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授课教师:字应权指导老师:历史组

地点:图书馆三楼阶梯教室授课班级:高一416班

时间:2017年12月20日下午第二节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方针,理解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的背景原因。

2. 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知道中苏建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相关史实。

3.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视频、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的原因,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与意义,论从史出的归纳“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认识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国家实力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理解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的背景原因、效果、评价。

【教法学法】

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课时课型】

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讲述: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外交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至5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新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的时候,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这个时期的外交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两个拳头打人,因为当时中国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都不好,外交困境。第三个阶段是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第四个阶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做出了调整,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四个阶段,除了第二个,另外三个我们都将在这个专题中学到。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那么在正式

上课前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前,也就

是说旧中国的外交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ppt展示

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回忆前面的内容。得出是屈辱的外交

材料佐证: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

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据统计,中国近代同

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

100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40多处。赔偿白银13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周恩来曾经这样形容旧中国的外交,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我们还要实行这样的外交吗?我们要对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屈辱求和外交政策说“不”,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武力外交说“不”,与这种屈辱求和,武力推行的外交政策相反,我们的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板书)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民主的外国政府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

那么在这种外交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展开】

(学生

应该可以答出来)

Ppt给出表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目,完成ppt

的填写

在讲授时指出选择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

因为新中国成立时,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旧中国与

列强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都还在,因此为了能够真正

做到独立自主的外交,采取了这两大方针。重点讲一边

倒。

在这三项中最核心的就是一边倒。“一边倒”说明至少还有另外一边可以选择,那另外一边就是资本主义阵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中国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倒向资本主义阵营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新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ppt)给出对峙图。

红色代表社会主义阵营,绿色代表以美国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当时这两大阵营处于对立状态,气氛很紧张,

中国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国家在这两大阵营的夹缝中很难

生存,因此必须选择一边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再来看这两大阵营的首脑国家是如何对待中国的呢?(

ppt)给出对比材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在新中国成

立后马上和中国确立了外交关系,而美

国则采取敌视新政权的态度,在政治上

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

图扼杀新政权。两种对比鲜明的态度,

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该怎么选了,正如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苏联革命成

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

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

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我们来归纳一下中国选择一边倒的背景原因。

国际环境: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最大特点)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苏联对新政权的承认与支持

目的(国家利益):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中国

社会主义

阵营

资本主

义阵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向全世界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受苏联政府委托致

电周恩来外长: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实施一边倒的结果及评价:

一边倒可避免孤立无援,借鉴苏联经验,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积极:

消极: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过渡】三大外交方针实际上指明了新中国外交的方向,那

么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和三大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新

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ppt给出)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相应的篇目。

A、建国第二天,苏联就与新中国确立了外交关系,他是第

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在随后的一年里,新中国与十七个国家确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要注意一下印度、瑞典、英国。(ppt给出)

苏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出访苏联,图

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

导人的首次出访。

双方最后坐下来谈,后来周恩来也到苏联加入谈

判中,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

这天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

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我们刚也讲过在新中国初期,只有发展与苏联的友好关系,才能顶住美国施加的压力,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就不与其他国家来往,同样的,新中国还注意把发展与其他国家间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新中国如何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呢?相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共同的处境、共同的利益,使得新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一些新近独立的民族国家,由于一些历史的影响,甚至还与中国存在着边界问题,所以与

这些国家建交,必须在完全平等、互惠互利、尊重领土等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并发展双边关系。

为此,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关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以及意义?

教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有没有经过修改呢?

学生:有

教师:在什么时候?

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来

(中印联合声明中、亚非会议)

教师:为什么要将互惠改为互利?

惠有一种恩惠的意思在里面,好像是施舍一种恩惠,不是一种两者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

利是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利益驱使的,所以还是用互利好一点。另一个将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前面我们说国与国之间不仅仅要尊重领土

完整,还要尊重其他主权,所以后面这样改一下更加的完整。

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呢?

Ppt呈现意义。

【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就是新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外交实践。

我们先来了解日内瓦会议。播放一段小视频,1954年4月召开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

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的会议。当时中国在世界舞台充当的是“配角”,其他国家对中国也知

之甚少。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周思来以其非凡的个人魅力和远见卓识,在会内积极发

言,与他国外交官员广泛交流意见,在会外广交朋友,变“配角”为“主角”,让世界第一

次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了中国,同时认识到中国也有自己的出色外交家。会后当时美国安全事

务助理基辛格说周恩来有一种非常高超、非常巧妙的谈判技巧,是头脑迟钝的西方人要过一

会儿才能理解。

据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Array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

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

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

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

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教师:你们说这个美国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侮辱周恩来,侮辱中国人。

教师:对,当时周围有很多外国的记者和代表在,

如果你是周恩来,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教师:那我们看看周恩来是如何处理的。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大家觉得怎么样?

轻轻松松地将难看丢给了美国记者。

那我们简单的看一下日内瓦会议。(结合ppt讲,让同学们在书本上画出来)

强调它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的一次国际会议。

【过渡】:这是我们讲到的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的国家会议,日内瓦会议,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在另一次国际会议上大展雄风的精彩表现。这就是万隆会议,他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因此也叫做亚非国际会议(播放一段小视频)

让学生回答,在ppt上呈现答案。

教师:会议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帝国主义的干涉,各国之间因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就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发表了这样一段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给学生时间阅读材料,找出同是什么?异是什么?(请同学来回答)

请学生回答。

“异”比较简单,“同”可能要结合材料分析。

可以总结为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愿望,方便学生记忆。

教师:这次会议上提出的这种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亚非各民族人团结一致、友好合作的精神后来就被称为“万隆精神”。

【小结】

结合板书小结,强调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三大方针、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

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特别指出和平共处五知识梳理

项原则是重点。

外交政策:

Ppt

那么我们说新中国在外交上有没有遗憾呢?

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了,当时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只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这是不是遗憾呢?

而且当时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还被国民政府占据,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解决,这对当时的外交来说是不是一种遗憾呢?这些问题就要在下一节对外关系的突破中认识!作业布置:同步练习

板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旧中国的外交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三大方针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17国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日内瓦会议

4.1955年万隆会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