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部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

B、运动和静止

C、普遍性

D、多样性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C、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D、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是新出现的事物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是否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D、样式是否新颖

4.“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两个成语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原理

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的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7.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8.在实际工作中,那种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违背了()

A、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B、关于发展的观点

C、关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原理

D、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9.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1.“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话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抓主要矛盾

D、内部矛盾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14.因果关系是()

A、一切先后相继的关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切相互制约的关系

D、可知的关系

15.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16.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

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作用

17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18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D、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

19“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2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是()

A、宿命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2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变化速度的快慢

C、事物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D、事物是否发生了某些性质上的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规律是主观的

D、前者是一元论哲学,后者有一些是二元论哲学

E、前者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者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2、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为()

A、否定是自我否定还是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

C、否定是“扬弃”还是“抛弃一切”

D、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

E、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还是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3、辩证法的“过程论”认为()

A、存在即过程

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C、世界不存在不变的终极事物

D、前进的方向是世界过程中的主导

E、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B、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C、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不仅包括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

5、联系的条件性指()

A、一切都是条件的

B、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

C、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D、有些事物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有些事物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E、只有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

6、划分新生事物的标志是()

A、时间上后出现的事物

B、形式上现象上新奇的事物

C、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事物

E、占统治地位的主要事物

7、规律具有()

A、客观性

B、必然性

C、深刻性

D、稳定性

E、重复性

8、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

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

B、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

C、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E、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发展开辟

9、“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要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E、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最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D、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E、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

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B、规定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C、使矛盾双方都发生变化

D、消除矛盾双方的分歧

E、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2、1999后,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E、内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14、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E、个别与一般的区别是相对的

15、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E、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16、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是()

A、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C、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

D、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作用

E、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对主要矛盾的解决起着决定的作用

17、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B、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

C、斗争性存在于具体的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矛盾的斗争不能离开同一但又能破坏着同一

E、斗争性可以离开同一性而存在

18、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基础是()

A、认识事物的量

B、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C、认识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E、认识事物的度

19、量变是指()

A、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C、事物前进过程的中断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

E、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延续和渐进

20、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21、静止的重要作用()

A、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B、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C、静止是特殊运动状态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E、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2、度的概念()

A、度就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量的规定性

C、度是保持事物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D、度是区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标准

E、质变就是对度的规定性的突破

2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B、在一定条件下向普遍性转化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均有其特点

D、人的认识从矛盾特殊性开始

E、科学认识就在于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24、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的含义是()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的发展过程仅是纵向联系

D、不同的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E、任何事物都是世界发展链条上的不同的环节

25、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理由是()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

D、新生事物是时间上新出现的事物

E、新生事物增加了旧事物容纳不了的新因素

26、矛盾解决的形式主要有()

A、矛盾双方平衡发展

B、矛盾一方克服一方

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E、矛盾双方共处

27、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E、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28、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9、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因果制约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偶然性的作用

D、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E、是否承认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30、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A、可能的就不是现实的,现实的就不是可能的

B、现实存在的东西就不包含可能性

C、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可能性存在于现实之中,现实之中包含着可能性

E、可能性是一定要实现的东西

三、辨析题

1、脱离活人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

2、发展就是运动。

3、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

4、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进行的否定之否定,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事物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只有“非此即彼”,不存在“亦此亦彼”

6、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矛盾的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

7、存在即过程,所以世界无所谓发展不发展。

8、“在此之后”就是“因此之故”。

9、科学的使命在于揭示事物客观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分别起何作用?

6、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何作用?

7、如何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8、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

五、材料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说明:

(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六、论述题:

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2、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改革的形势。

3、试论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4、如何理解新生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相统一的原理。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 2 份,共 80分) 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 ,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 <<人民日报 >>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 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 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这一事实表明 A . B . C . D. 只有 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2 . “见贤思齐 (齐:看齐 ),见不贤而内省 (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 ①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 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 .①④ 3.下列观点体 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 A . B . C . D . 4 .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 互对立之中。 ” 这是一种 A. 唯物主义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面上学观点 5. “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 紧迫性.就会丧失 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 ① 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 ② 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③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 ④ 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A. ①②④ B .③④ C.①②③④ 6. 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的是 A. 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 B. 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 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D. 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 7.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A. 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放到重要位 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 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 感知” 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D .①②③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 ”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复习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联系着(事物之间);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方法论: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先于人类产生,是客观的;人为事物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也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PS: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方法论: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1)相互区别:①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PS 注意这一方法论的分解: (1)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部分原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试题

禾云中学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份,共 80分) 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这一事实表明 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 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 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这是一种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这一思想 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 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 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 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 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 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 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 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2018年浙江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2019年浙江《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③月晕而风,日晕而雨④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项讲的是“预”与“立”、“不预”与“废”之间的联系,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项讲的是月晕与风、雨之间的联系,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两项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不能入选,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2.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5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干涸了。“三候”现象表明( ) A.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B.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认识事物应基于人的主观需要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三候”现象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认识事物应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人的主观需要出发,C错误。答案为B 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事物都处在联系中 B. 联系是客观的,人无法建立新的联系 C. 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 D. 联系是多样的,不同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相似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A适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B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C错误;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D是错误的。 4. 随着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很多政府机构、官员入驻微博,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马原(辩证法)单选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 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 D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5“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A简单 B低级 C前进 D联系 7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B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D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 9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0列宁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矛盾是指() A逻辑矛盾 B辩证矛盾 C客观矛盾 D主观矛盾 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12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说成“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3在唯物辩证法上,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2016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2.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告的依据是 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 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3.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 5. 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7. 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二、简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以及学术观点?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 (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十九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科学为哲学提供资料和依据; 3、《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 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 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选择题练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选择题练习 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家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漫画《我俩咋老赶不上他》(作者:石松涛)警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A.充分运用主观条件 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努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 3.全球升温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威胁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由科学问题变成综合环境、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必然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doc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2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2.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4.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5.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6.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7. “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决定论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