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卷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卷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卷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卷

诊断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一旦它出现在细胞中,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2. 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2+的作用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是内凝系统的筛选试验。正常值32—43秒,大于对照值10秒为异常。

3.选择性蛋白尿----白尿中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量的蛋白,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1,半定量+++——++++。见于肾病综合征。

4.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可分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混合性管型。

5. SaO2——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氧百分数。正常范围95%——98%。

6.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7.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现蓝色的网织状细胞,故称网织红细胞。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

8.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称为少尿。

9. 胆酶分离——在急性重症肝炎恶化时,出现AST、ALT下降,而黄疸进行性加深的现象称为“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10.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心肌、和骨骼肌等组织。肝细胞损害严重时,可明显增高。正常值:男性﹤40U/L,女性﹤35U/L。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

1.心梗时不升高的酶是:(D )

A.LDH B.CK C.ALT D.ALP E.AST

2.抗“O”增高对诊断以下哪种疾病无意义? ( C )

A.风湿关节炎B.风湿活动C.肾小球肾炎

D.类风湿关节炎E.以上都可以

3.需了解慢性肝病肝脏功能受阻程度时应选择:(B )

A.异常凝血酶原于甲胎蛋白B.血白蛋白电泳与A/G

C.ALT/ASTD.碱性磷酸酶(ALP)E.血清铜

4.在判断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临床意义时,哪种情况时错误的:(B )

A.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明显增高

B.ALT增高是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指标

C.ALT是反映肝细胞坏死的最敏感的指标

D.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期ALT可轻度增高

E.肝硬化如有转氨酶的异常以AST>ALT居多

5.反映肾小管损害最严重的管型是:(C)

A.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E.颗粒管型

6.一份血气报告结果如下:PH 7.15,HCO3— 12mmol/L,PaCO2 15mmHg,PaO2为110mmHg,应诊断为:(A )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7.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但见核左移或仅核左移时表示:(A)

A.感染较重,预后不良B.感染较轻,预后尚好

C.急性感染恢复期D.慢性感染恢复期

E.以上均不是

8.某患者,HB 80ɡ/L,HCT 0.26,RBC 3.80×1012/L,则该患者的红细胞属于:( C ) A.正常细胞B.单纯小细胞C.小细胞低色素

D.大细胞E.细胞形态不整

9.下列检验结果哪项是错误的:(D )

A.正常男性周围红细胞数(4.0~5.5)×1012/L

B.正常人周围血白细胞数(4~10)×109/L

C.正常人红细胞沉降率<20mm/小时

D.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成熟细胞约为1:1

E.正常人周围血网织红细胞0.5%~1.5%

10.以下除哪个外均可引起血沉增快:(E )

A.恶性肿瘤B.高胆固醇血症C.红细胞增多症

D.高球蛋白血症E.贫血

1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但除外:(D )

A.再生障碍性贫血B.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C.水痘、风疹病毒感染

D.急性心肌梗死后12~36小时E.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

12.以下哪一类复合型酸碱紊乱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 ( D )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可以

13.在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中,隐性黄疸指:(C )

A.STB 1.71~17.1 μmol / L B.STB 171~342 μmol / L

C.STB 17.1~34.2 μmol / L D.STB 1.71~3.42 μmol / L

E.STB 34.2-171 μmol / L

14.下列泌尿系统疾病中无管型尿的是:(E )

A.急性肾小球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症

D.急性肾盂肾炎E.急性膀胱炎

15.出血时间延长不常见于以下哪种情况:(C )

A.血管异常B.血小板明显减少C.VIII因子减少

D.长期服用潘生丁E.血小板功能异常

16.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多的疾病:(B )

A.溶血性贫血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缺铁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E.失血性贫血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何为AFP?简述AFP检测的临床意义?

答:AFP——甲胎蛋白,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逐渐消失,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恶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而使AFP重新开始合成,使血中AFP含量增高。它的检测对诊断肝癌有重要的价值。(4分)

临床意义:(4分)

(1)血清中AF P≥300时,对诊断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胃癌、胰腺癌时,AFP含量也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含量也升高;

(4)妊娠时特别是7—8个月时,AFP含量达高峰。

2.何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何计算?其临床意义有哪些?

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2分)

正常值:80—120 ml/min. (3分)

计算公式:尿肌酐(μmol/L)×每分尿量ml/min

CCr=

血肌酐(μmol/L)

临床意义:(3分)

(1)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2)评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1期:CCr为51—80 ml/min(代偿期)

2期:为50—21 ml/min(失代偿期)

3期:为19—10 ml/min(衰竭期)

4期:为<10 ml/min(尿毒症期)

(3)指导治疗:<30—40 ml/min限制蛋白摄入

<30 ml/min双克治疗无效,不宜应用

<10 ml/min肾替代治疗

3.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特点.

答:(1)肾小球性蛋白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分为两种: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蛋白,无大分子量蛋白,半定量多在+ + + ~ + + + + +,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症;非选择性蛋白尿:有大分子量蛋白、小分子蛋白及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半定量+ ~ + + + + +,可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不佳,预后不良。( 4分)

(2)肾小管性蛋白尿:尿圆盘电泳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有尿2-M、溶菌酶增高,尿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定性+ ~ + +。临床意义:小管间质病变、中毒性小管间质损害、一些中草药引起。( 4分)

四、化验单分析(每题10分,共30分)

1.患者,男,18岁,因发热一周入院。查体:T39.5o C神志清楚,结膜苍白,皮肤有淤点,两肺呼吸音粗,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反跳痛。

血常规:WBC 1.5x109/l N 79.3% L 8% RBC 1.2x1012/l Hb28g/l PLT53x109/l Ret 0.1% MCV85fl MCH 32pg MCHC 35%

问题:(1)简述该患者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和贫血的程度?(2分)

(2)为明确诊断还需进行什么检查?可能会有什么阳性发现?(3分)

(3)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请说明诊断依据?(5分)

答:(1)该患者为正常细胞性贫血,贫血程度为极重度贫血。

(2)骨髓穿刺可能会有三系减少改变,大部分增生不良。

血清铁明显增高,血清末饱和铁结合力低,细胞生化染色(POX、PAP、NAP等)可能增高

(3)最可能的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依据为:1.发热一周,为再障贫血的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出血。

2.血常规示三系减少,网织红细胞0.1%,明显减少。

2.患者,男,45岁,因乏力纳差二月,尿黄一周入院,既往有慢性肝炎史30年。

血常规:WBC2.3x109/L RBC2.8x1012/L,Hb 75g/L, PLT80x109/L

尿常规:BIL(++), URO(+)

生化检查ALT85u/L AST156u/l AKP431u/L r-GGT250u/L,TP58g/L ALB28g/L

血清蛋白电泳:ALB 45%ɑ1 5%ɑ2 28% ? 15% r27%

B超:肝包膜不光整,右叶见3X4cm低回声

问题:(1)该患者的黄疸类型是什么,请简述其诊断依据?(2分)

(2)血常规有什么异常?其原因是什么?(2分)

(3)下一步要进行什么检查?可能会有什么阳性结果?(6分)

答:(1)肝细胞性黄疸。

依据为:肝炎病史,BIL(++), URO(+),ALT,AST均增高示肝细胞坏死;蛋白电泳示白球倒置,示肝功能损伤;ɑ2 28%↑,ALB 45%↑,示肝细胞损伤。

(2)血常规示三系均减少,为脾功能亢进引起。

(3)查AFP可能大于200ng/ml持续8周,CEA浓度升高,行CT增强检查可能见动脉或静脉期可增强,必要时行肝穿刺做活检以进一步支持诊断。

3.患者,男,5岁,因昏迷三天入院,查体:T39.8o C,深昏迷,皮肤有淤斑,颈项强直,呼吸深慢。

血常规:WBC 34x109/l N0.85,L0.15

脑脊液检查:压力380mmH2O,混浊,Pandy试验(+),蛋白定量3.2g/L,葡萄糖0.4mmol/L, Cl-115mmol/L,细胞数7500x106/L,多核98%.

血气分析:pH7.21, PaO255mmHg, PaCO267mmHg, SaO272%, AB15mmol/L,SB10mmol/L BE-7.8mmol/L, Na+133.5mmol/L,K+6.4mmol/L,Cl-85mmol/L.

问题:(1)该患者脑脊液有什么异常,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还应进行那些检查?(6分)

(2)血气分析结果有何异常?存在何种酸碱平衡紊乱?(4分)

答:(1)脑脊液压力大于70~180 mmH2O,混浊不清,潘氏试验阳性,蛋白定量大于0.2~0.4 g/L,葡萄糖小于2.5~4.5 mmol/L,Cl-小于120~130 mmol/L,细胞数远大于0~8 x106/L,且多核98%.。最可能的病因为化脓性脑膜炎。还应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2)pH7.21<7.35, PaO255mmHg<60mmHg, PaCO267mmHg>45mmHg,

SaO272%<95%, AB>SB,BE -7.8mmol/L<-3mmol/L, Na+133.5mmol/L<135mmol/L, K+6.4mmol/L>3.5~5.5mmol/L, Cl- 85mmol/L<95~105mmol/L.

该患者Ⅰ型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11.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

中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消除后,其反应也消失。见

于感染及恶性肿瘤、中毒、外伤等。

12.血沉——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 mm/h,加快见于炎症、组织损伤、贫血、肿瘤等。

13.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称为少尿。

14.选择性蛋白尿——蛋白尿中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子量的蛋白,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1,半定量+++—++++。见于肾病综合征。

15.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正常

值:80—120 ml/min。

16.胆酶分离——在急性重症肝炎恶化时,出现AST、ALT下降,而黄疸进行性加深的现象

称为“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17.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HB)结合的程度,是单位HB含

氧百分数。正常范围95%—98%。

18.渗出液――为炎性积液,炎症是由于细菌毒素、组织缺氧以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至血液中大分子物质乳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各种细胞成分都能渗出血管壁,形成渗出液。

19.甲胎蛋白(AFP)――是在胎儿早期有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9.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1012/L ,血红蛋白为120~160g/L ;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数为(3.5~5.0)×1012/L,血红蛋白为110~150 g/L ;正常新生儿红细胞数为(6.0~7.0)×1012/L ,血红蛋白为170~200 g/L 。

10.正常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多尿是指每天尿量多于2500mlL 。少尿是指少于40ml 或每小时少于17ml ,无尿是指每天尿量少于100ml 。

11. 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的细胞种类有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肠黏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

12.肝脏合成90%以上蛋白质和全部的白蛋白、部分球蛋白。血清白蛋白量至少达60% ,球蛋白不超过40%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含量为60-80g/L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为1.5-2.5:1 。

13.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重金属中毒(或庆大霉素等药物损害)等疾病。

14.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每上升10mmHg,则PH下降0.08 ,HCO3一基本不变,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每上升10mmHg,则PH下降0.03 ,HCO3一升高。

15.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4mmol/L ,空腹血糖超过9mmol/L ,即可出现尿糖。

16.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的膜上。

17. 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

18.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3 、T4 均增高。

19.骨髓中可辨认的造血细胞有粒系、红系、巨核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六大系列。

20.浆膜腔积液随部位不同,可分为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16.缺铁性贫血为(D)

A.正常细胞性

B.大细胞性

C.单纯小细胞性

D.小细胞低色素性

E.以上都不是

17.以下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确诊为白血病的是(D )

A.核变性

B.空泡形成

C.巨多分叶核粒细胞

D.棒状小体

E.中毒颗粒

18. 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多于(C )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9. 类白血病反应的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于(A )

A.各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20.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C )

A.VIII

B.XI

C.XII

D. XIII

E. IX

21.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下列检验中,哪项不正确?(D )

A.凝血因子减少

B.血红蛋白减低

C.雄激素减少

D.雌激素减少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减少

22. 下列关于溶血性黄疸的说法正确的是(E )

A.总胆红素正常,结合胆红素升高

B.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升高

C.总胆红素正常,游离胆红素升高

D.总胆红素升高,游离胆红素正常

E.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正常

23.肾病综合症患者尿中最常见的管型是(C )

A.细颗粒管型

B.粗颗粒管型

C.脂肪管型

D.蜡样管型

E.透明管型

24.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减少的疾病是(A )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肿瘤

25.腹腔渗出液多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 )

A.结核性腹膜炎

B.慢性心功能不全

C.重度营养不良

D.肾病综合症

E.肝硬化

26.一肺心病慢性呼吸衰减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7.18,PaCO2:9.9Kpa,HCO3-:

27.6mmol/L,BE:-5mmol/L,下列哪项诊断正确(C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27.诊断呼吸衰竭,血气分析必须具备以下哪一项:(C )

A.PaO2>60mmHg

B.PaO2>90mmHg

C.PaO2<60mmHg

D. PaO2<90mmHg

E.以上都不是

28. 抗“O”增高对诊断以下哪种疾病无意义? ( C )

A.风湿关节炎

B.风湿活动

C.肾小球肾炎

D.类风湿关节炎

E.以上都可以

29. Auer小体见于下列哪一类疾病( B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骨髓纤维化

30.血氨升高见于( C )

A.慢性肝炎

B.肝硬变早期

C.肝性脑病

D.慢性肾炎

E.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客观题)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 ?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 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 A. F n、W、/、X B. F n、%、/、X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 ?140 B.140 ?170 C.120 ?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 高血压性心脏病 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 冠心病 D. 贫血性心脏病 E. 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 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 网织红细胞0.005 ?0.015 B. 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 嗜酸性粒细胞0.5%~5% D. 嗜中性粒细胞 20%~40% E.血小板数(100?300) X 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 > 90g/L B. 90g/L ?60g/L C.60g/L ?30g/L D. v 60g / L E. v 30g/L 6. 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急性失血性贫血 D. 巨幼细胞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7.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 急性感染 D. 大面积烧伤 E. 恶性肿瘤 8.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 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X 109/L 为白细胞增多 B.v 4X 109/L 为白细胞减少 C. 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 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 急性出血 B. 急性感染 C. 过敏性疾病 D. 肺结核 E. 伤寒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急性大失血 C. 放射病 D. 脾功能亢进 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肺出血 C. 脑出血 D. 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 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 巨幼细胞性贫血 B. 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淋巴瘤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7. 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 MCH 是指: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红细 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19. 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 A.MCV B.MPV C.RDW D.HCT E.ESR 20. 下列哪种成分增高可导致血沉增快: A.白细胞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网织红细胞 E.血小板 21. 某患者血液检查结果为:MCV76fl ,MCH24pg,MCHC290g儿应属于: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正常人 22. 镜下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数: A. > 2 个/HP B. > 3 个/HP C. > 4 个/HP D. > 5 个/HP E. > 7 个/HP 23. 正常尿液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白细胞管 型 E. 腊样管型 24. 正常人尿比重为 A.1.010 B.1.015 ? 1.025 C.1.020 D.1.015 E.1.025 ?1.035 25. 少尿是指24 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400ml C.600ml D.800ml E.1000ml 26.下列哪项是肾性少尿的原因: A.肾动脉血栓形成 B.休克 C.急性肾炎 D.重度失 水 E. 前列腺肥大 27. 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多于: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28. 酱油色尿易见于 A.血友病 B.膀胱炎 C.肾盂肾炎 D.蚕豆病 E.缺铁性贫血 29. 病人尿中出现哪种管型,首先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A.白细胞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上皮细胞 管型 E. 红细胞管型 30.. 振荡尿液后,尿液泡沫呈黄色见于 A.药物影响 B.食用胡萝卜影响 C.尿中有血红 蛋白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K2O 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的测定。 C. 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抗凝的标本。 B. 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X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 WBC总数升高 B.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 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B 2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 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 骨髓增生活跃 B. 粒红比值约为5—7:1 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 F n、W、/、X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实验诊断学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96~105g/L B. 120~160g/L C. 110~150g/L D. 125~155g/L E. 90~110g/L 2. 网织红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寄生虫疾病 D. 过敏性疾病 E. 梅毒 4. 用Wintrobe-Landsberg或Westergren法测血沉,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 A. 0-9 mm/1h末 B. 0-20 mm/1h末 C. 10-20 mm/1h末 D. 15-25 mm/1h末 E. 15-20 mm/1h末 5. 外周血中靶形红细胞占20%以上,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首选项目是: A.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B. 血红蛋白量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 红细胞数 E. 红细胞压积 7.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硬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 流感 B. 伤寒 C. 再障 D. 心肌梗塞 E. 脾功能亢进 9. 下列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 影响RBC聚集的因素存在于RBC中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多使血沉减慢 C. 血浆卵磷脂增多,血沉加快 D.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血沉减慢 E. 白蛋白具有抑制RBC聚集作用使血沉减慢 10. 有关白细胞一过性增多的描述,错误的为: A. 一过性增多常指生理性增多 B. 通常伴有白细胞的质量变化 C. 正常人下午白细胞数较高 D. 饱餐、剧烈运动可使WBC暂时性升高 E.新生儿WBC也可增多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Ⅰ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Ⅲ D. 凝血因子Ⅳ E. 凝血因子Ⅴ 17. 凝血酶能激活下列何种凝血因子: A. 因子Ⅸ B. 因子Ⅺ C. 因子ⅩⅢ D. 因子Ⅶ E. 因子Ⅻ 18.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A. 维生素K不足 B. 过敏性紫癜 C.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 凝血酶原缺乏 E. DIC早期 19. 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 6分钟 B. 不超过4分钟 C. 6 - 12分钟 D. 12 - 18分钟 E. 15 - 20分钟 20. 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 > 4,C肽浓度升高,应考虑: A. 糖尿病前期 B.Ⅰ型糖尿病 C. Ⅱ型糖尿病 D. 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E. 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21. 尿中发现哪种蛋白可用于区别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 A. 低分子量蛋白 B. 高分子量蛋白 C. 中性蛋白 D. 游离氨基酸 E. 核蛋白质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109 C.嗜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C A.>90g/L B.90g/L~60g/LL~30g/LD.<60g/LE.<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D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E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B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C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C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中国检验医学发展未来展望

顶级专家勾勒中国检验医学发展路线图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更新时间:2005-1-18 1:45:00 2005年1月7日,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的三楼会议厅内,集聚了近十位中国检验医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正在参加一个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检验医学走向何方”的非正式学术研讨会。而他们的主要议题就是—— “我认为,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是两个方面:技术和管理。”谈到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瘦削而富于激情的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申子喻立刻变得表情丰富起来。 未来路线图 按照申子喻的理解,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申子喻是有资格对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的。作为国家检验医学领域主管机构卫生部检验中心的主任,他对中国检验医学的现状有着比别人更为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其对未来发展的判断正是基于此点而达成的。 其实按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清涛的观点,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他认为:“检验医学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技术路线图 对于检验医学技术,北京铁路总医院临检中心主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张曼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 申子喻进一步指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 :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D -140-170-160-15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D A.网织红细胞、 B.白细胞计数-XI09 C.喑酸性粒细胞%-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 ~ 300)x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呈为:C A. > 90g/L B.90g/L、60g/LL - 30g/LD. < 60g / LE. <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A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嵌常见的原因是:C A.急性溶血 B.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咸少:D A.尿毒症 B.急性中希 C.化脓性感染D伤寒E.急性心肌梗死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E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塔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塔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B 扎血小板减少B.血红蛋白减少C.白细胞升高D.白细胞减少E.血小板减少壇高 II.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 A?急性岀血B.急性感染C.过敏性疾病D.肺结核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C A?化脓性感染B.寄生虫病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B 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大失血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岀血时间延长见于:D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D A?血友病B.严重肝病C.无纤维蛋白血症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C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C 是指:B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呈C?红细胞压积 D.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A.> 10X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xl09/L为白细胞减少 19?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的指标为:C

★试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的测定。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 B.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C.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D. A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EDTA-N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抗凝的标本。 A.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B. 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C.PT、+的测定。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D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总数升高A.WBC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B.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D.C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B.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C.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D.D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A.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甚至IgM也大量滤出。IgA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C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6.骨髓增生活跃A.1 :5-7粒红比值约为B.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D.B 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K7.依赖维生素 A.FⅡ、Ⅳ、Ⅸ、Ⅹ'. .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C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中国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检验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向量知数源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第一,从管理方面来说,实验室是一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临床检验的法律,其实这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最高源头。另外,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有大量的相关推荐性的指导原则出台,强调的也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 第二,就是技术。从技术方面来讲,自动化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另外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针对个体化的治疗以后会逐步成为趋势。个体化治疗的基础是什么?是要有个体化独特的诊断。比如说基因,每一个人都出现偏差不一样,不像我们现在治疗诊断,例如只要得肺炎基本上都是一个处方,同一个类型的病全用一个方案治疗。 第三,从检验角度讲,临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一直存在,甚至不同的厂家对同一检验做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样的机器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不一样。而临床检验是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的,因此上述情况的出现就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现在国际上比较强调量知数源的问题,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第四,人员分工问题。这个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但在我们国家却还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实际上现在在实验室、检验科,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划分,与上述所说治疗诊断方案一样,不论什么层次的人员,基本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没有真正体现出检验的内涵和价值。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强调自己现在引进的都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可问题是不管你引进的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关键要人尽其才,使其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检验岗位的人员分工必须要细分,也就是说需要有人专门做实验,有人专门做质量控制,有人专门对报告进行审核,有人专门和临床进行联系等等。 第五,独立实验室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独立实验室的主要好处在于节省资金、保证质量,有利于国家现有医疗资源的补充,而不是对现有国家医疗资源的冲击,于国于民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探讨,可以基于两个方面:实际需要(包括政府需要、临床需要和实验室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市场规律(要考虑竞争的影响)。为此,检验医学的未来将向“五化”发展,即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和临床化。 目前我国检验医学常规技术已经与世界接轨。而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系统培训、专业培训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就为将高精尖技术引入检验界有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契机。自动化应该成为检验医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分子生物学也应该是其未来发展的一个亮点。可以看得到的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突破性的解密,个性化治疗将会逐步成为发展的趋势。 随着物理、化学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面技术的进步和逐步引入,检验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它不仅使疾病诊断由现在的事后检验向前瞻性转变,提高早期诊断的比重,还会对用药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治疗效果进行积极的评价。科学技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教学内容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D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B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D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C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 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 D 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E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B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C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C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D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D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C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淋巴瘤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C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18.MCH是指: B A.平均红细胞体积 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C. 红细胞压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