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海南大学艺术概论期末论文 题目: 题目:艺术素养对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姓名: 姓名: 张文娟 学号: 学号:20071114145 学院: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 班级:07 级英语 5 班 摘要: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要求 摘要 人才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 学校有着重要地位, 大学四年间的教育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影响显著。 除了专业文化知识 以外,我们应认识到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创造力都是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素养 人才多元化 成长 创造性 钱学森 关键词 艺术素养对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的要素,同时人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逐渐趋于一体 化,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共同发展。人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要求 人才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人才培养有许多方面因素,其中既有学校的、也有家庭的, 还有社会的,但学校对多元化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大学四 年正是我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教 育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影响显著。 但人人往往忽视艺术素养对于人才 多元化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有着以偏概全的理解, 认为艺术是空虚的不实际的,只有艺术系的学生才需要学习,这些观 点很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应认识到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创造力 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培 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完善品 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有重大发现的 科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都怀有某种审美情感,而这大都与他们青 少年时代所受过的艺术熏陶有很大关系。 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 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 同时艺术修养所特有的对心灵的松弛作用和自 由感还可以适当消除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过度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 创造性想象的充分展开提供了条件。青春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各种心 理矛盾最普遍、最突出、最激烈、最难把握的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 心态情绪最不稳定、 最容易冲动的时期。 艺术教育对于疏导人们情感, 保持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能够产生明显的作用。 情感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而美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当人们沉 浸在美的享受中时,美的内蕴如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人的心田,使人的 精神得到愉悦,情感得到净化,心理紧张得到放松,心理负担得到转移, 从而促进情绪调

节和稳定,保持或恢复心理平衡。 其次,艺术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艺术活动与艺术教育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因为,艺 术欣赏与创造,要求接受者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这种创造力与一般 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是偏于感性的、 综合性的,往往在瞬间发生; 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一种顿悟,是在生动的知觉形象中把握世界 的真谛。 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 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 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 时培养了创造力。 此外,艺术素养还有利于大学生集中精力,在轻松愉快中解决难 题。我们通常提到的“乐学”是在重视广大大学生有限发展的潜在性 前提下,通过创造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培养大学生成功的心理,发展 自我学习的内部机制,帮助大学生取得成功。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 主动愉快地去接受它、研究它。以兴趣入手进行艺术教育能使大学生 产生乐学,创造成功的心理,产生主动学习的因素,特别是面对非艺术 类大学生,在艺术方面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更为重要。艺术教育中欢 乐、宽松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自发力,产生主动学习的 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唤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日益综合的一对范畴,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 其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他一贯主张,未来人才培养必须走科学与艺 术结合的道路。而作为未来人才,钱学森认为,应具备大成智慧,即 “量智”(科学知识、利,学思维)和“性智”(文化知识、艺术思维) 的结合,其素质结构应是真、善的统一,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 首先,从杰出人才的成长轨迹和成就来看,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 他们的成功之路,理应成为未来人才培养之路。钱学森时常兴致勃勃 地谈起中外历史上以至当代许多杰出人才,在他看来,尽管这些杰出 人才从事的具体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是集科学技术、艺术、哲学于 一身的“大成智慧者” ,表现为多才多艺,因而能够找到智慧之源、 创新之路、成功之奥秘,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 鲁迅, 他弃医从文, 著有小说 《狂人日记》 、 《阿 Q 正传》 《二心集》 和 、 《南腔北调集》等 8 个杂文集,这些作品鞭笞封建制度和礼教,倡导 科学和民主,融科学性与形象性于一体。国外的,如爱

因斯坦,既创 立了相对论,而且又十分钟情于哲学、艺术,几乎每天拉小提琴,且 弹得一手好钢琴,科学、艺术、哲学交织在一起,成了他一生的精神 支柱和智慧源泉,等等。从以上这些杰出人才的诸多成就来看,他们 的成就不只限于本专业,而是在多个领域。究其原因,科学和艺术的 结合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成就,走向了成功。 其次,从钱学森自身成长的经历来看,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成就了 他辉煌的人生,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指明了道路。翻开钱学森的历史, 可以从中看出,科学和艺术在他身上,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 促动,协调发展,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钱学森出生于名门世家,从 小就受到绘画、音乐和文学等多方面的熏陶,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方面 的启蒙教育。 北师大附中文理知识兼顾、 科学和艺术兼容的教学机制, 不但教给他许多科技知识,而且培育了他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塑造 了他全面的素质。 尤其是他与从事德国古典音乐专业的妻子蒋英教授 的结合,使科学和艺术在这里得到联姻,妻子的艺术思维方式、浓厚 的艺术气质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给了他在科学技术上的启迪和帮 助,极大地激发了钱学森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其避免了机 械唯物论、死心眼,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由此,可以看出, 父母的启蒙、学校的培育、妻子的艺术熏陶,培养了钱学森科学和艺 术特质, 拓展了他的思维空间, 为他的成功注入了科学的方法。 同样, 他的成功也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专业课,博闻强识是我们 的理想目标。 学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特意开设了与艺术 有关的一些公共选修课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于艺术有 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知识积累方面也收获颇多。从西方流行艺术到 中国传统艺术,从街头音乐到昆曲、歌剧,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少接 触到的。平时我们也不会去看西方歌剧《猫》 ,更不会去看中国传统 昆曲《牡丹亭》 ,上了艺术课程才知道日本除了艺妓还有一种传统艺 术叫做“能” ,也认识了中国天才小提琴家李传韵。 这些知识现在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有些同学可能过耳就忘,但 是以后如果别人跟我们谈论起这方面有关知识时, 我们虽然谈不上侃 侃而谈,至少知道谈的是什么,一个人内在的修养与知识的渊博比外 表更吸引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