精力集中 于少数领域,在这领域里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5> 做有效的决策(6)绩效精神。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 不平凡的事,因此组织的成功不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标准, 而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这就是所谓的绩效精神。 6、试论述安索夫的主要观点。 (1)安索夫范式。此范式包括下面五个要素:1>不存在 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模式。2>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 所处环境的动荡水平。3>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着环境变化 而进行调整,否则企业不可能做得很成功。4>决定企业 成功与否的另一因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与环境相适应。5 >影响企业成功的内在变量包括:认知变量、心理变量、社会 变量、政治变量和人文变量。(2)PEST分析框 架。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 内部结构化的过程。(3 )协同观念。所谓协同,是指相对于 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整体的业务表现, 即两个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它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生 产。(4)战略决策模型。战略决策模型是指对公司扩张和公 司业务多元化予以分别处理,而不是将战略规划视为一体。 (5)安索夫矩阵。安索夫矩阵是以2X2 的矩阵代表企业试图 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 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多元化经营四种不同的成长 战略来达到增收目的。 7、请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观念和权变观念。 (1)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为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提 供了完整的基础。把组织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目标与价 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子系统,3个层次:作 业、协调、战略子系统。(2)权变观念。权变观念更为 具体,重点研究各子系统中的具体特征和相互关系模式,其基 本设想是,组织及其环境应有一致性。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1、简述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成 员的工作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3)减少浪费和 重复,提高效率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 2、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1)2)3) 订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可供选择的方 案。6)选择方案。7)编制支持(派生)计划。8)编制预 算。 3、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及优缺点。 三大步骤。优点:(1 )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 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2)目标管理是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结合上级的定期 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 机制。(3)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理。(4)目标管理使 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 责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组织结 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利的调整。 (5)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 (6)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缺点:(1)目 标管理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 过于乐观,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2) 目标商定需要上下 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3)目 标 管理绩效标准难以确定。(4)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目 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即可以在考核周期内加以衡量的 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 标。 4、简述并比较几中主要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概括起来王要有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 模型。 理性模型指的是个体或团队为了增加自身决策的逻辑性和 作出最佳选择的可能性,而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阶段。有限理性 模型就是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 标准就是可行方案。政治模型认为,决策是根据强有力的外部 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目标对决策结果进行博弈的过程。 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的区别:理性模 型, 清晰的问题与目标、充满确定性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 完整信息、追求结果最大化而进行理性抉择。有限理性模型, 含糊的问题与目标、充满不确定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 有限信息、利用直觉解决问题的满意性抉择。政治模型,多元 性、矛盾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和含混性的条件、不一致的观 点:含混的信息、联盟成员之间讨价还价和辩论。 5、请说明科学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六个步 分别是识别和界定问题(决策的第一步)、确定决策标准 (就是确定哪些因素与制定决策有关)、拟定和评价备选行动 方案(一旦界定好了问题,就可以根据决策标准拟定一个或几 个可行的方案)、选择一种行动方案(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过 程必须停留在一个地方)、实施方案(把决策付诸实践)、评 价结果(直到对结果进行评价,决策才算完成)。 6、你认为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动态环境 下计划工作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计划工作中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行动一旦确定,其隐含假设是环境在计划期内的稳定 性。环境若发生变化,则原有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就可能丧失可 行性。而环境又往往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要求计划工作的 灵活性,这与计划可能造成的刚性是矛盾的。 7、计划的定性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性计划方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 析法。 8、计划的定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量计划方法主要包括: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分配和活动 安排的简单排程技术、预测技术、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划技术 (项目管理和脚本技术)。 第4章战略管理 1.请概述战略形成的主要流派。1)设计学派:代表人物 钱德勒和安德鲁斯。主要观点战略形成过程是把企业内部优势 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匹配的过程。建立了著名的SWO模 型。 2)计划学派:代表人物伊戈尔.安索夫。主要 观点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建立了经验曲线、增 长份额矩阵等。 3)定位学派: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主要观 点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提出了五力模型、价值链 等。4)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 程。 5)认识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是一 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 6 )学习学派:代 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奎因。主要观点战略的制定只能在不断学 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7)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 过程,是组织内部各种权力冲突或与组织外部各种控制力量相 互妥协和谈判的结果。 8)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将战略制 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 9)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重 视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 10)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结 构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飞跃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什么?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strategic management) 动,是外部竞争策略和内部管理优化的组合。对外而言,战略 是确定并实施产业选择、产品和业务选择、定位和关键竞争方 式的方法;对内而言,战略是选择并实施组织最优经营管理的 方法。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面临竞争环境得到长远的 发展。 意义:1)有效整合资源2 )引导组织发展3 )适应环境 变化 3.战略管理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构成?请分别进 行阐述。 战略评估。 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外部机会和威胁 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决定 企业的战略方向。战略制定是指战略主体在了解、分析了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确定了本身所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 临的机会和威胁后,应拟定并设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 方案。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是使既定的战略转化 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战略评估和控制:进一步印证 外界环境的分析是否正确,所制定的战略途径和手段是否有效 等,从而发现问题和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根据变化的 环境进行调整,并采取矫正性措施,使战略行动与环境及目标 相协调。

《管理学基础》单凤儒第六版_期末考试试题(卷)

.. 《管理学基础》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20分) 1、凡事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这体现了管理的() A、艺术性 B、社会属性 C、科学性 D、自然属性 2、亨利-法约尔的代表作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企业再造工程》 3、企业计划职能的第一个步骤是() A、确立目标 B、拟订方案 C、分析环境 D、反馈计划 4、某公司准备上一个重大项目,将有关专家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做出最终决策。这种决策方法是( ) A、函证法 B、决策树法 C、头脑风暴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5、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技能更为重要。 A、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 C、行政技能 D、概念技能 6、我国大中型工商企业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职能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7、在企业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是() A、文化组织 B、社会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8、通过开发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与竞争对手产 品区别开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是()策略

A、产品创新 B、产品差异化 C、专一化 D、成本领先 9、为适应市场的迅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倾向,企业必须在品种和产品上满足用户需求,指的是生产管理的()目标 A、质量 B、产量 C、柔性 D、时间 10、小李和小王是同事,小李因圆满完成工作定额,不仅领到了全额工资,还得到了月工资25%的奖励。小王则因未完成月工作定额任务,只领到了80%的月工资。这种工资制度即() A、绩效工资制 B、差别计件制 C、岗位工资制 D、技能工资制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1、企业按财产组织形式划分为() A、合作制企业 B、个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公司制企业 E、私营企业 12、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概括出的竞争力量包括以下() A、技术 B、替代品 C、潜在进入者 D、供应商 E、顾客 13、现代预算的方法主要有() A、零基预算 B、投资预算 C、收支预算 D、程序性预算 E、弹性预算 14、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包括以下() A、渠道 B、价格 C、定位 D、产品 E、促销 15、360度考核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A、主管领导评价的片面性 B、信息不对称 C、认知不到位 D、群众认可度高 E、受情感因素影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6、西蒙提出的决策准则是“最优决策准则”。() 17、制定有效市场营销策略的前提是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与定位。()18、公平理论认为不公平感来源于薪酬的绝对数。()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导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案例分析 案例1: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 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在他就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回忆起自己在该公司工作二十多年的情况。 郭宁在大学里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部门的助理监督。刚开始时他每天手忙脚乱,经过努力学习和监督长的帮助,最后胜任了此项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担任液压装配部的监督长工作。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担任助理监督时,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他担任装配部经理后,要求自己不仅要关心当天装配工作状况,还要作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同时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与很多很多会议,因而没有时间去从事技术工作。在他担任装配部经历后不久,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应经过时,于是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页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几年后,他将工作手册交给助手,自己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这一职务。在同时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升为规划工作副总裁。他自信拥有担任着一职务的能力,但由于此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给刚到任的他带来不少麻烦。经过努力,他逐渐适应了新职位,并获取了很好的成绩。之后,他又被提升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这一职位通常是有该公司资历最深、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现在,郭宁又被提升为公司的总裁。他知道,一个当上公司最高主管的人应该相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也明白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上任了,今后数月的情况会是怎么样?他不免为此而担忧。 问题: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他的管理责任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他应当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主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他具有这些技能么?试加以分析。 3、如果你是郭宁,你认为当上公司总裁后自己应该补上哪些欠缺,才能使公司取得更好地绩效? 案例分析要点: 因为郭宁职位上升到了最高层,所以工作性质由原来的专业性到现在的综合性;由原来的技术性工作到现在的见识、判断、战略、用人;由原来的单一性到现在的广泛性、复杂性(生产、技术、人才、市场……),所以应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角色,锻炼自己的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资源分配等能力。 郭宁要成功地胜任公司总裁的工作,见识、判断、综合、谋划、用人、组织、财务、市场分析、资源分配等能力是最重要的。他由于原来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所以不具有这些技能。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标准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答案

作者: 日期: 2

第1章 管理与管理学 1、 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沽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 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 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 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 I 员的行为。 2、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 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 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 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 (2)管理是与他 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 和非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 (efficiency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 出;效果(effect )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 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 果。 3、 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 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目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性 和艺术性。管理的一般特征: 1. 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 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 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4.管理发展的 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 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1. 人际关系。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 分 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 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 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 传播者和发言人。3 .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 混乱驾驭 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 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 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 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 境 行评估与管理。 —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组织环境的变 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是评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就变 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就复杂化程 度而言,可以分为简单与复杂。两个维度交叉,可以组成 四种不同形式的环境特征组合。稳定简单的环境,代表了 不确定性水平最低的环境。复杂动态环境所代表的不确定 性水平最咼。(2)利益相关者关系管 理。利益相关者是组 织外部环境中影响组织决策和行动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相关 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会、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 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群体。可 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2) 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是什么? 3)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 度如何? 4)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来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禾U 益相关者的管理方式取决于它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 境的不确定性程度。由此形成二维矩阵,有跨域管理、利 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 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7、 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 用。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 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 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管理 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 力。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 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 备。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 请简述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 取成就、反人道的文化价值准则的严重束缚下,社会与 经济停滞不前。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 市场伦理三股力量的驱动下,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 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终于打破了封建主义 的樊笼,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产业革命的春天。 随着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如何合理计划、 组织和控制早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突 出,巨大的压力迫使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积累和总结管理 经验形成了早期的管理思想。 2、 请论述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发 展的过渡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现代管理理论 的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管理理论的多元 化时期、当代管理理论的繁荣时期。 3、 请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谋求最咼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思想原则;强调标准化管理 和 激励性工资的作业管理理论;推崇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 则;认为雇佣双方要通过合作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雇主 低成本和雇员高工资的双重目标。 4、 请简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 论 — 职能(2)提出社 会有机体概念(3)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即劳 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体 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序列、秩序、 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4)进行管理教 育和创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5、 试论述德鲁克的主要理论成就。 (1)事业理论。德鲁克以三个著名的问题简单而深刻地 阐明了 “事业理论”:你的业务是什么?谁是你的客户? 客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 (2 )战略规划。德鲁克认为,战 略可以将“事业理论”转变成行动,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在 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果断地把握机会以达成希望获得的结 果。(3)管理的任务。为了使机构能执行其职能并作出贡 献,管理必须完成以下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 1>明确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 员工有成就。3>明确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 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5)有效 管理者。德鲁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管理者要 做到有效性必须养成的五种思想习惯: 1>知道把时间用在 什么地方。2>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 不是工作本身。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一一自己的优势, 上级、同是和下级的优势以及情境的优势。 4>把精力集中 于少数领域,在这领域里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 5>做有效的决策(6)绩效精神。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 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组织的成功不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标准,而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这就是所谓的 绩效精神。 6、 试论述安索夫的主要观点。 (1)安索夫范式。此范式包括下面五个要素:1>不存在 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模式。 2>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 所处环境的动荡水平。3>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着环境变 化而进行调整,否则企业不可能做得很成功。 4>决定企业 成功与否的另一因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与环境相适 应。5>影响企业成功的内在变量包括:认知变量、心理变 量、社会变量、政治变量和人文变量。( 2) PEST 分析框 架。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 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3 )协同观念。所谓协同,是指 相对于 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整体的 业务表现, 即两个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它是在资源 共享的基础上生产。(4)战略决策模型。战略决策模型是 指对公司扩张和公 司业务多元化予以分别处理,而不是将 战略规划视为一体。(5)安索夫矩阵。安索夫矩阵是以2X2 的矩阵代表企业试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 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 多元化经营四种不同的成长战略来达到增收目的。 7、 请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观念和权变观念。 (1)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为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提~ 供了完整的基础。把组织系统分为 5个子系统:目标与价 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子系统, 3个层次:作 业、协调、战略子系统。 (2)权变观念。权变观念更为 具体,重点研究各子系统中的具体特征和相互关系模式, 其基 本设想是,组织及其环境应有一致性。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1、 简述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 成员的工作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 3)减少 浪费和重复,提高效率 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 实现 2、 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1)识别机会,是编制计划的真正起点。 2)设立目标3) 拟订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可供选择 的方案。6)选择方案。7)编制支持(派生)计划。8)编制 预算。 3、 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及优缺点。 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绩效评 价三大步骤。优点:(1 )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 制,又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2)目标管理是实现目标的 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结 合上级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形成自我 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3)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 理。(4)目标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 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责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因 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组织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利的调整。(5)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 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6)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 效的控制工作。 缺点:(1) 目标管理忽视了组织中的本 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使目标管 . 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一 (2)目标商定需要上下 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3) 目标 管理绩效标准难以确定。(4)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 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即可以在考核周期内加以 衡量的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 牺牲长期目标。r 4、 简述并比较几中主要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概括起来王要有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 治模型。 理性模型指的是个体或团队为了增加自身决策的逻辑性 和 作出最佳选择的可能性,而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阶段。有 限理性模型就是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 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可行方案。政治模型认为,决策是根 据强有力的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目标对决策结 果进行博弈的过程。 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的区别: 理性模型, 清晰的问题与目标、充满确定性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 果的 完整信息、追求结果最大化而进行理性抉择。有限理 性模型, 含糊的问题与目标、充满不确定的条件、关于方 案及其结果的 有限信息、利用直觉解决问题的满意性抉择。 政治模型,多元性、矛盾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和含混性 的条件、不一致的观 点:含混的信息、联盟成员之间讨价 还价和辩论。 5、 请说明科学决策的过程。 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六个 步 分别是识别和界定问题(决策的第一步)、确定决策标 准(就是确定哪些因素与制定决策有关)、拟定和评价备 选行动 方案(一旦界定好了问题,就可以根据决策标准拟 定一个或几 个可行的方案)、选择一种行动方案(权衡各 种备选方案的过程必须停留在一个地方)、实施方案(把 决策付诸实践)、评价结果(直到对结果进行评价,决策 才算完成)。 6、 你认为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动态环境 下计划工作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计划工作中目标和实现目 标的行动一旦确定,其隐含假设是环境在计划期内的稳定 性。环境若发生变化,则原有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就可能丧 失可行性。而环境又往往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要求计 划工作的灵活性,这与计划可能造成的刚性是矛盾的。 7、 计划的定性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性计划方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 分析法。 8、 计划的定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量计划方法主要包括: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分配和活 动安排的简单排程技术、预测技术、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 划技术(项目管理和脚本技术)。 第4章战略管理 1. 请概述战略形成的主要流派。1)设计学派:代表人 物钱德勒和安德鲁斯。主要观点战略形成过程是把企业内 部优势 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匹配的过程。建立了著 名的SWO 模型。 2) 计划学派:代表人物伊戈尔.安索夫。主要 观点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建立了经验曲线、 增长份额矩阵等。 3) 定位学派: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主要观 点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提出了五力模型、价值链 等。4)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 程。 5)认识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是一 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 6 )学习学派:代 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奎因。主要观点战略的制定只能在不 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7)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 一个协商过程,是组织内部各种权力冲突或与组织外部各 种控制力量相互妥协和谈判的结果。 8) 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 将战略制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 9) 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重 视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 10) 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结 构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飞跃过程。 2. 战略管理是指什么?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 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 动,是外部竞争策略和内部管理优化的组合。对外而言, 战略 是确定并实施产业选择、产品和业务选择、定位和关 键竞争方式的方法;对内而言,战略是选择并实施组织最 优经营管理的方法。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面临竞 争环境得到长远的发展。 意义:1)有效整合资源2 )引导组织发展3 )适应环境 变化 3. 战略管理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构成?请分别进 行阐述。 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 和战略评估。 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外部机会和威 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决定 企业的战略方向。战略制定是指战略主体在了解、分析 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确定了本身所有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后,应拟定并设计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经营战略方案。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是使 既定的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战略评估 和控制:进一步印证外界环境的分析是否正确,所制定的 战略途径和手段是否有效等,从而发现问题和差距,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