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七、参考书目

1.《新编心理学》刘萍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心理学新论》李铮.姚本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心理学》张世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心理学》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二、各章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的对象及心理现象、心理学等概念。

2、使学生明确心理学面临的任务及其分支;在此基础上认识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3、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教学要求】

1、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相关基础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

的兴趣。

2、让学生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心理学研究对象。

难点: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现象的实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性质

三、心理学的分支

第二节心理现象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第三节学习研究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层次

二、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第四节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的历史

二、现代心理学派别

三、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四、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向

第五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感知觉

【教学目的】

1、掌握感、知觉的含义及其种类;能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一切生活实例。

2、在掌握理解感、知觉规律的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对感知觉定义、种类及规律的学习,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2、能够将相关学习应用于实践。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性的变化;观察力的培养。

难点:知觉的特性。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知觉在认识中的作用

三、感觉的种类

四、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一、感觉的规律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第三章注意

【教学目的】

1、了解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

2、牢固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并能利用这些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3、了解少年期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避免学生分心。【教学要求】

1、通过对注意的定义、特征、功能及品质的讲解,是学生能够掌握注意品质形成的一般条件,并能判断各种注意的类型。

2、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注意的相关理论应用于未来的教学工作。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注意的概念;注意规律的运用。

难点:注意的种类;注意的品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与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三、有意后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第四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记忆的几个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能解释生活中的记忆现象。

2、牢固地掌握保持的规律,并能正确运用,以减少遗忘的发生。

3、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记忆的因素,使学生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教学要求】

1、通过系统讲解记忆的概念、种类等,使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

2、使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加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记忆的概念;遗忘的原因;记忆规律的应用。

难点:记忆的种类。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内容存储的形式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再认和回忆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遗忘规律

二、记忆策略

三、记忆方法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目的】

1、理解思维与想象的概念、种类,并能利用其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掌握思维的基本过程及影响解决问题的基本因素,使学生能根据其规律,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活动。

3、明确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教学要求】

1、通过对概念的讲解和举例,使学生能够利用思维与想象的相关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讲解,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习到的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使学生能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并能够应用于个人的提高及未来的教学工作。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难点: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过程

四、思维的形式

第二节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二、想象的种类

第三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三、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六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

1、情感的概念及每种情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能根据此规律控制情绪。

2、了解情感与其它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以调节人的各种活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对情绪情感有所认识,并能够尝试将之应用于个人情绪的调控。

2、使学生理解情感的相关理论,并能将之应用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分类及情绪调节的方法。

难点:情绪与情感现象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三、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二、情绪状态

三、情感的种类

第三节情感教育和情绪调节

一、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性问题

三、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七章动机与意志

【教学目的】

1、了解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产生规律,并能根据其规律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2、理解掌握意志的含义及其特征,了解意志在人们行动中的意义。

3、把握意志行为过程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需要、动机、兴趣的相关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对意志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能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难点: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动机概述

一、动机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的种类

四、兴趣

五、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

六、学习动机的培养

第二节意志

一、意志概述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三、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四、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及培养

一、意志品质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八章人格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根据气质的概念类型及意义,使其能根据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育措施,以提高实践效果。

2、让学生了解性格的概念、特征、类型及鉴定的方法,使其能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以促进其性格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

1、通过讲解及问卷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

2、通过对气质及人格形成的相关学习,使学生能够将之用于未来的教育工作中。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气质的作用与性格的特征;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难点:对人格主要理论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结构

三、人格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的学说

三、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气质的意义与作用

第三节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和气质

三、性格的特征

四、性格的类型

第四节人格的形成及培养

一、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九章能力

【教学目的】

1、掌握能力的概念以及智力结构的理论

2、了解能力的差异及其实践价值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智力及能力的相关理论,并将之应用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能力个别差异的分析。

难点:能力结构理论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与智力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

四、能力的种类

第二节智力理论

一、因素分析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

(二)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二、智力的认知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节能力的个体差异与测量

一、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二、能力的测量

第十章学习心理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基本的学习理论;

3、掌握学习动机理论,并会运用理论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

4、掌握训练学习策略的方法;

5、了解迁移的概念、种类及作用,并能根据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调整自己的学习。

【教学要求】

1、通过对学习的概念、种类及相关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内容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动机。

2、通过对学习迁移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能够调整自己的学习现在并将之应用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有效的迁移规律。难点:各学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动机理论。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二、学习的分类

第二节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二、认知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及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第四节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为促进迁移而教学

第十一章品德心理

【教学目的】

1、了解品德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

2、了解品德的基本理论;

3、掌握品德的形成及过错行为的形成及矫正。

【教学要求】

通过对品德的概念、形成、心理结构、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帮助教育对象培养优秀的个人品德,并矫正过错行为。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品德的形成及过错行为的形成及矫正。

难点:品德的含义及心理结构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一、品德与道德的概念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品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培养

二、学生过错行为的矫正

第十二章人的全程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生各时期各方面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2、掌握全程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人生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特点及规律,将之应用于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中。【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婴儿期感知觉的发展;儿童的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难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发展及其概念

一、生命的各个时期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

第二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十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的】

1、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并能对自身状况进行衡量。

2、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学校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并能应用于未来的教学工作。

【章节重点难点】

重点: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途径。

难点:班级心理辅导的形式及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三节班级心理辅导

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常见的教学流程

二、班级心理辅导的常用活动形式

三、班级心理辅导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超详细笔记

普 通 心 理 学 彭聃龄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得出公式: K=△I/I (P.97)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虽然揭示了某些规律,但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费西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普通心理学概念

普通心理学概念 1、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3、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他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突触包含三个部分:突触前部分、突触间隙及突触后部分。突触前部分指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其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储存有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的前端膜成为突触前膜。突触后部分是指与突触小体临近的神经元的某一部位,突触前膜与另一部分膜相对,这部分膜成为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上面有突触受体。在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空隙,称为突触间隙。 除了化学性突触外,还有电性突触。 5、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6、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7、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8、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又称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与生俱来的,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的。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C)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 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 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B)现象。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3、(B)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理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C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 A.程序学习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46概念题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映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普通心理学既包括过去研究中已成定论的为科学实践证实并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虽不一定为大家所公认但却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学说还包括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成果和新发现。 4. 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既是结构单位也是功能单位,它不同于身体细胞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可被输入的刺激所激活,引起神经冲动,进行冲动传导。其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即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就其功能和分布不同可分为传入,传出和联合三种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为突触传递。 5. 极化现象:这是神经传导的电化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钾离子的浓度在膜内比膜外大30倍,而钠离子的浓度膜外比膜内大10倍。为维持他们的浓度,膜内外电位差允许钾离子透入膜内,而不允许钠离子渗入。于是形成了膜内负电荷、膜外正电荷的电位差。这就是膜的极化现象。这种电位被成为静息电位。 6. 去极化过程:当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受到足够强的刺激时,细胞膜电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迅速进入膜内,使膜内负电位差消失,即为去极化过程。 7. 动作电位:经过去极化过程,神经元便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形成了神经冲动,成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大约1毫秒。 8.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数突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称为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这种联系方式就是突触传递,它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它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这一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直接的。 9. 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变化,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使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接触,这时储存于囊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而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于是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 10. 外周神经系统:就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机构,它包括从外周感觉器官内导到中枢的神经组织和从中枢外导到效应器官的神经组织。从结构上看,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和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自主神经系统。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 B)现象。 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 3、()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 理 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 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 (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 的运用?( ).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2020年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就在下面,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 《普通心理学》小知识点总结【1】 特征: 1、注意(2)【指向性,集中性】 2、知觉(4)【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表象(3)【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4、思维(2)【间接性,概括性】 5、创造性思维(3)【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功能: 1、注意(3)【选择,保持,调节监督】 2、想象(3)【预见,替代,补充】 3、情绪、情感(5)【信号,动机,适应,组织,健康】 4、动机(3)【激活,指向,维持调节】 品质: 1、注意(4)【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2、观察(4)【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记忆(4)【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4、良好思维品质(6)【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5、意志品质(4)【自觉性[对盲从,果断性[对优柔寡断,自制性[对任性怯懦,坚韧性[对动摇性】

6、兴趣(4)【广度,中心,稳定性,效能】 其它: 1、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想象的加工方式【黏合,夸张,典型化,拟人化】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4、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自我防御的机制【压抑,否认,置换(转移),文饰(合理化),投射,代偿,升华】 6、动机斗争【双趋,双避,趋避,多重趋避】 7、性格的结构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8、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包容,控制,感情】 思维、言语及想象【2】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①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②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客观事物,借助于媒介进行反应 ③还能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2)概括性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知识要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心理学考研必备教材伴随着2016年心理学考研前辈们紧张的复试备考,2017年心理学考研的征程已经开启。作为备考心理学研究生考试的小伙伴们,普通心理学无论是在心理学学硕还是心理学专硕、统考还是自主命题的考试中都占据了很大分值。312统考中甚至占了近100分(专业课满分300分),这么大的分值我们必然要引起重视。博仁考研老师通过研究历年真题,发现普通心理学的考查在难度方面几乎只能说是中等难度,然而题目考查点是非常细,面非常广一定程度上无形中提高了难度。那么,对于这样一科关乎我们考研成败的科目,究竟该如何去备考呢?下面由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仔细讲解我们到底要如何学习这本书。 对于普通心理学的备考首先是教材的选择,根据近几年博仁考研老师对于考试大纲的研究,博仁考研老师推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想要购买心理学考研备考教材的同学可以咨询博仁考研老师。 考研的小伙伴都在用这本书复习哦,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彭聃龄老先生《普通心理学》的认可:

确定了心理学考研复习用的参考书,下面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复习这本教材,复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一、普通心理学提纲内容 备考2017年心理学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首先我们需要对参考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开始进一步的学习。博仁考研老师整理出《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提纲内容: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6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系统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91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视觉 第三节听觉 第四节其他感觉 第四章知觉/149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202 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