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古往今来,地球为什么自转一直困扰着人们,然而要想破解地球自转的原因

这一千古世界之谜,我们还必须首先破解抛出去的手绢飞回来之谜。当赵本山在舞台上把一个在手指上旋转的手绢抛向观众席,旋转的手绢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赵本山手中时,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感到十分神奇。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这就是自转的物体产生公转,公转的物体产生自转(在悬浮条件下)的自然界的普遍定律,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发现这一普遍定律而已。

地球为什么自转科学家们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一个旋转体,因为一个公转物体外侧的速度大于内侧的速度,所以地球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地球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因为地球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地球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地球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地球内侧的公转半经、地球比较均匀内外侧质量相等,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因为太阳系不是钢体,地球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地球刚开始公转时,就在地球外侧的角动量大于地球内侧的角动量的作用下,地球外侧的角速度大于了地球内侧的角速度,产生了自西向东自转。这就像两个轮子的马车,如果一个轮子走的快马车就会自转。

月球为什么不自转呢?这个问题最近有了答案。绕月飞行的人造卫星测出月球靠地球这一面密度较大,因此月球永远以同一面朝着地球。地球膨裂说认为,尽管月球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内侧的公转半经,月球背对地球一侧的速度大于月球面对地球一侧的速度、但因为月球刚开始公转时靠地球这一面的密度较大,也就是质量大,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月球内侧的角动量等于月球外侧的角动量,不自转。冥王星的卫星查龙也不自转。

金星为什么自东向西自转(逆转)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尽管金星外侧的公转半经大于内侧的公转半经、金星背对太阳一侧的速度大于金星面对太阳一侧的速度、但因为金星刚开始公转时靠地球这一面内侧的密度比外侧的密度大得多,所以根据角动量公式L=mrv可以看出,金星内侧的角动量大于金星外侧的角动量,金星就自东向西自转(逆转)。

为了验证我的公转产生自转的理论,我作做了一个地球公转产生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的塑料盖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逆时针旋转(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地球公转产生自转的实验。因为地球公转是自西向东的,所以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逆时针)

再做一个月球公转不产生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塑料盖里的一侧放一枚硬币,放硬币的一侧靠近盆心,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并不旋转(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月球公转不产生自转的实验。

再做一个金星公转产生逆向自转的模拟实验。在一个大洗衣盆里放满水,用手掌沿盆沿到盆心的一半处逆时针搅水。当水转起来后,把暖水瓶的塑料盖口朝上放在靠盆沿的水上。这时发现塑料盖在随水逆时针转动(公转)的同时,自身在顺时针旋转(逆向自转)。这就是无可辩驳的金星公转产生逆向自转的实验。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加西减。 2.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1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4.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5.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7.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重合,在二至日和极圈相切。(可用来判断节气)8.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相差4秒钟。 9.地方时性质:①同经度地方时相等;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10.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 11.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为15°的整数倍。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看商看余数看东经西经(商为时区数,若余数>7.5°,时区数+1;东经西经对应东西时区。) 13.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看东西时区。 14.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 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区差:同减异加)。 16.北京时间:以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北京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17.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12区中央经线180°经线(理论上),为避免穿过陆地,实际是曲折的,,东12区比西12区早1天,时分秒相同,从东12区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从西12区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加一天。 18.地球上实际存在两条日界线: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零时经线,两条日界线使地球表面有两个不同的日期,只有180°经线和零时经线重合这一时刻全球位于同一天。19.180°经线和零时经线的判别: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一天进入新的一天的分界线是零时经线,过零时经线日期加一天。从零时经线到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是新一天。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的:1.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 2.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后果。 3.了解地球运动的证据。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1.极移和进动。 2.周年运动和光行差。 课时:8课时。 教学过程: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作为一颗行星,地球在宇宙中不停的运动。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本身的自转运动,在太阳系中绕太阳的公转运动,随太阳绕银心的转动,在地月系中的绕转运动等。在所有的运动中,与地理学关系最大,对人类影响最深刻的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因此本章及下一章内容主要是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理意义。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但地球既然在宇宙中运动,它与其他天体的位置关系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在运动的地球上可以看到其他天体在天球上位置的改变。由于这种变动是由地球运动而引起的视觉上的运动,故称为天体的视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而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叫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公转而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叫天体的周年视运动。 人们正是从这些天体的视运动中来分析地球的运动的。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即地球本身的绕轴旋转,这种运动是不以另一天体的存在和吸引为条件的,因此叫自转。 一.自转的发现及证明 (一)地球自转的发现 人类无法直接感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发现是从观测天体的周日运动开始的。 1.概念:日月星辰以日为周期在天球上绕地球自东向西运动的现象。 太阳的周日运动:每天清晨从东方升起,自东向西逐渐升高,正午时h⊙最大,此为上中天。然后开始下落,傍晚沉入西 方地平线。第二天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最新地球基本参数

地球基本参数

地球基本参数 2009-07-27 10:27:23| 分类:自然哲学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地球的基本参数: 平均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平均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质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数: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万有引力常量为 G=6.67x10^-11 N·m2 /kg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阳与地球质量比: S/E = 332946.0 太阳与地月系质量比: S/(M+E) = 328900.5 回归年长度: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逃逸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气压: p = 1013.250毫巴 地球自转 地球存在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利用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自20世纪以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自转是不均的。1967年国际上开始建立比地球自转更为精确和稳定的原子时。由于原子时的建立和采用,地球自转中的各种变化相继被发现。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度存在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性变化。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一年大约有424天,表明那时地球自转速率比现在快得多。在4亿年前,一年有约400天,2.8亿年前为390天。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学会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地理意义”,其目的是降低学习难度。可理解为学生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也可理解为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即如果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说明地球的自转,或者说学生能够说明哪些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可以说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学过的知识,已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感悟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仍然需要克服学生空间思维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演示、观察、纠错,来克服观察视觉带来的干扰,形成正确稳定的空间认识。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宜采用小组合作、动手画图的方式,主动交流,教师尽可能结合实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理解感悟时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简单的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工具演示地球自转,感悟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读图思考、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第2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实验说课稿 介绍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诸暨市应店街镇中的孟金良,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材 教学目标、教材实验分析、改进后实验过程、反思与评价这5 个方面进行今天的实验说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 节《地球的自转》,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及自转方向、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该内容看似简单,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地球这个研究对象无法直接进行研究,必须通过建立模型,利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其本质和规律,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困难的就是模型的构建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通过地球仪等模型对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科学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以上是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本节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点并非是知识的掌握,而是模型的构建和理解。能够构建和理解天体模型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之后更好地学习地球的公转、月相等内容的前提。 三、教材实验分析 而本节课的教材只设置了这一个模拟实验来达成对地球自转方向、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知识讲解,这个模拟实验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编排问题。 1.教学内容的编排 该实验中的A、C 点刚好位于晨昏线上,B 点位于昼半球,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模型 构建的时候已经开始思考昼、夜半球及其分界线的问题,并且为了更好地确定A、B、C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2)(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 一、选择题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 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 8.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9.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A.2000千米/小时 B.1666千米/小时 C.3000千米/小时 D.2555千米/小时 10.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二、读图综合题 12.读下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图上昼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____线(晨、昏); 13.读下图,完成问题

1186.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以历的时间。 2、了解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在知识方面属于“宇宙”教学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昼夜和四季的成因,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与生活的关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及昼夜的成因。教学难点:昼夜以及四季的成因。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现象,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而使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自转的方向和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形成的;最后指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此制止点为选学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教法建议 1、引入教学时,用“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交替出现,从不间断”这一问题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学生很可能说出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形成的。但学生缺乏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 2、进行模拟实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昼夜成因形成的过程,可以提出一个探究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探究。在实验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也可以俩人结伴进行合作实验,并将实验的发现记录下来。 3、为了研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设计了地球公转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球上任何地方接受太阳照射情况都是不断变化的,从而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4、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教学中,加入动画或者视频进行引导再现,给学生形成深刻地印象。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经过的时间。 2、认识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3、了解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018_2019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 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 第一课 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地球公转以及由此引起的四季交替,五带的划分。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本节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好在教材中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得到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时 间 安 排 导入 [设问]请问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提问、直奔主 题 思 考、 回答 设疑 激趣 明确学习1.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 解析学习目标识记 明确 学习

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 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案展示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阅读课本P11图1.14“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什么会分为昼、夜 半球?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 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2、假设地球不自转,而是静止的,还会有昼夜之分 吗?那样地球上会造成什么后果?假设地球是透明的, 还会有昼夜之分吗? (没有,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昼与夜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3、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你能列举出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时刻早于西边的地点)(时差原因) 4、归纳: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东边地点时刻早,西边地点时刻晚)。 活动二:教师演示有光照的转动着的地球仪,让学生找到北京、东京、纽约三个城市,比较它们的位置,分析: (1)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 (2)三个城市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3)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了哪个地方时间早?可见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 (4)教材P13图1.17,完成活动题3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 转。

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绕轴中心:地轴 学生观察思考:

理,另一方 面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大家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还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 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 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呀?下面我们就 推算 释说明。(图 否学以致用,来解释其他的地理现象呢?

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围绕 【当堂达标】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6

地球的自转 导学案 1.在地球仪找到巴西(里约)和中国(杭州),用橡皮泥标记。 2.请把比赛当时昼夜的场景模拟出来。 3.用铜线圈出与巴西一样处于白昼的范围。 4.把你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5.思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模拟比赛结束后巴西(里约)和中国(杭州)当时昼夜的场景。 操作:将地球仪以__________中心_______________(顺时针/逆时 针)转动。 2.思考:昼夜 交替 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习:.根据图4-15回答:图上的 A 、B 、C 、D 四地中,处在深夜 的是 ___________,处在白天的是 ___________。 A 地在 ___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 活动三:寻找地球自转的方向 1.用胶布替代在中国(杭州)的橡皮泥,做一个十字方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吸管代表人。 2.合作实验:一生手持电筒模拟太阳平行光照射地球,另一生转动地球;观察记录。 3.请分别在下列A 、B 、C 三幅图中标出方向标所指的方向 如果你站在方向标的中心,地球自_____向_______转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早晨,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正午,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图___________表示此时你处于黄昏,此时太阳位于你的__________方向。 太阳平行光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自转的意义

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 第一节地球自转的意义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北极星的位置应在( ) A.左上角附近 B.中心附近 C.右上角附近 D.左下角附近 2.若图中甲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60°,则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2019年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周期 B.23时56分4秒 C.1恒星日 D.1太阳日 4.火车行进时,经过地区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地球表面有甲、乙、丙、丁四点(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甲、乙、丙、丁四点中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面为在乙点上空俯视绘制的地球自转运动投影图的是( ) 题组二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两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在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交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10.图中P点所在的线( ) A.为晨线 B.为昏线

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复习特训第二十九篇.docx

最新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 转复习特训第二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弓I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 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象石头一样硬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 【答案】: D 【解析】: 【分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象石头一样硬,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心符合题怠;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B不符合题怠;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原因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见务合题意; D、天亮时间比家多晚了约一个小时,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第2题【单选题】 小明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 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答案】: A

【解析】: 【解答】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由此形成的影子会越来越小,所以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是逐渐变短.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影子长短的关系.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地球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自东向西,公转自西向东 B、自转自西向东,公转自西向东 C、自转自东向西,公转自东向西 D、自转自西向东,公转自东向西 【答案】: D 【解析】: 【分析】地球在目转的同时还要绕若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目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f, 地球公转产生的玖壕是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解答】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项D符合题意. SGS : D 第4题【单选题】 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的变化 B、昼夜的更替 C、四季的变化 D、各地热量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商度的湖痔,地球的目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督、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昼夜交替是因地球的自转现象产生的,昼夜的变化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四季的变化和各地热量的差异是因地球的公转现象产生的. : B . 第5题【单选题】 地球自转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第1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教案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重难点)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重点)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重难点)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重点)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3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度,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 5、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计算一下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几个城市之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1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方法) 1、教师提问: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7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熟悉的车、船与窗外风景相对运动的现象联想地球的运动 学生可以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推断以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2.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现象和地球自转之间的联系 3.解决办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推断地球自转的情况; 通过动画和实例演示来阐述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主席有一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可能吗? 可能,事实上这是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 二、新课 1、地球自转 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展示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问:那你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探究一 构建模型 学生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任务一 汇报交流: ⑴当地球旋转到A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东面,观测者处于清晨时间。 当地球旋转到B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南面,观测者处于正午时间。 当地球旋转到C位置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西面,观测者处于黄昏时间。 ⑵你认为观测者观测到一天中太阳方位变化(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什么?(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问:假如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的,我们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吗? 换个角度看地球:很多同学都有着同样一个梦想,像翟志刚、杨利伟一样能够遨游太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材习题解析 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 自转活动 1.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答案】本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要领:左手拿地球仪底座,右手向外(右)拨动(自西向东)地球仪。 演示口诀:左手持球右外拨,自西向东细琢磨;不同角度定方向,北逆南顺不用说。 演示结果: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现象记录下来: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答案】我们自古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日出开始了白天活动,日落时应结束劳作回来休息,通过一晚的体力恢复,以备第二天的劳作。这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昼半球时提供光和热,利于人们活动、工作;夜半球时人们活动因黑暗受限。由此可知,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3.读图1.17,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答案】由图可知,两人是以对方的实际时刻互致问候的。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处于相对的两半球,昼夜和晨昏变化相反,图示时刻纽约已位于黄昏后,即将转入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昏线东边,旭日升起,处在昼半球范围内。 公转活动 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参照图1.20,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答案】演示要领 (1)演示时,保证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2)演示时,确保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转动(逆时针转动)。(3)演示时,在光源固定的情况下,地球仪要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移动。(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直射点(最亮点)的位置。以上实验选在暗室或晚上进行效果最好。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3课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现象。 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现象 教学用具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 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拿出手电筒和大地球仪要求学生演示 昼夜的更替) (提问你们找出昼夜更替的原因了吗? (提问)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板书: 一、昼夜更替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用红点标出,然后一个同学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另一个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的昼夜变化。 齐答: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能 学生不能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板书:二、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 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 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 起了时间的不同。 板书:三、时间的差异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 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 (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 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 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 记忆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东早西晚辩时间 作业设计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不同位置观察。 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 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球的自转 1.(2020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2.下面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1°N,30°E B.30°N,180° C.45°S,45°W D.60°S,2°E 3.2019年11月5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该卫星与地面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D.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4.地球自转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 B.太原(约38°N)

C.西昌(约28°N) D.文昌(约19°N) 5.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题组二地球的公转 6.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春节 B.端午节 C.劳动节 D.国庆节 7.(2020吉林长春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唐代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夏至),其 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A.精确地测量了地球的冬至和夏至时间 B.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 D.反映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题组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8.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地球自转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地球自转为什么会越来越慢? 回答者:中国科技网2015-01-16 2015年1月12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预告,2015年6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实施一个正闰秒,全世界的钟表都需要拨慢一秒钟。 闰秒并不罕见,从1972年至今,已经进行了25次闰秒的调整。为什么要闰秒?在这几天各种媒体的密集科普中,我们得知,地球自转变慢,日子越变越长,“世界时”与“原子时”出现了“钟差”,需要调整统一,不然大约几千年以后,人类的使用时间将与自然时间出现近1小时的“时差”——太阳的东升西落将推迟一个小时。 地球自转为什么“不赶趟儿”了?“地球实际是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不安分的调皮孩子”,有学者这样形容地球的自转,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从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蛛丝马迹”中,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自转的“秘密”。 长期趋势:变慢 大约100年后,地球上每天增加1.8毫秒 “从远古时代起,地球上的人类就以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来计算时间。也就是说,这是将以太阳为参考点的地球自转周期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时间判断标准。”历算专家、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成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一秒有多长,取决于一天有多长,也就是地球自转周期。如果地球自转周期是稳定不变的,严格地1日旋转1周,那么计量时间的世界时单位1秒(即1/86400日)就是固定不变的。但科学家们发现,这把测量时间的“尺子”并不准确。 研究发现,长期来看地球的自转变慢了,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萧耐园介绍说,大约100年后,地球上每天就要增加1.8毫秒,并且这1.8毫秒是一个加速度。 证据:古生物钟留下时间的痕迹 地球自转变慢,日子越变越长,目前的天文观测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 在很多门类的化石的表壁上,有类似树木“年轮”的痕迹,被称为古生物钟,可以用来当作计时器。因此,很多门类的化石都是地质时代的见证物。为什么在这些化石上能显示出岁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B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B )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 昼夜更替 3.关于昼夜现象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的大小有关 B.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本身不透明有关 C.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太阳的照射有关 D.昼夜更替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4.地球自转形成了( C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的更替 D.地球上的五带 时间的差异 5.2019年1月28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是当地时间14时,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四季的变化 B.月球公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6.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时间要晚些 7.下列对日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东侧为东经度 B.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C.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D.日界线西侧为西十二区 1.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B.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C.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D.地球在一天中转过两周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3.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B ) A.2 000千米/小时 B.1 667千米/小时 C.3 000千米/小时 D.2 555千米/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