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

李牧鸣

①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以去年6月为例,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所有超标天数中,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了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与之呼应,广东省次月公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臭氧成最常见首要污染物。

②“低调”臭氧比PM2.5更可怕。

③专家认为,臭氧这种看不见的污染不容小视,应像重视雾霾一样,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④“事实上,臭氧污染已成为困扰全国的环保新课题。”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目前,从全国来看,北方臭氧污染一年有1个峰值,而南方则每年有2个峰值,甚至新疆、西藏等地区也面临臭氧污染问题。

⑤相对于发黑发臭的水污染、发黄发黑且有刺鼻气味的烟污染,以及夹杂着细小颗粒的雾霾污染等有形污染,公众乃至环保部门对无色无味的臭氧污染一直“掉以轻心”。

⑥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根据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CCOHS)的介绍,“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黏膜和呼吸道,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对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只要暴露在低浓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对他们产生明显的危害。

⑦同样,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它也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让皮肤长皱纹、黑斑;当臭氧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时,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

⑧此外,臭氧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美国斯克利普斯应用科学研究所的保罗·温特沃斯教授曾经做过研究,发现臭氧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

⑨哪怕对植物来说,臭氧也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好东西。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的生物学家曾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臭氧会让植物的叶绿素、类红叶素和碳水化合物浓度降低,对光合作用产

生影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⑩据中科院“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绍,臭氧的时间性和季节性都很明显。臭氧浓度在清晨是非常低的,8点之后,随着形成臭氧的废气越来越多,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于14点到16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8点后,臭氧浓度又恢复了最低状态。一年之中,臭氧浓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这期间,对臭氧的形成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这就是看似风和日丽的时候,人们游玩时却会出现喉咙、眼、鼻不适的原因。

?在地区分布上,城市郊区、风景区的臭氧浓度往往比市中心高,特别是当郊区处于城区下风向的时候。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是:由于臭氧特别活泼,形成后会继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因此市中心不断加剧的污染排放,会暂时把臭氧“吃掉”,把它变成其他污染物后,又随风飘向郊区,重新变回臭氧。也就是说,就算市区测出的臭氧浓度值比郊区理想,也没什么好骄傲的,这多半说明市区的其他污染物太多,暂时把臭氧变异了而已。

(2016年第12期《人民周刊》,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臭氧哪些方面的内容?(3分)

2.文章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作用是。(3分)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与“张牙舞爪

....”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

..地“隐藏

..”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

..”得多,悄悄

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

..。

1.(3分)臭氧的危害、臭氧的高发期以及臭氧的分布。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作答区域应为文章的第⑥~?段。第⑥~⑨段是从各个方面介绍了臭氧的危害,第⑩段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高发期,第?段则介绍的是臭氧污染的分布,据此总结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2.(3分)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臭氧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对人的危害。

3.(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注意的特点。增添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解析】该句子都是用来说明雾霾的,而“张牙舞爪”“低调”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由此不难得知,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形容雾霾,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臭氧造成的危害不易被人察觉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

探秘亚洲第一“重”箭

史峰

①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69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巨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

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1.长征五号火箭从哪些方面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4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第②~⑧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1.(4分)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燃料绿色环保,动力超大无比,发射安全可靠。

【解析】文章②~⑧段在具体说明长征五号火箭体现的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②~④段“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可概括其身材高大、外形壮硕的特点,⑤~⑥段抓住“都属于环保材料”“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可概括出其染料绿色环保,第⑦段“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可概括出其超大无比,第⑧段抓住关键句子“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概括出其发射安全可靠。

2.(3分)列数字,作比较。用具体的数字把长征五号的体重和载重汽车的重量作比较,突出强调了长征五号火箭外形壮硕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解析】通读第③段的画线句子可知,根据“达869吨”“20多辆”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相当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和上文句子“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运用“突出强调”“具体准确”等词语对说明方法的作用做具体分析。

3.(3分)逻辑顺序,先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外形特点,再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燃料和动力,最后说明长征五号火箭的安全性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阅读②~⑧段,熟悉文段内容,明确段落的结构关系,文章②~④段说明长征五号的外形特点,⑤~⑥段说明火箭的燃料特点,第⑦段说明火箭的动力,第⑧段说明火箭的安全性能,按照从外形到内在特征的顺序进行说明,这明显属于逻辑顺序,然后依次分析每一部分的内容,用上恰当的过度词如“先”“接着”“最后”等合理组织语言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1分)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云凡

①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 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有人曾经用通俗的方法解释从2G到4G 的变化:如果2G意味着只能看txt文本,3G则是gif图,4G则进入到视频时代,那么5G呢?单纯用网速的提升去描述5G似乎过于简单化。英国萨里大学5G创新研究中心的拉希姆教授在BBC的采访中说:“如果你觉得5G意味着应用程序不再拖延,视频不卡,网络超负荷的不复存在,你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说出了故事的一半。5G网络将是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一次巨大的重修和协调统一。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②那么,5G有哪些不同呢?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G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③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

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

....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

网的进一步

...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④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⑤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⑥在5G物联网内,人们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掌握物品的状态、情况和数据,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操控它们。比如,你出差忘带了一个文件,可以立刻通过网络控制家庭监控设备

找到文件,操控智能机。

⑦物联网不仅可以让你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调节室内温度,甚至在列车还未到站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等车的乘客们现在还有多少空座。

⑧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⑨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甚至智能女性卫生棉条已陆续面世。

⑩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5期有删节)

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5G有哪些“改变世界”特点?(4分)

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

...铺开和万物互

....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

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

1.(4分)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而且准确地说明了5G的速度更快更迅速。

【解析】列数字:在第②段中列举了大量数字,例如:800、100、30、1等,来说明5G的特点;作比较:5G与3G、4G对比,突出5G的速度更快。

2.(3分)速度更快,容量巨大,稳定性高不会断掉,时延时间很短。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第②③④⑤段分别是说,5G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稳定性更高、时延更短的特点;根据隔断内容即可概括出未来5G的特点。

3.(3分)“1000亿”准确、精确的说明了5G能够连接的网络之多,“进一步”准确地说明了5G对物联网铺开的显著效果。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首先明确题干中给的句子出现在第③段,然后通读第③段可知,“1000亿”是说5G能够连接的网络数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精确的说明了5G能够连接的网络之多;“进一步”是为了说明物联网铺开的发展,将来5G实现之后必定给物联网铺开产生进一步的作用。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

天空为何有双彩虹?

霍寿喜

①2016年5月23日傍晚,雨后的京城天空出现了双彩虹。霓虹相伴的美丽场景持续了约数分钟,引爆了市民的围观和晒图热情。

②为何天空会出现双彩虹?据气象专家解释,5月23日京城遭遇了高空槽系统的影响,高空槽前也就是东部地区出现了降雨,槽后即西部地区则是晴朗天。此时,西边的阳光照射到东边后,被雨滴折射、反射之后就形成了彩虹。彩虹外围出现的第二道色彩比较暗淡的叫作霓,它的颜色排列顺序与虹正好相反,外紫内红,也被称为副虹。霓和虹的不同点在于光线在雨点内产生了二次内反射,所以人们看到霓的光弧色带与虹正好相反,亮度和艳丽程度也较虹减少和逊色一些。

③为了弄清彩虹的面目,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把喷水器调成喷雾状态,在中午的阳光下找一片树阴地点,拿着喷水器朝东南方向的空中喷水,水雾从空中落下就可以把阳光的颜色折射出来了,也就能看到彩虹。

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产生可以观察到的彩虹现象。彩虹的出现与当地天气变化也密切相关,一般东方出现虹时,本地是不大容易下雨的,而西方出现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所以有民谚:“东虹日头西虹雨。”

⑤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

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

⑥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生存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夏雨过后,大气中的小水滴数量较多,最易形成彩虹,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有“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的诗句。由于夏日“太阳雨”的出现,表明夏雨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不下雨的地方,空气水分少,不易形成彩虹,所以,夏雨过后,常常会有“残虹”“断虹”出现。南朝张正见在《后湖泛舟》诗中写道:“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又因为夏季空气温度高,有时一阵雨过后,大气中的水分立刻挥发布匀,所以“虹消雨霁,彩彻云衢”的现象也是有的。

⑦由于雨滴的大小和时空分布的变化,彩虹的绚丽程度也常常处于变幻状态。或隐或现的彩虹,时有时无的“残虹”“断虹”,仿佛一个巨人在执手挥舞,也像是天空中的彩虹舞蹈。

⑧正因为夏雨过后出现彩虹的可能性较大,所以,1981年7月29日,在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气象学家别出心裁,用人工增雨的方式使伦敦下了场大雨。大雨过后,气候宜人,并且天随人愿,伦敦上空出现了巨大的彩虹,为王子的婚礼增添了喜庆色彩,同时也创下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奇迹。

(《百科知识》 2016年14期)1.文章开头记叙雨后的京城天空出现双彩虹引起市民的围观有什么作用?(3分)

2. 文章第⑥段引用李商隐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3.分析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据气象专家解释

.......,5月23日京城遭遇了高空槽系统的影响,高空槽前也就是东部地区出现了降雨,槽后即西部地区则是晴朗天。

(2)一般

..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生存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

..不会有彩虹出现。

1.(3分)记叙围观的事件,引起下文对“天空会出现双彩虹”这一现象的说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要回答文章首段的作用,首先应弄清文章说了什么,首段中提到了“双彩虹”很明显这是点题,为什么会出现双彩虹呢?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引出下文对天空出现双彩虹的解释说明,据此作答即可。

2.(3分)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夏雨过后,常常会有彩虹“残虹”“断虹”的出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章的文学色彩。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是要作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题干中提到了“引用”二字,由此可知是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第⑥段的内容可知,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夏季是彩虹最常出现的季节,同时,引用诗句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4分)(1)不能删去。“据气象专家解释”表明后面说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2)不能删去。“一般”表明后面所说是通常的情况下,并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1)句中“据气象专家解释”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果去掉这个词,就使说明缺乏科学依据,会减弱文章的说服力,因此不能删掉,(2)句中的“一般”是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去掉之后,句意就变得绝对,因此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据此先点明表明态度,其次说明理由,最后点明其体现的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0分)

佛教莲花纹瓷器的前世今生

桂亚兰

①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郭璞注:“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唐李白亦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千百年来,莲以它独特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喜爱。

②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一说,其中的“花”即指莲花,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花朵。象征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③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莲花纹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纹饰之一,其兴起与佛教的盛行密切相关。东汉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逐渐的适应和缓慢的流传,到东晋、南北朝时已遍及大江南北。随着佛教的到来,佛教艺术随之兴起,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陶瓷器、花砖、铜镜等器物中常见莲花题材装饰。据史料记载,南朝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两千多所,北魏末期僧尼多达两百余万人,唐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佛教艺术的影响已深入到各个领域。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装饰技法大为拓展,更为丰富,除了延用重线浅刻外,还采用浮雕、堆塑、模印帖花等多种技法。

⑤盛唐时期政治开明,佛教平稳发展,莲花在佛教一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装饰题材。同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更为装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除了佛教艺术外,在雕塑、建筑、绘画以及铜镜、石刻等工艺形式中莲花装饰也很常见。

⑥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为莲花纹陶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宋代莲花纹较唐朝莲花纹相比,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遍布整个器物,与南北朝莲花纹尊有相似之处,但与后者浮雕、繁缛的风格相比,宋代瓷器莲花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

⑦到了清代,自然形态和变体莲瓣纹样大量使用,以绘制形的莲花形态装饰于瓷器上,莲花从以主体为纹样到与荷叶的组合,再到辅助纹饰,甚而与多种纹样组合的发展趋势。莲花形态特征从含苞待放状到写实状,再到几何化的特征,都充分反映了莲花在瓷器上的运用和变化。

⑧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在西周晚期的青铜纹饰中已开始崭露头角,春秋战国的铜器、陶器上普遍采用莲瓣作为装饰。但中国瓷器上的莲纹是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瓷器莲花纹样,从早期的堆塑莲瓣到刻划莲瓣,再到绘制整朵莲花和变体莲瓣的发展路线,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进步对莲花纹表现手法的演进,又充分反映了莲花纹在装饰纹样中的重要地位。

(选自2016年4月7日《中国文物网》)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1)大约在周代时期,我国就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在时期,我国的青瓷上面开始出现莲花纹饰;魏晋南北朝时期,莲纹。

(2)文章介绍莲花纹在不同朝代的发展状况,盛唐时期侧重在,清代时期侧重。

2. 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具体分析其作用。(3分)

3.阅读②③④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3分)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

1.(4分)(1)六朝;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

(2)不同工艺形式中的运用;莲花的形态特征

【解析】(1)根据题干已有信息,第一空可定位到原文第③段段尾,“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由此可知第一空应填六朝。第二空对应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即文章的第④段,通过阅读即可提取出“莲纹此时不仅大量装饰在盘碗类圆器上,也广泛用于罐、尊等琢器上”答案。(2)主要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两个时期解说的侧重点。首先要锁定⑤⑦两段,第⑤段写了盛唐时期,莲花已不仅仅出现在佛经中,而是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绘画等不同的工艺形式中。第⑦段则说的清朝时期,莲花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然后再概括解说的中心。2. (3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宋代莲花纹“在器物上占主导地位”“多为刻划的阴线纹,构图显得疏密适度”的特点。

【解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紧密结合选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首先将句子回归原文,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画线句中的“相比”一词,即表明这里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次明确该句中是把什么与什么相比,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细读画线句可知,是把宋代莲花纹与唐朝莲花纹、南北朝莲花纹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宋代莲花纹的特色。3.(3分)放在第②段开头合适。文章是从第②自然段开始说莲花与佛教的关系的,③④自然段只是补充。

【解析】作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内容,文章第①②段从莲的特性引出与佛教的关系;第③~⑦段主要介绍佛教莲花纹瓷器发展过程及不同特征;第⑧段总括佛教莲花纹瓷器的发展。第②自然段

总说佛教中莲花的象征,第③④自然段是在分说莲花与佛教的关系,故放在第②自然段开头合适。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1分)

“天宫”的大门不简单

付毅飞

①北京时间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追上了天宫二号,和它紧紧连接在一起。早上,“天宫”的大门徐徐开启,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像游鱼般先后飘入。设置在天宫二号内部的镜头记录了这历史性的瞬间。

②无论是“天宫”还是飞船,舱门绝不简单。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期间要经历多次穿舱活动,都需要打开和关闭舱门。舱门是否密封良好,对维持舱内气体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精准快速检测舱门的密封性也至关重要。

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瞄准国家空间技术发展,开展了国家863课题“空间飞行器动静密封材料”研究,研制出的密封材料符合欧空局及美国宇航局空间材料筛选标准,达到国外同类材料先进水平。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历次飞行中,42所承担了神舟飞船、天宫一号所有舱体密封系统,以及“飞天号”出舱航天服橡胶件等研制生产任务,先后为总体单位提供万余件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100%,确保了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

④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其系列密封件产品规格更多,安全性、稳定性要求更高,除了要求密封性能安全可靠,还要求材料安全无毒,能经受住-70℃到200℃高低温交变、高真空、强紫外辐射、带点粒子辐照和原子氧侵蚀等复杂环境的长期考验,不产生降解、老化和龟裂。

⑤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多年成熟经验,42所科研团队先后克服了原材料选材、工艺成型等众多难题,研制出完全国产、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密封材料的规格多样,形状各异,大的直径长达一米多,小的只有十几毫米。科研人员为其量身制作了一套模具,尺寸精度超差不超过0.01毫米,确保了产品的性能。各类模拟环境试验表明:此次任务中的密封产品寿命大于30年,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⑥早期飞船采用整舱加压,通过监测舱压的变化来检测舱门的密封性。这种方法准确、可靠,

但耗时较长,对于早期

..无人飞船任务来说影响不大,但在分秒必争的航天员空间试验任务中会浪费大量时间,迫切需要改进检测手段。

⑦在此背景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成功研发舱门快速检漏仪,实现了对舱门和对接面快

速、准确检漏,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舱门快速检漏仪已成为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标

配”设备,被称为“小门神

...”。

⑧据510所科技人员介绍,舱门关闭后,门体上的两道密封圈与门框之间会形成一个“小舱”。“小门神”创新性地利用了舱门的特有结构,在工作时向小舱内充入一定量的检测气体,通过监测小舱内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舱门的密封情况。如果发生泄漏,它会立刻发出报警指示。航天员要对舱门进行处理,经过再次检漏合格后,才能进入舱内。

⑨利用压力变化比较快速和明显的特点,“小门神”能在8分钟内快速给出测试结果。它的内部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检测,并输出被检小舱的压力信号,利用电控单元中的高准确度脉冲频率采集技术,能够将气体压力采集精度控制在十几帕,保证了快速检漏结果的准确性。

⑩未来几年间,我国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小门神”的成功应用为空间站等后续航天器舱门和各种对接密封面检测积累了经验,将继续为载人航天飞行器保驾护航。

(选自《科技日报》2016年10月20日)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密封材料的规格多样,形状各异,大的直径长达一米多,小的只有十几毫米。科研人员为其量身制作了一套模具,尺寸精度超差不超过0.01毫米,确保了产品的性能。

2.阅读第“舱门的密封性”都有哪些检测手段?各有什么特点?(4分)

3.第⑥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早期:

小门神:

1.(3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密封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密封尺寸的精准程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从“一米”、“十几毫米”、“0.01毫米”等数字的运用,可以看出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分析可知这些数字说明了密封材料的多样化和密封尺寸的精准程度。作用答题格式为: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2.(4分)(1)整舱加压。特点:准确、可靠、耗时较长(2)舱门快速检漏仪。特点:舱门和对接面快速、准确检漏,利用压力变化比较快速和明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及其相关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此题的关键段落在文章的⑥—⑨自然段,可知“检测手段”从时间上分为第⑥段早期的“采用整舱加压,通过监测舱压的变化来检测舱门的密封性”和第⑦段此背景下“舱门快速检漏仪”两种。分别从讲述两种手段的⑥~⑨段提取相关的手段及其特点,注意要点全面,语言流畅。

3.(4分)“早期”一词表时间,限定了时间,说明了再一定时期整舱加压对无人飞船任务的影响不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小门神”在文中是指舱门快速检漏仪,文中把“舱门快速检漏仪”比作“小门神”,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解析】第⑥段中“种方法准确、可靠,但耗时较长,对于早期无人飞船任务来说影响不大,但在分秒必争的航天员空间试验任务中会浪费大量时间,迫切需要改进检测手段。”中“早期”一词表示时间,起到限制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第⑦段中“目前,舱门快速检漏仪已成为载人航天飞行器的“标配”设备,被称为’小门神’。”将“舱门快速检漏仪”比作“小门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舱门快速检漏仪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7分)

天气预报是怎么“算”出来的?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可见,对天气的预测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仿佛真有神机妙算一样。那么,天气预报是怎么“算”出来的?

②天气存在韵律和变化节奏。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国外就出现了包括天气谚语在内的各种与季节天气预报有关的天气传说。人们利用这样的传说,预先安排时间较长久的工作和生活内容。这些谚语和传说中被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尽管是经验性质的,却也揭示了天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存在的某种韵律和变化的节奏和规律。这成为最早天气预报的依据。

③现代天气预报始于天气图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诞生于1820年。基于天气图的分

析使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大大丰富。随着气象观测站点数量的增加,天气图的覆盖面更广。目前

..,我国气象观测站数量已达2500多个,这就让绘制出的天气图更接近真实大气的运动。加之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之间的对比、分类和规律发现,这使得基于天气图的预报准确率逐步提升。

④1950年,美国人恰尼、冯·诺依曼首次用电子计算机制作以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天气预报取得成功,从此数值天气预报方法逐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计算机速度的指数增加,数值天气预报有效预报时效开始以每10年增加1天的速度持续提

高。近些年,随着数值天气预报方法在世界各主要预报中心进入业务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接替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的“换代”趋势正逐步显现。

⑤目前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模式预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预报时效已超过10天,这已接近了当前天气可预报性之极限。2015年,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已具备业务化运行能力,已显著改善了模式的计算稳定性,可提供10天的全球天气形势及降水预报。这表明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⑥但是,对于许多管理部门,如农业、电力生产、旅游、交通等,10天的天气气候预测还满足不了决策的需要,天气预报的时效能不能更长一些?答案是:可以。比如,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秋明曾主持的延伸期预报,将长江下游地区20—30天低频降水分量的预报时效从原来的20天左右显著延长到30—40天以上,提高了夏半年(每年4月到10月)长江下游地区暴雨强降水的延伸期预报能力。但由于天气和气候数值预报模式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两周以上的预报误差仍然很大,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气象部门面临的共同难点。

⑦当然,人类发展永无止境,信息网络创造数字社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会改变现有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思维模式和方法。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气候预报的能力、时效和精度也会

越来越高。也许终有一天,“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说法会寿终正寝,“天有可测风云”将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1分)

2.文章第③段加点词语“目前”一词能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2分)

3.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1分)时间顺序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共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本文②~⑤段说明了从古到今天气预报的方法,其中几个年份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时间顺序。

2.(2分)不能。“目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2500多个气象观测站只是我国截止到现在的数量,也许以后还会增加。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其中时间副词和程度副词是常考的对象,做题时,要分析词语的作用,在哪方面加以限定,然后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作用,答案中要突出“准确、严密”的特点。

3.(3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2分)。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更真实生动、准确地说明了天气预报的时效可以更长一些(1分)。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是一个具体的事,加之前面有“比如”的提示语,可以判断出是举例子。由“20—30天”等数字可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把前后的预报天数做了对比,可以看出是作比较。举例子使说明更生动真实,列数字使说明更加准确,作比较使说明

更加突出,据此作答即可。

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3分)

人体冷冻探寻“穿越之门”

邓雨辰

①本杰明·富兰克林1773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惜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蒙昧却又即将开化的时代。我多么渴望先进的科技,可以将我保存和延续,让我一百年后睁开眼,再看看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本杰明没有想到,他所期许的科技,眼下正悄然逼近。

②50年前,美国物理教师罗伯特首次提出冷冻保存人体的概念。他在书中谈到,临床死亡的早期过程并非完全不可逆、应尝试将临终且有意愿的病人躯体和大脑保存起来等待医学进步……自此,科学家们开始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保存和延续生命体的可能性。若干年后,科学家们还将这一思路拓展到了新的领域——如果将人冷冻起来进行漫长而乏味的太空旅行,就能大大降低对给养的要求、拓展人类的活动范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科学家们在此所聚焦的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冷冻生物学。如果这项技术成熟,就相当于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穿越”。

③顾名思义,冷冻生物学就是探讨低温下生命特征的学科。科学家发现,在极低温度下,器官和组织的新陈代谢比室温条件下降低数倍以至于基本停止,这可能会极大地降低了细胞衰亡和被破坏,延长了器官组织的存活时间。用以移植的器官在运输过程中通常被放在“冰盒”中,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若将整个人体冷冻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人体所处的生化、解剖环境极其复杂,主要成分为水的血液在体内往复循环,粗暴冷冻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冰晶的形成:如果冷冻过程中细胞和血液中的水分形成细碎的冰晶,就会划伤细胞和组织表面,从而对躯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④目前,人体冷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将人体快速冷冻,在细小的冰晶形成前,就将人体冷冻至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温度,这样形成的冰完整而连续,对机体的伤害也可尽量减小,其缺点是操作难度高,且不能完全免除冰晶的威胁;二是低温保护剂置换法,用不“结冰”的特殊制剂置换全身血液,再将人体缓慢冷冻至液氮温度,其缺点是冷冻置换剂往往毒性较大,毒理不甚明确,冷冻过程较为危险且不可控。尽管这两种方法各有弊端,但从1967年至今,已有大约270人将自己冷冻“封存”,期待后世的医学技术让他们“重获新生”。

⑤由于当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足以完美“解冻”,所以在法律上,“冷冻”被视作是一种特殊的“致死”过程。美国的一些州明确规定,只有在病人被宣告临床死亡之后,相关的冷冻操作才可以

进行。这在客观上提高了对冷冻精度和速度的要求。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冷冻保存技术和

解冻复苏技术也会愈成熟,说不定终有一天这两个环节会首尾相接,于是,实现一觉“睡醒”,“穿越”到未来的夙愿。

(摘自《人民日报》)

1.本文以“人体冷冻探寻‘穿越之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科学家发现,在极低温度下,器官和组织的新陈代谢比室温条件下降低数倍以至于基本停止,

这可能

..会极大地降低了细胞衰亡和被破坏,延长了器官组织的存活时间。

5.下列句子,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文章第①段,可知本杰明·富兰克林那时并未预料到“人体冷冻”将会实现。

B.50年前,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人体冷冻以保存和延续生命体。

C.在极低温度下,新陈代谢会减缓,细胞衰亡和被破坏也会减慢。

D.现在,如果病人还未死亡,是不准实施冷冻操作的。

1.(2分)人体冷冻探寻“穿越之门”,标题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点明了说明内容“人体冷冻技术”。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时,首先要仔细辨析标题的特点,包括用词、修辞等。“探寻”的主语是“人体冷冻”,“人体冷冻”怎么会探寻“穿越之门”呢?显然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文章的说明内容是有关“人体冷冻技术”,因此标题还有点明说明内容的作用。2.(3分)分类别,列数字(1分)。把人体冷冻的主要途径从将人体快速冷冻及低温保护剂置换法两种方式来进行介绍,使得说明更清楚、有条理性;并用具体的数据“零下196摄氏度”说明了将人体冷冻到的液氮温度的具体数值,使得说明更科学准确(2分)。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句中的“人体冷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将人体快速冷冻”“二是低温保护剂置换法”,可知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人体冷冻的主要途径从两方面来进行说明,清楚并有条理性;从“零下196摄氏度”可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人体冷冻应达到的液氮温度,科学准确。

3.(3分)逻辑顺序(1分)。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句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此引入探讨的话题——能够让人体得以保存和延续的科学技术,接着写科学家对人体冷冻的探讨,最后介绍当前的“冷冻”“解冻”技术还未成熟,以及人们对这方面技术的美好憧憬(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章以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人体冷冻技术,先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来引入探讨的话题——能够让人体得以保存和延续的科学技术,然后作者从历程、原理、途径三个方面来探讨人体冷冻技术,最后介绍了人体冷冻技术还未成熟,以及人们的美好憧憬。4.(3分)不能删去(1分)。“可能”一词表示推测,严密地说明了器官和组织在极低温度下会极大地降低细胞衰亡和被破坏的概率,准确地反映了极低温度对细胞衰亡和破坏的影响。若删去就太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2分)。

【解析】“可能”是科学家对器官和组织在极低温度下会极大地降低细胞衰亡和被破坏的猜测、推断,并非实际情况,“可能”一词的使用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5.(2分)B

【解析】文章第②段说“50年前,美国物理教师罗伯特首次提出冷冻保存人体的概念……自此,科学家们开始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保存和延续生命体的可能性”,而B项说“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人体冷冻以保存和延续生命体”,表述不当。其他三项表述正确。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7分)

藏在运动员体内的奥秘

颜士洲

①举世瞩目的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拉开了战幕。电视荧光屏前精彩纷呈的大赛场面深深地吸引着你。当你看到马拉松运动员惊人的耐力、举重大力士的爆发力以及篮球明星们灵巧的运球技术时,你脑海中是否会升起这样的问题:普通人和运动员同是血肉之躯,为什么运动员的体内竟蕴藏着那么大的潜力,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

长跑者的心脏

②心脏历来被誉为生命之“泵”,人体“生命大厦的马达”。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结,心脏永不停息地在工作。运动员运动剧烈,心脏的担负也繁重得惊人。据测定,一次马拉松赛跑,心脏2个多小时的工作量约.等于平常16个小时的工作量。可见,没有强有力的心脏,长跑运动员维持不了长时间的奔跑,也创造不出优秀的成绩。

③科学家们发现,运动员往往有功能良好且明显增大的心脏。首先,长跑者的心脏重量比一般人重,德国心脏学家赖因德尔等人调查了34名运动员的心脏,发现心脏重350克以上的占82.4%(一般人的心脏重约300克)。生理学家还发现,有46%的长跑运动员的左心室明显肥大;其次,长跑者的心脏体积比一般人大得多。我国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的心脏体积,平均比常人约大24%。另外,生理医学研究还发现,长跑者心脏的心室腔比较大,容血量也比较多,心脏收缩一次喷出的血量也更多。这种心脏往往比一般人更强大而不易疲劳。可见,长跑运动员惊人的耐久力,首先就是得益于强有力的心脏支持。

④科学家认为,运动员强有力的心脏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在锻炼中,由于心脏担负的任务繁重,流经心脏的血流量,要比平时多得多,所以心脏就可以从血液中获得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从而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大大增强。这也是长跑者为什么具有强有力心脏的奥秘。

飞毛腿的能源

⑤跑道上的激烈争夺很是吸引人,赛跑运动员素有“飞毛腿”的美誉。他们中有的能以少于10秒的时间跑完100米,有的能连续长跑两个多小时,他们体内的巨大能源来自于何处?

⑥人体肌肉运动如同机械运动,都需要足够的能量供应。在人体内,运动的能源是由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分解后释放的。据计算,分解1摩尔ATP能释放出8~10千卡能量。人体内ATP含量并不多,要保证能量源源不断地供应,就得在运动时依靠自身合成ATP,以供需要。

⑦据研究,在人体内部,供给ATP再合成能源的有三个能源系统:第一个是磷酸原系统,笫二个是乳酸能系统,第三个是有氧氧化系统。

⑧短跑运动员身体内磷酸原系统及乳酸能系统的能力较强,在缺氧的情况下能保证能源供应,因此在激烈的短跑比赛中,肌肉能发挥强大的功率,令运动员能够健步如飞。而长跑运动员体内有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

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最新-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精品

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安徽省歙县二中程鸣 一、(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成都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_New

成都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

说明文阅读提高训练 一、2017年成都市中考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

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2017·北京卷】 (二)阅读《沙枣》完成18-20题(共11分)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

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2011·浙江宁波市)“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1.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13.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

2017年广州中考真题 说明文阅读

中考阅读计划活动参与方式: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在QQ群下载题目,学生做完以后答案拍照上传到QQ群,批改点评第一个上传答案的学员。周二、周四、周六在QQ群上传讲解。 (一)2017年广州中考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1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2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3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4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5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6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 字第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 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 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 是(3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 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 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 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 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 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20xx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原文(一)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

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xx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2017年上海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9分) 青花瓷之美 李青舫 ①中国青花瓷除了众所周知的流光溢彩的外观造型美之外,还有二美可以一说。 ②其一是兼收并蓄的绘画意境美。青花瓷画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但又不拘泥于它的绘画程式,相反地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笔法,形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疏密相间的艺术效果,因而能在瓷器的器形上,表现出完全不同于宣纸上的那种色调明快、蓝白相映的鲜明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感受。 ③从形式上看,青花瓷画突破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作画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赋予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mèi()力,表现出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画法精细,墨色层次鲜明、立体感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 ④就内容而已,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传世民窑中最常见的青花“双喜纹罐”,图案简练活泼、风格清丽洒脱,那粗犷的“双喜”大字与茂密的缠枝花纹有其的融汇于一体,不仅给民间的婚嫁喜事增添了喜庆吉祥的色彩,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质朴淳厚的审美情趣。 ⑤青花瓷画还拓展了中国水墨画在揭示民族特性上的深度,表现出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审美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意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但是“龙”的形象在中国水墨画中较为少见,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龙”的矫健身姿与丰满形象却在青花瓷画中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纹饰繁缛、工艺豪华精美,刻画出一种神秘庄严狞厉美的官窑青花龙纹瓷器;也有线条简朴、手法夸张奔放,刻画出一种随和亲切平易美的民窑青花龙纹瓷器。 ⑥青花瓷画注重①,突出②,挖掘③,因此青花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⑦其二为秀外慧中的人文精神美,和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许多艺术一样,青花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能工巧匠将渊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性格和民族感情,自觉的融入青花瓷器的外观造型与图案绘画中,寄寓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怀,因此青花瓷器除了实用、欣赏之功能外,还浸透了中国人的精、气、神以及淳厚的人文理想。 ⑧当然,由于人的社会阶级地位、文化修养学识各不相同,对于精神、气质的理解也难免各异其趣。帝王将相崇尚高贵、华丽、豪气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窑青花瓷表现出雍容华贵、典雅大度的皇家气质;文人墨客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1)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2·父亲的节日(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8.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伟(3 分) 答: 9.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 3 分 答: 10.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3分)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 案 导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雨是最寻常的(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

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嚓”,写得准确,精彩。【答案】:A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答案】:密密地斜织着。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待着点什么;柳枝横着飞;尘土四下里走。举一例即可。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绿、青、黄;箭头、瀑布。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用“撕”略嫌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或勇“掀”生动有力,形象传神。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衬托祥子拉车的痛苦。6.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的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精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1、位次的讲究 ①《红楼梦》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处处小心,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处,黛玉“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让。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这个问题,这么谨慎,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行差踏错,让人笑话。在古代,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哪个为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而“室”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④至于左与右,谁为尊,谁为卑的问题,就此叫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到了战国、秦、西汉的时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记载,然而到了东汉、魏晋、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以“左”为大,例如赤壁之战,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同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这种情况直到元朝,才恢复了官职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变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续到今天。 ⑤所以,在传说戏剧舞台上,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于是也就出现了《红楼梦》里,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 (有删改) 1、对于位次如何讲究,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2、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试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B、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2017年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说明文篇]含答案解析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 说明文篇 【松江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0分) 上海田子坊 ①“上海新地标”田子坊建成开坊已逾十年。如今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已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都市坐标之一。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小里弄街坊”志成坊,到本世纪伊始的“国际文艺范”田子坊,这一华丽转身,不仅折射着时代的嬗变、商家的创意,更体现着文化的传承,彰显着海派风情的人文底蕴。 ②成就田子坊文化艺术特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田子坊地处原来的法国租界和华人居住区,是商业居住街区和工业区的过渡地带。由于这一独有的地理位置使得田子坊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再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历史建筑:既有上层社会居住的花园住宅区,也有中产阶层居住的普通新式里弄住区,同时还有下层社会阶层人员和工人居住的拥挤的简陋里弄住区,以及建筑空间尺度较大的工厂生产区。建筑风格包容了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构风格,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等等。田子坊由此也成为上海保存历史文化遗存类型最丰富的街区之一。不仅如此,田子坊内还有大片的石库门建筑,而且还有上海少见的“面对面”石库门。 ④更难能可贵的是,至今田子坊依然居住着一些原有居民,他们弄堂里的生活形态,展现了原汁原味的旧上海生活方式,为田子坊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

⑤原来的居民将住宅租借给创意产业,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对内部进行装修,而红砖墙、黒木门、条石门框、天井、厢房等建筑外观没有改变。而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资源优势。这些厂房外观高大宽敞、布局疏密有致、红灰外色体现着独特的时代印迹,颇受具有先锋观念创意人士的青睐。内部则空间庞大,适宜改造以适合艺术家们的工作需求。而且,这些旧厂房租金低廉,适合那些对租金敏感的艺术家们。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陈逸飞的工作室展现了古朴、凝重的建筑特点;尔冬强的工作室则具有后工业革命时留下的痕迹,两台吊车不只是摆设,它照常能启动,而天棚的进口透光板更能体现现代建材的运用,这是工业革命的成果,而版画的手工制作,使你在时光穿梭中来回奔跑。 ⑥这种“旧瓶装新酒 .....”的整体模式不仅使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完好地保存,而且这一创举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短到只有7年,使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如火如荼地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美好前景。 ⑦如今的田子坊成了各种文化的聚宝盆。结合老弄堂、工厂和石库门衍生出老上海时的旗袍、丝巾、老日历等商品,彰显了浓郁的老上海风情;剪纸、刺绣、戏曲脸谱、雕刻等元素的应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回力鞋、老铅笔盒、搪瓷缸和毛主席像、红色标语等,则刮起一股复古的文化风潮;更有深受白领和学生青睐的音乐、咖啡、摄影、品茶等溢满小资风情的慢节奏西洋文化。 13.第⑥加点词“旧瓶装新酒”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4.第⑥段主要采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4分) 15.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厂房建筑为创意产业提供的优势是:(6分) (1) (2) (3) 16.下列从文中提取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3分)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 精选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含 答案) 2017年中考说明文汇编 (2017黑龙江省绥化)(四)阅读说明文《鸡年吉祥》,回答23-25题(6分) ①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即鸡年。掐指一算,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全球人类饲养的鸡的总数在100亿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鸡。你知道吗,鸡曾经不是普通的鸟类,而是以非常重要的身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②首先,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鸡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鸡叫三遍,太阳出来,鸡的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鸡者,吉也!司晨报晓有天鸡,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 ③其次。在没有钟表的时代,雄鸡打鸣是人类的主要计时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先秦,人们有鸡鸣即起的习惯。各国的隘口也是闻鸡开关,这才有孟尝君计过秦关的趣事。秦昭王曾

礼聘齐国贵族孟尝君为相,后听谗言欲杀之,孟尝君闻讯而逃,至函谷关。因时辰尚早,鸡鸣才能开关,孟尝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在秦王追兵将至之时,一位素无名声的下士自称会学鸡叫,以骗开城门,孟尝君大喜,命其一试,果然一鸣惊人,余音袅袅。几声之后,远近村落的公鸡纷纷响应,连关吏养的鸡也昂首啼叫起来,关吏揉着惺忪睡眼打开关隘之门,孟尝君一伙便因此趁“鸡”而逃。 ④鸡还是入得了画的一种家禽,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以鸡作为题材,早在新时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在造型艺术中用鸡作为装饰则更多起来。后来随着木版年画和剪纸的蓬勃发展,鸡被更多的艺术家作为题材,运用到造型艺术中。历代画家中,皆有画鸡高手,画家画鸡,画的是寓意,是心情,是企盼。一幅作品中,只要有了鸡,就会平添许多生机和喜气。 ⑤关于鸡的成语很多。“鸡毛蒜皮”“鸡飞蛋打”“鸡犬升天”等;由于鸡与“吉”谐音,“吉祥如意”“吉星高照”“万事大吉”“良辰吉日”成语就应运而生,以此用来表示吉祥、快乐、美好祝福之意。 23.选文介绍了鸡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 24.选文第③段叙述了孟尝君计过秦关的故事,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有何用意?(2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