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消息二则》整合学习

七年级下册《消息二则》整合学习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新闻两则整合学习

一、课程研究:

(一)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4.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5.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二)学科素养:

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新闻类文本的阅读,主要是信息的提取和归纳,在获取关键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推理能力,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的结构,知道新闻的各个结构的特点,能够为新闻拟出标题和导语,提升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新闻类文本没有接触过,所以对新闻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包括其结构和语言,因此,学生的新闻文体知识储备不足,要对学生进行知识链接,弥补知识上的盲区。

二、课前准备:

1.打开多媒体,准备好课件、视频,预览PPT,将上课材料准备齐全。

2..学生准备课本、导学案、工具书、双色笔和学习的激情。

3.学科班长带领全班进行课前课文的自由诵读。

4.准备好生活部购买的当天的的《人民日报》,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设计目标与要求

课前演讲: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激情演讲:

将“中国梦”的圆满与历史上的人民的奋斗相联

系,引人渡江战役与香港的回归,并对这两件事进行

简单的介绍。

演讲者要用激情饱满的状态去感

染聆听者,营造积极活跃的上课

氛围。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在英语中,有个单词叫做news,大家知道是什么意

思吗?对,是新闻。News,n代表north,北面;e,east,

代表东面;w,west,西面;s,代表south,南面;发生在

东南西北的事情就是新闻。那么,中国的历史上都有

哪些news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

与中华民族的诞生和发展有关的两篇新闻。

观看《渡江战役》和《香港回归》的视频,多角

度、直观具体的了解这两则新闻。

用视频导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性,也能够将晦涩枯燥的历史事

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出

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解读目标诵读2遍课文,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总结出新闻的结

构与语言特点,并能为清明节烈士陵园活动写一条新

闻导语。

语文的美,在于读和写,因此,诵读文章两遍,

第一遍,去体会新闻语言的干练美,第二遍则去领会

文章内容,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两篇新闻的结

构和语言进行分析把握,并且能够联系身边事件,撰

写新闻的标题和导语。

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助学微素材,

通过阅读助学微素材、查阅手头

工具书的方式,了解有关新闻的

文学常识。

反复诵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

六要素。

新闻速递介绍新闻六要素和新闻的结构:

新闻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包扩时间、地点、人

物、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相同);

新闻的结构: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涉及到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走近作者:

本文的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

家,同样,也是杰出的文学家。

1.介绍新闻的六要素与结构,让

学生初步树立起新闻的文体意

识,了解新闻的最基本的特点。

2.让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新闻要

素的知识树,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示例:

标题简洁性

导语

新闻正文及时性

背景

结语准确性

3介绍作者,增加文学常识的积

累,明确本篇新闻的撰写的由来。

4.将新闻的结构用图片的形式展

示在ppt上,让学生形成初步的

认识。

播报感知

两篇文章都是新闻,新闻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内容

和结构。

活动:我是小小新闻解说员(配以新闻联播音乐):

通读完课本之后,相信你对渡江战役中三路大军

的行军路线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都有所了解了。请做

一次新闻解说员,为我们播报这则新闻。(任选其中

一个)

刚刚听了我们解说员的解说,相信大家对这两则

新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解说时,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①结合示意图解说;

②解说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③解说员注意语速和情感。(《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描绘势如破竹的行军战况,语速偏快,情感偏

激昂;《中英政权交接仪式》写的是举国欢庆的事件,

解说时要带着喜悦的情感,语速平缓。)

如果能够抓住这两点,对文本的内容理解的会更

透彻,解说得也会更加清晰。

1.事先给出提示,如三路大军线

图,让学生对照路线图,研究三

路大军的行军路线,降低文本梳

理难度。

2.学生带着解说要求,通过知识

树对该则新闻进行研究,体会这

两则新闻的六要素。

3.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出概括文

新闻内容的方法。

4.通过播报感知这一活动环节,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对

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表

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余音缭绕

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再回顾,

将文本内容进行重点勾画,主要在新闻的六要素中,

进行回顾诵读。

本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两则新

闻文本的理解,便于进一步的文

本探究。

深度报道

刚刚我们研读了新闻的内容,撩开了历史的面纱。

从文中我们如同亲历般的见证了“渡江战役”和“中

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新闻的力量。下面。我

们就来探寻,新闻的神奇力量,到底源自何处。

探究点一:

一则消息通常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等部分。比较两则消息,讨论问题。

①两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点拨:

相同点:结构都是主谓结构,都十分概括的叙述

了主要事件,都运用了修饰语,表达了

自己的情感。

不同点:第一则简洁,第二则严、具体,不仅交

代了交接政权的双方,还交代了地点,

形容了气氛。

②这两篇新闻的导语在语言表述上有什么异同?

点拨:

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

的语言报道了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

第二则新闻的导语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

而且较多议论。

老师抛出问题:

问:为什么两则新闻的语言的表述不同?

点拨:可从文本基于的史实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探究点二:

体会加点的词语的准确性。

①20日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安庆、芜湖线,渡之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

地区,24小时内即已

..渡过30万人。

②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

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真正

..主人,香港的发展

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点拨:①“即已”,意思是“就已经”,说明行动迅

速,战果辉煌。

②“真正”,意思是在这以前香港同胞生活在

殖民统治之中,听任别人主宰,并不是这

块土地上的主人。

要求:

1.所有学生高效投入,紧跟集体

的学习节奏;

2.组长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小组

的实际情况,调控学习的进程;

3.学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

选择地学习;

4.要积极主动地思考,既要善于

向他人学习,又要大胆质疑。

核心素养的落实:

1.研究两则新闻的导语的不同,

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概括归纳,实

现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2.在对新闻语言探究的过程中,

重点放在学生对语言的分析,注

重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实现语言

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突破。

注意点:老师调控整个课堂,保

证所有学生人人有事做,并引导

学生思考质疑。

妙笔生花我来当记者:

①清明节我们集队出发前往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

为本次的扫墓活动撰写一条新闻导语。

②给出习近平访美的新闻事实,尝试为该新闻拟定新

闻标题。

文以载道,将学到的新闻知识应

用到写作中去,注重写作过程中

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

的能力。

风采展示

学科班长:经过一节课的学习与锻炼,大家都是

合格的媒体人了吗?那么请向我展示你的新闻导语和

你的新闻标题吧!

学科班长带领,鼓励、引领大家

展示出自己的撰写成果。

文史相映活动①:国学与新闻

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与《七子之歌·香

港》鉴赏分享;

活动②:今日读报

拿出课前准备的《人民日报》,读新闻,结合所读新

闻,与组内成员进行分享对新闻语言和结构的认识和

理解。

从诗词中展现历史,展现渡江战

役和香港回归。

从新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家

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总结

师结语:文字是有记忆的!无论是韵律悠长的诗

词,还是简短凝练的新闻,皆能展示中华民族的成长

与腾飞。历史的再现,记忆的回放,让我们多思、多

写,记录那些历史的温暖、生命的温暖!

反思目标: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抒发自我情感。

四、课后反思

1.能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结合新闻文体的特点,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个人的提升。

2.本节课的活动设计立足于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围绕新闻,从文本出发并进行延伸,从新闻播报到诗词鉴赏,前者侧重于趣味性,后者侧重于文学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3.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在诵读中体味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收获新闻类文体知识,在思考中内化,能够运用到写作中去,能够做到“会读新闻,会写新闻”,同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 树立新闻的文体意识,为今后的阅读积累文学常识,能够明确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能够对新闻进行语言的赏析,提高品味鉴赏能力。

5.拓展提升的语言引导不清晰,没有给明方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提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