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所认识的催化剂

我所认识的催化剂

我所认识的催化剂
我所认识的催化剂

我所认识的催化剂

系所:应用与无机化学研究所

姓名:刘斌

学号:132311062

摘要: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制药、环保等行业。催化剂的技术进展是推动这些行业发展的最有效的动力之一。一种新型催化材料或新型催化工艺的问世,往往会引发革命性的工业变革,并伴随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13年,铁基催化剂的问世实现了氨的合成,从此化肥工业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Ziegler-Natta催化剂开创了合成材料工业;20世纪50年代初,分子筛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引发了催化领域的一场变革;20世纪70年代,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在美国实现工业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普遍重视;20世纪80年代,金属茂催化剂使得聚烯烃工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如:资源的日益减少,需要人们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生活体系;经济发展使环境污染蔓延、自然生态恶化,要求建立和发展物质全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实现生产到应

用的清洁化。这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无不与催化剂和催化技术息息相关。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催化剂的研制和催化技术的发展,均将催化剂技术作为新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

1. 国外催化剂技术发展趋势

经过长期的发展,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已趋向如下局面:传统的石油化工技术基本趋于成熟,但需要新催化剂以满足原料性质变差、产品升级换代以及日趋苛刻的环保要求;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在经济上还不能与石油化工竞争,所涉及的催化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用于高附加值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合成为主的精细化工催化技术相对较为分散,发展迟缓,目前正在得到加强;以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为目的催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据统计,全世界石油加工的产值为940多亿美元,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分别520和480亿美元左右,虽然在产量上,后二者之和低于前者,但其产值已超过石油加工,而且呈上升趋势。新型催化剂、高效催化反应技术和催化新材料及催化剂制备共性技术的创新是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核心。其中,环保用催化工艺及相应的新型催化剂、催化剂制备精细化等的发展是关键,也是今后催化剂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1.1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发展迅速

2.1.1 炼油与化工催化剂

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制,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催化的研究中,近50%的工作围绕开发新型催化剂展开,且对其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另一显著特点,是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环境友好密切联系,即要求催化剂及催化技术生产生活必须品的同时,从源头消除污染。从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研究论文数量来看,有关新型催化剂的报道自l990年至1999年至少增加了15倍,其中固体酸、固体碱、选择性氧化等新型催化剂发展极为迅速。固体酸催化剂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催化剂,因其可在酯化、烷基化、异构化等重要反应中替代传统硫酸催化剂,并从源头杜绝污染,从而成为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类新型催化剂。

均相碱催化在化学品合成中占有相当比例,如环氧化物开环加成合成表面活性剂、酯交换制备精细化学品等,但因严重的污染问题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近年来,以固体碱替代传统氢氧化钠等液碱催化剂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由于对催化剂活性、经济、环保的要求,煤液化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已经集中在超细粒分散型铁基催化剂的制备与加入方式上,今后的研究课题仍需在用离子交换法引入催化剂的方式、直接浸渍方法的改进、纳米级氧化铁和改性(硫化)氧化铁的应用、低浓度的可促进铁基催化剂活性提高的金属的加入等方面做工作。

2.1.2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随着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应用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尾气转化催化剂将呈以下发展趋势。首先,为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和减少CO排放,汽车发动机将逐渐采用贫燃技术。据有关报道,该发动机比常规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高出20%~25%。由于氧气过剩,因而将NOX还原脱除就成为一技术难题。目前正在研究的解决方案包括NOX捕集、选择性还原和电热催化剂等,该技术可望于近期在欧洲工业化。其次是设计发动机冷启动时能快速预热的催化剂。在欧洲和北美,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是在催化转化器预热之前的早期排放引起的。在今后数年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将生效的更为严格的排放限制主要是针对启动前20~30s尾气的净化。此外,汽车尾气转化催化剂生产商正致力于减少催化剂中的贵金属含量。第三是消除H2S的排放。刚装上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在行驶时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是由于催化转化器中积累的硫以H2S的形式排出,目前合适的解决办法正在研究之中。

2.1.3 光催化剂

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不仅带来了光电化学的迅速发展,而且引起了对光催化剂领域的广泛关注。近30年来,由于在环境治理、太阳能转换、临床医学等诸多方面的潜在应用,光催化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污水处

理和太阳能转换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

目前净化水的技术有很多是借助于化学和光化学方法。光催化作为污水治理的新技术有以下优点:一是作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高活性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可以吸收4%~5%的太阳光,且具有稳定性好、无毒、廉价等优点。二是除来源于空气中的氧以外,不需要添加其他水溶性的氧化剂就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原理上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药品。三是同时进行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四是可以氧化其他高级氧化技术方法无法分解的稳定有机物。五是二氧化钛的杀菌作用是光催化剂的重要优点。

近年来,以日本、欧美为主的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和大量的人力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据介绍,目前光催化剂开发的热点主要是:非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的研究;混合/复合半导体材料的开发研究;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修饰;制备方法和处理途径的探索等。

从光催化剂应用的前景来看,目前主要应用领域:一是二氧化钛涂层的自洁净功能。将二氧化钛镀在建筑材料、交通工具、室内装修材料的外表,利用生活中的太阳光、照明灯光即能分解这些表层的污染物,雨水清洗即实现自洁功能。二是超亲水性能用于制备防雾设备。如涂有超亲水光催化性薄膜的玻璃遇到水气时表面形成了均匀的水膜,所以镜像保持清晰。三是空气和水资源的净化。水处理的分类有各种不同

领域,如对上下水源的处理,工厂排水、农业排水的处理等。在医学方面用来消灭病菌和病毒也受到极大的关注。此外,光催化反应还在防腐、印刷、光储存等诸多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光催化要成为实用技术目前尚存在许多难点,如反应速度慢、量子效率低等,特别需要考虑污染物本身的特征以及可能产生有害的副产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如上问题,关键是要改善催化剂本身的性能。因此,开发研究可见光催化剂以及高效率催化剂已成为光催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多相光催化治理污染的过程不需要能源和化学氧化剂,催化剂无毒、廉价、反应物活性高、无选择性,并且可能完全矿化有机物,破坏微生物。如果找到量子效率足够高的光催化剂,该项技术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2.1.4 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技术是化学生物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化学合成的一种手段或工具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产业界要求提高收益并降低成本、政府和行政部门对加强管理的压力以及新技术出现和科学发明等推动了生物催化剂的应用。

精细化学品制造商不断采用酶工艺制备手性中间体。美国的酶合成工艺正在向生产光性医药中间体的传统合成工艺挑战。目前使用的工业催化剂有青霉素酰化酶、天冬酶、磷脂

酶、氨转移酶、富马酸酶以及固定化大肠杆菌等。用工业生物催化剂生产的产品已有L-苯丙氨酸、L-天冬氨酸、综合氨基酸、L-亮氨酸、丙烯酰胺、L-苹果酸、L-丙氨酸、6-氨基青霉烷酸、氨苄青霉素、头孢氨苄等。

目前生物催化工艺对化学工业已经产生重大影响。在传统方面,微生物和酶工艺已经被用于生物衍生原料。现在开始扩展到石油衍生材料领域,并且手性酶在有机药品合成及柴油微生物脱硫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反应中作歧化剂。生物催化合成技术与传统的有机化学过程相比,具有潜在的优越性,其选择性好,效率高,生产费用低。酶催化可应用于精细化学品生产,范围包括药品和农用化学品。酶不仅对天然物催化有效,并且可用于非天然物的催化反应,其催化选择性较高,可在常温条件下反应,易于处理废料。用酶催化由丙烯腈制丙烯酰胺工艺已达到年产10万t的水平。将传统的化学合成转变为生物催化过程,具有费用大大节减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它可提高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

目前,杜邦等公司已注册酶工艺生产1,3-丙二醇的专利。生产过程利用了不同碳水化合物一步发酵技术。该产品已应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三甲酯类聚酯的生产。Corgill-Dow聚合物公司在其玉米加工系统中应用大规模发酵工艺,并采用化学加工形成一种“生物炼厂”生产聚乳酸,该工艺可用于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兼容纤维及包装工业,取代通用的聚苯乙烯包

装。

巴斯夫公司开发新的生物催化工艺主要用于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而不是通用化学品,它们包括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辛烷羟基化生产辛醇,以及维他命,这对通用化学品业务如聚丙烯或聚苯乙烯尚不产生影响。巴斯夫将使用生物催化途径使产品价值提升10欧元/kg。只要原油价格在20美元/桶,生物催化途径就尚不能与传统的化学途径生产通用化学品相竞争。然而,生物催化途径可用于生产某些特种化学品,巴斯夫公司利用生物催化剂可生产用于涂层树脂的交联剂和生物去垢剂用酶。一些生物催化系统可实际用于合成复杂的化学分子,从而可生产高价特种产品。1998年,巴斯夫公司向生物技术策略投资了几亿美元,预计在今后8年内,巴斯夫公司将投产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维他命E的装置。巴斯夫公司正加大投资开发新的发酵过程用于生产维他命,并于最近计划在韩国Gunsan(冈山)新建3000t/a维他命B2装置。

现已有许多生物催化领域获得突破。在制造生物医药方面,DSM公司开发了生物催化生产抗菌素中间体-7氨基乙酸基苄基头孢菌素酸(7ADCA)。一些化学公司正在开发新的生物催化途径制造工业化学品,杜邦与Tate & Lyle柠檬酸公司的合资企业开发生物途径生产1,3-丙二醇(PDO):杜邦公司聚三亚甲基对苯二甲酸酯(PTT)塑料的原材料。该合资

企业已将发酵微生物工程化,从谷物糖类生产PDO。杜邦现通过化学合成生产PDO的PTT市场,可望2003年由生物法PDO装置取代。全世界现有几百万支队伍在进行生物催化研究,在今后十年内,预计会有许多研发机构会成功开发新的生物催化工艺应用于化学工业。

生物催化剂在精细化学品市场中呈现出很高的增长率。据报道,1998年工业酶制剂的世界市场约16亿美元,2000年已达到2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3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5%,而用于精细化学工业和制药业的生物催化剂总销售额已达到1~1.3亿美元,预计年增长率将达8%~9%。生物催化剂的需求增长主要是由于单一异构体化合物产品的强劲需求。目前,单一对映体药物的世界市场年增长率达20%以上。手性药物已成为国际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新方向之一,世界上正在开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三分之二是手性药物,其中单一异构体占51%。预计2005年全球新上市的化学药品中将有60%为单一异构体。

2.2 催化剂制备共性技术及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得到高度重视

催化剂制备精细化是改进和提高催化剂性能的重要途径,而催化新材料则是催化剂更新换代和品种多样化的物质基础。新型催化剂和相应的催化工艺的出现,往往以催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制备工艺为重要前提。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政府和许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从事研究开发,并在相关领域中长期坚持研究。如联碳公司的磷铝、磷硅铝、金属磷铝分子筛和铑催化体系的磷配体,飞马公司的ZSM分子筛、法国石油研究院的金属有机络合物、杜邦公司的白钨矿结构氧化物、海湾石油公司的层状硅酸盐和硅铝酸盐、英国石油公司的石墨插层化合物、埃克森公司的双、多金属簇团等。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称为钛硅酸盐ETS-4的物质能够作为良好的分子筛。当温度升高时,ETS-4会逐渐脱水,微孔的尺寸随之减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3到4埃的范围内精确地调整微孔尺寸。

在开发新材料的基础上,借助催化剂制造精细化技术,有效地调节催化剂孔结构、孔分布、晶粒尺寸、粒径分布、形貌等,并通过控制活性组分分析与载体间相互作用等方法,提高催化剂性能。由于精准控制分子筛的结构使其呈现多样性,以及工业应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辉煌成就,使人们更加注意新型催化材料和精细化制备技术的开发。目前,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杂多酸、固体酸、固体碱、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层状化合物、均相催化剂和酶固载化载体、金属超微粒子和纳米材料等。

对甲苯磺酸性质及制作工艺

一、对甲苯磺酸的主要性质 对甲苯磺酸(英文名:Toluene-p-sulfonic acid)是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醇和瞇,极易潮解,易使棉织物、木材、纸张等碳水化合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溶剂。碱熔时生成对甲酚。 表对屮苯磺酸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对甲苯磺酸的应用 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很强的有机酸,其酸性比苯甲酸强百万倍。这种酸的独特之处是,它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方便称用。它的另一个优势是,与一些无机强酸相比没有氧化性,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替代无机强酸。 1、催化剂 在范围很广的反应中,包括醇化、生成缩醛、脱水、烷基化、脱烷基、贝克曼重排、聚合和解聚反应,它像硫酸一样有效,但效果比硫酸好因为它不会引起氧化或结炭等副反应,所以得到的产物纯度高,颜色浅。 2、有机合成

常用对甲苯磺酸制造对甲苯磺酰胺、糖精、氯胺T、对甲苯磺酰氯和对飒二氯 酰胺等。对甲苯磺酸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生产对甲酚。 3、稳定剂 在工业上,常用对甲苯磺酸和氧化锌制备对甲苯磺酸锌。在丙烯月青和丙烯酸甲酯或丙烯月青和偏二氯乙烯共聚过程中,可使用对甲苯磺酸锌作为稳定剂,其用量可达%。 对甲苯磺酸还可用于酚醛、环氧和氨基塑料、家具滑漆、染料、粘合剂、合成抗糖尿病医药及电镀槽的防应力添加剂等方面,随着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一步法月青氯纶和月青纶装置的引进,作为稳定的高质量对甲苯磺酸的需求量,正在迅速增长。 三、对甲苯磺酸的主要合成方法 磺化反应中使用的磺化剂主要有:发烟硫酸、硫酸、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磺酸、硫酰氯、亚硫酸盐等。甲苯磺化成对甲苯磺酸采用的磺化剂主要有硫酸、三氧化硫、氯磺酸三种。合成对甲苯磺酸的主要方法有:硫酸磺化法、三氧化硫磺化法、氯磺酸磺化法、对甲苯磺酰氨水解法,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 1、硫酸磺化法 用硫酸磺化甲苯,是采用最多且历史最长的工艺。磺化反应过程如下: + T + 磺化反应速度与甲苯浓度成正比,与硫酸含水量的平方成反比,所以需使用含水少的硫酸和纯度高的甲苯,但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每消耗山。1的硫酸就生成山。1的水,水的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升高,最后达到平衡,产生大量的废酸。 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分压蒸饰法来除掉磺化反应生成的水,使磺化反应进行完全。

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itanium silicalite catalys t Zhangxiaoming Zhangzhaorong Soujiquan Lishuben (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fine petrochemical intermediates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Lanzhou 730000) The role of titanium catalyst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is well known [1, 2]. Introduced in the molecular sieve framework due to the molecular sieve having a regular pore structure and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characteristics, hetero atom, having an oxidation-reduction ability to preparenovel catalytic oxidation catalyst, has been more interesting subject in 1983 ENI [3] the T ar amasso its collaborators first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the titanium-containing zeolite catalyst of TS-1, a subsequent study found, Tammonia oxidation [7] S-1 with H2O2 aqueous solution as oxidant and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a ser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such as olefin epoxidation [4],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 ring hydroxylation [5, 6], ketone, alkane oxidation[8, 9] and the alcohol oxidation [10] and so the process has a unique shape-selective catalytic function as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catalytic systems, the system (1) th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tmospheric pressure, 0 - 100 ° C); (2) the unique function of the shape-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3)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S-1 has been very limited because the aperture is only about 0. 55 nm, and its range of applications where the aerodynamic diameter is greater than 0. 60 nm substrate molecules can not enter within its pores without reactivity. Order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the type of catalyst to get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 majority of scientists hav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 S-2 [11], Ti-Beta [12] and a series of large aperture zeolite catalys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refining and fine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requires the use of some reorganization of the oil to be effective. M41S [13, 14], HMS [15] and MSU [16] series of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Tiheteroatom derivatives T i-MCM-41 [17], Ti-MCM-48 [18], Ti-HMS [19, 20] and of Ti-the MSU [16] emerged, the latter i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showe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years, the progress made in terms of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titanium silicalite catalyst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reaction. T S-1 is first synthesized, and also so far been studied most, and more thoroughly of a class of titanium silicalite catalyst. T S-1 is a Silicalite-1 isomorphously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thereof, having the MFI structure. TS- work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many comments have been reported [10, 21 - 24] here only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TS-1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atalytic reaction.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preparing a zeolite catalyst is a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in the the earliest patent literature, Tar amasso [3] reported two preparation T S-1 The method of one is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 EOS) and tetraethylammonium n-titanate (TEOT) as silica source and a titanium source, and tetrapropyl ammonium hydroxide (TPA OH) as templating agent;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以及研究近况 刘庆辉,詹宏昌,汤敏擘 (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评价中心,广州510620) 摘 要:固体酸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固载化液体酸、简单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盐、沸石固体酸、杂多酸固体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粘土矿、固体超强酸等九类固体酸。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近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固体酸催化剂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近况 Classif ication and R esearch Development of Solid Acid C atalyst L IU Qi ng2hui,ZHA N Hong2chang,TA N G M i ng2bo (Safety Assessment Center,Guangdong Institute of Safety Science&Technology,Guangzhou510620,China) Abstract:Recently,solid acids as new green catalyst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By far,nine kinds of solid acids,such as solid2supported liquid acid,ordinary oxid,sulfide,salt,zeolite solid acid,cation ex2 change resin,clunch and solid superacid had been developed.The prospects for solid acids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e of colligating recent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ing. K ey w ords:solid acids;catalyst;research development 固体酸是近年来研究与开发的一种新型酸催化剂,也是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之一,因而对固体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当前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1]。根据固体酸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了各种固体酸的研究近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固体酸催化剂研究展望。1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 1979年日本科学家Hino等人首次合成出SO42-/Fe2O3固体酸,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人们便对固体酸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合成了一系列SO42-/WxOy固体酸体系催化剂。到目前为止,开发出的固体酸大致可分为九类[2],见表1。 表1 固体酸的分类 序号酸类型实例 1固载化液体酸HF/Al2O3,BF3/AI2O3,H3PO4/硅藻土 2氧化物简单:Al2O3,SiO2,B2O3,Nb2O5 复合:Al2O3-SiO2,Al2O3/B2O3 3硫化物CdS,ZnS 4金属盐磷酸盐:AlPO4,BPO4 硫酸盐:Fe2(SO4)3,Al2(SO4)3,CuSO4 5沸石分子筛ZSM-5沸石,X沸石,Y沸石,B沸石 丝光沸石,非沸石分子筛:AlPO SAPO系列 6杂多酸H3PW12O40,H4SiW12O40,H3PMo12O40 7阳离子交换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Nafion-H 8天然粘土矿高岭土,膨润土,蒙脱土 9固体超强酸SO42-/ZrO2,WO3/ZrO2,MoO3/ZrO2,B2O3/ZrO2 作者简介:刘庆辉,男,湖南人,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师从博士生导师,彭峰教授,同年5月进入广东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于化工企业管理,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等工作。目前发表或接收的论文4篇,其中1篇被SCI(网络版)收录。

浅谈对甲苯磺酸测定方法的比较

浅谈对甲苯磺酸测定方法的比较 浅谈对甲苯磺酸测定方法的比较 摘要: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具有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颜色浅等特点。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甲苯磺酸的分析测定越来越准确。因此,要科学合理运用对应的方法对甲苯磺酸的测定分析。 关键词:对甲苯磺酸测定方法对比 前言 对甲苯磺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用品,没有氧化性的有机强酸,作为中间体以及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这种酸的独特之处是,它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方便使用。对甲苯磺酸在水中最大溶解度为 222 nm(Log E=4.0),易潮解,可溶于水、醇和其他极性溶剂,可参与水体和大气循环造成污染。在体内代谢产物为3-甲基儿茶酚。LD50(半数致死量):2480 mg/kg(大鼠经口),燃烧后生成有毒氧化硫气体。高浓度 PTSA对眼睛、皮肤、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气溶胶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对甲苯磺酸用途广泛、用量大,对人体、环境都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有必要找到对其准确、高效、适用性广的测定方法。 1.对甲苯磺酸的测定方法 从产物的异构体含量,到混酸中的含量,一直发展到如今复杂基质中的痕量测定,有关对甲苯磺酸的测定方法一直在不断改进中。目前有关其含量的主要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以下是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1.1 紫外分光光度法 张凌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强力霉素废水中磺基水杨酸与对甲基苯磺酸含量。选择 pH=7 的 KH2PO3-Na2HPO3缓冲溶液体系,有效排除了废水中硫酸钠、甲醇等基质的干扰。磺基水杨酸和对甲基苯磺酸两者之间的定量可通过计算分离。张红兵等采用紫外分光

固体酸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 酸碱催化剂中的一类重要催化剂,催化功能来源于固体表面上存在的具有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称酸中心。它们多数为非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或混合氧化物,其催化性能不同于含过渡元素的氧化物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离子型机理的催化反应,种类很多(见表)。此外,还有润载型固体酸催化剂,是将液体酸附载于固体载体上而形成的,如固体磷酸催化剂。 中文名固体酸催化剂 功能来源催化活性的酸性部位特点一类重要催化剂 性质酸中心、酸强度和酸度 与固体酸的催化行为有重要关系的性质是酸中心、酸强度和酸度。 ①表面上的酸中心可分为B-酸与L-酸(见酸碱催化剂),有时还同时存在碱中心。可用下式示意地表示氧化铝表面上的酸中心的生成: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800℃焙烧过的γ-Al2O3表面可有五种类型的羟基,对应于五种酸强度不等的酸中心。混合氧化物表面出现酸中心,多数是由于组分氧化物的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化合价或不同的配位数形成的。 SiO2-Al2O3的酸中心模型 (见图)有多种模式。 ②酸强度,可用哈梅特酸强度函数 0来表示固体酸的酸强度,其值愈小,表示酸强度越高。③酸度,用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上酸中心的数目或毫摩尔数来表示,又称酸度。 2应用 在同一固体表面上通常有多种酸强度不同的酸中心,而且数量不同,故酸强度分布也是重要性质之一。由某些固体酸的酸强度范围,可知SiO2-Al2O3、 B2O3-Al2O3等均有强酸性,其酸强度相当于浓度为90%以上的硫酸水溶液的酸强度。不同的催化反应对催化剂的酸强度常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金属硫酸盐上进行醛类聚合、丙烯聚合、三聚乙醛解聚、丙烯水合,有效催化剂的酸强度范围分别为0≤3.3, 0≤1.5,0≤-3,-3< 0<+1.5。在同类型的催化剂上进行同一反应时, 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度有关,例如在SiO2-Al2O3上异丙苯裂解,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酸度有近似的线性关系。固体催化剂绝大多数为多孔物质,

杂多酸

液体催化剂制备技术及应用 赵毓璋

1. 研发杂多酸催化剂的意义 催化剂的应用历史很长,特别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和生物化工中,可以说催化技术已成为化学工业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之一。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反应80%以上必须在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实现。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和无机碱,一般是液体溶液,用于均相或非均相反应。酸碱催化剂适用于水合反应、分解反应、酯化反应、芳烃烷基化反应、脱水反应、胺化反应、加氢反应、不饱和化合物的双键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但是由于传统的酸碱催化剂过于注重生产的实效性和经济性,而忽略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以至于目前所使用的催化剂绝大多数都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污染。如今有害化学物质的处理和环境保护受到特别关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绿色化学研究与开发,提倡清洁生产,特别是化学化工中的清洁生产更为世人瞩目,它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即在获取新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实现清洁生产。而催化技术是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是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有固体超强碱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夹层式催化剂等的开发。 杂多酸(Heteropoly Acid,简称HPA )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

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它不但具有强酸性,而且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催化剂。杂多酸稳定性好,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甚至可作相转移催化剂,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大有前途的绿色催化剂,它可用作以芳烃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因杂多酸独特的酸性、“准液相”行为、多功能等优点在催化反应领域已有许多出色的应用实例。如丙烯液相水合制异丙醇、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四氢呋哺(THF)开环聚合加水合制聚氧四甲撑二醇(PTMG)它是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杂多酸在均相、多相酸催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许多别于其它催化材料的特性,概括有如下几点: (1)杂多酸结构组成简单、性能稳定,其催化性能容易用杂多酸阴离子的分子水平表征。 (2)杂多酸的表面结构和体相结构差别很小,具有所谓“准液相”的特征。催化反应不仅在表面上进行,同时在体相内进行。 (3)杂多酸不仅同时具有多元酸如多电子还原能力,而且它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还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变。因此,杂多酸即可作为酸性催化剂又可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 (4)杂多酸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可溶性,因此它既可作为多相催化剂,也可作为均相催化剂。 (5)杂多酸的酸强度远远高于通常的无机酸,但是由于质子不游离出来,腐蚀性很小。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 概述参考质量标准 MSDS 用途与合成方法对甲苯磺酸价格(试剂级) 上下游产品信息价格专题 中文名称: 对甲苯磺酸 中文同义词: 对甲苯磺酸;4-甲苯磺酸;4-甲基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亚苄基酸;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 P-TOLUENESULFONIC ACID;对甲苯磺酸(定做3-4周) 英文名称: p-Toluenesulfonic acid 英文同义词: TL65;TL65LS;PARATOLUENE SULPHONIC ACID;P-TOLUENESULFONIC ACID;PTS ACID;P-TOLUENE SULPHONIC ACID;TSA-65IP;TSA-65M CAS号: 104-15-4 分子式: C7H8O3S 分子量: 172.2 EINECS号: 203-180-0 相关类别: 合成材料中间体;中间体;有机原料;芳香族化合物;有机中间体;染料中间体;FINE Chemical & INTERMEDIATES;Organics Mol文件: 104-15-4.mol 对甲苯磺酸性质 熔点106~107℃ 沸点116 °C 密度 1.07 折射率 1.3825-1.3845 闪点41 °C 储存条件Flammables area 水溶解性soluble CAS 数据库104-15-4(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P-toluene sulfonic acid(104-15-4) EPA化学物质信息Benzenesulfonic acid, 4-methyl-(104-15-4) 对甲苯磺酸用途与合成方法 概述对甲苯磺酸(分子结构式:p-CH3C6H4SO3H,也写作TsOH,英文P-Toluene Sulfonic acid)简称PTS,是一个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 酸,为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可溶于水、醇、醚和其他极性溶 剂。极易潮解,易使木材、棉织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和甲苯。 碱熔时生成对甲酚。常见的是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TsOH·H2O)或 四水合物(TsOH·4H2O)。

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 酸催化反应在化工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工业上硫酸、盐酸等液体酸催化剂使用较普遍,液体酸存在一次性消耗大、对设备腐蚀严重、后处理困难,对环境污染较大等缺点。固体酸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缩酮缩醛反应、水解反应、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等。其中,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以葡萄糖、淀粉、蔗糖、纤维素作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炭基固体酸催化剂酸量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好、易回收再生使用和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本文简单介绍生物质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原料、分类及制备方法,分析其作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简述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及方向。 (正文部分) 碳基固体磺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酸密度大、后处理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碳材料种类繁多且存储量巨大,其中木纤维原料作为碳材料的一种,是可再生能源,在环境、能源状况日渐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炭基固体酸催化剂指的是以炭材料为载体,在其表面上负载一些酸性基团或者固体酸,使其具备液体的B 酸及L 酸活性中心。由于炭材料具有疏水性的特点,使得反应后的分离操作变得简单且催化剂易于回收,其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高其催化活性,近年来,有关炭基固体酸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1.炭基固体酸分类 以炭基固体酸载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以碳材料为载体,在其表面键合上 -SO3H 基团的磺化碳固体酸;另一类为以活性炭为载体,在其表面负载上杂多阴离子的活性炭载杂多酸催化剂。 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将磺化碳基固体酸分为普通碳基固体酸、多孔碳基固体酸和有序中孔碳基固体酸三种。普通碳基固体酸的孔道结构为大孔,比表面积一般小于5 m2/g,这种材料以无定型炭的形式存在,孔道无序排列;多孔碳基固体酸的孔道大部分都为中孔,比表面积可达到1000m2/g以上,孔道无序排列,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大小由制备方法决定;有序中孔碳基固体酸的孔道为中孔,比表面积一般高于400 m2/g,这些孔道以一定的形状有序排列,孔道形状、孔径大小和比表面积由模板剂类型和制备方法决定。 2.炭基固体酸原料及制备方法 2.1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原料 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原料与其他固体酸催化剂相比,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杂多酸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 1物理性质 英文名:p-toluenesulfonic acid .(p-TSA)分子式:C7H8O3S,M=172g/mo; 性状:白色针状或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醇和醚,极易潮解,易使棉织物、木材、纸张等碳水化合物脱水而碳化,难溶于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溶剂。碱熔时生成对甲酚。不具氧化性的有机强酸。常见的是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TsOH·H2O)或四水合物(TsOH·4H2O)。 指标名称:分析纯(AR)、化学纯(CP)、精制级、特定级、工业优级 外观:白色针状或粉末结晶 含量%:≥ 99 98 98 97 96 硫酸盐(游离酸SO4):≤ 0.01 0.1 0.1 0.3 1.5 密度:1.34 折射率:1.563 闪点:41℃ 水溶性:可溶 沸点:140℃(2.67kPa) 熔点:103℃~105℃ NaCl:≤ 0.01% 灼烧残渣:≤0.1% ≤0.2% 水中溶解试验:合格合格 醇中溶解试验:合格合格 包装:10kg/盒(内衬塑)10kg/盒(内衬塑)25kg/袋(双层)25kg/袋(双层)25kg/袋(双层) CAS 编号:104-15-4 2用途 广泛用于合成医药、农药、聚合反应的稳定剂及有机合成(酯类等)的催化剂。用作医药、涂料的中间体和树脂固化剂,也用作电镀中间体。 3生产储运 生产方法: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甲苯磺化法。连续生产采用三氧化硫磺化,南美国家采用比较多。连续生产产量高,能耗低,但砜类等副产物含量高。间歇生产采用硫酸磺化,欧美(日本江南等)、国内(苏州星火、连云港宁康等)均采用间歇法。间歇生产产量提高需要依靠平行的增加反应装置,能耗相对较高,但磺化副反应低,最终产品纯度相对较高。 生产历史:最早为苏州吴县化工二厂于1978年开发为常州制药厂生产强力霉素配套。之后各家民营企业开始生产对甲苯磺酸。 储运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碱分开存放。

钛催化剂研究进展

钛催化剂研究进展 摘要:文章主要综述了钛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以及研究的主要进展,详细的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钛催化剂的常见类型包括无机钛催化剂、有机钛催化剂和负载钛催化剂以及各类催化剂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钛催化剂;进展 前言 催化是工业生产中追求高效率、高纯度、低耗能的有效手段。以催化反应为基础的催化生产工艺,是当今化学工业与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与核心,在现代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含钛催化剂是工业催化剂的一个重要门类,对现代化工与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1953年,K·齐格勒发现用烷基铝和四氯化钛为催化剂,乙烯可在常压下高收率聚合,从而在世界上开创了高密度聚乙烯的生产工艺。G·纳塔在此研究基础上,发现立体定向聚合,创建了聚丙烯生产的工艺过程。他们所研制的含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及其聚合与共聚合,树立了现代高分子科学和工艺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得到飞速发展,其国产化率已达到90%,同时含钛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催化科学工作者对含钛催化剂所做的一些研究,作简要介绍。 一、催化机理 过渡金属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催化剂,钛就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元素,由于具有空的d轨道,可接受电子或者电子对,形成配合物,同时d轨道上的电子也容易失去,即配体也容易脱去,当有新的配体进攻金属原子时,原来饱和的结构容易解离出一个配位体生成一个具有配位空缺的不饱和络合物,然后再与新的配体结合,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直至完成整个反应。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借助配体与受体的配位作用而形成活性中间体,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目的。这在有机合成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杂多酸催化剂

题目杂多酸催化剂 姓名与学号张凌烽 1108010236 指导教师孟锦宏 年级与专业20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所在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 杂多酸是固体酸的一种,具有着独特的氧化还原性,酸性以及双功能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催化活性。杂多酸这种绿色、无毒、无腐蚀性的环保型催化剂己在多种有机反应中实现了成功应用,如:酯化醚化、缩合反应、酰基化、烷基化、水合脱水和聚合反应等,反应中呈现出反应活性高、腐蚀性小、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但由于杂多酸比表面积小、热稳定性低、回收困难等问题使得杂多酸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

1 绪论 1.1前言 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来在化学领域内提出的新名词,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环境无害化学”。这种发展趋势已涉及到分子合成、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等许多领域,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在化学反应的起始与末端进行有效的防控干预,使反应中无副产物,真正实现零排放,彻底无污染,化学绿色化是新时代里化学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 无机酸是许多化工产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常规催化剂,传统无机酸类催化剂主要有浓硫酸、三氯化招、浓憐酸等。这类酸催化剂在反应中有许多优势,如工艺成熟、催化效率高、价格低廉,但此类催化剂最大的缺陷在于:副反应多、腐烛性强、设备要求高、后处理繁杂,无法满足环保技术的要求,为了克服诸多缺点,人们开发、研制了许多新型催化剂,如固体酸、杂多酸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杂多酸是一类含有氧桥的多核高分子化合物,无论是均相反应体系,还是非匀相反应体系,杂多酸均可作为酸催化剂,氧化还原型催化剂及双功能型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反应催化当中,如:酯化酸化、缩合反应、酰基化、烧基化、水合脱水、聚合反应等,反应中呈现出腐烛性小,活性高,污染率低等诸多优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憐鹤酸催化丙稀水合制备异丙醇在R本成功投入工业生产。目前,以杂多酸为催化媒介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的重要有机合成反应已达十几种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开拓深入,杂多酸类化合物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开发将越来越深入。 1.2多酸化学简介 时至今日,多酸化学的发展己有200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后,多酸化学走进了一个薪新的发展时代“?”。多酸分子中的金属离子通常具有d"电子构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鹤原子和销原子,也是构成多酸的主要元素。多酸的立体结构中,八面体

对甲苯磺酸检测标准2

对 甲 苯 磺 酸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甲苯磺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甲苯、浓硫酸(或三氧化硫)经磺化制得的对甲苯磺酸。产品用于制药及其它有机合成,亦可用于脂化反应催化剂和树脂、涂料的固化剂。 结构式: H 3C ——SO 3H ·H 2O 分子式:C 7H 8O 3S ·H 2O 相对分子质量:190.20(按199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且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1-1998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1998 化学试剂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17-1988 化学试剂 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GB/T 6679-1986 固体化工产品采用通则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 15346-1994 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 3 要求 3.1 外观 产品呈白色柱状结晶(工业级允许呈现微黄色)。

3.2 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由表1给出。 4 试验方法 表1 质量指标 所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使用分析纯试剂。所用标准滴定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GB/T 601-1988、GB/T 603-1998规定制备。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T 6682-1992中三级水的规格。 4.1 外观的测定 目视。 4.2 含量的测定 4.2.1 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 mol/L 酚酞指示液(10 g/L)

杂多酸的研究进展1108010224李轶凡

摘要 杂多酸(Heteropoly Acid,简写为HPA )是由杂原子(如P、Si、Fe、Co等)和多原子(如Mo、W、V、Nb、Ta等)按一定的结构通过氧原子配位桥联组成的一类含氧多酸,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它不但具有酸性,而且具有氧化还原性,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催化剂,杂多酸稳定性好,可作均相及非均相反应,甚至可作相转移催化剂,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类大有前途的绿色催化剂,它可用作以芳烃烷基化和脱烷基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化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开环、缩合、加成和醚化反应等。因杂多酸独特的酸性、“准夜相”行为、多功能(酸、氧化、光电催化)等优点在催化研究领域中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杂多酸催化多功能

目录 杂多酸催化剂 (3) 一、定义 (3) 二、制备 (4) 2.1Dawson杂多酸制备 (4) 2.1.1 Dawson型磷钼钒杂多酸的合成 (4) 2 .2 Keggin型杂多酸的合成 (4) 2.2.1 Keggin型Ni—Mo—Zr杂多酸盐的合成 (4) 2.3 负载型 P—no—W 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 (5) 2.3.1直接负载法 (5) 2.3.2接枝法 (5) 2.3.3密封法 (5) 三.应用 (6) 3.1铈钼锆杂多酸盐的制备及超声降解性能 (6) 3.2二氧化硅负载杂多酸铵催化苯液相硝化反应的研究 (6) 四.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7) 4.1活性炭负载杂多酸催化合成没食子酸甲酯的研究 (7) 4.2介孔材料负载杂多酸催化剂催化乙醇脱水制乙烯 (8) 4.3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 (8) 4.4纳米复合杂多酸催化合成草莓酯 (9) 4.5杂多酸(盐) 掺杂TiO2 制备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4.6杂多酸催化合成磷酸单双辛酯的研究 (10) 参考文献 (11)

钛催化剂

1 用于制备聚酯的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和含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申请号/专利号: 200480015080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聚酯的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制备聚酯的方法;和具有优异特性的含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于制备聚酯的催化剂的特征在于其包含(1)第Ⅳ↓[B]族元素的化合物(下面将其称为化合物(1)),(2)选自镁、钙和锌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化合物(下面将其称为化合物(2))和含氧有机溶剂。含钛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下列性质(A)、(B)和(C):(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提供了钛K端吸收XAFS光谱,其经标准化的XANES光谱具有超过0.2的峰强度比R的值,峰强度比R由等式R=A/B所定义,其中A是K吸收端前的峰的最大峰强度,B是K吸收端后的峰的最大峰强度;(B)末端羧基的含量低于35eq/ton;和(C)特征粘度是0.5dl/g或更高。 申请日: 2004年06月03日 公开日: 2006年07月05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东京 发明设计人:二村均;宗像基浩;森徹;赤井俊雄 2 粘土矿物用做聚酯缩聚催化剂的用途 申请号/专利号: 200510002183 本发明公开了粘土矿物用做聚酯缩聚催化剂的用途。所述粘土矿物为:主要成分为SiO↓[2]和Al↓[2]O↓[3]、粒度小于200目、结构为层状或纤维状的硅铝酸盐矿物粉末,该粘土矿物在210℃的二元醇中的溶解量高于0.10wt%。该缩聚催化剂是一种天然矿物,不含重金属,对人畜无害,是一种新型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缩聚催化剂。该催化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的端羧基含量低于20mmol/Kg,热稳定性好。 申请日: 2005年01月18日 公开日: 2006年07月26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发明设计人:管国虎;李春成;袁学培;张栋 3 含钛溶液、聚酯制造用催化剂、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及含有聚酯的中空成形体 申请号/专利号: 20048001723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液的保存稳定性优异并以高浓度含有钛成分的含钛溶液,和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供给均匀性、显示高催化性能并对回收再利用的脂肪族二元醇的品质没有造成恶劣影响的聚酯制造用催化剂,以及提供一种显示高催化活性、且成型时稳定性高的聚酯制造用催化剂。另外,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该催化剂的聚酯树脂的制造方法和含有该聚酯树脂的中空成形体。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包括以含有钛、脂肪族二元醇以及三元以上的多元醇为特征的含钛溶液。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包括溶液中的钛粒径在规定范围内的含钛溶液。 申请日: 2004年06月16日 公开日: 2006年07月26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东京

固体超强酸制备

探究思路:两个要求:“保证活性高作为前提,以使用次数作为重要比较指标” 其实,一个固定酯化反应采用不同的固体超强酸(均以该酯化反应作为探究优化制备条件)作为催化剂,所得到的酯化效率差别不会大,只要肯花功夫、时间探究便可达到,所以探究重点摆在对比固体超强酸的稳定性上即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使用寿命以催化活性高作为前提(不同催化剂间催化效用相差不大下,尽管催化效率较差点,但使用次数好,这也算是好催化剂),但在催化效用有一定情况下,探究使用寿命才有意义,随意首先需要探究出优化的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条件和酯化条件。 借助微波酯化反应探究最佳活性的催化剂制备条件,然后以活性最佳的催化剂探究微波酯化反应条件。 微波辐射酯化反应——“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用微波辐射技术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S2O2-8/M X O Y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最佳的微波合成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 g,酸醇物质的量的比为1。0∶2。0,微波功率为595 W,微波辐射时间为30 min,产率84。1%。 主要试剂和仪器:冰醋酸(CP),正丁醇(AR),微波炉,阿贝折光仪(或红外光谱波峰测试)实验过程: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5。7 mL(0。1 mol·L-1)的冰醋酸和9。1 mL(0。1 mol·L-1)的正丁醇(最适宜的酸醇比为1。0∶2。0),加入2。0 g催化剂,然后将圆底烧瓶装好回流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置于微波炉内。在搅拌下先以65 W的功率加热1 min,再以最适宜的微波功率是595 W,一定反应时间加热回流时间30 min。反应完毕取出圆底烧瓶,待反应物稍冷,过滤出催化剂,粗产品经提纯、干燥、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 在合成反应中,有些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水,为了提高转化率,常用带水剂把水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可作带水剂的物质必须要与水水作用产生共沸物使得水更易被蒸出,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它可以是反应物或者产物,例如如:环已烯合成是利用产物与水形成共沸物;乙酸异戊酯合成中,反应初期利用原料异戊醇与水形成二元共沸物或原料,产物和水形成三元共沸物,并用分水器分水,同时将原料送回反应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原料减少,则利用产物乙酸异戊酯与水形成 二元共沸物. 带水剂也可以是外加的。反应物及产物沸点比水高但反应又产生水的,外加第三组分,但第三组分必需是对反应物和产物不起反应的物质,通常加入的第三组分有石油醚,苯甲苯,环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 在250mL单口平底烧瓶中加入10mL正丁醇、6mL乙酸,再加入适量的三氯化铁作催化剂,放入微波炉内,装上回流冷凝管及分水器,在一定功率微波连续辐射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层,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

固体酸催化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设计(论文) 题目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专业班级研2016 姓名张健 学号01201608170432 2016 年11 月6日

摘要 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对多种化学反应有较高活性与选择性、回收重复利用和效率较高等优点,作为绿色环境友好型催化材料备受人们关注。以往单纯追求眼前效益、不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的做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判。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化学”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开发效益兼顾环境、促使化学工业转向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催化剂。催化剂在工业化生产上起着加速反应进行和提高产率的重要作用,其中酸催化剂在催化剂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及应用。相比液体酸催化剂而言,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是一种无毒、不易腐蚀设备、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型新型催化剂。本文着重介绍固体酸催化剂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环保

1 绪论 1.1固体酸催化剂 固体酸催化剂是一种性能独特的酸性催化剂,它的出现使酸催化反应迈入了新的时代。首先固体酸催化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避免了均相反应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其次由于其使用温度范围广,适用于700~800 K 进行的反应,这就将研究对象扩大到热力学上可进行的反应范围内。基于此,从19 世纪40年代开始,化学工作者们从未间断过对固体酸的研究。目前,已有大量应用于酸催化反应的固体酸[1-2],见表1。 1.2 几类重要的固体酸催化剂 1.2.1 负载型催化剂 负载试剂于无机载体中即成负载试剂催化剂亦称负载型催化剂。1989 年负载试剂催化剂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引领催化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如下表2)将活性物质固定在载体上即制成了负载型催化剂,按照负载物质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负载碱型催化剂、负载酸型催化剂和负载氧化物型催化剂。在负载型催化剂中,催化活性高于载体活性和试剂活性的简单组合,可以理解为,在负载过程中活性物质与载体的共同作用强化了催化作用,进而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与环境友好性。 1.2.2 蒙脱土负载试剂固体酸催化剂 蒙脱土又称微晶高岭石,是由两层Si—O 四面体和一层Al-O八面体,组成的层状硅酸盐晶体,有一定的微孔结构。蒙脱土很早就应用在有机反应中,但是涉及其对负载Lewis

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近况综述

试卷( A 卷) 专业: 课程代码: 19060071 学号: 姓名: 作文题(任选一题,写一篇综述论文,每题 100 分) 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工业上绿色环保催化剂进展的综述论文 [能力层次: 综合运用和创见 ];[难易度: 较难 ] 要求: 1、查阅文献至少在20篇以上,并且外文文献引用2篇以上;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 3、论文格式严格按照综述论文要求书写; 绿色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近况综述 摘 要: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核心问题之一,现代化学工业的巨大成就是同使用催化剂联系在一起的。目前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工业催化的发展是紧随化学工业的演变而发展的。 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国名经济的许多重要部门是至关重要的。但就化工工艺过程来说,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更新原料路线,采用更廉价的原料;革新工艺流程,促进工艺过程的开发;缓和工艺操作条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收率,改善产品的质量;消除环境污染或开发从原来到产品的整个化工品过程,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污染控制的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工艺”等。 引言:固体酸催化剂因其具有对多种化学反应有较高活性与选择性、回收重复利用效率较高等优点,已作为绿色环境友好型催化材料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类型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对今后固体酸催化剂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 【正文】以往单纯追求眼前效益、罔顾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近年来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绿色化学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开发效益兼顾环境、使化学工业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催化剂。催化剂在工业化生产上起着加速反应进行和提高产率的重要作用,其中酸催化剂在催化领域中得到了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