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儿童福利制度

美国儿童福利制度

美国儿童福利制度
美国儿童福利制度

美国儿童福利政策

作者:薛在兴 | 最后更新:2009-7-12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整体框架、特点以及最近所进行的改革。美国的儿童福利具有明显的残补性、分权和立法先行的特点,社会服务也很发达。上个世纪90年代从AFDC向TANF的改革被认为是美国对其《社会保障法》最重要的调整。本文对TANF和AFDC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福利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关键词】美国;儿童福利;AFDC;TANF

一、美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发端

美国的儿童福利政策发轫于1909年白宫儿童会议,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和改革时期三个不同的时期。形成时期从1909年到1935年。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案将起源于欧洲的社会保险制度、传统的公共救助制度以及新兴的公共健康和福利服务制度结合在一起,命名为“社会保障制度”。,这是社会保障这一概念在世界上首次被提出[1]。美国的《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美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基础,而其中的每个部分都和儿童有或强或弱一定的关联。比如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失业保险,就为失业家庭中的儿童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来源保障。但其中和儿童福利直接相关的,还是公共援助中的有依赖子女家庭救助(Aid to Families with Dependent Children,简称AFDC)以及公共福利服务中的收养、看护、残疾儿童服务以及单亲家庭服务等。

从1935年到1975年是美国儿童福利的发展时期。这段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儿童福利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1974年国会通过的《儿童虐待预防法案》。该法案建立了儿童虐待与疏忽的全国性标准定义、创设了对疏忽与虐待的调查与通报制度并要求提供通报儿童虐待或疏忽个案者保密与安全保护的措施。另外,除了直接对儿童虐待与疏忽加以仲裁外,该法案更强调以预防的公共教育与倡导的方式,唤起社会大众的注意与防范。美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此后便进入改革阶段。

197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第20条修正案,将过去联邦政府主导儿童福利的行政、规划与决策权,逐渐下放到州、乃至郡政府的手中。1980年国会通过《收养补助与儿童福利改革法案》。美国的儿童福利制度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之中,本文则重点讨论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所进行的两项最重要儿童福利制度改革——贫困儿童救助制度改革和儿童虐待防治与家庭收养制度改革,它们分别代表美国在贫困儿童救助和危难儿童服务两个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前者更被视为美国儿童福利制度的根本转变。

二、美国儿童福利的总体框架与特色

美国的各项儿童福利都离不开明确的法律规范,透过这些法律规范我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美国儿童福利的整体构架。在联邦层次上,根据1990年国会的一项报告,直接跟儿童福利有关的法案就有127项以上,这还不包括一些经费低于100万美元的小项目,或那些专门补助儿童研究、训练或研习班的活动项目[2]。大致上这些福利可分为六大项:收入补助、营养、社会服务、教育和训练、保健和住宅。其中,相关法规数目最多的是

教育和训练,其次为社会服务,保健和收入补助则分居三、四位。美国儿童福利服务的对象以“所有十八岁以下者”占多数,占42.9%;其次是在学学生21.8%。不过,其中营养类的服务受益对象以学前儿童、幼儿、在校学生居多。

卡都兴(A. Kadushin)将美国的儿童福利服务具体分为三类:支持性服务、补充性服务和替代性服务[3]。支持性服务是协助家庭成员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减轻亲子间的压力和紧张,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儿童辅导机构通过对儿童的直接辅导,使儿童对父母的管教有着适当的反应;二是家庭服务机构经由服务来增强父母的能力,使其能适当地扮演亲职角色。此外,儿童福利机构为受虐待与疏忽儿童提供的保护,也属于支持性服务。补充性服务则是指用来补充父母职责和家庭功能的儿童福利服务。主要包括当因家长失业、残疾而造成家庭贫困时,为保证儿童的基本生活所提供的各项措施以及因父母都要工作而无人照料子女的日间托儿和住宅服务等。替代性服务则是儿童保护的最后防线,包括寄养服务、机构式服务和领养服务。在美国,公营和私营的社会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家庭寄养服务,但领养服务则必须由非营利机构及其专业人员来执行。美国对领养的条件规定得非常严格,一是必须有重大理由(如亲生父母丧生或严重虐待),二是领养的目的是为了儿童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为原生家庭减轻负担或者为领养家庭寻找儿童。

美国儿童福利行政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及人类服务部,但实际负领导责任的却是社会保障署所辖的儿童发展局。在联邦之下,各州大多设有儿童与家庭福利科具体负责管理儿童福利事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美国,具体执行儿童福利政策、提供儿童福利服务的大多并非公营的,而是非营利性质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的福利机构。

综观美国的儿童福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明显的“残补”特色。因此,美国对儿童福利的定义是:“社会福利中特别以儿童为对象,提供在家庭中或其他社会机构所无法满足需求的一种服务”。美国儿童福利服务的对象亦多为遭遇各种不幸情景的儿童或其家庭,如孤儿、残障儿童、贫困儿童、被虐待或者被忽视的儿童、家庭破碎的儿童、行为偏差或情绪困扰的儿童等,针对个别问题需求予以救助、保护、矫正、辅导,或养护等措施,有效改善其所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美国的儿童福利立法也都以这些儿童为对象,真正没有对象身份背景限制的服务项目只有17项,占13.4%。

第二,立法先行,福利服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提供。美国的儿童福利之所以要立法先行,一是因为法律通过的过程就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尽可能保证儿童福利政策公正而且不会偏离美国主流价值观;二是因为儿童福利服务经常会和私人权利发生冲突(比如剥夺监护权),立法有利于保证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三是儿童福利服务离不开资金支持,这就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第三,联邦与州分权管理,重视州政府在儿童福利方面的责任与权力。美国儿童福利立法一般是联邦立法规定一般性的规则,各州在不违背联邦立法的前提下制订适用于本州的法案。美国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儿童福利”这一概念,现在却是全世界至今未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仅有的两个国家之一,原因就是《儿童权利公约》禁止对未成年人实行死刑,而美国有的州有死刑法条,联邦不能干涉。

第四,服务项目繁多,尽量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美国的社会服务非常发达,能够为各类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包括针对一般家庭的心理

辅导与训练、父母教养能力训练等,针对困境家庭的居家服务和托儿服务,以及针对严重问题家庭的寄养和领养服务等。现在,无论是在支出、受益人数,还是工作人员数量方面,社会服务都超过了现金待遇项目。由专业的儿童福利机构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向他们发放救助金,既有利于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防止资金被孩子的父母挪作他用。

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最新变革

AFDC是美国救助贫穷儿童的补助中开支最大的计划,1996年为约1240万人提供了合计约152.4亿美元的补助金,受惠人口中三分之二为儿童[4]。它原先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内的一环。因为当时家庭中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父亲,一旦父亲去世,孩子的生活势必陷入困顿。为此,需要向他们(有依赖子女的家庭)提供补助。但按照当初的设计思路,当整体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完成之后,这些儿童可通过遗属保险或者父母的失业保险得到更好的保障,AFDC便可废除。但事与愿违,领取AFDC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原因就在于贫困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1935年,88%接受AFDC的家庭确实是因为父亲死亡[5]。然而美国近几十年以来单亲家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从1960年到1990年,单独与母亲住在一起的儿童比例从8.0%提高到21.6%,单独与父亲住在一起的比例也从1.1%提高到3.1%[6]。这些单亲家庭大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因为单亲家长大多未曾就业或就业时间不够,导致他们没有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结果,到1989年,仅有2%的AFDC受惠家庭为父亲亡故者,几乎所有的(92%)领AFDC的家庭为单亲家庭[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AFDC就一直受到自由主义者激励的批评。他们认为,AFDC受益者是“社会福利的慢性依赖者”。另外,人们指责AFDC减少了离婚和非婚生育对母亲的经济限制,而导致单亲家庭增加。还有,AFDC在待遇设计方也面确有不合理之处。正如下表所示,当AFDC 和收入所得税等制度共同作用的时候,某些受益者实际得到的可支配收入会高于就业者的可支配收入,这就会限制他们摆脱福利依赖,寻求工作的努力,即产生了“贫困陷阱”的负面作用。

表1:AFDC的“贫困陷阱”效应

资料来源:Kirkland, R.I. “What can we do now.” Fortune,125:11,1992,99.41-48.

结果,美国公众对AFDC持不满态度的越来越多。1995年进行的两次民意调查表明,大约有70%的人认为“人们会通过长期依赖和不尽全力摆脱等方式滥用这一福利”;大约有60%的人认为“如果不是福利,妇女生育的孩子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多”[8]。1993年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

认为应该要求依赖福利的、失业的、育有孩子的父亲工作;60%的人赞成对育有学龄前儿童的母亲附加工作要求,41%的人赞成对带有婴儿的母亲附加工作要求,57%的人赞成对带有3岁以下小孩的单亲父母附加工作要求,即使对于那些家中有明显生理或心理缺陷的人的父母,也有34%的人赞成要对他们附加工作要求[9]。在此情形下,美国于199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对贫穷家庭临时补助计划》(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简称TANF),以替代1935年以来一直实施的AFDC和始于1988年的工作计划和基本技能训练法案(Job Opportunities and Basic Skills Training,简称JOBS)。TANF是根据美国1996年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工作计划折衷法案》(Personal Respo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Reconciliation Act,简称PRWORA)实施的,后者是一项美国联邦法律,它被认为是美国联邦政府对穷人实施现金救助方式和目标的根本转变。根据《社会保障法》第401款,TANF计划的目的在于:(1)向贫穷家庭提供补助,以便孩子能够在自己或者亲戚的家中受到照料;(2)通过提升就业准备、工作和婚姻,结束贫穷家长对政府福利的依赖;(3)防止并减少婚外孕发生,并确立每年防止和减少这类事件的定量目标;(4)鼓励形成并维持双亲家庭。

TANF和AFDC及JOBS的主要区别包括:

第一,拨款方式不同。TANF和AFDC及JOBS都实行联邦和州两级拨款制,但联邦对AFDC的拨款采取的是“实报实销”的办法——根据各州的实际支付需要予以拨款,没有上限规定。联邦和州按比例分担AFDC和JOBS计划的总费用,联邦联邦拨款的份额与各州人均收入成反比关系。在对于TANF计划,联邦拨款则实行的是“定量包干”的办法——按照定额向各州拨款,不足部分由各州承担。相对于AFDC和JOBS,TANF给予了

各州更大的自主权和激励机制。在联邦拨款的基础上,各州福利支出越多,自己要承担的费用就越多。而且,联邦还直接为那些有效福利支出和非婚生子女数量的州提供资金奖励。

第二,受益条件不同。联邦明确规定享受AFDC及JOBS的条件是单亲子女或者第二家长残疾或者失业,各州要向所有收入低于州标准的合格家庭提供补助。但在TANF之下,联邦只是规定了一些不能领取待遇的情况(如不能和一位负责的成人或监护人住在一起的非婚少数民族裔家长、无法确认孩子父亲身份的家庭),其他受益条件由各州自行决定,州政府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第三,受益期限不同。在AFDC计划下,受益者只要符合条件可以一直领取福利;但在TANF计划中,一个人终生最多领取60个月的福利金,某些州可能规定的更短。

第四,工作要求不同。这是TANF和AFDC及JOBS最大的区别。AFDC 对受益者没有工作要求,JOBS虽然有要求,但只是要求参加工作活动(如培训)即可。但根据TANF,受益者(少数例外)一旦条件成熟必须工作,条件不成熟在开始接受福利之后的2年之内也必须工作。单亲家长每周至少参加工作30小时,双亲家庭每周必须参加工作35或55小时。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会受到惩罚,减少甚至终止其待遇。各州在2004财政年度必须确保50%所有的家庭和90%的双亲家庭参与工作。如果某州在没有加严资格条件的情况下减少了受益者人数,它可以受到降低最低工作活动参与率的奖励。

TANF充分体现了克林顿政府“以工作代福利”的思想。通过强化受益者的工作要求,迫使他们参加工作,自食其力摆脱对福利的依赖。这样,

既保证了贫困者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降低失业率。

TANF在最初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有效地减少了福利依赖人数。1994年早期,享受AFDC待遇的家庭达500万,1996年降到440万,到2001年进一步减少到210万[10]。(2)实证研究发现儿童贫困率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1994年有21.8%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到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6.2%[11]。但是,儿童贫困率的下降速度要远远低于领取福利金的人数减少的速度。1994年,有62%的贫穷儿童领取到了AFDC补助,而1999年,则只有40%的贫穷儿童领取到了TANF补助[12]。也就是说,还是有20%左右的贫穷儿童因福利改革受到了影响。(3)为什么在新的补助制度限制了受益人数的情况下,儿童贫困率不升反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低收入单亲母亲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大约60%停止领取救济金的人目前正在工作。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表明,从1994年到1999年,收入低于贫困线200%的家庭当中,有工作的单亲母亲的比例上升了13%[13]。(4)很多就业者从事的是低工资、无福利的工作。根据城市研究院美国家庭全国调查,1999年停止领取补助金者的工资中位数为每小时7.15美元[14]。而且,停止领取补助金参加工作者中大约只有一半的人所从事的工作可以领到事假工资,可以领到病假工资的人就更少了。只有大约1/4的人可以获得雇主购买的健康保险[15]。

总之,美国以工作导向的TANF来替代福利导向的AFDC,在最初的几年里还是非常成功的,它有效地提高了低收入单亲母亲的就业率,从而既大幅减少了领取补助金的人数,有降低了儿童贫困率。但是,就业率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同步增加,部分贫困儿童得不到必要的补助,这都暗示着他们的福利很可能实际上是受到了损害。

四、对美国儿童福利制度改革的评价

1.美国近一、二十年在儿童福利领域的改革,体现了“回归家庭”的趋势

“父母对儿童的养育和发展负有首要责任”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明确规定,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奉行的一条基本准则。问题在于,除了家庭和父母的“首要责任”外,政府和社会还应该负有怎样的责任。国家福利支出越大,家庭承担的责任就越小,这实际上新保守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国家思想的对峙。美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在约翰逊“伟大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儿童福利建设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到了七十年代后半期,“福利病”越来越明显。人们指责过于慷慨的儿童福利导致父母和家长失去了责任心,更导致婚外生育和单亲家庭的增多,进一步恶化了儿童的生存状态,同时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主要的两项儿童福利制度改革都是在试图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的方向就是“回归家庭”。比如TANF计划明确规定,领取补助金的非婚生育少数民族裔子女必须和一位负责的成人或监护人住在一起,必须指认孩子的父亲身份。

但是,美国儿童福利领域最近的两项变革又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里根主义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市场化和个人主义的改革不同。现在的改革并非简单地“把市场该做的交还给市场,市场不能做的留给政府”,而是在政府退出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提升家庭和个人在儿童养育方面的能力。TANF 计划的重点在于迫使原来依赖福利的家庭走出福利,走向工作,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比在福利体制下更好的生活。

2.福利改革努力在减少家长福利依赖的同时,保障儿童利益

现金待遇和就业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待遇水平过高会降低受益人的就业意愿,导致所谓的“贫困陷阱”或“失业陷阱”。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受益人自身的就业问题,美国的儿童福利改革为我们提供了福利待遇对受益相关人就业影响的个案。TANF改革的经验证明,儿童福利和受益相关人——家长——的就业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限制受益条件,比如要求家长在接受福利之后的2年之内必须参加工作、并规定终生最长的受益期限。这些规定对于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却未必增加受益者的收入。如果他们不能获得比在原福利体制下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它们就业后获得的收益会被福利改革减少(在有些条件下是取消)的收益所抵消。对整个社会而言,不管他们是否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可能都是帕累托改进;但如果他们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对他们而言却是帕累托倒退。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受损的还有孩子,他们很可能是福利改革无辜的受害者。这是儿童福利制度改革特别棘手的地方,即如何在促使成人减少福利依赖、增进就业的同时,不影响到孩子的福利。

如何实现二者的“共赢”?美国改革的经验是在严格家庭福利、促进就业的同时,注重专门针对儿童的福利的提供。美国1996年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工作计划折衷法案》在将AFDC转化为TANF的同时,专门设计了一个儿童照料与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简称CCDF)为各州提供一揽子拨款,用于发放低收入家庭儿童照料补助(各州在联邦拨款的基础上要配套拨款)。AFDC转换为TANF以后,为了防止对儿童形成冲击,规定按照TANF生效前夕的AFDC标准来裁定申请家庭是否具备该资格。转换期儿童照料计划为那些从福利转向就业的家庭提供儿童照料补贴。处境危险儿童照料计划则资助各州向那些收不到儿童照料补助就会陷入AFDC受益人群的人提供补助。儿童照料和发展固定拨款是联邦

向各州拨款,使他们能够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并资助旨在提升儿童照料质量和供给的活动,这些活动不局限于低收入家庭,而是针对所有家庭。据估计,因为福利改革美国1997年当年联邦向儿童补助的拨款至少增加了6亿美元(提高了27%)[16]。另外,美国如何保证针对儿童的福利金不会被家长挪用呢?他们的做法是“补贴制”,即尽量减少向这些家庭直接提供现金援助,而是为他们“购买”儿童照料服务。比如,当单亲家长因外出工作不能照料孩子时,可以委托托儿所来照料,政府负责付费。

3.美国儿童福利改革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贫困儿童形成社会排斥

一直以来,美国的整个福利体制奉行的都是残补模式,最近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点。残补模式福利制度的基本逻辑是:市场一般情况下总是有效的,个人首先应该靠自己的努力生活。只有在个人确实没有能力谋生的情况下,政府才应该出面予以帮助,因为这些人才是应得帮助的人。相反,如果政府向每个人都提供帮助,那些勤奋的人的勤奋精神就会受到打击,整个社会就会停滞不前。这样的逻辑表面看来自是没错,但它的问题在于无形中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两类人:应得帮助的人和不应得帮助的人。贫困儿童将因此而受到双重的社会排斥。如果他们的家庭符合条件并开始领取补助金,或者接受由公共资金支持的儿童照料,他们就会成为应得帮助的家庭的孩子。这样的标签会造成儿童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排斥,儿童本人也产生对自己和家庭的不认同。在1994年有关美国大众对于贫穷态度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从未与穷人谈过话[17]。这对贫困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既不利于他们融入社会,也不利于他们树立自信,改变命运。

如果他们的家庭并不符合政府划定的标准而不能领取相应待遇,无辜的儿童将会因为制度和家长的原因福利受损。尽管美国通过强化专门针对儿童福利的提供来避免福利改革对儿童的不利影响,但家庭和儿童总是连在一起的,要完全消除这种影响是不可能的。受此影响的儿童也因此成为被福利制度排斥的一群。比如,美国新的TANF计划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制裁措施。调查发现,被制裁家庭的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三大城市——波士顿、芝加哥和旧金山——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受过制裁的福利家庭中的孩子比其他TANF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更有可能罹患严重的行为或者精神问题。更显著的一项发现是,母亲因制裁而中断享受福利的孩子中56%的人在严重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测量得分受到关注[18]。另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美18岁以下儿童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上升到870万人,比2005年增加11.7%,儿童没有保险的比率达19.3%[19]。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坚持残补模式的儿童医疗保险计划。美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联邦儿童医疗保险计划,旨在为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医疗保险,目前该计划已覆盖了约660万名儿童。今年以来,民主党两度在国会推动并通过议案,要求将这一计划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约1000万名儿童,但均遭布什否决。布什最终在2007年底签署法案,将现行计划延长至2009

年3月,而没有采纳民主党人扩大该计划覆盖范围的提议[20]。

参考文献:

[1]Zastrow,C. 1990.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4th ed.). 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t Company.

[2]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1990. Federal Programs Affecting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Washington,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3]Kadushin,A. 1980. Child Welfare Services (3rd ed.). 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4]U.S. Bureau of the Census. 1996.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96"《 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Series P60-198 and earlier years.

[5]Burke,V. 1991. Welfare 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6]Axinn,J. and Levin,H. 1992. Social welfare:A history of American resoponse to need. New York:Longman.

[7]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0.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of AFDC recipients FY 1989. Washington,D.C.:Office of Family Assistance.

[8]郑秉文. 国外低保的前车之鉴[N].中国证券报,2006-7-25(A17).

[9]R. Kent Weaver. 2000. Ending Welfare as We Know It (Washington,D.C:Brooking Institution Press,2000),p.182. 转引自杨立雄. 贫困理论范式的转向与美国福利制度改革[J].美国研究,2006(2).

[10]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U.S. Welfare Caseloads Information:January-September》,2000.

[11]Joseph Dalaker,“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2000,”《Current Population Reports》(Washington,DC:U.S. Census Bureau,September 2001).

[12]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Indicators of Welfare Dependence,”《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March 2001),A-9.

[13]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TANF)Program,”《Third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August 2000).

[14] Pamela Lop rest,How Are Families That Left Welfare Doing?

A Comparison of Early and Recent Welfare Leavers(Washington,DC:The Urban Institute,April 2001),3.

[15] Elise Richer,Steve Savner,and Mark Greenberg,《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Working Welfare Leavers》(Washington,DC: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December 2001).

[16]Sharon K. Long,et al. 1998. Child Care Assistance under Welfare Reform.

Http://https://www.doczj.com/doc/6c1733465.html,/url.cfm?ID=308043.

[17]二十一世纪基金会主编. 美国儿童福利的借镜[M]. 台北:中华征信所. 1998年.56-58.

[18]Lindsey Chase-Lands dale,Rebecca Levine-Coley,Brenda J. Lohman,and Laura D. Pittman,Welfare Reform:What about the Children? Welfare,Children & Families:A Three-City Study. Policy Brief. 2002.

[19]U.S. Census Bureau. 2007. Income,Poverty an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the United States:2006. In:ttp:

//https://www.doczj.com/doc/6c1733465.html,.

[20]杨晴川、王薇. 布什签署法案延长儿童医保计划[EB/OL].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c1733465.html,/newscenter/2007-12/30/content_7340483.htm.

薛在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2期,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供稿)

中国与美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普遍福利的崇高目标 “普遍福利”是一个“大福利”概念,它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福利需求的,其中包括: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养老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等。我们现在熟悉的是“小福利”,即特殊群体享有的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贫困救助、优抚安置等。 老年社会福利 在城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以及一部分集体单位,覆盖面正在积极扩大。在农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它采用自愿参加的原则,缴费可多可少,采取个人账户基金累积制度,养老保险缴费由有关部门管理和运营,受保人达到规定年龄后就可以按照其缴费的年数和数额领取养老金等。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了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 儿童社会福利 (一)儿童与儿童社会福利 1、儿童的界定——我国法律将儿童期规定为0~14周岁。 2、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 ※我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儿童社会福利的。具体来说,儿童社会福利是指由社会福利机构向特殊儿童群体——孤儿与弃婴提供的一种福利服务。 ※在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这类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等。 ※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残疾人社会福利 残疾人生活收入性福利 1.供养与救济 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进行供养、救济。2.伤残抚恤 伤残抚恤是国家队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根据其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以现金津贴形式给予的抚慰保障。国家队革命残疾军人实行终身抚恤。 3.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就业的方式 (1)集中安置(2)分散安置(3)自谋职业 社会福利事业 1.社会福利企业: 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它在解决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国家创造财富。 2.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绝大多数孤残儿童或流落社会或由家庭抚养。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担保发展社区服务,填补社会福利机构之不足。因此,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3.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中美福利制度对比

中美福利制度对比 社会福利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全面完善。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1、联邦社会保险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Retirement 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 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 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 Benefits等。2、失业补助金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3、公共援助金public assistance 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失明者、老人、残障者及无收入的家庭而设。由州政府按各自生活条件发放,申请者将接受调查以证明有申领资格。4、孕妇与儿童福利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的健康而设,并不分派现金,而是提供健康服务。一、工作保险1、失业保险金unemployment Insurance失业保险金是一种保险制度。每月从受保人工资中扣除部分来投保,受保人一旦失业即可获赔,获赔金额一般是原工资的一半。2、工人赔偿金Worker’s Compensation Program 由雇主向州政府或保险公司投保,工人因工受伤即可申领。具体赔偿金额和时期由雇主所交的保费多少而定,同时也能报销一定的医疗费用。工人赔偿金非美籍人士亦可申请,且不会影响他日转换身份或入籍。3、州立伤残保险金(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全美只有加州、纽约州、新泽西州、夏威夷和波多黎各设有此类保险金,专为因短期疾病暂不能工作的人员而设。换言之,受保人在得病期间必须是受雇的,复原后重新开始工作,保险金就停止赔付。二、生活补助Public Service for Low Income Persons1、粮食券Food Stamp 美国联邦农业部拨款给州政府发放粮食券,只可换取美国出产的农作物,不能换取金钱,以救济收入低微的家庭。不过该补助只限美国公民。2、学校提供的廉价或免费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 这是政府为保证学童的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性营养膳食计划。非美籍人士也可受益。3、家居能源补助计划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 专为低收入家庭减轻煤电费用而设,非美籍人士也能享受。能源补助除帮助支付煤电费外,还可代为修理暖炉、煤气管等相关暖气设备。4、廉价公共房屋Public Low Income Housing 这项福利有公共房屋、津贴房屋、租金津贴和廉价屋四种形式,申请人必须年满62岁或收入低微,其中一些房屋补助要求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三、.医疗补助1、医药补助Medicaid 不同于医疗保险,医药补助是一个保健计划,专为收入低微的家庭设立,可以同时享受医疗保险,但只限于美国公民。2、家中照顾计划In Home Support Service 由联邦、州和县政府联合负担,为65岁以上老人、失明者或残障人士提供家务和非医务性的照顾,使得受益人能在家安全地生活,无须住进养老院或公共医疗机构。在美国,凡是穷人都可以申领白卡,称为medicaid。享有全额免费医保,年满65岁的公民或永久居留人士,无论贫富,可再申领medicare,享有更高的医疗保险,不去申领算犯法。一般来说,所谓穷人,是指自己银行账户内存款少于2000美元,或者月收入少于767美元者。除此以外,美国穷人还可以申请SSI,称为“社会安全补助金”,每人或者每对夫妻可以领到三百到七百多元的现金补助,如果还有孩子,补助更多,基本上还是就算国家给你养了。孩子越多,补助金越高。还有一项给穷人的福利,加粮食券,和SSI一样,需经社安局审核后,根据个人情况,比如你是否和子女合住呀,是否有子女补贴呀,来决定分发数额,也有三五百元不等,这样下来,实际穷人吃饭是不要钱了。等小孩上了学,学费全免,学校负责小孩的伙食,也是不要钱的。政府还给老年穷人分发房屋,只要你递交申请,政府就给你安排一套一或一套二的老年房,如果你觉得位置不好,或者嫌其太旧,都可以拒绝领取,政府再给你换,直到你满意为止。一、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法定扶养义务人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有关救助制度之中,予以供养、救济。中国残疾人享受基本生活社会救助情况单位:二、老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国目前在城乡积极探索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高龄老人津贴

美国的福利制度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 [导读]:美国社会安全福利制度创立于1935年。由美国联邦政府卫生教育福利部主持。50多年来,这一制度已为美国人广泛接受,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自创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革,内容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 美国移民人谈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很多想移民美国的人对美国的福利制度是有必要了解的一项下面是一个美国普通移民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作的一个解说。 免费留学评估表免费移民评估表免费签证评估表 美国社会安全福利制度创立于1935年。由美国联邦政府卫生教育福利部主持。50多年来,这一制度已为美国人广泛接受,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自创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革,内容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这制度草创之初,仅限于保障部分工商界蓝领工人及其家属的利益,1939年增加规定,劳动者如死亡,其遗属可以领取社会安全金;劳动者退休后,依靠其抚养的家属也可以领取社会安全金。 1950年,社会安全保障的范围扩大到部分小店主、大部分省市公务职员、农场雇员、武装部队人员和教会人士。1957年7月。首次发放了"残废保险利益金"。劳动者因完全残废而无法挣取收入时,可获得保障。1973年又规定,对65岁以下连续领取残废金支票两年以上的人,也给予同65岁以上者同样待遇。1972年美国又立法规定,社会安全福利金随着生活费用的提高而自动增加。 目前每个月从政府福利单位领取福利金的人约有3400余万人。它的保障范围较广,包括医疗服务、残废保险、退休及残疾人子女教育补助金、社会安全福利金、失业救济金以及对低收人家庭子女的津贴、对失业者的工作训练补助以及学童营养等。美国的各种福利待遇相对来说都还不错,对于移民们来说是比较具有吸引力,不管你是投资移民还是技术移民,还是其他形式的移民,想投资移民美国的移民在2011年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要求也比较低。福利较好,要求较低的国家你没有理由会拒绝。 为此,美国联邦政府全国总预算中的福利预算数目颇为可观。例如1981年,美国的福利预算为164.83亿美元。里根总统上台后,大事削减联邦各部门预算,社会福利预算自然也在削减之列,因而相应有所减少。 (一)社会安全福利的内容 美国政府发放的福利金支票主要有两种,一是退休养老金支票,一是残废金支票。 1.养老金 美国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5岁,但一般均可在62岁提前退休,并提前领取养老金支票,其家属也可得到适当补助。养老金的多少主要根据领取者历年缴税的情况、过去工资收入和抚养人数多寡来决定。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 梅仁毅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课程前言 王鲁湘:2012年的美国大选将于11月6日举行,仅剩两周时间,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在经过了三轮的电视辩论之后,在最近的民调中间支持率不相上下,选情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美国媒体的报道也口径不一。总统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中间的重头戏,也是美国国家运转的核心内容,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是西方民主制度中间重要的一种,那么该如何去看美国的大选?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又是如何形成的?2012年总统大选又将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走向?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梅仁毅教授,来为我们阐述以上的问题,以帮助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美国的大选及其政治制度的运行。欢迎梅仁毅教授。 解说: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中美关系史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1982年至1983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学习,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政治、国际关系,主要作品有,主编《美国研究读本》、《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六册等。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9年荣获北京市名师奖。 王鲁湘:梅教授您好,欢迎做客世纪大讲堂。现在的这个美国的总统选举正在可以说是选情尤酣,这个罗姆尼和奥巴马有点不相上下,我们假设就是您是一个美国人或者说就是说您作为一个对美国的政治运行制度特别关切的一个中国专家,如果要您来投一票的话,这两个候选人您倾向于投谁一票。 梅仁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我是个中国人,不是个美国人,一般地说我把自己定位是我来观察。 王鲁湘:观察员。 梅仁毅:我来分析,但是如果一定说要我投个票的话,我觉得我是会不参加投票,因为我觉得俩差不多。 王鲁湘:差不多,其实在美国选举中间反正有很多的人是弃权不参加的。 梅仁毅:对。因为你投谁你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还不如不投。 王鲁湘:保持一种中立状态,观察员的身份吧。 梅仁毅:对,就是这个。

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选择

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选择 摘要:儿童福利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一个国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衡量一国福利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指标,更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儿童福利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儿童大国”,解决好儿童福利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欧美各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儿童福利制度的考察、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构建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福利制度——公益监护制度。 Abstract: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is perfect or not, is a national symbol of immature welfare system, and the measure of one perfect or not, is an important index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social justice. Child welfare problem,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abstemious, China as a "child" n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child welfare, people's livelihood of key issu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Taiwa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analyze, and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our country of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for China national children's welfare system, and the public welfare guardianship system. 关键词:儿童、福利制度、公益监护 所谓儿童福利,是指在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下,通过政策规划,保护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化体系。 我国是一个“儿童大国”,儿童绝对数量是欧洲和美国儿童数量的总和。

浅谈美国政治体制

浅谈美国政治体制 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与其政治体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当前政治体制运行的主要依据是1787年的《联邦宪法》,其基本精神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法治、有限政府和联邦集权,这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困境之后的务实选择。 1.产生背景 自独立战争起到1781年间,美国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当时虽有大陆会议领导协调着各地的独立运动,但其仅是非常时期的革命机构,而非常态政治下的政府,所以独立战争后美国迫切需要制定政府组织法,组建统一的中央政府。由于之前对英王专制下的暴政仍记忆犹新,人们不愿再度置于专制统治之下,而联邦党人所拥护的中央集权给人的印象是企图在北美大陆恢复此种制度,所以人们倾向于赋予中央以极小的权力。于是,就有了双方妥协而成的1781年的美国《邦联条例》。 2.历史发展 《邦联条例》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美国人对联邦制的理解。其基本精神是:美利坚合众国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其主权基础也不是合众国的人民;并且邦联政府缺乏征税权、商业管理权、统一的行政权,以及统一的司法机关。自从邦联政府建立时起,其就面临着来自外交、财政、贸易,以及内政方面的种种压力,而1786年8-12月的谢斯起义更是给新生的美国发出了一个紧急的信号:如果不建立一个

有效的、威权性的高于各州的政治机制,各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阻碍,基于此,各州的精英们坐到一起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于是就有了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1787年9月17日,制宪大会举行《联邦宪法》签署仪式。 3.主要架构 首先,《联邦宪法》明确地把立法权交给联邦国会,不再提各州主权、自由和独立高于一切;并且给了联邦很大的权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而不是“友谊的国家联盟”;国会也变为两院制。其次,《联邦宪法》把行政权授予美国总统,并对总统的权力作出明确的规定:总统是行政首长,经参议院同意有任命高级官吏和缔约之权,还享有对国会法律的否决权。总统由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大选选出,任期四年,并可连任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必须历经政党初选、提名、竞选活动、全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等阶段,才能顺利入主白宫。再次,宪法把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的下级法院;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生任职;任期内应受俸金,并不得减少。最后,宪法强调“本宪法与依照本宪法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名义缔结或将要缔结的条约,均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联邦宪法》最终确立了人民主权、联邦制、分权制衡等宪法原则。 二、基本特点 (一)两党轮流执政。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在美国虽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文/余丽生 在美国,社会保障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一个陪伴终身的社会保障号,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危机以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针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称社会福利制度,相当于我国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为主的社会福利制度,针对性强,有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方面和内容,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有启发。 一、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贫苦是相对的,也是永恒的。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势力,以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优势,应该说,美国的经济发达,物价低廉,居民生活富裕。但是,美国的贫富差距也非常大,一些失业者、流浪汉、无业移民等,生活仍然相当清贫,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美国的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还不断扩大。如何让这些家庭和群体“居有其屋,饿有其食,病有其医”,美国有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福利制度。 1.食品券制度。“仓廉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提出的治国理财思想,在美国的食品券制度中可以得到反映。美国农业发达,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管制严格,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农产品供应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同时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居民的食品和营养问题,美国有专门的食品券,免费发放给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美国的食品券开始于1964年的《食品券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开始推行食品券福利计划。美国的食品券主要发放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的人口,食品券规定专门的用途,只能用于购买食品,不能用于购买烟、酒等奢侈品,更不能出售。金融危机导致美国贫困人口大量增加,据英国《独立报》报道,2008年美国有2800万民众使用政府的食品券来购买食品,而上年度为2650万,是60年代实施该计划以来使用食品券人数最多的。笔者认为,食品券和现金相比,虽然使用不自由,但可以避免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突击花钱和无计划的乱花钱,而导致政府花了钱又不能很好解决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温饱和营养问题,引起社会的不稳,因为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来说,温饱问题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和谐。 2.廉租房制度。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接近我国的国土面积,而人口仅3亿,相当于我国的零头,可以用“地广人不多”来概括。美国的居民住房和我国不一样,一般家庭都有带花园且连车库的独立住房,相当于我国富人住的别墅,但美国也有小的公寓,主要是一些穷人居住。因此,美国到处看到的是别墅,难得看到公寓,美国也有“富人住‘HOUSE’,穷人住‘ROOM’”之说。美国政府解决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主要采取廉租房的形式。廉租房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福利政策,一般由联邦政府提供财政援助,地方政府负责建造,在城郊结合部,集中建设多层或高层小公寓,有单身公寓、老人公寓等各式规模和类型的公寓,低租金租给低收入者、老人以及残疾人居住。廉租房一般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廉价的水电费,以实现低收入家庭、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居有其屋”。 3.免费医疗制度。美国的医疗制度和我国不一样,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居民主要靠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评述 16世纪,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发现美洲这片新大陆时,他们看到的或许仅仅是一望无际的荒野,绝不会想到日后一个世界性大国将于此崛起;若干年后,满载政治流亡者,清教徒的五月花号在普利茅斯靠岸,那些理想主义者们也不会想到一个新型民主制度将由此奠基;从弗吉尼亚议会,到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一直到1787宪法等等,历史见证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美国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政治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我们不妨选取关键词,并从以上角度来审视美国政治的形成特点与发展历史。 一、联邦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独立前的美国先后经历了前殖民时代与殖民时代, 其国民构成极其复杂,不妨简单分为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 研究显示,最早的美洲人可能来自两万年前的白令海峡对岸,他们也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而有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最早到达美洲的白种人应该是维京人。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两百年时间内,先后有来自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移民来到美洲东海岸。他们最早在詹姆士敦建立移民聚居点,而后逐渐发展为带有殖民性质的地方机构。在18世纪,形成了西到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到大西洋的北美13块殖民地。正是由于移民来源广泛的历史原因,造成了北美各殖民地在人种构成,风俗习惯,经济模式,发展期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由此导致了1776年美国独立后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保证每一个州的利益得以实现。其政体大致经过如下变迁:1、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拥有受英王控制的总督府和代表殖民地利益的地方议会。2、独立战争期间,形成了适应军事形势需要的大陆会议,领导整个战争。3独立初期(1776-1787),为了巩固统一形势,采取复合式国家形式-邦联制。4、费城制宪会议后,颁布1787年宪法,决定实行联邦制。(注:邦联制较联邦制松散,是由主权国家为某一经济,政治目的,通过签订条约订立的联盟,无统一政府,无统一宪法,各州有非常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只存在与形式。) 美国实行联邦制,究其根源,是由于各州先于中央政府而存在,各州拥有较大差异,没有实行单一制的物质条件,加之美国移民所特有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决定了其只能成为滋生相对松散的联邦制的沃土。联邦制的优势是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各州的独立性,使各州能更好的按照自己的特点制定法律,决定发展道路,体现了美国崇尚的自由民主精神。从历史上看,联邦制更容易为各州所接受,很好的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与稳定。但事情皆有两面性,联邦制亦然。过于松散的统治,较为单薄的中央政府,独立的州政府,必然会导致一些法律政策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时也不利于集中全国力量搞发展,一定时期也会出现各州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甚至有可能滋生分裂势力。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联邦制度,处理好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政府与各州恰当的分权,中央处理军事,外交,财政等全国性问题,而教育,医疗等则由地方做主。总而言之,美国的联邦制适应了美国发展的需要,有很强的生命力。 二、总统制简谈 1789年美国制宪后,曾在对英作战中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乔治·华盛顿在选举中毫无疑问的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称为总统的领导人。美国总统制的诞生,虽然说是宪法中保障人权,捍卫自由的必然体现,但其中也

美国社会福利的利弊两重性

美国社会福利的利弊两重性 美国社会福利的利弊两重性和北欧高福利国家一样,美国也是一个社会福利较高的国家。除了中小学生上学免费和其它的一些公共福利,单是对所谓贫困家庭的生活救济,就很够意思了。其覆盖面之宽、金额数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服务之周到,让外来者为之一震。美国的社会福利具有利弊两重性,利为济困扶危,振济他人,弊在喂养懒汉。其特点如下:一是社会福利对象的涉及面宽广。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凡是符合救济条件的,均可获得及时救济。救济对象,包括没有经济来源的老弱病残及儿童、失业人员、流浪者以及外来经济困难者和外来意外受伤者,等等。救济面含盖了各阶层人员及整个社会的全方位。有一位年纪稍大的中国女士,去美国西雅图探亲,因打扫卫生推垃圾桶碰伤下肢,当地社会福利救济组织知道后,便给予住院医疗经济补助,使其尽快治愈康复。足见其福利覆盖面之宽广。二是社会福利金额数量巨大。拿失业救济金来说,先是有媒体说,失业在家待业者,每人每年可领失业救济金2万2千美金。后来又有报道说,失业救济普遍提升,各个州标准不同,南方有的州发放可多达4万美金。在美国中小学教师和大学助教(含某些讲师)薪金不过三、四万,而失业者所获竟与在岗劳动者报酬等同。三是福利金获得时间较长。待业者领取

救济金,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领取时限,一季度、半年为一期不等。但有的待业者找个临时工干几天又失业了,回头照领不误。不过,这只是领取者中的少部分人。有一位华人女士的白人丈夫,在一次失业中领取救济金时,觉得很不光彩,决心要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后来真的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不再吃救济了。四是救济服务周到。当地失业救济组织,只要听说哪里出现生活困难者,就立即赶去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发放救济。纽约市曼哈顿、法拉盛等区的救济组织,长时间不辞辛劳募集救济金和救济粮,使领取者得以足数按时领到粮食劵。“当官不为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掌权为民谋福利,乃当今世界潮流趋势。美国政府为老百姓谋得社会福利,让老弱病残及儿童、失业人员、流浪者以及经济困难者得到救助,解决了别的国家难于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前所述,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也还存在某些弊端。高福利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一些人的惰性和依赖思想。国家给了他们救济,领取者却既不感激,也不汗颜。有的领取者甚至于理直气壮,挑三拣四,稍不合意,还对施恩者提出非难。纽约市曼哈顿、法拉盛等地的被救济者,年年领取免费粮食券和救济金,不劳而获,长年累月靠吃政府救济过日子,居然心安理得。有的甚至开着宝马车去领救济金和救济粮。所以,有人批评说,美国的福利政策和制度,是助长和喂养懒汉的政策和制度。长此以

美国政治体制架构的演变

论美国宪法在美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对于美国的发展来说政治制度的建立历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美国许多基本的涉及到人权、财政、司法、经济、政党和议会的制度和法律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且是在和社会的剧烈冲突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的,最为突出的是宪法。宪法的出现维持和发展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基础。 关键词宪法政治发展影响因素 经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对相关美国政治书籍的阅读了解。我将在此对宪法在美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个人的见解。 美国现行政治制度是1787年宪法规定的。主要是三部分:1、国会。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2、总统及行政机构。总统由选举产生,集四种职务于一身。总统下设总统办事机构,总统咨询机构, 13个部和各种独立机构。各部部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后任命。3、联邦法院。 国会、政府、法院三者以宪法为基础,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要求运行,即国会、政府、法院三者地位平等,互不从属,但又相互制约。怎么制约呢?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也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总统掌握着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权和任命权,控制着联邦最高法院的组成。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国会可以

弹劾法官,法官也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作废。这是三权分立理论比较彻底的运用,是现代西方民主的典型。然而在美国政治逐渐成形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推动着美国政治体制构架的完善。 第一,《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是推动美国宪法诞生的前奏。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依据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成为13个相互自由独立之邦。也就是说,它们和原宗主国英国不再有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国家。然而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独立各邦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正式联合起来,组建美利坚合众国,并且制定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简称《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没有单独的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它只有国会这个唯一的政府机关。可见,在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初期,就中心和地方的权力划分来看,中心权力甚弱,主要的权力分散在各州。那时美国流行的一个比较时兴的政治口号是:“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应该看到,在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强有力的中心集权的18世纪,像美国这样把国家权力分散于地方的状况是罕见的。而美国的邦联制当时之所以能够建立,与北美13州的历史现状及来自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邦联美利坚合众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松散的主权国家的联盟,而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邦联国会,用约翰·亚当斯的话来说:“那并不是一个立法会议,也不是一个代议议会,不过是一个外交大会而已。”由于邦联政府缺乏集中的行政权及统一的司法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 姓名:周蓓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从容上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与此同时,西方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围。与此同时,在观念上也有了

儿童福利存在问题及对策

儿童福利存在问题及对策

2009年第2期?精彩推荐:中国儿童福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作者:仇雨临郝佳| 最后更新:2009-7-12 【摘要】本文首先从政策体系、组织机构和儿童发展指标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儿童福利的现状,然后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儿童;儿童福利;政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福利状况的好坏是衡量一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各种新老儿童问题日益严峻,如孤残儿童和流浪儿童等困境儿童的相关问题。如何解决孤残流浪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而推进我国儿童福利的整体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中国儿童福利的现状描述 儿童福利的概念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内容复杂。本文试图从儿童福利政策、儿童福利组织机构、儿童发展的相关指标三个维度,对我国儿童福利的现状做一个总结和描述。 1.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概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儿童福利政策,大致可以分为4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上述法律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制定的,但其中都包含了儿童福利的相应条款。在第一层次的立法中,还包括一些以儿童为对象专项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 第二个层次是由国务院出台和相关部委颁发的各项行政法规,涉及到儿童养育、救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中属于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以民政部为代表的部委制定的有:《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展孤残儿童福利事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摘要: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 方式的总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其特定的国情、积极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渊源等所决定的。当今世界美国已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历史仅有200多年的移民国家能够有如此成就,绝不是偶然的。与其政治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就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展开阐述。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一、主要内容 (一)政权组织形式 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统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罪犯,有行政裁判权。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这种分权制衡关系并不否定三方有合作的基础:在和平时期,三方面的制衡多于合作;在动乱或者紧急事件中,三方面的合作多于制衡。因为以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所维护的利益从根本上与国会一致,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会对总统采取忍让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不仅在国内事务上,国会往往与总统采取合作态度:在战争和外交问题上,法院遵循“司法依从”和“政治问题回避”等原则,也常常与总统合作,放任总统的行为。这种时而分权,时而合作,具体什么时候怎样表现,主要取决于美国统治集团的利益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二)国家结构形式 一个国家的结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美国实行的的国家结构形式是联邦制,包括一个最高的权力机构即联邦政府,以及各州政府。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三)政党制 美国的政党制是典型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执政。共和党以象为徽民主党。以驴为徽。美国的政党组织松散,美国选民可以自由注册成为某个党派的成员,可以自由投票给某个党派,不过这些都无法限定选民的选择,也不会带给该选民针对该党派任何特殊的权利或

浅谈美国政治制度

浅谈美国政治制度 关键词:美国政治制度国会政治总统选举制度 摘要: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多元因素的混合体,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内起着不同的作用;其基本特点是权力分散,机构庞杂。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就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分析美国一下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与本国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政治制度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一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带有时间和空间的烙印。“百年前制定的美国宪法规定了奉行至今的美国政治制度。不同于英国政治制度是经过极为缓慢,因而也更为自然平和的漫长历史演变积淀而成。美国政治制度是人类智慧的人工产物,它从一开始便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复杂性和个性。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学说和“三权分立”原则。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议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政府制度,公务员制度和政党制度等;标榜“人民民主”,以代议制为民主的主要形式;政权体制实行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它的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美国政治制度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美国仅仅用了三百年的时间就经历了其他国家用了一两千年才走完的历史阶段。两三百年以前,最早的殖民者飘洋过海前往美洲。他们有的为了逃避宗教压迫,有的为了到新世界去发财致富。他们到达美洲后,不但要同荒芜人烟的原野和印第安人作斗争,而且还要管理他们的内部问题。他们头脑中关于政治的概念不可避免的主要来自他们离开的那个社会。所以美国的政治制度必然有欧洲政治制度的影子,不过,欧洲的政治观念与美国也不是全都相容的,这是因为在美洲自行建立的社会不是按照当时欧洲存在的社会模式组织起来的,并且美国社会所赖以建立的环境也与欧洲的环境不同。正如美国作家路易斯哈茨极中肯的解释那样,美国历史的最重要因素是美国根本没有旧秩序;封建主义从未在美国存在过,尽管在殖民地时代有过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也有来自欧洲的奴隶。美国不是一个“无产阶级社会”,而是一个中产阶级社会,除了对待黑人奴隶之外,美国并没有欧洲的阶级观念,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传统,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不存在社会主义者需要加以反抗的那种阶级结构。当时美国人总有一种基本的信念,即为了创立一个廉洁的社会,他们已经与腐败老朽的欧洲一刀两断。另有一个方面美国的政治制度又有其宗教因素。因为移民和殖民者主要是一些基督徒,所以在某些方面政治制度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我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两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有意识的创造物, 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最新版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部分组成。美国自30年代建立保障制度以来,已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普遍关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老年人生活处于最困难境地,社会退休金成了老年人的希望所在。1934年,罗斯福成立了经济保险委员会,1936年公布了社会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配偶养老保险。经过几年准备。在积累了一大笔基金后,于1942年付诸实施,开始支付退休金。二次大战中没有新的变动。50年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65年增加了老人医疗保险,1972年又增加了残废者医疗保险。经过50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老年法定退休保险具有强制性、贡献性和福利性,退休和医疗保险基金有正常来源渠道,能自我调整和自我调整。其退休金的收与支是按照现收现付、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的,根据人口老龄化的预测、退休费支出的需要,不断调整保险税税率,通过自我调整达到自我循环正常运转的目的。(3)发展保险公司经营的自愿投保退休金保险,吸收闲散资金增强经济实力,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美国的一些人寿保险公司除经营

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死亡保险外、还大力经营集体和个人自愿投保性质的私人退休金保险,作为法定退休保险的补充。集体退休保险,由企业雇主为雇员投保,根据企业经营好坏和雇员个人情况投保可多可少,雇员退休后逐月领取。政府通过对退休保险金免税手段予以支持。并通过投资获取的利润,用来弥补膨胀使投保金额贬值的问题,以保证退休者收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感。(4)严格控制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间,以利于失业者积极再就业。联邦立法规定由企业雇主缴纳失业保险税款,雇员不缴。利率由各州自行确定,全国不统一。救济发放时间,大多数规定需经一周等待期后方可使用,最多支付26周,联邦法规定在失业高峰期可延长合乎法定救济周数的50%,即最多追加13周。严格限制发放周数的目的在于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5)采取措施,增收节支,迎接老龄化的严重挑战。其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注重研究管理与效率、保障目标与水平问题,逐步提高保险税税率;退休金也要纳入个人所得税范围之内,把负担加在高收入者身上;适当降低各项福利待遇水平,使之不要紧跟工资水平的增长;利用退休基金搞投资经营,增中储备,减少年轻人的社会负担一、美国的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国家强制性保险属于第一层次的保险,由美国社会保障署管理,是一种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资金来源是雇主和雇员以税收的方式交给政府,保险基金由财政

美国社会福利

了解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时间:2009-11-16 20:46 作者:Slang Freak 点击:521次 社会福利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相当全面完善。了解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有助于您在移民后合理地利用于自己有利的福利措施,争取和保障自己应有的权益。 美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社会安全法案包含如下几类福利措施: 1、联邦社会保险 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在职或曾经工作过的本人及其家属都可参加,主要包括退休金 (Retirement Benefits)、抚恤金(Survivor’s Benefits)、伤残金(Disability Benefits)和医疗福利(Medicare Benefits)等。 2、失业补助金(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只要是遭辞退失业的,不管有无积蓄都可申请。一般补助期是6至9个月,按各州不同情况可能会有所延长。 3、公共援助金(public assistance) 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失明者、老人、残障者及无收入的家庭而设。由州政府按各自生活条件发放,申请者将接受调查以证明有申领资格。 4、孕妇与儿童福利 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的健康而设,并不分派现金,而是提供健康服务。 社会安全法案是全国性的,为保障所有人的权益而设立。除公共援助金外,大部分福利措施是不论贫富人人皆得的。值得一提的是,社安局 规定,领取社会安全金的人员不一定要住在美国境内,以方便生活在海外的退休人士。 除了社会安全法案所包括的上述福利政策之外,美国还有很多涉及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一、工作保险 1、失业保险金 (unemployment Insurance) 失业保险金是一种保险制度。每月从受保人工资中扣除部分来投保,受保人一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