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简介

一、发泡

发泡是座椅的关键部件,发泡提供了座椅的形状和轮廓,发泡的特性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和H点,发泡模具则直接影响到泡沫产品的质量是否能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了解发泡模具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将有助于泡沫结构的设计。

二、发泡模具

根据发泡件设计和发泡生产工艺的要求,用来制造生产泡沫件的模具我们称之为发泡模具。按照模具结构分,可以分为两片式(见图8-36)和三片式(见图8-37),按照分型面的制造方式又可以分为环氧分型面模具和电火花分型面模具,按照模具型腔的制造材料分,发泡模具又可以分为环氧模和铝合金模。

图8-36 两片式模具(上、下模)

图8-37 三片式模具(上、下模和模芯)

发泡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设计输入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设计输入信息包括车型、座椅配置、开发进度、项目预算、开发依据(三维、两维、样件)等;

数据的处理(主模型、铝模、检验卡板),主模型是含综合收缩率的放大了的模型,一般采用铝模。铝模是综合收缩率-铝合金材料收缩率的成形模具。检验卡板是用来检验泡沫件产品尺寸的检具;

输出模具开发的技术、工艺要求;

翻砂模制作和检验:翻砂模是在主模型基础上制作的用来为铝合金翻砂做准备的模型,它将确定包括型腔角度、分型面、安装尺寸、水管分布、壁厚等所有的模具结构,为将来模具的最终结构提供了保证,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翻砂铸造的质量;

翻砂和铸造:在翻砂模基础上,用砂箱进行造型,为浇注铝合金做准备,这一过程为翻砂。翻砂完毕后,将通过各种工艺控制后达到浇注标准的液态铝合金浇入砂箱,冷却成型的过程为铸造,翻砂和铸造直接影响到将来模具的内在质量和模具后加工的质量;

铝模的加工、装配和检验:包括型腔、外围尺寸、分型面的加工和检验以及零部件装配(定位装置,气缸,管接头等);

试模验证:经过模架安装,零部件定位,自动排气气缸安装,工艺参数准备等相关的准备工作后,便开始上线试制,熟化后进行尺寸和性能检测。

模具完成之后,按照一定的轨迹、一定的流量和一定的浇注时间向模具中进行注射,并控制原料的温度、模具的温度以及压力,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成型时间约为几分钟,泡沫出模后,进行破泡处理,否则泡沫容易收缩开裂,最后进行熟化,该过程需要几小时,就得到了我们的最终产品。

发泡模具设计时首先确认模具的结构,是两片式、三片式,还是一模多种配置;其次要选择分型面,是环氧或是电火花,并根据产品的外观、功能确定模具制造工艺以及发泡工艺,确定分型面的分布;再次为零部件的固定和定位,选择骨架定位基准并控制公差;还需要考虑收缩率,上文中也提到了综合收缩率,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聚氨酯发泡原料的收缩,铝合金材料在浇铸过程中的收缩,泡沫内零部件的形状、位置的影响,泡沫尺寸形状、结构的影响,包含以上各种收缩因素得到的收缩率,称为综合收缩率。

影响发泡模具制造质量的设计因素:数据设计直接影响着发泡模具的质量,因此在数据发放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符合STO造型及其它设计输入如H点、骨架、车身环境和功能等要求的同时,满足模具制作的要求,这里总结了一些泡沫设计要求,如下表8-6所示:

8-6 泡沫设计要求

3.除特别限制外,泡沫厚度尽量避免小于6mm的设计

4.针对发在泡沫内的骨架,如果不外露,骨架表面和泡沫表面的距离必须大于或等于

6mm

槽标记和ILD测试1.面套用槽,通常槽宽5mm,深18mm,C形环处深7mm,长25mm

2.是否有必须的ILD测试标记

3.对相似的左右两个零件,应考虑作出"L"或"R"标记

嵌件设计1.应在设计中至少表示出毡布、加强块、钢丝、骨架等发在泡沫内的所有零部件的轮

2.面套吊紧钢丝尺寸和形状必须便于生产中安放定位

3.加强块和毡布的设计应便于放置、定位

4.骨架的设计应便于放置、定位,尽量避免出现不利于模具制造和产品生产的结构

5.发在泡沫内的所有零部件的定义,尽可能选用标准件

三、发泡的硬度和密度

泡沫的密度和硬度是发泡的重要参数,密度影响泡沫的耐久性,硬度是在泡沫受承载的情况不发生变形的重要因素。泡沫的硬度和密度直接影响着座椅乘坐的舒适性。

在最大允许承载的情况下,较高的密度会带来较好的耐久性能,但密度太高反而导致硬度高,影响乘员乘坐舒适性。同时较高的密度也会增加发泡成本,高密度的泡沫意味着给模具注入更多的泡沫原材料,所以控制发泡的密度尤为重要。密度太低,泡沫的物理性能无法满足乘坐的舒适性要求。

泡沫硬度通过压陷载荷来体现(Indentation Load Deflection,简称ILD)。是用于确定座椅发泡厚度压缩到50%所需要的载荷。ILD主要取决于发泡成分和发泡厚度。ILD是用以确定人体给泡沫加载力时泡沫的压陷量,是衡量乘员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测量ILD值,需要一个与发泡B面(一般为座椅骨架支撑面)相匹配的夹具,排除测量时由于非发泡变形产生的误差,如发泡B面腾空。发泡B面支撑面受力不均而导致局部压缩量大。测量ILD值时,应模拟乘员正常乘坐时所接触的位置(测试压盘直径φ203mm),测试方法如下图8-38所示。

图8-38 测量ILD值装置

座椅泡沫的性能要求见表8-7:

发泡工艺规程要点

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D/GYGC2015-007 工艺类别:发泡(通用)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体要求 (2) 2. 目的 (2) 3. 适用范围 (2) 4. 产品概述 (3) 5. 依据 (3) 6. 工序级别定义 (3) 7. 所用主要设备 (3) 8. 工艺流程 (3) 9. 检验定义 (3) 10. 工作记录 (4) 11. 原料特性和配比及验证数据 (4) 12. 具体工作要求 (6) 13. 聚氨酯发泡作业指导书 (9) 14.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13) 附录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发泡

1.总体要求 1.1 本工艺的操作者,必须有上岗资格。执行此工序过程中,操作者,能熟练操作发泡设备,会处理简单的模具问题,熟知发泡原料的配方等发泡基本技能,要密切配合、支持本公司各级检验员的工作,尊重其检验结果,执行质控部对质量问题的纠正、返修裁断。服从MRB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审核及处理结果。 1.2 公司内部的生产工序的现场中,该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受控图纸及详实记录的《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PM-QCP-006-04)等追溯性文件同时存在,必须做到图、物、卡同步存在或转序。 2. 目的 2.1 使生产厂家或本公司生产操作者,在本规程的指导下,正确、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2.2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 为了合理利用原辅材料、设备、人员和生产时间。 2.4 为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使生产中的“人、机、料、法、环”得到统筹、合理安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内耗、提高效益。 3.适用范围: 3.1 桌板类壳体内填充的闭孔硬质发泡。 3.2 扶手胶皮类以金属或塑料为骨架的自结皮发泡。 3.3 非漂浮型的非乘客座椅的椅垫或发泡填充块。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

聚氨酯发泡工艺简介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硬泡成型工艺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

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 )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即首先TDI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中

汽车座椅用PU发泡软垫的制造工艺

汽车座椅用PU发泡软垫的制造工艺 座椅用PU发泡软垫一般采用发泡机模塑成型工艺。 发泡机可分为低压发泡机和高压发泡机。低压发泡机是把A组分(异氰酸酯)和B组分(多元醇+发泡剂+催化剂+其他辅助材料)经计量泵输送到浇注头的搅拌室中,经搅拌后注入发泡模内成型。其缺点是每次浇注后搅拌室要用溶剂将残余物洗净,浪费溶剂,污染环境,但设备投资低。高压发泡机是A、B两组分经高压泵送入高压浇注头的混合室中,在15~18MPa 高压下瞬间混合后即浇入模内发泡成型。其优点是混料均匀,不需要用溶剂清洗,但设备投资较高。 座椅垫模压成型可采用热硫化法或冷硫化法。 热硫化工艺是把A、B两种组分浇入模具后,需在160℃以上温度下硫化10~14min,模具冷却后脱模即得制件。由150~250℃的热风炉提供热能,在模内进行聚合、发泡、硬化等工序,完成一隔周期(包括脱模时间)约10~15min。 这种工艺需要把模具反复加热和冷却,工业上多采用金属模具,铝合金模尤其适宜。同时需采用大型烘道,因此好能大。而且金属模具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不易变形和清洗方便。 由于PU对于大多数材料具有较强的粘结性,为了便于制品脱模,通常使用高熔点微晶蜡的溶液或水溶液以及聚乙烯分散液,或采用长效期脱模剂,如各种硅、氟树脂。 在热硫化模压工艺中,为得到满意的模塑制品,必须采用有效的硫化条件。通常在发泡结束之后,模具必须在1min内迅速加热,以补充模具表面的热量损失。但加热太快易造成泡沫的不温度因素,引起部分塌泡,但过多的热量易使脱模剂液化被泡沫体所吸收,易造成黏附在模具表面。如加热太慢,则影响硫化,影响制品的压缩变形性能。加热热源可采用气体燃料或其他辐射加热等方法,加热后还需在烘道中进行保温。由于上述装置占地面积大,能量损耗可观,目前多采用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是通过激化内部的物料分子使温度升高,加热速度快,在模温较低的情况下,物料能迅速硫化,设备紧凑,厂房占地面积少,能量损耗较少。 近年来冷硫化模压工艺得到了发展。此法节约能量,生产效率提高,且可以采用廉价的非金属模具,逐渐取代了热硫化工艺。但是,热硫化法利用较廉价的聚醚多元醇可得到具有低密度、高伸长率、压缩永久变形小的制品。因此在日本和欧洲仍由很多公司用热流化法生产汽车座椅垫,尤其是靠垫和后排座的泡沫垫。 影响泡沫塑料性能的因素 一、加工因素 泡沫塑料性能受加工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设备、工艺过程的控制和加工人员的操作经验。泡沫塑料在加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发泡膨胀过程中,受控制因素的影响,使生成的气泡变形,从圆形变化到椭圆形或细长型。这样泡壁沿膨胀方向拉长,致使泡沫塑料出现各向异性。结果沿拉力方向的力学性能增大(纵向强度增大),而垂直于取向方向的强度降低。对聚氨酯泡沫塑料所做的实验表明,泡孔的拉伸度越大,则相应的压缩应力比和模量比也越大,故泡沫塑料的各向异性程度也越大。作为泡沫塑料应尽量避免各向异性。

某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改善

基于流程分析法的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改善 摘要:针对汽车座椅装配过程,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法对汽车座椅生产线的作业顺序、作业时间、移动距离等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掌握当前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针对作业顺序、生产线平衡等提出了改善方案。经过具体的方案实施,座椅生产线产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线总体节拍比较平衡,工位间等待浪费得以明显改善。 在整车厂实行拉动生产方式的模式下,座椅生产企业的生产节拍必须符合整车厂生产的需求节拍,不然就会造成整车装配短线现象。作为供应商的座椅生产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节拍的前提下,追求自身运营的不断优化是实现消减自身隐性成本、增大企业盈利的主要方法。座椅生产线的生产效能直接影响了其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李尔汽车座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运用工业工程领域的流程程序分析法对汽车座椅装配线进行分析、改造,通过改进作业流程中的浪费、非增值作业使生产线的各项运营表现得以提升,在满足客户需求节拍的前提下,优化了整个装配线的效能、提升了生产效率。 1 流程程序分析 流程程序分析即采用流程程序图对产品的现场制造过程进行逐一、详细地分析各种存在的不合理及浪费现象,研究物料搬运、人员操作、人员的等待、物料的存储等优化作业流程顺序,从而得到较高的生产表现(较短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高的人员空间利用率、较少的产线不平衡损失等)。流程程序图由操作、检验、搬运、暂存、储存5种符号构成。这5个符号的图例,如表1所示。

在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将整个产品的整个过程运用以上5个符合并配以现场实测数据来描述、分析改善的方向。分析的过程始终不忘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Eliminate——取消,Combine——合并,Rearrange——重排,Simplify——简化),对现场的细节逐一进行分析、提问,找出改善方法,优化过程流程。 2 座椅装配生产线的程序分析 本文以汽车前排座椅装配线为例,应用流程程序分析找出流程中的重复、冗余、不合理现象,分析整个装配过程的流程改善点和工位改善点,针对流程和工位进行统一调整以达到生产线的效率提升。 2.1 座椅装配流程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驾乘者直接接触的部件,汽车座椅在具有乘坐功能的同时又有着不同于一般人们概念中座椅的功能,比如:手动/电动坐垫升降调节,靠背倾角调节,加热通风,多媒体等。越是功能多的座椅其装配过程越复杂。本文提到的汽车座椅是一款高档汽车的座椅,其功能也涵盖了上述的座椅功能,装配的过程也很复杂。座椅的装配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将穿好的外护管的钢管吊至发泡平台,两端通过机械液压将法兰堵头封死钢管与外护管之间的空间。钢管两端各留200mm长的裸管不发泡,待现场施工焊接等工作结束后进行现场补口发泡。 在外护管居中位置上钻打一个圆孔作为注料孔,注料时要保证管道水平,确保泡沫均匀。 调试灌注发泡机,根据钢管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之间的空隙及长度、计算出聚氨酯保温层液态聚氨酯用量;根据保温层耐热温度要求,确定A、B组分的配合比;根据环境温度、灌注用量确定发泡时间,确定A、B组分的流量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A、B两组分按已确定的流量比和用量充分混合、雾化、发泡,经实验确定后方能进行正式施工。 装枪头,将A、B两组分的出料管分别插入喷枪的A、B两个活接头上,同时将压缩空气管也接到压缩空气活接头上,进行试灌注。当工艺指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时,进行正式灌注。 灌注,根据保温层厚度及管径计算材料用量,调整流量计,将枪头插入管壳灌注孔内,打开空压机阀门,然后打开A、B两组分出料阀门,同时按下自动灌注机开关,设备自动灌注、关闭。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聚乙烯管壳生产工艺流程 ①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配以抗氧剂和色母料等助剂通过挤塑生产。外护管是两步法生产预制保温管的配套产

品,主要用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 ②聚乙烯外护管挤塑生产,用专用牵引机和挤塑机挤塑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③聚乙烯外护管常用为黑色,黑色抗氧化性强,耐腐蚀性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淘汰了黄色的外护管。因为黄色在阳光下抗氧化性弱,且埋在地下时,由于颜色鲜艳,极易引起微生物降解,进而影响保温管的质量。 ④同时聚乙烯外护管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利用高压电极放电原理对聚乙烯外护管管材内侧进行电晕,环向大于75%的范围内表面张力系数应大于50dyn/cm,并提供相应测试报告。以提高聚氨酯保温层与聚乙烯外护管的粘接强度,使直埋式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达到三位一体效果。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汽车座椅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引言: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已经逐步进入到寻常百姓家,每逢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自驾游已经成了一种时尚。汽车座椅是为驾驶员及乘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不易疲劳的重要工具。我们在享受汽车座椅给我们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是否对其制作过程有所了解。这里新材料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汽车座椅加工工艺。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中的重要部件,汽车座椅生产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目前行业内已形成由专业化工厂来完成座椅的生产,以提供特制化产品为整车配套。 本文将以经济型轿车座椅生产为例,介绍汽车座椅骨架、海绵体发泡、面罩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哪些企业在从事相关领域的制造。 汽车座椅的总体工艺流程 图1 汽车座椅生产流程

骨架生产工艺 冲压工艺 冲压工艺:座椅骨架常用轧制型材制成或用钢板焊接而成,并用螺钉直接固定或通过座椅调节机构固定在车身上。冲压工序主要完成板材、管材的原材料备料,以及板材成形工作。 图2板材冲压工艺流程 图3卷材冲压工艺流程

主要工艺设备: 冷轧钢板选用液压剪板机下料;钢管采用管材切割机下料,利用压力机压扁端头;钢丝采用线材切割机下料;采用铣床加工头枕插杆齿槽。冲压成形采用的7条冲压生产线如下。 座盆全自动生产线1条:由4台闭式双点机械压力机、1台自动开卷剪切机、输送装置组成。主要生产座盆和分体式后靠板。 大件冲压生产线1条:主要生产整体式后靠板。由5台闭式双点机械压力机、1套简易上料装置和3套压力机间输送装置组成。采用人工上、下料。 小件全自动生产线3条:每条线由1台开式双点机械压力机、1套卷料开卷剪切装置和1套步进模具组成。主要生产形状比较复杂的小型冲压件。 其它件冲压生产线2条:其中,1条线由6台2 000~2 500 kN闭式单点机械压力机、1套简易上料装置和5套压力机间输送装置组成。人工上、下料,主要生产较大冲压件。另1条线由3台1 600 kN以下闭式单点机械压力机组成。人工上、下料,主要生产较小冲压件。生产线上的全部压力机均采用模具快速装卡机构。 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主要完成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后座椅、后靠背骨架的焊接工作。 图4典型工件驾驶员座(副驾驶员座)焊接工艺流程

汽车座椅生产工艺流程实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汽车座椅生产工艺流程实习报告 篇一:车辆参观生产实习报告 前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快不慢,两个星期的生产实习已经结束。在短短的实习中,让我收获很多,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得知识运用能力。生产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为真正的生产工作打下基础,将来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实践基础。 本学期的十七及十八周,我们开始了生产实习。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去了七公里汽车检测站、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生产基地双福工厂、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长安铃木汽

车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认识实习。 一、实习目的 汽车厂的参观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 践性环节。在参观实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习目的总结如下: 1.了解了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加深对现代企业改革的认识。“凡事不拒绝改善”这就是东风的不断追求进步 的信念的生动写照。 2.了解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学习企业员工那种“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扎实态度。 3.了解了机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汽车座椅生产工艺流程实习报告)术规格、包装和使用要求。 4.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见习生产流程及技术设计环节,锻炼自己观察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二、实习任务 1.较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以及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 产技术;较深入、详细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与

聚氨酯发泡胶的制作工艺

聚氨酯发泡胶的制作工艺 其他回答共1条 聚氨酯硬泡生产工艺硬泡成型工艺聚氨酯硬泡的基本生产方法聚氨酯硬泡一般为室温发泡,成型工艺比较简单。按施工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根据发泡时的压力,可分为高压发泡和低压发泡。按成型方式可分为浇注发泡和喷涂发泡。浇注发泡按具体应用领域、制品形状又可分为块状发泡、模塑发泡、保温壳体浇注等。根据发泡体系可发为HCFC 发泡体系、戊烷发泡体系和水发泡体系等,不同的发泡体系对设备的要求不一样。按是否连续化生产可分为间歇法和连续法。间歇法适合于小批量生产。连续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效率高。按操作步骤中是否需预聚可分为一步法和预聚法(或半预聚法)。1.手工发泡及机械发泡在不具备发泡机、模具数量少和泡沫制品的需要量不大时可采用手工浇注的方法成型。手工发泡劳动生产率低,原料利用率低,有不少原料粘附在容器壁上。成品率也较低。开发新配方,以及生产之前对原料体系进行例行检测和配方调试,一般需先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即进行手工发泡试验。在生产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规模现场临时施工、生产少量不定型产品或制作一些泡沫塑料样品。手工发泡大致分几步:(1) 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 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 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在我国,一些中小型工厂中手工发泡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手工浇注也是机械浇注的基础。但在批量大、模具多的情况下手工浇注是不合适的。批量生产、规模化施工,一般采用发泡机机械化操作,效率高。2.一步法及预聚法目前,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都是用一步法生产的,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后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它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 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 黑料” )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于“ 一步法”,因为在混合发泡之前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早期的聚氨酯硬泡采用预聚法生产。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多异氰酸酯原料为TDI-80。由于TDI 粘度小,与多元醇的粘度不匹配;TDI 在高温下挥发性大;且与多元醇、水等反应放热量大,若用一步法生产操作困难,故当时多用预聚法。若把全部TDI 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的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粘度很高,使用不便。硬泡生产中所指的预聚法实际上是“ 半预聚法”。即首先TDI与部分多元醇反应,制成的预聚体中NCO 的质量分数一般为20%~25%。由于TDI大大过量,预聚体的粘度较低。预聚体再和聚酯或聚醚多元醇、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等混合,经过发泡反应而制得硬质泡沫塑料。预聚法优点是:发泡缓和,泡沫中心温度低,适合于模制品;缺点是:步骤复杂、物料流动性差,对薄壁制品及形状复杂的制品不适用。自从聚合MDI 开发成功后,TDI 已基本上不再用作硬质泡沫塑料的原料,一步法随之取代了预聚法。浇注成型工艺浇注发泡是聚氨酯硬泡常用的成型方法,即就是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注入模具或制件的空腔内发泡成型。聚氨酯硬泡的浇注成型可采用手工发泡或机械发泡,机械发泡可采用间歇法及连续法发泡方式。机械浇注发泡的原理和手工发

汽车座椅简介

汽车座椅结构与设计 刘洪杰 [摘要]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落后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而汽车座椅是人与汽车直接接触的界面,人们驾驶汽车的舒适性主要与座椅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休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的那种从产品到人的设计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工业产品的生产以及广大消费者对工业品的期望。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者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能充分将人的因素、产品使用的环境因素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其中,在设计中必须将人的因素贯穿在整个设计的始终。 技术的发展要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产品和环境的实际要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这种观点已逐渐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形成共识。现代的工业设计师已经意识到产品是否能够被用户接受及被接受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因素,而且越来越多的取决于产品的外观造型和人机工程学设计。 汽车是二十世纪最显著的人文标志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时空和价值的观念,为丰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研究了人的坐姿舒适度及生理特征,研究了人与座椅的人机关系,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座椅的实际和使用现状,找出现有汽车座椅的不足,以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学、统计学、生理学和汽车设计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对汽车座椅设计进行了综合研究[关键词]汽车座椅工艺设计人机工程 1.汽车座椅概述 1.1汽车座椅的组成 以汽车驾驶员座椅为例,其主要由以下零部件组成: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头枕、泡沫、面套、调角器、滑轨、调节机滑轨,调节机构,塑料装饰件。汽车座椅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座椅组成 1.2座椅的分类 汽车座椅根据其使用位置可分为前排、中排、后排座椅。其中,前排座椅一般为驾驶员座椅和副驾驶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 第一册

汽车座椅设计手册 第一册

目录 课程介绍——————————————————————1 简介:学习要点———————————————————3 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6 第2课:整椅设计理念及设计工程师职责————————10 第3课:开始座椅设计过程——————————————17 第4课:H点控制和舒适性控制————————————33 第5课:金属件和机械机构——————————————42 第6课:发泡过程、特性及模具————————————47 第7课:面套制作及选料———————————————51 第8课:产品评估过程————————————————55 附录A:资料信息——————————————————67 附录B:座椅设计检查表———————————————69

1 课程简介 本课介绍座椅设计及发展过程。本课将描述市场对座椅设计的影响和一般的座椅系统设计过程。本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座椅行业及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问题。本课有助于您理解同步开发小组或与供应商工作的职责。您将能完全理解整个开发过程,以及您在座椅系统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适用的员工有: ? 负责初始设计工作 ? 深度参与制造、装配零部件或整椅 ? 直接与供应商一起工作 员工必须完成座椅介绍和座椅行业的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经验。 学习学习目的目的目的:: 课程结束后,您将能够: ? 说明世界市场对座椅设计及发展的影响 ? 说明座椅设计过程 ? 说明一些设计、装配和安全性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嗡嗡声、尖叫声和卡嗒声等必须解决的问题 ? 说明发泡对于H 点和舒适性的重要性 ? 说明安全性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 本课将简单讲解项目进程和座椅设计开发过程。本课要求您适时的交流目前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 第1课:世界汽车产品 本课着重说明内饰件和座椅的设计已经由传统的欧美市场转变为世界范围的设计,例如,中国、南亚、南美。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 第1课中您将了解一些座椅相关信息,如左行驶或右行驶、汽车尺寸、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天气等因素对座椅的功能和用途的影响。这些因素或一些其它因素对于座椅系统设计者来说要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第2课:整椅设计理念及设计工程师职责 本课将论述及时供货理念和大批量座椅设计概念。您也会学习安全性和嗡嗡声、尖叫声、卡嗒声等问题如何影响设计思想的。此外您也会了解座椅系统设计工程师的职责。第1课中讲述了如何开始整椅设计满足全球市场的客户需求和零部件收集的基本信息。第2课进一步强化您对其它影响因素的理解。您将了解到座椅设计工程师的重要作用,以及项目小组如何平衡整椅零部件成本和客户的期望之间的矛盾。 第3课:开始座椅设计过程 在第3课我们复习一下第1课和第2课有关世界市场、制造和及时供货要求对座椅设计过程的影响。逐步引述围绕客户的由市场影响、制造能力和库存要求出发建立座椅系统

汽车整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

第一道:冲压工艺 目标:生产出各种车身冲压零部件 下面是整齐码放的一卷卷的汽车专用钢板,厚度在至不等。这一卷卷的钢板,接下来就将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首先要把整卷钢板裁剪成大小不等的几块后,分类整理,以便有各自不同的用处。 大小不等的钢材,要经过一道切边工序。然后分配到各个冲压机上,进行下一步工序。 平整的钢材经过冲压机重新塑造,被压制成车身上的各种冲压部件。 压制好的前翼子板,整齐放在成品区待用。

压制成型的车辆侧车身 至此,一批批的汽车钢板就变成了形状结构复杂的车身零部件。接下来他们就被送到了焊接车间,进入了下一道工序。 第二道:焊接工艺 目标:将各种车身冲压部件焊接成完成的车身 每一道焊接完成后,工人师傅都要仔细检查焊接情况。 哈弗的车身焊接还大量运用了工业机器人,这大大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失误的风险。 车身焊接完成后,还要再进一步检查焊接情况。 在确认了焊接没有问题之后,白车身就将被送入涂装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 第三道:涂装工艺 目标:防止车身锈蚀,使车身具有靓丽外表 组装完成的车身,被吊装到喷漆车间,先进行电泳防锈处理。

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工人们还要清理车身表面,发现是否有缺陷,为下一步即将到来的喷漆做准备。 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因此哈弗喷漆工艺已经由机器人来完成了。 至此车身涂装工艺就结束了,喷涂完毕的车身将被送到总装车间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第四道:总装工艺 目的:将车身、底盘和内饰等各个部分组装到一起,形成一台完整的车 本来运到总装车间的应该是包含发动机变速箱在内的底盘总成。但是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底盘总成是怎么组装的,因此先从哈弗的大梁开始。 在哈弗的大梁上需要安装转向系统和其他不易安装的部件。 这个工序是给车辆安装悬架连杆等部件。

聚氨酯发泡工艺详解

聚氨酯发泡工艺 一、发泡聚氨酯的优点 发泡聚氨酯由双组分组成,甲组分为多元醇,乙组分为异氰酸酯,施工时两组分进入喷涂机械中混合喷出,呈雾状,一分钟发泡凝固成型。这种材料近几年才引进,用于建筑保温防水经过二、三年的使用,有较多的了解,优点很多,使用范围很广。 1.保温性能好。导热系数0. 025左右,比聚苯板还好,是目前建筑保温较好的材料。 2.防水性能好。泡沫孔是封闭的,封闭率达95% ,雨水不会从孔间渗过去。 3.因现场喷涂,形成整体防水层,没有接缝,任何高分子卷材所不及,减少维修工作量。 4.粘结性能好。能够和木材、金属、砖石、玻璃等材料粘结得非常牢固,不怕大风揭起。 5.用于新作屋面或旧屋面维修都很适宜特别是旧屋面返修,不必铲除原有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只需清除表面的灰、砂杂物,即可喷涂。 6.施工简便速度快。每日每工可喷200多平米,有利于抢进度。 7.收头构造简单。喷涂发泡聚氨酯收头,不用特别处理,大为简化。如使用卷材,在女儿墙处,需留凹槽,收头在凹槽内;若不能留凹槽,需用扁铁封钉收头,还要涂嵌缝膏。 8.经济效益好。如果把保温层和防水层分开,不仅造价高,而

且工期长,而发泡聚氨酯一次成活。 9.耐老化好。据国外已用工程总结和研究测试获知,耐老化年限可达30年之久。 二、发泡聚氨酯的应用 1.平屋面防水保温不上人屋面加喷一道彩色涂料,作为保护层;上人屋面,在上坐浆铺面砖。 2.瓦顶坡屋面将发泡聚氨酯喷在望板下沿,瓦块座浆在望板上,不会发生滑动。 3.墙体保温发泡聚氨酯用作墙体保温更具优越性装。配式大墙板,喷在板肋间,粘结好又严密。如用空心砌块,可将发泡聚氨酯喷在孔洞内,塞充饱满冻库的墙壁,喷涂尤佳。目前墙体改革很关键的是保温技术,发泡聚氨酯可以大展宏图。 4.地下室外墙保温防水,是发泡聚氨酯大显身手的部位,既能保温、防水,又省去其他保护层,一举二得。 三、发泡聚氨酯的缺点 虽然发泡聚氨酯有如此多的优越性,但也不是万能的,存在短处和不适宜之处。 1.在10℃以卜的温度,发泡率降低。因此使用时明显受到季节的制约。 2.厕所卫生间只需防水而不要保温,不宜使用发泡聚氨酯。 3.发泡聚氨酯喷涂成型速度快,不易喷得非常平整,凹凸不平属于正常的。用于屋面防水保温,平整度可放宽,但檐沟、天沟平整度不好,

EVA发泡工艺

E V A发泡工艺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EVA塑料发泡成型供应 工艺分类: 模压发泡:一次发泡(大模、小模)、二次发泡 射出发泡:MD、拖鞋 连续发泡:EPE 挤出发泡:板 EVA发泡基本配方: EVA/LDPE 发泡剂架桥剂氧化锌色料填料润滑剂特种功能助剂 主原料: LDPE:可以制作倍率较大的发泡制品、较硬而不具有回弹性、主要用于发泡保温材、拖鞋、箱包等 EPDM:增加弹性 天然橡胶:增加止滑性能 发泡剂 现有高、中、低温 高温:有较好的倍率、但是对制品色泽有影响 中温:针对射出和小模 低温:针对MD、和有要求色泽的制品 交联剂 DCP:通用性、价格低,但是有味道 BIPB:称为无味架桥剂,优点是可以降低发泡制品的刺激性所味 TAIC:助交联剂,可以有效帮助提高交联速度和效果 氧化锌 分类:A级、活性、碳酸锌 A级:优点含量高、制品物性好;但是价高而且重金属含量有可能超标 活性:含量低、价低但是重金属较低 碳酸锌:含量低、粒子小,发泡快,适用于制作较为低档的产品 色料 色母粒:分散性好、色正 色粉:价低、分散性不好作业环境受污染

色砂:分散性较好、污染少一点 润滑剂 润滑剂:硬脂酸、EBS 作用:方便加工如轮机的操作 增加胶料的流动性 制品有较好的密度和手感 功能助剂 耐磨剂:增加耐磨 止滑剂:防止在低摩擦情况下打滑 阻燃剂:提高制品的防火效果,主要以氧指数区别 抗菌剂:提高制品的抗菌要求, 抗静电或导电:主要用电子产品 EVA发泡一般来说有三种工艺,射出、传统平板大发泡和模内小发泡。 1、射出 这种工艺较为先进,只需一道工序做出来就是产品了,对模具精密度要求高,将是今后的主流。它的原理类似于塑胶行业的注塑,不同的是注塑是立即开模,且模具温度不同,也就是EVA的射出工艺只是调整了一下塑胶注塑的模温和开模时间而已。现在做运动鞋大多企业都改用这种方法了。 2、模内小发泡 主要用在鞋材上,运动鞋做二次中底的第一次发泡是把练好的料造粒(7470M)称重后放入开好的模具内,发泡出来就是鞋子的大体样子。难点是模具和配方的对称,需同时控制倍率和硬度。此工艺的发泡条件比较灵活,具体要看产品的外形结构,当然主要是时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也不大。第二次成型就是将前面发泡好的粗胚磨掉表皮,压入成品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冷却两个步骤后,才是产品成型。加热温度在125-135摄氏度比较合适,压力50公斤/平方厘米,加热一定时间后再做水冷,拿出来就是二次中底了。这种压缩成的底尺寸比较稳定,物理性能相对要好一些。

汽车座椅发泡设备工艺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 0引言 发泡技术历史久远,最早是20年代初期用类似制造泡沫橡胶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现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泡沫; 50年代则有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 1工艺类型及工艺材料 1.1工艺分类 根据成型原理不同分为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两大类。 1.1.1物理发泡法 利用物理的方法来使塑料发泡一般有两种方法:①先将惰性气体在压力下溶于塑料熔体或糊状物中,再经过减压释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气孔而发泡;②通过对聚合物熔体中的低沸点液体进行蒸发使之汽化而发泡;白料主要有全氟及环(异)戊烷系列。 1.1.2化学发泡法 化学发泡法是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气体来使塑料发泡:对加入塑料中的化学发泡剂进行加热分解使之分解释放出气体而发泡;另外也可以利用各塑料组分之间相互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而发泡。 1.2工艺材料 聚氨酯是指高分子结构主链上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NHCOO--)基团的聚合物,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英文名Polyurethane,简写为PU。 PU发泡材料的原料组成介绍: A组份(白料):多元醇组份简称POL a.主料:聚醚/聚酯多元醇 b.交联剂:二乙醇胺、三乙醇胺 c.催化剂:凝胶、发泡催化剂 d.表面活性剂:硅油 e.发泡剂:水、141b 其他:抗氧剂、阻燃剂等 B组份(黑料)异氰酸酯简称ISO a.甲苯二异氰酸酯 b.二苯基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2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2.1座椅发泡装备 PU环形发泡生产线由干部和湿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干部设备主要由模架车、闭模器、液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湿部设备主要有高压发泡、计量系统、液压站等。椭圆环形线具有工位多、换模节拍短等优点,目前座椅发泡工厂多采用环形生产线。表1为生产线介绍。 表1环形生产线简介 工位数闭模方式机械手混合头形式产能(台套) 28 32闭模器闭模 轨道闭模 单机械手 单机械手 2:2双“L”型 1:3单“L”型 25-30万 25-30万座椅发泡模具,因发泡需在一定压力下进行,一般为铝制模具,具有导热性能好,不生锈,使用寿命长(30万件以上)。 2.2座椅发泡工艺流程 ①原料预混合:将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与小料(水或物理发泡剂、稳定剂、催化剂、交联剂、硅油)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预混合;②高压混合:A组份与B组份通过计量泵将其送到机械手混合头,在液压作用下两组份以高压高速通过喷嘴喷射到混合室中,相互碰撞,以便充分混合;③浇筑:设备通过mobey卡自动识别模具、原料压力、计量信息,混合均匀的化料流出混合头进入模具型腔内;④熟化:被浇筑的模具通过闭模器进行合模,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熟化成型;⑤取模:操作人员取出模具内产品,检查产品表面缺陷,并及时告知上工位产品缺陷情况,将产品放于破泡机上开孔作业;⑥清模:操作人员清理模具型腔、分型面、气槽、气针内沾料及积蜡;⑦喷涂脱模剂:利用雾状喷枪往模具型腔表面喷涂脱模剂;⑧嵌件:按照钢线位置及尺寸规格选取正确钢丝放置在模具钢丝槽内;对应产品型号,拿取无纺布,将其挂在模具上型腔表面。 2.3工艺特性要求 ①注意控制两组份原料比例以及小料添加量,配方和工作环境不同会影响原料配比。配料时严格按照《配料工艺控制参数》进行添加小料,并做好配料记录。②设备在浇筑过程中应关注主要工艺参数。ISO压力:120±15bar;POL 汽车座椅发泡设备工艺 Process of Automobile Seat Foaming Equipment 赵建ZHAO Jian (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050800) (Shijiazhuang Zhongbo Automobile Co.,Ltd.,Shijiazhuang050800,China) 摘要:概述聚氨酯泡沫工艺材料、方法,汽车座椅聚氨酯发泡设备工艺和产品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olyurethane foam process materials,methods,automotive seat polyurethane foam equipment process and product common defects and solutions. 关键词:汽车;座椅;聚氨酯发泡;工艺 Key words:automotive;seat;polyurethane foaming;process ——————————————————————— 作者简介:赵建(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大专,初级工程师,现 在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从事客车内饰研究工作。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聚氨酯发泡工艺流程 将穿好的外护管的钢管吊至发泡平台,两端通过机械液压将法兰堵头封死钢管与外护管之间的空间。钢管两端各留200mm长的裸管不发泡,待现场施工焊接等工作结束后进行现场补口发泡。 在外护管居中位置上钻打一个圆孔作为注料孔,注料时要保证管道水平,确保泡沫均匀。 调试灌注发泡机,根据钢管与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之间的空隙及长度、计算出聚氨酯保温层液态聚氨酯用量;根据保温层耐热温度要求,确定A、B组分的配合比;根据环境温度、灌注用量确定发泡时间,确定A、B组分的流量比,确保在规定时间内,A、B两组分按已确定的流量比和用量充分混合、雾化、发泡,经实验确定后方能进行正式施工。 装枪头,将A、B两组分的出料管分别插入喷枪的A、B两个活接头上,同时将压缩空气管也接到压缩空气活接头上,进行试灌注。当工艺指标符合设计技术要求时,进行正式灌注。 灌注,根据保温层厚度及管径计算材料用量,调整流量计,将枪头插入管壳灌注孔内,打开空压机阀门,然后打开A、B两组分出料阀门,同时按下自动灌注机开关,设备自动灌注、关闭。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聚乙烯管壳生产工艺流程 ①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配以抗氧剂和色母料等助剂通过挤塑生产。外护管是两步法生产预制保温管的配套产品,主要用于保温材料的保护层。 ②聚乙烯外护管挤塑生产,用专用牵引机和挤塑机挤塑生产各种规格型号的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 ③聚乙烯外护管常用为黑色,黑色抗氧化性强,耐腐蚀性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淘汰了黄色的外护管。因为黄色在阳光下抗氧化性弱,且埋在地下时,由于颜色鲜艳,极易引起微生物降解,进而影响保温管的质量。 ④同时聚乙烯外护管需要进行电晕处理,利用高压电极放电原理对聚乙烯外护管管材内侧进行电晕,环向大于75%的范围内表面张力系数应大于50dyn/cm,并提供相应测试报告。以提高聚氨酯保温层与聚乙烯外护管的粘接强度,使直埋式保温管中的钢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乙烯外护管达到三位一体效果。 河南中科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

汽车座椅发泡工艺简介 一、发泡 发泡是座椅的关键部件,发泡提供了座椅的形状和轮廓,发泡的特性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和H点,发泡模具则直接影响到泡沫产品的质量是否能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了解发泡模具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将有助于泡沫结构的设计。 二、发泡模具 根据发泡件设计和发泡生产工艺的要求,用来制造生产泡沫件的模具我们称之为发泡模具。按照模具结构分,可以分为两片式(见图8-36)和三片式(见图8-37),按照分型面的制造方式又可以分为环氧分型面模具和电火花分型面模具,按照模具型腔的制造材料分,发泡模具又可以分为环氧模和铝合金模。 图8-36 两片式模具(上、下模) 图8-37 三片式模具(上、下模和模芯)

发泡模具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设计输入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设计输入信息包括车型、座椅配置、开发进度、项目预算、开发依据(三维、两维、样件)等; 数据的处理(主模型、铝模、检验卡板),主模型是含综合收缩率的放大了的模型,一般采用铝模。铝模是综合收缩率-铝合金材料收缩率的成形模具。检验卡板是用来检验泡沫件产品尺寸的检具; 输出模具开发的技术、工艺要求; 翻砂模制作和检验:翻砂模是在主模型基础上制作的用来为铝合金翻砂做准备的模型,它将确定包括型腔角度、分型面、安装尺寸、水管分布、壁厚等所有的模具结构,为将来模具的最终结构提供了保证,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翻砂铸造的质量; 翻砂和铸造:在翻砂模基础上,用砂箱进行造型,为浇注铝合金做准备,这一过程为翻砂。翻砂完毕后,将通过各种工艺控制后达到浇注标准的液态铝合金浇入砂箱,冷却成型的过程为铸造,翻砂和铸造直接影响到将来模具的内在质量和模具后加工的质量; 铝模的加工、装配和检验:包括型腔、外围尺寸、分型面的加工和检验以及零部件装配(定位装置,气缸,管接头等); 试模验证:经过模架安装,零部件定位,自动排气气缸安装,工艺参数准备等相关的准备工作后,便开始上线试制,熟化后进行尺寸和性能检测。 模具完成之后,按照一定的轨迹、一定的流量和一定的浇注时间向模具中进行注射,并控制原料的温度、模具的温度以及压力,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反应,成型时间约为几分钟,泡沫出模后,进行破泡处理,否则泡沫容易收缩开裂,最后进行熟化,该过程需要几小时,就得到了我们的最终产品。 发泡模具设计时首先确认模具的结构,是两片式、三片式,还是一模多种配置;其次要选择分型面,是环氧或是电火花,并根据产品的外观、功能确定模具制造工艺以及发泡工艺,确定分型面的分布;再次为零部件的固定和定位,选择骨架定位基准并控制公差;还需要考虑收缩率,上文中也提到了综合收缩率,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聚氨酯发泡原料的收缩,铝合金材料在浇铸过程中的收缩,泡沫内零部件的形状、位置的影响,泡沫尺寸形状、结构的影响,包含以上各种收缩因素得到的收缩率,称为综合收缩率。 影响发泡模具制造质量的设计因素:数据设计直接影响着发泡模具的质量,因此在数据发放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以确保数据符合STO造型及其它设计输入如H点、骨架、车身环境和功能等要求的同时,满足模具制作的要求,这里总结了一些泡沫设计要求,如下表8-6所示: 8-6 泡沫设计要求

EVA发泡工艺

EVA塑料发泡成型供应 工艺分类: 模压发泡:一次发泡(大模、小模)、二次发泡 射出发泡:MD、拖鞋 连续发泡:EPE 挤出发泡:板 EVA发泡基本配方: EVA/LDPE 发泡剂架桥剂氧化锌色料填料润滑剂特种功能助剂 主原料: LDPE:可以制作倍率较大的发泡制品、较硬而不具有回弹性、主要用于发泡保温材、拖鞋、箱包等 EPDM:增加弹性 天然橡胶:增加止滑性能 发泡剂 现有高、中、低温 高温:有较好的倍率、但是对制品色泽有影响 中温:针对射出和小模 低温:针对MD、和有要求色泽的制品 交联剂 DCP:通用性、价格低,但是有味道 BIPB:称为无味架桥剂,优点是可以降低发泡制品的刺激性所味 TAIC:助交联剂,可以有效帮助提高交联速度和效果 氧化锌 分类:A级、活性、碳酸锌 A级:优点含量高、制品物性好;但是价高而且重金属含量有可能超标 活性:含量低、价低但是重金属较低 碳酸锌:含量低、粒子小,发泡快,适用于制作较为低档的产品 色料 色母粒:分散性好、色正

色粉:价低、分散性不好作业环境受污染 色砂:分散性较好、污染少一点 润滑剂 润滑剂:硬脂酸、EBS 作用:方便加工如轮机的操作 增加胶料的流动性 制品有较好的密度和手感 功能助剂 耐磨剂:增加耐磨 止滑剂:防止在低摩擦情况下打滑 阻燃剂:提高制品的防火效果,主要以氧指数区别 抗菌剂:提高制品的抗菌要求, 抗静电或导电:主要用电子产品 EVA发泡一般来说有三种工艺,射出、传统平板大发泡和模内小发泡。 1、射出 这种工艺较为先进,只需一道工序做出来就是产品了,对模具精密度要求高,将是今后的主流。它的原理类似于塑胶行业的注塑,不同的是注塑是立即开模,且模具温度不同,也就是EVA的射出工艺只是调整了一下塑胶注塑的模温和开模时间而已。现在做运动鞋大多企业都改用这种方法了。 2、模内小发泡 主要用在鞋材上,运动鞋做二次中底的第一次发泡是把练好的料造粒(7470M)称重后放入开好的模具内,发泡出来就是鞋子的大体样子。难点是模具和配方的对称,需同时控制倍率和硬度。此工艺的发泡条件比较灵活,具体要看产品的外形结构,当然主要是时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也不大。第二次成型就是将前面发泡好的粗胚磨掉表皮,压入成品模具内,通过加热和冷却两个步骤后,才是产品成型。加热温度在125-135摄氏度比较合适,压力50公斤/平方厘米,加热一定时间后再做水冷,拿出来就是二次中底了。这种压缩成的底尺寸比较稳定,物理性能相对要好一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