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六年级

草原六年级

草原六年级
草原六年级

1《草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出示课件9】()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

(3)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板书: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

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 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六年级上册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 襟飘带舞( 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相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六年级上册草原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草原主要内容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感受各民族人 民之间的情谊。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题、分类处理问题,开始学习标画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4、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洒脱、低吟、拘束”等词语在 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 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2、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请大家领略一下草原美丽的风光,欣赏草原图片,能说说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吗? 2、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齐读课题。 3、出示作者小资料: 老舍,原名,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家。创作了《》《》《》《》《》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受到人们的喜爱。“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如:《》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草原》一课节选自老舍先生的访问记《内蒙风光》一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2、认字9个,写字6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自主读识: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独立学习生字词。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会读: 回味勾勒豆腐拘束老翁舞蹈迂回洒脱境界羞涩一碧千里襟飘带舞 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读议: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自学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汇报感悟: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很美,从这句我们体会到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旷。一碧千里是草原无边无际,而并不空荡。)展示课件,指导朗读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指导朗读。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精彩片段

精彩片段 《草原》教学片段 一、师:同学们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吗?谁来说一说喜欢他们的哪些歌曲?对了,凤凰传奇演唱过很多的草原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边欣赏他们的歌曲,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是凤凰传奇的 歌曲《天籁传奇》) 师:同学们都够聪明,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齐读课题“草原”。谁能讲讲,你想像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草原是牛羊们的天堂;原来草原也是那么的富有情趣;草原还是诗意)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高原辽阔的大草原。 二、现在大家打开书,根据自己的节奏自由朗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三、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学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请大家用心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 请大家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部分画出来。 生:我画了两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还有,“这种境界……奇丽的小诗”。 生:我找的也是这个地方。 师:骏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一会儿随课文去研究它,现在咱们就按第一位同学的发言来讨论。第一句话,他说他总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 师:什么叫高歌?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诗。 师:怎么样吟诗? 生:低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 内蒙古大草原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古族牧民更美……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草原》,来一次草原之旅。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2.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明确:地点转换顺序。 3.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 明确: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 情欢迎。 4.试着划分本文的层次,并归纳每部分大意。 明确:本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5段): 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款待。 二、梳理思路——探究文意 1.研读第1段。 (1)从“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 明确:点题,第一次来到草原。 (2)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明确: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等景物来写的。 (3)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 明确:天空,天底下。 2.研读第2~5段。 (1)给第二部分(第2~5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层(第2段):主人迎客。 第二层(第3、4段):主人待客。 第三层(第5段):主人和我们惜别。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明确:热情好客。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 明确:风光和人情。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草原 班级姓名 一、看音写字。 xuàn lè xiū sè yá jū mào ( )染勾()()()天()()束礼() 二、选择音节。 1.mēng méng měng 内蒙( ) 启蒙( ) 蒙( )眬蒙( )混 瞎蒙( ) 蒙( )受蒙( )蔽蒙( )骗 2.lù lòu 暴露( ) 露( )脸露( )面揭露( ) 露( )水披露( ) 三、补充词语。 一( )千里 ( )( )欲流 ( )飘( )舞忽( )忽( ) 一( )百( ) ( )( )欲生 ( )( )起舞若( )若( ) 四、组词。 骏( ) 凌( ) 驰( ) 偏( ) 吟( ) 俊( ) 棱( ) 弛( ) 篇( ) 怜( ) 峻( ) 池( ) 翩( ) 玲( )

五、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 2.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和。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和。 4.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①欲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将要。 在这里应该是第( )种解释。(2分) 5.默读选段,你肯定感触很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用这个词造句。 这个词是:。造句: 6.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7.“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草原六年级

1《草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1 草原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 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 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4)再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文知识点大全

小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知识点复习 1、易错字音: 渲(xuàn)染迂(yū)回马蹄(tí) 2、课文内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2)课文写作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3)作者介绍: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立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3、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答: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涯,边际。天涯,天边,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大地与天空相按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

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扣,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4、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例句:吃完饭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着刚吃过的烤鸡翅。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回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描写草原的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敕勒歌》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高骈《边方春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知识点 1、易错字音: 渲(xuàn)染迂(yū )回马蹄(tí) 2、课文内容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课文写作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3)作者介绍: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立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等. 3、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答: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涯,边际.天涯,天边,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夕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大地与天空相按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扣,收到了揭示题旨深化文意的效果. 4、课后习题: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例句:吃完饭后,我坐在椅子上“回味”着刚吃过的烤鸡翅. (2)“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禁“回味” 起美好的童年生活.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描写草原的诗句: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课内阅读(最新)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行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 )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1.短文选自课文《》,作者是,课文主要写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和所感。 2.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并用波浪线划出跟这个词语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4.来到草原,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有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5.文中画线句子有个词写得特别好,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1.《草原》 ;老舍;所见;所闻; 2.柔美;翠色欲流;低吟;回味; 3.一碧千里;对应的句子: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4.愉快;惊叹;舒服; 5.“绣”用得特别好,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羊群比作了能工巧匠,把草原这块绿毯装饰得美丽动人,(意思正确即可) 解析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六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六 1、播放阿日布杰演唱的歌曲小学课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广泛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 2、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蒙古同胞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辽阔、美丽、富有) 2、学生介绍陈巴尔虎旗的情况。 陈巴尔虎旗牧场,方圆几百里,那儿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湖泊晶莹,像蓝宝石镶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 三、初读,理清课文线索 1、默读。思考:课文都写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语句。(初见草原接近陈巴尔虎旗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 2、分组读议各段内容,概括五段段意(可以小标题形式)。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 1、草原上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自由读,画出景色美的语句(天空、空气、天底下、小丘、羊群) 出示投影:这是()的草原。_______________ (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 学生A:这是(美丽)的草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教师:什么是翠色欲流?说明什么? 学生B:这是(碧绿)的草原。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上丘也是绿的。 学生C:这是(广阔)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学生D:这是(令人欣慰)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草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 )迂回(yū)蒙古包(měng )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一)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一)【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六年级上册草原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 qiū)渲染(xuàn )迂回( yū)蒙古包( měng ) 襟飘带舞( jīn )鄂温克(è)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空间。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

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 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