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文档]鲁教版初中初一六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鲁教版初中初一六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鲁教版初中初一六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鲁教版初中初一六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A .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子叶

B .小麦的胚乳 花生的子

叶 C .小麦的子叶 花生的胚乳

D .小麦的胚

花生的胚

六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个小题,请将各小题的正确选项填入第 4 页的表格内) 1.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B .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适于陆地生活

C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 .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下列有关蕨类植物的描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B .蕨类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是因为具有输导组织 D .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

3.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 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4.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指的是(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5.目前,我国以煤炭发电为主。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 )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

6.种子中潜在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存在于( )

①种皮 ②胚芽 ③胚根 ④子叶 ⑤胚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7.用超市里专用的饺子面粉包成的饺子,吃起来特别有“筋道”,这是因为这种面粉里“面筋” 的含量高。“面

筋”是种子成分中的(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脂肪

D .无机盐

8.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 )

9.小明很喜欢吃花生、玉米、银杏和蕨菜,他想利用种子培育这些植物,但这些植物中不.可. 能.有种子的是 ( )

A .花生

B .玉米

C .银杏

D .蕨菜

10.下列各项是种子而不是果实的是( )

A .玉米粒

B .西瓜籽

C .花生

D .葵花籽

1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 释的碘酒,再用

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 )

A .果皮和种皮

B .胚

C .胚乳

D .子叶

12.在对购买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 .全部测定

B .测定一半

C .抽样调查

D .抽样检测 13.对于植物繁殖后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A .花托和萼片

B .雌蕊和雄蕊

C .花瓣和花托

D .萼片和花瓣

14.观察下图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它们的子叶是( )

A.5 和11

B.2 和9

C.4 和7

D.5 和10

15.在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阴雨连绵,常会造成果树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足,缺少营养B.下雨影响开花

C.下雨影响传粉D.阴雨天气病虫害多

16.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

17.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有人选取若干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 组,然后放在同一环境中

分别按下列方式培养:①组:常温+湿润土壤;②组:冷藏+湿润土壤;③组:常温+干燥土壤;④组:常温+湿润土壤+隔绝空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能验证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②和③能验证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②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③和④能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8.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时会发现,有许多植物无土栽培在各种营养液中,这些植物吸收营养物质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除根冠外的所有区域

19.绿化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大的“土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B.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20.将一片刚摘下的菠菜叶片浸在盛有70℃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数比正面多。该现象说明菠菜叶片的()

A.背面气孔数较多B.背面颜色较深C.正面气孔数较多D.正面颜色较深

21.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籽粒是种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⑥

22.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路旁杨树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露出了木质部,这部分

茎就不能增粗。这是因为,被破坏的结构包括()

A.韧皮部B.形成层C.木质部D.树皮

2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的目的是()A.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形成对照

C.溶解叶绿素D.漂洗酒精

24.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但两地的植被类型却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

A.长白山的降雨量多B.长白山的降雨量少

C.长白山的海拔高D.长白山的地下水多

2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

D.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26.右图表示一段时问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

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c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B.b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n1 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n2 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27.我市樱桃种植户为提高大棚樱桃的产量,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合理密植B.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C.适时松土、施肥D.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28.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A.普通洗衣粉B.酒精C.沸水D.肥皂水

29.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30.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B.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理解与应用

1.下面有6 种常见植物,请回答有关问题:(〔〕内填序号)

①满江红②海带③银杏④荷花⑤桃树⑥雪松

(3)要想结出F,E必须经过和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中的F(果

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2)上述植物中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3)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2.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这使得根吸水的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填写下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时间

部位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二者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下图描述的是豌豆生活过程中的部分阶段,请分析回答:

(1)豌豆种子从埋入土壤,到完成图中A→B→C所示的发育过程,必需满足的环境条件是:。

(2)图A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的。豌豆从C→D的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根、茎、叶中的。

(1)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验中,上面的图示能正确地表示玉米种子解剖方向的是,能正确地表示碘液对玉米种子剖面染色结果的是。

(2)在“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中,鉴定小麦面粉在水中揉挤后得到的乳白色液体和黄白色面筋中主要的有机物,需用的试剂分别是。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

实)是由E中的发育形成的,豌豆粒是由发育形成的。

5.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

①②。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有光无光均可B.有光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实验与探究

1.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实验验中,上面的图示能正确地表示玉米种子解剖方向的是,能正确地表示碘液对玉米种子剖面染色结果的是。

(2)在“测定种子的成分”实验中,鉴定小麦面粉在水中揉挤后得到的乳白色液体和黄白色面筋中主要的有机物,需用的试剂分别是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2 )图 2 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图 6 中滴加的液体是。图7 小烧杯中的液体的作用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 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现时还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

一. 1-5:BBCAC, 6-10 BBBDB, 11-15: CDBAC, 16-20 CACDA, 21-25 BBBAD

26-30 ADBDC

二. 2:根毛,面积

3. 白天;全天叶绿体;线粒体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讲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存贮能量,释放能量。

4.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胚根,子叶,成熟区,导管。传粉,授精,子房,胚珠

5.叶片,二氧化碳,氧气, B, B ,气孔,筛管。

三.A, d, 碘液,双缩脲试剂, 3-7-4-6,对照实验,光,碘液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未变蓝,淀粉,光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 认识生物测评卷B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B(鲁教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机器人、火山、钟乳石都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是霉菌,属于生物。本题选D。 2、在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能单独到偏远的地方,不攀爬高处,不下水 B.为了观察得更准确细致,可以把阻碍观察的树枝折去 C.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只要观察到就要做记录 D.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物,比如:空中偶尔飞过的昆虫,枯枝落叶中的爬虫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调查活动。A、C、D三个选项都是我们进行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而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我们不能破坏植被,B选项不正确。本题选B。 3、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哪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A.观察时要仔细思考,多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法。题目中中A、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选项说法不正确。本题选C。 4、植物的生长有向光性,这种特征是 A.对光刺激做出的反应 B.光给植物的能量 C.植物独有的特点 D.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植物应激性的特征的体现。本题选A。 5、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A.仔细观察某种生物,以得到关于该生物的资料 B.人口普查 C.森林资源调查

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9年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鲁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2019年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 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 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 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 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

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 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2)可做。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2)可供。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 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 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完整版)鲁教版六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我国大陆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P3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P14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P1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4、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关键: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 6、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土壤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根据同种或异种的关系,生物因素可分为两种:1、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搬食)、种内斗争(两豹争夺羚羊、争夺栖息地) 2、种间关系:寄生(蛔虫)、竞争(狮子和豹争夺食物)、互助(犀牛和犀牛鸟)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P21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为什么细嚼馒头越嚼越甜?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食物网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 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像 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于需要较 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 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 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 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鲁教版生物新校园七年级下册答案

《初二生物下册新校园》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课时) 【基础训练】 1.眼球壁内容物 2.(1)角膜巩膜(2)虹膜瞳孔变小 (3)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3.晶状体 4.角膜瞳孔晶状体晶状体视网膜大脑 5.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6.变凸过长前方远处凹透镜 7.耳郭、外耳道鼓室听小骨耳蜗半规管 8.外耳道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能力提升】 9.D 10.D 11.C 12.C 13.C 14.C 15.A 16.B 17. A 18 C 19.(1)1鼓膜,10咽鼓管,鼓室(2)9耳蜗,8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 20.(1)[1]鼓室咽(2)张开[2]鼓膜(3)咽鼓管 【拓展探究】 21.(1)[9]视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2)变大(3)[2 ]晶状体 A (4)维生素A (5)视觉神经大脑一定的区域或视觉中枢(6)晶状体瞳孔视网膜(7)[1]角膜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课时) 【基础训练】 1.脑脊髓神经 2.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功能细胞体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3.大脑脑躯干内脏反射传导 4.大脑小脑脑干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5.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大脑小脑基本生命活动

6.反射简单复杂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语言文字 7.导管激素毛细血管内分泌系统 8.吸收利用转化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制剂碘 9.神经血液循环神经系统激素 【能力提升】 10. B 11. C 12. D 13. A 14. C 15.D 16.A 17.D 18.B 19.A 20.C 21.A-c B-a C-d D-b E-e 22. (1)细胞体突起(2)突起神经纤维神经末梢(3)神经(4)神经组织 23.(1)反射弧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2 3 4 5 24.⑴简单复杂复杂⑵反射传导 【拓展探究】 25.(1)简单脊髓(2)大脑(3)神经中枢反射弧。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基础训练】 1.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2. 滥伐;污染 3.5.6 (1)含硫量各种机动车尾气(2)①化学变化②酸化③水源④芽和叶(3)①煤②回收 4.汞、银、镉(1)①汞②镉胃和肾(2)①汞镉②环保型 (3)①全球二氧化碳③二氧化碳(4)①紫外线②氟利昂含氮废气③氟利昂;含氮5.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能力提升】 6.C 7.D 8.D 9.C 10.B 11.A 12.D 13.C 14.A 15.D 16.(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咳嗽、喉痛(任选2种) (3)叶肉(4)严格控制污染源 17.(1)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2)酸雨叶和芽(3)严格控制污染源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生物分类的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观察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A.A B.B C.C D.D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选() A. 大光圈、凹面镜 B. 大光圈、平面镜 C. 小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 3.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依照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光学显微镜只能用来直接观察() A. 一根头发 B. 手指 C. 绿色叶片 D. 玻片标本 5.某同学用10×物镜观察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当他换用40×的物镜再观察时,他能观察到细胞个数为() A. 2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6.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①对光,直至得到白亮的圆形视野;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④取镜、安放;⑤收镜并放回原处 A. ④①③②⑤ B. ⑤③①②④ C. ④②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7.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桌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的其他同学观察,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 射入光线角度发生了改变 C. 显微镜的物镜调换了 D. 光圈大小发生了改变 8.有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A. 右上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 9.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2.3.2动物体的层次结构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2.3.2动物体的层次结构同步测 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B.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C. 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液泡不断增大 D. 细胞分化直接形成各种器官 2.下列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各图放大倍数不同)从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的是()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④→①→②→③→⑤ 3.我们吃的甘蔗,茎秆里有一缕缕细丝,这些细丝实际上是( ) A. 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营养组织 D. 输导组织 4.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奥秘是() A. 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B. 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量增多 C. 细胞的体积增大与细胞的数量增多共同作用 D. 种子中细胞吸水膨胀所致 5.组织的形成是由于() A. 细胞的分裂 B. 细胞的分化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6.仔细观察番茄(西红柿)的果肉,其中有一些“筋络”.这“筋络”属于() A. 输导组织 B. 机械组织 C. 营养组织 D. 保护组织 7.组织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经过细胞的何种生理活动形成的() A. 分裂 B. 分化 C. 分泌 D. 生长 8.胃的蠕动能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与此功能有关的主要组织是() A. 营养组织 B. 肌肉组织 C. 输导组织 D. 结缔组织 9.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描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 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B. 细胞→器官→个体 C.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D.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0.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 A.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细胞变形的结果 C. 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 细胞衰老的结果 11.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A. 细胞群 B. 组织 C. 器官 D. 生物体 二、填空题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 识点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69715353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慢由细胞构成的 8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友情提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特别提醒: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必须同时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除病毒外),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不叫生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就是在观察。 2、观察借助的仪器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利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音机、摄 像机等。 3、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对于需要 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得到的信息要及时用文字描述或绘图等形式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4、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 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5、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6、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7、三、生物的分类 8、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9、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10、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11、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2、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13、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14、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5、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 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16、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18、【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19、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0、(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1、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4、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 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5、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 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6、6、生态系统的组成: 27、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8、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推荐】鲁教版七年级生物,初二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 基础知识提纲 1(眼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1]角膜: ,可以透过光线。 [2]晶状体: ,像,能折射光线。 [3]瞳孔:光线的通道。 虹膜:有,中央的小孔叫。 [4] [5]巩膜: 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6]脉络膜:血管丰富,有营养眼球的作用;色素细胞丰富,有折光形成暗室的作用。 [7]视网膜:含有许多对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这种细胞称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8]视神经 [9]玻璃体:透明胶状物。 应用:(1)黑眼球指,白眼球指。 (2)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相机的光圈相当于,镜头相当于,装入的底片 相当于,暗室的壁相当于。 2(视觉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1)折光系统包括、房水、、。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曲度是可以调节的。 (2)在_________上形成_____的像;在________形成视觉。视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 3(物像只有落在上,人才能看到这个物体,需要眼球内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 4. 近视眼:原因,矫正, 应用:(1)如图所示为_________眼。 (2)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方。 (3)此眼如何矫正。

5. 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 (1)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瞳孔的大小受的控制。 在暗处,在明处,因此,由明处进暗处瞳孔。看远物,看近物,因此,物体由远而近瞳孔。 (2)晶状体的调节:看近物曲度,看远物曲度, 因此,物体由远而近晶状体曲度,物体由近而远,晶状体曲度 6. 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 7.(1) 听觉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传导声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的结构中与听觉无关的是、。晕车、晕船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8((1)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使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两侧平衡。 (2)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因为病菌可能通过进入中耳。 9.舌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皮肤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 10(神经系统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神经元——又叫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神经细胞_______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____,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_____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有 _______,构成一条神经。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1 13(什么叫反射, 14.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包括哪些结构,。 注意:反射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要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除了要有完整反射弧外,还要有。 15(反射的类型(举例~) 注意:1 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生物分类的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观察 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 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A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综合测试

2011—201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5分)下图是与神经系统有关的概念关系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包括 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包括 包括 包括 结构基础是 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脊髓② ① 脑神经脊神经 大脑小脑脑干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③传出神经效应器(1)请将概念图补充完整:①;②;③。(2)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醉驾入罪”政策。凡是酒后驾驶,检测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80mg/100ml,就视为“醉驾”,处3~6个月或以上的拘役。请问:“醉驾”过程中,由于酒精麻醉了脑部的,使驾驶员的操作不协调,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大力宣传“醉驾入罪”政策,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在红绿灯路口,当驾驶员看到红灯亮时及时停车等候,这属于反射。2、(9分)下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_________的折射,在[ ]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 (2)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__________透镜加以矫正。 (3)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些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_________传递到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视觉。他在看书时,激动地流出眼泪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反射。 (4)在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被蒙上眼睛以保护【】免受强光的伤害。 (5)某人的眼球结构完整正常,但看不清周围物体,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或。 3、(4分)下图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⑴“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⑵能将物像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 ⑶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至少有中枢和中枢参与了该反射。 4、(6分)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单元巩固练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单元巩固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条小鱼长成一条大鱼,与细胞的哪些生理活动有关?() A.细胞的分裂B.细胞生长和分裂C.细胞的生长D.细胞体积变大 2 . 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A.细胞核内B.细胞质内C.细胞膜内D.细胞壁内 3 . 砂糖桔因为甘甜多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剥开果皮后,白色的桔络属于 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4 . 下列关于一个水蜜桃和一头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水蜜桃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D.构成水蜜桃和牛的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5 . 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6 .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7 . 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了()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D.与草履虫比大小 8 . 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的B.湿润的C.干燥的D.完整的 9 .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上相同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质⑥细胞核 A.②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10 . 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B. C.D. 11 .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草履虫B.水稻C.蝗虫D.蘑菇 12 .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但异物不动.则异物可能位于()

鲁科版初中八年级生物提纲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 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植物种类大约50万种)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 珊瑚虫等。 2、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 (1)水螅生活在淡水中,有多条细长的触手,身体呈辐射对称。 (2)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身体有口无肛门。(3)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3 吸虫、绦虫。大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 4、扁形动物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①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②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退化;③生殖器官 发达。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丝虫、线虫。线形动物有些是自由生活的,有些是营寄生生活的。 2、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 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3、如何预防蛔虫病? 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4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5、蚯蚓特征: ⑴根据环带判断蚯蚓的前后端,蚯蚓的前端有一个粗大的 ⑵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叫环节动物。 ⑶用手触摸蚯蚓腹面有许多小突起,感到粗糙不平,这是蚯蚓的,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 蠕动。 ⑷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因为有黏液,它与蚯蚓的呼吸有关,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保持蚯蚓的呼吸,应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⑸观察完蚯蚓后,应把蚯蚓放到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因为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6、蚯蚓与人类的关系:第一,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和饵料;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梳理

生物第一、二章复习提纲 二、种子植物 1)菜豆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并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请在下面写出) 2)种子和孢子的区别。如何延长和缩短种子的寿命? 种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旺盛。孢子只是一个_______,只有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在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在______、

_______的环境下种子的寿命会缩短。 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果实适于传播的特点。 4)种子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种子的萌发 1、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结构,以及幼根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生长最快的 ____________,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 根的生长一方面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枝条中的茎是由芽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叶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芽是由_______发育而来。芽中生长点的作用是使_______伸长,同时长出新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木本植物的茎的加粗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________(内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_______,向内分裂产生新的______,因此茎能不断加粗。我们可以根据________推算树的年龄。 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需要最多的是含____、_____、______的无机盐。 五、开花和结果 1、桃花的主要结构:从下向上,从外到内依次是:花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传粉和受精 ______从花药落到雌蕊______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最常见的传粉类型是_____传粉和_____传粉。其中后者又主要分为两类:有鲜艳颜色的花靠_____传粉,如_______。花粉较多而轻盈的花靠______传粉,如________。 被子植物_____受精的过程:①柱头上分泌______;②柱头上的花粉萌发,生出_______;③花粉管穿过______,到达________;④花粉管内的________进入_______内部;⑤_______和__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_____和________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受精完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般都凋落,惟有_______继续发育,发育成_________。其中子房壁发育成_________,胚珠发育成_________,珠被发育成_______,受精卵发育成_________;受精极核发育成___________。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 初二下册复习提纲

初二下册 基础知识提纲 1.眼球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1]角膜:,可以透过光线。 [2]晶状体:,像,能折射光线。 [3]瞳孔:光线的通道。 [4]虹膜:有,中央的小孔叫。 [5]巩膜: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6]脉络膜:血管丰富,有营养眼球的作用;色素细胞丰富,有折光形成暗室的作用。 [7]视网膜:含有许多对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这种细胞称感光细胞,是视觉感受器)[8]视神经 [9]玻璃体:透明胶状物。 应用:(1)黑眼球指,白眼球指。 (2)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相机的光圈相当 于,镜头相当于,装入的底片相当于,暗室 的壁相当于。 2.视觉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1)折光系统包括、房水、、。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曲度是可以调节的。 (2)在_________上形成_____的像;在________形成视觉。视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 3.物像只有落在上,人才能看到这个物体,需要眼球内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 4. 近视眼:原因?矫正? 应用:(1)如图所示为_________眼。 (2)原因是物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方。 (3)此眼如何矫正。 5. 瞳孔和晶状体的调节: (1)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瞳孔的大小受的控制。 在暗处,在明处,因此,由明处进暗处瞳孔。看远物,看近物,因此,物体由远而近瞳孔。 (2)晶状体的调节:看近物曲度,看远物曲度, 因此,物体由远而近晶状体曲度,物体由近而远,晶状体曲度 6. 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

7.(1)听觉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传导声波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的结构中与听觉无关的是、。晕车、晕船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8.(1)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使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两侧平衡。 (2)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因为病菌可能通过进入中耳。 9.舌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皮肤可以感受________________ 10.神经系统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神经元——又叫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神经元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纤维:神经细胞_______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________,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_____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_____集结成束,外面包有_______,构成一条神经。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13.什么叫反射? 14.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包括哪些结构?。 注意:反射的完成必须依靠完整的。要完成一个反射活动,除了要有完整反射弧外,还要有。 15.反射的类型(举例!) 注意:1 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 16. 内分泌腺: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着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系统。 17. 人体内分腺名称及功能: (1) 最大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最大的外分泌腺是_________ (2) 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的是________既属于生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是 (3)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_______进行治疗。思考: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4)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饮食中缺了_______,使_______激素分泌_____ 造成的。 应用:成人缺碘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年缺碘患。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讲义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讲义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的主要类群 根据结构上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腔肠动物的主要类群(p3页图片) 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3、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活、生殖、运动。 生活习性:生活在水草茂盛溪流中,一般固着在水草上 形态:长约一厘米,圆柱形,身体呈辐射对称,身体分不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 背腹。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 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结构:结合p3结构图说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 生活: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即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做 消化腔,消化腔与口想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消化,吸收(细胞外消化),消化 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是特有的攻击和防御 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生殖:出芽生殖(条件好),有性生殖(条件差) 运动:丈量式或翻筋斗式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营养丰富,具有强热解毒的功效; 珊瑚虫分泌石灰质骨骼堆积成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水生生物提 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 6、涡虫有哪些结构特点与自由生活方式适应 ①涡虫的身体可以分为前后、左右和背腹,背腹扁平,成两侧对称。这样的体型使动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