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学 (第一至二章)

幼儿心理学 (第一至二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

象,而心理现象又是复杂多样的,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4.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

观。(2)有助于教育者更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第二节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

1.脑由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2.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收、分析、综合、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3.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

4.反射是机体对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行动。反射按起源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

5.无条件反射是先固有的反射。

6.条件反射则是后天形成的、易变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与某种特定的刺激多次

结合后形成的反射。

第三节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般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即描述实际生活中

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一类是实验性研究,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以观察其效果。

2.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个案法

等。

3.(一)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反应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三)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考察其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感情状态等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学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4.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对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5.实验方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制约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遗传、生理成熟、

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2.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遗传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

3.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生长发育,也称生理发展。

4.生理成熟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什么作用呢?

(1)生理成熟是每个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2)每个幼儿生理成熟的水平或状态,是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5.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进程。

(3)环境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的理论观点

1.成熟势力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2.行为主义学说:该学说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

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该学说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如心理状态、意志)作为研究对象,所以该学说又称环境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3.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重视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4.第一,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第二,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第三,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第四,斯金纳还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某种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5.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的理

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他的人格结构理论。二是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6.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

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

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长,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物理环境是指物理经验。社会环境指的是儿童的教育、学习、训练等社会作用和社会传递。平衡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

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度。

(2)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两个标记:一是符号性,二是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总体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

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

8.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

9.观察学习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

学习。

10.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

进行干预,但也可以是代替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相同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 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 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

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如苹果,孩子会看、摸、尝、闻) 带各种水果到学校,让小朋友观察、分析、对比、品尝 还有:大班孩子学数学,2+3=5孩子对于数字缺乏具体的形象感,老师教的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思维特点,可以借助具体实物来进行教学,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这样孩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学会。 2.表象活跃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如小孩子拿着一个圆圈,他会把它当

儿童心理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1、 婴儿大脑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1 分) A.大脑单侧化 B.大脑重量的增加 C.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 D.大脑形态的发展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2、 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叫做()。(1 分) A.观察学习 B.延迟模仿 C.模仿 D.再现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3、 一般而言,达到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是在()。 (1 分) A.6~8岁 B.7~9岁 C.8、9~10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A 4、 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1 分) A.易受感染性 B.冲动性 C.两极性 D.不稳定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5、 在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左右。

(1 分)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6、 ()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1 分) A.3~6岁 B.7~10岁 C.8~9岁 D.11~12岁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B 7、 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是在()。 (1 分) A.小学一、二年级

B.小学三、四年级 C.小学四、五年级 D.小学五、六年级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D 8、 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 (1 分) A.小学二年级起 B.小学三年级起 C.小学四年级起 D.小学五年级起 我的答案:未作答 得分:0分 参考答案:C 9、 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后,小学儿童还是认为两者大小一样,且形状可以改变回来,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1 分) A.反演可逆性 B.类别系统化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单元练习(1--2章) 一、选择题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狼孩”的心理十分落后,回到人类社会后仍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这是由于:() A、遗传素质差 B、生理成熟慢 C、与人类社会隔绝 4、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作品分析法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 A、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牌后马上放慢车速; B、学生听到铃声去上课; C、谈梅生津 D、谈虎色变 6、“延迟满足实验”属于:------------------------------------------------() A、实验室实验法 B、产品分析法 C、观察法 D、自然实验法 7、通过分析儿童绘画和手工制作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产品分析法 8、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 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作品分析法 9、“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 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10、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作品分析法 11、个性心理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1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 13、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1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 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过渡期 15、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 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调查访问法 16、.“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心理是:----------------------------------() A、脑的机能 B、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D、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18、“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说明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是巨 大的。 -----------------() A、颜色 B、遗传 C、环境 D、物质 19、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A、儿童动作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和感知觉发展上 D、儿童个性发展上 21、有自我中心思维特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2、“守恒”发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哪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24、“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25、按照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0—2岁儿童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26、下面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 A.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 B.孩子乖乖吃药后就不去医院看病了 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27、为避免幼儿因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而形成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最恰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幼儿观看此类影视作品 B、对有模仿的幼儿进行说理教育 C、尽量选择反面人物少的影视作品 D、选择有正面榜样作用的影视作品 28、下列关键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随堂测试卷

随堂测验 第二章幼儿记忆的发展 姓名____ 班级_____ 第一题填空 一、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_保存__、_加工_和__提取_的 心理过程。 二、婴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再认能力__的提高。 三、两个关于__延迟模仿__和__客观永久性__的研究实验证明了婴 儿具有回忆能力。 四、婴儿的记忆能力不仅表现在__识记__和__再认__中,还表现在 更复杂的__分类编码__活动中。 五、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__识记目的__、不需特定的__识记方法 __、不需特殊的__意识努力__的识记。 第二题名词解释 1.内隐记忆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无意识影响。 2.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3.记忆恢复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 时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 4.模糊跟踪理论大脑在组织和编码信息时,产生一个概要的模糊 版本。 5.记忆策略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取的手段,以及对记忆活 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第三题单项选择

1.(B)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A、情绪记忆 B、自传体记忆 C、长时记忆 D、有意识记 2.在记忆中,后来回忆的内容比即时回忆要多,这种现象称为(C) A、有意识记 B、长时记忆 C、记忆恢复 D、瞬间识记 3.(A)有助于儿童利用已有经验预测将来的事件,也有助于儿童的自我认识的发展。 A、自传体记忆 B、感觉记忆 C、形象记忆 D机械识记 4.在整个幼儿期,(D)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记忆恢复 D、动作识记 5.与遗忘做斗争的有效手段是(C) A、复习 B、背诵 C、及时复习 D、及时背诵 第四题多项选择 1.从记忆的态度方面可分为(A、C、D、E) A、无意识记 B形象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识识记 E、有意识记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分别有感觉记忆(B)暂时记忆(D)长时记忆(E) A、0~0.25秒 B、0.25~2秒 C、2~5秒 D、60秒以内 E、60秒以上至终生 3.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D、E) A、幼儿以无意识记为主 B、幼儿有意识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

《幼儿教育心理学》 (林泳海/著) 儿童学习障碍的特性及其表现 一、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智力正常,IQ一般在70至100之间; 2.多有认知障碍,如表现为对位置、顺序、方向、图形等方面障碍;3.读、写、算等能力表现为某方面能力或某几方面能力拙劣; 4.能完成简单的读、写、算,但对意思、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拙劣;5.描画、写字的能力拙劣; 6.对部分事物的看法固执; 7.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8.行为多动,情绪易冲动。 二、学习障碍的语言特性 1.多数在2至3岁才被发现语言发育迟缓; 2.多有发音合成障碍,不能正确发出某个字母音; 3.日常生活中绘画几乎无障碍; 4.即使到了学龄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作文能力也表现较差。 三、学习障碍的情绪特点 1.偏向对某一事物的关心和兴趣; 2.注意力散漫,精神不集中; 3.在婴幼儿期明显表现为多动; 4.固执倾向(自闭倾向); 5.行为不成熟、幼稚; 6.情绪淡漠或缠人; 7.为一点小事就引起发怒,产生粗暴行为; 8.情绪波动大。 四、学习障碍的社会特性 1.与朋友关系不能持久,常发生纠纷; 2.易被人欺侮,经常逃学; 3.有些LD儿童与自闭儿童有类似的表现,在幼儿期易误诊为自闭性障碍。

五、学习障碍的身体运动能力、生活习惯特点 1.粗大动作,动作接近普通儿童; 2.精细动作,感觉协调运动如手眼协调动作发育迟缓,表现在蹬三轮车、过平衡木、荡秋千、描画、写字有困难; 3.手指不灵巧,不能很好解、扣纽扣,用剪刀等; 4.一般都有行为散漫倾向,不遵守规则; 5.条理性差,易丢失东西。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 LD儿童分类教育指导 一、听、说、读、写、算有障碍儿童的教育指导 1.听障碍 听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语言接受有困难;对别人的讲话理解有困难;听后不能理解语意。在指导时,要注意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提示与听的内容有关的动作和文字信息,将听到的内容与动作和文字联系起来。 2.说障碍 说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对自己想说的话不能很好地表达;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合乎逻辑地表达;说话不得要领,对方难以理解。对这类幼儿进行指导时,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可为他们提供图表和文字说明,给予视觉性的援助,帮助他们理清说话的逻辑顺序。 3.读障碍 读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会读错形状相似的文字;读文章时跳行等。在指导时,指出形状相似的文字在读音上的区别,对表现为跳行阅读的儿童,让他们用手指逐行阅读。 1.写障碍 写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不能正确地辨别汉字、字母的形状和线条方向;写字时,眼-手运动不协调,常常写镜像文字(反字),如将p写成q;不能记忆起汉字的笔画结构;有的表现为描画、绘画有困难。在指导时,让儿童多辨别形状和线条的方向,利用电脑对他们进行眼-手协调运动的训练;用语言提示,帮助他们回忆起汉字的笔画顺序;用游戏棒让他们进行结构简单的汉字制作练习,也可让他们进行涂色彩和简单的绘画练习以及视-写和听-写练习。 5.算障碍 计算有障碍的LD儿童表现为:量的概念、抽象思考能力、对图形的理解和定位有困难;心算能力差、进位的数不能记忆;不能理解题意、逻辑思考差和推理判断有困难。对这类儿童进行指导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字问题,让他们算算和数数,帮助他们分析理解图形和应用题的题意,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法。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练习,提高计算能力。要尽可能地从易到难,分步骤,循序渐进,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 二、运动与社会适应性LD儿童的教育指导 1.运动障碍 这类儿童,有的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使用剪刀、系鞋带;有的表现为对球类运动、跳绳、跳箱等全身运动协调有困难。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眼和手协调运动能力和手指精细运动能力,同时为了增强运动协调能力,让他们多参加玩沙、玩球、磨擦皮肤等触觉形式的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在滑行板上,从斜坡上向下滑等本体感觉刺激活动,或让其躺、坐在吊床上,以外力加以推动、旋转或摇晃、荡秋千等前庭刺激活动。也可以使用镜子,让他们一边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一边动作。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3.学生上课时又是听老师讲,又是记笔记,又是看黑板,这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注意分配的 能力。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其中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 意的分散。 5.从亮的地方走进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一会才能慢慢看清,这是使视觉的感受 性提高(提高/降低)的暗适应现象。 6.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7.入学后,小学儿童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未可达成人水平。 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10.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二、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会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A)的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2、“月明星稀”是(D)现象。 A 错觉 B 暗适应 C 明适应 D 感觉的对比 3、入药店,刚开始可以闻到很浓的药味,过一会就闻不到了,这是感觉的(B) A 对比 B 适应 C 联觉 D 后像 4、“注意来往车辆”这句话表明注意与(C)过程的共同关系 A 记忆 B 想象 C 感知 D 思维 5、小学儿童的感觉中,(B)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 听觉 B 视觉 C 肤觉 D 思维 6、小学生常常把“8”写成“∞”,“9”和“6”不分,“b”和“d”不分,其原因是由于(C)的水平不高引起的 A 大小知觉 B 形状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时间知觉 7、人脑对客观事物最简单、最低级的反映形式是(A)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 B 感觉适应引起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时限 C 错觉是一种知觉,只不过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D 个体的发展中,有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无意注意 9、人们进入超市,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10、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C)的光波 A 290—500毫米 B 390—600毫米 C 390—800毫米 D 490—800毫米 11、描述了时间特性的注意品质是(B)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2、“鹤立鸡群“说明事物在()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学前心理学第二版教材课后题及答案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掌握以下概念? 无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客观环境?? ? 遗传素质 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 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掌握以下概念? 无意注意?? ? 有意注意?? ? 注意的范围?? ? 注意的稳定性 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 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 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D【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 B.O~6岁 C.O~12岁 D.0~18岁 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 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 C.口腔触觉和视觉 D.动觉和机体觉 3.B【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4.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5.C【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 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B. 一般的、稳定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C. 本质的、一般的、可变的心理特征。 D. 一般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 )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 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 在心 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4、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聪明。这一现象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 ) A. 阶段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 D. 整体性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 A.0— 1岁 B.1— 2岁 C.2— 3岁 D.3— 6岁 6、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 3~6、 7岁通常被称为 ( )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7、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8、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 (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9、根据我国现时通用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先学前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 A.0~6月 B.6~12月 C.1~3岁 D.3~6岁 10、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 A.0到 1岁 B.1岁到 2岁 C.2岁到 4岁 D.3岁到 6岁 11、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 ) A.5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D.1岁左右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2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 B、手 C.大脑 D.嘴巴 2.()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A.微笑 B.焦虑 C.啼哭 D.恐惧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慢后快 B.平均递减 C.平均递增 D.先快后慢 4.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人脑 B.神经细胞 C.心脏 D.感觉器官 5.1882年,心理学家()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写成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格赛尔 B.吉布森 C.普莱尔 D.皮亚杰 6.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发生。 A.抽象逻辑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初级形象思维 7.()是对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知。 A.方位知觉 B.时间知觉 C.距离知觉 D.形状知觉 8.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A.分享行为 B.安慰行为 C.助人行为 D.合作行为 9.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年龄是()。 A.4岁 B.7岁 C.3岁 D.5岁 10.与情感相比较而言,情绪具有()和暂时性的特点。 A.深刻性 B.内隐性 C.稳定性 D.情境性 11.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就会经常去接近小动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常识。这说明了情绪对幼儿()。 A.个性形成的作用 B.交往发展的作用 C.认知发展的作用 D.心理的调节作用 12.五个月大的婴儿会出现“认生”现象,对熟悉的人会愉快接近,对陌生人则畏惧躲避,甚至惊哭,这表明儿童此时已经有了()。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13.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的过渡阶段。 A.安全性需要 B.自我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美感需要 14.儿童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我们称之为()。 A.虚词 B.消极词汇 C.实词 D.积极词汇 15.()的幼儿能辨别前后。 A.4岁 B.5岁 C.3岁 D.7岁 16.调查法包括()。 A.谈话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17.()是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A.情绪 B.需要 C.兴趣 D.动机 18.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将想象分为()两类。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消极幻想 19.幼儿记忆的主要形式是(),在整个幼儿期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