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职三年级钢琴基础教案

最新中职三年级钢琴基础教案

最新中职三年级钢琴基础教案
最新中职三年级钢琴基础教案

2014级钢琴基础教案

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钢琴弹奏知识、姿势、手形及非连音弹奏方法

教学内容:

钢琴弹奏知识、姿势、手形及非连音弹奏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弹奏手形。

3、学习非连音的弹奏方法。

4、体验手臂的重力运用和手指的“支撑”。

教学重点:

1、弹奏手形。

2、手臂自然下垂的重力体验。

教学难点:

正确弹奏手形的掌握,手臂自然下垂的重量与手指支撑的协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对比法、练习法、归纳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1、正确的弹奏姿势,手形的录像资料。常见的错误的弹奏姿势,手形的录像资料。

2、乐曲演奏音像资料。

教学时量:

3学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钢琴的相关知识

1、“钢琴”乐器介绍

讲述:钢琴是一种键盘类的西洋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音域宽广,既能演奏主旋律,又能表现和声,织体,还能演奏各种多声部音乐。有清彻,透亮的高音,有浑厚低沉的低音。可以表达如泣如诉的细腻情感,也可以表达气势宏伟的壮阔辉煌,还可以表达活泼欢快的舞蹈形象。它是一种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

欣赏:教师演奏三首乐曲,用直观演奏展示钢琴艺术“美”,激发学生兴趣。

《可爱的家》《四小天鹅舞》《斗牛士之歌》

2、学习钢琴的条件

讲述:以前钢琴属于阳春白雪的乐器,西欧的富家小姐,公子作为一种艺术修养必学。,从80年代开始,我国钢琴不断普及,如今,钢琴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当前我国社会音乐普及中的钢琴热现象已使国内外业内人士欣喜和震惊。陈萨、朗朗、李云迪等寻常百姓家子弟已登上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行列。实践证明,智力正常,十指键全,有刻苦,顽强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可以学好钢琴。

欣赏:朗朗的演奏录像,幼儿的演奏录像,高年级学生的演奏录像,用贴近学生的生动演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学习钢琴的特点

感知:模仿老师摆好手形、动手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手指不能灵活运动?

讨论:学钢琴有什么特点?

归纳: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

1、是一种肌肉群的协调运动,动作精细复杂。

2、是视觉、思维、动作、听觉综合运用的高级思维系列活动。

3、和所有技能性运动(体操、杂技、芭蕾等)一样,需要长期的、科学的练习。

二、钢琴弹奏姿势

欣赏:放录像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讲述正确的弹奏姿势。

归纳:1、坐位、脚支点、手支点和重力支点平衡、协调。

2、腰、肩、臂的自然,放松。

3、琴凳的高低,远近的衡量标准。

练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二人一组,互相观察,互相指导。

分析:4、常见错误姿势对弹奏的影响。

含胸、蹋腰。双腿叉开、勾拢。身体僵硬。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不正确姿势对弹奏的影响。

三、钢琴弹奏的手形及顺指法

观察:看图片,对比观察正确与不正确的用形

讲述:基本手形:五指自然弯曲,掌关凸起。手指自然分开,分别站在五个键上。呈“圆”形。有握球感。每一个手指按顺序弹一个键叫顺指法。

练习:集体徒手练习,老师个别指导。学生相互观察,分析纠正。

分析:不良手形状态以及纠正的办法。

四、非连音的弹奏练习

讲述:非连音是断奏中的一种,在弹奏中有重要地位。初学时练非连音,主要体会手臂重力放下,通过手腕,送到手指的协调动作。

练习:1、手臂自然“落”下的练习,指导学生体会手臂重力落下的感觉

2、手腕的“支撑”“调节”作用体会。

3、手指“支撑”的要点:手形摆好,掌关节立起,指尖站稳,从肩部到指尖将力量向流水从水管里流出一样传送。

4、以上三个部位的协调与配合。

五、天天练练

1、手臂放松练习。

2、“落“手臂练习。

3、摆手形练习。

4、架手形练习。

通过、讲述、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进行。

乐曲练习:《玛丽有一只小羊羔》、《伞兵》、《芦松舞》

1、读谱、视唱。

2、找键、确定指法。

3、练习节奏、节拍。

4、用非连音练习乐曲。

乐曲练习:《扬基歌》、《黄河船夫曲》

感知:1、版书大谱表中a、b、c1、d1、e1六个音,然后用多种方法带学生认唱,使学生熟识五线谱上这六个音的位置。

2、画出二、三、四拍的击拍图示,让学生感知“拍”的概念。

练习:1、将熟识的六个音迁移到乐谱中,视唱乐谱。

2、将乐谱上所认唱的音落实到键盘上,找到乐曲中的音位。

3、练习二、三、四拍击拍的方法,然后击拍视唱。

4、用非连音练习乐曲。

乐曲练习:《回声》双音练习曲

讲述:双音练习是为了增强手指的支撑能力,尤其是五指很弱,与三指同时站立有一种借助的支撑力量,四指与二指同时站立也能帮助能力弱的四指站好。

练习要求:1、掌关节支撑、架好,二个手指在键上整齐的站稳;

2、二个音同时发声,突出上方音(弱指的音)。

感知:1、读谱(按上一曲的练习步骤);

2、分组观看教师示范。

练习:1、击拍视唱;

2、找键盘上的音位并安排指法;

3、用非连音练习。

六、布置作业

1、天天练练:每天练习五遍。

2、一首练习曲、四首乐曲三周内完成。

3、思考本单位的知识介绍,重点体会手臂重力下垂和手形架子支撑的感觉。

第二单元连音奏法

教学内容:连音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连音奏法的基本方法;

2、体验连奏中手指力量的传递;

3、学习穿、跨、扩指技术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1、手指的独立性。

2、穿指、跨指的弹奏要领。

教学难点

1、连奏中手腕的放松与手指支撑的协调。

2、跨指的弹奏要领。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评价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数码钢琴、音响、摄像头、电脑。

2、错误弹奏方法的音像资料。

3、乐曲演奏音像资料。

教学时量

五课时

教学进行:

一、回课

1、《玛丽有只小羔羊》、《伞兵》、《芦松舞》。

2、《扬基歌》、《黄河船夫曲》。

3、双音练习曲《回声》。

演示:各请3—4位学生回课。

讨论:学生评论、教师点评。

分析:弹奏中不良音色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欣赏:教师范奏。

归纳:1、左右手交替动作协调。

2、双音整齐,弱指站稳。

3、解决手指的支撑与臂腕的协调放松。

创造:齐奏、合奏、小组接龙竞赛。

二、天天练练。(讲述-示范-模仿-练习)

1、手臂放松、协调的练习。

2、手指独立支撑的练习。

3、连音奏法(落提、落连提)的练习。

4、穿指、跨指、扩指的练习。

三、连音的弹奏方法和表现特点。

导入

欣赏:教师用连奏的方法弹奏《雪绒花》。

讨论:这种奏法与非连奏有何不同?它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从音响、触键方式上分析。

讲述:连音奏法(Legato)是较复杂的一种基本弹奏方法,手指的运动如同生活中的“走路”,你落我离,连绵不断,手腕的横向转动使手指力量不断传递从而将音连起来。它要求手指有一定的力量和独立性。主要表现优美、如歌、抒情的音乐形象。记谱方法是用连线将需连奏的音置于一个弧线之内。

练习:1、按照非连音奏法弹奏第一个音,手指站稳,腕、臂放松。

2、第二个(或以后的多个音)弹奏的手指放松地抬起,自然落下,将第一个音落下时手指承受的重量转移到第二个音,体会重心的转移。

3、弹完最后一个音,手腕放松地将手指带离琴键。

4、从两个音、三个音过渡到多个音一连的练习。

感知:让学生感受触键方法与音响效果之间的关系。

探究:通过摄像头摄影观察几位学生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连奏中手指独立性及臂腕放松的重要性。

四、基本练习

1、C大调一组音阶、琶音。

讲述:大调式音阶由七个音级构成,琶音是主三和弦的分解。美妙的音乐往往是由调式及长短不一的音阶、琶音组成的,其练习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乐曲的内容。

C大调音阶从C音开始弹到高一个八度的C再返回。

练习:分手练习,注意指法正确及规律。

感知:体会技术要领:穿指时一指需提前准备,动作放松;跨指时手腕灵活转动;扩指时臂、腕放松。

探究:通过摄像头摄影观察几位学生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穿、跨、扩指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臂腕放松的重要性。

2、 G大调音阶、琶音

讲述:调号:黑键为升F ;指法同C大调。

练习:分手分别练习。

感知:弹奏黑键的要求及准备。

五、练习曲——《拜厄》第23首

练习:读谱、视唱、找键、数拍、视奏。

讲述:本曲用连奏进行练习,主要训练右手,注意指法的准确性,及分句的自然。

练习:根据教师提示,抽难点分手练习。

感知:四、五指是弱指应多进行练习,教师根据不同的方法带学生进行训练。

六、乐曲

《布谷鸟》

练习:1、读谱、找键,注意指法的准确性。

2、数拍、视奏。

讲述:本曲是双手落提的练习,双手起落动作的配合协调,

必须先分手练好再合。五指注意放松站稳,下落的动作自然,连线后的每个音都要独立运动,声音干净,力度不求大。

练习:根据教师提示抽难点分手练习。

感知:师生讨论、分析音乐形象。(表现了清新的树林中布谷鸟此起彼伏的歌声。)

《在公园里划船》

练习:1、读谱、找键,注意指法的准确性。

2、数拍、视奏。

3、节拍练习。

讲述:本曲主要是练习双音与三个音及多个音的连奏的配合,双音注意弱指的支撑,手架子立稳。三个音中注意力量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力量的转移,确保手腕的通畅自如。手指抬起的动作干净,音色才能干净。练习:根据教师提示抽难点分手练习。

感知:教师范奏,学生体会、分析音乐形象。(本曲表现了在公园里玩耍的愉快心情。)

《在五月》

练习:1、读谱、找键盘位置,注意指法的准确性。

2、数拍、视奏。

讲述:本曲主要练习右手分句与左手全分解伴奏音型的配合。左手可将不同的和弦组合起来进行练习,注意五指的独立性,手腕可做由下而上的转动,但注意手指仍是主动的,声音连贯均匀的。双手配合时注意两手的协调性,右手保持独立的提腕动作。

练习:根据教师提示抽出难点进行练习。

感知:教师示范,学生分析音乐形象。(抒情、歌唱)

《热闹的街道》

练习:1、读谱、找键盘位置,注意指法的准确性。

2、数拍练习。

讲述:本曲主要练习一组音阶的上下行进行和和弦的配合。注意穿、跨指动作迅速,节奏平稳;声音连贯、均匀,尤其注意一指的灵活性和放松,避免出现不当的重音。和弦弹奏时注意手指的支撑,五指的声音放下去,勿漏音。

练习:根据教师提示抽出难点进行练习。

感知:教师示范,学生分析音乐形象。(流畅、活跃的。)

七、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课堂练习情况,提出鼓励和要求。

2、布置复习作业及新作业。

第三单元跳音奏法

教学内容:跳音奏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把握跳奏的弹奏要领,掌握跳奏触键快、离键快的弹奏技巧,臂、腕放松,弹出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

2、从理论上了解三种跳音的奏法。

教学重点:

跳奏动作规范,正确的触键方法。

教学难点:

手臂、手腕的放松,声音轻巧而富有弹性。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评价法、练习法、欣赏观摩法等

教学时量: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课:

演示:请3——5名学生到台上弹奏《热闹的街道》以及F大调音阶琶音,并与其他学生讨论弹奏的优点和缺点。

讨论:对弹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练习难点部分。

练习:分组齐奏,选出几名熟练的学生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弹奏。

二、天天练练:通过讲述、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放松协调练习

2、手指独立支撑练习

3、跳音奏法练习

三、连奏和跳奏的区别:

欣赏:钢琴曲《沂蒙山小调》和钢琴曲《勇敢的骑士》

讨论:这两种演奏形式有何不同?音乐风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触键方式、声音效果、音乐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

归纳:连奏讲究的是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无缝,如同“走路” ,重在力量的转移,而跳奏是讲究的是“音断意不断”,下键之后必需有反弹的动作。从声音效果上,前者连贯圆滑,后者断开干净;从情绪上来看,前者优美如歌,后者轻快愉悦。不同的触键方式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四、跳奏的弹奏要领:

讲述:手指贴近琴键(有一种触摸感),手指着力反弹,触键敏捷,手指离键迅速,手臂、手腕放松,声音集中透亮而富有弹性。

体会:结合跳音辅助练习,教师带学生练习跳奏。体会“触键——反弹——放松”这一动作要领。关键做到触键快、离键快,声音才会干净而有弹性。触键时指尖力量集中,有爆发力。反弹时手腕有弹性,往上蹦的感觉。随后手背放松,积蓄力量弹下一个音。

延伸跳音有单音跳音、双音跳音、和弦跳音之分。单音跳音可以选择跳音辅助练习,双音跳音与和弦的跳音的弹奏要领与单音跳音相同。钢琴基础教程(一)第21页的席特《练习曲》是很理想的双音练习曲。24页的《前进》左手有和弦跳奏。

五、基本练习:C大调和G大调音阶琶音(两个八度)

1、复习一个八度的C大调和G大调音阶、琶音。

2、在弹第二个八度音阶时,导音到主音右手增加大指从四指下穿过的动作,左手增加四指从大指跨过的动作。琶音相同。带学生练习。

3、要求:手臂、手腕放松,指尖力量集中,转指、跨指动作迅速,先分手慢练,熟练后再合手。双手弹奏时声音要整齐统一。

六、乐曲练习《啄木鸟》

感知:教师有表情地示范该曲,让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

练习:

*学生划拍视唱右手旋律,跳奏声音断开,唱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带学生用击掌的方式打出右手的节奏,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节拍。熟练后,加上左手的节奏,在桌上击出双手的节奏进行。

*该曲为G大调,调号中要升F。带学生找到升F音,并熟记其位置。

*教师示范跳奏动作,提问:动作象什么?从侧面看,非常象小鸡啄米,与《啄木鸟》的音乐形象相吻合。带学生体会手腕放松动作,弹奏跳音时,如同一只孜孜不倦工作的啄木鸟,嘭嘭。。

探索:

1、组织学生讨论在弹奏跳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碰到相类似的跳音练习时,学会举一反三。

七、乐曲练习《快乐的罗嗦》

感知:教师有表现力的示范,学生跟唱旋律,初步感知音乐情绪。

讲述:《快乐的罗嗦》取材于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每年农历6月24日、25日是彝族最热闹的节日——火把节,这些天彝族人民都会身着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庆祝火把节。本曲描述了火把节上彝族人民欢歌起舞的热闹情景。

练习:

*学生划拍唱谱,跳奏声音断开,唱出欢快、喜悦的情绪。

*带学生用击掌的方式打出右手的节奏,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熟练后,加上左手的节奏,在桌上击出双手的节奏进行。

*带学生在琴键上摸出左手的和声变化。最后两小节音区位置跳动大,左右手分别做了反向的八度跳跃,要求手指找音迅速、准确。

这是本曲的难点。协助学生准确找出音高。

探索:

1、跳音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听感受?

2、如何获得干净、弹性的跳音效果?

八、课堂练习:

学生分手练习新学乐曲,熟练后,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指出问题。

九、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正确的练琴方法。布置新作业。

第四单元单纯音符的双手配合练习

教学内容:单纯音符的双手配合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中单纯音符的双手配合,提高弹奏的协调性,加强双手的控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完整、连贯地弹奏乐曲。

教学重点:

不同拍子的弹奏特点。

教学难点:

双手的协调配合。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欣赏法、评价法、练习法等等。

教学时量: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课:

1、请2—3名学生到台上演奏《快乐的罗嗦》。

2、请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3、请学生回答上周教师提出的探索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