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1疾病简介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I、II型概念见鉴别诊断)。

2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3疾病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4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

核心症状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

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以前发病,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如果有,应诊断为双相障碍。

典型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易反复发作。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疾病危害

躁狂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率高。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因此,一旦确诊躁狂状态积极治疗,避免不良的后果发生。5疾病诊断

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躁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诊断的确定仍然依据病史、精神症状检查,及结合病程进展的规律综合考虑。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心境障碍的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4各方面: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无论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甚至环性心境障碍和其它心境障碍的诊断,首先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症的诊断,首先必须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⑧性欲亢进。

严重程度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轻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除了社会功能无损害或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躁狂发作标准。

5疾病鉴别

精神分裂症

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活动多。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躁狂发作时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躁狂发作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怪异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继发性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继发性躁狂发作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躁狂症和与双相躁狂发作鉴别

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如果有,应诊断为双相障碍。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人格障碍

情绪变化是人格问题还是疾病,注意人格是一个人一贯的情绪和行为模式,而躁狂发作有明显的起病时间,病理性情绪需持续一定的时间。

6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③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③躁狂状态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④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⑤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⑥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安定等)。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治疗疗程

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①急性治疗期控制急性期兴奋。疗程:一般6-8周;

②巩固治疗期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疗程: 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7疾病预后

躁狂发作是发作性病程,发作间歇期缓解正常,如能积极治疗,可以维持病情稳定。但是,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维持治疗,复发率高。长期反复发作造成疾病发作越来越频繁,正常间歇期缩短,快速循环,难以治疗,残留症状,慢性状态,人格改变,社会功能损害。因此,需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综合治疗的治疗理念,防止病情复发。

预后良好的因素包括:病前性格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急性起病,病程短,发病前存在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或躯体疾病,发病年龄晚,获得早期治疗,治疗效果好,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好,无反复发作史,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没有合并人格障碍、焦虑障碍、、药物依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躯体疾病等。反之预后不佳。

8疾病预防

心理社会因素因素在发病和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心理调节:①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培养乐观、积极、健康的性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②矫正不良行为模式,如冲动盲目、不顾后果;③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生活状态,适当给自己减压和放松。

早发现、早治疗,防复发①注意识别焦虑、抑郁、愤怒、厌倦的情绪等不良情绪,注意识别疾病的早期表现,早发现,早咨询,有病尽早治疗;②躁狂易反复发作,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学会监控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应对策略,掌握疾病的管理能力;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③避免病情反复发作,造成疾病难以治疗护理,功能损害。

9疾病护理

①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帮助患者;②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反复发作者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监测病情和药物副反应,维持病情稳定,防复发;③病情不稳定时,注意防止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及早就诊治疗,做好心理疏导。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④学习疾病知识

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⑤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10专家提示

不要轻信除根治疗

①躁狂发作的病因复杂,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的医学治疗水平只能对症治疗,达不到对因治疗即除根治疗;②躁狂发作有各种发作形式,患者可有长时间表现正常的间歇期,不是从哪里获得了除根治疗;③实际上,我们日常有许多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对症治疗,不是除根治疗。不要因为疾病不能除根而惊慌失措;④慢性病,求治心切可以理解,但切忌有病乱投医,终止正规治疗。

正确认识精神科药物

许多家属和患者认为精神科药物能把人吃傻了或会有一些严重不良反应,而不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造成延误治疗。实际上,疾病造成的损害远超过精神科药物,定期门诊治疗,进行药物调整,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无论是什么病。但是,得病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选择不得病或得什么病,我们无法回避;②每一个人在遇到重大或严重的疾病时,自己和亲属都要经历几个心理阶段:吃惊、惊慌、不知所措;紧张害怕、否认;将信将疑、四处就医;内疚、自责及责备、遗憾及懊悔,伴随焦虑、抑郁、自卑、悲观;恐惧、害怕;最后,形成各种慢性适应、接受和面对;③实际上,我们身体的各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疾病。心理或精神也是一样,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系统,同样也会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疾病,是回避不了的;④遭遇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悲观,我们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疾病治疗的迅速发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绝大多数预后都挺好,治疗方式既不复杂也不难。即使一时难治,只要不放弃,患者、家属、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系统接受正规治疗,都会有好转,甚至达到治愈;⑤我们许多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战胜疾病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收获了很好的结果。我们的许多患者康复后,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处于躁狂症发作中的病人当时并不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有什么不恰当。发病之中,他们自己多不会主动就医。往往是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被家人或朋友送往医院。或者更糟糕,因为越轨行为,或违约而遇到法律方面的麻烦,因而被发现得到治疗者当属万幸。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异常的行为不容忽视。知识和警觉可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或更多人的生活,财产,健康甚至生命。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痊愈。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C T、M R I、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现

代医学检测手段,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3、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多巴胺(D A)假说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 A功能亢进 所致。 5-羟色胺(5-H T)假说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 T水平明显低于一 般人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 一。 4、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前性格表现为内向、孤 僻、敏感多疑。很多病人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类型 一、临床特征 (一)前驱阶段: 1.性格改变 2.类神经症症状 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二)发展阶段 1.特征性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 3.躯体症状 二、临床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 (二)青春型 (三)单纯型 (四)紧张型 (五)未分化型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 M 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二、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关键性的作用

躁狂症的表现有哪些

躁狂症的表现有哪些? 专家表示,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等都是躁狂症的致病因素,由于其发病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因此躁狂症在临床表现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症状表现为: 1、情感高涨 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亦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有的患者尽管情感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故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患者情感高涨时,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情感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2、思维奔逸 表现为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思维内容丰富多变,头脑中的概念接踵而至,有时感到自己的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但讲话的内容较肤浅,且凌乱不切实际,常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由于患者注意力随境转移,思维活动常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致使话题突然改变,讲话的内容常从一个主题很快转到另一个主题,即表现为意念飘忽(flight of ideas),有的患者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 表现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任何事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事无成。爱管闲事,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常常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如任意挥霍钱财,十分慷慨,随意将礼物赠送同事或路人。注重打扮装饰,但并不得体,招引周围人的注意,甚至当众表演,乱开玩笑。在工作上,自认为有过人的才智,可解决所有的问题,乱指挥别人,训斥同事,专横跋扈,狂妄自大,但毫无收获。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经常去娱乐场所,行为轻浮,且好接近异性。自觉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不知疲倦,睡眠亦明显减少。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鲁,甚至有冲动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 由于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故很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体格检查可发现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加快,且有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如便秘。因患者极度兴奋,体力过度消耗,容易引起失水,体重减轻等。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5、其他症状 躁狂症时患者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易为周围事物所吸引。在急性发作期这种随境转移的症状最为明显。部分患者有记忆力的增强,且漫无抑制,多变动,常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对记忆的时间常失去正确的分界,

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田静

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 田 静 摘 要 目的:探讨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攻击风险评估表对57例住院躁狂症患者进行首诊、全面和重点评 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57例躁狂症患者中,攻击风险Ⅰ级31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7例。经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对他人及自身的人身伤害。结论:攻击风险评估表能将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攻击行为危害降到最低,防止了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自身和他人人身伤害,保证了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 攻击风险评估表;躁狂症;攻击行为;护理 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3.01.041 Application of attack risk assessment form in mania patients TIAN Jing (Fourth Hospital of Hechi city ,Hechi 547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gainst risk assessment tab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Methods :Used attack risk assessment ta- ble of 57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inpatients first examine ,comprehensive and ke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specialized nursing care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cation.Results :Experimental 57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against the risk level Ⅰwith 31patients ,level Ⅱwith 9cases , level Ⅲwith 10cases ,level Ⅳwith 7cases.The take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all of the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others and does not ap-pear during their own personal injury.Conclusion :Attack risk assessment table can patients will be th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attack to minimize harm to pre-vent happened during the patient in the own and other personal injury ,guarante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be helpful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motion.Key words Attack risk assessment form ;Bipolar disorder ;Attack ;Nursing 躁狂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1] ,主要症状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 动性兴奋。攻击行为是指故意伤害另一个体的躯体或破坏其它目标(如物体)的行为 [2] ,是躁狂症患者经常发生的危险行 为之一。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其行为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往往难以预料,自2010年起我院应用攻击风险评估表对躁狂症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8月 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 疗的躁狂症患者57例,均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躁狂症诊断标准[3] , 男35例,女22例。年龄17 51岁,平均(34.8?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5例,初中以上12例。 1.2评估工具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自制的攻击风险评估表对其攻击风险行为进行等级评估,内容见表1。 表1 攻击风险评估表 级别内容 Ⅰ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若为男性则有两项:(1)躁狂。(2)精神分裂症,伴有幻听或被害妄想。(3)酒精依赖的 脱瘾期。(4)意识障碍伴行为紊乱。(5)痴呆伴行为紊乱。(6)既往人格不良者(有冲动、边缘性人格障碍 )Ⅱ级被动的言语攻击行为,表现为激惹性增高,如无对象的抱怨、发牢骚、说怪话。交谈时态度不好、抵触、有敌意或不信任;或精神分裂症有命令性幻听者 Ⅲ级主动的言语攻击行为,如有对象的辱骂,或被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毁物),或在交往时出现社交粗暴(交谈时突然离去、躲避、推挡他人善意的躯体接触);既往曾有过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Ⅳ级 有主动的躯体攻击行为,如踢、打、咬或使用物品打击他人,攻击行为在1d 内至少出现2次以上或攻击行为造成了他人肉体上的伤害 作者单位:547000广西河池市第四人民医院 田静:女, 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1.3评估步骤根据攻击风险评估表各条目内容分首诊评估、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三个步骤,对患者的攻击风险进行等级评估,评估贯穿于患者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重新进行评估,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是防止暴力行为的基础[4] 。 1.3.1 首诊评估 患者进入住院病区,接诊护士即在最短时 间内通过其外在行为表现、与家属的信息沟通交流中,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攻击行为,作出较准确的初步判断。1.3.2 全面评估 患者住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包 括既往史、精神症状、个性特征、自制力及既往攻击行为,并分析其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根据就医病历了解其既往攻击行为的形式、程度和控制方法。评估患者住院后的攻击行为表现,引起攻击行为的外在和内在原因、激惹程度、自我控制的能力、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和态度。 · 67·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内容清晰)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躁狂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躁狂症2. 仪器治疗躁狂症3. 躁狂症患者要多想想好的地方*二、躁狂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1.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躁狂症2.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躁狂症*三、躁狂症的表现有哪些1. 躁狂症的表现为精神兴奋2. 躁狂症的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躁狂症对于药物治疗来说则是需要通过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以及锂盐治疗。所谓的抗精神病药物就是指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情绪,避免其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采用抗精神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肌肉当中,从而有效的压抑患者的情绪。或者是通过锂盐治疗的方式来进行躁狂症的治疗。对于这样的药物治疗来说,其可能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因此需要注意做好康复后的护理,避免出现反复情况。 2、仪器治疗躁狂症针炙经络治疗仪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和微电脑技术、日本的超低频,高强度结合中国传统的针炙理论(“黄帝九针”的针法)为一体,运用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现代的电极流动手法等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并在数码导平仪中得以显示,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该技术技术已经经国家立项,权威医学

专家认证,确认为慢性病新的治疗手段。 3、躁狂症患者要多想想好的地方躁狂症患者在表面上会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现象,但他们的心胸一般都是比较狭隘的,所以一旦遇到一点儿不如他们意的事情,他们就会大发雷霆、怒火中烧的情况。因此躁狂症患者要学会怎样做一个豁达的人,在对于任何事情上,不要总是往坏的方面去思考,要多思考一些积极的方面,多往好处想。这样对治疗躁狂症上有一定的帮助。 躁狂症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躁狂症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沮丧的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而且可以成为“内源性”情感障碍的发病诱因或促因。例如在既往6个月内有重大生活事件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高6倍,自杀的危险性增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受严重威胁个人安全生活事件的一年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较常人为高。 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躁狂症正常人血浆皮质醇的昼夜周期波动有一定规律。抑郁症病人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78例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15T15:45:28.8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李瑜腾召华 [导读]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 李瑜腾召华 遂宁市民康医院629000四川遂宁 【摘要】目的对本院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措施。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狂躁症;护理;问题;措施 狂躁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而护理作为狂躁症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地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狂躁症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采用的对象为2014年5月份至2016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狂躁症患者。在这7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为8:5,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39±0.5)岁,学历最高的为大专;学历最低的为小学。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这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2.1护理中的问题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狂躁症缺乏认知,在治疗过程中不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而使得影响到治疗。同时,狂躁症患者的行为、言语比较偏激,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面对患者偏激的语言,很难全心全意的为患者进行护理,进而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发生,如安全事故、营养问题等。 1.2.2护理措施 (1)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来讲,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消极的心理,一旦这些消极心理出现,不仅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就家属的人身健康造成威胁。为此,在患者进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要与患者积极沟通,环节其负面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在与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言语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在工作中要有耐心,不与患者争论,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关爱。 (2)用药护理 在狂躁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十分必要,然而许多狂躁症患者认为自己没有病,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目的,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时,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并监视患者服药,出现不良反应式要及时通报与处理。 (3)安全护理 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他们的心情起步不定,很容易发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不仅能威胁到患者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会对医护及家属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护理工作。首先,要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让患者处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治疗;其次,要将一些可以危害到患者自身健康的东西隐藏起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外,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约束措施,防止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 在狂躁症患者护理中,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狂躁症患者的康复。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健康,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十分重要。护士长要将狂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前告知护理人员,提高他们的认识,进而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同时,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工作由于的护理人员要给予褒奖,对工作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加以批评。 1.3统计学分析 对此次研究所产生的数据以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对数据结果用t进行检验。 2.结果 78例患者中,出现了20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经过护理后,患者狂躁症病症得到改善,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 3.讨论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面对生活、工作压力,人们的精神会一度处于紧张的状态,进而引起精神问题,其中狂躁症最为常见,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情绪起伏不定,很容易引起患者发生一些偏激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周边的人的健康造成威胁[1-2]。而本院为了促进狂躁症患者的健康,对患者加强护理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护理作为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狂躁症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情绪起伏不定,心理容易发生偏激,为此,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负面情绪的发生,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 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躁狂症

躁狂症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症状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心境高涨 病人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好像人间从无烦恼事。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感染力。病人常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生活充满阳光,绚丽多采”。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思维奔逸 病人的思维联想非常迅速,与人谈话时不仅对答如流,而且不时地会穿插着一些风趣和幽默,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人觉得十分轻松和快乐,有的病人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有些病一下子想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以致无法连贯地用语言来表达,出现了医学上称作“音连”、“意念飘忽”等现象。 自我评价过高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部分病人可产生夸大妄想,自觉聪明绝顶或是某名门的后裔。绝大多数病人

躁狂症

躁狂症是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冰病症,患者通常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病情严重时会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的时间会持续一周以上。发 病后竞争症状会恢复正常,但这只是一个缓解期,很多病会有复发情况。 患者活动多,喜爱与他人交往,好管闲事,要做许多事,不停的忙碌。精力旺盛,不知疲倦,睡眠时间减少。一般做事有头无尾,容易被周围发生的其他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结局过 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脾气暴躁容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 动行为。 对于一些比较兴奋的狂躁症病人,不应该居住在家人不和或者是生活不规律的家庭中。躁狂 症人的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 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少接待客人。给患者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 小夜曲或轻音乐,患者不宜听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而至其发病。 与其他精神疾病不同,狂躁症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尽量减少。当狂躁症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时,尽快让患者离开医院,尽快接触社会生活,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环境适应能力,帮助他 们尽快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脱离社会的时间也就越长,重新认识到自身 对于社会对于家庭的存在价值时间增长。他们往往心灵脆弱,遇事容易受到打击,适应社会 生活能力降低,更是为疾病复发创造可能的心理环境。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对待患者: 1.尊重、理解、接纳、关心、支持、患者; 2.家人正确认识疾病,支持患者积极治疗、尽早治疗,定期门诊复查,与医生沟通; 3.病情不稳定时,与处于激越及严重躁狂状态时避免冲突,避免激惹患者; 4.学习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帮助患者观察病情,及时应对病情变化,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5.平日注意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性格,矫正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 6.帮助患者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避免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避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躁狂症该如何护理】家人有躁狂症怎么办

【躁狂症该如何护理】家人有躁狂症怎么办 *导读:躁狂症该如何护理?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压力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宣泄,于是,产生了很多精神问题,躁狂症就是一种由于生活等各方面压力产生的一种精神性疾病。如果你的家人患上躁狂症怎么办呢?躁狂症该如何护理? 躁狂症该如何进行家庭护理呢?躁狂症多表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自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感到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好管闲事,好发脾气。重者易激惹,甚至易怒,出现攻击行为等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

免引起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

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另一方面尽量不让病人外出,因病人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喜欢表现自己,兴奋程度就越高,对病情更不利。同时因兴奋症状常引起外人围观,易导致打人或被人打等伤害事故。所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的日、夜睡眠时间,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另外,有些躁狂病人,有些性欲亢进,常出现追逐异性、裸体等情况,对此,家属必须看管好。女病人外出时也易被坏人拐骗,所以有明显性色彩的病人最好不要让其外出,尤其不能单独外出,无法限制时最好送往医院治疗。注意一点,病人的冲动行为是病态的表现,家属决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家中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4.如何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生活护理 兴奋、躁动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

躁狂症的三高症状:情绪高、思维高、行为高

越来越多关于自杀事件的报道使抑郁症已经被许多人所熟知,而躁狂症作为一种症状表现都完全相反的精神疾病,都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合肥精神科医院的专家表示,躁狂症患者一般不会产生自杀念头和行为,他们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却很容易兴奋和冲动,虽然整天笑容洋溢,但稍有不顺就会大发脾气做出冲动行为,严重的躁狂症患者就跟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样可怕,可能引发伤害性事件。那么,如何判定躁狂症?我们可以从它的三高症状作出判断。 躁狂症的三高症状: 一、情绪高:躁狂症患者长久地沉浸于喜悦和兴奋中,兴致高昂,见到每个人都是有说有笑,表情生动,使与他们接触的人也能感到轻松和愉快。他们感觉天下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自己,甚至变得非常傲慢,瞧不起别人。同时,晚上睡眠量减少,没有倦怠感,即使只睡两三个小时第二天起来仍然很有精神。有的人喜欢穿奇异的服装,打扮得十分艳丽,喜欢表现自己,提意见。有的患者情绪十分不稳定,一点小事就会使他大发脾气,大声斥责他人。 二、思维高:患者自觉变聪明了,联想丰富迅速,说话总是滔滔不绝,像不绝的江水一样,同时语言华丽,给人一种能说会道、擅长辩论的印象。患者觉得自己说话速度甚至还比不上思维的速度。患者说话内容夸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夸大地宣扬自己的地位、财产等。 三、行为高:患者说话时动作增多,整天忙忙碌碌停不下来,有的可表现为天不亮就起来锻炼身体,做家务,外出访友等。喜欢去热闹人多的地方,爱打抱不平,对别人的意见多、要求多,喜欢指责别人,因此也容易与人产生矛盾和争执。有些患者还会经常大把地花钱,买东西,把一些贵重却不是必须的物品随便送给别人。严重的患者还会整天不断喝歌、跳舞,好与异性接触,举止轻浮。期间容易发生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 专家表示,躁狂症患者虽然情绪高昂、思维活跃会使学习和工作效率上升,但也容易因为他们易冲动的修改而出现意外伤害、死亡和危险,躁狂症如果任其发展还会演变成躁狂性精神病,因此得了躁狂症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积极治疗。

-精神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精神医学试题 A型题 1、当今的医学模式为 A、生物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5、最常见的幻觉是 A、幻视 B、幻触 C、幻听 D、幻味 E、幻嗅 6、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听幻觉 B、评论性听幻觉 C、命令性听幻觉 D、噪声性听幻觉 E、指责、辱骂性幻觉 7、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情绪因素 C、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D、意识障碍 E、以上都对 8、听幻觉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9、病人对言语性幻听显得无所谓,说明病人可能处于 A、疾病慢性期 B、疾病早期 C、疾病盛期 D、疾病中期 E、以上都不对 10、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11、正常的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以上都不对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何为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散漫 B、赘述症 C、持续言语 D、思维中断 E、以上都对 13、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4、关于思维奔逸,下列何为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5、思维贫乏 A、是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C、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D、是焦虑的常见症状 E、是癔症的常见症状 16、医生问病人来院几天了,病人答道:“2天了,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师(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这属于什么症状? A、思维散漫 B、思维奔逸 C、持续言语 D、象征性思维 E、思维贫乏 17、关于妄想,下列何种说法正确? A、是不符合事实的信念 B、是一种病态的信念 C、是病人坚信不移的信念 D、是一种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的信念 E、都是很荒谬的信念 18、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对狂躁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对狂躁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对于精神狂躁症患者来说,家庭护理很重要,是保障病情尽快康复的关键。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于精神狂躁症的家庭护理缺乏了解,容易造成患者的病情反复。那么,精神狂躁症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营造良好氛围 精神狂躁症患者的房间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一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的乐曲,以免引起患者兴奋。 2.接触注意方法 在与精神狂躁症患者接触、交谈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态度要和蔼、亲切、有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地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 3.注意饮食调节 兴奋、躁动的患者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精神狂躁症患者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

4.适度娱乐活动 对一般程度的兴奋性较高的精神狂躁症患者,不必限制其活动,如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 5.防范冲动行为 精神狂躁症患者由于情绪不稳、激惹性高,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患者,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另一方面尽量不让患者外出,以免提高兴奋程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精神狂躁症患者的性欲较为亢进,家属必须看管好,最好不要让其外出,尤其不能单独外出。另外,专家提醒,在努力做好精神躁狂症家庭护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必要时可通过咨询专科医生寻求帮助。

躁狂症患者的睡眠特点

躁狂症患者的睡眠特点 躁狂症是以情感的病理性高涨为特征的一种精神疾病。突出的症状是强烈而持久的喜悦和兴奋,病人眉飞色舞,谈笑风生,戏谑诙谐,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以致周围的人们也能受其“感染”而感到轻松愉快。如稍不如意,也可能大吵大闹,暴跳如雷。情感高涨常导致自我估价过高,夸耀自己有超人的体力、学问和才干。思维活动非常迅速,观察周围事物极为敏锐,言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常随环境中的事物和字音、词义而变换话题,病人自觉“脑子变的特别聪明”,“舌头和思想在赛跑”。虽口唇干裂,仍说个不停,并可写出许多书信和文字。这种病人的动作也增多,指手画脚,一刻不停,整天忙忙碌碌,每个动作虽有一定目的,但往往受外界影响而变化,常表现为有始无终,惹是生非,影响四邻,甚至会产生破坏行为。 躁狂症或躁狂抑郁症的躁狂阶段,有的整宿睡不着觉,而入睡困难及早醒则更为常见。这种病人,虽然每夜有时只睡二、三个小时,但醒后精神爽快,常早早地爬起来搞卫生或去拜访亲友,给家人或朋友增添了不少麻烦。 躁狂症的睡眠脑电图变化与抑郁症很类似,主要是快动眼睡眠的潜伏期缩短,慢波睡眠的第3、4期明显减少。有少数轻躁狂的病人接受过睡眠实验室检查,发现睡眠总量和第4期慢波睡眠量明显减少,多数时间仅处于浅睡状态,容易醒转,眼快动睡眠所占比例减少,眼快动睡眠潜伏期正常或延长,没有观察到眼快动睡眠的补偿性反跳现象。躁狂症偶尔也能在白天出现强烈困意,这可能与治疗药物的作用有一定关系。在躁狂抑郁症的抑郁阶段有时也可能表现为睡眠过多。对躁狂症一般是针对主症进行治疗,如睡眠仍无改善再考虑加用催眠药物。 躁狂症多表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动作多。自感脑子变灵活、人变聪明,说话时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感到精力旺盛,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好管闲事,好发脾气。重者易激惹,甚至易怒,出现攻击行为等因此护理方面应该注意: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 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

躁狂症的表现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心理狂躁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太大引起的,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适当的调理自己的生活问题。对于心理狂躁症患者来说,你们应该要及时的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这几年患心理狂躁症的人群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在这几年出现这种心理狂躁症的人群也是最多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些心理狂躁症。 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核心症状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症要怎么治疗呢? 1、集中精力做事 躁狂症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副心神不宁的情况,毛毛躁躁的样子,明明正在做着这件事情,但在心理上却在想着去做另外一件事,所以就会很随便的对待这件事,最后只会导致这件事没有做好,另外一件事也没有做成功。所以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要学会做什么事情都要集中精力来工作,不要三心两意的。 2、饮食调理 因为躁狂症患者常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专家建议,躁狂症患者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话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餐,并且要鼓励他多饮水,以免说话过多导致口干甚至脱水。 3、药物与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一些心境稳定剂,让患者的情绪得到适当的调整,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联合不同的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进行联合用药。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品文档 .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躁狂症的人们需要及时治疗,不然会影响治疗时机,而且还会 影响人们的健康,但是躁狂症在治疗期间还需要积极的护理。那么,躁狂症的护理措施具体来说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当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 另一方面尽量不让病人外出,因病人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喜欢表现自己,兴奋程度就越高,对病情更不利。同时因兴奋症状常引起外人围观,易导致打人或被人打等伤害事故。所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延长患者的日、夜睡眠时间,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