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的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的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的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的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的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的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的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根据我们课改班的小组讨论的特殊性,把这个知识点分成9个模块,分别交给9个小组,小组自己来讲,各小组组长就是评委,择出最优的3个小组,来讲接下了的中国三个经济带。讲的好的小组加小组分,老师适时点评总结。

五、教学过程

老师讲授:

3、1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

●区域与区域差异

●区域比较的方法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自然地理环境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都就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自然要素的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她自然要素与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在我国,地形与气候就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与植被则就是反映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总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1、依据:地貌、气候

2、划分

东部季风区-----暖湿——近海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内陆

青藏高寒区-----高寒——高

想让A,B,C三组分别讲完东部、西北、青藏三个自然区的概况老师总结,点评,

三、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完整版)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 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 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 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区域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常见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 B. 乙地区看到成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 C. 丙地区有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D. 丁地区有“高原之舟”一一牦牛 2. 家住台湾的贝贝想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贝贝随旅行团到达北京。下列关于北京和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位于北方地区,东临黄海 B. 台湾地处热带,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 台湾多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答案:1. B 2. D “骑楼”是我国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读图,完成3?4题。 3. “骑楼”建筑出现在我国的()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 .西北地区

A. 湿热多雨B .地势起伏不平 C?炎热干燥 D .洪涝、台风频繁 答案:3. B 4. A 暑假期间,宿迁的项楠同学前往南京,与在此工作的父母会合,后续前往上海和杭州进行为期一周 的自由行,据此回答第5题。 5. 路途中看到了来自不同区域的车辆,各种车牌让他眼花缭乱,关于下列车牌号对应的行政区划描述错误的是() A. 藏A XXXXX――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盛产青稞、豌豆 B. 桂B XXXXX——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 C?琼C XXXXX――位于我国的最南端,三沙市隶属于该省 D.赣D XXXXX——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答案: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a和图b,完成6?9题。 6. 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民族 B .经济发展水平 C. 地形、气候 D .民风民俗 7. 《绿水青山看中国》宿迁站海选开始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地区与图a中的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中图版中国地理必修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标要求】 ·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掌握并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差异成因。 ·结合我国时事背景,探究我国三大自然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等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中国三大自然环境的差异 遂川中学李田古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2.掌握并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并能根据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 3.尊重客观差异,并探讨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掌握辩证、动态、科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运用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探讨差异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梳理】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1.一般依据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来划分自然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属于地势第 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海拔很高, 为地势第一级阶梯 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高山和盆地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年降 水量少,小于400mm 高寒气候;气温低,冻 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 风力强大 植被 以森林和 森林草原为主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 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森林土壤, 淋溶作用强 多为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发育程度差, 土层浅薄 水文多为外流河(区)和淡 水湖,地表水以雨水补 多为内流河(区)和咸水湖, 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多冰川、湖泊,是许多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 (1)研究重点????? 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 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 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 【本课内容】 1、东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中国--临海国(首都北京)朝鲜和韩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首都乌兰巴托)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内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高二复习]课题:世界国家地理—日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本讲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本讲难点:1.日本的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成因 【本课内容】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从240N—460N,主体在温带地区。【主要四岛】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为什么多良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为何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什么重视生物技术?) 国土的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大小火山约有270座,占世界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30%为活火山。日本火山分布广、类型全、数量多,有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其中“富士山”(活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为什么重水利事业?)【主要气象灾害以及原因】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为什么西海岸多雪?东海岸多雨?)(影响日本气候的因素包括哪些?) 7、矿产贫乏、林水丰富 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 日本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国土狭小,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使河流长度短(为什么?),落差大,水流急(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为什么?)【日本河流的水文特征】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主要矿种均缺少,主要依靠进口。(煤炭石油棉花主要进口的国家?)而硫磺矿较多,(这是什么原因?)。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日本工业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居世界前列。资产大部分私人占有,经济水平高。 2、经济发展的条件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特点和及划分依据。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重点) 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②特点:

③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①研究方法:比较法。 ②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 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 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③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产生的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的划分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农业活动 ①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③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 ①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②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①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4)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显著,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出完全一致的自然特征。( ) (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提示:1.√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分为次一级不同区域。 2.×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只有行政边界是明确边界。 3.√区域内部保持相对一致性,表现为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4.×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 (5)B[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则为“高”和“寒”。]

高二地理教案: 选修二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讲解]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讲解] 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同样,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他的也要变化,如气候的变化,会使土壤,动植物等都发生变化。例如:看到雪松,黑土地想到东北;看到骆驼刺,沙漠想到西北;看到椰林,红土想到南方。不同的植被土壤反映不同的自然环境,正如课本上所说“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那么什么要素起决定作用呢?在我国,主要是气候和地貌。它们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的地域差异) 2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湿润的季风气候 森林为主 生物种类繁多 森林土壤 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海拔较低 西高东低 平原广阔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深居内陆 荒漠(沙丘) 草 原 内陆河湖 耐旱植物 耐旱动物 降 水 稀 少 地形闭塞人 烟 少 畜 牧 业 灌溉农业 城乡:点状 带状 干 旱 不利交通 多 高 山 多 冰 川 多大河源 “高”、“寒” 气温低、无霜期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高寒草原耐寒牲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寒牧业 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 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2.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 避害发展的思想,; 3. 借助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 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

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品质优,单产高的原因分析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14---2016 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 指导。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图

中 国 降 水 量分布图 【 归 纳 提 升】构建青 藏 地 区 地 形、气候与 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图3 藏民服饰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得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得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得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得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得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得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得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得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得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得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得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得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得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得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得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得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得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得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得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得东西方向得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得垂直方向得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得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得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得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doc】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 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 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学习 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2015年全区初 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学科)命题说明》(以下简称中 考说明)为依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 位置三方面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国地理位 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 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 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七年级学段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的 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生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对地 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地理图表的 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的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说出我国领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2)根据我国领土的范围,描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3)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活动】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地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使学生理解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3、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2)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2、难点:中国的地势走向与三大自然区的差别与联系;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年开始了。我们也开始了高三地理选修课的学习,从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的地理学习,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现在我们建造地理知识大厦的材料已经有了,现在我们要构建大厦了。以前我们多是去单独的去看问题,现在我们要综合的看问题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结合,人文地理各要素的结合,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地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从本册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知识更加综合,问题更加接近实际。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学习。 [板书]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播放一组中国的自然,人文图片。 [讲解] 由这组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国土辽阔,各地的景观各有特点,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也是各有千秋。这就是我们该单元所讲的区域差异。那么就让我们从自然方面开始吧。 [板书]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提问]初中时我们讲了我国的地形,那个同学能谈一下呢? [归纳]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青藏高原,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第三阶梯: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他们的划分主要是从海拔的高低来考虑的,以山脉为界限。

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2019-2020年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岸线共计2万多K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