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省概况 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 1.济南(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分组合作,归纳知识点,完成表格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五章

第四章中国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 第一节中国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内涵 同时,旅游交通又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之一。 旅游交通,是“旅游媒介”,对旅游者和旅游对象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具体地说,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给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

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业才能使旅游者顺利、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 旅游交通的特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中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交通的主要特性: 1、公共性 2、特殊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按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地或度假区的交通,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内蒙古自治区)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类型理论课、新授课授课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第十四章内蒙古旅游地理概况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教学用书陈锡畴、王雁主编. 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8(8).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参考用书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内蒙古旅游局 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蒙古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2、熟悉内蒙古主要旅游景点 能力目标1、掌握整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内蒙古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立志投身旅游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资源) 2、内蒙古历史沿革 3、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分布 2、内蒙古气候特点与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区域地图、景观图片、视频、内蒙古资源的文字资料 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 新课导入观看内蒙古旅游形象宣传片《草原蒙古风》运用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 模块 读内蒙古政区图、地形图以及教材,教师提问 问题1:内蒙古的区位和面积。 问题2:内蒙古地形特点 问题3: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提问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 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 1、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地跨华北、东北 与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与俄罗斯、蒙 古国相邻。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八分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位居 第三位。 2、内蒙古地势较高,海拔1000多米;高原坦 荡辽阔,面积广大,欺负缓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构成内蒙古地貌脊梁;平原-山地-高原 由南向北成带状分布。 教师更正 总结回答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市工业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课题】旅游资源的美感赏析 【授课班级】旅游131 【学时】4 【授课日期】第5周第1,2 次课 【正文】 一、教学容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及类型、旅游景观观赏分类及要求。 2.教学难点:旅游景观观赏的分类。 3.教学关键:图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4.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创设学习环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及类型;掌握旅游景观观赏的具体要求、具体分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审美,分析其优势及特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形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冶情操。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功底比较差,但是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本门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师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 2.学生学法:观察与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准备 教学用资料、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设计

市工业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课题】中国旅游客源地理 【授课班级】旅游131 【学时】4 【授课日期】第6周第1,2 次课 【正文】 一、教学容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原因、中国旅游客流情况; 2.教学难点:中国旅游客流分析。 3.教学关键:图片视频等旅游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地理空间感知能力 4.重点、难点解决方法:创设学习环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客流形成的原因、掌握中国客流的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知识点的学习对中国的旅游客源地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吸引旅游者,刺激旅游行为的产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形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冶情操。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功底比较差,但是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本门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讲课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 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年04月08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 学期教学方案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授课人:马广营 班级:07旅游管理班 学期:09-10上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 第1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2章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旅游开发(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 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 教学难点: 我国的旅游开发。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 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 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 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

性。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分布着盆地和草原。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docx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 适用学时: 62~62+22 课程类型:理论 制定日期:2012 年 04 月 08 日 制订人员:刘德正 推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陈锡畴王雁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与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大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参照该职 业领域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来制订,属于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大旅游”职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以便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 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 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 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设计 序号课题名称课题内容及技能要求 实训室及参考学时(含教学环节设计 必修、选修) 设备名称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教学课题与课时:旅游与旅游地理学(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 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与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 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

2015.9《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5.9《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课程(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以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为重 点,提高管理素质;以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 段,培养学习兴趣。坚持“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 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化学生心灵,完 善学生人格,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练”的目 的。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构建以提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 作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在课 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 安排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内容编 排,实现能力的递进。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 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 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 色及地理成因,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旅游区 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等。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针对高职高专旅游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 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

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 1.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 2. 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去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相关的重要旅游线路。 (二)社会能力 1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方法能力 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理论深度以能被学生掌握为准,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内容编排上,将地理知识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实际紧密结合,简明实用。在结构安排上,针对各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以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为线索编写,逻辑严谨、清晰明了。在体例设计上,各章节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开始引入,根据内容安排附以大量景观图片,并插入“知识链接”作为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说明,同时,各章后附有“思考与练习”及“实训拓展”,体例新颖,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掌握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粉笔 总课时数:64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第2 学期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主讲教师: 陈甜 【课题】 课程介绍 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年问候 2、安全教育

3、课堂纪律 4、课程介绍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导出对比分析法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导出实地考察法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 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出示山东省地图,展示图片,总结知识点,学生现场导游,讲解山东省概况。山东省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名称由来因在太行山之东,故名旅游资源“泉城”济南的趵突泉、五岳之首的泰山、曲阜“三孔”、“海滨山城”青岛、“人间仙境”蓬莱、道教圣地崂山等旅游名胜。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2016~2017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 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 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 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与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 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省第2-3 节【教学目标】 1.了解省概况 2.掌握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 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服务于旅行社导游、计调、景区讲解等工作过程的综合基础课,对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认知,是导游、计调、景区讲解等工作过程必备的知识准备。它的前修课程是《旅游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它的后续课程是《旅行社计调业务》、《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本课程按照服务于导游讲解、计调旅游线路设计等工作任务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并结合本省导游考证与导游讲解、计调需求,以各个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旅游资源认知能力、区域旅游产品(线路)开发设计能力。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奠基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融化,为后续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1、知识点 (1)地貌旅游资源; (2)水域旅游资源; (3)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4)生物旅游资源。 2、教学要求 本项目阐述自然旅游资源的概念,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貌、水域、气象气候和生物旅游资源的概况。通过图片欣赏与观看视频等形式使学生熟悉各种类型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吸引力要素。 3、能力培养要求 (1)能准确识别出各种自然旅游资源所属类型。 7

(2)能熟练讲解各种类型旅游资源的成因。 (二)人文旅游资源 1、知识点 (1)历史遗迹旅游资源; (2)古建筑旅游资源; (3)古陵墓旅游资源; (4)园林旅游资源; (5)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6)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2、教学要求 本项目阐述的是各类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主要通过讲授、欣赏图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概况。 3、能力培养要求 (1)能准确识别出各种人文旅游资源所属类型。 (2)能熟练讲解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文化。 (三)中国旅游交通 1、知识点 (1)旅游交通概述; (2)各类旅游交通优缺点。 2、教学要求 本项目内容阐述了旅游交通与旅游,主要通过讲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旅游交通概念、特点及与旅游的关系,熟悉五种旅游交通类型,从而全面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相关知识与内容体系,为后续各区域旅游路线设计做好准备。 3、能力培养要求 (1)熟悉中国旅游交通,为自助出行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 (2)能运用旅游交通与线路设计的相关知识,设计旅游线路。 (四)旅游线路设计 1、知识点 (1)旅游线路的概念及分类; (2)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6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哦《中国旅游地理》 第七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第二节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案

一、课题: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 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教材) 主编:彭淑清等 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第二节的内容。旅游地理是一门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的课程。教材介绍了我国各省市区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关的历史文化,涉及到了众多学科,为学生设计旅游线路、提供旅游咨询、进行景点讲解等提供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 (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性强且接受能力强;(2)掌握了一定的旅游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 (3)对文化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也没有形成体系; (4)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性。 2.分析课堂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会如何去学习。 六、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结合对本书特点的认识和对学生的了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我国传统节日、婚丧习俗、民居、民间工艺品和民族服饰的特色。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对民俗传统、民俗风情等更加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欣赏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民俗的思索,撰写出别具特色的导游词。为今后的导游工作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达到在丰富多彩的同时又能做到有据可依的去传播民俗文化风情的目的。 八、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节日、中国部分民族的建筑、服饰、工艺品。 【难点】中国部分民族的婚丧习俗。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九、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2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