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精)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精)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精)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1](精)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起势

一、白鹤亮翅二、左搂膝拗步三、左单鞭四、左琵琶势五、捋挤势六、左搬拦捶七、左棚捋挤按八、斜身靠九、肘底捶十、倒卷肱十一、转身推掌十二、右琵琶势十三、搂膝栽锤十四、白蛇吐信十五、拍脚伏虎

十六、左撇身捶十七、穿拳下势十八、独立撑掌

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二十一、右左分鬃二十二、高探马二十三、右蹬脚二十四、双峰贯耳二十五、左蹬脚二十六、掩手撩拳二十七、海底针

二十八、闪通背二十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

三十一、上步擒打三十二、如封似闭三十三、左云手三十四、右撇身捶三十五、左右穿梭三十六、退步穿掌三十七、虚步压掌三十八、独立托掌三十九、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四十一、撩掌下式四十二、上步七星四十三、独立跨虎四十四、转身摆莲四十五、弯弓射虎四十六、右搬拦捶四十七、右棚捋挤按四十八、十字手

收势

【精】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攻防要领

持之以恒,方成正果 坚持练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由于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 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後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後血气回圈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 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 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图1.JPG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图2-1、2、3、4)。右势与左势动作相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後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後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後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撤步抱拈,後坐右捋,弓步左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後坐扣脚,左转按捋,勾手变掌,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扣步45度). 〈二一〉右左分鬃(正西):左云换重,丁步左抱,转体出步,弓步右分,後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出步,弓步左分. 〈二二〉高探马(正西):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二三〉右蹬脚(西偏北30度):转身带掌,上步穿掌,弓步分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24式太极拳名称

24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48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预备 身体自然直立 起势 1.左脚开立 2.两手前平举 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 1.收脚抱手 2.向后退步 3.坐腿转腰分手 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 1.右手前摆 2.转腰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 1.转腰坐腿带手 2.收脚抱手 3.转身上步穿手 4.弓步平云手 5.坐腿转腰平云 6.勾手收脚 7.转身上步 8.弓步推掌 四、左琵琶势 1.跟步摆臂 2.坐腿挫手摆臂 3.虚步合手 五、捋挤势(3) (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 (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 (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 六、左搬拦捶 1.撇脚转腰分手 2.收脚握拳 3.摆步搬拳 4.收脚转腰摆臂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七、左掤捋挤按 1.转腰撇脚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腰上步 4.弓步掤手 5.旋臂送手 6.坐腿后捋 7.转腰搭手 8.弓步前挤 9.坐腿引手后掤10.弓步前按 八、斜身靠 1.转身扣脚分手 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 3.上步握拳 4.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 1.转身摆掌 2.抱手收脚 3.摆步撑手 4.跟步提手 5.坐腿握拳 6.虚步劈打 十、倒卷肱(4) (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 (2)(3)(4) 同上 十一、转身推掌(4) (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 (2)1.碾脚转身2.3.同上 (3)(4) 同上 十二、右琵琶势 1.向后撤步 2.坐腿摆臂挫手 3.虚步合手撅臂 十三、搂膝栽捶 1.撤步捋手 2.上步搭手 3.跟步平云手 4.坐腿转腰摆臂 5.屈臂握拳上步 6.弓步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2) (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 (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2)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24式太极前三式

武术教案 班级:级人数:人教师:指导教师:日期: 教学内 容 1.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一组动作:⑴起势⑵左右野马分鬃⑶白鹤亮翅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1、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9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太极拳步法及各动作了解各式动作的攻防含义; 3、学生认真学练和尝试太极拳动作,并相互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1、较少的人了解太极拳,接触较少,学动作叫慢; 2、动作与动作之间无法衔接; 3手、脚和呼吸无法结合起来; 课的 部分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和练法内 容 时 间 练 习 次 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开始部分整队,宣布课的内容及要求 整队清点人数,师 生问好,宣布本节 课内容和安排见习 生; * ********** ********** ********** ********** 要求:快、静、齐 精神饱满,注意力 集中。 2 分 钟 准备部分1、热身:呈一路纵队沿着 跑道弧线内侧和足球场 底线慢跑三圈; 2、⑴扩胸运动 ⑵体侧运动 ⑶弓步压腿 ⑷仆步压腿 ⑸劲、肩、腰、膝、踝 各关节绕环。 3.课课练:站“马步” 两脚平行分开,脚尖正对前 方,两腿屈膝半蹲,挺胸, 塌腰,脚跟外蹬 教师带领学生慢跑 并督促学生认真 跑。 在教师的口令、示 范引导下,共同认 真完成各肢体、关 节活动 1、教师口述要领, 学生尝试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跟学。教师巡 回矫正错误动作 要求:精神振奋, 心情愉悦,身体各 机体功能得以充分 活动,为接下来的 学习做好热身准备 要求:动作到位, 身体舒展,活动充 分。使身体各肢体、 关节充分活动以适 应本课学习的需 要。 要求:眼微闭,敛 神,心无杂念。体 验“心静体松”,“呼 吸自然”。 5 分 钟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1、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提平,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体开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跟前半步,翘脚挑掌。 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后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7、左揽雀尾:右后划弧,丁步右抱,弓步左棚,右抱左拈,后坐右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开掌,丁步左抱,弓步右棚,左抱右拈,后坐左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右坐云转,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0、云手:后坐扣脚,右转按捋,勾手变掌,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

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 11、单鞭:右云反掌,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2、高探马: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落步开掌,丁步插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开掌,右坐沉肘,丁步叉抱,体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向左转体落步,丁步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撇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 19、海底针:跟步脱手,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后坐脱手,弓步前按。 23、十字手: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叉抱并步。 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42式太极拳拳谱动作分解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十二〉右单鞭1开步转掌2.弓步分掌.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 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拳《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二三〉左分脚 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 4. 裆步斜靠 〈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三三〉转身大捋 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虚步叉拳〈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三八〉转身摆莲 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 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 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摆臂收脚上步屈肘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后坐引手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撤手托球退步卷肱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下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掤臂摆臂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右脚内扣上体右转勾手收脚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并步云手开步云手开步云手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后坐卷肱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分手弓腿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上步落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转体分手收脚合抱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碾脚转体屈蹲撤步仆步穿掌弓腿起身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扳拦捶 后坐扣脚坐腿握拳摆步搬拳转体收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后坐引手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弓步分手交叉搭手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 翻掌分手垂臂落手并步还原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虛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后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 右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 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后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后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后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后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后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 后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 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 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 后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 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 撤步抱拈,后坐右捋,弓步左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招式名称与动作详解 杨式40式太极拳,具有姿势舒展简洁,动作均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刚柔,浑厚庄重的特点。在练习方法上突出整体性、连贯性、圆活性和内外身心的统一性,动作简洁,练法简易,没有明显发力,纵跳动作,易学易练,因此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喜爱。 一、杨式40式太极拳拳谱 01、起势02、右揽雀尾03、左单鞭 04、右提手上势05、右白鹤亮翅06、左右搂膝拗步(三次) 07、手挥琵琶08、进步搬拦捶09、如封似闭10、斜飞势11、肘底捶12、倒卷肱 13、左右玉女穿梭14、左右野马分中 15、左行云手(三次)16、左单鞭17、高挥马 18、右蹬腿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海底针23、闪通臂 24、白蛇吐信25、右拍脚26、左右打虎 27、右下势28、右左金鸡独立29、指裆捶 30、右揽雀尾31、左单鞭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37、进步搬拦捶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还原

二、杨式40式太极拳分动作详解 预备式的时候,身体自然直立,心静体松。 01、起势: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手前平举,沉肩垂肘,落按在大腿两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02、揽雀尾:撇脚抱手,向前上步(正南),弓步前棚(上体转向偏西),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正西),棚(左手附于右前臂的下方)、捋、挤、按。 03、单鞭:座腿转腰,向左平抹,向右平抹,勾手收脚转身上步,弓步推掌(正东)。 04、提手上势:座腿扣脚,移动右脚,向正前方,两手相合与体前。 05、白鹤亮翅:转腰撤脚,抱手坐腿,分开两手成虚步(上手手心朝前)。 06、搂膝拗步:转腰摆手收脚(转腰撇脚时重心不做大的移动),上步弓步搂手推掌,做第二个、第三个。 07、手挥琵琶:跟步坐腿,措手合手成虚步。 08、搬拦捶:转腰撇脚握拳,上步搬拳(前脚尖外撇),上步拦掌(左手从胸前向前神探,右拳收到腰间),弓步打捶。09、如封似闭:插手(左手从右拳下面伸出去,手心向下),屈收翻掌,弓步推按。 10、斜飞势:坐腿转身扣脚,抱手收脚,转身上步(西北),弓步分手(上手手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左手按在跨旁。)

42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42式太极剑剑谱(带方向) ( 1 )起势(东)( 22 )仆步穿剑(右)(东) ( 2 )并步点剑(稍偏东北)( 23 )蹬脚架剑(左)(东) ( 3 )弓步削剑(西南)( 24 )提膝点剑(左)(西南) ( 4 )提膝劈剑(西南)( 25 )仆步横扫(正东偏北) ( 5 )左弓步拦(东)( 26 )弓步下截(右、左)(稍偏东北) ( 6 )左虚步撩(稍偏东南) ( 27 )弓步下刺(稍偏东北) ( 7 )右弓步撩(东)( 28 )右左云抹(正北偏东)(左)( 8 )提膝捧剑(东)( 29 )右弓步劈(稍偏东南) ( 9 )蹬脚前刺(东)( 30 )后举腿架剑(稍偏东南) ( 10 )跳步平刺(东)( 31 )丁步点剑(稍偏东南) ( 11 )转身下刺(东南) ( 32 )马步推剑(稍偏东南) ( 12 )弓步平斩(西北)( 33 )独立上托(西) ( 13 )弓步崩剑(西北)( 34 )进步挂点(西) ( 14 )歇步压剑(稍偏西南) ( 35 )歇步崩剑(东) ( 15 )进步绞剑(稍偏西南) ( 36 )弓步反刺(西北) ( 16 )提膝上刺(稍偏西南) ( 37 )转身下刺(西南) ( 17 )虚步下截(正西偏北)( 38 )提膝提剑(正南偏东) ( 18 )右左平带(西) ( 39 )行步穿剑(东南) ( 19 )弓步劈剑(西) ( 40 )摆腿架剑(正南偏西) ( 20 )丁步托剑(西北)( 41 )弓步直刺(南) ( 21 )分脚后点(东北)( 42 )收势(南) 注:方向为定式胸部方位,东(或西)与套路方向一致;西南(或东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45度;稍偏东南(或西南)与套路方向夹角成30度;正东偏南(或北)与套路方向夹角小于30度。 起势面向南,第1段1-11式运行方向向东,第2段12-21式运行方向向西,第3段22-32式运行方向向东,第4段33-40式运行方向向西。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 10、弓步平分掌 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Word版带空白

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搅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拗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 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捶 19.倒撵猴右式

20.倒撵猴左式 21.倒撵猴右式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亮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背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搅雀尾 31.单鞭 32.云手一 33.云手二 34.云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拗步 41.右搂膝拗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 47.右打虎势 48.转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野马分鬃右式 58.野马分鬃左式 59.野马分鬃右式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4个) 63.揽雀尾

64.单鞭 65.云手一 66.云手二 67.云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金鸡独立右式 71.金鸡独立左式 72.倒撵猴右式 73.倒撵猴左式 74.倒撵猴右式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亮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 80.扇通臂 81.转身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搅雀尾 84.单鞭 85.云手一

42式太极拳拳谱

42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吾师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四川林墨根 余自从跟杨式太极宗师李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杨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杨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内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内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授杨式太极拳起式之练法公诸于世,惟愿太极拳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再做贡献。 预备式:两脚跟并拢外八字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中指贴裤缝,顶头拔背,两眼平视前方。右脚脚跟提起,以右脚尖点地,向右侧横开半步,随之脚跟着

地,左脚尖内扣,两脚平行,与肩同宽。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缓慢从上到下依次松头顶、松面部、松颈部、松双肩、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备注1:松时,意念犹如水流,水流至哪里,就松在哪里,身势立稳,头顶虚灵,尾闾中正。只有全身松开,心意松开,才能达到形态上的松。)如此稍待片刻,让身心稳静下来之后才能开动。开动时要大松大软,仍要保持此稳静(备注2:此为无极式站桩功)。 起式:由以下四个连贯动作完成: 一.两臂徐徐向前提起,似有细绳将其拉起,两后胛缓缓打开,两手掌自然伸直,成舒松自然掌型,掌心向下,掌指朝前,两掌之间的距离略宽于肩。随起随吸气,同时两脚脚趾微微抓地、提肛,收腹(备注3:两臂提起与吸气、两脚抓地、提肛、收腹为同时动作。) 二.当两臂升至与肩同高时,松肩,两臂略向内收,即环状收回,至两指尖的距离与头部同宽(备注4:松肩,两肘自然左右稍开,就使两臂环状收回;环状收回的同时,再次两脚趾抓地,提肛,收腹)。 三.随后,将手肩忘掉,两臂缓缓垂直下落(备注5:两掌掌心向下,似降落伞兜风样缓缓下落。)与此同时松胸部、松背部、松腹部、松胯部、松大腿、松双膝。 四.当两手落至与腰部同高时(这时意念松至双膝),坠肘,两小臂及前胛自然打开,两掌指尖向前,掌心依然向下。直至两臂垂落至身体两侧,松手腕,指尖朝下,中指自然贴至裤缝。这时感觉两臂犹如钟摆,自然悬垂,手指有麻胀感。在这一过程中,松双膝、松小腿、松踝关节、松脚背、松脚趾、松至脚底涌泉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