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习作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写出优秀的想象作文呢?本文从多读、多写两方面的多种模式,结合鲜明生动的课例加予论述,恰到好处。

关键词:习作;想象力;多读;多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2-01

平时指导学生撰写想象作文时,一些老师经常感慨,孩子们的想象力为什么显得贫乏而单一?试想,学生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又怎能写好”想象”的文章呢?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让学生在习作时富有想象力,下笔有神,写出好文章来呢?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多读勤读夯实知识储备

笔者认为:广泛的阅读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缺乏阅读的学生很难拥有不凡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立足课内面向课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头脑中有源源不断的”活

水”--知识储备。

1.1 课堂书声琅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他们感知教材,获得审美享受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应作头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课题研究总结 想象力是动脑筋,在头脑中形成想象,用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译成白话)一个人想要亲眼看见一头活着的象,那很难呀!不过他若得到一具死象的骨胳,拿去对照着一幅象图看,便能臆想出活象的模样,也就被大家叫做象了。"可见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与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诸如创造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毅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想象有几种方式:一是回想、二是幻想;三是联想。想象具有无限性和自由性。 小学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英国汤姆森,美国罗恩菲德,他们根据儿童学画的规律,把三至十五岁的儿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二至三岁的涂鸦期,三至五岁为象征期,五至八岁为意象表现期,八至十二岁为视觉写实期,十二至十五岁为客观写实期。在写实期前儿童思维处于情景知觉期,对时间、空间这些概念分不清楚,通常会随意组合,非常自由。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给儿童的想象插上翅膀,使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却发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美术课中,都喜欢照着书中,或者是老师的范作绘画,没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和思想,作品简单,苍白,甚至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下笔,学习美术缺乏意义,无法真正体会美术的其中乐趣,从而学生们也失去了培养其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实验课题,以期变通、改进、更新美术基础教育观念,尊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探索一条顺应儿童日益发展需要的美育之路。 二、实验假设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游戏集中营(分年级)

小学生注意力训练—游戏集中营 适合对象: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 训练目的:训练学习能力,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考试不粗心,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每次训练5-10分钟,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第一关注意力训练题 训练目的:提高学习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 训练方法:把字母行中的 j 找出来,并画上线。 例如: dhrtdjhj KoenvbjnebvbjekuhgjangyubvjekuhgjangykeskJdekjklojkiejismjkielijileuj hjiejiejnksilEjksmjwekjahxjikemjiskejndmkejjdejoekjsleIjksmennhuejnsj emhsjiwmaliewokmeijmdjeijiSmejksiojiejeivbjnunhjsvianujnbvejbjeijksvi ajnhvklijovnbyvhbkleioslekijieskeljieIjksmennhuejnsjeennhuejnsjemhsjw malivejiwmaliewokmeijmdjeijikksjeiksiejksiejsjkej 第二关上课不走神题 训练目的: 提高学习注意力和视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从下面的数字行中把所有1771 圈出来。 1717 7117 1771 7711 7117 1717 1771 7171 7117 1717 7711 1771 7171 1717 1771 1717 7117 7171 1717 1177 1717 7711 7117 1771 1717 7117 1717 7171 1717 7171 第三关细心写作业题 训练目的: 提高学习注意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方法: 自己写自己,在a里面写a,在d里面写d,在o里面写o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丰富想象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丰富想象力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美术课程教学过程较其他学科更具有的情趣性、自由性和多样性,为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最适宜的空间。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时间,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培养小学生养丰富的想象力。 一、呵护好奇心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他的这段话蕴含着的一个道理——好奇心和对事物的兴趣是爱因斯坦成功的原动力。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现象感到过好奇的经验,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好奇心更加强烈。学生经常会对一些的现象产生好奇,而这些现象对教师来说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态。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和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好奇心的合理引导能够使学生对事物产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听之、放之,或教师只给予一些简单、肯定的命令式的回答(哪怕是没有定论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不多了。日常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或兴趣呢? 第一是精心设疑,让学生有机会多观察、多思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多方面观察,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寻找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实践和探知学习内容;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如:在《走进青铜》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一个博物馆参观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学生在参观伏鸟双尾虎的时候,出示图片,教师先发问:老虎是非常凶猛动物,是百兽之王,为什么小鸟还敢伏在它的身上?你们来猜猜小鸟与老虎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与猜想,激发了他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调动了思考的积极性,丰富了想象力。 第二,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被引发,教师授课应该让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的。 当学生对“小鸟还敢伏在老虎的身上”这个问题产生疑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是形成小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点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能够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 1.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想象。 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感情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学时,可借助语言文字,使用形象思维,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把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如朗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中描绘“春风图”的一段文字。首先教师表情达意地范读,创设一种美好的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调动其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尽情美读,引发学生的触觉想象: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要读重音,以唤起学生被母亲抚摸的情感体验,引爆

想象的火花;嗅觉想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想象: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着”。其中“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清脆”、“宛转”、“嘹亮”等词语要读得清晰响亮,带有欣喜之情,以引发学生想象的“着火点”和“触发点”。使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脑中再造出一幅温暖和煦的春风图。 2.利用“体态语”启发学生想象语言学家把伴随在谈话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头和手脚的动作以及整个身躯的姿态等非语言性的动作叫做“体态语”。 它在交际中可发挥“意在不言中”的美妙作用。“体态语”靠动作表情达意,形象直观。教学时,可借助于媒体或课堂表演,形象地展示人物的“体态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如《江姐》中,当江姐痛失丈夫时,她却说:“这算不得什么!?”真的算不了什么吗?!她“嘴唇微微抖动”,“抬起头??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这些体态语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江姐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而不惜个人利益的英雄形象。教学时,指导学生仔细体味江姐的神情心态,感受江姐如此坚强的性格。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形象地展示这个“体态语”,引爆学生想象的火花,使学生脑中“立”起一个活生生的“江姐”,从而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利用事物说明文培养空间想象力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大大开发学生的想象区域,培养其想象水平。不但文学作品类课文的教学充分

体育课注意力训练游戏

体育课集中注意力训练的游戏 报数比赛 ★游戏目的:整齐、迅速报数,培养排队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作风。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二列或四列横队,当教师发出“连续报数!”或“1×报数!”的口令后,各列最后一名同学报完数后立即举右手,以准确、无误、速度最快的列为胜队 ★游戏规则:必须教师的口令要求顺序报数,中间不得间隔。报错数的队员必须改正报数,下一位学生方可接下去报数。 叫号赛跑 ★方法:教师喊号,被叫到号码的学生立即按要求奔跑,叫号的方式也可改用简单计算的方法进行。如5+3、6-2、3×0、2÷1……还可以出数字卡片、打手势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看球做动作 ★教具:排球一个 ★方法:同学们单排围成圆圈慢跑,前后保持适当间隔。跑动中要注视教师,当教师将球上抛时,大家立即做一步起跳扣球动作,而球举在头上方时,同学原地做正面上手传球动作,球落地反弹时,做向前跨步垫球动作。 ★规则:球每上抛一次(不论高低)只做一步起跳扣球,做跳起扣球

或向前跨步垫球时不得冲、顶前面的同学。 ★要求:技术动作要规范化。 看谁反应快 ★方法:教师立于圆心。学生按逆时针行进。当教师双手上举时,学生做足尖步走;教师手下举时,学生做矮子步走;教师右手侧举时,学生面向圆心,向右做侧并步跳。教师左手侧举时,学生面向圆心,向左做并步跳。 ★规则:做动作中始终注视教师,不得效仿他人。 ★要求:反应要快,变换动作迅速无误。 附注:第二次做时,教师动作不变,同学动作颠倒一下,即,教师手上举,学生走矮子步;教师手下举,学生走足尖步;教师右手侧举,学生面向圆心,向左并步跳;教师左手侧举,学生反之 盲人闯雷阵 ★教具:实心球若干个。 ★场地布臵:在10~15米长的前进道路上,无规则地放若干个实心球。★方法:每人预先选择捷径通过一次,碰球为失败,看哪个能闯过雷阵。 ★规则: 1.不允许睁眼睛看。 2.不许出声或其他暗示。 3.碰球人不许继续前进,立即将球放回原处。 要求:练习人注意开始的前后间隔,以免碰撞。

美术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就不可能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江总书记用一句话点明了这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相攸关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无论是科学家、发明家、设计师还是作家、摄影师,他们的构思创新都必须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正如法国评论家波德亚所说:“想象是艺术家一切才能中的女皇。” 想象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本能,对孩子而言则是一种天性,从小教育、培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以下谈谈这几年来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同玩同乐,营造氛围。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放飞心灵、诱发想象的起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谐活泼的氛围,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蔼亲切的教学态度,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护,同时能够鼓舞信心和士气,有助于学生获得灵感,发展想象力。 教师的任务是“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的天生的冲动,即创造、探索、处理材料的欲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一名导航员,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朋友,将自己的姿态降低到与学生视线同一高度,和学生们一起玩,在玩乐中引导学生放松身心,唤起记忆,遨游自由想象的空间。比如在《画手》一课中,为了给学生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课前,我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满了白纸,课桌集中到教室中间,让学生围着桌子坐成一圈,面前各有一个挤有颜料的调色盘,让他们在墙上的白纸上印上他们的指纹和掌纹,看到他们兴奋的样子,我赶紧趁热打铁,故作得意地对他们说:“我可以把我印制的指纹添画成一只小鸭子。”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用彩笔简单添画两笔,一只小鸭子就出现在画面上。“谁来添画小鸭子的朋友?”学生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高高举了起来,很快,一幅生趣盎然的小鸭子找朋友就跃然纸上了。“他们要去捉小鱼”、“他们要去做游戏”。紧接着《螃蟹一家》、《鹦鹉生病了》等一幅幅有情节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活,学得生动,想象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文学故事,诱发想象 孩子越小,他的天地越大。根据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五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最发达,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这个时期,对于他们可通过故事、诗歌、儿歌的叙说,激发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学生来说,把想象变成图画,差不多是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做的事情,在他们的画面上,人可以比山大,一棵树上可以同时长出苹果和香蕉,在我们看来一条破旧的板凳也会成为他们手中开动的汽车。 课堂上用来启迪学生思维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描绘情景时讲述速度要适当放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你清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 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 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

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给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题型: (1)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2)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3)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其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2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8746。

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

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 想象是创造的闸门,想象是飞翔的翅膀,想象是炫动的舞台。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要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需要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以下谈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四种方法。 一,假设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例如: “假如世界上没有太阳,我们将会怎样?” “假如鱼离开了水,它会怎么样?” “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你会怎能么办?” 这些,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孩子们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在教学中出可以运用来引发想象。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便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假想:没有地球会怎能样?

破坏了环境怎么样?我们能进行生活和学习吗?我们还能生存吗?一下子,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课堂充满了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给就调动起来了。 二,猜想法 猜想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推理活动。例如: 星期五,你放学回家,远远地你看到你家的烟囱在冒烟,你是不是一下子便会引起你许多的猜想:烟囱为什么会昌烟?妈妈在干什么?是不是在给我做好吃的呢?她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猜想法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如《少年闰土》中写到闰土与“我“见面后的语言对话,大量运用了省略号,我便引导学生:这些省略号说明闰土有说不完倒不尽的无穷远尽的稀奇事,只好用省略号代替,那么,这些省略号表示些什么稀奇事呢?我便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学生兴头十足地进行猜测,很快就根据闰土所生活在地方,可能有的童年趣事,把一个个省略号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 三,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让学生置身其中浮想联翩,加以扩散思维。例如:由蜜蜂想到勤劳,由小草想到生命力强的人,由落花生想到外表虽不好看,却很有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学语文论文 试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李全文 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的高级思维活动。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别开生面,将难状之景,难写之情形诸笔端,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

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故都的秋》中的文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象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象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就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

小学生想象力特点及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方法 想象力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把握小学生想象力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值得深入探究。 爱因斯坦说得好:“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如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因此,怎样创造出新形象是摆在众多中小学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当今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仍然处在自发的状态,对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步骤的培养,还是缺乏的、不完善的。这是小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而教师对学生的比较应侧重于纵向的比较,对学生的今天和昨天进行比较,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积极的。而现在我们的教师多数侧重于横向比较,这种评价标准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使素质教育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家长方面,常常首先破坏掉小学生的好奇心。有这样几把锉刀:对于孩子的提问和好奇心,他们自以为是,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标榜标准答案,执意认为学校里的标准答案就是权威;从众心理,期望自己的孩子与多数人一样,不能落单。 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根据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应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基于重视,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培养方法。 1、利用教材: (1)“读教材,想画面”。 (2)拓展教材内容。 (3)通过看图,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家长的辅助: (1)续写故事,让孩子续写故事,或者讲故事结局改编。 (2)时善于假设情境,巧妙提问。 (3)比较差别,在生活的情境中,拿具体事物作比,让孩子观察、发现并发现

其差别。 3、教师的培养: (1)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客观环境。 这里所说的客观环境是大环境,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课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有趣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课外则要求学生生活在蓬勃发展、健康向上的的环境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快乐和幸福,随之而来的是身心健康,思路开阔。 (2)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想象,不要把每堂课的内容排得满满的,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否则便可能使学生养成了惰性,养成光听不想的坏习惯。所谓的空间,指教师提出的需学生想象的问题在课堂上完不成,就布置到课外,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也是培养想象力的途径之一。 首先,教师应该有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课文自己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这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书本的权威知识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敢于有自己的观点,敢于提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题的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一些异想天开的、异类的问题。对于提问题,教师要给予保护,对所提问题不可求全责备,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鼓励或肯定,科学引导,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再次,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提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吃深吃透,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去想象。对提出有水平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其产生成就感,以不断增强学生提问题的信心。学生想的东西多,提的问题就多,提的问题多,想的问题就多,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想象力就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滋生、发展。(4)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常规。 突破思维常规往往能产生出新奇的独特的思想,它是创新的基础。古代的三个故事、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称象等就是突破思维常规的典范。古人尚且有这样的突破性思维,生活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的青少年淡然更会有。能

完整word版,三个训练孩子注意力方法简单又有效

三个训练孩子注意力方法简单又有效 听觉注意训练 1、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如375985,然后立即报出来。每天训练的数组可 逐渐加长 2、听数倒背:读给孩子一组数字,让孩子倒背出来,如426,孩子背出“624”。数组随 训练的进程逐渐加长。 3、复述词语:家长从书中随意读出5个词,要求孩子复述;家长从书中读出6个词, 要求孩子复述; 数数法:从3开始,隔3就数,如3、6、9、12、15……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选择从其它数字开始。不管怎样数,先记下时间,看多长时间数完。 然后看后一次数是否能快于前一次…… 读书训练: 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 再让孩子从头读起,看读书的时间能否加快,错误能否减少 智力游戏训练: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找那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孩子报出来.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方法-舒尔特方格法 舒尔特训练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 略的训练法,普遍利用于飞翔员航天员的训练, 也是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有效训练法,此法保持一 段时光就会觉得很显明的提高。 舒尔特方格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1CM × 1CM的25个方格(注意:方格必定是要这个尺寸 的),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25的共 25个数字。训练时,请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25的次序依次指出其地位,同时诵读出声。舒尔特方格不仅可用来测量儿童注意力的稳固性,而且用这套图表保持天天练习一遍,那么孩子注意力水平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这种方式的时侯,家长可以自制几套卡片,绘制表格,任意填上数字。从1开端,边念边指出相应的数字,直到25为止。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载所用时光。数完25个数字所用光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以12――14岁年龄组为例,能到达16"以上为优良,学习成就应是名列前茅,26"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会在中游或偏下,36"则问题较大,测验会呈现不合格现象。18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到达8"的程度,20"为中等程度。 注意: 1.国际通用的格子尺寸为5*5(25格),卡片大小为7cm*7cm。尺寸大小直接影响测试 结果,尺寸增大或者缩小了,就改变了眼睛扫视的距离,就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测试是为了有兴趣有效率的训练,而不是难为孩子。只是了为增加趣味性制作各式各样的格子和孩子玩玩也是可以的 2.为避免长时间训练一个方格产生记忆,要多做一些不同顺序的方格。 3.避免孩子对此产生抵触心理。要让孩子感兴趣,如:和孩子比赛 4.训练的结果是看时间的长短,而不是格子的多少。我国的飞行员平均时间在6.25秒 以内,杨利伟是我国用时最短的,时间为3.04秒。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教育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杨文娟 新晃县幼儿园湖南怀化新晃 419200 摘要:创新思维的点滴火花,是被人类的“想象”所触发而迸溅产生的。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使用的过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老师,理应创设各种情境,贯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数学教育想象力创造环境培养 Abstract:Cars spark innovative thinking is to be human "imagination" produced by the trigger and darting. Mathematic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world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grasp gradually abstraction, forming methods and theories,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process. As a mathteacher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create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students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imagination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studentsability to innovate, imagination, for the students to start the wings of imagination and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Key words:Mathematics Education Imagination Create an environment Training.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

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大化县古河乡中心小学韦燕华 摘要: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训练想象力培养 一、激发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迫切愿望是学生克服一切学习困难的内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生活联系紧密,也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二、课前热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之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做些热身运动,活跃气氛,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波浪线,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可口的方便面、起伏的高山、欢快的浪花、弯弯的山路、爬动的虫子、衣服上的拉链……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是这么

的丰富。正如鲁迅先生赞叹的:“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 三、立足文本,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比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启发学生通过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到夺桥的“难”,红军的“勇”。在“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过程中,可启发想象:红军在白天一边赶路一边与阻击的敌人打仗,到了夜晚还得冒雨行路,饥饿、困乏,同时山路陡窄、路滑难走,伸手不见五指,是怎样的情景?英雄们拿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又是怎样的情景?通过这些想象,同学们很容易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象训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 四、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有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

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集锦

适合小学生玩的游戏集锦 室内游戏: 1、拍手掌 两人一起拍,左手对左手,右手对右手,掌心对掌心,掌背对掌背,最开始拍1,然后依次往上数2、3……每次拍对方的手之前自己的双手先拍一下,直到谁出错为止。 2、比大小 自己制作卡片,在上面写好“象狼狗猫鼠”五种动物之一,不让对方同学知道,然后相互进行对比,比一比谁的大(其中鼠比象大),比出大的同学则获胜。 3、猜字 一位同学在另一位同学的背上写字,让对方凭感觉猜猜写的是什么字。猜出的则获胜。 4、织花线 一人手上套着线,让另外一人来挑,一定要挑出形状来,不能让线散掉。 5、拼图 如拼七巧板或自带其他拼图。 室外游戏: 1.跳短绳、跳长绳、踢毽子、跳橡皮筋 2.木头人 一人喊口令:“三三,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

个不许笑。”谁先动的同学就算输。 3.猜拳跨大步游戏 由两人相互猜拳,获胜者可以往前跨一大步,再继续猜拳,最后看谁站在前面获胜。 4.小猴捞月 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当“水井”,选一个小朋友站在圈内当“小月亮”,另外再选两个小朋友站在圈外当“小猴子”。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圈走一边唱儿歌:“小月亮,晃悠悠,乐得小猴翻跟头;小月亮快快跑,小猴捉住不得了!”唱完儿歌,两个“小猴”钻进“水井”,手拉着手去捉“小月亮”,“小月亮”只能在圈内逃跑躲闪,一旦被捉住就要说出一个带“月”字的成语、诗句或表现一个小节目。接着由这个同学指定别人担任“小月亮”和“小猴子”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萝卜蹲 将孩子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一组代表红萝卜,一组代表白萝卜,一组代表黄萝卜。老师喊口令:“红萝卜蹲,黄萝卜蹲,白萝卜不蹲。”喊哪一组蹲,哪一组要快速蹲下。喊另一组,前一组的孩子要快速站起。未按口令动作的孩子算失败。(也可以由孩子来发令) 对旗语 准备不同颜色旗子6面,每一面代表一个动作。如:红旗拍手,绿旗向前一步,蓝旗向上跳等。老师先介绍每种旗子代表的动作。然后任意举起一种颜色的旗,让孩子做出相应动作。要求动作迅速,举起两秒后没做出动作或做错,都算失败。如此反复练习。小孩子可以逐渐增加旗子的数量。 高个矮个 学生围成一圈,教师示范,“高个”代表两手上举,脚尖掂起。“矮个”代表两腿半蹲,两手扶膝,像马步。然后老师发令:“高个”,就来个马步;“矮个”则相反。没有立即做出正确动作算失败。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谁错的少。 大小西瓜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表时间:2011-07-07T14:23:19.9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语文专页)》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赵丽娜 [导读]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 山东省莒县第四中学赵丽娜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训练。长期以来,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为升学而教,为应试而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讲,讲,从标题到背景,从体裁到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归纳,惟恐讲得不透,析得不深,把可能留下的空间全给占满了。而求知的主体——学生呢?索然寡味,昏昏欲睡,他们的主动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渐渐消磨殆尽,最后只剩下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已。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呢? 一、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1.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2.重视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象的活动始终是对感觉与知觉所给予的那些材料的改造,想象力是在过去知觉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形象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和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二、营造氛围,着力渲染。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应,进入或悲或喜,或叹或愕的动情状态,产生情感共鸣。情景的模拟、创设,音乐感染,深情朗读,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等均可运用。 一位教师在讲授《登高》时,首先是一段深情的导语引入,显得肃穆凝重,接着放音乐《二泉映月》,忧伤凄婉的气氛中,教师开始深情朗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凄恻动人,“情动于中”,令人美不胜收,一个老病孤独,衣衫褴褛,登高望远,漂泊天涯,心系天下的“忧”者形象已跃然纸上。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运用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写得有声有色有味,动静相生,浓淡相宜。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潜心体验作者创设的一种朦胧、素雅的意境美,并进一步感悟作者因不满现实而寄寓其中的一种复杂心境。 三、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想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很多,教这类作品,必须启发学生凭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知识,运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去感知和欣赏作品的境界和情调,即进入意境。具体来说,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品味细节刻画 好的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人、物、情、景。 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极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品味望父买橘的细节,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父亲为儿子买橘时努力挣扎,攀登月台的吃力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2.蜻蜓点水,留有空白。 我国古代的诗文写作,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已《史通·叙事》更是为人推崇。由此可见,文字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空白”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发现它,填补它,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一开头就以沉痛的笔调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况:“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最末句用了破折号,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从语法意义而言,它表示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但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要引导学生去挖掘。“——”它在这里反映了恩格斯内心情感上的矛盾和巨大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真正的暂时的,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睡着”,而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说出“永远地睡着了”的话,但却不能不说出这样的话。显然,这个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