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1、规划背景:在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开发沿淮,促进全省,以“两淮一蚌”为龙头,以大基地、大项目、大投资带动和加速重化工业发展,优先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即能源经济、生物质经济和循环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2、规划范围和规模:本次规划、环评的评价范围为蚌埠市域,包括五河、固镇和怀远3个县,以及淮上、龙子湖、蚌山和禹会4个市辖区。面积5952.13平方公里。

二·《蚌埠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稳步推进“华东地区交通枢纽之一、安徽省重要加工业基地、皖北中心城市”三大城市主要职能的实现,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分别达到105万人左右和105平方公里左右。

2.分项目标

中心城区至2010年新增道路长度约14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0.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3%;城市给水供应能力达56万m3/天,人均生活用水量220升/日,供水普及率99%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27.5万m3/天,集中污水处理率73.3%,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城区电网供应能力48.15万千瓦;河流湖泊水质达标率70%以上,城市给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淮北大堤和城市防洪堤防防洪能力100年一遇。

三、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在综合分析城市的形势、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本轮近期建设规划提出近期发展需要重点施行的“城市涅盘”、“工业乘龙”、“阳光水岸”、“资源保障”和“和谐住区”五大行动。

1.“城市复兴”行动――纲领行动

(1)行动主旨:以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经济发展为基石,再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辉煌。

(2)行动指引:

a.配合国家和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疏理城市内、外部交通,全力打造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b.抓住中心城市的本质,全力推动金融、信息、商贸等服务业和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与升级,奋力创建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c.以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努力创建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国家级园区。

2.“工业乘龙”行动——配套行动一

(1)行动主旨:推行工业强市战略,强调工业的园区化积聚发展和区域内分工协作,构建蚌埠沿淮工业经济带。

(2)行动指引:

a.蚌埠市与淮南、淮北两市在资源配置、功能划分、产业布局等方面有着较强

的互补性和关联性,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两淮一蚌城镇群”的战略构想,促进三地在煤电――煤化工及其衍生产品――生物质产业等方面的资源与技术共享、产业分工协作,形成省内重化工密集区。

b.以城市支柱产业为“龙头”,以淮河为“龙身”依次串联起孝仪能源化工产业园、怀远工业园、城市西部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市工业区、玻璃工业园和龙湖创业园、沫河口精细化工园八个工业园区,以分工协作和交通纽带的改进为“祥云”,腾飞蚌埠的工业巨龙。

c.加快工业“退市进园”步伐,“十一五”期间将60%以上的分布在圈堤以内老城区工业企业,迁往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d.强化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重点加强交通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步配套建设。

3.“阳光水岸”行动——配套行动二

(1)行动主旨:以滨水岸线整治为突破口,带动滨水地区改造,彰显山水城市特征,并为远期全面建设山水城市奠定基础。

(2)行动指引:

a.尽快组织编制岸线利用及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规划,合理有序地利用城市岸线资源。

b.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调整滨水土地使用功能,水域与陆域统一规划,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岸线资源。

c.改善滨水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开辟滨河景观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结合工业区的布置增设相应的市政设施综合治理污染。

d.沿河开辟绿化休闲空间,整理滨河防护绿带。沿淮河防洪堤增设滨河公园,

拓宽席家沟沿岸滨河绿带,完善龙子湖滨湖公园,并将城市公共设施与水岸空间紧密结合,为城市滨水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将水系沿岸变为贯穿市区、联系生活的轴带,串联自然人文景点的绿脉,塑造生态宜人、景观优美、休闲和游览相宜的城市绿色骨架。

e.在用地功能调整的基础上整理滨河景观。清理淮河漫滩上的沙场、堆场,增加防护林种植,开辟体育健身场所,精心设计滨水建筑。

4.“资源保障”行动——配套行动三

(1)行动主旨:未雨绸缪,加强保障,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环境容量和能源供应支撑体系。

(2)行动指引:

a.积极开展芡河、四方湖等城市新的应急水源和补充水源的前期研究,适时展开水源地和调水工程的建设,保障城市供水的水量、水质的安全。

b.充分利用淮河各段的水环境容量,进行生产力和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

c.建立“控源、截流、治污、回用、导排”的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天河、芡河、龙子湖等河湖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增加蓄水库容;研究天河与龙子湖沟通工程,改善天河排涝和龙子湖水环境;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

d.保障城市电力供应可靠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e.积极开展城市能源安全储备系统研究和建设,如涂山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LNG工程建设、石油站迁建等。

5.“和谐住区”行动——配套行动四

(1) 行动主旨:保持住房发展,加强住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

(2)行动指引:

a.居住用地布局强调尊重自然并与周边山水环境相互融合,使人工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居民创造高品位、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生活环境。同时强调居住区应集中、连片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b. 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主导,加大旧城改造力度。

c. 旧城区改造应以提升居住环境为目标,坚持逐步改造的原则,尽早完成旧城中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同时进行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塑造宜居城市。

d. 完善居住结构与住区设施,着力推进套型合理,面积适宜的住房供应体系。

e. 结合新农村建设,以集约用地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标,近期严格控制农村村民自建用房,逐步改造城市周边“城中村”。

f.规划期内完成约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近期建设规划项目用地配置

1.公益性项目用地

(1)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a.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至2010年,中心城区保有对外交通设施用地852公顷,比2005年增加用地161公顷。近期主要项目:京沪高速铁路正线、联络线及其站场新建,京沪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淮南铁路水蚌线复线改造及姜桥编组场站扩建,城市铁路南环线及西郊工业区货场新建;城市南外环路(黄山路-老山路)、北外环(307省道改线)等过境公路新建改建,长途汽车客运北站(吴小街)、南站(燕山路)、东站(京沪高铁站前)新建,货运南站(姜桥)、西站(西部工业区);淮河蚌埠新港

续建;蚌埠机场航班营运等。

b.道路广场用地

至2010年,道路广场用地保有量达1073公顷,比2005年增加面积409公顷。近期主要建设项目有:

新建道路——南外环(黄山路)、东外环(老山路)、解放路南段、延安路南段、大庆路南段、长征路南段、涂山东路、燕山路西段、禹公路、禹会路、平成路、长青路、长中路西段、兴技路、秦集路、红旗六路、虎山西路、勤业路、迎宾路、文化路、成业路、丰乐路、姜桥路、解放二路、雪华西路、雪华路、南湖路北段、货场一路、站前路、后楼路、双墩路、府前路、中山路等56条道路或路段。

改造道路——怀五路、小蚌埠路、涂山路西段、江淮路、燕山路东段、滨湖路、淮河路步行街、凤阳路西段、治淮路西段、西圈堤改造以及城区内220条小街小巷的改造。

立交设施——解放路-东海大道互通立交桥、朝阳路-东海大道互通立交桥、黄山路-大庆路互通立交桥;解放二路(胜利路-淮河路)下穿铁路箱涵、治淮路(国安街-中山街)下穿铁路立交、涂山东路下穿水蚌线立交、长中路迎河桥、胜利路八里沟桥;另修建人行立交有朝阳路-涂山路、工农路-胜利路、延安路-胜利路、胜利路-朝阳路、延安路-淮河路、淮河路-火车站广场-凤阳路、马村路跨津浦线。

广场——新建政府南市民广场、二马路北滨淮处淮河商业广场、新建高铁站前广场、新建老火车站南广场。

(2)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至2010年,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保有量495公顷,比2005年增加用地111公顷,并改造置换原有用地7.3公顷。主要建设项目有:

供应设施——第四自来水厂续建(20万吨/日)、河北地下水厂扩建(5万吨/日)、雪花山加压泵站改造(4万吨/日)、给水管网配套工程;500千伏蚌埠变电所、220千伏燕山输变电工程,以及110千伏工农变、青年变、吴郢变、虎山变、黄山变等输变电工程。

交通设施——新建新城区、大学园区、河北蚌埠工业园、光彩大市场4处公交枢纽站,新建老山北汽车驾驶考训中心。

环境卫生设施——新建杨台子污水处理厂一期(12.5万吨/日)、河北污水处理厂一期(5万吨/日) 建设;对8座排涝泵站扩建改造;开展城市污水管网配套二期工程;续建老山城市垃圾填埋场、以及城区23处垃圾中转站建设。

防灾设施——新建席家沟、八里沟城市防洪堤,新建方邱湖行洪区淮河分洪道及一般堤改建工程;新建消防指挥中心和高新区、大学城消防站,扩建小蚌埠消防站,迁建现锥子山消防站至玻璃工业园。

(3)公共设施用地

a.文教卫体设施用地

规模与分布:至2010年公益性公用设施用地保有量857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用地186公顷。主要建设项目有:

教育科研设施——续建大学城内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电子信息蚌埠学院、蚌埠学院,新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校;新建淮上区蚌埠粮食学校;创建国家级职业中学一所、搬迁蚌埠二中、新建新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

文化娱乐设施——新建蚌埠市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曹

山广播电视发射塔;龙子湖滨湖游乐设施。

体育卫生设施——兴建龙子湖东岸城市体育中心、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筹建淮上区体育中心;新建城市公共卫生、紧急救援中心,新建大学城东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扩建市传染病医院。

福利文保及其他——续建市殡仪馆和平山公墓,新建市老年公寓和康复中心;建设汤和墓二期工程、双墩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孙家圩子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修缮工程。

b.绿地

至2010年城区公共绿地保有量达到821公顷,比2005年增加246公顷。主要项目有:张公山大塘周边环境治理及绿地休闲设施建设、龙子湖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生态修复工程;新建淮上区滨淮公园、高新区小黄山公园,实施张公山公园的开放式改造,稳步推进老虎山、锥子山森林公园和陶山植物园的建设;启动涂山风景名胜区一期开发和保护,建设蚌埠闸水利风景区;建设曹山花卉基地和仇家岗苗木基地;加强对铁路、过境公路、沟渠水系两侧防护绿带建设;实施朝阳路淮河桥南岸、解放路淮河桥西南岸和解放路-胜利路立交桥三个地段的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

c.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地

至2010年,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地保有量达到148公顷,比2005年增加14公顷,改造或功能置换老城区原有办公用地8公顷。主要项目有:市公安局、检察院等机关单位迁建扩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政府迁建改建等。(4)经济适用房、危改房用地

2006~2010五年间,计划供应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总量70公顷,年均供地规

模在13~15公顷左右。分布上一是结合各开发区工业项目配套经济适用房,二是结合旧城部分工业用地置换配套经济适用房,三是对宏业村、张公山居住区的大板楼等超限使用住房进行再开发和改造。

2.经营性项目用地

主要是商品住宅用地,商业、市场、旅业(酒店)用地等经营性开发用地。

a.居住用地

至2010年,市区居住用地保有量达2771公顷,比2005年增加居住用地122公顷,并完成约800公顷的旧城棚户区、城中村用地改造及破产或搬迁企业的土地功能置换。居住用地供应主要分布于城区中部圈堤内地区和淮上区中部小蚌埠地区,此外结合工业区、大学园区等功能组团的发展配套建设部分居住设施。

b.商业、金融、市场、旅业(酒店)用地

至2010年城市商业金融用地保有量到509公顷,比2005年增加285公顷。主要供应于老机场新城市商务中心区开发、淮河路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小蚌埠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吴小街商贸市场群、光彩大市场二期的建设。主要建设项目有:光彩大市场二期、华夏第一街、沃尔玛超市、现代物流园区、浙江路桥蚌埠日用品市场、蚌埠汽车城、财富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国际大酒店、马村民族市场、书刊批发市场、老机场D3、D6商务办公区、大学城共享区。

c.工业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

至2010年市区工业用地保有量达2615公顷,比2005年增加977公顷,其中新增工业用地1270公顷,置换搬迁老城零散工业用地约180公顷。

新增工业用地分布情况为城市西部工业区和高新区546公顷、淮上区蚌埠工业园451公顷、龙子湖区玻璃工业产业园及长淮工业园158公顷、蚌山区和新城区姜桥物流加工园区115公顷。

置换或搬迁进园的老城工业企业主要有:安徽环球药业、人民印刷厂、蚌埠天成有限公司、水泥厂、水泥制品厂、化工机械制造公司、隆华机器厂、玻璃厂、信丰面粉厂、电子光学材料厂、八一化工有限公司、海螺水泥公司、鑫民玻璃有限公司、果糖厂、燃料公司物质供销公司、蚌埠船厂、精细化工总厂、双环电子有限公司、无线电二厂、布鞋厂、环球服装厂、锁厂、汽车玻璃厂、家具二厂、华阳汽车工业公司、电子金融设备厂、汽车油箱有限公司、半导体器件厂、第二造纸厂、环亚办公用品公司、永艳染料化工厂、天马化工公司、蚌埠橡胶厂等。

仓储物流用地

至2010年仓储用地保有量236公顷,比2005年增加9公顷。其中新征仓储用地22公顷,主要结合姜桥站和铁路南环线设置,新建姜桥物流加工区仓储设施和铁路南环线西部工业区仓储设施各一处;搬迁或置换老城区仓储设施用地13公顷,主要为粮食一库搬迁和上海栈等现有仓储用地的功能置换。

3.2006~2007年度土地供应计划

鉴于规划年度内面临京沪高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强市战略和城市框架展开对道路、产业用地需求等因素,计划2006~2007年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114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008公顷,实施旧城改造和河北零散居民点用地整理140公顷。至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9.66平方公里,年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约5平方公里。

改造道路——怀五路、小蚌埠路、涂山路西段、江淮路、燕山路东段、滨湖路、淮河路步行街、凤阳路西段、治淮路西段、西圈堤改造以及城区内220条小街小巷的改造。

立交设施——解放路-东海大道互通立交桥、朝阳路-东海大道互通立交桥、黄山路-大庆路互通立交桥;解放二路(胜利路-淮河路)下穿铁路箱涵、治淮路(国安街-中山街)下穿铁路立交、涂山东路下穿水蚌线立交、长中路迎河桥、胜利路八里沟桥;另修建人行立交有朝阳路-涂山路、工农路-胜利路、延安路-胜利路、胜利路-朝阳路、延安路-淮河路、淮河路-火车站广场-凤阳路、马村路跨津浦线。

广场——新建政府南市民广场、二马路北滨淮处淮河商业广场、新建高铁站前广场、新建老火车站南广场。

四·建设近期以得成果:

1.根据当时城市发展阶段性的重点,对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了局部调整,为城市特别是园区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淮上区工业园区、龙子湖东岸大学城、高新技术开发区、丰原生化等城市主要经济增长功能片区基本形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支撑。

2.城市重点发展与完善地区在规划的引导下逐步得到实施。一是老机场地区的城市新商务中心区发展势头迅猛,中心广场、会展中心、图书馆、大剧院等相继建成使用;二是老城区改造“退二进三”稳步推进,散布在老城区的零星工业、仓储用地通过土地收储、置换等措施实施搬迁改造,一定程度的改善了旧城环境;三是淮上区作为新建制城区,工业园区建设、新型农民新村建设步伐迅猛,态势良好。

3.有效界定城市的生态敏感地区和城市各片区、组团之间的隔离绿带,强化空间管理,保护了涂山、龙子湖周边地区等的绿地、生态空间。

4.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上,燕山路西段、延安路、涂山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第四水厂、河北水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蚌埠新港以及变电站等一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同时西郊铁路专用线、南环快速路、淮河大堤西圈堤兴建与老圈堤改造、蚌淮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蚌埠站等一大批规划中的项目在依次筹建中。

5.缺憾及不足:

基于当时国内园区发展的热潮和城市步入快速发展期的形势,对用地规模预测过于乐观,河北吴小街商贸市场群、西部工业区、锥子山工业园区、老机场地区等一系列用地安排并未按预期规模完成,部分重点地区发展推进缓慢,重点基础设施实施情况不甚理想。同时,由于该规划编制过程中虽然力争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但对市场行为的不可预见性估计不足,造成某些市场主导型规划建设项目的安排流于形式。忽视了政府可通过经营土地与投资基础设施,突出公共开发,进而加强对市场主导项目的布局引导和总量控制。

五·感想

1.经济发展

尽管蚌埠进入了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将来将以发展工业为主,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但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建设适宜的人居环境,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建议《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在确定城市和产业发展时,要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制定合理的城市产业发展指标。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的选择要突出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节能减排的原则。

2.土地资源

(1)建立与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2)依据生态主导功能区,分区指导、分区控制。

3.水资源

(1)以节地、节水、节能为核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以山林水域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实现水源地和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3)加快全市水环境治理,严防水源地生态环境恶化。

4.能源利用

(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全面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技术升级,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延长主导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品、副产品和代谢废物的循环利用。

(2)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鼓励低能耗、高产值的产业发展,更大力度地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规划的工业园区要和周边居住区和商业区,构建组团式水、热、能的综合利用网络;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构建水热的联合循环;推动热能的梯级利用,提高水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5.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中增加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适当调高城市绿化和人均公共绿地建设指标,突出环境刚性约束,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

铁路交通

蚌埠市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交通优势明显。蚌埠是安徽省的铁路中心,华东铁路运输网的重要节点,全国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设有上海铁路局蚌埠铁路办事处(原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在蚌埠交会。蚌埠火车东站现为一等货运站,拥有华东地区大型的货运列车编组站及大型的集装箱货场。

蚌埠火车站为安徽仅有的3个一级客运站之一(合肥、阜阳、蚌埠,其他的皆是二类站)。日接发图定列车146列。京沪高速铁路经过蚌埠,并设立蚌埠南站,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铁路由蚌埠南站引出。

繁华淮河路

目前,投入使用的蚌埠南站是安徽省境内最大的高铁站。蚌埠南站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沿线七大客运站之一,站房规模20000平方米,道场共24股线路,设7处500米站台,可同时停靠13对列车。乘京沪高铁,1小时可抵南京、2小时可抵上海、3小时可达北京。现已通车的京沪高铁在蚌埠将有四十余趟高铁停靠蚌埠南站。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2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拉萨、西宁、成都、西安、兰州、银川、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合肥、南京、南昌、杭州、福州、贵阳、昆明);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10多个沿海城市(大连市、秦皇岛市、烟台市、东营市、青岛市、连云港、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厦门市)。

公路交通

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重点打造的公路运输中心,皖北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所以皖北的高速公路皆是由蚌埠扩散。目前蚌埠市的高速外环已经形成,公路运输四通八达,蚌埠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蚌京高速公路、蚌福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蚌洛高速公路、蚌连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蚌埠环城高速公路。

空航运输

蚌埠现有军民两用机场,不久的将来可以开辟通向全国的民航支线。蚌埠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70公里,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130公里,目前已开通合肥机场蚌埠候机楼。

蚌埠区位

规划建设的蚌埠仁和集机场将是安徽省民航运输的重要节点。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宣城市住宅小区市政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宣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 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居住环境,满足生活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住宅小区的配套市政设施规划建设。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住宅小区含居住区、小区、组团及单栋建筑物。所称配套市政设施,主要是指住宅小区内道路、排水(雨、污水)工程管线。所称住宅小区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是指道路、排水(雨、污水)工程管线及其与城市市政道路、排水管网衔接建设。 第二章设计 第四条住宅小区道路 应对住宅小区周边已建(已设计)的市政道路进行详细调查,标明衔接处城市道路宽度、中线标高和各管线位置等技术参数,排水管

应标明管径、坡度、坡向、管长、上下游管内底标高、井(口)位置及做法等。 住宅小区道路应以沥青路面为主,与城市道路衔接段坡度应小于3%,施工图按道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第五条住宅小区出入口 住宅小区出入口的景观造型应退让城市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上设置住宅小区车行出入口时,出入口二侧人行道应采用坡道形式;设置人行出入口时,人行道不变。 住宅小区出入口应避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车行出入口允许占用单侧人行道(或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规定为:小区级出入口7m-10m,组团级出入口路5m-7m。 地下车库出入口不应直接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六条住宅小区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停车位 住宅小区停车位应设置在道路红线和道路两侧的绿线以外;沿城市道路设置停车位时,停车位与道路红线间应设置不小于2.5m宽的绿化隔离带,且车辆应从住宅小区内部进出。 第七条住宅小区排水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WorldArchitecture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设计任务书 (初稿) 为保障“十三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及时有效落实,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我局决定开展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烟台市六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技术规定》 7.《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8.《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

纲要》 9.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研究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手段及编制内容上有所创新。 3.规划应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近期城市发展目标与对策,促进新时期烟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应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确定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使政府公共投资形成合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政策空间效应的最优。 5. 规划面临烟台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综合考量烟台在产业转型、公共设施、民生改善、有机更新、城市文化振兴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提升城市竞争力。

南京市规划展览馆

今天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天灰蒙蒙的,不时飘落着雨滴,可我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因为天气而减退。 刚进去展览馆,展厅的工作人员就为我们热情的介绍,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专业展览建筑,坐落在玄武门22号,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它具有展示、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从展览馆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总建筑面积为19359平方米,有 1、序厅 序厅中分为规划公示厅和金陵48景展览。金陵48景展览中,通过壁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南京的美丽景色。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十朝都会,百代兴替。千百年来,南京以其山川形胜,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角逐争霸,建都立业,直至今日,南京的每一处古迹,都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处遗址,都意味着与历史发生着对话。通过如右图所示的壁画,我们重温六朝古都南京的辉煌历史。下图便为展厅中的壁画。 2、二层展厅 二层展厅从整体上介绍了南京。共分为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和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四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是不枉此行。整个南京市按照850:1的比例完完全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紫峰大厦矗立中央,新街口建筑群雄伟壮观,万里长江蜿蜒其中……。紧接着,大屏幕上开始放映南京市规划介绍

片,逐一地将各个方位各个地区的地位优势、发展定位进行介绍,介绍到某个地方,规划图上对应的地区就光彩熠熠,在这样的介绍下,我们队南京的城市发展趋势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南京的将来抱着很大的信心。紧接着,我们观看了一部3D宣传片,主题主要是关于南京市未来20年城市规划发展,不论是中央商务区,还是江北新城,还是东山副城,其未来发展方向都简明扼要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在2030年之前,南京市将会有17条地铁线贯穿,南京南站的建成使用,也使得南京成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同时,禄口机场的进一步扩大会使南京成为重要的东亚航空港。便捷无比的交通以及丰富的教育人才资源将会让南京成为长三角地区和上海交相辉映的世界级名城。 此次认识实习虽说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整体的收获相当的大,不仅让我们对南京市从历史至今的城市变迁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让我们对南京未来20~50年里的规划有了很高层次的认识。南京的明天必将更加的灿烂夺目!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课件资料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为乐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行政辖区,总用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为2017—2020年。 二、近期建设目标、策略与行动 (一)建设目标 遵循“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体定位,着力跨越赶超、转型升级和格局优化,努力将乐山建设成为“经济活力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魅力城市”。 (二)策略与行动 遵循三大策略,实施十大行动: 策略一:培育增长极 1、实施旅游提质行动 进一步提升以乐山大佛、岷江东岸和老城为主的文化休闲度假区,强化核心引领;推动峨眉河风光带、三江沿线、沙湾组团、五通桥组团旅游开发,促进全领域各行业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由景区主体型向区域综合型转变。 2、实施新区建设行动 围绕“一城两新区”,疏旧建新、南拓西延,拓展城市框架。重点建设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建设完善乐山高新区、青江新区、沙湾乐水小镇,合理引导各片区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实施产业整合行动 推动制造业整合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优化高新区总部基地、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沙湾绿色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平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策略二:打造魅力城 4、实施住房建设行动 建立完善由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施改造“十三五”所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稳步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改造房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 5、实施环境保护行动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三江多脉四屏多园绿地系统;以竹公溪流域地区、苏稽新区、冠英新区为重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6、历史文化保护行动 保护山水城市格局,包括“三江汇聚、溪河纵横”水系格局,高标山、三龟山、城市绿心等山体绿化,以及依山就势、内外双城的城市形态;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嘉州古城空间格局、外部轮廓、街巷结构、古城墙连续分布带,苏稽历史文化街区、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等。 保护景观廊道,包括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到峨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历史城区老霄顶望大渡河、老霄顶望大佛、大佛望历史城区、沿江涵春门望“卧佛”、肖公嘴望“卧佛”、育贤门望大渡河景观视线等。 7、风貌提升行动 重点打造大佛景区节点、苏稽新区(文体中心)节点、高铁站前节点、高新区商务中心节点、冠英新区节点、乐水小镇节点及产业园区节点等7大节点景观,优化三江六岸景观廊道,重点提升老城区域、大佛景区周边区域、高铁站前区域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公示 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1.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至203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 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 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 15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65 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 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 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

区”。 4.城市性质 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6.人口与用地规模 ⑴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引言 一、编制的背景与必要性 2005年8月,建设部颁发《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为了配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保持城市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作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凡在规定期限内未按要求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和备案工作的,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项目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 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从宏观调控走向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且在编制期限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一致,是经济社会活动在地域和空间上进行落实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支撑,二者通过紧密结合、高度协同,一并组成“十一五”期间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统筹财政与空间两大资源,共同构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双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部等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批准施行,蚌埠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2006~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将规划、计划、建设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期作为对城市近期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基本法定依据,并通过对近期建设规划的滚动编制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 二、工作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略) 第一篇回顾、评析与继承(略) 第二篇目标与策略 一●蚌埠市各区政府和省级开发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 规划期限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即2006~2010年 (三) 规划范围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两个层次: 1、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行政辖域(601.50平方公里),以及涂山风景区和沫河口精细化工园的部分用地(78.5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68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黑虎山,并由规划的东外环路、南外环路和北外环路围合的空间,面积为238.72平方公里。 鉴于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的侧重点需要,行动计划及用地、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主要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环境协调、生态保护等内容相应延伸至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问题与发展机遇分析 (一) 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慢进则退是蚌埠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基本发展态势。蚌埠是我省最早通铁路的城市、最早设市的城市,多年与合肥、芜湖并列为安徽三大综合性中心城市。20世纪50~70年代,蚌埠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实力居与芜湖市不相上下。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开始相对滞后,但直到1990年落差还不是很大。1990年蚌埠市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五位,是合肥的73.2%,芜湖的 125.7%;人均GDP居全省第7位,是合肥的94.1%、芜湖的87.5%。此外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分居全省第6、4、2位。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 焦作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焦作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们原则上同意了《规划》,并指出《规划》紧紧围绕民生发展,突出了将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规划》重点阐述了未来4年内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项内容。未来4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道路、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以及环卫等设施建设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方面。《规划》非常详细地向我们呈现了4年后我市在这些方面将要达到的目标。 全面打造黄金商业圈 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扩大就业为目标,《规划》全面打造黄金商业圈,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依托三维商业广场、百货大楼、新亚商厦、魅力香港城等大型商贸企业,加快贸易大厦的改造升级,加快东方红广场周边改造进程,强化焦作市一级商业主中心的功能;依托金桂苑商业广场和百货大楼焦东超市,优化商业业态,完善该区域的商业中心功能;依托城际城铁建设和火车站南广场扩建,加快大丰商城对外招商、民主路与站前路周边商业地块的开发改造,逐步形成以火车站南广场为中心的新老城区过渡带商贸中心;依托丹尼斯生活广场、摩登市商业步行街、嘉隆国际中心,打造新城区商贸中心;依托山阳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欧凯龙家居批发市场、金土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建材市场等,打造焦作商品批发集散基地;以和平街市场改造为依托,打造以服装、现代百货、体育用品为主的和平街商贸步行街;以万联世纪城为依托,逐步将友谊路打造成为中华名优小吃一条街;以大杨树餐饮娱乐一条街为依托,加快胜利南街棚户区开发改造,打造以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为主的餐饮娱乐一条街;以大商集团入驻开发摩登街为依托,打造商业购物、餐饮娱乐一条街;以北太行山沿线改造为依托,打造“农家乐”特色风味街;以原车站街五金交电一条街升级改造为依托,打造经营层次更高、管理更为规范的新五金交电销售一条街。 加快形成城路网框架 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方面,我市将加快形成“七横、八纵、两环”城路网框架,近期主要新建(改造)中南路、长安路、中原路、东海大道、滨河路、南阳路等32条道路,新建桥梁11座。 《规划》称,到2015年,焦作城市公共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00标台。近期在汇亨宾馆附近、中站区怡光路与影视路交叉口附近、中原路与焦辉路交叉口附近、电厂二号院、龙源湖公园、缝山公园附近等设置公交首末站。 我市对外交通规划更是力求便捷,配合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铁路、公路将全力服务焦作经济圈的形成。 在铁路交通方面,近期新建新月铁路二线及货运车站、郑焦城际铁路,搬迁货运北站、拆除老城区相对应的铁路线;扩建焦作火车站,增加焦郑城际铁路站,新建焦作新区火车站,扩建待王火车站。 在公路交通方面,疏通城市过境交通通道,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建设东海大道、南洋大道、中南路,与影视路形成城市的外环,解决城市过境交通问题。 加强焦博修一体化进程,保证焦作市城区每个方向至少有两条通道与博爱、修武、武陟以及其他县市联系。近期重点打通世纪路与博爱城区道路对接,人民路、解放路、建设路与修武对接,文昌路向南延伸与武陟对接,中原路向南延伸与郑常公路连接。 近期,将恢复中站、马村长途客运站,主要解决中站区、马村区与周边乡镇的联系,可作为城乡公交首末站,结合待王火车站及周围布置的大型仓储区,在文昌路东待王段建设一个大型货运枢纽站,结合中原路济焦新高速入口规划过境交通停车场。 绿地塑造焦作绿形象 除了对市区河道进行整治及对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建设外,到2015年,我市各类绿地面积达到1250.78公顷,新增绿地670.80公顷,主要新建公园有塔北路与影视路交会处两侧公园,普济路与人民路交会处公园、碧莲湖公园、南水北调两侧公园及山阳故城遗址公园。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宣城市规划设计(DOC)

目录 一宣城市概况简介 (2) 二宣城市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 (2) (一)宣城市发展条件 (2) 1自然资源优势 (2) 2交通区位优势 (4) 3旅游资源优势 (4) 4国家政策优势 (5) (二)宣城市发展制约因素 (6) 1人口的制约 (6) 2资源的制约 (7) 3环境的制约 (7) 三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8) 1.规划期限 (8) 2.规划层次、范围 (8) 3.规划重点 (9) 4.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9) 5.城镇化发展策略 (9) 6.产业发展策略 (10) 7.城市性质 (10) 8.城市主要职能 (10) 9.人口与用地规模 (11) 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2) 1.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12) 2.城镇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 (13) 3.市域道路交通规划 (14) 4.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5) 5.市域旅游规划 (15) 五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7) 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 (17) 2.城市规划区村镇建设规划 (17) 六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8) 1.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18) 2.城市空间结构 (18) 3.城市用地布局 (18) 5.绿地系统规划 (21) 6.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3) 七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分析与建议 (24) 八宣城市城镇规划参考依据 (25) 九附图 (26)

一、宣城市概况简介 宣城市,东临江苏和浙江,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下辖一区一市五县,面积约12340平方公里,人口约275万。该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宣城市靠近沪杭,地理位置优越,以特产、旅游等带动城市发展。 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地理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枧、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现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 二、宣城市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宣城市发展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 宣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55%,林业总面积44万多公顷,蓄积量17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9.3万多公顷,其中广德县4万公顷,毛竹蓄积量8000万株,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第一位,有“竹

集 安 市 城 市 近 期 建 设 规 划

集安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6--2010年) 文本 集安市人民政府 2006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期限与空间范围 (2) 第三章市域规划 (3) 第四章城市近期发展重点及目标 (3) 第五章城市发展规模 (5) 第六章城市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5) 第七章城市用地控制 (6) 第八章城市建设规划 (7) 第九章专项规划 (11) 第十章城市建设用地及项目分期投入计划 (14)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措施 (14) 第十二章对原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补充 (15) 第十三章附则 (16) 附表 (17) 附图 (3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落实集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确定集安市城市近期发展规模和方向,部署重大市政公用性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实现集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进行城市建设和城市开发,加强城市建设监督管理,为城市近期建设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坚持城市与区域规划思想,遵循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划思想,遵循计划、规划与建设高度协调的政府宏观调 控的原则 3、坚持规划公众参与的思想,遵循规划为城市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服务调控的原 则 4、坚持经营城市的规划思想,遵循城市资源有效组合、经济结构有序转型升级的 原则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三条本规划依据 1、国家、省级有关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吉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2002) 《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定。 2、集安市相关资料 《集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 《集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二章规划期限与空间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2006年—2010年 第五条空间范围 1、市域:9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东起下解放村东界,西至麻线乡东界,南起鸭绿江北岸,北至大 禹山山脊,面积为44.89平方公里。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

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认识实习报告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2010.8.27 上午参观了南京市规划 建设展览馆,主演参观了二楼和三楼展厅,观看了南京市建设宣传片和南京市规划建设3D 视频,以及参观了规划建设的展板和图片。现报告如下: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是一座展示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的专业展览建筑,占地8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 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它具有展示、查询、交流研究、宣传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全展览馆共分为:序厅、二层展厅和三层展厅。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南京三维动画宣传片序厅中,分为规划公示厅和金陵48 景展览。金陵48 景展览中,通过壁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南京的美丽景色。二层展厅从整体上介绍了南京。共分为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和南京全景沙盘模型四部分。南京全景沙盘展现了人文名城,南京正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丽!三层展厅测试各个区自己的规划建设介绍。位于雨花台区的长江三桥、栖霞区的长江二桥、建邺区的河西新城等等,都在这个展厅中告诉参观者南京的富饶。展览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谋划布局、展望未来,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重点,着力展示南京城市依托江南跨江发展的规划战略,突出“大南京”的城市发展理念,描绘出南京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第二部分:古貌新颜、沧桑巨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南京城市建设重大成就为主要内容,重点展示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

异的变化和迈向长江中下游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第三部分:历史悠久、十朝都会,以南京建城为线索,重点展示两千五百年来古都兴替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第四部分:山水城林、绿色家园,以南京建设生态园林化城市建设为主题,重点战士生态环保、园林绿化和治污处理等方面的成就业绩,将生态园林化城市的形象充分地展示出来。第五部分:跨越南北、通衢东西,以交通建设为展示内容,重点突出南京对外交通、城市交通、跨江交通、轨道交通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彰显交通作为南京与区域城市的连结纽带作用,构筑起南京交通枢纽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形象。第六部分:人居环境、和谐发展,以人居城市建设为展示内容,全面展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综合展出城市住宅布局、商业布局、科教文卫布局,以及市政配套建设围绕“人居城市、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所做出的成就。第七部分:可爱的南京,以歌颂的姿态对展览的主题和展示的历史文化文脉加以艺术的凝炼,让可爱的南京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谋划布局古貌新颜历史悠久山水城林人居环境可爱的南京

宣城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新)

关于印发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2010年度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五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宣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宣城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工程建设,临时建设、个人建房除外。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一节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性规定 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四条城市建设用地适建性规定: (一)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规定;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性质和本规定《附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二)凡《附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应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确定适建范围; (三)需改变已批准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性质和适建范围,应编制规划修改方案,并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不宜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布置底部小型商业,上部为住宅、办公的建筑。 第二节建设用地建筑容量控制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参照本规定《附表二》执行。 第六条《附表二》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工业建筑除外),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规定后,按不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不同层数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按各类别换算综合控制指标。 第七条对未列入《附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工厂、仓储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含)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其建筑容量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是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构成的主城区为核心,与城市发展新区各区的城区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主城区加上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这12个区,成为我市规划的大都市区。 地图中显示,大都市区一共28673平方公里,占我市全部面积约35%。同时,地图中统计,截至目前大都市区通车高速公路共1007公里。县道及以上道路9154公里,运营轨道202公里,在建轨道152公里。《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根据功能优化组合的需要,将城市发展新区分为五大板块。 城市发展新区五大板块 铜梁—潼南板块 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承接主城区传统工业转移,发展电子配套、汽摩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培育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 永川—大足—荣昌板块 重点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培育完善商贸服务、综合物流、职教研发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培育消费品、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集群。 江津—合川—璧山板块 重点实现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区域性服务、物流及科教研发功能,布局国家级产业开发平台,发展电子配套、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 涪陵—长寿板块 重点打造综合产业基地,引导化工、钢铁、装备、材料、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

綦江(万盛)—南川板块 重点打造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基地,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功能,培育休闲旅游与文化交往功能,完善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城郊休闲旅游业。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蚌埠市总体城市设计任务书

蚌埠市总体城市设计 任务书 蚌埠城乡规划局 二零一三年八月

蚌埠市总体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编制背景 蚌埠市城市空间结构长期以来呈现以老城为核心的单中心圈层式空间发展模式。近年来,随着东部高铁站商贸中心、政务中心、大学城以及北部商贸中心等新的功能片区的建设完成,城市空间结构正由“拥河发展”向“跨河拥湖”的多中心结构转变。 随着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编制完成,规划明确提出“将蚌埠建设成为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建设“六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对中心城区建设提出了构建“两主四副”的空间发展框架。为了落实总体规划的空间发展目标,加强城乡统筹,优化城市结构,突显城市山水格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面貌和形象,特要求对蚌埠市区的整体空间环境、土地开发和景观塑造等方面做全面梳理和总体设计,为全市发展建设提供城市设计的规划引导及管理依据。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和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市区1776平方公里,重点研究“1城3镇”

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和城市设计要求,并对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和建设发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建议与对策。 第二层次:中心城区468平方公里,重点研究中心组团和四个外围组团的功能、空间特色和土地开发承载力,进行整体城市设计。 第三层次:重点地区包括特色片区、重要节点、城市出入口、重要城市轴线的示范性城市设计。(具体重点地段与规划局商定后确定)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5、蚌埠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 年—2020 年) 6、蚌埠市绿道规划 7、蚌埠城市色彩规划 8、蚌埠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9、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