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绍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柯桥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测试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自然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gèng)古如斯的美丽,

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复杂,感慨历史的沧桑变化。

B. 如果确认战争乃是流血的政治,那么,“三国”的智慧就是政治智慧。政治智慧之外

的哲学智慧等则几乎阙.(què)如,至少可说是相当薄.(bó)弱,远逊于《红楼梦》。

C. 持反讽叙写姿态的作家们间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抨击丑恶的力量,使戏谑.(xuè)场景

富有深意;部分晚生代作家则戏拟景物以消解美丑界限,显露出稀薄的自然美意识。

D.首长这番话使他幡.(fān)然醒悟:我之所以要对着虚无的话筒谍谍不休,正是在荆棘

载(zài)途中拼命撑着延缓虚无的到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我们撇开有关“语言”“言语”的种种迷魂阵,用看待普遍

小说的眼光来看《马桥词

..

典》,我们应当承认,作者有很多写得精彩的地方。在这里,我主要关注的是作者在小说中

的道所表现的某种“世纪末”情绪。这种情绪特别体现在作者对马桥人内心世界中根深蒂固

....

家精神的不由自主的欣赏、赞叹之上。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一个对中国文化寻根的作者必然会达到道家情怀和道家境界;【甲】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家本身就是的“世纪末”情绪,因为道家在人类文明的起点上就已经把这个文明的归宿和终

一种最典型

..

点都看透了,想透了。【乙】两千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向人类一切文明的标志:仁义道德、礼

法规范、国家体制、科学艺术等一一发出警告,在抵制一切由名言规范形成的任何形式的“本

文”。【丙】老子、庄子及其追随者们以猫头鹰的智慧所体悟到的、以身体力行的固执所昭示

出来的生命真理,在20世纪下半叶已由西方的哲人们重新发现了。但可惜的是西方人除了

在幻想中之外,已再难在他们那个世界里找到这种真理能够生存的土壤。可以想见,如果他

他们不一定们来捧读《马桥词典》,很可能立即把这个地方设想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尽管

..

敢到这里来落户。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A.普遍

B. 根深蒂固

C. 典型

D. 尽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 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正如我们日常中所感受到的,如果一个人逐渐变胖,人们只会将此认定为其本人的责任,而不会去追究致胖食物的监管和商业营销等行为。如果一个人因为肥胖增加了患病甚至死亡,病因和死因上也并不会写上肥胖。

B.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

C.天猫双11《中国男性好色报告》显示,中国男性变得越来越“好色”,他们花费在护肤、理容、美妆上支出越来越多,95后男生买彩妆,90后男生爱护肤,80后男生在养发……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离不开教材的熏陶,但绝不仅仅只是教材。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把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的提高放在首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欣赏它,首先

①。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②,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③,即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

6.阅读下面的小诗,感悟诗境,并写成一段描述性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选用第一人称,字数不少于100字。(6分)

房子的阴影中

站着一个人,猫坐在门洞深处

苔藓、刺槐树

沉浸于远古的静谧

冬夜

中国庭院中,一座座空空的凉亭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南农大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9年11月21日公布,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前后20天的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

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技术评价,认为该成果有3个突破。一是首次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二是创立了猪和牛肌肉干细胞体外培养干性维持方法,初步解决了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减的难题;三是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产品。这让中国跻身于该领域国际前列。

据了解,培养肉是指用动物肌肉干细胞培养、生产可食用的肉类,培养肉技术是肉类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性创新,是一种新的动物蛋白生产技术。培养肉的生产一般先通过活体采样获得动物的肌肉组织,再从组织中分离得到肌肉干细胞并在富含营养成分的营养液中大量培养成肌肉前体细胞,最后在可食用的三维支架材料中将肌肉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为肌肉组织。

(摘编自《中国“细胞培养肉”技术获重大突破》,“中国新闻网”2019年11月21日)

材料二:

世界上的第一块“培养肉”诞生于2013年。当时,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理学家波斯特博士耗时两年,花费了足足28万美元,才培养出一块牛肉饼。为了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世人,他们的研究目标就是培养可以吃的牛肉,他当着媒体的面儿,把这块牛肉煎熟了。波斯特博士也因此被称为“培养肉之父”。波斯特博士在2015年宣称,他的团队已经把一片肉饼的生产成本,由28万美元降低到9美元左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了,不过这距离市场的期待还是有些距离,因为在美国,一个双层牛肉饼的巨无霸汉堡,售价还不到5美元呢。

不过,价格倒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毕竟,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培养肉肯定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而且,培养肉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从生物学底层来塑造肉类的口感和营养成

分,这是畜牧业很难做到的事情。

除了培养肉,人造肉还有另外一条技术路线,那就是“合成肉”。如果“合成肉”的历史可以从豆腐开始算起,那么人类已经在这项技术上折腾了两千多年了。中国是全世界豆制食品最丰富的国家,为了能够造出口感更好的豆制品,我们几乎试遍了所有可能的工艺和调料,但是很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也还没有真正拿出一块色香味俱全、能够以假乱真的合成肉。虽然我们经常把一些豆制品称为素鸡、素鱼,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那些只不过是调味过的豆腐而已。

合成肉要想创造出不同的肉类组织的口感,就需要为每一种组织都发明不同的生产工艺,而培养肉则不需要,他生产任何一种肉类组织的底层技术都是一样的。培养肉公司甚至还能制造出排骨、脆骨、肉皮、牛蹄筋等肉类组织。一旦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培养的方法获得这些组织,比通过合成的方法来制造它们要容易得多。培养各种口感独特的肉类组织,是培养肉独有的优势。此时的培养肉,很可能就凭借着这种独特优势,迎来了市场拐点。(摘编自《未来哪种“人造肉”最终会占领餐桌?》,“澎湃新闻”2019年11月29日)材料三:

在不愿意尝试人造肉的消费者中,近一半是出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技术不成熟、口感不佳是另外两个降低消费者尝试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人造肉要真正走进中国市场,克服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即便目前在消费市场上,人造肉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但是,人造肉的发展仍然是非常急迫却前景趋好的。因为人造肉有两大社会价值,是很多产业所难以实现的。经济层面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个国家陆续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对全球肉类消费造成直接的影响,人均肉类消费逐年增加。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人造肉为解决世界人民肉类消费困境,解决肉类短缺危机提供了解决之路。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 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都被用于养殖业;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 有18%来自养殖业,其中的污染问题少有人提及。动物的排泄物会污染土地和水源,还有动物的遗骸,都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如果现在能通过技术的手段,达到保护动物与环境的目的,那这得是天大的好事啊!从这些角度,人造肉的社会价值是应该得到巨大肯定的。

另外,还有与真肉相比,人造肉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控制食品的营养配比,并且除去对人体有害的部分。

(摘编自张毅《开始流入大众餐桌的人造肉,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7.下列对材料中“人造肉”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动物肌肉干细胞培养、生产出的肉类就是“培养肉”,“培养肉”的成功研制也是肉类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性创新。

B.“培养肉”生产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动物蛋白生产技术,即在肌肉组织的活体采样中分离出肌肉干细胞,利用其再生长能力,培养出大量新的肌肉干细胞,最后依托可食用的三维支架材料聚合为肌肉组织。

C.世界上的第一块“培养肉”是由荷兰的波斯特博士耗时两年、花费28万美元,于2013年正式培养出来的,在媒体面前向世人证明了培养出可食用肉类的可能性,波斯特博士也因此被称为“培养肉之父”。

D.“人造肉”的技术路线有两条,即“培养肉”和“合成肉”。“培养肉”生产任何一种肉类组织的底层技术都是一样的,合成肉要制造出不同的口感则需要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故“培养肉”的生产工艺更简单方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光宏教授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实现了多重突破,使中国跻身培养肉研制领域国际前列。

B.中国是全世界豆制食品最丰富的国家,在豆制品的研制上,中国人做了诸多尝试,但至今还没能研制出一块能完全替代肉类的“合成肉”。

C.“培养肉”通过突破性技术,能培制出排骨、脆骨、肉皮、牛蹄筋等肉类组织,这是合成肉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特优势,“培养肉”迎来了市场拐点。

D.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肉类消费呈明显的增长趋势,长此以往,世界人民将面临肉类短缺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造肉”发展前景向好的原因。(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只是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起来。天空打起朦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风如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夫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统套鞋里显现出来。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园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点热。”

看着她转过“商市街”,我们才来到另一家店铺,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同时晒晒太阳。这样好的人行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听着,听着吧!春在歌唱……

“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是什么歌呢,从背后来的?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个叫化子嘴里吃着个烂梨,一条腿和一只脚肿得把另一只显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冻坏啦!大爷,帮帮吧!唉唉……!”

有谁还记得冬天?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

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挪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她又换一套衣裳。那是淡绿色的,和树枝发出的芽一样的颜色。她腋下夹着一封信,看见我们,赶忙把信送进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书吧!”郎华随便说着玩笑话。

她跑进屋去了。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满了音乐的夜。流浪人的音乐,日本舞场的音乐,外国饭店的音乐……七点钟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条横口,那个很响的扩音机哇哇地叫起来,这歌声差不多响彻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会疑心是从玻璃发着震响。一条完全在风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号叫起来。

外国人!绅士样的,流氓样的,老婆子,少女们,跑了满街……有的连起人排来封闭住商店的窗子,但这只限于年轻人。也有的同唱机一样唱起来,但这也只限于年轻人。

这好像特有的年轻人的集会。他们和姑娘们一道说笑,和姑娘们连起排来走。中国人来混在这些卷发人中间,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们又遇到她。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打扮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她也用俄国话和他们笑了一阵。

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渐渐稀疏了。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

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1936年5月

10.简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1.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

12.请你说说文章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标题的理由。(6分)

13.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说文解字》叙

(汉)许慎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说文解字·叙》,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俯则观法.于地法:现象

B.言孳乳而浸.多也浸:渐渐

C.或颇省.改省:简化

D.信.而有证信:诚实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B.与.古文或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其.迷误不谕其.皆出于此乎

D.其于所.不知为巡船所.物色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阐述文字的起源。作者提到了庖羲氏八卦、神农氏结绳记事、仓颉受鸟兽蹄迒之迹的启示而造字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B.第二段概括周秦文字的演变。重点论述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字体隶书化的肯定之意。

C.第三段针砭时弊,在描述当时种种错误的“说字解经”做法基础上,剖析他们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尽显批评之意。

D.第四段介绍了文字的巨大意义、著述的态度和著作的体例。“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的做法,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

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4分)

(2)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南歌子

(南唐)李煜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①。

趁拍鸾飞镜②,回身燕飏空。莫翻红袖过帘栊。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

【注释】①彩云:指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事。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②趁拍:合拍。鸾飞镜:《鸾鸟诗》记载:有人献鸾鸟于罽宾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而“慨焉悲鸣,哀响中霄”。

19.(1)首句中“绿”字在文中的意思是(1分)。(2)“”一句点出了歌女服饰之美。(1分)

塑造歌女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2)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21. “以直报怨”中的“直”在句中的意思是(1)。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与“以德报怨”相比,显得更加(2)。(2分)

22.根据第二则语录概括孔子“中庸”思想的基本内涵。(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孔子谓季氏:“,是可忍也,?”(《论语》)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谨庠序之教,,。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姜夔《扬州慢》)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①舒伯特有一首名为“未完成”的交响曲。它的第一和第二乐章风格非常特殊,以致连舒伯特本人都无法最终完成这部作品。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却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因此,舒伯特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三乐章的构想,选择了以不完整的形式使作品传世,却赢得了空前的赞誉。

②毁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求完美和达到极致。——白岩松

③我们没什么秘密,我们的生产和标准都很简单,但我们专注于每一个生产细节。——卡尔三世

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柯桥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试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C (3分)

【解析】A.亘gèn古纷繁;B.阙quē如;D.“喋喋不休”。

2.A(3分)

【解析】普遍,应改为“普通”。

3.B(2分)

【解析】乙句冒号应改为“——”。冒号管到句末点号,而根据句义,“文明的标志”的解释仅到“仁义道德、礼法规范、国家体制、科学艺术”。

4.B(3分)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增加了患病甚至死亡的风险”。C项,句式杂糅,改为“花费在……上的用度越来越多”或者“在……上支出越来越多”。D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改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5.(3分)

①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②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

③找回你的自我来

6. 略。(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0分)

7.C(3分)

【解析】A项,关键信息缺失,原文中是“用动物肌肉干细胞培养、生产出的可食用肉类”;B项,偷换概念,“培养出大量新的肌肉干细胞”,原文意思是“培养成肌肉前体细胞”;D 项,“故“培养肉”的生产工艺更简单方便”为无中生有。

8.C(3分)

【解析】C项混淆未然与已然。原文意思是“培养肉”在将来技术突破以后可能会迎来市场拐点。

9.【答案】①“人造肉”对解决世界人民肉类消费困境、肉类短缺危机提供了解决之道;

②“人造肉”替代动物肉,减少放牧和养殖,环保;

③可控制食品营养配比,出去对人类有害的部分。

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造肉”的口感、质地会越来越接近动物肉。

⑤随着技术的发展,“人造肉”的生产成本会降低。(每小点1分,共4分)

(二)(20分)

10.(4分)

①环境描写,写出春天到来,天气和暖,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②由物及人,写出天气和暖后,街上行人的热闹和欢笑。

③结构上,生机热闹的春天气象,为后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做铺垫。

④主题上,和暖温馨的春天与下文悲惨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为表达作者悲悯主题服务。(每小点1分,共4 分,大意对即可)

11.(4分)

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写出春天的舒适和令人沉醉。

或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听着,听着吧”,强调作者听到的声音,自然引出下文对声音的进一步描写。

②以短句式为主,语调轻快,传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③运用动作描写,“坐”“闭”“陷”,写出我对和暖春到来的喜悦和享受。(这样和谐的春

天的氛围和下文苦难的歌唱声形成鲜明反差和强烈对照。)

④多非主谓句或省略句(省略主语),使语气急促,表达对春的欣喜之情。(每小点1分,

共4分,大意对即可,其他有创意的分析也可)

12.(6分)

①富有诗意,引发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想象。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一语双关,既指春天的和暖和盎然生机,同时“春意”又具有象征义,和文章主题相

契合,表达作者对人世间的温暖春天的向往,期盼人们能够摆脱苦难。(每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

13.(6分)

①“快乐的人们”,如汪林等人,生活富裕,不计冷暖;爱情甜蜜,不知苦涩;激情满

怀,抗衡四季。他们的快乐是不分季节的。

②“哀哭的人们”,如叫化子,一个寒冬足以使其陷入饥饿和死亡,即便是日渐和暖的

春天也温暖不了他们。他们的苦难是周而复始的,逃不开四季的。

③写出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和对人们悲苦生活的感伤。(每小点2分,共6分,大意

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20分)

14.D(信:可靠,可信。)(3分)

15.A(皆为助词“的”。B,前为介词,后为连词。C.前为代词,后为副词,表揣测语气。

D.前为代词,后表被动。)(3分)

16.B(肯定之意,错。原文是“而古文由此绝矣”)(3分)

17.马头人为长/ 人持十为斗/ 虫者// 屈中也/ 若此者甚众/ 皆不合孔氏古文/ 谬于史籀(3分)

18.(8分)

①兴起役戍,行政事务,监狱案件一天天繁杂起来,开始产生隶书,以求简便。(“兴”“狱”“以趣约易”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②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关键词“稽撰”“理”“恉”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二)(8分)

19.(1)乌黑发亮(的颜色)(1分)(2)霞衣曳晓红(1分)(共2分)

20.(6分)

①色彩渲染。“霞衣”“彩云”“红袖”之红,“新绿”之乌黑发亮,色彩绚丽,浓烈动人,写出了歌女的美丽、艳丽与青春。

②正侧结合。本首词既有对歌女的肖像、服饰、歌、舞动作的正面描绘,也有观赏者的心理、感受的描绘,正侧结合凸显出歌女之美,舞姿之妙。(运用“虚实结合”分析亦可,但只能作为一点。)

③动静结合。“待歌凝立”为静,着意描绘歌女蓄势待发之态,静中有动。“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为动,更见活力。动静之间更显其活力与美感。(每点2分,共6分,其他有创意的分析也可)

(三)(6分)

21. (1)正直(公平或合乎礼节)(2)容易执行(平易可行)

22. ①不走极端,恰到好处。反对“皆好之”与“皆恶之”两种极端的情形。

②符合礼义,反对乡愿。“乡人之善者”之好与“其不善者”之恶皆源于自己据礼义而行。

③平易可行,不唱高调。三者一比较,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的境界更容易施行。

④指向和谐。符合君子群而不党的要义。(每点1分,共4分)

(四)

23.

(1)八佾舞于庭孰不可忍也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每小题2分,错字漏字等都不给分,如每小题都答,按前3小题评分,共6分)

四、写作(60分)

24.(60分)

按高考标准评分。

附译文

《说文解字》(节选)译文

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察现象于地,又看到鸟兽的纹

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像。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开始创造了文字。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没有相同的。

到周宣王的时候,太史官名叫籀的作大篆十五篇,跟古文稍有不同。直到孔子编写六经,左丘明写《春秋传》,都用古文,字的意义还能够说明。此后,各国诸侯互相征伐,不服从周天子,他们讨厌礼乐妨害自己,于是都废弃旧时的典章书籍。当时天下分为七国,各国田亩划分的制度不同,车路轨道的宽窄不同,法律制度不同,衣冠形式不同,语言的声音不同,文字的形体也不同。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丞相李斯就上书建议把这些混乱现象统—起来,废除那些跟秦朝文字不同的书写形式。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都是取史籀大篆,有的稍微进行一些改变或简化,这就是所说的小篆。这个时候,秦王朝烧毁了经书,废除了过去的典籍,大量发动隶卒,兴起役戍,行政事务,监狱案件一天天繁杂起来,开始产生隶书,以求简便,于是古文从此不用了。

现在太学的学生都争着解说文字,阐明经义,妄称秦朝的隶书就是仓颉时代的文字。他们说,文字是世代相传的,怎么会改变呢?竟歪曲地说:“马头人”是“长”字,“人持十”是“斗”字,“虫”字是弯曲“中”字而成的。类似这种情况很多。这些都同孔子壁中的古文不合,也不合于大篆。庸夫俗子玩弄他们的所学,不明了他们所少见的东西,没有看到宏通的学者,也没有明白文字的条例,把旧艺当作怪异,把野言当成宝贝,认为自己所知道的是非常奥妙的东西,认为自己透彻地领会了圣人的深意。这样迷误不明,难道不是悖乱吗!

文字是经艺的基础,也是政治的基础,前人用它将文化传给后人,后人用它认识古代文化。我现在编次小篆和古文籀文,广泛地采取通人的意见,至于各种解释,都是可信而有证据的。稽考诠释那些解说,目的在于拿它解释文字,剖析错误,告诉读者(使读者知道),通达文字构造的深意。分别部类排列,不使杂乱。在这里,万事万物都可以看到,没有什么遗漏。那些意义不明的就清楚地加以说明。书中所引《周易》是孟氏本;《尚书》是孔氏本;《诗经》是毛氏本;《礼经》、《周官》、《左氏春秋》、《论语》、《孝经》都是古文经。至于那些还不清楚的,只好存而不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