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张三丰作品《大道论》及译文

大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臼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岁。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代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瘵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日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者,乃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仙家不然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古,希夷归山,怀耿介清高之致,何隐、怪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又何杨、墨之可同哉!孔曰求志,孟曰尚志,问为何志。日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日义。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故孔、孟当日,只辟隐、怪、杨、墨,而未闻攘斥佛。老。唐、宋以来,乃有韩、朱二贤,力辟二氏,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馀,以求附尾,究竟辟著何处?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长叹。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何以言之?韩、朱之辟二氏者,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不然《昌黎诗集》往来赠答,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大颠有诗。送惠师、灵师皆有诗。或以为借人发议,故于惠师云吾疾游惰者,怜子愚且淳,于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似讥之矣,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于大颠师全无消语?盖此二师者,乃真仙真佛之徒。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虽昌黎亦不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雪拥蓝关,盖已知远来者之非凡人也。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盖因不得其门而入,为二氏之匪徒所迷,故疑其虚无荒诞,空寂渺茫,回头抵掳耳。迢其晚年学博,则又爱读《参同契》,并云,《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盖借此以寓其进退行持之候耳。更与人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始得熟玩《参同》,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然则韩、朱二

贤,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考也。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则二贤亦可笑也。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通济时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考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失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蹬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白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铅汞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阿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阅,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阿随,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兔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本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苦道之异端也,何足道哉!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力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两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日金丹。原始婴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元奥,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本。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特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曰行之惟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隐显度世,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历万劫而不坏者也。后来同志。玩之鉴之。?

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爱欲恩情之内,狼贪不已,蛾扑何休,一朝大限临身,斯时悔之何及!惟其甘分待终,就死而已。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减可借哉!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有,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简而且易,至近非遥。余尝有《金丹赋》记之,词极朗魁,今追忆其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化,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潮水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晌,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先儒曰: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炼,自必入圣超凡,长登寿域,永享无穷之乐也,岂小补哉!且人为功名富贵,亦有备极穷苫而后可成者。若以劳苦之心。易而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贵,孰短孰长耶?仲尼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日,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仁不义,莫甚于狂贪妄想。胡氏曰:志于通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悟真》日,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是知欲求还丹,必先绝欲。欲求绝

欲,必勤杀机。勤于杀机者,刻刻有灵剑在手,外欲乍乘。急须就起杀机,勿容纵意,久久纯熟,对境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易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也,人胡不勉而行之?万物如草木之汇。犹能归根反本。以历岁时;人为万物之灵。动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能不愧乎?夫此反本归祸之道,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世人以德行为先,阴功力本,察阴阳选化之机,求玄牝乾坤之妙,辨二八坎离之物。定金花水月之时,施降龙伏虎之成。明立命生身之处,其间致虚守静,他主我宾日月交光,戊己为用,则丹成反掌矣。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人有此身,亦因父母而得,倘无父母,身何有乎?故作金丹之通。与生身事同,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兹余所论,大泄真机,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人能照此下手行持,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穷鬼神不测之奥,诚金丹之口决也。除此之外,再无别传。先贤云: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已往。道著六经。予之末论,虽不敢与圣经相比,亦可为问道之正途,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似剪荆棘而寻大路,坦然无碍,豁然有门。学者若能专心研究,自然默契仙缘,幸勿轻易视之也。万金难换,百宝难求,勿示非人,尚其重之。

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此道原于性、本于命。命犹令也,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性即理也,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夫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慎独者其理。忠孝友恭,衷乎内也,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喜怒哀乐,见于外也:然守其未发,则在内也。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矣。大欲全其令,则殷勤顾之者此令,依法用之者此令。存心养性,此顾命之勤劳也;集义生气,此用令之法度也。炼气化神,炼神还天。复其性兼复其命,而外丹就矣。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气为使焉,神为主焉。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初动之候。真铅始生之时,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龠,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杰,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今之愚人,闻说有用生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本,正如披麻救火、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昏杰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虑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杰壮,髓满精盈。每叹凡躯,如石中之火。似水上之沤。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急求药,又能广参博采,信受奉行,求先天之大药,寻出世之丹方,忙忙下手速修,惟恐时不待人。失道者,岂是旁门小技,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非定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以已而求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杰而合神。无为者,非防危守城之方.温养冰浴之事,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末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有为无为,体用之始终已见于此;内药外药,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杰,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杰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

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之害。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只因刚柔末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故乃逐境飘流,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凭慧剑剖破鸿氵蒙,舒匠手凿开混沌。却用阴阳颠倒之法,水火既济之道,乃行地天交泰,使阳居下,火必照上,令阴在上,水能润下,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住,彼之气自回。人能如此,使得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也。太极将判之间,静以极而末至于动。阳初夏而未离乎阴,候此真先天宠降,以法追摄,送入黄庭之中。日运己汞,包固周密,汞气渐多。铅气渐散,合丹于鼎。又须调停真息,周流六虚,至声寂而意合,乃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待圣胎气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调之纯熟。出入纵横,往来无碍,不被群魔引诱,只待九转功成,面壁之时,炼精则化杰,炼神则化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是道古人不传于世,盖缘愚人信之不笃,行之不勤,而且反生诽谤,是以秘而不传。予自得遇至大以来,述此修身秘要,以警觉后学。同志者各加昭勉,共陟仙都。

编辑本段疏注

上篇1

所谓“道”,是就它统御并直接参与整个宇宙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功能作用所作的形容性定义。道,其中含有推移阴阳、变换动静的枢纽,具有创造并演化即使是最细微事物的功用及永恒不变的法则与规律。它囊括着无始无终的无极,与由无极所生并且为一切事物发生的根本的太极。

无极是无法描述表达的,没有想象中的任何定义可下,故不可立言。正由于无极不可立言,所以它是宇宙天地中一切可以立言的事物发生的根源、前奏。太极是可以描述表达的,有其独特的定义,可以立言。正由于太极有了最初可以立言的特征,所以,它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母亲。因无极才出现有极(注:这里所说有极,不是指趋向末端的有极,而是指可以立言之极),因不可描述表达而转为可以描述表达,因无定义而发生出可以定义,所以就有了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的现象。

现在专以人的生命现象来阐述一下无极与太极的情况:一个人,当父母还未造就他的生命之前,他的生命就是虚空的。虽说是虚空的,然而也在虚空中存在。这时的存在,既不在父体,也不在母体,而是存在于广大无际静默淳和的宇宙自然本体的太虚状态中,这个状态,因其虚空而不可名状,故称为无极。无极的状态因其没有任何现象发生,是一种虚无静寂,故按有无、动静的相对概念称为阴静。但无极是一切有极发生的本体,故它也蕴含着未来的动与阳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虽为阴静,但这时阴静也包涵了阳的静。所以,在无极态中,阴静阳也静。

当父母施生命于一个人时,父心属阳的真性集注于精,母心属阴的真情集注于卵,精卵随着真阳之性与真阴之情的交感,并借助于性器官的摩合,而发生碰撞交合。就在精卵交合的瞬间,宇宙自然的灵气,也即元气,由无极态感而遂应,静极生动,渗入精卵结合体之中,同时也促成了精卵的最佳结合。这时生命的原始胚胎就处于阴阳动静相合的太极之状。太极相对于无极的阴静状态,就是有了阳动。

而在太极状态下,有了阳动,那么相对的阴静也就不是无极态下的寂静,而是动中之静。故而说,太极有了阳动,阴的静也随之而动。从此开始,阴与阳互依互根,循环运转,属阳的刚气与属阴的柔气相互渗透交运,形成了类似自然界天、地、水、火、山、泽、风、雷之间物与候的八卦式周期性运化。由于父母交媾之时,父精母血的阴阳含量及其各自赋予的阴阳信息、能量、物质的基因条件不同,所以在生命孕肓过程中,乾阳偏盛就造就成男性,坤阴偏盛就造就成女性。所以,由此情况可以看出,男女交媾的当初,男女的精与卵混合成的独特结构物,这就是肉体生命的根本、基础。这以后,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父精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肾,母卵所负载的生命信息藏于心,虽二者各分别所藏,但心与肾却有脉相连,浑然一体,随母之呼吸而将气血营养鼓运周身,渐长渐大。到满十个月,先天构造完善,便脱离母体生了出来。婴幼儿时期,人的性是浑朴无识的,这是自然状态。这一自然状态可以认为是无极仍然潜伏于人的心神之中。婴幼儿时期,人的命奠定在趋向生发的基础上,这仍是自然而然。这种自然而然现象可以认为是太极照常参与在生命造化之中,以发挥气的养育作用。太极动而气脉舒畅,但太极动中含无极之静,故元神在气中蕴养,这蕴而不动的元神就称为真性;无极静而心神安逸,但无极静中含太极之动,故元气在神的静态中长养,这动而直养的元气就称为真命。既浑浑沦沦无识无知,又活活泼泼显灵显明,这是孩子全部身心的表现,正可以称得上是天性天命。人如果能一直任这天性来表现,从而恢复自己的天命,这就可称得上达道而得道了。婴孩就是道的体现,我们修道无非是模仿婴孩的标准去做,并没有复杂而神秘的别的法子,还有什么修道而不可以成道的道理呢?

上篇2

无奈当人步入成年,思维的反应灵敏度一天比一天提高,知觉辨识能力一天比一天加深,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渐旺盛与成熟,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也正是这些因素,却造成了人七情六欲的膨胀,私欲需求太多,使得脑筋考虑的事情就如一团乱麻,千绪万端,日夜得不到休息。动脑即动心,心久久不得休息,人的神气也就渐渐疲败亏伤;伤神即伤精,精消耗过大,精的能源——气也就供应不足而显得空虚匮乏。这一情况,不但加速了人的衰老进程,也导致了疾病丛生,使死的隐患早早的促成。并且还因为这时已缺乏先天精气神的补充,身体中这里出现的疾病还未治好,那里的疾病又发生了。身体这种每况愈下的局面已经难以挽回,而想长久的的维持住这个生命,那将是很难的。

我看这种本来以自然而生,却又因人为因素而自找病死的反自然生死逻辑,人们大都漫不经心,习以为常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然而,当人们真有疾病到了他身上,他们也是急忙的求医问药,希望早一天消除疾病,恢复健康,更希望活得长久一些。既然由人自造的疾病残害着自己,当你有病又不可救药的时候,这时你即是有求生的希望,又有何益呢?

因为我发现,人们自造疾病的时候,他们并不顾忌,而一旦死亡降临到他们面前,人人都怕死。有鉴于怕死乃是人之常情,我就尽力地去寻求长生的妙术。经过了数年的辛苦,终于得到了仙道的真谛。

按:张三丰所谓“辛苦数年,得闻仙道”,乃指他六十七岁时入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与至道,后数年和光同尘练己于尘世的阶段。按此而论,作此《大道论》时,

他尚未入武当修炼大丹,是闻道、知道而尚未得道之时也。此语也证实三丰先生前三十余年周游名山,确未得闻至道。

中篇1

在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里,最具智慧、最高级的那就是人;不停流动而且最快的那就是时间;可以成为最大并且最永久的,那就是修炼所成的金丹。顶可惜的是,人往往会沉溺于功名富贵的竞争场和享乐场之中,会深陷于性爱与亲情以及恩仇的情感之中,对私欲几乎像狼见食一样贪婪无止,这种像飞蛾扑灯自找灭亡的人生行为到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呢?有朝一日,死亡降临到面前,到此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惟有甘愿接受命运的摆布,等待死亡的宣判而已。有谁去了解人世间还有长生不老之方,有谁去寻思天下还有金丹灵药的奥妙?这实在太可惜了哇!这种可使人长生不老的金丹灵药,并非世上缺乏,也并非高在天上而不可得。只要在我们同类的人中,无论是你身中、我身中、他身中,随时随处都可找到。实际上,它就是造就和生养我们生命的固有的东西。说起来要找到它,那是太简单又太容易,近的很,而根本并不遥远。我以前存有许多首《金丹赋》,至今都能熟记。现在我可以追忆其中的一章,给大家说说:“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响,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前代儒家说:“修道一事,圣人们并不说它容易。因为说它太容易了,会引起人们的疑惑,一是怀疑圣人们未说实话,二是懒下功夫反以为仙术是骗局。但也从来没有说它太难,以阻挠人们对它的修造。”如果人们能用心用意去追求它,殷勤地从事修炼,自然而且必然能够超出一般凡俗而进入仙圣的领域。到那时就会攀登上一种永生不灭的生命境界,永久地享受没有死亡、没有烦恼、没有一切矛盾的生命乐趣。这决不等同于一般养生健身小术对于人生命的微小补益啊!

我们并且可以看到,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富贵,也会有无穷无尽的奔波劳苦,而后才会有所获得。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将为追求功名富贵所付出的奔波劳苦转移过来,成为修道的思想行为,可以说,那是很快就可以得道的。这后一种的获得,可使人精神永存,不会因为任何劫难而受损失。以永恒不灭的生命与满足一时享受的功名富贵相比较,谁算短暂,谁算长久呢?

中篇2

孔子说:“不行下义,它即是很富有并且身份很高贵,对我来说,也把它当浮云那样看得很淡薄,而且很短暂。”又说:“既然一切体现着仁,当然就不应该让不仁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在我看来,不仁不义莫过于就是欲望的贪婪和思想的极端自私了。胡氏说:“只要心志时时刻刻不离开道,那么身外一切事物都不会拖累身心。”《悟真篇》说:“如果领会到了自己杀害自己的根源是什么,这种动机又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又能明白怎样制止它,而且能够将它反归回根源上,这时你也就知道,害你那根源,也是生你养你的大恩大德。” 这根源就是一个“欲”字。而欲的根基是神。滋欲而伤神,伤神而耗气。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返还生人养人的金丹,必须首先断绝人的欲念。勤于在欲念生发时采取无情扼杀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有真意正气的灵剑在手。只要对外的欲念一萌发,立即采取斩杀,丝毫也不容许欲念之心放纵。久而久之,这种断杀的意思占了上风,欲念就

渐渐消退,以至于无。无到什么程度?无到对着镜子看自己,也不会生出一丝念头来。到了这种程度,就可以进入静功的高级阶段,即可行返归生命根本的功夫了。《易·翼》上说:“终日保持阳而又阳的先天正气,这就是返归恢复到生命根本的行为准则。”这种返归恢复生命根本的方法一旦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也就会得以验证。到了这种功夫阶段,一切都顺顺当当,自然而然,自己也不需要鞭策自己,就会一直往前修去。

在万物中,例如那最多最杂的草木之类,它们尚知道生发茂盛之后不能无限制发展下去,必须归根返本,将生命能量与信息收藏起来(注:一般植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也是就一般现象而言),这样才能应随着气候时令的变化,以周期循环经历着长久的生命岁月。人为万物之灵,他应当有比万物更为自觉顺应自然的能力。但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行为却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对比之下,反而不如草木。想到此,人类还能不感到惭愧吗?其实,这里所说的返本归根之道,又并不是旁门歪道他们所持的各种不同说法。我们教育世人所行的返本归根之道,首先强调的是修养德行,以默默地行德作为修道的基础奠定。然后在炼己纯熟之后,也就是德功稳实之后,再去做静功。在静功中体察阴阳造化的枢纽开关,由这个枢纽开关以寻求玄牝之门,以获得乾坤造化的玄妙。同时要明辨阴与阳平均不平均,配合不配合;哪是坎中真阳,哪是离中真阴。并认定丹田精生、气化、气运和气盛的各个阶段,配合这一过程,还要施展使神气、性情相合的手段方法。这才可以称得上洞晓立命生身的根本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把握这个根本。当然,其中还要能够使心神达到虚静的境累,并守住这个境界,让元气为主宰,心意为随从,达到阴阳交合,最后让元神元气或称内外两个元神来发挥作用。只要做到了这些,成丹的事也不过就如大旱之日祈雨,只要心意虔诚,就会感动天意降下甘霖。

下篇1

既有阴又有阳,阴阳相等而和合,这才称为道。修道的所要修的道,修的就是这个阴阳之道。一阴一阳,就人生命现象而言,也即一性一命而已。《中庸》说:“修道是人生的大课题,因而才称为教。”无论儒家、释家、道家,这三教的圣哲们都是根据这一阴一阳的道来奠定他们的教育理论基石。从人身来说,这个“道”的源头就是性,根本就是命。“命”好比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令,大自然将命赐予给人,就是给人下了一道无条件接受自己生命而且应当完美实现生命价值的令。“性”就是反映规律与法则,表现规律与法则的理,人本来应当以性而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要想完全抒发天道自然的理,那么,将人生外在行为完全符合于道的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将人内在的心灵在无任何对外部对象的观察,都能时时符合于天道自然,那就符合了这一理。我们举例说,忠、孝、友恭这些志向、品德与礼义,它们都是从本心所发的,是根自于内的,是原本看不见的。然而就像蜡烛的心蕊,未点燃时没有光,只要一点燃,它的光辉就会照耀于外。又比如说,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这是从人的外表反映出来的,然而,如果人守住这情感发生的根本处,不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那么人的天性就会固藏于内。天性的根本是道之理,理的规律法则是自然。顺理而行,心灵的境界就是明朗朗的天,活泼泼的地,圆通而无阻碍。所以,尽其天性自然存在、自然表露,就能使内丹修成。要想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天道自然对我们生命所发布的令(即美满完成生命使命),那么,时时处处养护好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

令;一切身心行为都遵循并符合自然法度,这就是在认真执行道的令。例如说,不要让心纷动,而存其本来之心;不要让性不安,而养其本来之性,这就是养护天命很勤劳的表现。汇集正义而不断滋生先天元气,这是执行道令的最佳法度。元气壮旺了,炼气化神;神圆满了,炼神还于虚无自然,将后天的人性恢复于先天道性;并通过这一行为使后天生命返归于先天元命,就能使外丹炼就。我希望后来的学道者都修这一正道,所以就不作任何保守把这些奥妙全都直截讲出来。修道以完成生命长存为目的,所以特别要在肉体上反应效益。因此,修身就摆在最首要的位置上。然而,修身又必须以正心诚意为基础。这道理在于,意诚心正了,那么一切对外的欲念思虑也都消除了。欲念思虑消除,心神归于先天本位,这才可以成为修炼内丹的立基之本。因为,命依赖于气,而气能否产生、能否保留,却在于神。气与神的关系,气好比是服从调遣的使者,神是调遣使者的主帅。学功者在下手之初。必须要清楚而且能辨察先天元阳之气萌发时的消息征验,以及萌发的最初时刻,以便于及时采炼。因为元气的演化过程其速度快如雷火电光,元气自身不能久居于先天之位,它一经显现,霎间化为元精,又顷刻投入制造后天物质的流变之中。等到它化为有形有质的精时,已经属于后天,作为内丹修炼,这有形的后天之精是不堪作用的。

下篇2

人的脑部中央为泥丸宫,因其为藏神之所,故称为玄门。这个窍极为小,当真阳之气上升进入这个窍,与真阴之神会合时,要停止一切意识活动,不对这种阴阳会合发生任何干扰。等到这一对先天阴阳真情动发,互相感应,作为“我”方的神与“彼”方来的气就会自然相感而通合。玄门之窍是其小无内之窍,只能容纳无形无质的真阳灵气入内,而凡有形有质之气,都不能进入这个窍内。由此可见,口鼻呼吸之气它是带有后天浊形浊质的气,当然进不了这个玄门。能进入此玄门的,惟有口鼻呼吸断绝后出现的先天真息,并由先天真息鼓运的先天真气,才能进入到这个窍内。所以前代的仙圣就明确指出,只有先天元气才可以冲开此窍。又说这个窍是修炼中周天运行必经的要道。发挥了这个窍的功用,不但可以延年益寿,进一步修下去更可获得“全真”的证果,那就是生命不再作轮回演化,而永生不死。

现在有很多愚昧的人,听说兴阳炼气的关键就在生殖器勃举那一时刻,为了贪便宜而不行大道正法,却都去行效房中御女的巧诈之术。这些举措实在是等于披着绒麻去救火,也好比飞蛾去扑油灯,不但无济于修养,反而残害了自己。房中御女术容易诱惑人贪其美色,忘掉修养之大事,而堕入性欲发泄的纵横肆虐。入了这个道的人,他白天要显示自己精神壮旺优于常人,于是尽量卖力做事,夜晚则又纵精于性欲的肆意发泄之中。其结果导致神昏气败,髓竭精枯。一入了此道的人,你劝他他也难以醒悟,只有让他们自食恶果,早早结束他们的性命罢了。古来具有大智慧的修炼家们则不然,他们首先尽到社会家庭责任,并体现道德品行,为国尽忠,为伦尽孝,在社会上广施仁义,暗做好事,默默地积累阴功。他们把真善美的生命价值看作是人生唯一要追求的目的,不以名利酒色牵挂于心。所以,他们白天自然无为地从事各种工作,没有任何思虑烦恼,夜晚则清心寡欲,安然地休息。就是如此,就可以获得神全气壮、髓满精盈的养生效益,还莫说若再修炼内丹,那养生效益就更高了。

每每叹惜人的肉体不过像石头撞击出的火花,不过如水面上的泡沫,在无限时空中一纵即逝,实在太短暂了。有感于此,我最衷切的希望就是劝世人,没有了解大道真谛那就快点去求明师,已经了解大道真谛的那就快点实修,及早获得养生大药。还要能够在知识上博览百家,广泛汲取各种真知灼见,并忠实地奉行到修炼的实践中去,以寻求最上乘的先天大药,以寻求超凡入圣的最上乘口诀。时时刻刻都要有紧迫感,惟恐推迟一分一秒,时间流失就不能追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