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FLUENT的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基于FLUENT的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基于FLUENT的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基于FLUENT的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是建立在经典流体动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型独立学科。CFD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与方法,利用具有超强数值运算能力的计算机,编制计算机运行程序,数值求解满足不同种类流体的运动和传热传质规律的三大守恒定律,及附加的各种模型方程所组成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得到确定边界条件下的数值解。它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为现代科学中许多复杂流动与传热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CFD 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过程,由于CFD 软件可以相对准确地给出流体流动的细节,可以较准确预测产品的整体性能,并从对流体的分析中发现产品或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减少未预料到的负面影响,使得产品设计或优化对实验的依赖性大为减少,能够显著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费用。1FLUENT 软件介绍

FLUENT 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用CFD 软件包,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0%,只要涉及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的工程问题,都可以应用FLUENT 来进行结算。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模型、先进的数值方法以及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石油天然气、涡轮机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FLUENT 软件设计基于CFD 软件群的思想,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针对各种复杂流动和物理现象,采用不同的离散格式和数值方法,以期在特定的领域内使计算速度、稳定性和精度等方面达到最佳组合,从而可以高效率地解决各个领域的复杂流动计算问题。基于上述思想,FLUENT 开发了适用于各个领域的流动模拟软件,用于模拟流动、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和其他复杂的物理现象,各模拟软件都采用了同意的网格生成技术和共同的图形界面,大大方便了用户。

FLUENT 的软件包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前处理器:Gambit 用于网格的生成,它是具有超强组合建构模型能力的专用CFD 前置处理器。另外,TGrid 和Filters(Translators)是独立于FLUENT 的前处理器,其中,Tgrid 用于从现有的边界网格生成体网格,Filters 用于转换

由其他软件生成的网格从而用于FLUENT 计算。

(2)求解器:它是流体计算的核心,根据专业领域的不同,求解器主要包括FLUENT4.5(基于结构化网格)、FLUENT6.2.16(基于非结构化网格)、Fidap (基于有限元方法,并主要用于流固耦合)、

Polyflow (针对粘弹性流动)、M ixsim (针对搅拌混合问题)、Icepak (热控分析)六种类型。

(3)后处理器:FLUENT 求解器本身就附带有比较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另外,Tecplot 也是一款比较专业的后处理器,可以把一些数据可视化,这对于数据处理要求较高的用户是一个理想的选择。2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液体喷淋装置是塔设备的重要部件,其作用的为了能有效地分布液体,提高调料表面的有效利用率。当液体喷淋装置设计不合理时,将导致液体分布不均,减少填料湿润面积,增加液体沟流和壁流现象,直接影响填料的处理能力。选择液体喷淋装置的原则是能使液体均匀地分散开,使整个塔截面的填料表面很好地湿润,结构简单,制造和检修方便。

常见的液体喷淋装置主要有管式、莲蓬头式、盘式和冲击式。本文主要对冲击式喷淋器进行流场分析。

冲击式喷淋器的结构简图(图1),其优点是喷洒半径打,液体流量大,结构简单。

(1)建立模型以某石化公司的在役塔设备的喷淋器为例,经过简化,可以建立简化模型图(图2)

经过简化等步骤后进行网格划分和设置,得到网格划分图(图3)

基于FLUENT 的液体分布器内部流场分析

段文广

(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710065)

摘要:介绍了FLUENT 软件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液体分布器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某液体分布器为例,用该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内部流场变化情况,为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FLUENT

液体分布器

流场

图1冲击式喷淋器结构简图

喷嘴

分布板

设计与研究

17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9第2期总第189期

(上接第13页)改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数控化改造作为该新技术产物,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参考文献

[1]吴孜越.C620普通车床的数控化改造[J].机床与液压,2005,

(8):211-213.

[2]赵云龙.数控机床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孟俊焕.经济型数控机床改造的优化方案研究[J].机床与液

压,2005,(7):200-201.

[4]周延佑.世界数控系统的发展与机床数控化改造[J].中国机

电日报,2003,3(16).

[5]曹仁涛.数控技术应用[M].兰州:兰州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2.

Choose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quipment in Common Lathe NC Modification

YAN Xilin1,2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Dongying

257061China ;

2.Gaoyuan Oil E-quipment Co.,Ltd,Shengli oilfield,Dongying,257091)

Abstract:Common lathe NC modification is a very high compre-hensiv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In this paper,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common lathe NC modific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oose of NC special equip-ment has been analyzed.It can provide some advice for common lathe NC modification.At last,the development of common lathe NC modification has been prospected.

Key words:lathe ,

NC modification ,NC equipment ,development.设置边界条件:将喷嘴处边界条件的区域类型设置为VELOCITY_INLET ,分布板的区域类型设置为OUTFLOE ,其余边界皆设置为WALL 。

(2)数值计算。

启动FLUENT 二维的单精度求解器,求解器选用系统默认求解器,设置操作环境为默认环境。进行边界条件设置时,设置入口对应的边界条件类型为VELOCITY_IN-LET ,入口流速为5m/s ;设置出口的边界条件为默认设置即可;其余壁面WALL 边界条件为默认。

经过计算,在经过134次计算后,改运算收敛,可得到速度分布图(图4)和压强分布图(图5)。

4结语

本文介绍了作为主流CFD 软件FLUENT 的主要特点,用FLUENT 软件对液体分布器进行了内部流场分析。通过对冲击式喷淋器内部流场的模拟,能捕捉到喷淋器内部流场的许多流动细节,可获得影响喷淋效率的规律性的东西,为改进设计,提高喷淋效率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韩占忠,王敬,兰小平.FLUENT 流体工程仿真计算实例与

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瑞金,张凯,王刚.FLUENT 技术基础与应用实例[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功样,陈兰英,崔英德.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贺匡国.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2.

Analysis of Liquid Distributor Internal Flow Based on FLUENT

DUAN Wengu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

Abstract:I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chief character and application in the liquid distributor field ,with the some liquid dis-tributor for example ,

the flow field can b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FLUENT,the result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liquid dis-tributor designing and improving.

Key words:FLUENT ,liquid distributor ,

flow

图2简化模型

图3

网格划分

图4速度分布图图5压强分布图

!!!!!!!!!!!!!!!!!!!!!!!!!!!!!!!!!!!!!!!!!!!!!!!

18

变矩器特性

变矩器的透穿性 变矩器的透穿性(transmittancy of torque converter)变矩器的泵轮力矩系数(λB)随涡轮、泵轮转速比变化的特性。就基本质而言,透穿性是变矩器隔离发动机与工作机,使发动机的工况不受工作机影响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变矩器不具有透穿性,则工作机的工况变化不能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的工况,这对发动机是有利的。定性描述变矩器透穿性的指标是透穿度,即工作机的工况变化能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工况的程度。 由无因次特性可知,对于两个循环圆几何相似但有效直径不等的变矩器(称为同一系列的变矩器),具有相同的无因次特性。相同类型不同系列的变矩器其无因次特性是不同的,但其变矩比和效率随转速比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而泵轮力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变化趋势却是不同的,就是说,他们的透穿性是不一样的,见下图。变矩器的透穿性一般有下述几种。 (c) (d) 变矩器的透穿性 非透穿泵轮力矩系数λB为常数,不随转速比变化,这样的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时,发动机的力矩和转速不随变矩器的转速比而变化,因此,输出端(涡轮轴)的工况变化将 不会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的工况,这样的特性称为非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非透穿变矩器。见图(a)。 正透穿泵轮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增大而减小,这样的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时,发动机的力矩和转速将随输出端(涡轮轴)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这样的特性对发动机有利,故称为正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正透穿变矩器。见图(b)。 负透穿泵轮力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这样的特性往往会使发动机过载,故称为负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负透穿变矩器。见图(c)。

内燃机车上离心涡轮变矩器一般具有复合透穿性,见图(d )。 内燃机车上的离心涡轮变矩器的透穿度T 表示为: 式中,λB ,λB * 为某一工况和计算工况下的泵轮力矩系数。 根据变矩器的透穿性和透穿度,可以比较和评价变矩器的性能,并依确定变矩器和柴油机的共同工作点。 液力变矩器及其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性能 液力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涡轮式传动机械。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和输入轴相连接的泵轮,把输入的机械能转变为工作液体的动能,使工作液体动量矩增加。和输出轴相连接的涡轮,把工作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并使工作液体的动量矩减小。 液力传动的主要特点是:1自动适应性、2防振隔振作用、3 良好的起动性、4 限矩保护性、5 变矩器效率。 第一节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是表示变矩器各输出和输入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这些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虽可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但由于大量引入假设,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变矩器实际的特性曲线是通过台架试验来取得的。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主要有以下三种:输出特性、无因次特性和输入特性。 一、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是表示输出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是使泵轮轴的转速保持不变,在此工况下求取以涡轮轴转速 2n 为自变量的各输出特性曲线(参看图4-1)。

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目前国内外液力变矩器设计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内流场分析方法和液力变矩器关键部件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所使用的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和评价,总结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液力变矩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力变矩器;流场分析;三维流动;设计 前言 液力变矩器是以液体为介质,利用液体的相互作用引起机械能与液体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液体动量矩的变化来改变传递转矩的传动装置。液力变矩器具有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稳定的低速性能、减振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优良特性,延长了动力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及通过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军用车辆、工程机械、石油、冶金、矿山及化工机械等领域,是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主要部件。 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部件,如图1所示。泵轮由发动机驱动;涡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导轮则通过单向离合器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工作液在各工作轮组成的闭合循环道内流动,通过动能的变化来传递扭矩。 图1液力变矩器基本组成 1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 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主要是指变矩器的循环圆设计、叶片设计、特性计算、整体结构设计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由于叶片参数直接影响到变矩器的性能,因而是液力变矩器的设计的关键是叶片设计。循环圆和叶片的设计方法通常有经验设计法、相似设计法和理论设计法三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三种方法是综合应用的,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基于束流理论的参数设计。二是在试制产品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经验规律进行改进。其中,试验改进环节消耗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几乎占据整个设计过程的80%以上。而且众多环节需要经验确定,使得设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建模和计算的复杂性和液力变矩器流场的特殊性,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的理论基础已由一维流动理论、二维流动理论发展到三维流动理论。 (1)一维流动理论:将工作轮中的总液流假设成由许多流束组成,认为叶片数无穷多,厚度无限薄,忽略粘性对流场的影响,简化很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能反映流体作用的宏观效果,但不能正确反映宏观效果的微观原因,与液力变矩器实际内流场差别较大。 (2)二维流动理论:在束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工作轮中的液体只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一组平行轴面内的平面流动,且其中每一平面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都是相同的,即流动参数是两个空间坐标的函数。在给定了叶片的边界形态和流量后,即可用数学物理方程求出该平面上任一点的流动参数分布。该简化对纯离心式或轴流式工作轮中的实际流动情况,较为接近;对常用的向心式涡轮液力变矩器来说,与实际流动的差别仍然很大。 (3)三维流动理论:液力变矩器是流道封闭的多级透平机械,流道内为复杂的三维粘性流动。由于流道的曲率变化非常大,叶片的形状也是三维的,这就造成液流沿着流线方向、圆周方向以及从内环到外环都是变化的。另外,油液是有粘性的,这就必然会在流道壁面上出现附面层,由此还会引起“二次流动”

fluent 介绍

想起CFD,人们总会想起FLUENT,丰富的物理模型使其应用广泛,从机翼空气流动到熔炉燃烧,从鼓泡塔到玻璃制造,从血液流动到半导体生产,从洁净室到污水处理工厂的设计,另外软件强大的模拟能力还扩展了在旋转机械,气动噪声,内燃机和多相流系统等领域的应用。今天,全球数以千计的公司得益于FLUENT的这一工程设计与分析软件,它在多物理场方面的模拟能力使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是目前功能最全的CFD软件。 FLUENT因其用户界面友好,算法健壮,新用户容易上手等优点一直在用户中有着良好的口碑。长期以来,功能强大的模块,易用性和专业的技术支持所有这些因素使得FLUENT成为企业选择CF D软件时的首选。 网格技术,数值技术,并行计算 计算网格是任何CFD计算的核心,它通常把计算域划分为几千甚至几百万个单元,在单元上计算并存储求解变量,FLUENT使用非结构化网格技术,这就意味着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网格单元:二维的四边形和三角形单元,三维的四面体核心单元、六面体核心单元、棱柱和多面体单元。这些网格可以使用FLUENT的前处理软件GAMBIT自动生成,也可以选择在ICEM CFD工具中生成。

六面体核心网格 四边形平铺网格 在目前的CFD市场, FLUENT以其在非结构网格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物理模型而著称,久经考验的数值算法和鲁棒性极好的求解器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新的NITA算法大大减少了求解瞬态问题的所需时间,成熟的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NT,Linux或Unix平台,而且既适用单机的多处理器又适用网络联接的多台机器。动态加载平衡功能自动监测并分析并行性能,通过调整各处理器间的网格分配平衡各CPU的计算负载。

液力变矩器的知识介绍

液力变矩器的知识介绍: 1、定义:液力变矩器,亦称扭力转换器,是在液力耦合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用来传递旋转动力。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涡轮,导轮组成。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以液压油(ATF)为工作介质,起传递转矩,变矩,变速及离合的作用。它将动力源(通常是发动机或电机)与工作机连接起来,可同液力耦合器一样起到离合器的作用,但不同的是,液力变矩器可以改变力矩的大小。 2、结构及工作原理:液力耦合器通过泵轮和涡轮来传递动力,而液力变矩器则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增加了一个导轮。和液力耦合器一样,液力变矩器在工作时内部充有油液,油液在泵轮和涡轮间循环活动。但在油液活动过程中,固定不动的导轮给涡轮一个反作用力矩,实现了动力输出的变矩。 液力变矩器简图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图为液力变矩器,它有一个密闭工作腔,液体在腔内循环活动,其中泵轮、涡轮和导轮分别与输进轴、输出轴和壳体相联。动力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带动输进轴旋转时,液体从离心式泵轮流出,顺次经过涡轮、

导轮再返回泵轮,周而复始地循环活动。泵轮将输进轴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高速液体推动涡轮旋转,将能量传给输出轴。液力变矩器靠液体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液力变矩器不同于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进扭矩,因而称为变矩器。输出扭矩与输进扭矩的比值称变矩系数,输出转速为零时的零速变矩系数通常约2~6。变矩系数随输出转速的上升而下降。液力变矩器的输进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联接。液力变矩器的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进轴的转速,两轴的转速差随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动力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动力机上。液力变矩器在额定工况四周效率较高,最高效率为85~92%。叶轮是液力变矩器的核心。它的型式和布置位置以及叶片的外形,对变矩器的性能有决定作用。有的液力变矩器有两个以上的涡轮、导轮或泵轮,借以获得不同的性能。最常见的是正转(输出轴和输进轴转向一致)、单级(只有一个涡轮)液力变矩器。兼有变矩器和耦合器性能特点的称为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例如导轮可以固定、也可以随泵轮一起转动的液力变矩器。为使液力变矩器正常工作,避免产生气蚀和保证散热,需要有一定供油压力的辅助供油系统和冷却系统。 3、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可用几个外界负荷有关的特性参数或特性曲线来评价。描述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参数主要有转数比、泵轮转矩系数、变矩系数、效率和穿透性等。描述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主要有外特性曲线、原始特性曲线和输进性曲线等。

圆柱绕流数值模拟

圆柱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选取直径为D=10mm的圆柱及6D×3D的计算区域,利用GAMBIT进行模型的创建模型,对计算区域采用分块网格划分与结构化网格划分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网格划分。对0.03m/s~1.0m/s的低流速情况下的圆柱绕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在速度达到0.1m/s前圆柱后侧没有出现明显的漩涡,在速度大于0.1m/s后漩涡开始出现,当速度达到0.5m/s时漩涡的范围最大。最后利用FLUENT的网格自适应技术对入口速度为0.5m/s的情况进行了网格加密,发现网格自动加密可以改进网格分布情况,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有限。 关键词:网格划分;圆柱绕流;涡量;网格自适应 钝体绕流中尤其以圆柱体的绕流问题最为经典和引起人们的注意。圆柱绕流属于非定常分离流动问题,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圆柱绕流同时也是一个经典的流体力学问题,流体绕圆柱体流动时,过流断面收缩,流速沿程增加,压强沿程减小,由于黏性力的存在,就会在柱体周围形成附面层的分离,形成圆柱绕流。而由于圆柱的存在,会在圆柱迎水面产生壅水现象,同时也增加了圆柱的受力,使得圆柱绕流问题变得十分复杂。 研究圆柱绕流问题在工程实际中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在水流对桥梁、海洋钻井平台支柱、海底输运管线、桩基码头等的作用中,风对塔建筑、化工塔设备、高空电缆等的作用中,都有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因此,对圆柱绕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流动机理和水动力学规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 1.1几何模型 结合本文研究目标,取圆柱直径D=10mm,计算区域为6D×3D的矩形区域,如图1所示。上游尺寸1.5D,下游尺寸4.5D。使用GAMBIT建模软件按照图1所示的计算域建立了二维的计算模型。 图1计算区域 1.2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为提高模拟精度,计算区域采用分块网格划分与结构化网格划分相结合的技术。计算区域共分两块,尺寸见图1所示。在圆柱区域采用O型结构化网格(图2),尾流区域采用四边形结构化网格分别划分(图3),使用GAMBIT对两块计算区域进行了网格划分,划分的结果是网格总数为42946个。 对计算区域进行边界条件定义,考虑到流入介质的为空气,同时流速较低,就把介质假定为不可压缩的流体。进而把左侧的入口定义为速度入口即:Velocity-inlet,右侧的出口假定为充分发展的出流,即定义为:Outflow。其余的边界保持默认的壁面边界条件,同时定义为绝热条件,即热流密度为0。

轮式装载机文献综述

轮式装载机 摘要:本文以模块的方式讲述了轮式装载机的发展以及用途、分类和相关参数、总体构造、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工作装置和液压系统的组成。在用途和分类中对装载机的发动机功率、传动形式、行走结构、装卸方式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选用原则的叙述,使我们对装载机使用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另外,简单列举了国内外主要的制造厂商,同时,对轮式装载机的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做了简单的叙述。关键词:轮式装载机、用途、总体构造 轮式装载机属于铲土运输机械类,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和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对于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机械化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 1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我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我国装载机发展鸣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轮式装载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结构仍然是由Z450(ZL50)演变而来。第二代变化不很大,第三代变化稍大一些。2001年我国装载机全行业总销售量已突破3万台,居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前列。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成了世界上装载机产销大国。 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全行业总销售量为129,793台,比2005年的112,527台,增长了15.3%,净增了17266台,其净增量超过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八五”以前任何

六斜叶式搅拌器流场数值模拟

大学 Zhengzhou University Cae课程论文 六斜叶式搅拌器流场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hell-side Fluid-flow in the Six pitched blade stirrer 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3班 作者:郝苒杏 作者学号:20090360310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6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背景与意义 (1) 2、研究现状 (2) 3、数学物理模型 (2) 3.1基本控制方程 (2) 3.2湍流模型介绍 (3) 4、六斜叶搅拌器fluent数值模拟 (3) 4.1搅拌器结构 (3) 4.2几何建模 (4) 4.3网格划分 (4) 4.4模型求解设置 (5) 4.5边界条件设置 (6) 4.6残差设置 (7) 4.7初始化并且迭代求解 (8) 5结果分析 (8) 5.1网格独立性考核 (8) 5.2搅拌器流场速度矢量分析 (9) 5.3搅拌器压力场分析 (10) 6结论 (11) 7参考文献 (11)

六斜叶式搅拌器流场数值模拟 摘要 本文以常规六斜叶搅拌器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搅拌器搅拌釜的流场特性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六斜叶搅拌器流动呈现为一个位于搅拌叶片外侧的大漩涡和一个位于叶片下方的小漩涡,两个漩涡之间存在流体和能量的交换,在六斜叶搅拌器中,桨叶区湍动能较大,能量耗散率高。将CFD技术应用于搅拌器搅拌流场的分析,基于Naives-Stokes方程和标准k-e 紊流模型,求解搅拌器的湍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搅拌器水力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ateries out to study the flow fields in three stirred tanks such as the general Pitched blade turbines(PDT),the standard RUSHTON,and a stirred equipment with special us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arge-scale vortex in the outer of the blade and a small vortex below the blade. The ruction stirred is vary little flow exchange between the vortices. The region of the stirred bale has a relative large turbulence and high turbulence dissipation rate. Stirrer CFD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low field,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ives-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k-e turbulence model and to solve agitator turbulence fiel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agitator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design of its hydraulic optimization. 1、背景与意义 搅拌与混合是应用最广泛的过程操作之一,搅拌设备也大量应用于化工、轻工、医药、食品、造纸、冶金、生物、废水处理等行业中。由于相际接触面积大、传热传质效率高、操作稳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使得搅拌设备既可以当做反应器应用于很多场合,例如在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这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中,搅拌设备作为反应器的约占反应器总数的85%一90%。同时也有大量的搅拌设备并不是仅用在化学反应中应用物料的混合、传热、传质以及制备乳液、悬浮液等。在很多化工过程中,例如水煤浆和原油的输送是煤化工,石油化的重要特征,这种高浓度的液体输送前需要有相应的搅拌过程来防止进行前可能的沉淀。 在发酵工业中,搅拌操作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酵工业涉及到很多有氧呼吸的微生物,同时氧气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一般都很低。为了保证微生物基本代活动所需要的氧气,氧气的迅速有效的供给尤为重要。有氧发酵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搅拌操作主要是气液传质和分散。此外,(l)发酵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有中间补给,搅拌操作可以使补给原料和基料迅速混合,避免了局部的浓度过高。(2)微生物的代活动和搅拌过程都能产生大量的热,这些可以通过搅拌来强化传热从而使搅拌釜的物料温度保持均匀。(3)可以使发酵液中的菌体和固体基质均匀的悬浮。 在实现混合操作的过程中,转轮的搅拌推流形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转轮造成的搅拌推流效果差别很大,而不同的生产过程有不同的搅拌推流目的。本文将CFD软件应用于搅拌器的搅拌流场分析,对以后的设计和分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流体力学Fluent报告——圆柱绕流之欧阳家百创编

亚临界雷诺数下串列双圆柱与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 欧阳家百(2021.03.07) 摘要:本文运用Fluent软件中的RNG k-ε模型对亚临界雷诺数下二维串列圆柱和方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结果对比,分析了雷诺数、柱体形状对柱体绕流阻力、升力以及涡脱频率的影响。一般而言,Re数越大,方柱的阻力越大,圆柱体则不然;而Re越大,两种柱体的升力均越大。相对于圆柱,同种条件下,方柱受到的阻力要大;相反地,方柱涡脱落频率要小。Re越大,串列柱体的Sr数越接近于单圆柱体的Sr数。 关键字:圆柱绕流、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斯特劳哈尔数 在工程实践中,如航空、航天、航海、体育运动、风工程及地面交通等广泛的实际领域中,绕流研究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当流体流过圆柱时 , 由于漩涡脱落,在圆柱体上产生交变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引起柱体的振动及材料的疲劳,损坏结构,后果严重。因此,近些年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于圆柱绕流问题进行过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圆柱所受阻力、升力和涡脱落以及涡致振动问题。 沈立龙等[1]基于RNG k?ε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亚临界雷诺数下二维圆柱和方柱绕流数值模拟,得到了圆柱和方柱绕

流阻力系数Cd与Strouhal 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姚熊亮等[2]采用计算流体软件CFX中LES模型计算了二维不可压缩均匀流中孤立圆柱及串列双圆柱的水动力特性。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六面体单元和有限体积法对二维N- S方程进行求解。他们着重研究了高雷诺数时串列双圆柱在不同间距比时的压力分布、阻力、升力及Sr 数随Re数的变化趋势。费宝玲等[3]用FLUENT软件对串列圆柱绕流进行了二维模拟,他们选取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D为圆柱直径)2、3、4共3个间距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均在Re = 200 的非定常条件下进行。计算了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尾涡脱落频率等描述绕流问题的主要参量,分析了不同间距对圆柱间相互作用和尾流特征的影响。 圆柱绕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流动形态取决于雷诺数。Lienhard[4]总结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并给出了圆柱体尾流形态随雷诺数变化的规律。当Re<5时,圆柱上下游的流线呈对称分布,流体并不脱离圆柱体,没有旋涡产生。此时与理想流体相似,若改变流向,上下游流形仍相同。当5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汤明海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学校:华东交通大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 学号:20120310110110 姓名:汤明海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汤明海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2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介绍以及他的发展前景。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发展简史;优缺点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多年。在1955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

液力变矩器故障和工作原理

4.1 液力变矩器构造和工作原理 4.1.1液力变矩器构造 1、三元一级双相型液力变矩器 三元是指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主要元件组成的。一级是指只有一个涡轮(部分液力偶合器里装有两个涡轮,工作时油液容易发生紊乱)。双相是指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状态分为变矩区和偶合区。 * 图4-1为液力变矩器三个主要元件的零件图。 2、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作用 泵轮的叶片装在靠近变速器一侧的变矩器壳上,和变矩器壳是一体的。变矩器壳是和曲轴或曲轴上的挠性板用螺栓连接的,所以泵轮叶片随曲轴同步运转。发动机工作时,它引导液体冲击涡轮叶片,产生液体流动功能,是液力变矩器的 主动元件。 *

1-变速器壳体2-泵轮3-导轮4-变速器输出轴5-变矩器壳体 6-曲轮7-驱动端盖8-单向离合器9-涡轮 涡轮装在泵轮对面,二者的距离只有3~4mm,在增矩工况时悬空布置,被泵轮的液流驱动,并以它特有的速度转动。在锁止工况时它被自动变速器油挤到离合器盘上,随变矩器壳同步旋转。它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出元件。涡轮的花键毂负责驱动变速器的输入轴(涡轮轴)。它将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 导轮的直径大约是泵轮或涡轮直径的一半。并位于两者之间。导轮是变矩器中的反作用力元件,用来改变液体流动的方向。 导轮叶片的外缘一般形成三段式油液导流环内缘。分段导流环可以引导油液平稳的自由流动,避免出现紊流。 导轮支承在与花键和导轮轴连接的单向离合器上。单向离合器使导轮只能与泵轮同向转动。涡轮的油液流经导轮时改变了方向,使液流返回泵轮时,液流的流向和导轮旋转方向一致,可以使泵轮转动更有效。 *

图4-3为液力变矩器油液流动示意图。 观看液力变矩器油液流动 图上通过箭头示意液体流动方向。油液由泵轮的外端传入涡轮的外端,经涡轮内端传到导轮时改变了油液的流动方向,经导轮传给泵轮的油液的流动方向恰 好和泵轮的旋转方向一致。 * 3、液力变矩器的锁止和减振 液力变矩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时,即使在传递效果最佳时,也只能传递90%的动力。其余的动力都被转化为热量,散发到油液里。为提高偶合工况的传动效率,变矩器设置了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进入偶合工况后,变矩器内的闭锁离合器就有可能进入锁止工况。而变矩器一旦进入锁止工况,发动机的动力就可以100%的传给传动系。可以避免液力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力损失,提高液力变 矩器的工作效率。 液力变矩器根据锁止形式的不同,负责锁止的闭锁离合器分为液力锁止、离

流体力学Fluent报告——圆柱绕流

流体力学Fluent报告——圆柱绕流

亚临界雷诺数下串列双圆柱与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 摘要:本文运用Fluent软件中的RNG k-ε模型对亚临界雷诺数下二维串列圆柱和方柱绕流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结果对比,分析了雷诺数、柱体形状对柱体绕流阻力、升力以及涡脱频率的影响。一般而言,Re数越大,方柱的阻力越大,圆柱体则不然;而Re越大,两种柱体的升力均越大。相对于圆柱,同种条件下,方柱受到的阻力要大;相反地,方柱涡脱落频率要小。Re越大,串列柱体的Sr数越接近于单圆柱体的Sr数。 关键字:圆柱绕流、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斯特劳哈尔数 在工程实践中,如航空、航天、航海、体育运动、风工程及地面交通等广泛的实际领域中,绕流研究在工程实际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当流体流过圆柱时 , 由于漩涡脱落,在圆柱体上产生交变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引起柱体的振动及材料的疲劳,损坏结构,后果严重。因此,近些年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于圆柱绕流问题进行过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圆柱所受阻力、升力和涡脱落以及涡致振动问题。 沈立龙等[1]基于RNG k?ε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研究了亚临界雷诺数下二维圆柱和方柱绕流数值模拟,得到了圆柱和方柱绕流阻力系数C 与 Strouhal 数 d 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姚熊亮等[2]采用计算流体软件CFX中LES模型计算了二维不可压缩均匀流中孤立圆柱及串列双圆柱的水动力特性。使用非结构化网格六面体单元和有限体积法对二维N- S方程进行求解。他们着重研究了高雷诺数时串列双圆柱在不同间距比时的压力分布、阻力、升力及Sr数随Re数的变化趋势。费宝玲等[3]用FLUENT软件对串列圆柱绕流进行了二维模拟,他们选取间距比L/D(L为两圆柱中心间的距离,D为圆柱直径)2、3、4共3个间距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均在 Re = 200 的非定常条件下进行。计算了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尾涡脱落频率等描述绕流问题的主要参量,分析了不同间距对圆柱间相互作用和尾流特征的影响。 圆柱绕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流动形态取决于雷诺数。Lienhard[4]总结了大量

自动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简称AT,全称Auto Transmission,它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和手动挡相比,自动变速箱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不同。手动挡主要通过调节不同齿轮组合来更换挡位,而自动变速箱是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的目的。其中液力变扭器是自动变速箱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泵轮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而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并实现变速变矩功能,对驾驶者来说,您只需要以不同力度踩住踏板,变速箱就可以自动进行挡位升降。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为了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如泊车、倒车)等,自动变速箱还设有一些手动拨杆位置,像P挡(停泊)、R挡(后挡)、N挡(空档)、D挡(前进)等。 从性能上说自动变速箱的挡位越多,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就越平顺,加速性也越好,而且更加省油。除了提供轻松惬意的驾驶感受,自动变速箱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自动变速箱的动力响应不够直接,这使它在“驾驶乐趣”方面稍显不足。此外,由于采用液力传动,这使自动挡变速箱传递的动力有所损失。 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 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自动变速箱的经济性和操控性而增加的设置,让原来电脑自动决定的换挡时机重新回到驾驶员手中。同时,如果在城市内堵车情况下,还是可以随时切换回自动挡。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则有些复杂。 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以下简称ATF),带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轮。 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 有了导轮,才有了“变矩”的灵魂所在,在泵轮与涡轮转速差较大时,动力输出的扭矩也变大了,此时的变矩器想当一个无级变速器,通过转速差来提升扭矩,此时导轮处于固定状态,用以调节ATF回流;而当转速差降低,涡轮泵轮耦合或锁止时,扭矩接近对等,无需增矩,导轮随泵轮和涡轮同向转动,避免自身搅动ATF,造成动力的损耗。 至此我们了解到了液力变矩器的最大特点——软连接,而这种动力的传输方式起到了两大功能:1、从静止到低速时的平稳起步;2、在加速过程中,较大动力输出时,起到增大扭矩的作用。如果与MT上的离合器相比较,则需注意的是,第一条起到了并优化了MT 上离合器的功能,但第二条则是离合器无法实现的。

FLUENT软件在圆柱绕流模拟中的应用

第27卷第1期水利电力机械 V ol.27 N o.1 2005年2月W ATER C ONSERVANCY &E LECTRIC POWER MACHI NERY Feb.2005  ?机械设计与制造? F LUENT 软件在圆柱绕流模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F LUE NT s oftware in the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a cylinder 徐元利1,徐元春2,梁兴1,张进国1 X U Y uan 2li 1,X U Y uan 2chun 2,LI ANG X ing 1,ZHANGJin 2guo 1 (1.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2.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江河矿,河南南阳 474780)(1.School of P owe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2.Jianghe Ore Y ard of the 1st Petroleum Production Factory of the Henan Oil Field ,Nangyang 474780,China ) 摘 要: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 LUE NT ,模拟均匀来流绕固定圆柱的流动,模拟雷诺数为20,40,100时的绕流流动,得到流场的流函数等值线图和速度矢量图。计算结果表明:当雷诺数增加时,流动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构造。在雷诺数约为40前后流场有明显变化。小于这个数时,存在一对位置固定的旋涡。大于40时,流场开始变得不稳定,旋涡扩大、脱落、又生成,逐渐发展成两排周期性摆动和交错的旋涡。并与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比较,确认F LUE NT 能够很好地预测流动结构。关键词:圆柱绕流;F LUE NT 软件;雷诺数 中图分类号:TP311.56:T B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46(2005)01-0039-03 Abstract :Uniform flow around a m ounting cylinder is simula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 LUE NT s oftware while Reynolds number is 20,40,100.S tream function and velocity vector distributions are indic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eries of construction appears as Reynolds number increases.When Re is around 40,flow pattern changes :there is a pair of m ount 2ing v ortex with Re less than 40;on the contrary it becomes unsteady and v ortex expand ,slough ,generate again until tw o rows of periodic s wing and overlap v ortex form.C om 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 firmed that F LUE NT can well predict flow structure. K ey w ords :flow around a circular cylinder ;F LUE NT s oftware ;reynolds number 收稿日期:2004-07-30 作者简介:徐元利(1980-),女,河南南阳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流体过渡过程方面的研究。 1 圆柱绕流理论分析研究的状况 一个世纪以来,圆柱绕流一直是众多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对象。但迄今对该流动现象物理本质的理解仍是不完整的。圆柱绕流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雷诺数,但还受到许多因素,如阻塞比,来流湍流度,下游边界条件等的影响。 随着雷诺数的增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绕圆柱的流动会呈现各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在小雷诺数时,流动是定常的,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圆柱后会出现一对尾涡。当雷诺数较大时,尾流首先失稳,出现周期性的振荡。而后附着涡交替脱落,泻入尾流形成 K arman 涡街,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流动变得越来越复 杂,最后发展为湍流。White [1]认为“圆柱涡流具有经 典性的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圆柱绕流有2种定常的流动图案:雷诺数为较小时,圆柱后无尾涡;当雷诺数为较大时,圆柱后有一对对称的尾涡。关于定常流失稳以及出现湍流的临界雷诺数主要是通过应用流场显示技术观察流动形态得到的,所以不是准确值。对于分界点雷诺数就有不同的见解,K ovasznay ,R oshko 等认为定常流动失稳的临界雷诺数大约为40。而从周期性尾流到湍流的详细的转变过程的实验研究似乎还是空白。 对均匀来流绕固定圆柱的二维平面流动,国内

离合器_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汽车诞生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汽车离合器技术,希望汽车运行更加快捷、舒适、安全、可靠。对于以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或是用磁力传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摩擦离合器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 (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4)具有缓和转动方向冲击,衰减该方向振动的能力,且噪音小。 (5)压盘压力和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变化小,工作稳定。 (6)操纵省力,维修保养方便。 一、离合器的发展史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结构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它的原型设计曾装在188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生产的钢质车轮的小汽车上。它是将发动机飞轮的孔做成锥体作为离合器的主动件。采用锥形离合器的方案一直延续到20世界20年代中叶,对当时来说,锥形离合器的制造比较容易,摩擦面容易修复。它的摩擦材料曾用过驼毛带、皮革带等。那时也曾出现过蹄-鼓式离合器来替代锥形离合器。该结构采用蹄-鼓式。这种结构型式有利于在离心力作用下使蹄紧贴鼓面。蹄-鼓式离合器用的摩擦元件为木块、皮革带等,蹄-鼓式离合器的重量较锥形离合器轻。无论锥形离合器或蹄-鼓式式离合器,都容易造成分离不彻底甚至出现主、从动件根本无法分离的自锁现象(当时所提供的材料符合体的摩擦系数变化很

福伊特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使用0

第一章福伊特液力传动箱简介 T211re.4液力传动箱是德国福伊特公司是专门为铁路车辆设计的涡轮传动装置。它是350kW性能级别的轨道车专用传动箱。 第一节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技术指标 一、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主要技术参数

: 二、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性参数 第二节 T 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点 一、命名规则: T211re.4液力传动箱是铁路工程车辆专用设备,其命名

规则如下: 二、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点 T211re.4液力传动箱其输入功率科大350kW,采用全新的福伊特驱动控制器(VTDC)可以直接安装在传动箱上并录入运行数据。另外还具有监控诊断功能,液力制动可以通过联合制动的方式整合进入车辆制动系统以及性能的高可靠性。

第二章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结构 第一节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组成 一、液力传动箱组成 T211re.4液力传动箱由液力制动、液力液力变扭器、液力耦合器、换向机构、电气控制模块VTIC及部分组成,其外形如图2-1所示。其输入、输出侧分别如图2-2、2-3所示。 图2-1 T211re.4液力传动箱外形图

其液力传动箱包括机械部分和液力部分组件,其结构如图2-4所示。 二、机械组件 机械组件包括增速齿轮、扭转减振器、换向装置、齿轮变速器。 图2-2 T211re.4液力传动箱输入侧 1-输入装置

图2-3 T211re.4液力传动箱输出侧 2-输出装置 图2-4 转动装置组件 1-输出装置;2-增速齿轮;3-输入装置;4-液力偶合器;5-液力变扭器 6-机械部件;7-换向装置的幵关轴 传动箱输入轴(3)直接与柴油机相连,通过一对增速齿轮(2)将转速提升至液力元件的工作转速,变扭器(5)和偶合器(4)的泵轮都装在泵轮轴上,两者的涡轮都装在与传动箱输出相连的涡轮轴上,涡轮轴再通过一系列的机械齿轮最终驱动传动箱输出(1),通过换向离合器(7)的作用,使传动链里机械齿轮(6)的数量增减,实现换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