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重点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三

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①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离骚》

②这一作品是谁作的?他生活在哪一时期的哪一个国家?屈原战国末期楚国

③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④此人在国际上有什么重要地位?我们今天的哪些民俗是为了纪念他的?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这定为世界文化名人。赛龙舟,吃粽子。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①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孟子战国时期

②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儒家孔子

③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13.阅读下列材料:

“斧斤以时入xx,xx不可胜用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孟子战国时期

②他属于当时的哪一个学派?此话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

儒家学派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14.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互利,非相攻。……(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这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墨子战国时期

他是哪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上述言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墨家“兼爱”、“非攻”

③产生这一思想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联系今天的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努力维护现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15.阅读下列材料: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想一想,回答:

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答: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误期要处斩。陈胜和吴广号召起义。

②口号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这个口号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反抗暴秦统治的起义信心和决心,人们纷纷响应起义。

16.阅读下列材料: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xx

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答:儒家;太学

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焚书坑儒”

17.阅读下列材料:

“xx扫六合,虎视xx!”—xx

请回答:①“xx”指谁?答:xx

②“六合”的含义是什么?答:天地四方

③此话是什么意思?答:秦王扫平了天下,虎视眈眈,何等雄武!

④秦统一有什么意义?答: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混战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8.阅读下列材料:

“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请回答:

①这首歌谣反映了汉朝哪位皇帝对兴修水利的重视?答:汉武帝

这位皇帝在位时是如何治理xx的?

答:亲临治河工地,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背柴草,堵塞决口。

③汉朝还有哪位皇帝重视治理黄河?答:东汉明帝

19.阅读下列材料: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是谁?答:张骞

②他初行的具体时间、目的是什么?

答:公元前138年,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20.阅读下列材料:

“汉与匈奴合同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请回答:①“汉与匈奴合为一家”指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答:xx出塞与xx单于和亲。

②这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时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趋势是什么?

答:西汉汉元帝时;民族友好和和睦相处占主流。

21.阅读下列材料: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

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请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答: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答: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22.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兼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请回答:

①文中的“伦”是指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答:蔡伦、东汉

②根据材料看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意义如何?

答: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3.阅读下列材料:

“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弘明集》作刃)。形之于用,犹刀之于

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明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

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引自《xx?儒林传》

此文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他这篇重要代表作的名称是什么?

答:xx、东汉、《论衡》

②材料中“利”和“刀”分别比喻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答:“利”指人的精神和灵魂,“刀”指人的血肉之躯;人的精神依附肉体而存在,人死了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着消亡。

③文中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答:反对迷信鬼神的思想。

24.阅读下列材料:

读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①这是谁说的一句话?答:xx

②他写过什么重要的历史著作?答:《史记》

③结合实例,谈谈这一名言对你的启迪?答: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像刘胡兰、雷锋、孔繁森等成千上万个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学习他们,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可自己发挥)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中良相惟xx,天下xxxx。

材料二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风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日:“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时间?

答:前秦,氐族,4世纪后期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结果如何?答:xx之战,383年,东晋大败前秦

③由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答:草木皆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练习题

(完整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上册重点练习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重点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B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②封建经济消亡③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B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关税 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的大量走私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和统治危机 B、严重摧毁吸食者的体质,使很多人倾家荡产 C、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了解体作用 D、导致银价上涨,加重了人民负担 4、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即(C )A。内部叛乱导致分裂B、中央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共同镇压 5、1860年北京居民绝不可能看到的是( C ) A、圆明园燃起熊熊大火 B、英法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 C、外国公使乘汽车在北京城兜风 D、店铺里摆放着廉价的洋货 6、在今天英法两国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到许多圆明园的文物,你认为它们从中国被劫走最有可能是在以下哪次战争(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有人说“阿古柏是一仆二主”。请问“二主”是(B ) A、英国和俄国 B、日本和俄国 C、法国和英国 D、法国和日本 8、曾纪泽的外交活动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C ) A、清政府给俄国下了最后的通牒 B、俄国不愿为伊犁地区得罪中国 C、左宗棠在军事上的支持 D、有原先订立的边界条约为基础 9、1895年----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帝国主义列强进入资本输出、全面瓜分中国的新侵略的阶段是在(D 0 A、鸦片战争以后 B、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C、中法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1、一个外国资本家想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你认为最早应出现在( C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2、在电影《甲午风云》中,你可以看到(B ) A、林则徐的光辉形象 B、邓世昌的光辉形象 C、李秀成的光辉形象 D、叶挺的光辉形象 13、《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时代特好的条款是(B ) A、割台湾、澎湖列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14、19世纪末,刺激瓜分中国的事件是(D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5、瓦德西说:“中国人民上有无限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产生此种顾虑是因为( B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清军爱国将领的斗争 D、林则徐禁烟 16、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D ) A、清政府腐败无能 B、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在华利益 C、英国出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考虑 D、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的需要 17、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B )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D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解决的矛盾 C、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19、《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最大的危害是( C ) A、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 B、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更加腐败 20、虎门销烟的壮举,最突出地表明了( B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复习进程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 题

八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 么?(3)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赔款最多的条约是什么?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什么? (5)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答案: (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3)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4)中英《南京条约》、《辛丑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5)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2)洋务派──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 一、从猿到人 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 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 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 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 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 旧石器、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 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气候有什么特点? 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01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4个单 元)全部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 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 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 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 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期末测试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卷 (人教版 )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40分) 1.我们家乡嘉兴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2.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清真”两字, 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牛肉等,从来不吃猪肉。你认为萧强是哪个民族的人 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高粱 D .大豆 4.我国四个直辖市中,位于西部地区的是 A .天津 B .北京 C .重庆 5.请查阅地图,下列四个平原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A ?东欧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6.下列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美国 B .蒙古 C .日本 D .法国 7.一艘油轮正航行在这样一个地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 是东半球,该油轮所在的位置是 C . 180° E , 90° N D .经度 0°, 90° S 8.请查阅地图,北回归线由东往西经过我国的省区依次是 A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9 .我国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10.下列河流中的下游被称为“地上河”的是 A .长江 B .珠江 11 .下列不属于文献资料的是 A .满族 B .藏族 C .回族 D .汉 族 D .上海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A . 20° W , 纬度 0 B . 160° E ,纬度 0 D .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A .长江 B .珠江 C .京杭运河 D .淮河 C .黄河 D .淮河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班级___姓名___ 一、侵略与反侵略 1、侵略与反侵略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图1 鸦片战争图2 中日甲午战争图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请回答: (1)、上述哪幅图所示的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材料一的三幅地图,写出战后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名称。 (2)、列举两个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表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从图一到图三,你能看出中国社会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4)、列强未能把中国彻底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清政府与哪国签订的什么条约?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派谁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材料二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哀悼哪位清军将领而撰写的? (4)、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上述三个条约的签订是怎样一步步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的? (6)、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3、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一课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八年级政治上学期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政治上材料分析题复习 1、晓宁和梅梅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梅梅发现晓宁在数学上比自己强,于是经常向晓宁请教,晓宁也总是积极给予帮助,两人在共同的讨论中经常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数学水平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1)结合上述情境,谈谈你对“竞争与合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认识。 ①竞争对青少年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梅梅发现晓宁在数学上比自己强,说明竞争能够使我们客观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②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两人在共同的讨论中经常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数学水平都有了更大的提高,说明合作能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从而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更大的进步。③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梅梅和晓宁在相互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说明他们善于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善于欣赏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从而得到共同发展。 (2)竞争无处不在,你认为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 ①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准则,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②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消除嫉妒心理,保持良好心态,胜不骄.败不馁。③树立正确的竞争目的。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竞争对手不能相互排斥,两败俱伤。④竞争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⑤学会理解和谅解别人,以诚待人,帮助他人,求得共同发展。⑥要敢于竞争。 2、三聚氰胺事件使国内乳品行业面临信用危机、销售滑坡、亏损严重的困境,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为保障消费者和奶农的切身利益,我国奶制品产销企业在《中国奶制品产销企业质量诚信宣言》中共同承诺: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奶制品产销企业为什么承诺要以诚信为根本? (1)①诚实守信是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②不讲诚信,就会失去信誉,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害人又害已。为人诚实、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提升。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货真价实、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不讲诚信,就会面临信用危机、销售滑坡、亏损严重的困境,也会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①“做老实人,办老实事”。②不要轻易许下诺言。③诚信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④坚持诚信的守则:a坚持实事求是。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b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c在眼前利益与

2019年秋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材料专题-普通用卷

2019年秋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材料专题 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抗争的历史,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上三幅图片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分别与哪三次侵华战争相关?(2)请分别说出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材料二中的挽联是为了悼念谁写的? 材料三: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义和团运动。英国人赫德评价道:“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材料三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 根据材料四概述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2、资产阶级革命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请回答: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势?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次战争哪个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次战争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有何影响 (7)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3、【民族的屈辱】: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苦难的岁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总整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课人类相揖别 1、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2、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3、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5、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6、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7、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8、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根据什么变化,可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工具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怎样出现的? 3、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请说出两方面的表现? 4、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么流域的文化、主要农作物、驯养的动物、陶器) 5、世界上最早的村落出现在哪里? 6、史前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什么? 2、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的是古希腊的什么史诗? 3、传说中黄帝的功绩有哪些? 4、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哪些? 5、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6、炎帝和黄帝距今有多少年?它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什么叫禅让? 8、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用什么方法治理水? 9、请你谈谈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你认为怎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有什么意义? 第二单元 一、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大? 3、四大文明古国与哪些河流有关?说明什么?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知识点精华_

1.社区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有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2.社区的类型有:①功能社区:(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等。) ②自然社区: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如:村落、城镇等。③行政社区: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如:街道、乡、县、市、省、大洲3、北京的中关村是高科技园区;上海的南京路、深圳的华强北都属于商业区;明阳小区属于生活小区;王村属于农村社区。 4、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功能:(选举、投票人大代表);经济功能:(开办商店、工厂、超市等);文化功能:(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艺活动,兴建图书馆,兴建体育设施。)管理功能:(组织保安巡逻,调节邻居的纠纷,开展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管理等。) 5、社区交流:主要有物产(山东苹果买到广州)交流,还包括经济、文化(深圳少儿艺术团到香港表演)、信息(上网查阅信息)、技术(从德国引进冰箱生产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交流。 6、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注记(地图上地理事物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7、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8、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10、世界上的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州。 11、洲界分界线:①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②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③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⑤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⑥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12、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等四个洲,其中非洲被赤道横穿大陆中部。 13、地球表面分为四个大洋,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轮廓呈“S”型的是大西洋;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广,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14、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白令海峡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连接了太平洋和北冰洋;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与阿拉伯海之间,被称为“世界油阀”。 15、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亚洲的喜玛拉雅山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书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 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 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字奠定了基础。古代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双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古代印度 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土壤肥沃,河水丰沛,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3.种姓制度: 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一婆罗门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 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被 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为神庙上供,养活 第一第二等级 四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 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剥削奴 役,从事最苦最累最脏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