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动物学复习资料

药用动物学复习资料

药用动物学复习资料
药用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药用动物学:是运用动物学以及中药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价值的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训话养殖、等方面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用动物学的任务:①整理药用动物学的基元品种进而考察其药效保证医学用药的安全和有效②利用动物间的亲缘关系,探寻基元关系的相近的动物品种——成分——药效的相关性,寻找和扩大新药源③寻找新药和先导化合物④为药用动物的驯化、养殖提供科学的依据。

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①描述法②比较法③实验法④野外考察

第二章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机能:利用和转化能量,进行生物合成,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后代

细胞组织:上皮组织(是由密集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等功能)、结缔组织(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没有固定的位置通常不形成完整细胞层)、肌肉组织(由高度收缩性强的细胞)、神经组织(是由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细胞构成)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结合成负担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脊椎动物十大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内分泌、生殖、排泄、循环、神经系统。

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使胚子遗传基础的多样化让后代对外界环境是有更大适应性

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器官形成

第三章

物种:一群形态和生理方面彼此相似或者性状差异很小,并有一定自然分布的个体,且有性个体之间互相交配产生可以繁殖和后代。

药用动物分类依据:以形态解剖为主,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为辅。反映类群间亲缘关系和进化规律。

药用动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药用动物十门: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分类方法:自然分类传统分类

分类方法的演变:人为分类法-动物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动物命名:双名法:物种名(属名和种名)还需要加上命名人的拉丁文姓名缩写三名法:属+种+亚种+命名人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

主要特征:身体微小,单细胞低等动物,细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两个部分以类器官来完成生命活体型多种多样,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是依靠运动细胞器来完成)呼吸、水分调节与排泄主要通过体表进行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根据运动器官的不同原生动物门的分为:鞭毛纲(以鞭毛为运动器官一般无性繁殖为二分裂常见的有绿眼虫盘藻夜光虫)肉足纲(用过伪足运动一般为二分裂生殖常见的有变形虫沙壳虫)孢子纲(全部为营寄生生活的种常见的有疟原虫)纤毛纲(具有纤毛的常见的有大草履虫)

药用动物:大草履虫

第五章海绵动物门

主要特征:体表多孔,营水中固着生活体制不对称,少为辐射对称细胞有初级分化,无组织和器官形成体壁由皮层、胃层两层细胞构成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于水中固着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海绵动物的摄食呼吸排泄和有性生殖等生理功能都是通过水沟系统完成的)

生殖与胚胎发育(逆接现象)海绵动物具有很强大的重生能力无神经系统

根据骨针、水沟系等结构特征将海绵动物门分为

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95%的海绵动物都属于此纲)药用动物:脆针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药名:紫梢花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目前主要是用来开发抗肿瘤的药物

第六章腔肠动物们

主要特征:体呈辐射对称具有内外胚层出现了原始消化腔出现简单的组织分化具有特殊的刺细胞和刺丝囊具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出现了最简单和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生殖和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根据动物的基本形态,世代交替现象的有无,口道的有无以及长短、生殖腺的位置,将本门的动物分为水螅型(腔肠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钵水母纲(多数为大型水母)和珊瑚纲(腔肠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药用动物:海蜇(钵体水母)以口腕部伞部入药味道咸性平功能是化痰消极祛风解毒

治疗咳喘红珊瑚(珊瑚纲)安神镇惊清热解毒治疗肺热咳嗽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扁形动物门:

●两侧对称

●首次出现梯状神经系统和中胚层

●原肾管排泄系统

分为涡虫纲吸虫纲和滴虫纲

药用动物:血吸虫

线形动物门

●身体细长呈线形状或者圆柱状

●体不分节或假分节

●两侧对称具有二胚层首次出现假体腔

●原肾管排泄体统

药用动物:人蛔虫

第七章:环节动物门

主要特征:出现分节现象:同律分节(大多数环节动物除了前后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同)-蚯蚓异律分节(体节粗细不一附肢有或者无)-沙梨出现刚毛和疣足式的附肢形成真体腔(次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无心脏)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连锁状神经系统担轮幼虫(有性生殖)

刚毛: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刚毛囊再由刚毛囊细胞分泌形成长在每一个体节上作为辅助运动的一种运动器官

疣足:长在环节动物身体的两侧由体壁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扁平片状物体腔也随之伸入其中有爬行和游泳的功能

真体腔:由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形成的腔体,大大加强了动物的遇到弄和消化摄食的能力对动物的循环排泄生殖等系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环节动物根据疣足或者刚毛,生殖环带的有无以及发育方式等特征,可分为3个纲和2个副纲

多毛纲寡毛纲蛭纲三个纲溢纲和星虫纲2个附纲

药用动物:参环毛蚓(寡毛纲)又名地龙功效清热定惊平喘通络主要含有蚯蚓素蚂蝗(蛭纲)水蛭素抗凝血效果最好

疣吻沙蚕(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

裸体方格星虫(星虫纲)抗疲劳抗氧化

现代研究主要在溶栓药物和抗凝血药物上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数量仅此于节肢动物门为动物界第二大门)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制左右对称或者次生性不对称次生体腔退化只残余心腔,肾以及生殖腺腔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通常被外套膜包围并且有钙质的外壳保护身体多数种类具有萼片和齿舌开管式循环系统借助鳃外套膜或者肺囊进行呼吸为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类群排泄器官为后肾管神经系统一般为4对神经节和其他连接神经直接或者间接发育后者通常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软体动物根据头部足鳃神经贝壳以及发育特点可以分为7纲

瓣鳃纲(无齿蚌)腹足纲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头足纲掘足纲

其中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掘足纲多数为海产很少有药用记载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种类多分布广药用价值大

药用动物泥绀(瓣鳃纲)贝壳叫中药瓦楞子背角无齿蚌(瓣鳃纲)蚌粉、肉、泪金乌贼(头足纲)药用名桑嘌呤紫贻贝(瓣鳃纲)贝壳干燥体叫淡菜合浦珠贝母(瓣鳃纲)药用珍珠和贝壳牡蛎(瓣鳃纲)药用牡蛎肉和贝壳(海中牛奶)文蛤(瓣鳃纲)药用贝壳和文蛤肉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主要特征:身体呈现异律分节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附肢具有关节有肌肉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保护作用)强有力横纹肌肉多样性的呼吸器官(鳃和肺)混合体腔和开放式血液循环独特的排泄器官比较完全的消化(分为前中后段肠进行消化和吸收)发达的神经和感觉器官生殖和发育(雌雄异体)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具有保护身体抵抗化学的或者机械的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且能够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产生强有力的活动因此称为外骨骼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外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外层致密为蛋白质和钙质沉淀而成称为坚硬的骨片,内层富有弹性。

蜕皮:外骨骼一旦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体内组织器官的生长。节肢动物为了摆脱外骨骼的限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脱皮现象。

变态:昆虫又幼虫发育到成虫由于和成虫形态完全不同,发育过程中经过很大的变化的过程叫做变态发育,分为渐变态半变态完全变态

本门动物可以分为3个亚门7个纲

常见的药用纲有甲克纲吸口纲蛛形纲昆虫纲(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药用动物:少棘蜈蚣(多足纲)息风止痉东亚柑蝎(蛛形纲)全蝎入药祛风大刀螂(昆虫纲)干燥全体入药螳螂产卵鞘入药名为桑螵蛸

南方大斑蝥(昆虫纲)干燥虫体入药称为斑蝥中华地鳖(吸口纲)

蜜蜂(昆虫纲)药用蜂蜜蜂乳蜂胶蜂毒家蚕药用白僵蚕

第十章棘皮动物门

主要特征:棘皮动物是一类高等无脊椎后口动物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呈辐射对称骨骼由中胚层产生并向体表突出成棘体腔部分演变为特有的水管系统围血系统和循环系统并且具有后口来消化和排泄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生殖和发育(间接发育)棘皮动物门依据生活过程中有无分为两个亚门(有柄亚门和无柄亚门)和五个纲(海百合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

药用动物:海星(海星纲)去内脏的全体药用平肝和胃

海燕(海星纲)去内脏的全体干燥用药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马粪海胆(海胆纲)以干燥的骨壳药用治疗癗疬痰饮不化消肿

刺身(海参纲)去内脏全体干燥药用海参补益肝肾

第十一章脊索动物门

主要特征:幼时具有脊索或者类似脊索的构造背神经索呈管状位于消化道的背方消化管咽部前端左右两侧有成对排列的鳃裂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具有后尾纲比较非脊索动物非脊索动物无脊索背神经索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亚门分类:头索动物亚门:终身具有脊索背神经管背神经管和咽鳃裂3个主要典型特征是没有明显的头部脊索贯众身体全长并直达身体最前端例如文昌鱼

尾索动物亚门是无椎骨的脊索动物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与幼体成体包围在囊中例如柄海鞘

脊椎动物亚门(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最重要额一亚门)

1.身体为两侧对称全身分为头颈躯干尾四部分具有完全的循环系统

2.绝大多数种类的脊索只出现于发育早期的胚体时期以后逐渐被脊柱所代替

3.神经管位于消化管的背侧

4.消化系统在脊索的腹面,具有肝脏和胰腺等消化器官

5.脊椎动物中低等水生类群呼吸器官为成对的鳃高等的类群只在胚胎时期

或者幼体时候出现咽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6.排泄系统由复杂的一对肾脏构成代替了简单的肾管大大提高了排泄的功能

7.绝大多数动物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

分为六纲:无颌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脊索:是由胶质的细胞构成是一条支撑身体纵轴的棒状的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

咽鳃裂: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有成对排列的裂缝,直接或者间接的和外界相通是一种呼吸器官

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或者某一个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脊椎动物:有明显的头部和附肢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椎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前后相连接而成故称为脊椎动物

第十二章鱼纲

概念:外形无颈椎体表多又鳞片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类低等脊椎动物

鱼的特征:

●无颈椎鱼=头+躯干+尾

●基本型为纺锤形(鲫鱼草鱼鲨鱼鳕鱼)还有侧扁形( 鲳鱼蝴蝶鱼鳊鱼

燕鱼)、平扁形(鳐鲴)、棍棒形(鳖鱼)

●具有鳍状的附肢:鱼的鳍分为奇鳍和偶鳍尾鳍有:圆形尾鳍外形尾鳍正

形尾鳍原形尾鳍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体表具有鳞片(被称为鱼类的外骨骼)表皮中富含

有粘液细胞色素细胞光彩细胞现存的鱼的鳞片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分为三种:循鳞哽鳞骨鳞(一般在鱼身体两侧都有一根带孔鳞片—侧线鳞排列成一条线纹形成侧线用来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为鱼类所特有的)●鱼类的骨骼按照性质分为软骨和硬骨两种头骨最多是180 脊椎骨双凹形

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附肢骨为鳍骨骼首次出现上下颌有利于口腔的消化●有肠和胃的分化出现了胰腺有多种类型的真正牙齿但是口中没有唾液

●鳃比圆口纲复杂还有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比如鱼鳔具有调节呼吸和沉浮●循环系统小是单循环和心脏小

●排泄器官与渗透系统主要代谢产物的排泄由肾脏和鳃来完成

●生殖发育分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体外受精,体内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

育;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

鱼纲的分类是:

软骨鱼系:1板鳃亚纲(鲨目)2全头亚纲

硬骨鱼系:1总鳍亚纲2 肺鱼亚纲3辐鳍亚纲

药用动物:鲤鱼(鲤形目鲤科)身体呈侧扁纺锤形药用鲤鱼的肉和全体

克氏海马(海龙目)形体特征:头部形式马头全身无鳞片管状吻雄性具有育儿袋药用干燥全体补肾壮阳活血化瘀

刁海龙(海龙目海龙科)干燥全体补肾壮阳活血祛瘀

扁头哈那鲨(鲨目鲨科)药用鲨鱼的肉、尾鳍、肝

带鱼(鲈形目)药用鱼肉带鱼油止血补血

含义:既能够在水中生活也能够在路上生活的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1药用价值2多数为害虫的天敌3食用关系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一般动物体是由头、颈、躯干、尾部组成皮肤裸露且皮肤腺很发达具有色素细胞具有粘性毒液和毒腺有呼吸功能骨骼系统更具有坚韧性和灵活性脊柱分为了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硬骨组织大于软骨组织头骨数目减少头骨后端出现了枕骨脊椎分为了四个部分增强了后肢的牢固性整体的稳定性和构成了陆生动物的框架肩带不连头骨腰带借脊椎和脊柱连接出现了脑骨和胸骨(陆生动物特有)肌肉发达变成了长条形的肌肉群成片状分层四肢肌肉发达出现肉质舌有了唾液腺消化器官分为了口咽腔消化道消化腺等有鳃和皮肤的呼吸2出现了用肺呼吸(咽式呼吸)有不完善的双循环心脏由四部分组成淋巴系统出现脾脏肾小球重新收减弱过程增强发育过程要变态神经与感官方面出现了神经细胞大脑比较鱼类而言要分化明显感光复杂调节机能比较鱼类完善出现了泪腺和瞬膜腺且出现了中耳、鼓膜、鼓室、耳柱骨分冬眠和夏眠

两栖类出现了较大的两目和一个小目

无尾目:蟾蜍蛙发育要变态身体宽短后脑发达

有尾目:大鲵小鲵不太大发育身体细长且四肢匀称

五足目:鱼螈为代表动物

药用动物举例:中华大蟾蜍(无尾目蟾蜍科)药用蟾蜍耳后腺和背部皮肤腺的分泌物经过加工的干燥品(蟾酥)以及中华大蟾蜍干燥全体解毒清热止痛中国林蛙(无尾目蛙科)药用中国林蛙干燥全体蛤蟆油(中国林蛙除去内脏的干燥输卵管)抗疲劳抗衰老抗应激作用

中国雨蛙(无尾目雨蛙科)药用中国雨蛙全体入药活血生肌止痛止血

山溪鲵(有尾目小鲵科)药用全体入药名羌活鱼续断接骨行气止痛

休眠:动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现象

肩带:包括上肩胛骨前鸟鸢骨鸟鸢骨现代两栖类的肩带不联骨头腰带借鉴椎和脊柱的联系

咽式呼吸:空气由鼻孔进入口腔再通过喉腔到达肺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由于两栖类无肋骨的胸廓的所以叫咽式呼吸

含义:以爬行为主要方式的陆生脊椎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药用关系食用关系

特征:

分类特征:1蜥蜴型(体长圆筒形状尾部发达尾断可以再生)2蛇型(圆筒形)3龟鳖型

共同特征是爬行类都是由头+颈椎+躯干+尾部+四肢指趾端具有爪皮肤干燥角质化程度很高体表具有角质化物——阻挡物理冲击和水分蒸发具有明显的色素细胞骨骼分化程度很高多为硬骨出现了颚窝具有次生颚具有方骨脊椎分区明显颈椎数目增多胸骨肋骨带骨发达出现了皮肤肌肉和肋间肌口腔腺体发达肉质舌发达齿形多样大肠小肠膀胱具有重吸收的作用出现了盲肠呼吸器官发达分支肺进行呼吸出现了胸廓和胸腹式呼吸心室出现了分隔是不完全的双循环出现了后肾具有盐腺开始出现了大脑皮层有特殊的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蟒科例如响尾蛇)除了卵生外出现了卵胎生产生了羊膜卵

世界上爬行动物一共5700种分为

1噱头目2龟鳖目3有鳞目4鳄目(药用主要在有鳞目和龟鳖目)药用动物:蛤蚧全身被鳞片覆盖体表有砖红色的斑点眼睛大无眼睑五指趾膨大具有指垫药用为补肾平喘

壁虎(有鳞目壁虎科)药用内脏的干燥全体入药散结止痛祛风定惊

乌龟(龟鳖目龟科动物)乌龟的背腹甲、肉、血以及龟甲都可以药用滋阴潜阳益肾健骨补血养心

中华鳖(龟鳖目鳖科动物)背甲入药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乌梢蛇(有鳞目游蛇科)去内脏全体入药祛风湿通经络

银环蛇(有鳞目眼镜蛇科)幼蛇去内脏干燥祛风活络定惊

尖吻蝮蛇(有鳞目蝰蛇科)五步蛇去内脏干燥祛风止痉

脆蛇蜥(有鳞目蛇蜥科)干燥的全体入药散瘀祛风消肿解毒

问答题

为什么爬行动物可以摆脱水中到达陆地上生活?

体表具有角质化物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分化出现了皮肤股和肋间肌出现了胸廓胸腹式呼吸产生羊膜卵大肠等膀胱都具有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出现了盲肠等消化器官

胸腹式呼吸:爬行类除了保留两栖类的咽式呼吸以外由于有了胸廓所以出现了靠肋间肌肉和腹部肌肉伸缩的胸腹式呼吸

裙边:体表被角质化骨板不够发达背腹边缘有比较厚的结缔组织

第十四章鸟纲

概念:为一类具有羽毛有翅膀喙卵生的恒温的高等脊椎动物

进化特征:具有恒定的温度具有飞翔能力和迁徙的特点具有发达的神经、循环和感觉器官有营巢的特点

主要体征是体呈流线型由头+颈椎+躯干+尾部+四肢构成耳外有耳羽颈椎细长和灵活前肢进化为翼前三后一(四趾)皮肤薄而韧除了含有丰富的尾脂腺与爬行类一样缺乏皮肤腺覆盖了羽毛有利于保温和飞行骨骼轻便坚固大骨有通过空气的孔隙四肢骨头带骨变化很大多数合并了胸骨出现了叉骨开放式盆骨胸肌和腿肌肉十分发达具有鸣肌有肌胃口具有腺胃具有气囊为双呼吸具有鸟类特有的鸣管可以发音双循环系统让心脏大大适应了高空的巨能消耗心跳快血压高膀胱消失了排便次数增多视觉高度发达(双重调节作用)嗅觉多有退化雌鸟一般右侧卵巢化雄鸟多数不具有交配器具有孵卵和育雏的本能迁徙具有规律性和季节性

鸡鸭属于造成鸟麻雀金丝燕属于晚成鸟鸟的尿中以尿酸为主

鸟纲一共有8700多种分为了

1古鸟亚纲2今鸟亚纲:平胸总目:胸脯扁平不善飞行(鸵鸟);企鹅总目(企鹅);突胸总目(鹅)特征:翼发达善于飞翔龙骨突出增大肌肉附着面锁骨成V字形肋骨间有勾状突起

药用动物:1雁形目:鸭(嘴扁平具有交配器脚足具阜)隼形目:老鹰(羽翼发达视觉敏锐)3鸡形目:鸡(喙短陆息羽翼不发达不能飞行)4鹤形目:白鹤(三长两短:腿颈喙翼尾和胸短)5鸽形目:鸽子(两短:腿和尾短羽翼发达)6鹃形目:杜鹃(三长:体、翅、尾长)7鹗形目:长耳鹗(两眼向前猫头)8雨燕目:金丝燕(尾巴分叉唾液腺发达)9佛法僧目:戴性10鴷形目:啄木鸟11雀形目:喜鹊

问答题

1鸟纲中骨骼具有或者初步具有的什么特征

骨骼轻便坚固大骨骼中具有充满空气的空隙肢骨和带骨有了较大变形多数合并在一起胸部出现了叉骨具有开放式的盆骨

2乌骨鸡属于什么科目地道产地在什么地方与一般鸡有什么区别

乌骨鸡处于雉科鸡形目主要生产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方以江西泰和最出名主要区别在于丝绢状的羽毛和皮肤肉骨乌黑头具有肉冠白色冠毛全身被白色羽毛

3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今鸟亚纲口中没有牙齿胸骨发达多数具有龙骨突起掌骨已经愈合尾巴短尾椎不超过13枚古鸟亚纲没有这些

4药用动物鸡形目的有哪些?乌骨鸡鹌鹑环颈雉红腹棉雉

名词解释

迁徙:为部分的鸟类的对外界不良环境的生存的适应的一种现象

双重呼吸:鸟类飞翔时候同时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

叉骨:鸟类左右锁骨下端在腹中线联合成的V字形

肌胃:又称砂囊内壁为坚硬的角质层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腺胃:消化系统之一内有丰富的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体为肌胃旁边的膨大胃

气囊:与气管相通的盲状膜质囊在鸟体内独具贮藏气体和冷却气体的工具是进行双重呼吸的重要器官

嗦囊:食道下面膨大的囊状部分具有临时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功能器官。雌鸽在育雏期间嗦囊可以分泌鸽乳喂养小鸽子

羽迹:鸟类羽毛着生体表的一定部位

第十五章哺乳纲

含义:凡是胎生哺乳体表具有毛的一类高等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药用食用关系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还有观赏价值但是少数有害

进化特征: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具有口腔咀嚼和消化系统体温保持恒定多具有四肢胎生和哺乳

主要特征:皮肤结构完善皮肤腺体发达体表具有毛具有角全为毛状角质纤维据有爪甲蹄头骨数目减少脊椎骨分为五个部分腰部具有关闭式盆骨具有膝盖骨肌肉具有可塑性具有表情肌肉和膈肌消化系统中具有齿式具有胃肠大肠分为结肠和直肠具有更强大的消化腺呼吸系统发达肺泡数量增大一般为双循环成熟的红细胞无核排泄体统由膀胱尿道汗腺舌头等组成具有发达的新脑皮层具有胼胝体具有脑桥有了植物神经和交感神经感觉器官侧重于某些方面的进化内分泌主要由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和性腺构成生殖发育中雌雄异体具有羊膜胎生和哺乳

哺乳纲分为三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

食虫目:鼻吻延长,嗅叶发达,四肢短小(刺猬麝鼹)

翼手目:具有翼膜(蝙蝠)

灵长目:脸区裸露具有颊囊(猕猴)

鳞甲目:体表具有角质鳞甲:尾巴粗壮而扁,无齿而舌长(穿山甲)兔形目:具有两对上门齿,上唇裂,尾短(兔子)

啮齿目:上下各有一对门齿无犬齿(小白鼠松鼠)

食肉目:犬齿发达,前肢健壮,胃简单,常特短(苗、犬)

鳍足目:四肢鳍状,头尾小,流线型,便于在水中生活(海豹鲸)奇蹄目:前后第三趾发达,无胆囊,盲肠发达(马和驴)

偶蹄目:第三、四肢都很发达,多数具有角,多数为复室胃

药用动物

狗(食肉目犬科)药用部位狗肾狗宝(胃内结石)狗骨狗肉

刺猬(食虫目猬科)药用部位刺猬皮刺猬胆

蝙蝠(翼手目蝙蝠科)药用部位蝙蝠粪便中药夜明砂

穿山甲(鳞甲目穿山甲科)药用部分穿山甲鳞片

东北兔(兔形目兔科)药用部位兔子粪便望月砂兔肉

麝鼠(啮齿目仓鼠科)药用部分麝鼠香

黑熊(食肉目熊科)药用部位熊胆汁

大灵猫(食肉目猫科)药用部位灵猫香香腺囊的分泌物

马(奇蹄目马科)药用部位马宝(胃内结石)马肉马鬃

驴(奇蹄目驴科)药用部位阿胶驴肾

猪(偶蹄目猪科)药用部位猪胆猪肝猪肚猪心猪脑猪胰林麝(偶蹄目鹿科)药用部位麝香雄性香腺囊分泌物

梅花鹿(偶蹄目鹿科)药用部位鹿茸鹿角鹿角霜鹿角胶

黄牛(偶蹄目牛科)药用部位牛黄牛胆牛角鳃牛角

山羊(偶蹄目牛科)药用部位山羊血山羊胆山羊肝羊衰(胃结石)

梅花鹿的主要外形特征:体型为中型兽雄性具有角颈长尾短毛随季节变化体表具有白斑

具有洞角的动物有:高鼻羚羊黄牛山羊绵羊

具有表皮角动物有:印度犀瓜哇犀苏门犀

哺乳动物角的类型有:表皮角(犀角)由表皮产生的角质纤维交织形成洞角(空角)又表皮细胞产生的角质鞘和额骨上的骨心紧密结合而成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由额骨的突起所形成角鞘叉角羚角是介于洞角和鹿角之间一种角形长颈鹿角又称瘤角又皮肤和骨骼一起构成在骨心外终身有被活的皮肤从不脱落

名词解释

齿式:牙齿着生的数目和形式在动物目鉴别中有一定的意义

复胃:又称为反刍胃为某些草食动物的胃除了腺胃本身胃外其他

胃都是食道的变形

洞角:牛科动物特有的由骨心和角质鞘组成

实角:为分叉的骨质角无角鞘新生角在骨心上有嫩皮称为茸角气味腺:腺体的一种对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的腺体

角质鞘:习惯性称为角成双的长大额骨之上终身不更换有哦不断增加的趋势

长颈鹿角:由皮肤和骨所组成只有长颈鹿才有的表皮不掉

表皮角:完全由表皮角质层的毛状角质纤维所组成的无骨质成分为犀科动物所特有

胼胝体:神经纤维构成的通路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第十七章动物进化的依据是:

进化的证据有痕迹器官同源器官同功器官

进化的依据有从胚胎学方面的依据从古生物学的依据生理生化方面的依据以及演化的原因

动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总趋势不断地进化和发展主要规律是适应辐射律不可逆性律趋同律平行律

名词解释

平行律:生活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对等的器官的出现了相似的性状趋同律:不同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的动物由于生活在相类似的环境条件下不对等的器官逐渐形成了次生相似的现象

不可逆律: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是不可逆的

适应辐射律:原始物种在扩大生存范围和占领分布区域中因遭到不同程度的环境条件的逐渐形成的不同的适应现象

第十九章

驯化养殖的意义:有利于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动物药品的开发和研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简述软体动物的分纲主要特征以及药用代表动物

瓣鳃纲:鳃发达呈现瓣状因此得名身体侧边左右对称代表药用动物是泥绀腹足纲:头部和足部左右对称但是内脏是左右不对称代表的药用动物是田园螺无板纲:

单板纲

多板纲

头足纲:身体左右对称包括头足躯干三个部分有一对发达的眼药用动物金乌贼掘足纲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学期末考试整理

原生动物门 食物泡(Food vacuole ):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的膜包围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胞肛(Cytopyge): 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胞口: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胞咽: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表膜(pellicle): 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大核: 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小核: 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 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 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外质(ect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内质(endoplasm): 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 :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

普通动物学复习重点

1绪论 1、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的分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核生物﹙细菌、蓝藻﹚界、真菌界 两界:动物界、植物界;三界: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四界:动、植、原、真核生物界;五界:动、植、原、真核、真菌界;六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八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3、物种: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一定数量的同种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非常相似,且雌雄个体可以自然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种群组成。 4、亚种:是种以后的分类等级,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群体,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遗传等特性和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长期分布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内,也成“地理亚种”、“生态种群” 5、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是现行国际上一致采用的中的命名法,由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8年提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2、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与原生动物门 1、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肌肉组织中骨骼肌一般受意志支配,为随意肌;心肌除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外还能够自动有节律性的收缩,不受意志支配,是不随意肌

3、类器官:由细胞质分化出类似高等动物的器官 4、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体形结构多样化;伪足、鞭毛和纤毛为运动胞器;营养方式多样化﹙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可能出简答题p24﹚;生殖方式多样性﹙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复分裂、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可能出简答题p24﹚;协调与应激性;包囊形成;栖息地 5、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纲,代表动物:绿眼虫;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草履虫 6、五大寄生虫和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和钩虫病 4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端细胞法;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原始的中胚层细胞,形成中胚层细胞索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最初细胞索结实,为中胚层带,以后中胚层带的中央裂开形成体腔。 2、肠体腔法:后口动物有此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脱离内胚层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大成为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即为体腔。 5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辐射对成体制;两胚层及原始消化腔;原始的神经组织——神经网;水螅型个体出芽或横裂无性生殖,水母型个体有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现象; 2、腔肠动物的两种体型:水螅型和水母型

动物学期末名词解释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背神经管的腹面。 侧线:鱼类侧线是由许多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的一条线状结构。侧线管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觉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的方向、水流动态及周围环境变化。 单循环:鱼类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从心室压出的缺氧血,经鳃部气体交换后,汇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去,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动脉窦内,然后开始重复一轮的血液循环。 韦伯尔氏器:鲤形目中由一些骨块组成。通过水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振动,通过韦伯尔氏器传到内耳,产生听觉。 卵生:胚胎发育完全靠自身的卵黄囊中的营养。 卵胎生:胚胎的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但所需营养完全靠卵黄囊提供。 假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完成,前期发育靠卵黄囊内的营养,后期胚胎卵黄囊壁伸出许多褶皱嵌入母体子宫,形成卵黄囊胎盘,胎儿从此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营养,完成最后的发育。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一定时期会有规律地集群,并沿一定路线作距离不等的迁徙运动,以满足重要的生命活动中生殖、索饵、越冬等需要的特殊的适宜条件,并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现象叫做洄游。 口咽式呼吸:两栖纲特殊的呼吸方式。吸气时口底下降,鼻孔张开,空气进入口咽腔。然后鼻孔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当口底下降,废气借肺的弹性回收再压回口腔。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多次,以充分利用吸入的氧气并减少失水,带呼气时借鼻孔张开而排出。 不完全的双循环:以鱼类为例,其心脏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源于静脉窦的血液。左右心房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至使心室中的含氧血和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方式成为不完全的双循环。 休眠:是动物有机体对不利的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恶化时,通过降低新陈代谢进入麻痹状态,待外界条件有利再苏醒活动。 羊膜卵:是有卵壳、羊膜、绒毛膜、尿囊等组成。为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的发育。 羊膜: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周围的表层膜向上两个地方发生皱褶,这种皱褶不断扩大,向上的皱褶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保住胚胎称为羊膜。 颞孔:是爬行动物的头颅两侧,眼眶后面的凹陷(借相邻骨块的缩小或者消失而形成),是咬肌的着生部位。可增加咬肌的附着面积,增强咀嚼能力。 胸腹式呼吸:爬行动物借助肋间肌和腹壁肌肉运动升降肋骨而改变胸腔大小,从而使气体进入肺部,完成呼吸。 鳞式:躯干两侧各有一条侧线,由埋在皮肤内的侧线管开口在体表的小孔组成,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为侧线鳞,分类学上用鳞式表示鳞片的排列方式。鳞式为: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至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侧线下鳞数(侧线至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 新脑皮:爬行动物在大脑表层的新皮层开始聚集成神经脑细胞层,即为新脑皮。 迁徙: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半球之间。 愈合荐椎:由最后一枚胸椎,全部的腰椎、荐椎以及前几枚尾椎愈合为鸟类特有愈合荐椎。它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上不行获得支撑体重的坚实之家。 双重呼吸:在鸟肺中,无论是呼气时或吸气时均有新鲜气体通过微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教皇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三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成为双重调节。 早成雏:鸟类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普通动物学第4版复习资料和试题word精品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7填空题 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包囊:一些原生动物,在外界环境不良条件下,分泌一种胶质将动物体包起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结构,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同源器官:|不同种类动物某些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消化道前端咽部两侧,一系列左右对称排列、数目不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适应辐射:|凡是分类地位很近的动物,由于分别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过长期演变终于在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更新)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完整版改)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广义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也包括试验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AEIR:生物科学研究四个基本条件: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reagent(试剂) 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按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按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 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歧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弓形虫。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发展至今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通常可分为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医征候动物模型等类型。 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的遗传。品系即“株”,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命名:由1~4个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大写英文字母开头,结合数字命名。特点:基因纯合性,遗传稳定性,遗传同源性,表型一致性,独特性,可分变性,分布广泛性,资料可查性。近交: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特点:1、一定的杂合性:不引入新的基因,又不使群体内基因丢失。2、相对的稳定性:群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遗传特征。3、个体差异取决于祖代动物。 4、较强的繁殖力、抗病力。 5、群体易保存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命名:用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如:KM,ICR,LACA. N:NIH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保存的NIH小鼠。 应用:1、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3、携带突变基因,评估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系统杂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特点:1、杂交优势,克服了近交引起的近交衰退。 2、遗传与表型上的均质性;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3、分布广泛。应用:1、干细胞研究。2、移植免疫研究。 3、细胞动力学研究。 4、单抗研究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包括: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亚系;育成的近交系在繁育过程中,由于残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体。 支系;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或对动物进行人为的技术处理,对某些动物特征产生影响,形成不同的支系。同源性;在近交系中(突变系),所有动物可追溯到原始的一对共同祖先。遗传同源性使近交系有3个重要特征:⑴品系内个体间可接受组织移植⑵品系内单个个体的监测可得知品系整体基因类型⑶从一个群体内可分离出遗传上相同的亚群体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课 l、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应用于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品生产和检定的动物。 要求:遗传学要求、微生物及寄生虫要求、应用要求(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国标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兔、犬和猴;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AEIR要素(名词):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有四个支撑条件,即AEIR要素。即A:Animal(实验动物);E:Equipment(仪器设备);I:Information(情报信息);R:Reagent(化学试剂) 4、动物福利:是指人为提供给动物的相应物质条件和采用的行为方式,要保证动物在健康舒适的状态下生存,使动物处于生理和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 动物享有如下五大自由,是保障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1、生理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2、环境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3、卫生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4、心理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5、心理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5、“3R”指的是Reduction::“减少”:在动物实验时,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减少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是在用最少的动物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对动物的一种保护。Replacement:“替代”:指使用没有知觉的实验材料代替活体动物,或使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进行试验,并获得相同实验效果的科学方法。Refinement:“优化”:在必须使用动物进行有关实验时,要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避免减少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或为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已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康乐,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提高实验动物福利的科学方法。 6、不通过伦理审查的情况: (一)缺少动物实验项目实施或动物伤害的客观理由和必要性的; (二)不提供足够举证或申报审查的材料不全或不真实的; (三)从事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研究和使用的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原则要求的; (四)实验动物的生产、运输、实验环境达不到相应等级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国家标准的;实验动物的饲料、笼具、垫料不合格的; (五)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不科学。 (六)动物实验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中没有体现善待动物、关爱动物生命,没有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减少动物不必要的处死和处死的数量。在处死动物方法上,没有选择更有效的减少或缩短动物痛苦方法的; (七)活体解剖动物或手术时不采取麻醉方法的; (八)动物实验的方法和目的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标准或国际惯例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类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目的、结果与当代社会的期望、与科学的道德伦理相违背的; (九)没有充分理由对同一实验进行重复实验的; (十)严重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原则的其它动物实验。 7、行政许可: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 8、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 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Ryan,1992); 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6、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 品种——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 、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 生活机能。

普通动物学复习

普通动物学复习资料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门一、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生活在液体环境或潮湿土壤中。具有三种营养方式,即①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②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③渗透营养(腐生营养)。有的兼有其他营养方式,如绿眼虫在有光时行光合营养,无光时行渗透营养。 2、形态结构:体制有不对称、球辐对称;单细胞,少数联合成群体;细胞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完成动物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如运动器(纤毛、鞭、伪足),消化细胞器(胞口、胞咽、食物泡、胞肛),防卫细胞器(刺丝泡)。 3、生理:通过体表进行呼吸、排泄,伸缩泡和收集管主要是排出多余的水分。 4、生殖:方式多样,以胞囊度过不良环境。 (二)代表动物——草履虫 1、生活环境:富含有机质的淡水中。 2、形态结构:形似倒置的草鞋;表膜密被纤毛,细胞质中分化出多种细胞器,有大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3、动:纤毛摆动,使虫体沿纵轴旋转前进。 4、生殖: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鞭毛纲:运动胞器为1或多根鞭毛;多自由生活,少寄生;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1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生殖。如眼虫、夜光虫(与赤潮有关)。肉足纲:运动胞器为伪足;多自由生活,少寄生。常见种类:痢疾内变形虫、太阳2、虫。 孢子纲:全寄生,行渗透营养,裂体生殖、孢子生殖、配子生殖。如疟原虫。、3纤毛纲:运动胞器为纤毛(较鞭毛短而多),分化出多种细胞器,细胞核有大小一,4、横二分裂。常见种类:草履虫、栉毛虫、棘尾虫、喇叭虫。 二、多孔动物门(侧生动物们) (一)门的主要物征: 1、生活习性:固着生活、淡水或海水生。 2、形态结构: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多细胞,有细胞分化但无明确组织; 体壁由皮层、胃层及二者之间的中胶层构成;体柔软多孔似海绵;具有特殊的水沟系,有利于摄食和呼吸。 3、生理:摄食、呼吸、排泄通过水沟系来完成。 4、生殖发育:胚胎发育中有胚层逆转现象;海产种类发育中两囊幼虫出现两次囊胚。 (二)多孔动物的分类特征: 胚胎发育中出现胚层逆转现象;体内有领细胞、骨针、水沟系等;被认为是较早分化出来的原始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故名侧生动物。

医学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是研究实验动物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品检定等目的,对动物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的问题 实验用动物:指所有以科研、实验、生产、文字教学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可包括有生命的和死亡的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指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模型和相关的模型系统材料。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相似性(复制的模型尽可能近似与人类疾病);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 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物理诱发,化学诱发,生物诱发,复合方法,遗传工程方法。 动物模型的优点:避免了在人类进行试验所带来的风险;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可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增加试验的可比性;可以简化试验操作和样品收集;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疾病和疾病本质。

实验动物模型按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分为:诱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阴性动物模型,孤立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人为地诱发动物形成类似人类疾病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来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的需要。优点: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短时间内可诱导出大量疾病模型.缺点:诱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限定方式产生的,多数情况下与临床所见自然发生的疾病有一定差异,况且许多人类疾病目前还不能用人工诱发的方法复制,因而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诱发型动物模型有肺水肿动物模型,烧伤动物模型,肝硬化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疾病模型,包括人工培育的突变系和近交系的各种疾病模型。优点: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其应用价值很高。缺点:这类模型的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基因敲除动物: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剔除或用其他顺序相近的基因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地整合并可以表达和传与后代的一类动物。 动物实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弹性原则,平衡原则,最经济原则)。

药用动物养殖复习题

药用动物养殖学 一、名词解释 1、动物药:指被人类用于防病、治病及健身的动物机体、组织、器官、分泌物、代谢产物及其加工品。 2、药用动物:指那些能以全部或局部(组织、器官、分泌物及代谢产物等)入药的动物。 3、驯化:通过对各种野生动物创造新的环境,给予食物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而达到的有利行为改 变,是对动物行为的控制和运用。 4、有管引流:在胆囊造瘘手术时,胆囊上安装硅胶引流管,采胆时打开单向阀门,胆汁自动流出。 5、无管引流:利用熊自身组织制造胆汁通道,采胆时用消毒不锈钢探管插进采胆孔,胆汁自动流出。 6、毛壳麝香:从雄麝腹部采割下来的、带有外壳和毛的香囊。 7、银皮香:剥去麝香囊的外壳和肌肉层,而留有银皮的香囊。 8、就巢:是鸟类的一种生物学特性,是一种母性行为。 9、强制换羽:突然改变鸡群的生活条件,促使全群鸡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全部脱换羽毛的方法。 10、血板:将活龟处死,取腹板剔去筋肉,洗净晒干或晾干。 11、烫板:将龟用沸水煮死,取腹板,去尽残肉,称烫板。 12、醋龟板:先将沙置锅内,用旺火加热,加入洗净的生龟板,炒至质酥,表面呈淡黄色取出,筛去沙 粒,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即捞起,干燥制成的龟板叫醋龟板。 13、林蛙的生殖休眠:林蛙产卵后很快离开产卵场地,潜入河流或农田、林缘等潮湿而较疏松的土壤里, 进行生殖后的休眠。 14、蛤蟆油:雌性林蛙输卵管的干制品。 15、线油:蛤蟆屠宰取油——鲜油,干燥后为“线油”。 16、蝎的填脱期:秋分-霜降期间(45~50d),是蝎贮积营养、进行躯体脱水的入蛰前准备阶段。 17、蝎的龄期:出生仔蝎为1龄蝎,以后每蜕一次皮增加1龄,两次蜕皮时间的间隔,称龄期。 18、蜂蜜: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而成。 19、蜂胶: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将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 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 20、蜂蜡:由蜂群内适龄工蜂腹部的4对蜡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 21、露蜂房:为长脚黄蜂、黄星长脚黄蜂和斑胡峰的巢。 22、蜂王浆:蜜蜂巢中培育幼虫的青年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的食物,也是 蜂王终身的食物。 23、蜂毒: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出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贮存在毒囊中,蛰刺时由蛰针排出。 24、珍珠:由蚌科动物及珍珠贝壳科动物等双壳类动物的贝壳内外套膜受刺激所产生的分泌物层叠而成 的颗粒状物。 25、珍珠囊:蚌的外套膜表皮细胞,受到某一刺激而急剧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了珍珠囊。 26、人工有核珍珠: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 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27、人工无核珍珠:仅将细胞小片植入外套膜,培育出无核珍珠。 二、判断改错 1、麝为雌雄同形(异形),一般前腿长(短)后腿短(长)。(×) 2、公麝无角,母麝有角。(都无角)(×) 3、林麝终生被毛有斑点。(只有原麝有斑点)(×) 4、麝为季节性单次(多次)发情动物。(×) 5、林蛙为一(两)心房,二(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 6、龟鳖为卵生,有孵卵育幼行为特性(自然孵化)。(×) 7、林蛙为卵生,叠卵型,体内(体外)受精。(×) 8、林蛙从蝌蚪发育到幼蛙的过程中,前后肢的发生顺序为:先长出前(后)肢,后长出后(前)肢。(×)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初生颌:软骨鱼的颌弓形成上下颌,由一对位于上方的腭方软骨和一对位于下方的麦氏软骨组成,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原始颌。(软骨鱼类,如鲨鱼) 2、附肢骨骼:鱼类骨骼系统的一部分,包括鳍骨和悬挂鳍骨的带骨。(鱼类,如鲤鱼) 3、淋巴液:大部分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微静脉一侧重新吸收回毛细血管,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这部分液体即为淋巴液。(哺乳动物,如人) 4、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柄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柄海鞘) 5、澳洲界: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周围的岛屿,为最古老的动物区系。(如澳洲鸵鸟) 6、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路线往返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鸟,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夏候鸟夏季繁殖,秋季往南飞,如燕子;冬候鸟冬季越冬,春季北去繁殖,如大雁。 7、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鱼纲及以后均有) 8、顶眼:位于颅顶中央,具有晶状体、视网膜和神经,可透过头骨的颅顶孔和皮肤的顶间鳞感知光线变化。(爬行纲的楔齿蜥) 9、古北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系,包括欧洲、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亚洲、阿拉伯北部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如大鲵) 10、咽颅:7对弧形软骨,位于消化管前段,起保护支持咽部作用,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鱼纲,如鲫鱼) 11、双平椎体:哺乳类的脊椎骨借宽大的椎体相连接,形成双平椎体。 12、原尿:肾小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等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而阻止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进入肾小囊的尿称为原尿。(哺乳动物,如人类) 13、侧线:头部及体两侧由皮肤内陷形成的沟状或管状构造,有分支穿过鳞片,通外界,管内有粘液、水流感受细胞(具纤毛)。(鱼纲,如鲤鱼) 14、胎盘:由胚胎的尿囊膜和绒毛膜突起形成绒毛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哺乳动物的胎儿借助这种特殊的结构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哺乳动物,如人类) 15、羊膜卵:外包有卵膜,卵壳为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壳具有通气性,其内卵黄供胚胎营养。(爬行动物,如鳄鱼;鸟类,如麻雀) 16、双重呼吸:由于气囊和气管与肺相通,吸气和呼气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共两次。(鸟类,如麻雀) 17、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管腔内无瓣膜的静脉。(两栖纲,如蟾蜍) 18、咽交叉:当完成吞咽动作时,先由舌将食物后推至咽,食物刺激软腭而引起一系列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进入食管。因而呼吸通路和消化通路形成咽交叉。(哺乳动物,如人)19、直立猿人:已成为真正的人类,出现于距今30~180万年前。更进步,具文化,使用骨器、石器工具和火,群居,使用兽皮包裹身体。(如北京猿人) 20、不完全双循环: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的循环。(两栖纲,如青蛙成体;爬行纲除鳄类,如蛇) 21、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如卧龙自然保护区) 二、器官 1、犁鼻器: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如鳄鱼。 2、肾小囊:鱼纲及以后均有。 3、晚成雏:猛禽、攀禽及雀形目鸟类等。 4、韦伯氏器:鱼类鲤形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