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护理

老年护理

一。名解
1.强迫观念:多表现为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患者明知多余,但欲罢不能。
2.精神疾病患者的危急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 预的状态。
3.妄想: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它是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我有切身关系的坚信不移的观 念。
4.自杀: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5.精神依赖:指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
6.自杀未遂: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有相应的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被救、手段不坚决或懊 悔而自动终止等),未造成死亡。
7.躯体依赖:指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精神活性物质在 体内持续存在,否则机体不能正常工作,临床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8.自杀意念:指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但无具体自杀行为,意念较强时可导致自杀行为。
9.联想奔逸:又称观念飘忽,特点是联想的速度加快,涌如潮水,内容丰富生动,与周围现实相关而 不荒谬,但内容往往不深刻,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10.护患关系:护士在医院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患者接触沟通,所形成的关系 称为治疗性护患人际关系,简称护患关系。
11.感知觉综合障碍:是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出现错误的感知。
12:象征性思维:将一个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混淆,但二者之间有某种联系。如某个患者走路一定要 走左边,声称自己是“左派”。此处即混淆了“左边”的具体概念与“左派”的抽象概念。
13:戒断状态: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躯体症状、精神 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14:谵妄:是指以意识障碍,显著的兴奋躁动,感知觉障碍为三联征的一组器质性精神障碍症状群, 是急性脑器质性反应中最常见的表现。
15:压力:是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一种反应状态,并非刺激本身。
二,其他
1.国际著名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被认为是现代精神病学之父。
2.进入现代医学领域的精神医学,在20世纪各种学说得以蓬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
3.知情同意主要包括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和自愿参加等基本要素。T
4.大致上,精神症状一般可以分为四种

情况:第一是大脑结构的病变所致,如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多发梗塞性痴呆症;第二是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精神异常,如癫痫发作,可以有明显的脑电波病变;第三是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的精神症状,如生化代谢病变(如缺少某种酶)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最后剩下一大类病因或发病机制未明的所谓“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T
5.从妄想定义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估一个人的某种思想是否为妄想。(其一,妄想是一种坚信不移、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纠正的思想。可区别于正常人的错误认知,后者往往可以接受客观事物的纠正。)(第二,妄想的内容与自我有关,可区别于某些暂不为当代人接受的真理,如十七世纪的“日心说”。)(第三,妄想的内容是个人所独有的,与文化或亚文化群体的某些共同的信念(如迷信观念、宗教观念、偏见等)不同。)T
····奥瑞姆的自护模式强调护理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个体的自护能力)。自护模式主要包括(自护理论)(自护不足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自护不足理论是核心。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T
7.潜意识理论中,弗洛伊德将精神活动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8.人格结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护患关系的特征为:护士对患者表达接纳 、同情、支持和帮助,具有(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
···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工作期)(解除期)。
9.治疗性沟通表现形式就是护患间的(切题会谈)。切题会谈即包括(语言性沟通),又包含了(非语言性沟通)。切题会谈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与计划阶段,开始交谈阶段,引导交谈阶段,结束交谈阶段。T
10.精神疾病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状况、社会功能。T

11.保护性约束,打结不宜(过紧过松),以能(伸进二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若需长时间约束,应(1~2小)松解一次,进行局部按摩,协助大小便。
12.精神病患者多数拒绝服药,在住院期间因为要服从管理而常常表现为蔵药。蔵药的原因有:1.疾病因素,不承认自己有病或受幻觉妄想指使。2.害怕药物反应,特别是严重反应,如静坐不能、四肢痉挛、吞咽困难等会使患者感到异常难受和恐惧而拒绝服药。

3.社会心理因素,有的患者认为药物会使记忆力减退,体态增胖,影响生育等,会给今后的学习、就业、恋爱和婚姻带来障碍。
13.放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意象放松法)。
14.(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
····隔离的应用基于三项治疗性原则:(封闭)(孤立)及(减少感官刺激)
15.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精神病药物依其使用目的分为四类: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
16.抗多巴胺能效应(锥体外系反应)主要有四种表现:1.震颤麻痹综合症2.急性肌张力障碍3.静坐不能4.迟发性运动障碍。T
17.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点:(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正确的对待患者);(倾听、疏导、支持和保证);解释、教育、指导、鼓励有机结合。T
18.精神疾病的防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预防,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即及时发现与治疗已发病者,争取良好预后,预防复发);(三级预防,即促进慢性患者的康复,减少、减轻功能残疾的发生。)T
19.器质性精神障碍实际上分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T
20.阿片类物质过量与中毒,严重病例的特征性表现是(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三联征。
21.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是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的主要诊断依据。
22.“八不”即(不语)(不动)(不吃)(不喝)(面无表情)(不解二便)(不吐唾液)(对任何刺激均不起反应)。严重的木僵者,可出现(蜡样屈曲)和(空气枕头)。
23.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类型:偏执型、青春型、单纯型、紧张型、未分化型。T
24.典型的躁狂症的基本临床表现是“三高”症状,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25.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是“三低”,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
26.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两种变异,一种叫扩大性自杀,另一种可称为曲线自杀。
27.强迫症状分为三大类:强迫观念、强迫意象、强迫行为。T
28.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T
29.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是(难以入睡),其次是(早醒)和(维持睡眠困难)。T
30.儿童孤独症,(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三,病例分析:
一。抑郁症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护理诊断:1.睡眠形态紊乱2.营养

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便秘4.自我形象紊乱,低自尊5.焦虑6.思维过程改变7.个人应对无效8.有外伤(自杀)的危险9.生活自理能力下降10.自我防护能力改变
护理措施:
1.改善睡眠---护理人员应以坚定的语气鼓励或陪伴患者在白天从事多次短暂的活动,入睡前喝热牛奶、洗热水澡等协助患者入睡。清晨应加强护理巡视,对早醒者应予以安抚,使其延长睡眠时间。
2.加强饮食调理,保证营养供给---首先必须了解患者不愿进食或拒食的原因,护理人员即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如选择患者平时喜爱的事物、陪伴患者用餐、少量多餐、让患者从事一些为别人服务的活动,以促进患者接受事物等。若患者坚持不肯进食,则必须采取另外的措施如喂食、鼻饲、静脉输液等。
3.改善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照顾抑郁患者时,首先要具备温和、接受的态度,要有耐心和信心。其次,要建立有效地护患沟通,鼓励患者抒发自身的感受。护理人员还必须设法打断患者的一些负性思考,从负性情绪中摆脱出来。护理人员要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心理应付方式。
4.防止暴力行为发生---护理人员必须随时了解患者自杀意志的强度及可能采取的方法。谨慎的安排患者生活和居住的环境,使其不具有自伤的工具。但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情绪的环境。
5.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可以帮患者拟定一个简单的作息时间表。内容包括起居、梳理、洗漱、沐浴,每天让患者自行完成作息时间表所规定的内容,同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辅以信任、关切的表情和目光,使患者逐步建立起生活的信心。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临床特点:1.前驱阶段---a,性格改变。b,类神经症症状。c,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2.发展阶段---(1)思维障碍--a,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有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贫乏。b,思维逻辑障碍:主要为逻辑推理荒谬离奇(如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将衣服反穿称为表里如一)、词语新作。c,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症状。d,被动体验(被揭露感,被洞悉感)(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不协调)(3)意志与行为障碍--意志活动减少或缺乏;意向倒错;违拗、刻板动作、模仿等动作。(4)其他症状--感知觉障碍;紧张综合征;人格解体。
3.后期阶段---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临床痊愈,即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亦可残留类似神经症的症状;部分患者呈发作性;

少部分患者迁延恶化,以衰退为转归。
护理措施:
<一>,日常生活护理:1.保证营养供给;2.保证充足的睡眠;3.卫生护理。
<二>,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三>,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淡化不良刺激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安排合理工娱活动,转移其注意力,缓减其恶劣情绪。
<四>,特殊护理:1.合理安置患者;2.冲动行为的处理;3.妄想的护理;4.不合作患者的护理 ;5.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异常情况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
<五>,预防复发与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和家属有关分裂症的基本知识,使其认识到疾病复发的危害,认识药物维持治疗、心理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防止疾病的重要性。2.让患者及家属知道有关精神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告诉患者服用药物应维持的年限及服用中的注意事项。教育患者按时复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擅自增药、减药或停药。3.教育患者及家属能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征兆。4.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

四,简答题。
一。噎食发生后的处理。
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如果患者牙关紧闭,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取出食物。
2.如果清除口咽部食物后患者仍无缓减,应立即将患者拦腰抱住,头朝下并拍背。或将患者腹部俯于凳子上,让其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腹部迫使膈肌突然上移,压迫肺部,使肺内气体外冲,使气流将气管内的食物冲出。如重复5~6次无效,应立即用一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入气管或行紧急气管切开,暂时恢复通气。
3.经上述处理后,呼吸困难可暂时缓减,如果食物仍滞留在气管内者,可请五官科医生会诊,决定采用气管镜、气管插管还是采用气管切开取出食物。
4.当取出食物后应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防治吸入性肺炎。
5.如心跳停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注意及早进行脑复苏。
二。自杀的预防。
1.通知其他小组人员。
2.保证环境安全。
3.密切观察。
4.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
5.使用安全契约。
6.给患者提供希望。
7.提高患者自尊。
8.参加有益活动。
9.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三。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1.寻求帮助。
2.控制局面。
3.解除武装。
4.隔离与约束。
5.行为方式重建。
四。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
2.生理功能方面:睡眠障碍的护理,躯体不适或疼痛的护理,饮食护理等。
3.心理功能方面:a,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b,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

和不愉快的感受,协助其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c,与患者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原及应对方法,协助患者消除应激;d,提供环境和机会让患者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强化患者正性的控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的技巧;e,帮助患者学会放松;f,反复强调患者的能力和优势,忽略其缺点和功能障碍。
4.社会功能方面:a,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b,协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c,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5.特殊护理:(1)癔症发作的护理---(2)惊恐发作的护理
6.健康教育:针对患者;针对家属
7.康复期护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